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构造指示水动力条件、古水流方向以及古水体深度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沉积学的概念和相标志1.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发生沉积作用的自然地理单元。
2.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3.环境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河流、湖泊、三角洲作用相:反映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泥石流和浊流、风暴、地震、海啸大地构造相:反映大地构造环境和性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复理石、(海/陆)磨拉石三者的时空尺度不同4.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上的变化。
5.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6.相分析的途径:7.相模式:是对相标志、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条件三者关系的描述和理论概括。
它的通常表现形式是典型相标志及其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条件的垂向组合序列,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现代相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研究―现实类比。
8.将相模式的作用概括为4点:对比的标准,观察的提纲,预测的指南,成因解释的基础。
河流沉积1.河流沉积概述:河流是陆相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环境和主要营力,是陆相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构造背景稳定或沉降的条件下,河流环境可以形成厚的沉积记录,理想条件下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和各类砂矿。
河流沉积主要受气候(降雨量),构造,地貌,基岩类型和植被控制。
河流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和地层记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曲流河。
2.河流的分类:3.曲流河的特点及沉积地貌:A 河道弯曲、单河道B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侧向加积C 裁弯取直和形成牛轭湖D 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洪泛平原E 发育于基底稳定的河流中下游4.曲流河的沉积特征:洪泛平原:泥质岩,均质层理、水平层理,暴露标志决口扇:粉砂岩、泥岩,小型流水波痕、爬升层理,暴露标志天然堤:粉砂岩,细砂岩,小型流水波痕,爬升层理发育,暴露标志边滩:砂岩,流水波痕和交错层理,规模向上变小河道滞留沉积:砂砾岩,底部冲刷面5.曲流河的沉积作用:河道和曲流砂坝:侧方侵蚀和侧向加积作用天然堤、洪泛平原和决口扇:垂向加积作用牛轭湖:垂向加积和淤塞6.曲流河的沉积序列:洪泛平原→决口扇→天然堤→【曲流砂坝:边滩(点坝)】→【河床底部:河道滞留沉积】7.曲流河的沉积模式:8.辫状河的沉积特点:a.河道宽、砂坝多、辫状分布b.河道不固定、常移动c.分为河道和心滩(砂坝)d.河漫滩不发育e.形成于大坡降地区(上游和扇上)9.辫状河的水动力特征:水浅而流急、河道宽而多、河道游荡性强、侧向迁移迅速。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斜体字为参考内容,表明的页数指沉积学书的相应位置)一、概念题15、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
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二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这两种不同的孔隙充填物代表两个不同时期的充填作用。
底部或下部的泥粉晶充填物常是上覆盖层遭受淋滤作用时由淋滤水沉淀的;上部或顶部的亮晶方解石则是后期充填的。
二者之间的平直界面代表沉淀时的沉积界面,与水平面是平行的。
因此,根据这一充填孔隙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故称示顶底构造,亦可简称示底构造。
16、水平层理: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泥质纹层构成,纹层厚 1~2mm。
17、平行层理: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沙质纹层构成,纹层厚 1~2mm。
18、变形层理:沉积过程中,由于滑陷滚动,沉积物原有层理发生挠曲,倒转破碎,变形如包卷层理、枕状构造等。
19、攀升层理:在砂质沉积物中由于波痕的迁移,而且同时向上生长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叠置的波痕层理。
其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沉积物,特别是有呈悬浮状态的沉积物不断供给,以致波痕不仅前移,而且同时向上建造成一个相互叠覆的波痕系列。
该类型层理多分布于河流、三角洲及浊流沉积中。
20、沉积层序:.沉积盆地中的沉积地层是对盆地沉降、海平面、沉积物补给、气候和构造运动综合相应的记录。
其沉降模式和时空上的侵蚀作用产生了地层单元的结构特征。
这种结构称为沉积层序。
21、生物扰动构造:广义的生物扰动构造即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是生物破坏原生物理构造,特别是成层构造的过程。
生物扰动构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破坏机制,它不仅使不同的沉积物发生混合,而且也将地球化学和古地磁信息变得模糊。
22、双粘土层:双粘土层为涨潮流砂层与退潮流砂层分别被平潮粘土和停潮粘土层分隔开。
沉积岩石学 考试试卷
长江大学试卷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1 、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①_________ ,其次分别是②__________ 和③__________ 。
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 、能指示确切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主要有①______ 、②__ ____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等。
