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3文化常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课堂训练
√①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①对
×②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②错(是工部)
×③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
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③错(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
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
“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⑥错(“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
×⑦“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⑧“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
二年”。
2、联系语境,巧妙排除。
一、官职制度 二、科举制度 三、姓名称谓 四、风俗礼仪 五、古代地理 六、天文历法
一、古代官职 《赢在微点》
P103
一、官职制度
1.中央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太尉 (秦汉) (军事)
2.“三省六部” (始于隋,完善于唐)
中书省 (决策起草政令)
皇帝
丞相 (行政) 皇帝
出宰


调调
动 官

职出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放逐,贬官。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降职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一般的调动官职。
变换官职。
调动官职。
京官外调。
补充空缺官职。
改任官职。
兼 兼任。
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判 高位兼低职。
• (军事军队边防等)武将
三“公九六卿部、”三各省六部部长常官见考为点尚清书单,: 副职为 侍郎 ,下设 郎中 。
1.秦汉→隋唐→清末 2.三公、三省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六部管执行 3.六部长官要记清:尚书、侍郎与郎中 4.六部职能要分明:文官吏部,武将兵;科举礼部,屯田工。
户部户口财税征;刑部司法定狱讼。
C.“起复源自文库“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任用,回到原职。
D.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
因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答案】C C.“起复”是指古时遭父母丧的官员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或是降职、革职及致 仕之后被重新任用;“夺情”是指官员服丧期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而任职,或指朝廷 要员经皇帝特准,不必去职在家守制,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D. 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西汉初,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沿用秦制。东汉改名为太尉、司徒、司空。唐宋 沿用此称。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已无实际职权,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 衔。)
太守 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
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④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
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④对
×⑤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
民部。 ⑤错(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没有“民部”,主管户口的是“户部”)
×⑥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
【答案】D (“除”是拜官授职。)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我国古代用以封赐大臣的爵位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一直沿
用到清代。
B.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又
称“丁艰”。一般子遭母丧称丁内艰,子遭父丧称丁外艰。
一、古代官职 官职变动
《赢在微点》P103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
职。
授予官职常见考点清单: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1.多项列举要警惕。
任以官职。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 人,任以官职。
2.征辟、举荐;“除” 是授予,“察”推举。
拜 授予官职。
授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罢、升官职常见考点清 单: 1.迁字正常是“调动”,
升官不能用右迁, 左迁用来把官贬。 2.陟罚相对要牢记, 破格提拔用“超” 字。
官 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 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 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谪 贬 降放 低窜 官 左迁 职 左除/左降/左转
【答案】D 知县是管理县政的最高官,职位低于知府。
课堂训练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是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 合称“宰执”。范仲淹曾任此职。 B.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是满族亲王、大学士、 尚书、侍郎兼任,汉人不能任职。 C.屈原曾经任楚国的左徒,左徒的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和 后世的左右拾遗相当。 D.侍郎原来是指宫廷近侍,唐代成为六部尚书的副职;郎中原先是宫廷 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答案】D,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课堂训练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即一切财政事宜,其长官 称尚书,下设副职称侍郎。 B.翰林院学士在唐代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他们学识渊博,明清时期长 负责给皇帝讲学。 C.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职位,是秉承君主主旨综理全国政务的 人。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职位。 D.刺史本是中央的官员,东汉以后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的朝代称为 太守、知州、知府、知县,藤子京曾任巴陵郡太守。
等事务。
D. 翰林院是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随时准备给皇帝讲经论典
或作辞赋,或草拟诏令,或应和文章。
【答案】B.(“知”是主持的意思,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 宋初用中央官员知某县事,简称“知县”,有戍兵驻县,更兼管兵事。 明正式将“知县”用为一县长官的名称。清沿用不改。)
8.以下各句说法正确的有几句( B )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语境: 2019年全国卷2高考题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 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原文:故汤武不循古而 ,夏殷不易礼而亡。
文 言
常识
①分类记忆法; ②分清易混法;
文 文
+ ③联想串记法。

常 语境 识
技 法
1、多读教材,多做题,多积累,多背诵。
兼 代 官 职
假 行 署
临时的,代理的。 代理官职。 代理、暂任。
权 暂代官职。
摄 暂代官职。
守 代理官职。
降调兼代常见考点清单: 1.“出”“入”相对是京城。 2.“领”兼任,“假”临时。 3、摄守行权署暂代
告老 官员年老。 解官 辞去官职。 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辞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官 移疾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致政 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予 除 任命,授职。
官 授 授给、给予官职。
职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 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 做官。
仕宦 做官,任官职。
罢 罢 免去,解除官职。 免 绌、黜 废掉官职。 官 免 罢免。 职 夺 削除。
升 升官。 擢 在原官上提拔。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提 迁 一般指提升。 升 陟 进用。
7.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御史大夫,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
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晋以后,多不置。隋唐以后虽置,但与汉制不同。
B.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C. 吏部,属六部之一,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调动、封勋
⑦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A.1句 B.2句 C.3句 D.4句
⑧错(是指京官到地方就任)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 大将军 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
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军机 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分设满、汉员, 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辞官退休常见考点清单: 1.“致仕”有双解,辞官和退休。 2.“解官”是辞官,“解褐”与之反。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 因时而异。
三公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 为虚职。据说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 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 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
常考类型
官职、科举 礼仪习俗 姓名称谓 古代地理 天文历法 文学常识
高考考查次数
14 13 11 4 1 1
技法点拨:常识+语境
常识 ①分类记忆法; ②分清易混法; ③联想串记法;
课本上以及我们做题遇到的文化常识务必要 熟记。
2019年全国卷I高考题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 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御史
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 员过失诸事。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 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级武官,《水浒传》中的高俅曾任此职、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
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D.都督是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
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答案】B,廷尉是掌管刑法狱讼,掌管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官 员。
课堂训练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是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里胥是管 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B.三省中有决策功能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他们负责讨论、草拟、审查、 颁发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 C.古代的官名有的职位变化很大,例如令尹在战国时候的楚国是最高军 政长官,明清是期指的是县令。 D.古代的降职可以称“除”“谪”“贬”“黜”“左迁”,古代代理官 职可以称“摄”“署”“代”“权”。
尚书省 (执行政令)
御使大夫 (监察)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 (1)吏部 • (2)户部 • (3)礼部 • (4)兵部 • (5)刑部 • (6)工部
• (工程营造水利等) • (典礼科举学校等) • (土地税收户口等)
• (官职任免升调等)文官
• (司法刑狱案件等)
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有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爵位常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这些爵位除了同姓王侯外, 其余多是因为事功和世袭而封的。 B.“礼部”管理全国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国子监属 于礼部管理的范畴。 C.代职位中有一些逐步演化为虚衔,例如“太师”“太保”等,没有具体 职权,多表示皇族的信任和恩宠。 D.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 劾皇帝的过失。
【答案】B(军机处分设满、汉员,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节度使是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官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
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大司马是汉代最高一级武官,廷尉是它的副职。太尉是宋代最高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