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静电事故案例剖析

静电事故案例剖析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静电案例

静电案例

静电案例1.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静电主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静电主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静电主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本报告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静电现象及其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问题。

# 案例一: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静电问题背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静电是导致电子元件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描述:某电子产品工厂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手环,导致多个微电子元件被静电放电损坏。

分析:静电的产生与人体、衣物、设备等的摩擦有关。

在电子元件的制造和组装过程中,静电放电(ESD)可能会对敏感的电子元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静电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1. 穿戴防静电服装和手环。

2. 使用防静电地板和工作台。

3. 保持车间湿度适宜,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测试。

# 案例二:飞机加油过程中的静电风险背景:在飞机加油过程中,由于油料与加油设备之间的摩擦,可能会产生静电。

案例描述:一架飞机在加油过程中,由于加油设备未接地,导致静电积累,最终引发火灾。

分析:飞机加油时,油料流动与加油设备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

如果静电不能及时释放,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预防措施:1. 确保加油设备接地,以便静电能够安全释放。

2. 使用专门的防静电加油设备。

3. 加油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 案例三: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背景: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累静电,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

案例描述: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干燥的冬季经常感到身体不适,经过检查发现是由于静电积累导致的。

分析:人体静电的积累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头发蓬松、甚至影响心脏功能。

长期静电积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预防措施:1. 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

2. 穿着棉质衣物,减少静电产生。

3. 定期触摸接地的金属物体,释放静电。

# 案例四: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控制背景:在化工、塑料加工等工业生产中,静电的控制尤为重要。

《静电事故案例》ppt课件

《静电事故案例》ppt课件

;.
塑料容器
现在使用的塑料容器大多是用合成高分子聚
乙烯制做的。这种材料电阻率较大, 具有良好的
绝缘性, 产生的电荷不能很快泄放, 容易产生积
聚静电。石油产品的电阻率也很大, 尤其是汽油、
苯、二硫化碳等电阻率更大。
实验表明: 当汽油等易燃液体在燃料容器中
来回晃荡、磨擦、冲击、飞溅时,能产生几十伏、 几百伏、甚至成千上万伏的高电压。只要静电压 达到300伏时, 就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闪烁出 火花。由于汽油的着火点很低,所以容易使散发 于容器周围的汽油蒸汽燃烧, 甚至发生爆炸。
;.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
阀门、法兰防静电接地
输送氢气、氯乙烯、汽油、正己烷、甲苯管道法兰间采用导电垫片
;.
案例1 浙江卫星丙烯酸爆炸事故
2009年10月19日上午,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
限公司成品罐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该公司是一家
专业从事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产品的开发、生产、
销售的企业,公司现有职工122余人,年产丙烯酸
;.
;.
;.
;.
;.
爆炸原因初步认定
经事故联合调查组和化工专家组初步 认定,19日浙江卫星化工有限公司储罐 区V0104号储罐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在用泵向该罐内输送丙烯酸乙酯过程中产 生并积聚静电,引爆罐内混合性气体,并 形成火灾。
;.

