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学调查记录表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文件×××【××】签发人:××××关于x县x村x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xxxxxx: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
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县x乡x村位于x县西南部,距乡政府约20公里。
全村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
该村为山区,交通不便,自然和卫生条件差。
这是一个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
村里有一位乡村医生。
二、中毒发生经过:x月x日上午x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
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一)流行病学调查1.患者分布:中毒发生时间为X天至X天。
患者集中在X村。
他们是四个不同的家庭,先后在X家吃饭。
10人进食,10名患者(7名男性和3名女性),7名患者住院,4名患者死亡(1名男性和3名女性)。
最低年龄为12岁,最高年龄为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案例分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对部分病例和值班医生访谈如何进行病例定 义?可分几级?
• 病例定义基本框架 流行病学标准(时间+地点+人物等)+ 疾病识别指标(症状、体征、 实验室结果等) 。 目的 统一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用于搜索病例并核实人数 病例定义制定的参考原则 1、采用某些可以包含大多数或所有病例的特征; 2、使用在某些病例中所见的更加特异的临床特征; 3、避免大多数疾病可出现的常见、非特异的症状; 4、最好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易于判断,以便得到公众配 合; 5、病例定义要适度(结合灵敏度和特异度),或者分层次确定病例定 义; 6、确定病例定义要灵活,随着调查深入适时修改病例定义(初期病例 定义,最终病例定义); 7、尽可能以客观指标为主,提高科学性(注意排除心因性)。
16 14 报 12 告 病 10 例 8 数 6 例 4 2 0 12:00 16:00 20:00 12:00 16:00 20:00 12:00 16:00 20:00 8:00 0:00 4:00 8:00 0:00 4:00 8:00 发病时间 可疑暴露餐次
晚 餐
夜 宵
( )
2014‐7‐14
• 在进行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判断时,最常采用方法的 是根据OR及其可信区间进行判断。 • OR即比值比,即病例组接触某因素的比值,与对照组 接触某因素比值的比值 • OR的含义为接触某因素导致发病的风险是不接触该因 素的倍数。按照α=0.05标准, • OR值大于1,且其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其为发病的 危险因素; • OR值小于1,且其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其为发病的 保护因素。
• • • • •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 症状的持续时间 可疑食物 粪便、血液、呕吐物等的实验室检查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
浙江省卫生厅文件浙卫发…2007‟16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为规范我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我厅组织制订了《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组织学习,参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七日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臵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1.3 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可作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依据。
1.4 概念界定本指导意见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非传染性食源性疾患。
1.5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职责与管辖原则1.5.1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和调查处理工作;(2)总结、统计分析全县(市、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1.5.2 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市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监控和审核工作;(2)负责本级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3)凡发病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必须赴现场指导并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4)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的,应视事件的性质和波及范围给予积极的指导,若基层需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予以现场指导、协助调查,应立即赶赴现场;(5)组织、协调跨县(区)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6)上级指定或本级卫生监督机构认为需要赴现场调查处理的食物中毒事件;(7)总结、统计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食品卫生作业-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某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奎建平(昆明医科大学10级预防一大班201004011)摘要:目的:调查某镇A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同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找本起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食品,对该饭店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该饭店卫生状况,并采集食用者的剩余食品、患者腹泻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
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在该饭店就餐人数36人,食物中毒患者19例,均为聚餐,死亡0人;临床症状以腹泻、乏力、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表现;从1份凉鸡及11份患者腹泻样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为一起伤寒沙门氏菌污染凉鸡引起的食物中毒,经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了事件的蔓延。
关键词:食物中毒;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2日,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获悉有十余人于8月11日中午在该镇A饭店聚餐后,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分别到该镇卫生院、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接报核实后,某区卫生局立即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开展个案调查,采用统一的标准调查患者发病前72h就餐情况,并进行中毒因素的调查分析,查阅医院在此期间门诊就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1.2调查方法1.2.1人群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1日在某饭店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疑似病例,从其便样或呕吐物中分离出病原菌者为本次调查确诊病例。
1.2.2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通过询问患者,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访谈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现场采集饭店剩余凉鸡和患者粪便标本,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相关因素和细菌学检测。
1.2.3危险因素调查对造成这次事故的某饭店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患者72h饮食调查。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赵科夫
问题:针对此次事件设计一个病例对照调 查表,并建立数据库。
参考答案:见病例对照调查表和数据库
问题:依据给定的数据库,计算各食 品的值和 ?
