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西安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文锦玲)
自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日起,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们“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扶弱抑强,热血沸腾,他们讴歌着时代的进步、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新闻舆论的报道和监督下贪腐分子无处藏身、各类弄虚做假事件不断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强大的舆论监督面前,社会风气不断往好的方面转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媒介不断想尽办法让新闻报道更加灵活自由,在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在挖掘新闻方面绞尽脑汁。新闻媒介的报道面由此大大地拓宽了,报道的自由度也大大地加强了,开放的新闻让百姓享有了知情权,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新闻的能量无限加大,今天的时代真做到了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社会的开放和新闻传播的需求使中国记者变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无冕之王”。兴奋之余,我们看到在改革的进程中,新闻自由、媒体间的竞争与媒体责任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凸显出来,过分的自由度也使舆论传播的巨大的隐患和副作用不断显现。在利益的驱使下,新闻“权力”被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在金钱的驱使下,不顾职业道德和操守,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甚至不惜制造骇人听闻的假新闻,利用特权行敲诈勒索之事常有发生。
假新闻案例:早在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报道,北京一黑加工点出售用浸泡纸箱作陷的包子。这则调查节目播出后马上引发轰动。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恐慌,引起了更多媒体的注意,他们或全文转载此报道,或亲自跟进寻找黑作坊。随后,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事后经查,
这个新闻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訾北佳为了获取“新闻猛料”,从市场上买来肉陷、面粉和纸箱然后授意外来务工人员为其制作包子,然后用家用摄像机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最后利用欺骗手段在电视上播出。
真相大白之后,舆论一片哗然,群众纷纷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媒体的公信力表示质疑和谴责,虚假新闻成为众矢之的。
假记者案例: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连续对一个叫李德勇的“假记者”进行曝光,他假借记者身份在社会上招摇撞骗,肆意敛财,甚至还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假记者队伍。一群假记者如此吃得开,令人深思。据报道那些假记者并不深入采访,甚至根本不懂新闻采访,他们拿着别人的报道追踪而去,拿住一些官员和企业的把柄,行敲诈勒索之事。借采访之名拉广告、收提成、拿红包,大发不义之财。
案例分析:转型期的中国很多问题缺少规范,不论是“房姐”、“房叔”、“表叔”,也不论是环保治污,还是矿难事故,都存在可大可小可阳光可暗箱的无限可能,于是假记者就有了生存的空间。黑记者的顺风顺水,折射出时下基层政府监管失守的情形。而假记者利用伪造的记者証骗吃骗喝、敲诈勒索这几年并不是新鲜事。比如在山西煤矿事故多发的年份裡,各色江湖人马纷纷以记者身份为幌子,以曝光相威胁,索要巨额“封口费”,一度形成了山西煤矿报道的敲诈风。这其中有不少假记者,但也不乏真记者、真媒体。为了拉到更多赞助、拿到更多的红包,这些媒体不守规则、不择手段。事件曝光之后,由此也引发了关于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心的大讨论。
需要使中国的媒体和记者警醒的是,舆论监督不是发财的工具,媒体要想具备公信力、得到市场的认可,关键还在于新闻的品质,在于对道义的担当。从来没有哪一家媒体可以依靠敲诈勒索、收“封口费”而成为市场翘楚。
当今部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每况愈下,新闻界的虚假之风似
乎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当今社会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丧失呢?
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入市场的新闻媒体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新闻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从业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自我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篇新闻在网站上获得的点击次数越多,就越有价值;能采访、收集到这样的新闻的记者,就是好记者。当未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之时,一些记者和编辑就会铤而走险,炮制“有价值”的假新闻。
二、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也是原因之一,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这就造成许多新闻媒体常常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的报道,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腐化思想的产生与横行,使一部分新闻界中利欲熏心者炮制假新闻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约束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量薄弱,虚假新闻产生后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外,没有切实的处理方案是虚假新闻泛滥的根源。
四、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心的缺失及职业道德修养欠缺。任何行业和个人都有它的社会责任,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社会责任感应更为突出。而新闻从业者社会责任感缺乏,使得一批新闻工作者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纪,置新闻报道社会效益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于不顾,捕风捉影炒作负面新闻,甚至胡编乱造虚假新闻,追逐卖点。
五、新闻媒体的用人制度的不正规。我国许多新闻媒体的用人制度的不正规,经营管理者为了节省开支、加强媒介竞争力而启用了非正规的用人制度,聘用了大量的“新闻民工”。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有改变自身不利处境的迫切需要,就很有
可能把原本铭记在心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抛在脑后,把新闻理想扔到一边。
六、媒体间的非正常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间的非正常竞争既有市场上同行之间拼抢新闻的追赶,又有网络上五花八门即时新闻的挤压,对所有新闻采编人员确是一种考验。有些媒体不管新闻是否真实,只要吸引眼球,报纸好卖就行。有一些新闻采编人员,已经形成了一套制造虚假新闻的潜规则,根本不深入一线,不深入生活,不深入实际,而是凭感觉,想当然,捕风捉影,生编乱造耸人听闻的新闻,以求先声夺人。
总而言之,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下,促生了一种“眼球至上”的媒介营销策略,而被忽略的当今社会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致使部分媒体的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低下和缺失。,因此,整顿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刻不容缓,新闻从业人员保持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再教育尤为重要,国家对新闻立法的法治的规范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