①流水波痕,②交错层理,③槽模,④长形颗粒定向排列。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
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4 、在偏光显微镜下,海百合碎片的显微结构是①__________ 。
①连生单晶结构。
5 、0.125mm 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____ ,4 φ对应的粒径是②__________mm 。
①3 φ,②0.0625mm 。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
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__________ 。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4 分,共32 分)1 、压实作用与压溶作用2 、胶结物与亮晶方解石3 、压扁层理与透镜状层理4 、泥岩与页岩5 、沉积相与岩相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7 、内波与内潮汐8 、陆表海与陆缘海1 、压实作用与压溶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是同一物理- 学作用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是连续进行的,只不过压实作用是由物理因素引发,压溶作用是物理- 学因素共同引发的,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物理因素。
我们该如何进行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和判断古水流向
我们该如何进行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和判断古水流向古水动力条件系指沉积时期的波浪和水体的运动状况,此项研究是重建古地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之一。
如何判断古水流向1)交错层理或斜层理:前积层倾向指示古水流方向;2)不对称波痕:陡坡倾向指示古水流方向;3)叠瓦状构造:砾石常见迎流叠瓦,即砾石最大扁平面倾向与古水流方向相反; 4)槽模:混圆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5)长形化石与树木条等:一般其长轴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
如何进行古水动力条件分析1)根据孢粉资料孢粉含量变化可作为搬运距离的标志。
孢粉等值线与沉积走向一致,其含量递减方向即为古斜坡方向。
这种方法对于缺乏水流标志的泥质沉积物,经常更有意义。
孢粉带入水盆的主要营力是流水和风,河口处孢粉浓度大,无河口的沿岸地区则很低。
2)根据定向构造不同类型的斜层理可以用来测量古水流方向。
只有一个优选方向系单向水流所致;有两个优选方向系有周期性变化所致(图13-8)。
我们该如何进行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和判断古水流向斜层理测量结果的玫瑰花图波痕的情况铰为复杂.震荡波痕的走向大致与岸线一致,不对称波痕与水流方向垂直。
其倾斜方向与水流一致。
一般认为浊流成因的底面印模构造(沟模、槽模等)在区域上是稳定的,槽模不仅能可靠地指示古水流方向,更重要说明它是浊流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
沟槽与槽模伴生时,能更加可靠地指示古水流方向。
它们指示的水流方向常与构造线一致。
湖相浊积岩也有发育的槽模和沟模构造,不过常为其它类型底面印模构造所复杂化,如重荷槽构造。
在砂岩中用定向薄片测定长形砂粒的定向性,亦可用来推断水流方向。
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恢复盆地内的古水流方向,对于了解广布于中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砂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亦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几乎主要由粉——细砂岩组成的深水相砂岩储层的分布实际意义更大。
长形的生物化石,例如原始头足类、竹节石、树干等也可作为测量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盆地中,普遍见分布粉砂一细砂岩,和暗色泥岩中的长形碳化植物茎或叶的碎屑。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实验报告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偏光倍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精】岩相古地理整理过的很全的考试内容
【沉积相精】岩相古地理整理过的很全的考试内容旗开得胜1原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沉积后不久、固结前形成的构造。
能反映沉积时的沉积介质类型和能量条件。
是判别沉积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它反映成岩环境。
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构造。
流动构造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沉积构造。
层面构造:在沉积岩的顶面或底面上形成的构造。
如: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层理构造:垂直于层面方向,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粒度等显示出来的纹理特征。
1. 平行层理:在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一般认为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形成环境主要为河流、海滩、浊流等环境。
2. 递变层理:也称粒序层理,以粒度递变为特征的沉积单位。
递变层内除了粒度递变之外,一般无任何层理;其底部与下伏岩层总是突变接触,单个递变层的厚度变化大,一般为几厘米-几十厘米。
常见于浊流环境中,在潮坪、河滩、三角洲、陆棚等亦可见零星分布。
4. 沉积盆地分析:将沉积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如沉积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钻孔、露头观察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对盆地的形成、沉积充填、古地理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