菜名
吃过某种事物 发病 合计
未吃某种 事物
发病 合计
咸蛋黄焗肉蟹*
白灼基围虾
<
胡氏一品锅
<
霸王烤羊腿
<
木耳
<
锦绣海鲜羹
<
美点双辉
<
问题:针对上表出现的多个可疑食品,如 何进一步分析?
问题 :依据上述资料应判断为哪一类食物 中毒,如何进一步明确致病因子。
依据目前资料应该判定为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进一步明确致病因子,需确定株菌株的来源以
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做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背景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如图所示。例病人大便样 本及份原材料生海蟹样本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 胶电泳图谱完全一致。结果表明表明这株菌源于同一克隆。
参考答案:分层分析
问题:咸蛋黄焗肉蟹作为确定的可疑食品, 请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参考答案:经趋势分析,,值<,咸蛋黄焗肉蟹与 此次食物中毒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病例 对照 合计
很少
咸蛋黄焗肉蟹食用量
一般
较多
很多
合计
问题: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与内容有哪些?
调查方法包括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记录,进行现场勘察、样本采集等。 访谈相关人员:访谈对象包括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加工制作人员
合肥市疾控中心
背景
月日中午,我市某县区疾控中心接到该辖区医院 报告,该院接诊了多名腹泻病例,症状主要是腹 泻,腹痛、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患者均参加 了某次婚宴,疑似食物中毒。现请求疾控中心进 行调查处置。
案例分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案例讨论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学习目的掌握•暴发的调查步骤•绘制流行曲线,解释和描述流行曲线的作用•计算并比较针对每种食物的罹患率,找出可疑食物•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背景X公司7名工人陆续出现腹泻、市CDC接腹痛等症状FDA报告21时14时7月15日7月16日10时22时X公司再有市、区CDC21名工人出调查组赴现类似症状现场调查电话接报后,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核实情况•报告•组成流调组•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质和药品暴发调查的步骤?•准备工作•证实暴发存在•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建立假设•验证假设•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尽可能早地实施控制措施•信息反馈•继续监测以便监控趋势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你是否认为应立即采样?为什么?该采集哪些样本/标本?•应立即采样(实验室证据很重要)–尽可能用药前采样–采不到留样食物,对可疑加工环节采样,结合分子溯源技术,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针对污染环节开展溯源•样本/标本采集范围–样本:留样食物,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加工用具、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环境样本–病例标本:腹泻物、呕吐物、血液等–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咽拭、疮疖脓液等原则:尽早采样不同致病因子有不同的保存要求,熟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病毒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保持沟通交流学习根据提供信息,设计描述临床症状一览表•病例43例,其中43例出现腹泻症状,38例出现头痛和腹痛,22例出现恶心,20例出现发热,11例出现呕吐。
43名病例临床特征症状/体征发病数百分比(%)腹泻43100头痛3888腹痛3888恶心2251发热2047呕吐1126对部分病例和值班医生访谈如何进行病例定义?可分几级?•病例定义基本框架流行病学标准(时间+地点+人物等)+疾病识别指标(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等)。
现场卫生学调查
现场卫生学调查篇一:卫生学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熟悉各类食物中毒潜伏期和所有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食物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原则要求问题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
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乐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5月5日晚6时接到乐山医院值班医生苏×关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
报告称:该医院收进了20余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这些病人都是某高校某期同学。
市监督所值班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立即携带平日准备好的调查用品,包括急救箱,现场检测采样用品,调查登记本,取证工具等,立即奔赴现场。
问题2:卫生监督所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一、报告原则1、及时报告原则。
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案例分析
13
39
33 2.3 1.5-3.7
汤
139 180 77
26
53
49 1.6 1.2-2.1
大排
154 215 72
11
19
58 1.5 0.84-2.6
午 青菜
101 136 74
64
98
65 1.1 0.95-1.4
餐 卤蛋
147 207 71
18
27
67 1.1 0.8-1.4
白菜
107 155 69
