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考现代记叙文阅读题失分原因分析(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记叙文阅读题失分原因分析

今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质量不高,4个小题,10分,抽样调查,难觅满分得主,普遍得分5分、6分。通过分析,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下面是我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一、文本阅读不够认真。

考题:22.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般来说,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揭示文本中心。显然,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原文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哥哥,事件是哥哥照顾遭车祸的弟弟6年了,并且还在继续。重点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如果认真读了原文,很容易就能获得这些信息,从而知道原文通过哥哥对弟弟持之以恒的照顾来赞美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这样正确答案就有了,就不会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更不会出现“因为火车还没有到站,所以原题目好”或者“因为火车到站了,所以改的好”等0分答案。

二、信息筛选不准确。

试题:23.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惊呼→________→脱衣服→________→向对岸游去→________

学生初见这道题,可能是一阵“窃喜”,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不止一次的讲到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自然是很简单的,但是阅卷后反馈出来的信息,却是大多数考生都未能拿到满意的分数,原因何在?我认为是没有认真筛选信息。文中的动作描写有很多处,除了题干中列出了的,还有如“飞快地往回跑”、“扯开喉咙喊”、“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上岸”、“向我挥挥手”、“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等表示动作

的词句,答案要的是表现哥哥赶回医院的“着急”的动作,很多考生就忽略了“着急”的限制,致使答案不准确。另外,文中“惊呼”一词出现两次,一是“哥哥”“惊呼”,一是“我”“惊呼”,显然,题干中的是“哥哥”“惊呼”,可是有考生没加思索,从“我”“惊呼”的文字开始搜集信息,于是答案就对不上号了。三、写作技巧的分析重“形”不重“意”。

考题:24.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2分)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好文章都会有不同的写作技巧的运用,如环境描写、对比、映衬、照应、铺垫、欲扬先抑等,这一知识点本来就是学生的难点,平时训练得较多,有教师还“授之以渔”,如“描写生动形象”、“对比突出中心”、“照应使结构完整”、“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确实,诸如此类的惯用语总能得分。也许是受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考生的答案是:前后呼应,结构完整。阅卷评分:1分。原因是只注意了形式上的作用。任何一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有形式和意义上两方面的作用,答案忽视了对话的内容及与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不善于利用题干帮助理解文本。

很多考生只知道读题、答题,不知道题干能帮助理解文本,进而帮助答题。通常,题干能给予我们很多信息。如阅读本次考题,我们就能获得这些信息:对话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5题B),“哥哥”的性格(25.C),文章的主旨(25题D)这两个信息就能帮助我们回答22、24两道题。如果考生都善于利用题干信息,一定能提高答题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认真默读文本的训练,将重心落实在信息筛选,理解分析方面,教会学生阅读题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考获得满意的分数。

附2020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文段、阅读题、答案

火车6年不到站(10分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6年。”

“6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会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的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5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件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着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好这口。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四点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吃饭去了,要一会儿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当我回到医院时,看到他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22.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惊呼→________→脱衣服→________→向对岸游去→____________

24.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答案:22、原标题好。因为哥哥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和高度的责任感。(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2分)23、飞快地往回跑(扯开喉咙喊)、跳进河里、边穿衣服边向医院跑去。24、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呼应。25、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