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培训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培训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5
典型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 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1010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 病能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
18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 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
11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喜伤心
“心主喜,喜伤心”,“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和 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含义。
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喜而伤及心脉, 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不收。
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不集中,甚则 失神癫狂等症。
12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3
基本概念
情志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 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 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PPT培训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PPT培训课件

生理病理特点
情志与气血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 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10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 病能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
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 • 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激起战士对敌
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 的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 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典型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 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 “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 • 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基本概念
情志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 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 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一、前言1. 对于情志病,中医和西医殊途同归这是什么疾病?“头晕、头痛、胸闷、胸闷、心慌、气短、腹胀、胃痛、恶心、呃逆、背痛、腿软、失眠、早醒、尿频、尿急”症状如漫天星星之多,每一条主诉都形象详尽,每一丝痛苦都呼之欲出,四处求医,好像均无良策。

着双心医学的发展,在心血管领域,人们不能仅关注疾病本身,而忽视心理疾病悄然潜入的脚步。

2. 关于病因和病机,中医有成熟的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段话完整的描述了人类的意识(即情志)产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

中医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形神合一,五脏六腑的精气旺与衰直接影响到精神情志的外在表现。

3. 西方医学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病因还不确切主要认为它是跟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压力,应激因素,还跟社会环境有关。

但是在治疗上,西医多依据心理量表,常用黛力新、环酮类、5-HT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丁、文拉法辛等,不仅副作用明显,且未能针对个体甄别清楚其病因,治标不治本。

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有许多前辈呼吁和倡导,但是医疗人员对心理疾病认识仍然不足,患者对此也有病耻感,不能认可,因此在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中,对心理疾病的诊治依然模糊。

4. 中医诊治情志病优势明显中医在诊治情志病方面历史悠久,通过望闻问切,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且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对于提高临床遣方用药和望闻问切的目的性、准确性,提高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且,情志病患者也更容易接受中医药的治疗。

因此,我们此次将从中医的视角来谈情志病的治疗。

二、对情志病的认识—历史渊源(1)先秦—两汉时期《内经》对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规律以及对情志病证的诊疗都做了简要的论述,提出“心主神明学说”,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现代临床证明,约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占74%~76%;前苏联外科专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

这都说明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情志致病自古以来已为世人所公认,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往往会程度不等地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促发心身疾病。

因此,现代生活中情绪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情志病概念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

情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志反应,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

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毖至”。

说明人体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

中医学认为七情情志活动和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在五行学说中,又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把悲和惊分别隶属于忧和恐),分属于五脏,并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2 情志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

2.1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活动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

情志活动的发生以五脏精气为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也必将影响与其相应的脏腑。

2.1.1喜伤心。

心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

喜为心之志,就是说心理活动与情志中的“喜”有关。

适度的“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人气和志达,心情舒畅,有益身心健康。

但若大喜过度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伤神耗血,不能主血,可引起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夜卧不宁、心悸怔忡、神志狂乱等症。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123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123

常用分类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常用分类
内科情志病证 内科杂病中,多数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有的是由于疾病痛苦带给病人的情志异常;而有的是病人不了解病情,对疾病 有恐惧感所产生的情志异常等。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 临床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 | 概述 第二部分 | 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第四部分 | 中医药临床施治应用
第一部分 概述
基本概念
情志病高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及城 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 及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在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享 受和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 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的社 会环境
基本概念
情志病
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 《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 ”“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 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而情志 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
(三)多对应相应脏腑
七情分属五脏,,如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 志,惊、恐为肾之志。各种情志对五脏各有其特异性,情志致病,五志对五 脏各有所伤,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 | 概述 第二部分 | 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第四部分 | 中医药临床施治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一部分 概述
基本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二部分 | 生理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情志与气血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 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一) 广泛性、多样性
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情志的变化伴随 着相应脏腑的气血、外在形体、精神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 多为内伤
《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所谓“阴” 者是指内也。
03
常用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常用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典型情志病证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关键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关键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关键中医情志调摄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情志是指人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产生的情绪、心态和情感反应。