2019年9月3日17时起某幼儿园138名儿童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幼儿园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人群分布特征
人群分类 学生 教工
总人数 319 25
病例数 138 0
AR(%) 43 0
• 9月1-2日为周末,暴发前72小时进餐史涉及三个餐次 •9月3日早餐、午餐、午点
•可疑餐次为9月3日早餐和午点 •学生进食9月3日的早餐、午餐和午点 •教工仅进食9月3日午餐
• 访谈病例,调查病例发病前饮食、饮水等相关信息 • 描述病例的人、时、地三间分布特征
选择特殊病例进行访谈
12
9
• 特殊病例
病 例6
晚餐时间
数
3
• 时间:最早或最晚发病 • 年龄:较大或较小
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10 12
• 职业:食品从业人员 • 住址:居住在中毒发生地以外
• 疾控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 3月16日13时首例发病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20小时 • 共有200人发病,罹患率为50% • 该公司仅有1个食堂,职工三餐均在食堂用餐,用餐时需打卡
资料来源:CFETP7期某公司职工原因不明食物中毒调查
食物中毒报告范例
“7·26”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2008年7月28日上午8:50,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7月27日下午陆续有多名患者以呕吐、腹泻症状就诊治疗,疑似食物中毒。
我中心立即组织流调和检验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
一、基本情况7月26日晚居民张某在狮子山区兰钿酒家举办谢师宴11桌(约110人就餐),18时许开席。
7月27日陆续有参加宴席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分别赴市人民医院或狮子山医院就诊。
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现场共调查9名病例,其余就餐者情况酒宴举办者未能提供。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6/9)、呕吐(4/9)、腹痛(8/9)、腹泻(9/9)。
呕吐1-7次,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5-20次,为黄色稀水样便。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9名病例先后于7月27日12时至19时出现症状。
潜伏期为17-24小时,中位数潜伏期为21小时。
3、年龄、性别分布:男1名、女8名,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为54岁。
4、患者为张某的亲戚、同事和朋友,居住地分散,无空间聚集性。
5、临床诊治及转归:9名病例其中市人民医院就诊4名,狮子山医院就诊5名;经医疗机构采取左氧氟沙星、头孢咪唑等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病程1~2天。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品调查经调查:9名发病者多来自不同家庭,除参加“7月26日兰钿酒家谢师宴”外,发病前72小时无其他共同进餐史。
26日晚谢师宴的主要菜谱为:卤口条、卤肫、卤牛肉、卤顺风、皮蛋、凉拌三丝、清蒸鲈鱼、清蒸甲鱼、青蟹炖蛋等,其中卤口条、卤牛肉等熟食为外购,其他菜肴系酒店制作,酒水系举办者张某自带。
26日当天铜陵最高气温35.7℃。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7月28日中午,会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兰钿酒家的加工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属承包私营性质,卫生状况一般,加工场所设有配菜间、烹饪间、仓库,仓库存放较杂乱,洗菜洗碗均在烹饪间内;生、熟食配菜在配菜间内,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现象,冰箱内存放有卤菜熟食和待加工的生食原料。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
测量现场温度
对现场的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以评 估食物是否可能因为高温而变质。
记录食品来源和保质期
对食品的来源、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 行记录,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 性。
记录食品存放条件
对食品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进行记录,以了解食品是否符合储存 要求。
现场取证
收集食物样本
对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进 行采样,并妥善保存以备 后续检测。
否为群体性事件。
受害者就诊情况
了解受害者是否及时就医,以及 就诊后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目击者情况调查
目击者人数和观察情况
记录目击者的数量,以及他们所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如食物颜色、 气味、状态等。
目击者关系
了解目击者与受害者的关系,以及目击者是否也是食物中毒的受害 者。
目击者其他信息
询问目击者是否有其他可提供的信息,如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信息收集组
负责收集相关资料、信 息,包括中毒人员情况、
可疑食物来源等。
协调组
负责协调各组之间的工 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
进行。
调查工具和设备
01
02
03
现场勘查工具
包括照相机、录音笔、笔 记本、手套等。
取证工具
包括一次性注射器、一次 性采血管、一次性采便器 等。
实验室检测设备
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 谱仪、质谱仪等。
厨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调查
厨师和其他人员数量
了解厨房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工作职责。
厨师和其他人员健康状况
询问厨师和其他人员是否有不适症状,以及他们是否及时就医。
厨师和其他人员操作情况
了解厨房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制作和提供食物过程中的操作 情况,如食材采购、加工、烹饪等环节。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文书制作要点
XX菜(高风险食品)的制作方法是?制作完成后存放多久才供食用?存放温度是多少?