5. 无障壁海岸:无障壁海岸与广海陆棚之间不存在障壁岛、沙坝或生物礁等障壁地形。
海水与大洋连通性好,可以充分的流通和循环,海水的盐度正常。
这里受到明显的波浪和沿岸海流的作用。
这类海岸又称作广海型海岸或大陆海岸 2. 瓦尔特相律:瓦尔特相律的基本含意是:在连续的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出现的次序,与它们在横向上所出现的相带顺序是一致的。
沉积构造指示水动力条件、古水流方向以及古水体深度
沉积构造与水流环境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而又是最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研究沉积物或沉积岩本身,还是解释沉积环境,都必然要涉及到沉积构造。
一定的水流作用于一定的沉积物,可以产生一定的沉积构造,故而可以将沉积构造与水流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解释形成该种沉积构造时水流环境,进而做出环境解释。
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沉积构造及其所反映的不同水流环境,包括水动力条件、水流方向和水体深度等方面。
1 沉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有些沉积构造可以反映一定的水动力条件特征,比如水流的强弱、水流流速的快慢、水流作用形态等(表1)。
表1 沉积构造指示水动力条件1.1 波痕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根据波痕指数的差异(图1),可以将波痕划分为对称波痕(RSI ≈1)和不对称波痕(RSI>1),其中流水成因的波痕为不对称波痕,浪成波痕有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因此可以根据波痕指数来区分波痕是流水成因还是波浪成因。
另外,从波痕的形态特征角度来讲,浪成波痕表现为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而不对称浪成波痕一般是拍岸浪所致;流水波痕表现为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且波谷颗粒粒度一般比波峰的要粗(图2)。
图1 波痕要素图A、B:脊点,a、b:谷点,H:波高,l1: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l2: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图2 流水波痕(a)与浪成波痕(b)示意图(1)流水波痕流水波痕的脊有不同的形态:直线形、波曲形、锥形、舌形、新月形、菱形等;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一般说来,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图3)。
因此,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可以作为环境解释的依据。
图3 不同水深和流速下的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根据波痕要素的不同,可以将流水波痕划分为小波痕、大波痕和巨波痕等不同规模的波痕,而不同规模的波痕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沉积水动力条件。
5-3 第五章 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
第五章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第一节沉积构造标志第二节岩石结构和粒度标志第三节岩矿成份和地球化学标志第四节生物标志第五节古水流的判别标志及其环境意义第二节岩石结构和粒度标志一、岩石结构标志二、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一)粒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二)颗粒粒级的划分(三)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四)粒度参数散点图(五)C-M图解(六)粒度参数的环境判别公式一、岩石结构标志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碎屑颗粒的特点(粒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结构)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特征碎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即支撑和胶结类型)。
一、岩石结构标志--1.碎屑颗粒特征碎屑颗粒特征包括圆度、球度、粒度、分选性以及颗粒的表面结构圆度也称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的重要结构特征。
颗粒的圆化程度一般取决于粒度大小、物理性质及磨蚀历史。
如在一定距离内,较大的颗粒一般比较小颗粒圆化得好;硬度较小的石灰岩比硬度较大的石英颗粒圆化好;经长距离搬运或长时间的磨蚀比短距离搬运或短时间的磨蚀的磨圆度好。
另外搬运介质和搬运方式对颗粒圆度也有影响。
如颗粒在风力中搬运要比在水中搬运更容易磨圆,而冰川的搬运则不易发生圆化作用。
一、岩石结构标志--1.碎屑颗粒特征颗粒的球度是指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被搬运颗粒的球度与颗粒本身的性质有关,如石英颗粒无解理,故搬运愈远,球度愈大,而片状的云母,虽经远距离搬运,其球度也可能较低。
在搬运过程中,不同球度的颗粒表现不同,球状大的颗粒易滚动搬运,球状小的片状颗粒易悬浮搬运。
颗粒表面结构是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
一般主要观察表面的磨光程度及表面刻蚀痕迹两个方面。
由于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揭示侵蚀、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尤其是近期在通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颗粒表面结构来识别沉积环境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因此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一、岩石结构标志--2.填隙物特征沉积岩的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沉积学原理石油大学考试复习