加油站事故案例

加油站事故案例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五
2001年6月22日,某石油公司加油站3号油 罐正在接卸一车97号汽油,当班卸油工违章 将卸油胶管插到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 量汽油溢出。溢出的汽油沿地面流淌,流进 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因营业室与加油机相 连,汽油充满了从3号油罐到加油机的地面 和管沟〔管沟未填埋,油罐也未完全填埋〕。
据此,可以断定由于防静电用的跨接导线断 裂,使橡胶导管内通过汽油时与管壁摩擦所 产生的静电电荷不能得到泄漏,而积聚在油 枪上。加油到一定时候,静电电压积聚较高 时,在挪动油枪与轿车注油口所形成的间隙, 产生了静电放电而引燃油气。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由此可见,应加强对输油用的橡胶导管中金 属导线检查,看连接金属两端的橡胶管是否 导通,其设备的接地电阻10Ω,以便石油产 品在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可以及时 泄露,确保加油站平安。
燃烧着的燃料漏入排水沟并蔓延到这个综合 企业外,点着一座邻近建筑物。燃烧的燃料 还蔓延到附近的河流上。消防人员减慢火灾 的蔓延并扑灭了综合企业外面建筑物的火灾。 而河流上的火相信其自身会燃烧掉。虽然火 灾的起因未确定,但推论系静电火花点着了 漏出的汽油。司机报告说没有搞好接地连接。来自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十
1999年5月19日19时5分,一北京吉普121 客货车到加油站加油,当加油员给该车油箱 加满后,车主为凑足100元的油款,要求将 剩余的70号汽油用加油枪直接注入容量为 25 kg的塑料桶内,塑料桶就在吉普车旁边。 当油品注到塑料桶2/3时,由于产生静电, “砰〞的一声,燃起大火,大火将塑料桶烧 毁,满地的火源,又把吉普车燃着,此时另 一位加油员拨打110报警。
加油站油气中毒事故案例 二
3时28分,消防中队火警台接到报警 。 13名消防战士,迅速登上两辆消防车,风驰 电掣般地驶向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消防 战士想尽方法,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两名 工人救出油罐,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使两 名工人脱离了危险。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可直接使用).ppt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可直接使用).ppt
7.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装 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 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要符合规定。
最新.
6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8.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和包装,必须采取 消除静电或泄出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 装置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9.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 查并建卡登记存档。
静电事故案例
2009.2.20
最新.
1
最新.
2
静电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最新.
+ + + +
++ ++
3
静电的产生
(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 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 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 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因为甲醇的导电性足够高,可以保证释放化学品
表面产生的电荷。第一桶投入时没有发生爆炸是
因为首先必须加入溶剂润湿的化学品,形成爆炸
性气氛,电荷的量也随加入的化学品的量增加而
增加。
最新.
21
5.4预防措施
如化学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刷 式放电就不可能避免(如使用导电溶剂或 不用溶剂),必须惰化,因为可能的引爆 源在化学的表面而不是在加料,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可以使用,甚至用一根开口 管道直接送二氧化碳就能立即在化学品表 面产生惰性条件,但这必须用连续的分析 来证实。
最新.
37
阀门、法兰防静电接地
最新.
38
油桶防静电接地
最新.
39
最新.
40
金属取样器接地
最新.
41

静电造成火灾真实案例分析报告

静电造成火灾真实案例分析报告

静电造成火灾真实案例分析报告概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生火灾是一种威胁安全的常见事故。

有时,火灾起因可追溯至静电的积累和释放过程。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静电引发火灾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案例描述:某化工企业位于中国某大城市郊区,主要生产危险化学品。

这次案例中的火灾是由于不当操作引发的。

一名维修人员正在对一个贮存杂草控制剂的金属容器进行保养,并打算更换其中一个零部件。

然而,在拆解过程中他没有正确使用接地线并戴上抗静电手套。

就在开始维修后没多久,该员工感到身体被触电且出现明显的放电声音,随即一团火焰喷射而出并迅速蔓延开来。

幸运的是,事故及时被其他员工发现并立即用灭火器扑灭了。

案例分析:原因一:不合理作业行为员工操作不当、无视安全规定和程序是该次事故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该案例中,维修人员没有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未戴抗静电手套和使用接地线。

这严重增加了静电积累和释放的风险。

为了防止静电产生,工业企业应制定相关安全措施,并向员工进行有效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火灾危险和自身安全意识的认识。

原因二:容器内含有易发生反应的物质金属容器中存储着化学品,液体之间可能会引起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热能。

当受到外界静电或其他火源刺激时,这种情况尤其危险。

而在本案例中,由于员工存在操作失误和不规范,使得金属容器破裂导致容器内草控剂与空气中氧气相遇并迅速发生燃烧爆炸。

防范措施:1. 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首先,在类似进入危险区域进行维修活动前,必须确保所有员工都已经接受足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并且明白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进一步,建议每个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和SOP,并定期组织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2. 强化静电的防范措施为了避免因静电积聚引发火灾,应采取如下措施:- 使用适当的接地装置来排除物体上的静电;- 在蓄电池、容器等易累积静电的设备旁设置可放电/安全接地线;- 非必要情况下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塑料容器等;- 对生产场所进行合理布局设计,隔离不同危险区域。