食物应煮熟煮透,加工后的熟制品如放置较长时间,应在10°C在以下低温存储,食用前须再次加热。
调查可疑中毒餐次所用的食品原料是否合格(索证索票、保质期、标签)
食品加工量不能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承受能力。
调查可疑中毒餐次菜单,是否存在高风险食品
能否提供可疑中毒餐次的菜单?是否有其他餐次的剩饭菜?食物是否有留样制度?
X日晚餐菜单为……,其中……为午餐剩余,未有食物留样制度。
剩饭菜再次食用时应充分加热,确保中心温度高于70度;应建立食物留样制度,并留样48小时以上。
XX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购进的?是否有索证索票?是否超过保质期?是否有标签标识?
食品仓库内存放有食用油(食品原料)4桶,无标签。当事人无法提供进货凭证。
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对整个食品加工流程进行调查,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砧板、凉菜间、分餐区、冰箱)
冰箱存放食物时是否做到生熟分开?
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调查现场是否有卫生死角(垃圾桶、防蝇防鼠设施等)
垃圾桶为何没有加盖子?
现场有X只垃圾桶未加盖,垃圾已溢出。
应使用加盖的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
阅读
现场有砧板一块,冰箱内存放有……
存放食物时应生熟分开。
对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进行调查,是否消毒和存在交叉污染
消毒柜为何没有使用?
消毒柜未插电,里面放有员工个人茶杯等用品。
调查从业人人?是否都取得了健康证?是否有晨检记录?
正在……内从事……活动的员工XX无法提供健康证。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病例定义一般包含4项内容:
①临床和/或实验室信息; ②患病者的特征;
③地点/位置的信息;
④具体时间。
依据所观察症状的频率和可能的病原体,不断使 病例定义更确切些。
本事件初步的病例定义:
临床信息:头晕、头痛伴恶心和呕吐或者口唇指 甲紫绀
时间信息:发生于7月3日11时后至调查时 地点/人群:李家村参加李某婚宴的宾客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
主要内容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现场处置 应急响应 网络直报 结果评估与善后处理
第一部分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2012年7月3日13时,某县疾控中心 接到群众电话报告:辖区某乡镇李家村 村民李某的婚宴上有数十名用餐人员在 1小时左右陆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疑似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已经送到该镇 卫生院救治。
90%
80%
70%
百分比
60%
50% 96 40% 30%
86
84
70
68
20%
10% 0%
16 10
0
头晕
病 恶心例临紫床绀 症状头和痛 体征呕的吐 分呼布 吸困图 难
昏迷
发热
暴发的病例-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
12:00 12:05 12:10 12:15 12:20 12:25 12:30 12:35 12:40 12:45 12:50 12:55 13:00 13:05 13:10 13:15 13:20 13:25 13:30 13:35 13:40 13:45 13:50 13:55 14:00
问题4:根据以上资料,你可得出什么推断? 分析思路是什么?