(沉积学原理)(A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之间的一个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在明渠流中,一些科技人员定义为:12/()r F v Dg =,D 为明渠流水深。
1r F >,为水浅激流的情况,1r F <为水身缓流的情况。
3、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在山区,阵发行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的大量的砂砾、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的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的。
6、等深流:主要是由大洋温岩旋回驱动的大洋底流,一般都是沿着大陆坡等深流动,其规模甚至可以与某些海底扇相当,可以搬运大量细粒沉积物形成沉积漂流。
7、网状河: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现网状,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厚度与河宽变化成比例,其河道间是由细粒物质和泥炭沉积组成的占河流沉积总面积的65%~90%的泛滥平原或湿地。
8、热气地浪沉积:在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了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的形式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的,能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由造礁生物的生长形成的海底建隆,具有格架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不同的类型代表不同的演变过程。
二、叙述题1、 试述当代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答:碳酸盐岩石学和沉积学重大的进展是Folk 关于碳酸盐岩中异化颗粒和异化沉积观点以及石灰岩的重新分类方案的提出开始的。
沉积岩-实习一、沉积构造
泥质层之上的砂质层底面可见负荷印模, 是沉积物负荷不均衡的结果
负荷印模
火焰构造
火焰构造
通常呈板状、槽状或楔状 特征:
层系厚度很大:一般在数十cm~数m之间,甚至30m
(水成一般小于2m) 纹层高角度倾斜:一般25-35°(水成的一般<25 °) 纹层较厚:最厚可达2-5cm 成熟度高:磨圆分选好,多为干净的中细砂岩,很少 含泥
形成环境:缺少植被的陆表环境,如沙漠、裸露海岸 地带等。
one2
风成交错层
d)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
✓ 这三种层理常共生、相互过渡、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 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由泥和砂交
互沉积而成。一般与潮汐期和静水期交替出现有关。 ✓ 在强水流活动时期 ,砂以波痕形式搬运和沉积 ,而泥
保持悬浮状态;在水流减弱或静止时期,悬浮泥沉积下 来,形成砂泥交互沉积。
物理成因沉积构造 化学成因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流动 成因
物理 成因 同生 构造 变形
暴露 成因
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递变层理、水平 层理、
平行层理、波状层理
层面: 顶面构造—波痕、冲刷痕 、压刻痕
底面构造—槽模
重荷模、包卷构造、滑塌构造、帐蓬构造、砂球、砂枕构造等
干裂、雨痕、冰雹痕等
✓ 纹层厚度较大:多>2mm,可达10 mm以上。 ✓ 沉积物粒度较粗:产在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等
岩层内。 ✓ 常与大型交错层理或冲洗层理共生。 ✓ 成因:形成于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
沉积相名词解释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6)数学模式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侧向移动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
(单河道≤1,多河道>1)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
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沉积构造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构造的观察与描述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因素的变化而显示的岩石宏观特征。
其中原生沉积构造在确定沉积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研究和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实习内容和要求识别常见的沉积构造类型和沉积标志性标本,并选择实验室的部分标本进行描述,初步掌握沉积构造的基本观察描述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二、具体观察内容有关沉积构造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可参阅教材第五章。
下面对最常见的层理和波痕的观察描述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层理观察描述的方法及内容(1)根据层理的内部构造特征确定层理的形态特征仔细观察标本或露头岩石,确定岩石类型和层理类型。
在确定层理类型时,应注意层理在不同的断面的形态可能不同。
例如,板状交错层理在平行水流方向上则表现为平行层理。
因此,对层理的特征应尽量在不同的断面进行观察。
其次要测量纹层、单层和层组的厚度大小,尤其是单层厚度的大小。
(2)描述层理的内部特征①描述纹层的形状、倾角、延伸和连续性、纹层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纹层面的清晰程度等。
②描述层理面的形状、单层间的相互关系、相邻层中纹层方向以及纹层面的清晰度。
③描述与岩石物质有关的一些特征,查明层理显示原因,包括岩石成分、颜色、结构在垂向上的变化,以及生物化石、片状矿物的存在与否。
有关层理内部特征描述内容详见表1。
表1 层理内部特征描述的具体内容(3)研究和描述层理类型、厚度及其内部特征在垂向层序上的变化特点,分析层理的组合规律,确定其成因(或形成条件)。