静电引发火灾的案例分析

静电引发火灾的案例分析

一但把油枪拔出来, 一但把油枪拔出来,情 况就立刻恶化了, 况就立刻恶化了,你可以 从图片上看到这个过程。 从图片上看到这个过程。
所以记住: 所以记住:万一油 枪着火了, 枪着火了,千万不能 把它拿出来。 把它拿出来
结论建议: 结论建议: 1.静电是造成加油过程中意外的主要原因。 1.静电是造成加油过程中意外的主要原因。 静电是造成加油过程中意外的主要原因 2.加油时尽量不要回到座位等待。 2.加油时尽量不要回到座位等待。 加油时尽量不要回到座位等待 3.如果回座位等待, 记得下车时摸摸车框或加油机放电。 3.如果回座位等待, 记得下车时摸摸车框或加油机放电。 如果回座位等待 4.尽量由工作人员进行加油操作。(化纤面料服装在穿着时由 4.尽量由工作人员进行加油操作。(化纤面料服装在穿着时由 尽量由工作人员进行加油操作。( 于磨擦会产生静电,进而产生静电火花,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于磨擦会产生静电,进而产生静电火花,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避免在加油站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以免静电引发事故) 避免在加油站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以免静电引发事故)
有趣的是DISCOVERY CHANNEL的节目 的节目MYTH BUSTER, 有趣的是DISCOVERY CHANNEL的节目MYTH BUSTER, 通过统计已经发生过的案例, 通过统计已经发生过的案例,发现女性加油发生意外的 比例高於男性。 比例高於男性。 在比较他们的加油习惯后发现, 在比较他们的加油习惯后发现,原因在于不同的 加油及上下车习惯。 加油及上下车习惯。女性在加油的期间回到驾驶座等待 的比例较高, 并且有较高的比例下车时不扶车门。 的比例较高, 并且有较高的比例下车时不扶车门。
一起因静电引发火灾的案例分析
2008年 2008年3月5日,路易斯 安那州亚历山卓市, 安那州亚历山卓市,一个 中年人替皮卡上的一个五 加仑油桶加油, 加仑油桶加油,突然火焰 腾飞, 腾飞,车主误操作令火势 变得更大,只得飞速逃离。 变得更大,只得飞速逃离。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
案例1
某化学试剂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苯为原料,该厂向反应釜加甲苯的方法是:先将甲苯灌装在金属筒内,再将金属筒运到反应釜旁边,用压缩空气将甲苯从金属筒经塑料软管压向反应釜内。

一次作业过程中发生强烈爆炸,继而猛烈燃烧近2小时,造成3人死亡,2人严重烧伤。

经分析,确认是静电火花引起的爆炸。

经计算,塑料软管内甲苯的流速超过静电安全流速的3倍。

甲苯带着高密度静电注入反应釜,很容易产生足以引燃甲苯蒸气的静电火花。

案例2
某厂环氧乙烷从管道中泄漏,液态环氧乙烷喷出后急剧汽化,使周围空间迅速达到爆炸极限,喷出的物料与裂缝处摩擦产生大量静电,加之设备管道无静电跨接装置,随即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部分建筑倒塌,2名操作人员被埋在废墟中。

防静电技术措施
一、减少静电的产生量:如限制液体流速、管道光滑顺直等;
二、加速静电的泄露与中和:
一)、静电接地连接;
二)、等电位连接;
三)、增加空气湿度;
四)、静电缓冲;
五)、加入防静电剂;
六)、穿防静电工作服;
七)、防静电地板;
八)、静电的中和;
三、静电屏蔽。

静电安全案例警示教育(2篇)

静电安全案例警示教育(2篇)

第1篇一、引言静电,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静电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静电安全的认识,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静电事故的剖析,警示教育大家加强静电安全管理。

二、案例背景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有机溶剂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

某日,该厂一名工人正在进行设备检修,检修过程中,工人使用螺丝刀拆卸设备部件。

由于操作不当,螺丝刀与设备部件发生碰撞,产生了静电火花。

火花瞬间点燃了周围易燃物质,导致整个车间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三、案例分析1.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检修操作不当:工人在拆卸设备部件时,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静电,导致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2)静电防护措施不到位:该化工厂在静电防护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未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静电防护设施失效。

(3)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事故发生前,该工人对静电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掌握静电防护知识,导致事故发生。

2. 事故教训(1)加强静电防护措施: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易燃易爆场所,应安装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服等防护设备。

