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七年级地理教案:探索水循环的原理与过程
地理教育在初中阶段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探索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而水循环则是水自然循环的过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水循环的原理与过程。
(一)水循环的含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断地运动和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水从地表蒸发、升华、凝结再降水,然后再通过地下和地表径流汇入海洋,这一过程就构成了水循环。
(二)水循环的原理1.太阳能的作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太阳能的热辐射使得地球的水开始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和降雨。
2.湿度的作用湿度是水循环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湿度高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高,蒸发和降雨的速度也会变快。
3.气压的作用气压是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之一。
低气压通常会带来产生降水的冷锋,所以冷锋的移动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三)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和渗透。
1.蒸发蒸发是指地表水蒸发成蒸汽进入大气中,这个过程会受到太阳辐射、湿度、风力、地表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凝结凝结是指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因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形成云和雾。
3.降水降水是因为大气中的水气凝结成雨、雪、雹或其他形式的水。
降水是水循环过程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带来重要的水资源。
4.径流径流是指地面降水流入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
径流的速度和流向会受到水流速度、山地坡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
5.渗透渗透是指地面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一个过程。
地下水是补给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四)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探究水循环的意义探究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性,了解地球上水分的来源和去向。
地球上水循环的规律和过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和分析水循环,不仅可以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和过程,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运用科学的方式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质八年级地理教案: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优质八年级地理教案: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然而水的储量却是有限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3.从多维度思考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在地球大气圈、陆地和海洋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入和蓄水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从水面上升到空气中。
凝结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后变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如云雾、露、霜和雨雪等。
降水是指水从云层中落下,包括雨、雪、霰、冰雹等。
渗入是指雨水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裂缝,形成地下水,进一步补充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水量。
蓄水是指水在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地方储存。
2.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水循环不仅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水循环使得水通过蒸发和降水等方式得以循环,保证了全球的水资源供给。
水循环可以降低地表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对于农业和林业生产也非常重要。
水循环还能影响全球的气候系统和海洋运动,促进海洋生态殖民和物种前进。
3.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措施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如何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1)节约用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会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需要加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可通过加强节水宣传、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实施。
2)完善水环境:水环境的质量对于保护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减少水污染和改善水质。
3)建设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提高水利能力和开发潜力。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科学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的教案
科学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表水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海洋,海洋水蒸发形成水循环。
3. 水循环的意义:调节地球表面温度、分配水资源、塑造地形地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2. 难点: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 设计好针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水循环的意义:举例说明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和水循环在其中的作用。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蒸发实验、降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七、课堂练习:蒸发——> 云凝结——> 降水降水——> 地表水地表水——> 径流径流——> 海洋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1)水循环过程都是自然现象,无法人为干预。
高一地理(中图版)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a.水循环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影响?
b.如何利用水循环过程解决我国水资源不均的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总结水循环过程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重点强调:强调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现实性结合:本案例以我国南涝北旱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我安排了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循环在自然环境中的运作。考察内容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观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了解水循环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过程。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让学生掌握水循环过程的空间分布特点。
4.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水循环过程和意义说课稿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如城市化、农业活动等,需 要深入研究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以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汽输送对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具 有重要的影响。
径流
径流是指地表水沿地表或地下 流动的过程。
径流的形成受降水、地形、土 壤、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径流对地表侵蚀、土壤形成、 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 有重要影响。
03
水循环的意义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节约用水
通过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水资源 ,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效率,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 需求。
降水
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指大气中 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 的过程。
降水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 响,是水循环中最具变数的环节。
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雾、露、霜 等。
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是指水汽在大气中的迁 移运动,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
一。
水汽输送的方向和强度受温度、 湿度、风速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水循环过程和意义说课稿
• 引言 • 水循环的过程 • 水循环的意义 • 如何教水循环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水循环过程和意义
主题内容
介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以及水循环的意义, 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各个 环节的原理。
自然灾害的减缓
水循环过程中,通过降雨、排水等方式,可以减缓洪涝、干旱等自 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对未来的展望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一、课堂导入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教师朗诵古诗《将近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并提出疑问黄河之水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视频动画《一滴水的旅行》,提问学生:水在旅行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哪些转变?都旅行到了哪些地方?其动力是什么?(二)探究主要环节1.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教师在黑板上手绘出海上内循环示意图,并进行讲解:广阔的洋面表层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刚才所讲海上内循环,尝试着画出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并在小组内阐述其主要过程。
教师进行巡视点拨,引导学生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展示绘图成果,分享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和植物蒸腾。
师生共结:海陆间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气,一部分通过水汽输送的形式被输送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陆上内循环:陆地表面的水体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被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最终降落到陆地表面。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师展示河口三角洲、渔场、全球洋流模式图等地图。