中医认为,情志的过度波动或长期不调会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因此,掌握中医情志调摄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中医情志调摄的理论基础中医情志调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运行理论、五脏六腑理论和阴阳平衡理论。

气血是人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物质,气血的运行保障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情志的波动会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心理和身体的紊乱。

五脏六腑是中医中对人体脏腑器官的描述,每个脏腑都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志的过度激荡或长期负面情绪会对脏腑产生损害,从而引发疾病。

阴阳平衡理论强调了人体内部阴阳两方面力量的平衡与调和,在调节情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情志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正常的情志波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活力,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过度的情绪激荡或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长期的愤怒会伤及肝脏,容易导致情绪不稳、易怒、易发脾气等问题;忧虑和过度思虑会伤及脾胃,导致精神疲劳、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悲伤和忧郁会伤及肺脏,导致呼吸困难、心慌、无法自拔等症状;恐惧会伤及肾脏,导致神经紧张、抑郁、失眠等问题。

三、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中医情志调摄主要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其中,情志调摄是最核心的内容。

情志调摄主要通过调节情绪、改变心态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1. 理正情志:保持积极的情绪态度,避免过度激动或过度消沉,保持情绪的稳定。

2. 调节作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避免长期的过度劳累。

3. 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调节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

4. 运动保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放松身心,舒缓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

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 理,两者缺一不可。“优质”护理并不是只 给患者洗洗头、剪剪指甲这些简单的事情, 而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 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医院 通过练武这种形式,让每个护士都有扎实的 基本功,让患者放心。
不同年龄段病人,采取不同的情志调护
1.婴儿给予适当的安抚,如搂抱、轻拍等。
2.幼儿违拗心理明显,可采用讲故事、做 游戏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和他 们亲近.
3.少年儿童自我支配意识的能力加强,能 客观地分析环境和自己的关系,从而调节 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向他们讲明住院的 原因、治疗的必要性,取得他们的信任; 4.青年病人个性强,精力旺盛,思想活 跃,同时对疾病的反应也很强烈。护理人 员要经常同他们谈心,及时给予正确引 导;
5.对中年病人的护理,首先要说服他们 对工作、家庭、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 的期待,针对不同的情况,解释治疗目的 及预后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调动其 主观能动性,消除顾虑,积极同疾病作斗 争;
6.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衰退,免疫力 下降,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顾虑较 多,护理人员要像儿女那样,从生活 上体贴关心他们,帮助病人适应医院 的生活环境,嘱其家人经常来探望, 解除他们悲观、抑郁的情绪,积极接 受治疗,早日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 “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
心”,
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 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 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占有很重要的 位置。
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除了熟悉掌握中医情志护理的有关医 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认真学 习相关学科知识。
通过望其神、察其目、闻其言、观其 行、问其疾苦所在等方法,仔细观察病 情,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的异常症状、体 征,从而作出正确的辨证分型诊断,因人 施护。灵活运用四诊方法

中医情志病学的核心理论有哪些

中医情志病学的核心理论有哪些

中医情志病学的核心理论有哪些中医情志病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情志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情志,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密切相关,情志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情志病学的核心理论。

一、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同的情志变化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失调也会导致情志的异常。

心在志为喜。

正常的喜悦心情有益于心气的舒畅,但过度的喜乐则可能损伤心神,出现心神不宁、嬉笑不休等症状。

肝在志为怒。

适度的愤怒可以疏泄肝气,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则容易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甚至昏厥等情况。

脾在志为思。

思考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但过度的思虑则会损伤脾气,导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肺在志为忧(悲)。

忧愁或悲伤过度会损伤肺气,使肺气消耗,出现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

肾在志为恐。

过度的恐惧会损伤肾气,导致肾气不固,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胎等症状。

二、情志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情志的变化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

当人处于愤怒、激动等情绪时,气血会上冲,导致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而长期的忧愁、思虑则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表现为胸闷、胸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相反,气血的运行失常也会影响情志。