(2)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使员工掌握静电防护知识。

(3)规范操作流程:企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定,降低静电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静电安全警示教育1. 静电的危害静电具有高能量、快速度、难以预测等特点,一旦发生静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因此,静电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 静电防护措施(1)设备防护:对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安装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服等防护设备。

(2)人员防护:员工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等防护用品,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环境防护:在易燃易爆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

静电引发火爆炸事故经验分享.优秀精选PPT

静电引发火爆炸事故经验分享.优秀精选PPT
最小静电点火能: 虽然仓储 比如,物资在装卸、输送过程中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油品在收、发、输送过程中也要产生静电,粉体、灰尘飞扬可产生静电,人
员在作业中的操作、行走也会产生静电。 比如,物资在装卸、输送过程中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油品在收、发、输送过程中也要产生静电,粉体、灰尘飞扬可产生静电,人
活 动 极 易 产 生 静 电 , 但 是 , 员在作业中的操作、行走也会产生静电。
等严重事故。静电放电时,除可 带电体形成高电位,产生火花放电而构成危害。
接地:接地就是在导体与大地之间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泄放导体上可能集聚的电荷。
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外,还可对 有静电产生的条件:在仓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静电积聚最大的危害还是可产生火花放电,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比如:固体物料的高速剥离、油料的快速流动、物资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与机械摩擦过大等均有较高的起电率,易积聚静电而构成危害
经验分享:静电火灾的防护
经验分享:静电形火灾成的防静护电火灾的条件
经验分享:静电火灾的防护 12”河北廊坊加油站爆炸事故
4. 静 电 放 电 的 火 花 能 量 大 于 存在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物资: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对静电敏感的物资,且静电放电的能量与火花
足以将其引燃或引爆。 12”河北廊坊加油站爆炸事故
经验分享:静电火灾的防护
形成静电火灾的条件
2.有静电产生的条件:在仓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静电 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物资在装卸、输送过程中 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油品在收、发、输送过程中也 要产生静电,粉体、灰尘飞扬可产生静电,人员在作业 中的操作、行走也会产生静电。
经验分享:静电火灾的防护

静电的人体伤害案例——记录1

静电的人体伤害案例——记录1

静电伤害案例记录1福州带电女士静电特别强电坏遥控器家住福州交通路的省汽运总公司宿舍的李女士向本报反映,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她身上带的静电特别强,手碰到金属时会发出小火花,拿着遥控器时,遥控器的芯片也坏掉。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碰到同事的电脑时,竟然使电脑里保存的资料和数据全部丢失。

手机拿在她手里后,原本只剩下一格的电量却变成了满格。

据了解,李女士因为自己身上“放电”曾经到过广州、上海等大医院求医,但医生得知她的情况后都说没有见过这种“病”,无处治“病”就成了她和家人的一种烦恼。

据李女士介绍,她有一个孩子,丈夫于1997年病故。

从七八岁起,她偶尔会感觉到静电带来的轻微麻电感,当时不以为然。

到了1990年后,身上带静电的强度越来越强,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四月,她都要在不安中度过。

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时身上带静电,接触到家里的金属物品时,会发出“啪”的响声,且还有小火花。

“触电”的那一刹那,接触的部位有刺痛感,严重时会发紫,且头晕。

家里电视的遥控器也被静电击坏了好几个,最后干脆靠手调解频道。

有一次她因为接触到同事的一台电脑,结果电脑内储存的数据和资料全都丢失了。

手机也损坏了几部。

李女士告诉记者,晴天时,她身上所带的静电会多一点。

她家里都不敢购置新的高档电器,担心静电“发作”而损坏到电器。

据她讲,由于自己长期“触电”,几年前,李女士得了心脏病和心机梗塞,每天都得服药。

手碰他人以为自己故意打人。

在这几年中,李女士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12月的一天,她乘坐26路公交车在洋下新村站下车时,自己的手碰到一位小姐的手指,这位小姐顿时对着她大喊:“你为什么打我!”,紧跟在小姐后面的3位男士听到喊声后,冲向李女士并气愤的要打她,李女士知道是身上带的静电惹的祸,赶紧向对方解释。