提问:水循环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小结: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维持了热量的收支平衡;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三、巩固提高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一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水循环带来影响?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海绵城市和城市内涝的相关资料。
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掌握水蒸发、凝结和降水等基本概念,认识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和解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珍惜水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实例和模型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现象与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实验器材(如:蒸发器、容器、冷凝管、温度计等)、模型(如:水循环模型、云雾模型等)。
2. 材料准备:教材、水循环实例图片、实验步骤和记录表。
3. 环境准备:课堂布置整洁、井然有序,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问题:谈论一下学生对水循环的了解,如水从哪里来,去哪里了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究】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实例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展示讲解: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选择的水循环实例,并进行讲解过程与意义,其他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
【实践】1. 实验演示:老师进行水循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并解释实验的意义。
2. 实践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小组中进行简单的水循环实践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并互相交流、分享。
【总结】1. 引导思考: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思考一下水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
2. 小结概括:教师简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强调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举例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适用年级:高中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空间;(3)了解水循环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过程;(2)利用案例分析,探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作用;(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水循环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地理意义;2. 难点: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和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过程;2. 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案例,探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作用;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水循环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现象。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阐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空间。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过程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7. 板书设计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1. 概念: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层及其附近大气层、岩石层之间的连续运动过程。
2. 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入海等。
3. 地理意义:(1)维持地球水分平衡;(2)塑造地理环境,如地貌、土壤、植被等;(3)影响气候、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等;(4)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大班科学教案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常识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科学的世界是如此神秘而又充满探索的。
因此,教师需要编写一份关于学习水的循环过程的大班科学教案,让小朋友们开启科学之旅。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介绍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组成部分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等内容。
希望通过这份教案,孩子们能够对于科学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一、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是指水在空气、地面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循环过程,涉及地球上水的各种形态,包括蒸发、降水、冰雪融化、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1.蒸发:水从海洋、河流、湖泊和植物等地方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随着空气上升而升到大气层中,形成云层。
2.降水:在云层中的水蒸气足够多时,形成云层中的水滴,随着云层被风吹动到较低处,露天的温度和空气压力降低,云中的水滴就会因为重力而形成降水(雨、雪、雹等)。
3.冰雪融化:地球的温度在季节变化等原因下,地表的雪和冰会融化成液态水。
4.地表径流:经过降水后,大量的雨水和融雪会流经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这种流动方式被称为地表径流。
5.地下水:部分降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会通过各种方式流入各个水源地。
二、水的组成部分水的分子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由于水的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水具有很强的活性、溶解性和渗透性。
在自然界中,除了纯净的水以外,还有各种杂质和溶解物质,例如钙、镁、氯化物、氟化物等,其中含有的溶解物质会影响水的味道、气味和硬度等。
此外,水的物理性质也与地方和时间有关。
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水与自然界的其他因素一起构成了整个生态环境。
水的循环过程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会对水产生影响。
1.氧气:水中的氧气会影响水中的生物,比如高含氧的水中可以生存更多的生物。
2.温度:温度是影响水中生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的温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因此在冬季时需要注意水的结冰情况,以免对水中的生物造成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
3.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其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过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就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定义、意义、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能量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3. 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教学难点:1. 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2.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3. 以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PPT课件;3. 水循环图示;4. 相关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并利用图示法展示水循环过程。
4.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各环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5.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干旱、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6.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在各环节中是如何发生的呢?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各环节的地理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实际应用?请举例说明。
4.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问题驱动、图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2.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1.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2.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课堂讲解法;3.讨论式教学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大声朗读如果没有水循环,地球上的生命也许早已终结了,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
2.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下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疑问。
二、探究环节(30分钟)1.带领学生探究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可以采用PPT讲解或课堂讨论的形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可以通过将水放入封闭的瓶子里,观察其中水的变化。
或者让学生亲自去采集雨水,进行观察和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宣传和普及水循环保护意识。
三、总结环节(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2.对课堂活动的学生反馈、互动和问答,以及讲师对课堂活动的总结;四、巩固环节(15分钟)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可以通过学生演讲、小组展示、词汇测试等形式进行;2.进行课堂评价,总结课程内容,并评选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学生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活动;2.课堂测验,以检测和评估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讲师对课堂活动的评价。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非常重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本文将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和蒸腾水循环的第一个过程是蒸发和蒸腾。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水体上时,水分子会吸收能量,变成水蒸气。
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而植物叶片上的水分子也会受到太阳照射的影响而蒸发,这个过程称为蒸腾。
2. 凝结和降水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会逐渐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朵。
当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降水,以雨、雪、冰雹的形式返回地表。
