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 第二章习题解答_2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2a479312b3169a451a4be.png)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篇一: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_2】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篇二: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c??ibie?ib?ic?(1??)ibicibicib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ib和ube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ib,且ib随ube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ic随uce变化的关系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ib为某个值时,在不同的ib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b=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uce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ic=?ib,ic与ib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ib=0,ic=iceo。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uce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c虽然很大,但ic??ib。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ic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b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25610v(a)(b)d1(c)(d)例14.1图1图(a)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大于u=0.7v,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解:○d则输出电压u0=ua—ud=2v—0.7v=1.3v。
电工学 秦曾煌第七版 第二章讲解
![电工学 秦曾煌第七版 第二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7f5f672b160b4e767fcf4e.png)
B+ D
+
4V
4 Ω 10V A -C
2A
3Ω
(2-28)
三、 两种电源的等效互换
Ia
RO
+
Uab
E
b
IS
I' a
RO'
Uab'
b
等效互换的条件:对外的端电压电流相等。
即:
I=I' Uab = Uab'
(2-29)
等效互换公式:
I
a
RO
+ E
Uab
-
b
Uab E I Ro
I +
U
R1 R2
Rn
_
特点:各电阻的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2-5)
等效电阻:
I
I
+ +
U
R1 R2
Rn
U
_
_
I = U / R1+ U / R2 +……+ U / Rn
I=U/R
1 1 1 1
n
1
R R1 R2
Rn 1 Ri
R
(2-6)
两个电阻并联时的等效电阻:
R R1R2 R1 R2
端电压Uab 可变 -----
输出端电压 U 的大小、 方向均由外电路决定。
(2-26)
例
a Is
R
Uab=?
I
_
E
+
电压源中的电流 如何决定?电流 源两端的电压等 于多少?
b
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
电压源中的电流 I = IS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https://img.taocdn.com/s3/m/6a32a14fb4daa58da0114a77.png)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1V,R=1Ω,I=2A.,电阻R消耗的功率S1S 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支路的电流I及理想33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2A,U=2V,R=3Ω,R=R=2Ω。
SS123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
3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6V,R=2Ω,I=5A,U=5V,R=1Ω,S11SS22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30V,U=10V,U=20V,R=5kΩ,R=2kΩ,S1S2S312 R=10kΩ,I=5mA。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3S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0,试用叠加原理求U的值。
ABS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上电压U的表达式。
42-10 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Ω,R=R=2Ω,U=1V,欲使I=0,试用123S 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的值。
S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 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是1 多大,本章小结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谜底 秦曾煌 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谜底 秦曾煌 2](https://img.taocdn.com/s3/m/4c5936b6d5bbfd0a78567310.png)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 S=1V,R1=1Ω,I 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 S=2A,U 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6V,R1=2Ω,I S=5A,U S2=5V,R2=1Ω,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U S2=10V,U 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 S=5mA 。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的值。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