(4)在工作需要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产状和地层产状的测量,以便恢复古流向。
2. 波痕观察描述的方法及内容(1)波痕的形态要素或参数的测量:主要测量波痕的波高、波长、迎流面长度、背流面长度,计算波痕的波痕指数和对称指数,并根据波痕的对称指数确定属于对称波痕或不对称波痕。
(2)波痕的形态和内部构造描述:波痕的形态按波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主要包括波脊的连续性、分叉情况和延伸特征等。
沉积古地理复习名词解释
沉积古地理复习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小结主要概念: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古地理面貌及海陆分布和变化的科学分支。
沉积古地理学(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是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学科。
它与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沉积古地理学又是一门自然地理学与地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沉积相: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沉积环境:是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沉积相模式:是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
是以图形或文字的方式表现的一种理想的和概括的沉积相格局,并能有助于了解复杂的自然现象和作用过程。
(沃克认为沉积模式是“删除地方性的细节,而保留其纯粹本质上的东西(理论模式)”,所以沉积模式就是对于沉积环境及其产物及作用过程的高度概括。
)瓦尔特相律:“相的纵向相序也是它的横向相带”,可理解为:“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及相依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
第二章沉积物来源小结主要概念: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风化阶段是沉积岩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
母岩:沉积物风化前的岩石(先成岩石)称为母岩可以是岩浆岩或变质岩,也可以是先成的沉积岩。
物源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母岩所在的地区),称为物源区(也称供给区或陆源区)。
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页>>电⼦教材>>本章内容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第⼀节沉积构造标志⼀、沉积构造的概念及分类沉积环境(相)分析:对指⽰环境的标志进⾏分析,与沉积环境模式进⾏⽐较,从⽽恢复古代沉积环境的⽅法。
成因标志:指具有成因意义,能反映其形成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
包括沉积岩的颜⾊、成分、结构、构造、化⽯、古⽣态、接触关系、沉积序列(剖⾯)以及沉积岩体的形态分布等,但概括起来可归属为物理的、化学的、⽣物的三⽅⾯标志。
沉积构造:由沉积物的颜⾊、成分、结构的不均⼀性⽽形成的岩⽯宏观特征。
其规模⼀般较⼤,多在野外露头上及岩芯中可直接进⾏观察和测量。
根据其形成时间划分为:原⽣沉积构造和次⽣沉积构造。
根据沉积构造的成因性质可分为三类: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沉积后不久、固结前形成的构造。
能反映沉积时的沉积介质类型和能量条件。
是判别沉积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次⽣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成的沉积构造,它反映成岩环境。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在流体流动、重⼒等物理因素作⽤下⽽产⽣的沉积构造(原⽣)。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由结晶、溶解、沉淀等化学作⽤形成的沉积构造,其中,⼤多数是在沉积物压实和成岩过程中⽣成的,属于次⽣沉积构造。
⽣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物活动或⽣长⽽形成的构造(原⽣)。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在沉积物表⾯或内部形成的构造。
流动构造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沉积构造。
(1)层⾯构造在沉积岩的顶⾯或底⾯上形成的构造。
如: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1. 波痕由⽔流、波浪或风的作⽤,在沉积物表⾯形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流动构造(1)层⾯构造 1. 波痕 2. 细流痕 3. 剥离线理 4. 冲刷痕 5. 压刻痕(2)层理构造1. 层理构造的术语2. 层理构造的类型(3)再作⽤⾯构造(⼆)准同⽣变形构造(三)暴露构造波痕形态要素脊点(C, D):最⾼点⾕点(A, B):最低点向流⾯:⾯向流动⽅向的缓倾斜⾯背流⾯:背向流动⽅向的陡倾斜⾯波长(L):相邻的两个脊点之间的⽔平距离波⾼(H):波痕的脊点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之⽐(L/H)对称指数(RSI):向流⾯⽔平投影长度与背流⾯⽔平投影长度之⽐(L1/L2)波痕的内部构造及形成机理及实例⾸页>>电⼦教材>>本章内容前积纹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随介质能量的减弱和悬浮载荷的增加,前积纹层形态:直线型→切线型→凹型→S型波痕的类型:⾸页>>电⼦教材>>本章内容⽔流波痕按⼤⼩分为:⼤型⽔流波痕:波长60~30cm,波⾼为6~1.5m,波痕指数⼤于15。
沉积相的成因标志综述
沉积相的成因标志综述沉积相成因标志是指具有成因意义、能反映其形成条件的各种标志。
这些特征一般都是沉积岩的原始特征,其中包括沉积岩的颜色、类型、结构和构造、新生矿物和岩石、沉积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和古生态、接触关系、沉积序列以及沉积岩体的形态分布等,概括起来可归属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标志。