3. 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降水后的水分会有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沿着地势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
另一部分水分则渗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
4. 土壤含水量和植物吸收降水后的水分会渗入土壤,形成土壤含水层。
植物的根系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用于生长和代谢。
5. 地下水补给和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是地下岩石裂缝和孔隙中的水分,它会通过渗透、渗漏等方式补给到地下水层。
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中的流动速度较慢,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地下水也可以形成地下水流动。
三、水循环的意义1.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水循环,水分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传递和转化,保持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生活的环境。
2. 供给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水循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资源。
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分可以重新补给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中,为人类提供了饮水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
3. 调节地球气候水循环对地球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通过蒸发和降水过程,水循环可以调节地球的能量平衡,影响地球的气温和气候分布。
4. 维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通过水循环,地下水可以得到补给和更新,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环节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及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
2. 讲授新课:a.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及环节。
b.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c. 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探讨水循环在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水循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水循环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 地理模型:水循环各环节的模型。
3. 案例资料:关于水循环实际应用的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2. 第3-4课时: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第5-6课时: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水循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意义。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然教案了解水的循环和环境保护
自然教案了解水的循环和环境保护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因此,了解水的循环和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责任。
一、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渗透和地表径流。
首先,太阳能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并上升到大气层。
其次,当水蒸气冷却后,发生凝结,形成云朵。
接着,云朵变得足够重并结成水滴,就会发生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同时,一部分的降水被植物吸收,并通过土壤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为渗透。
另一部分降水则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最终回到海洋。
二、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保持了地球的水资源平衡,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它能够维持陆地生命的正常运作,并使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再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水循环为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水循环还通过搬运和转移养分,促进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平衡。
在人类生活中,水循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饮水、农业和工业用水,还维持了洁净的环境和稳定的气候。
正是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地球上才有云彩、雨水和河流等水资源。
三、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短缺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保护:水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到动植物的生存。
通过保护水源地、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水污染和保持生态多样性,可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的可持续利用。
2. 健康保护:受污染的水源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因此,保护水源地、建立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3.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确保水的合理分配和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微软中国《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五教学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师活动:播放依云矿泉水广告,问生:观看水的变化,总结水在自然界中的常见存在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1.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PPT 展示水圈定义)2. 问生:既然水有三种形态,(展示图片图,3.1"水圈的构成")那么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活动:(看书可得)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教师活动:问生: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学生活动:(看书可得)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教师活动:问生: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学生活动:(看书可知)冰川、2/3。
教师活动:问生: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学生活动:(看书可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
教师活动:问生: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学生活动:30. 45%。
教师活动: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联吗?下面一起来看:(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
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2.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咱们知道自然界中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那淡水是不是越用越少了呢?会不会就要枯竭了呢?学生活动:不会。
教师活动:嗯,不会。
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二)水循环的过程问题承转: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奔流到海后真的不再回了吗?如果不回,它到那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水是怎样回家的吧。
教师活动:(播放水循环图),提问: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学生活动:仔细观看图,在教师帮助下得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教师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学生活动:仔细观看图,在教师帮助下得出:1)海洋与陆地之间;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教师活动:1.看一看: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帮助学生总结:1)海上内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陆间循环。
2.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3.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4.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学生活动:海陆间循环教师活动: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这是一种最重要的循环运动。
过程是:海洋表层水分蒸发,随着大气运动输送到大气上空。
其中一部分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然后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又进入海洋的过程。
海上内循环则是水的蒸发,降落都在海洋上进行的;陆地内循环则是水的蒸发,降落都在陆地上进行的。
活动部分: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阅读黄河下游河段的段流的时间和段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的材料。
思考: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比较所提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生态措施、工程措施、气象措施、生产措施、协调措施等)教师活动:小节:水循环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使水循环的过程发生变化。
(三)水循环的意义教师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根据PPT的图来分别讲解四个意义,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的运动和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
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它对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的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最后总结归纳得出水循环的四点意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联系海陆间的重要纽带,塑造地表形态。
)(四)课后小练组织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回答接龙,老师在PPT上显示答案。
题目如下:1.填空: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 和(D)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______。
答案:A.蒸发B.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F.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补充、更新、再生2.简答: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__②后半句的说法对吗?3.课后思考题:试想如果没有水循环,地球将会怎样?水循环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课堂小结:板书小结六、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水循环的过程:1.水循环的环节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3联系海陆间的重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