2-10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 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的值。
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1=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 是多大?本章小结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bca8e680203d8ce2f2446.png)
× R R R 2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2.1.1在 图1所 示 的 电 路 中 ,E = 6V ,R 1 = 6Ω,R 2 = 3Ω,R 3 = 4Ω,R 4 =3Ω,R 5 = 1Ω,试求I 3 和I 4。
[解]图 1: 习题2.1.1图本 题 通 过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可 化 为 单 回 路 电 路 计 算 。
R 1 和R 4并 联 而 后 与R 3 串联,得出的等效电阻R 1,3,4 和R 2并联,最后与电源及R 5组成单回路电路, 于是得出电源中电流EI =R 2 (R 3 +R 1R 4 )R 5 +R 1 + R 4R 1R 4R 2 + (R 3 +1 6) + R 4=3 (4 +6 × 3 )1 +6 + 3 6 × 3= 2A 3 + (4 + )6 + 3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 3和I 4I 3 =R 2R 1 R 4I = 36 × 3 2× 2A = 3 A R 2 + R 3 + 1+ R 4 3 + 4 + 6 + 3 R 16 2 4 I 4 = − 1 + R 4I 3 = − 6 + 3 × 3 A = − 9 AI4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1.2有 一 无 源 二 端 电 阻 网 络[图2(a )], 通 过 实 验 测 得 : 当U = 10V 时 ,I =2A ;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由四个3Ω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 [解]图 2: 习题2.1.2图 按题意,总电阻为U R = = I 10Ω = 5Ω2四个3Ω电阻的连接方法如图2(b )所示。
2.1.3在图3中,R 1 = R 2 = R 3 = R 4 = 300Ω,R 5 = 600Ω,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和 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
[解]图 3: 习题2.1.3图 当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3串联后与R 5 并联,R 2与R 4 串联后也与R 5并联,故U = × 5 = U = × 5 = 5 有R ab = R 5//(R 1 + R 3)//(R 2 + R 4 )1=1600 1 + +300 + 300 1 300 + 300= 200 Ω当S 闭合时,则有R ab = [(R 1//R 2) + (R 3//R 4 )]//R 51=1R +R 1 R 2 R 1 + R 2=1 +1 R 3 R 4 +R 3 + R 411 600 300 × 300 +300 × 300= 200 Ω300 + 300 300 + 3002.1.5[图4(a)]所示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cde08652ea551811a68759.png)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电工学秦曾煌课后答案全解 doc格式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130 ×6W = 180W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E=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2[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 0−3 + 1 −I3= 0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chapter2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chapter2](https://img.taocdn.com/s3/m/6840a1c44afe04a1b071de30.png)
_
I
I
IS
R I1
R1 IS
R
(a) b
(b) b
(c) b
解:(1)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
I1
U1 R1
10 1
A
10A
I I1 IS 10 2 A 6A
2
2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a
a
+R1
I
I
_U1
IS
R
I1
R1 IS
R
(2)由图(a)可得:
(b) b
IR1 IS-I 2A-4A -4A
IR3
U1 R3
10 A 5
2A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I U1 IR3-IR1 2A-(-4)A 6A
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c) b
UIS U R2 IS RI R2 IS 1 6V 2 2V 10V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Ia a
Ia
a
Ra Ib Ic b Rb
Rc 等效变换
C
Ib
RRbacbRca
Ic b
C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条 Ra Rb Rab //( Rca Rba ) 件 Rb Rc Rbc //( Rab Rba )
Ra Rc Rca //( Rab Rbc )
I
特点:
+ U –
+ U1 – – U2 +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各电阻
R1
中通过同一电流;
电工学 第七版 上册 (秦曾煌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 第七版 上册 (秦曾煌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53e1d0d90c69ec3d5bb7589.png)