李女士告诉记者,当她身上带静电时,人不小心碰到她,双方都会产生刺痛感。

在逛街和坐公交车时,别人时常都会因为她释放静电而“触电”。

“触电”发生后,经过一番解释,有人的可以理解是她身上带的静电引起的,而有的人则破口大骂,以为她故意打人。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故。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个真实的静电事故案例,以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静电的危害性,并学会如何有效地防范静电事故。

案例一,手机爆炸。

某天,一位女士正在使用手机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原来,由于她在使用手机时没有及时接地,手机因为静电积聚过多,最终导致了爆炸。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使用电子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接地,避免静电积聚过多而引发危险。

案例二,静电引发的火灾。

在某工厂生产车间,由于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及时清除静电,导致静电积聚在了设备表面。

在设备上积聚的静电最终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火灾,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及时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接地处理,以免引发火灾。

案例三,静电引发的爆炸事故。

在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在搬运化学品时没有采取防静电措施,导致化学品容器表面积聚了大量静电。

在搬运过程中,静电突然放电,引发了化学品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事故。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静电的防范,做好防静电措施,以免发生类似的爆炸事故。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静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和事故。

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静电的防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静电的积聚,避免静电引发的事故。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增强对静电事故的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3.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行测温、采样, 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4.不准从罐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 装车,严禁在装置或罐区装油品。
b
5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5.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 尤其是不得在该区内穿、脱衣服或用化纤 织物擦拭设备。
6.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温度 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
因为甲醇的导电性足够高,可以保证释放化学品
表面产生的电荷。第一桶投入时没有发生爆炸是
因为首先必须加入溶剂润湿的化学品,形成爆炸
性气氛,电荷的量也随加入的化学品的量增加而
增加。
b
21
5.4预防措施
如化学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刷
式放电就不可能避免(如使用导电溶剂或 不用溶剂),必须惰化,因为可能的引爆 源在化学的表面而不是在加料,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可以使用,甚至用一根开口 管道直接送二氧化碳就能立即在化学品表 面产生惰性条件,但这必须用连续的分析 来证实。
b
18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b
19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接地就是将可导电物体与 地连接,以释放积聚的静 电和其它来源的电荷。
36
8.5你能做什么?
针对易燃材料处理,要确保可导电的管 道和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设计正确。 它包括容器、泵,管道,阀门,喷嘴,仪表 探头,充装管和充装嘴,桶和可移动的容器, 以及其它的可导电的设备。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事例【篇一:静电事故事例】静电事故事例化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要使用并输送易燃易爆物料。

因为工艺、装置或人员的要素会产生静电,假如静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酿成重要火灾、爆炸事故。

2002 年 12 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响釜,桶中约剩下 30kg 时,忽然发生了爆炸。

工人自行息灭了大火, 1 名工人被烧伤。

经现场观察,未发现任何曾发惹祸故的印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崭新的防爆电器。

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邻近无接地装置,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事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由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聚集,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详细剖析以下:(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简单聚合成固体。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

闪点: -7.78 ℃;爆炸极限: 2.6%-13.4% 。

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聚集现象,塑料管因为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聚集状况更为严重,物猜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淆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淆气体。

2002 年 7 月 10 日,某饲料增添剂厂, 1 号环氧乙烷贮槽在正常运行时,忽然开裂,以致使液态环氧乙烷喷出汽化,发生爆炸,造成 2 人死亡、 4 人重伤、 11 人小伤,直接经济损失 640 万元,其余损失178 万元。

经剖析, 1 号环氧乙烷贮罐属非法自制容器,制造质量劣质,焊缝与钢板存在严重缺点,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由;合成车间没有设计、安装防静电接地装置,环氧乙烷泄露汽化后,聚集电荷没法清除,静电火花引起环氧乙烷爆炸事故;装有环氧乙烷的槽罐车,没有实时开走离开事故现场,以致事故扩大。

安全经验分享 静电引起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   静电引起事故
怎么发生的 1.员工安全意识不够——未能认识到静电所带来的危害。 2.员工劳动防护用品未正常使用——虽然戴了手套但在工 作时取下了,给静电释放带来机会。 3.工作方法或方式不对——用手直接感应泄漏,如果泄漏 轻微是感应不到的所以采用的工作方式不对,是造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 你能做什么 1.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2.不要认为员工都知道,要时刻提示员工注意安全。 3.工作前一定要做工作安全分析,分析可预见性情况。 4.工作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选择一种既安 全又方便的方法,如检漏可用气体检测仪、喷壶、 灰尘、隔离设备等等方式进行。
员工安全 意识不够