沉积相的判别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志:沉积构造标志;岩石结构和粒度标志;岩矿成分和地球化学标志;生物标志及古河流的判别标志。
分述如下:1 沉积构造标志沉积构造是沉积物中最常见的宏观特征之一,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均一性而形成的岩石宏观特征。
根据其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
原生沉积构造是指在沉积物沉积时或者沉积后不久,即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
它保存了能反映有关沉积时期的沉积介质性质和能量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原生沉积构造是划分沉积相、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次生沉积构造是指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的沉积构造,它可以反映成岩环境。
根据沉积构造的成因性质可分为三类: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1.1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包括流动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和暴露构造1.1.1 流動构造流动构造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沉积构造,是指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在沉积物表面及内部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
它包括层面构造、层理构造、再作用面构造。
(1)层面构造是保存在沉积岩层面(顶面或底面)上的各种特征,主要有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2)层理构造是沉积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粒度在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上显示出来的特征。
它包括纹层、单层、层组。
层理的构造类型:根据层理的形态和成因类型,包括成分、内部构造、纹理与单层的形态等将层理的构造划分为交错层理、爬升波痕层理、递变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均匀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泥互层水平层理、韵律层理。
5-4_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7-8)
1.元素地球化学 (1) 古盐度的测定 硼法、元素比值法、 沉积磷酸盐法 (2) 氧化还原条件 (3) 古水深标志 (4) 源区分布 2.稳定同位素 (1)古温度测定 (2)古气候分析 (3)古盐度测定
14/47 (1) 古盐度的测定 硼法: Walker 和 Price(1963)据前人 资料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粘 土中硼主要富集于伊利石中,并 成功地把硼、伊利石含量和古盐 度联系起来,为盐度的定量计算 奠定了基础。 <100ppm为淡水 200-300ppm为半咸水 300-400ppm为正常海水 >大于400ppm为超咸水
18/47 (3) 古水深标志 用古生态法和遗迹化石标志恢复盆地 的古水深。 元素的聚集与分散与水深度(离岸距 离)有相关性。元素在沉积作用中所发 生的机械分异作用、化学分异作用、生 物生理作用、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
由滨岸向深海,Fe、Mn、P、Co、Ni、Ca、Zn等增加,其中 Mn、Ni、Co、Cu含量升高。海洋沉积物中Mn的分布主要受 沉积环境酸碱度变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一般随pH值增 大,Eh值降低,Mn+2矿物逐渐从海水中沉淀出来。此外沉积 速率也影响着Mn的分布,沉积速率低,从海水中沉淀出来的 Mn被陆源和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的稀释程度降低,故沉积物中 Mn含量增高。Co被作为定量估算古水深的标志元素。
第三节 岩矿成份和地球化学标志 一、岩矿成份标志 1.陆源碎屑成分 2.自生矿物和特殊岩石类型 二、地球化学标志 1.元素地球化学在沉积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2.稳定同位素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47
一、岩矿成份标志 1.陆源碎屑成分
主要是用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岩石和矿物进行显微研究 (精细的组分、结构、构造、微相研究),提供环境分析的可 靠标志,主要包括以下二方面: 1. 陆源碎屑成分 (1)利用矿物的标型特征分析母岩类型 (2) 利用碎屑矿物组合分析母岩类型 2. 自生矿物和特殊岩石类型 (1)自生矿物 (2)特殊岩石类型
3古构造与古流向分析
2.6.2.2碎屑物的散布样式与古流水体系
陆源碎屑沉积的骨架砂体的平面形态大都是流水 体系决定的沉积物散布样式的反映。如河道砂、浊 积砂都是沿盆地倾向散布的条带状砂体。 沉积物单层厚度的变化,也可用来追索古流向。 这种沉积层横向有明显的连续性,但厚度却随远离 物源区而逐渐变薄。
2.6.3古流向的测量与资料整理
地震剖面
地震剖面(受采集因素影响)
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
野三坡雄踞紫荆关深断裂带
这条深断裂带处于北部扬子准地台(扬子板块)和南部
鹰潭安远深断裂
深断裂的主要鉴别标志
①沿深断裂形成大规模的挤压破碎带或糜棱岩带; ②深断裂两侧的地层发育、岩相厚度和沉积建造类型等 有显著区别; ③沿深断裂带常有基性、超基性岩岩体分布和强烈的动 力变质作用; ④断裂谷、断层崖等沿该带十分发育,因此在航片、卫 片上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 ⑤表现为区域性的地球物理异常带,如航磁异常带、重力 梯度带等。
第二章 岩相古地理分析
第三节 古构造分析
古构造:相对于“新构造”而言,泛指新近纪以前 (有人认为是第四纪以前)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
古构造分析
古地形分析 古深断裂分析
物源分析
(1)古地形分析——以古隆起区和古凹陷区为例
构造的运动状态
地形
古构造的运动状态
古地形
古地形体现 古侵蚀面 古隆起区 古凹陷区
D.非定向特征标志:根据碎屑粒度的减小、 圆度的增加趋势等确定水流的大致方向。
总之古流向分析可以提供沉积时的水流