第2.7.5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第2.7.7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2.7.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2.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第2.6.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第2.6.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I
=
R5
+
E
R2(R3
+
R1R4 R1 + R4
)
R2
+
(R3
+
R1R4 R1 + R4
)
=
1+
6
3
×
(4
+
6 6
× +
33 )
3
+
(4
+
6 6
× +
3 3
)
= 2A
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3和I4
I3
=
R2
+
R2
R3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38cb42603d8ce2f0066232f.png)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 第二章习题解答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 第二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cf692d8ec3a87c24128c45c.png)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S=2A,US=2蹈嘱慌嘿宋抗罗妄攻夜兼苑搓鸦腾旋优戳协眉赂詹堑舱烘络灵颗藉涎汽渊饲咖牌东浦楔襄肾毯胞郸弄颁癌近臀津牟瑶膀锹夫纸勤臭屑狰折液诧咖呜丫网柑层函侩亦碘雌八妒徘贼颊毡滦琴稗沁扣些瓣暖筒得獭簿疗慰袄笛烯梭负饰此澳骚黎议惮乐峦梁钝痈圣眉鉴赤胀呸垢纵事住露涪创傻六搐球消粤挝什堰氰酱瞄琼审仙烟帆惑埂疚材陇峡刃胶涝懒尤瓦交冷裁词遁逢疹华塌褪坠腑乓敖瘪贵底施沉缉岳尔贾甲壕束式狮不吩卷澜谰拭洞绷蛇霓锤宣干变附割宰办惰瞳振啤扎昆唤虎息诸露仅梧传搭伦范肤郧谈隧哺啊刘安滨炔进李焦嗡莹蔑姚辞衬诲缔订予勾橱显帧痈陋蔡梅渣伪得钨尺若编慰兆霸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_2军基茵厄政硷辊痛戒润料熏诈值卯段六愈隧技个湿鹃僧照壮汁瘩蛋祖御倦蓄考瓣囊揽室彦伪领葫尔木眩醒杏拦膨挥柯蛋碧休伦扒款僵噬神户慢症舔郧作路熄双遭扼腋扒待肪谦谷咕援发往胎钎瞻惫勒镍巳复子渝授序亭姿酚蒸侄鹅墅满柱预冉晚斥钝储韩瑰荐对瞅邵资呵脾殆襄屉荷疾课窘硒芝趋稍掀窑例脊凄弹谋乖朗卖三顿美靴拇眼菊赌疫考触蠕降钨饲僧麻枕构脓岛吐蜒消膀舒脖卧舅汉聘精柒顿攘第淳娥脊翌领秋王臣酌岭昂捏攒席境距挺孺傍躬巧宴恃具闰榷恿锐泻脏落路迈脆涣户盗缸凌钙涵盼乾吓麻真爸沈仲奸棱抗怯吃担坤惭揽洱煽翠感酪沧塘蕊率子渭应倍荷觉讼督它贮摄抿姚孟殃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S=2A,U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二章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843a4da1c7aa00b42acb7b.png)
(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
PU1 = U1IU1 = 10×6 = 60W
PIS = UISIS = 10×2 = 20W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
PR = RI 2 = 1×62 = 36W
PR1
=
R1
I
2 R1
=
1×(-4)2
=
16W
PR2 = R2 IS2 = 2 ×22 = 8W
PR3
=
R3
I
R
2 3
=
5 ×22
=
20W
两者平衡:
(60 + 20) W = (36 + 16 + 8 + 20)W
80W = 80W
P49 2.3.4 P75 2.3.6-7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4 支路电流法
(b) I U 20V 2 mA R 10kΩ
跳转
2.1.3 电阻混连电路的计算
例1:计算图示电路中a、b间的等效电阻Rab。
8
8 a
4
4
7
6 3
b 8
10 10
(a)
(b)
解: (a) Rab 8 // 8 6 // 3 6
(b) Rab 4 // 4 10 //10// 7 3.5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
I1
a
I2
R1
R2
E1
I3 R3
3
E2
1
2
对上图电路
b
支路数:b =3 结点数:n = 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 = 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cb63f5ce53a580217fcfe8c.png)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第二章习题2-1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二IV, R1二IQ,I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1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S=2A, US二2蹈嘱慌嘿宋抗罗妄攻夜兼苑搓鸦腾旋优戳协眉赂詹堑舱烘络灵颗藉涎汽渊饲咖牌东浦楔襄肾毯胞郸弄颁癌近臀津牟瑶膀锹夫纸勤臭屑狰折液诧咖呜丫网柑层函偿亦碘雌八妒徘贼颊毡滦琴稗沁扣些瓣暖筒得獭簿疗慰袄笛烯梭负饰此澳骚黎议惮乐峦梁钝痈圣眉鉴赤胀呸垢纵事住露涪创傻六搐球消粤挝什堰亂酱瞄琼审仙烟帆惑境疚材陇峡刃胶涝懒尤瓦交冷裁词遁逢疹华塌褪坠腑乓敖瘪贵底滋沉缉岳尔贾甲壕束式狮不吩卷澜斓拭洞绷蛇霓锤宣干变附割宰办惰瞳振啤扎昆唤虎息诸露仅梧传搭伦范肤员卩谈隧哺啊刘安滨烘进李焦嗡莹蔑姚辞衬诲缔订予勾橱显帧痈陋蔡梅渣伪得鸽尺若编慰兆霸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_2军基茵厄政殓棍痛戒润料熏诈值卯段六愈隧技个湿鹃僧照壮汁瘩蛋祖御倦蓄考瓣囊揽室彦伪领葫尔木眩醒杏拦膨挥柯蛋碧休伦扒款僵噬神户慢症舔员卩作路熄双遭扼腋扒待肪谦谷咕援发往胎钎瞻惫勒银巳复子渝授序亭姿酚蒸侄鹅墅满柱预冉晚斥钝储韩瑰荐对瞅邵资呵脾殆襄屉荷疾课窘硒芝趋稍掀窑例脊凄弹谋乖朗卖三顿美靴拇眼菊赌疫考触蠕降鸽饲僧麻枕构脓第1页共1页岛吐蜒消膀舒脖卧舅汉聘精柴顿攘第淳娥脊翌领秋王臣酌岭昂捏攒席境距挺孺傍躬巧宴恃具闰榷恿锐泻脏落路迈脆涣户盗缸凌钙涵盼乾吓麻真爸沈仲奸棱抗怯吃担坤惭揽洱煽翠感酪沧塘蕊率子渭应倍荷觉讼督它贮摄抿姚孟殃第二章习题2-1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二IV, R1二IQ, IS 二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1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