如气血不足时,人容易出现精神疲惫、情绪低落、健忘等症状;而气血瘀滞时,人可能会感到烦躁、易怒、焦虑等。

三、情志相胜理论情志相胜理论是中医情志病学中独特而重要的理论。

它认为不同的情志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种情志可以克制另一种情志。

喜胜忧(悲)。

当一个人处于忧愁、悲伤的情绪中时,可以通过让其感到喜悦来缓解不良情绪。

例如,给忧愁的人讲一个有趣的笑话,或者带他参加欢乐的活动。

怒胜思。

过度的思虑可以通过激发愤怒的情绪来打破。

中医情志护理临床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临床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临床应用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又把“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在正常情况下,这七种情志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但七情过激过剩则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赌堵赛。

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加速痊愈,甚至有药物治疗所不及的效果。

古代医学家就认为“药之所治,另一半会不系药,而在心药也。

”所谓心药指的就是情志护理。

1、七情对脏腑的影响<>之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思、恐、惊,疾病可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情志表达异常,并流露于外或表现在某些症状上。

<>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为肝志,肝为刚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影响于肝,则肝失疏泄,肝气上逆出现烦躁,头晕目眩、胸闷、胁胀、太息哽噎;“喜”为心志,心为君之宫,主神明情志影响于心,则心神不宁而失眠健忘、心烦怔仲;“思”为脾志,过思则伤脾,使脾气郁结、运化失职致胸脘痞塞,胃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等脾虚症状;“悲忧”为肺志,悲忧太过使肺气郁结,意志消沉、肺气耗伤可见胸闷气短、精神萎靡、无力倦怠;“惊恐”为肾志,惊恐太过则气乱,气下而大伤肾脏,升降失调,尚不能奉养心神,心神失其濡养,水火不相济而至心神不交,大便泄,小便频数,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情志护理的要点搞好情志护理,首先建议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医德素质,掌控七情病因学说,彰显中医特色,实事求是般若,因人般若,因病般若。

2.1、掌控七情对疾病改归的影响祖国医学认为,病者精神的盛衰使生命存亡的关键,精神内伤,身心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掌握七情对疾病的转归十分重要2.1.2、语之以其善,即为对患者表示不好的期望,说患者只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化疗及时,措施得宜,即可恢复健康,以此进一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药防治情志PPT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PPT课件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 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有关。
思伤脾
“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 过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 床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 食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 失眠多梦等症。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 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
• “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 • 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忧伤肺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悲则气 消”。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不达, 意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力懈怠,精神 不振,面色苍白等症。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 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 时,往往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
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情志养生的概念
调养心神
调摄情志
调剂生活
情志养生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 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调养心神
典型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 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共46页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共46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应用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得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第一章概述随着社会得发展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及生活、工作得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拥有了更多得物质享受与更大得独立空间得同时,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得社会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旦抵挡不住丰富得物质诱惑,受到科技变革、文化背景冲击及人际冲突得影响,无法正常宣泄自我情感及表达自身诉求,极易导致神经紧张,催生心理精神障碍,中医学称之为“情志病”。

临床门诊上,此类患者已越来越多,有些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数年之久,根本得精神心理问题却被长年误诊或忽视。

中医典籍不乏对于“情志病”得描述,中医内、外、妇、儿等科都非常强调情志致病作用。

中医药学在治疗此类病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得优势,具体治疗上,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得不良心境与情绪,缓解各种各样得躯体化症状,以及调节睡眠等方面不仅疗效突出,副作用极少,而且疗效较为持久。

一、基本概念情志:情志就是中医学对情绪得特有称谓,也就是中医七情学说得核心概念。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与用。

《说文解字》解“志”为“意”。

乔明琦提出情志定义:情志就是人与高级动物共有得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得复杂反应;它具有特有得情志体验情志表情与相应得生理与行为得变化;它发生在特定得情景之中,其表达方式与个体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情绪:情绪常与情感同用,与人类生命中特定得主观需要与愿望相联系,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心理学》:“情绪就是人或动物所有得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得主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得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得特定活动)”。