方向、沉积物搬运的方向、古斜坡的倾向与 走向等。对区域古流向研究,还可以获得关 于盆地边缘的轮廓、物源的方向及盆地内沉 积物分散的方式等重要资料。
2.6.2古流向与盆地分析
岩石学真题
名词解释:一、沉积岩1. 相标志:指沉积岩中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2. 泥晶基质:充填在颗粒之间,与颗粒同时经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粒度小于0.03mm方解石晶体。
3. 浊流:靠液体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搬运,并在重力作用下呈块状流动的沉积物重力流。
4.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5.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指导,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6. 表生成岩作用:指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7. 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称沃尔索相律。
二、岩浆岩1.安山岩:含SiO2 53-66%的喷出岩,σ<3.3,成分与闪长岩相同。
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广泛分布于南美洲Andes 山。
2.间粒结构: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而形成的结构。
其中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
3.玻屑凝灰岩:以玻屑为主的凝灰岩。
具典型凝灰结构,火山物质占90%以上,碎屑粒径<2mm。
4.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
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
5.玄武岩:基性喷出岩(含SiO2 45-53%)。
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和半晶质结构;气孔及杏仁构造,黑色,绿-灰绿色。
6.科马提岩:含MgO很高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含镁铁较高的橄榄石、铬尖晶石、钛铁矿及磁铁矿,具鬣刺构造(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似鬣刺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构造与水流环境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而又是最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研究沉积物或沉积岩本身,还是解释沉积环境,都必然要涉及到沉积构造。
一定的水流作用于一定的沉积物,可以产生一定的沉积构造,故而可以将沉积构造与水流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解释形成该种沉积构造时水流环境,进而做出环境解释。
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沉积构造及其所反映的不同水流环境,包括水动力条件、水流方向和水体深度等方面。
1 沉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有些沉积构造可以反映一定的水动力条件特征,比如水流的强弱、水流流速的快慢、水流作用形态等(表1)。
表1 沉积构造指示水动力条件1.1 波痕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根据波痕指数的差异(图1),可以将波痕划分为对称波痕(RSI ≈1)和不对称波痕(RSI>1),其中流水成因的波痕为不对称波痕,浪成波痕有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因此可以根据波痕指数来区分波痕是流水成因还是波浪成因。
另外,从波痕的形态特征角度来讲,浪成波痕表现为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而不对称浪成波痕一般是拍岸浪所致;流水波痕表现为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且波谷颗粒粒度一般比波峰的要粗(图2)。
图1 波痕要素图A、B:脊点,a、b:谷点,H:波高,l1: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l2: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图2 流水波痕(a)与浪成波痕(b)示意图(1)流水波痕流水波痕的脊有不同的形态:直线形、波曲形、锥形、舌形、新月形、菱形等;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一般说来,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图3)。
因此,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可以作为环境解释的依据。
图3 不同水深和流速下的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根据波痕要素的不同,可以将流水波痕划分为小波痕、大波痕和巨波痕等不同规模的波痕,而不同规模的波痕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沉积水动力条件。
小波痕:波长4-60cm,波高0.3-6cm的流水波痕,波痕指数大于5,多数在8-15之间,一般产生于粒径小于0.6mm的砂质表面。
这种波痕在河流、海岸、潮坪等浅水环境中十分普遍,在湖泊、三角洲、陆架、甚至浊流环境中也是常见的。
小波痕的波脊由直线形向菱形的变化,反映了水流能量的逐渐增大。
大波痕:波长0.6-30m,波高0.06-1.5m的流水波痕,波痕指数一般大于15,一般产生于0.6mm的砂中,多发育于河流和潮道环境中,在海滩和潮坪上也常见到。
但是,在古代沉积物中,保存完整的大波痕并不多见。
巨波痕:波长在30m以上,一般为30-1000m,波高1.5-15m,波痕指数一般大于30,有时可达100。
一般认为大多数巨波痕分布在水深较大的环境中,如浅海和大河中。
(2)浪成波痕浪成波痕主要发育在浅水环境中,如滨湖、潮坪、海滩等环境,波速一般小于90cm/s,根据波痕指数可将浪成波痕划分为对称状的和不对称状的。
对称浪成波痕:波谷圆滑、波脊尖而对称,呈直线形,波长0.9-200cm,波高0.3-23cm,波痕指数4-13,大多数为6-7。
不对称浪成波痕:波脊具有不对称的形态,一般呈直线形,波长1.5-105cm,波高0.3-20cm,波痕指数5-16,大多数6-8,对称指数1.1-3.8,一般是拍岸浪成因。
另外,不同规模的浪成波痕也可以反映沉积时期的波浪规模。