工作方法 或方式不 对

人员伤害事故
如果你不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那么你就是颗炸弹,下一次引发炸弹的人一定还是你自己。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事件的原因分析 :
1、冬季由于干燥,易产生静电。 2、检查人员外面穿着工服,可贴身的衣服都是化纤的, 皮肤和化纤衣服磨擦易产生静电。
3、进站未安装静电释放柱,致使员工工作之前静电没有 释放。
4、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取下手套,使身体的静电有机会 释放出来。
三、预防措施和经验教训:
1、冬季干燥容易产生静电,应当注意保暖还应勤洗澡或手, 在手上涂些护肤的油脂;使其皮肤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
2、在易燃易爆的工作地方贴身衣服最好穿棉质衣物;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行工作之前一定要在静电释放柱 处放电; 4、多喝水,或用随身携带的金属进行放电; 5、以上情况还不能解决静电,那工作时一定要带棉手套。
安全警示宣传报
静电引起事故
发生了什么
2006年11月某日,某化工厂工艺人员反映说空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讲课文档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讲课文档
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 物质夺取自由电子,需要能量。 如果物质间进行摩擦,产生电子转移。但两个物质表面接
触后,只要把他们迅速拉开,也足以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的基本、重要的因素应当认为是,物质相互密切接
触和迅速剥离。
第47页,共83页。
产生静电的内因 物质逸出功(电子脱离物质表面所需要作的功)不同。
事故模拟图
第9页,共83页。
1.2事故原因
人体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
两手戴一次性医用 胶手套
防静电型过滤网
待过滤溶剂
不锈钢勺
1、员工操作使用的过滤网金 属圈没有静电接地,在添加溶 剂时,过滤网金属圈形成浮游 金属产生静电与金属小勺放电 产生火花,将周边可燃的溶剂 蒸汽点燃;
2、员工使用的防静电服材质 含有化纤成份,一旦有火源, 非常容易引火燃烧并迅速漫 延,受伤人员短时间无法摆 脱。
物质电阻率不同。
产生静电的外因
紧密接触(25×10-8 cm)与迅速分离。
附着带电。 感应起电。 极化起电。 流动带电。 喷出带电。 飞沫带电。 静电的积累
第48页,共83页。
电阻率与泄漏半衰期的关系
电阻率Ω·cm
1017 1016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粉尘颗粒与绝缘的内筒碰壁,产生电荷 分离。分离过后,电荷在金属筒上积累,带 相反电荷的粉尘与接地的容器接触,电荷放 出。内锥体的大致电容量为30~40pF,正常 空气的介电常数为3×10V/m。内锥体中, 均匀相中产生1cm长的点火花,相当于 W=1/2CU2=1/2C(Ed)2=1/2×40×1012F(3×104×1)2V2=18mJ。而可燃粉尘的最 低燃点通常大于10mJ。因此在内筒边缘与 接地设备的最近的部分法兰,螺丝之间放电 产生了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料的投用,必 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除 静电措施。
1.1静电事故
事故模拟图
2007年10月26日,某危险 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生一起 静电引起的危险品火灾事 故。
一名员工对搅拌缸的油漆 进行调色,在投加溶剂油 时,右手用小铁勺(无接 地)将溶剂过滤沿缸壁边 投加到大缸内,过滤网突 然起火,因溶剂挥发性大, 员工穿着的防静电服瞬间 被点燃。
4.3原因分析(2)
按照计算所得放电的能量不足以引爆, 但是,所给的C与U的值有很大的误差,对 丙酮的最低引爆能量是从文献上查得的, 在实际情况下有可能低一些。因此,这是 一起由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丙酮爆炸的 事故。
4.4预防措施
1.桶内的铝箔要接地,并与接地的料斗相连 接。 2.地板与鞋必须是导电的。 3.分批加入山梨糖(最多50公斤),并在两 批中间间隔半分钟。
5.3原因分析
在化学品与桶,加料斗和加料管之间分离时产 生静电放电现象。在桶、加料斗和加料管上的电 荷,由于这些设备都是导体并接地的,所以这些 电荷都流向大地,而化学品是高度绝缘,它上面 的电荷不能被释放。当缓缓旋转的耙接近带大量 电荷的化学品表面时,发生刷状放电。
如果是甲醇润湿的物料则不会发生爆炸现象, 因为甲醇的导电性足够高,可以保证释放化学品 表面产生的电荷。第一桶投入时没有发生爆炸是 因为首先必须加入溶剂润湿的化学品,形成爆炸 性气氛,电荷的量也随加入的化学品的量增加而 增加。
1.3事故后果
受伤的员工
பைடு நூலகம்
事故导致该员工左手臂,左躯 干上身侧 29%Ⅱ度烧伤 ,损失 工作日250日,经济损失26万元。
过滤网
2.1静电事故
2006年8月2日, 永和区某危险化学 品生产企业发生一 起地下溶剂罐在车 间的管道出口静电 起火的事故。自动 喷淋系统立即自动 启动,起火后一分 钟即被完全扑灭。
•当时车间约有20吨易燃品,若火势延伸,后果不堪设想。
2.2事故原因