具体得说,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得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得过程,如高兴时人会喜形于色、愤怒时会怒目相向。

情志病: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与功能得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

明名医张仲景于《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得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

而情志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

二、常见情志病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观念冲突,增加了许多紧张因素与心理压力,不良情志刺激日益威胁着人们得身体健康。

因此,以情志异常为主之疾病得发病率不断攀升。

通常认为,情志病包括以下几种,即:1、因情志刺激而发得病证,如郁证、癫、狂等;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得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3、其她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得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得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得变化;或将情志病证分为典型情志病证、内科情志病证、外科情志病证、妇科情志病证以及肿瘤科情志病证等几类,下面我们略做介绍。

(一)典型情志病证典型情志病证就是指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得情志病证,其临床表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得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这种异常得情绪日久则导致躯体疾病,预后欠佳。

历史上因心情郁闷而死者不乏其人,如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富可敌国,当她一落千丈,倾家荡产时,便郁郁寡欢,3年后去世。

(二)内科情志病证内科杂病中,多数疾病伴有不同程度得情志异常。

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冠心病、糖尿病、风湿与类风湿病、关节炎中,分别有40%、39%、33%与42%得病人存在不同程度得心理障碍。

有得就是由于疾病痛苦带给病人得情志异常;而有得就是病人不了解病情,对疾病有恐惧感所产生得情志异常等。

这种病人在治疗内科病得同时,针对病人得情志异常进行心理疏导,排解病人得担心与恐惧,将有助于原发病得治疗与康复。

(三)外科情志病证外科手术中,也有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得情志异常。

各科手术,特别就是大得手术,如心脏手术、脏器移植等都存在着一定得风险,病人与家属都存在着一定得担忧焦虑心情。

手术后,若手术平安顺利,病人心情可放松,情绪乐观,有利于疾病康复。

若手术不顺利,病人得心情往往更加焦虑,此时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得康复。

(四)妇科情志病证不孕症、月经病等就是妇科常见病,这些疾病也大多影响病人得情绪。

如不孕症,盼子心切得夫妇,若婚后喜得贵子,则心情愉悦;若婚后久盼无子后,则心情抑郁,四处求医。

情绪得异常又常常影响女子排卵,不容易受孕。

因此,在积极进行妇科检查与治疗得同时,还应劝导夫妇双方,首先保持心情舒畅,才有利于受孕。

(五)肿瘤科情志病证由于医学界目前对恶性肿瘤尚无根治得措施与方法,肿瘤病患者,特别就是恶性肿瘤病患者,大多产生恐慌得感觉,情绪消沉,悲观失望。

这样不利于疾病得治疗与康复,降低病人得生活质量;如果开导病人使其情绪积极乐观,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得治疗,则有利于疾病得治疗与康复。

第二章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一、生理基础(一)情志与脏腑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得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有复杂多样得心理活动,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

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当七情在一定得范围与程度内变化,为人体自我所能控制调节时不会引起疾病,但就是当情志活动异常且持久存在,刺激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

七情内伤以损害脏腑为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不同得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得脏腑,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1.喜就是人们愿望达到或经历能引起愉快情绪事件得心理体验。

喜就是解除精神紧张状态、被人们期望得一种情绪。

心在志为喜,喜出于心,心主血脉,喜则血脉调与,气机顺畅,周身脏腑功能协调,则人感觉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不但有益于健康,也有益于疾病得恢复,使人趋于年轻,所谓“笑一笑,十年少”。

生活经验证实长寿得人往往多就是快乐开朗者。

2、怒就是愿望不能达到或经历一些不能被自我接受事件得强烈情绪体验。

怒就是逐步加深精神紧张状态,根据产生得强烈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小怒、大怒、暴怒等,临床主要将其分为郁怒、暴怒两类。

肝在志为怒,肝主疏泄,喜条达,因此一定程度得发怒有益于身心健康,持续时间短暂,程度较轻,很快能被自我调节控制,这样得发怒能宣泄紧张情绪,减缓面临得内在及外在得压力,具有自我保护得作用。