1.2 槽模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槽模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古沉积环境中有强烈的底流及其冲刷作用,虽然槽模不是浊流沉积的独有产物,但是,其总是判断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
1.3 剥离线理构造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剥离线理通常是在F>1的高流态下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颗粒可能是在几个颗粒直径那么厚的薄水层内几乎连续地顺流滚动,并且出现底负载的分异,从而形成了平行于水流方向的纵向条纹。
因此,剥离线理构造一般反映的是高流态的水动力特征。
1.4 交错层理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组成交错层单元的前积纹层有不同的形状,可以是与下界面成锐角相交的直线形、成切线相交的切线形或凹形,甚至是S形,前积纹层从直线形到S形的形状变化,反映了形成交错层单元的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和环境中悬浮负载相对于底负载的逐渐增多。
另外,交错层理的规模也可以作为水动力条件判断的依据。
1.5 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当水流功率比生成大波痕更强时,也就是高流态(F>1)下,产生有沉积物运动的平坦底床,如果沉积物供应充分,就可以形成一些相互平行的、近水平(构造运动可能改变这种保存形态)的纹层。
相比较而言,水平层理是在比生成小波痕更低的弱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细粒物质不断沉降而形成的,反映了低能或静水环境。
1.6 生物遗迹构造及其指示的水动力条件生物遗迹构造都是原地形成的,不会被搬运转移,并随沉积物固结成岩而保存下来,所以是判断环境的良好标志,其中部分生物遗迹构造可以反映当时水动力条件,例如觅食痕迹构造(搜索迹构造),反映了较深水平静的环境,穴居遗迹反映了滨岸较强水动力环境。
就叠层石来说,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弱,而柱状叠层石的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
2 沉积构造与水流方向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往往能够反映古流水方向,是判别古流水方向的直观而重要的沉积标志(表2)。
表2 沉积构造指示水流方向2.1 波痕指示水流方向波痕是反映古水流方向最直观、最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是砂波迁移运动在层面保留下来的床底形态,其中不对称性波痕最为明显,包括流水波痕和不对称浪成波痕,波痕的陡坡倾向指示古水流方向(图4)。
图4 波痕指示水流方向示意图2.2 剥离线理构造指示水流方向剥离线理构造中平行的线状沟或脊(长形颗粒面)平行于古水流方向,其中长形颗粒往往表现出定向排列(图5)。
图5 平行层理中的剥离线理构造示意图2.3 槽模指示水流方向槽模是分布在岩层底面上的一种半圆锥形、不连续的凸起构造(图6),是定向浊流在尚未固结的软泥表面侵蚀冲刷的凹槽被砂质充填而成,向上游一端具有圆滑的球根状形态,向下游端则呈倾伏状渐趋层面而消失。
槽模长轴平行于浊流流动方向,凸起一端指向上游,故其形状是确定古流向的可靠标志。
图6 槽模实例照片(箭头指向水流方向)2.4 压刻痕指示水流方向压刻痕是水流所携带的物体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运动时刻蚀形成的,包括沟模、跳模、刷模、锥模和弹跳模等,压刻痕被砂质沉积物充填保存在岩层底面的印模成为刻蚀模。
这些时古水流方向判断的重要标志。
沟模纵长的、微微凸起和下凹的脊和槽延伸的方向与古水流方向平行。
刷模被砂质沉积物充填后在岩层底面形成的新月形印模,其新月形端指示水流方向。
锥模一端低而尖,指示着迎水流方向,另一端高而宽,指示着顺水流方向。
弹跳模的长轴平行于水流方向,其充填后形成的弹跳痕的长轴同样平行于古水流方向。
2.5 交错层理指示水流方向交错层理(包括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爬升波纹层理等)中前积纹层的倾向指示古水流方向,逆转变形层理变形面倾向指示古水流方向(图7)。
图7 交错层理与水流方向示意图2.6 叠瓦状构造指示水流方向叠瓦状构造的最大扁平面的倾向指向迎水流方向,即最大扁平面的倾向与古水流方向相反;长条状的砾石,其长轴方向垂直于古水流方向(图8)。
图8 砾石叠瓦状构造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情况2.7 生物化石的定向排列指示水流方向长形的生物化石在水流作用下可发生定向排列,形成类似于砾石定向排列的形态,例如:箭石类的鞘,原始头足类,竹节石,植物枝干等。
虽然长形的生物化石的定向排列类似于砾石定向排列,但在具体问题当中还需做具体分析。
3 沉积构造与水体深度在不同水体深度中所形成的沉积构造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故而有些沉积构造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来推测古环境的水体(相对)深度(表3)。
但此部分不涉及出露地表(暴露成因)的沉积构造,因为这些沉积构造已经没有水体深度可言。
表3 沉积构造指示水体深度3.1 浪成波痕指示水体深度浪成波痕主要发育在浅水环境中,如湖滨、潮坪、海滩等环境,研究表明,一般水深超过200米便不能生成浪成波痕,因此可以说,浪成波痕一般指示着古环境中水体深度不超过200米。
3.2 细流痕指示水体深度细流痕时细小水流在沉积物表面上流动时侵蚀出来的痕迹,在横断面上往往呈U形。
细流痕的形成一般与沉积物表面由水下出露水面的变化有关。
当沉积物表面因水退后而露出水面时,水往往从沉积物中渗出,这些水一般呈几毫米到两厘米厚的水层沿着自然表面斜坡流动,从而在沉积物表面上侵蚀出不同形状的细小沟槽。
随后,这种渗出水流入这些细沟中,并在其中向下流动。
因此,细流痕时沉积物表面间歇性出露水面的一个可靠的标志,是时而在出露水面又时或处于水下的一种表现。
3.3 生物遗迹化石指示水体深度生物遗迹化石在判断沉积环境中很重要,可以用来确定海洋的相对深度,例如直立潜穴深度较大的(可达300m)常见于滨海带;而滨外的潜穴一般较浅,多呈斜歪或水平;在很深的水中,潜穴方向杂乱,蜿蜒曲折,其中以常见的食泥生物的水平遗迹为主(图9)。
图9 生物遗迹化石的水深分带叠层石的形态多样,但主要有层状和柱状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多为潮间带上部,而柱状叠层石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图10)。
图10 叠层石的形态与水动力条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