当群体性疾病发生时,首先要分析病例的主要指征,该事件提示病例与食用食物有关,初步判断为 食源性的疾病。对于食源性疾病,应首先判断是生物性的还是化学性的。判断生物性和化学性的主 要依据第一个是潜伏期,化学性的潜伏期相对较短,生物性的相对较长;但必须是暴露到发病的时 间方可比较,比如食品的购买时间不是暴露时间,当食用时才为暴露时间;另一个是临床症状,化 学性的临床症状相对单一,起病急,没有明显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生物性的具有明显的病理生理 发展过程。其次是判定传播途径,是食物直接污染传播还是水源传播;判定传播途径主要是寻找共 同暴露因素,但如果有多个暴露因素时,应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逐步排查,同时也要注意多次暴露 产生的影响。当饮水和食物暴露都是危险因素时,要根据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和饮水等进行分层 分析。生物性的一般可能有多个暴露因素,化学性的一般为单一暴露因素。当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 ,由于潜伏期的因素表象上有多次暴露,可能难以判定是单次暴露还是多次暴露,但分层分析同样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早餐已经明显是暴露因素,但有些病例食用中餐后发病,可以分别计算 早餐和中餐的暴露率和发病的关系,再进行既食用早餐又食用中餐的情况,然后计算仅食用早餐和 仅食用中餐等分层分析,不难判定是多次暴露和单次暴露。
一起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47 岁, 湖 北 人, 发 病 时 间 是 7 月 31 日 8 时 30 分。此时 3 人早餐后到达美 林湖超市购物,姚某先是感到胸闷、 恶心,后为剧烈呕吐,并出现腹泻、 腹痛。
特别报道
2018 年 7 月 31 日 15 时 20 分,广 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疾控中心接到区食药 监局电话通报称,石角镇某小区内 3 人 在家进食早餐后,出现呕吐、腹痛、腹 泻等症状,呼叫 120 送往市人民医院就 医,3 人早餐进食过前一天采摘的野蘑 菇,怀疑食物中毒,并要求协助调查。 接报后,清城区疾控中心组织应急人员 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 临床检验结果 患者在市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显 示,血常规检查中,姚某白细胞略为 升高,李某白细胞正常,2 人肝肾功能 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3. 住院转归 姚某、李某经医院救治,一周后呕 吐及腹泻等不适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 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 1 h 内,最短 潜伏期为 1 h,最长潜伏期为 2 h,潜 伏期中位数为 1.5 h。 (2)空间分布 患者集中在同一住处,3 名患者互 为朋友关系,发病前一天即 7 月 30 日 早上,李某和谢某分别从湖北省和江 西省前往清远市,并入住姚某家中。 (3)人群分布 3 名 患 者 均 为 女 性, 年 龄 在 47 ~ 60 岁。 2. 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患者发病前 1 h 进食了自己采集的 野生蘑菇。3 人将采摘回来的蘑菇(约 300 g)全部食完,其中谢某进食较少, 姚某和李某进食较多。 采样情况及实验室结果 在 患 者 谢 某 及 其 家 属 的 陪 同 下, 调查人员从患者指认的蘑菇采摘地点 采集到了仅剩的少量几个蘑菇,并送 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 省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有毒真菌形 态鉴定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为 大青褶伞(或称铅青褶伞、铅绿褶菇)。
关于某大酒店有限公司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某大酒店有限公司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目的调查分析某大酒店有限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事件相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以此来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控制该类事件的发生。
方法核实诊断后,制定疑似病例定议,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临床表现,病例对照研究,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留样食品、环境样品、厨师及病例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
结果该次事件共22名病例,罹患率5.4%,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澳龙脑髓羹为主要的致病食物;2例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且同源。
结论该此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标签: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食品安全現阶段,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食物中毒属于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一种,是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1-4]。
某大酒店有限公司2015年5月30日中午举办婚宴后有多人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怀疑食物中毒。
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此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 基本情况2015年5月30日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二楼承办婚宴,共41桌,就餐人数410名左右。
5月30日下午起,陆续有参加婚宴人员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某大酒店5月30日中午承接了2档婚宴,一档在二楼,食品由4楼厨房制作,一档在5楼,食品由5楼厨房制作,该次食物中毒病例均为二楼婚宴进餐人员。
无危重病例,患者预后良好。
2 调查过程2.1 调查目的查明该次事件相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事件发生原因、中毒食品、污染原因、致病因子。
2.2 调查方法2.2.1 病例定义5月30日中午在某大酒店有限公司进餐后,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之一,且腹泻次数≥3次的人员。
2.2.2 搜索病例共搜索到82例疑似病例,同时调查了54名同餐次就餐但未发病人员作为对照。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
采样物品准备
▪ 供涂抹用的生理盐水试管(5毫升)至少20支,棉拭 子若干包,有条件的应配备选择性培养基。
▪ 供采便用的采便管、运送培养基20支以上。 ▪ 供采吐泻物的无菌平皿、采样棉球各10多个。 ▪ 供采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各10支以上。 ▪ 以上物品必须标明消毒、配制日期及有效期。
调查人员应准备的物品
▪ 当中毒患者病情稳定后,调查人员在医院或现场要 对患者逐一进行调查,按统一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 个案调查登记表”逐项填写。
▪ 各级疾控机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置工作领导小组:
▪ 下设办公室和信息综合组、疫情报告组、现 场处理组、检验组、物质保障组、宣传组等 工作小组,各组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 统一指挥、协调下,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一)现场处理组职责:
▪ 负责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 ▪ 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标本的采集、环境消毒
8、饮用水源的调查
▪ 饮用水源不容忽略调查。实际上,农村和城 乡结合部、建筑工地甚至是仓促上马、基础 实施未完全到位的大专院校食堂都存在饮用 水的卫生问题。
▪ 要全面检查水源的设施和周围污染源,深入 查询饮用同水源的周围群众的发病情况。