1、工人未正确使用静电 夹; 2、地下溶剂罐输送泵功 率过大,导致出口处流速 过大,达200KG/分(安 全要求为100KG/分以 下); 3、溶剂为甲苯,极易聚 集静电; 4、工人未使甲苯沿缸壁 流入,静电未能及时释放。
3.1塑料桶装苯起火
1.2事故原因
人体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
两手戴一次性医用 胶手套
防静电型过滤网
待过滤溶剂
不锈钢勺
1、员工操作使用的过滤 网金属圈没有静电接地, 在添加溶剂时,过滤网金 属圈形成浮游金属产生静 电与金属小勺放电产生火 花,将周边可燃的溶剂蒸 汽点燃;
2、员工使用的防静电服 材质含有化纤成份,一旦 有火源,非常容易引火燃 烧并迅速漫延,受伤人员 短时间无法摆脱。
5.4预防措施
如化学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刷 式放电就不可能避免(如使用导电溶剂或 不用溶剂),必须惰化,因为可能的引爆 源在化学的表面而不是在加料,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可以使用,甚至用一根开口 管道直接送二氧化碳就能立即在化学品表 面产生惰性条件,但这必须用连续的分析 来证实。
6.1除尘器分离杀虫剂粉与空气时
演示文稿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优选)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 + + +
++ ++
静电的产生
(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 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 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 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7.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装 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 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要符合规定。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8.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和包装,必须采取 消除静电或泄出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 装置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9.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 查并建卡登记存档。
4.3原因分析(1)
山梨糖粉桶,内衬为铝箔(电容量约为50pf)。 在山梨糖粉与铝箔之间产生了电荷分离,一部分 电荷分布在铝箔上和与地面(上凡力水地板接地 电阻为107~108Ω)不导电的操作工(穿橡皮底鞋, 对地电阻>108Ω)身上,相反的电荷分布在糖粉上。 在投料时,铝箔与操作工带的电荷通过接地的料 斗放电产生火花。能点燃丙酮空气混合物的最低 能量为1.15mJ。模拟实验证明,在上述条件下倾 倒完一桶(约125公斤)山梨糖粉末,产生的静电 电荷约为3000V,放电所释放的能量为 W=1/2CU2=1/2×(50+150)×10-12F(3000V) 2=0.9mJ。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 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鞋的人员在 操作、行走、起立等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1.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 准用压缩空气调合搅拌。
2.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 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 等作业。
3.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行测温、采样, 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4.不准从罐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 装车,严禁在装置或罐区装油品。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5.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 尤其是不得在该区内穿、脱衣服或用化纤 织物擦拭设备。
6.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温度 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
工人用一个塑料桶去装苯,苯是易燃物质, 塑料桶又带了静电,装卸时静电起火
4.1投料口爆炸
4.2事故经过
事故经过:一个带搅拌的反应釜,人孔中装 有不锈钢漏斗,操作时,人站在上凡力水木 地板上,在室温下预先投入丙酮,再通过漏 斗将山梨糖粉投入反应釜中。当把山梨糖粉 投入漏斗时,投料口发生了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