但就是事物均有两面性,《素问·上气通天论篇》中有记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古人云“多怒则百脉不定”。

肝体阴而用阳,怒伤肝,大怒伤阴,使得阴血亏虚,肝阳上亢,出现气逆或出血等病证;郁怒伤肝,使得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还可影响脾脏、肺脏得功能,产生一系列病证,临床极为常见。

3、忧(忧愁)就是经历一些不如意得事情或就是担心某种不愿发生得事情出现而产生得不良得情绪体验。

每个人都不愿意出现忧愁得事情,但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忧愁得情绪。

短时间、程度轻得忧悲情绪经过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消除,但就是忧愁悲伤过度,长时间得消极情绪存在,超越了人体得耐受能力,就会产生疾病。

肺为相傅之官,在志为忧,主气司呼吸,喜肃降,而忧愁使气机闭塞,影响肺得功能。

《灵枢·本神》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肺气不降,气机不畅,就会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病证。

若肺气郁结,可出现津液不布,肺热叶焦,发为痪证。

4、思(思虑)就是探求事源得心理过程,就是精神集中地思考事情或问题得过程。

因思产生各种情志活动,思就是情感基础,也就是情感活动得主流。

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得功能,导致运化失常,可以出现脘腹胀满不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若长时间得思虑不能得到排解,心情疲惫,脾气不振,纳食不佳,则会使人消瘦、面色无华,进而发展出现虚劳等证,如脾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更会出现痞满、积聚、5、惊就是指突然遇到某种意想之外得事情时精神突然紧张得情感体验,如突然见到异物或听到巨响等,精神上猛然一振,心跳加快得一种体验。

惊与恐常相伴,但惊程度轻,多由意外事物引起,而恐程度相对重,多由事先预感到得事物引起。

肾在志为恐,惊恐伤肾。

《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

”若肾精不足,影响气血,则心神不宁,易受惊吓,多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倘若受到严重惊吓或时间较长,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则耗气伤精,损及肾脏,可导致腰酸腿软,二便异常。

(二)情志与气血情志一方面影响气血得生成,另一方面影响着气血得运行。

情志与气气得运行指气得升降出人运动,协调平衡,气机调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得生理活动。

情志异常可影响气得运行,导致疾病得发生,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

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情志异常导致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得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得情志对气机得影响就是不同得。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就是情志致病得本质。

1、怒则气上气上就是指气逆,即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剧烈得生气愤怒使得气向上冲涌,所谓怒发冲冠,则会出现头晕、头痛、呢逆、喘促,甚至昏厥、卒中等病证。

2、喜则气缓气缓就是指气运与缓。

适宜得欢乐喜悦可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有益健康。

但就是如果无节制狂喜,气运过度弛缓,会使人心神浮越,神不内守,出现精神异常,嬉笑无常,或狂笑或傻笑。

3、悲则气消气消就是指气被消耗,长时间得过度悲伤使人精神不振,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耗气伤神。

悲伤伤及肺气,不但影响气得生成,而且肺气消耗,出现气短乏力,语声4、恐则气下气下指气陷,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由于害怕恐惧,精神紧张,气运失调,如《素问·举痛论篇》云:“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过度恐惧导致气运不固,精气下陷,出现头沉、二便失禁等病证。

5、惊则气乱气乱就是指气得运行杂乱,突然出现得事物由于在意料之外,在人毫无防范得情况下引起惊吓,若程度严重可使人心神慌乱,坐卧不安,出现心悸怔忡、痴呆、癫狂等病证。

6.思则气结气结也可称为气郁,就是指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严重时可产生气闭。

长期思考问题,精神集中,可使气机阻滞,运行失常,影响脾胃功能,出现纳差、脘腹胀满等病证。

情志与血血得正常运行,有赖于气得推动作用与固摄作用之间得协调平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得协调平衡。

1.生气郁怒,则气郁化火,耗伤阴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