(二)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1、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等工作, ▪ 查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传播途
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进一步扩 大。
1、县(区)级疾控机构现场处理组:
▪ (1)及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
▪ (2)负责病例标本、可疑物品的采集、运送; ▪ (3)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指导和直接对事件
发生地的社区(乡镇)或发生事件的集体单位的 环境、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
总结词
食品加工人员的采样主要是对加工人员的双手、衣物 等进行采样,以检测其是否携带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的微生物。
详细描述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工人员的双手和衣物可能会接 触到食品,从而将潜在的微生物带到食品中。因此, 应对加工人员的双手和衣物进行采样,以检测其是否 携带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微生物。同时,还应观察 加工人员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等。对于携带潜在病原体的加工人员,应立即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 生。
采样结果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检测结果
经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可疑食物中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和毒素,证 实了食物中毒的原因。
结果应用
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后续调查和处置提供依据。
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采样前后的调查结果,评估采样的效果和价值,为今后的 工作提供经验。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总结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采样过程顺利,采样结果准确可靠,为 事件调查和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采样方法与步骤
食物样品的采集
总结词
食物样品的采集是食物中毒调查的重要环节,需要采集可疑食物、原料和半成 品等样品,以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潜在的有害物质。
详细描述
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应立即采集可疑食物、原料和半成品等样品。采集时 应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并记录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员等信息。采 集的样品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检测和分析。
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采样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 证书,证明其具备从事食 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的 资格。
采样设备与器材
采样工具
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 采样袋、采样勺、采样刀 等。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卫生检验综合技术-微生物检验部分课堂讨论模块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一、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2.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3.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4.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学时:11学时课程内容:一、事件概述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6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患病学生就诊。
【问题1】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首先应当开展什么工作?当卫生院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参考答案】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
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
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CDC或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6月6日上午8:30向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问题2】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参考答案】及时将事件报告给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
除了及时报告之外,还应:○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B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9:20分到达现场。
同时B市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上述专家于6月6日下午13:00到达现场。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调查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调查发表时间:2014-07-14T15:57:37.1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吴雪雁[导读] 由于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吴雪雁(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卫生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023)【摘要】对大连市某工地民工集体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为一起因高温、高湿、无降温设施的环境和极度疲劳的体力劳动引起的中暑。
【关键词】民工食物中毒中暑【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86-02【Abstract】a site in Dalian City workers from the collective dining "food poisoning",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cident. Concluded as a result of a high-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no cooling facilitie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xtreme fatigue caused by heat stroke in the manual.【Key words】migrant workers food poisoning heat stroke2012年8月17日某某工地125人在该工地食堂吃午餐,餐后有25名建筑工人以初诊“食物中毒”就诊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为查明原因,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8月17日中午,该工地工人12:00-12:15用餐,2:00左右出现第一例就诊患者,2:30又来7名,至下午4:30左右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接诊25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