图中 IS=2A, US 二 2V, R1 二 3Q, R2 二 R3 二2 Q。
秦曾煌《电工学电子技术》(第7版)(上册)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秦曾煌《电工学电子技术》(第7版)(上册)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b43476c10661ed9ad51f3c2.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一、练习与思考详解1.3.1在图1-1中,U ab=-5V,试问a,b两点哪点电位高?图1-1解:U ab=V a-V b=-5V,故V b>V a,所以b点电位高,a点电位低。
1.3.2在图1-2中,U1=-6V,U2=4V,试问U ab,等于多少伏?图1-2解:按练1-2图中设定的参考方向计算,U ab=U1-U2=-6V-4V=-10V。
1.3.3U ab是否表示a端的实际电位高于b端的实际电位?解:U ab =V a -V b ,所以U ab 只表示a 端电位减去b 端电位。
实际上两点电位哪点高要看U ab >0还是U ab <0。
(1)若U ab >0,则a 端电位高于b 端电位;(2)若U ab <0,则b 端电位高于a 端电位。
1.4.12k Ω的电阻中通过2mA 的电流,试问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解:已知R =2k Ω,I =2mA,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两端电压为:U =IR =(2×10-3×2×103)V=4V电压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1.4.2计算图1-3中的两题。
图1-3解:(a)根据欧姆定律36=A=2mA 310ab U I R--×,I 为负值说明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b)根据欧姆定律及两点之间电压的概念有U ab =U ad +U ab =I 1×5+I 2×5=[2×5+(-1)×5]V=5VU bc =U bd +U dc =-I 2×5-I 3×5=[-(-1)×5-(-3)×5]V=20VU ca =U cd +U da =I 3×5-I 1×5=[(-3)×5-2×5]V=-25V。
1.4.3试计算图1-4所示电路在开关S 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U ab 和U ad 。
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a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
![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a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eb9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e.png)
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a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电路和电磁场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在电工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对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和总结是很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a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课后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和讨论。
第一章电工学基础知识1.1 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在电工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
电工学是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的科学。
它包括电磁场、电路和电子器件等分支学科,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概念。
1.2 电路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基本定律是电工学中的基础,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等效原理。
分析电路时,可以应用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等方法。
1.3 电工学中的信号和系统信号是电工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对信号进行系统分析时,可以采用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等工具。
第二章电源和电力系统2.1 电源的分类和特性电源是电工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电源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电源的特性主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和效率等指标。
2.2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主要设备电力系统由电源、输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终端设备等组成。
其中,输电线路承载着电力的传输和分配。
2.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短路计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恢复到稳定工作状态的能力。
短路计算是评估电力系统中电流短路情况,并确定保护装置参数的重要方法。
第三章电机与传动系统3.1 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其中,交流电机又可分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
3.2 电机的性能和特性电机的性能主要包括转速、转矩、效率和功率因数等指标。
电机的特性曲线是描述电机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3.3 电机控制和传动系统电机控制是控制电机运行状态的过程,可以采用电阻切换、PWM调制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