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前言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一名或多名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维护该区域的安全工作。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区域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对于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明确区域安全负责制的管理规定,以下是一份范文供参考。

一、基本原则1. 统一领导原则:区域安全负责制必须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统一实施,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 调查研究原则:负责人在实施区域安全负责制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了解区域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3. 预防为主原则:负责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 全员参与原则: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实施需要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形成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区域安全。

5. 追责问责原则:对于安全事故责任明确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进行问责。

二、责任范围1. 确定责任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明确各个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职责,确保职责清晰明确。

2. 区域划分:将需要安全负责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制作区域责任图,明确各个负责人的区域范围。

3. 责任分工:各区域安全负责人应依照责任范围,分工明确,合理分配工作,确保责任到人。

三、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1. 安全隐患排查:各区域安全负责人应每季度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隐患整改责任: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负责人应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

3. 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负责人应按时汇总上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安全教育计划:各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制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明确安全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2. 安全教育组织: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活动,包括应急逃生演练、安全知识宣传等。

3. 安全培训措施:负责人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区域区角安全规章制度

区域区角安全规章制度

区域区角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区域区角的安全,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区域区角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安全风险防范,确保区域区角安全。

第四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区域区角的边界,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提示居民注意安全。

第二章区域区角安全管理第五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第六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值班制度,24小时保持监督,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第七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区域区角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第八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区域区角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督导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

第三章区域区角安全预防第十一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在相关场所设置防火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运行状况。

第十二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第十三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四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区域区角管理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

第四章区域区角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第十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区域区角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投诉。

第十八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区域区角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第十九条监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规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维护区域区角的安全秩序。

“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理解

“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理解

“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理解区域安全负责制就是将所有管理空间和作业场所按照一定程度划细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明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责任。

区域安全负责人按照制定的责任标准,管好本区域内的设备、人员、物料等,主动查找本区域内的不安全状态,发现、提醒(指正)和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形成“处处有人管理,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责任,件件有落实”的安全自主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一、划分区域,落实区域负责人。

把单位内的所有作业场所和所有空间,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区域,作业员工对应作业场所区域,管理人员对应管理空间区域,使所有区域都对应有责任人,所有人员有安全责任区域。

这是区域负责制的最基本的部分,要求做到所有的人都有负安全责任的区域,所有的区域都有负安全责任的人。

处处有人管,区域责任制是安全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不仅明确了全员的安全责任,更明确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地方都必须有人管理。

也就是全体人员都划分有明确的责任区域,生产操作人员以操作岗位为区域,设备检修人员以设备检修现场为区域,班组长以管辖公共场所为区域。

在所有区域内,区域责任人必须在本区域内检查上报隐患、制止违章行为、互保安全。

二、制定区域安全责任标准。

要让区域安全责任人明白自己管什么,检查“查什么、怎么查”,检查标准是基础,随着区域责任制的不断深入,每年都要对区域检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包括区域检查标准、验证标准、考核标准等,且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相对完整性。

事事有标准,区域安全负责制实施一个区域一个检查标准,各种检查标准随着认识的提高、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进定期修订,以适应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区域安全责任制对区域内的人、机、环境、管理所涉及的问题都要事事有标准,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的危险危害、安全基础设施、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保障、突发事故处理等所有可能带来危险、引发事故的内容等等。

三、形成主动落实的工作机制。

要做到件件有落实,特别在我的区域内,要制止他人违章,必须要有措施和手段。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一、地区安全负责制的基本原则1. 依法依规原则:地区安全负责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确保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2. 全面负责原则:地区安全负责制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辖区内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做到监管有序,责任到位。

3. 防范为主原则:地区安全负责制注重防范工作,采取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确保地区的安全稳定。

二、地区安全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设立地区安全领导小组: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地区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履行责任,确保地区安全的牵头协调工作。

2. 制定地区安全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地区安全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地区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加强安全监控和防控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区的安全监控和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4. 协同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加强地区安全的综合管理。

5. 完善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完善地区安全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确保安全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处置。

6. 强化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良好氛围。

7. 配备专业人员:各级政府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负责地区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提高地区安全能力和水平。

三、地方政府安全负责制的实施1.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级政府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进度,确保地区安全工作的顺利推进。

2. 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信息化平台,提高地区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 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区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地区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4.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区安全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提高地区安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1.背景为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工作,建立起区域安全负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区域内所有物品和活动将被视为企业的安全责任,确保所有活动是可预防或危险可控的。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是企业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

2.定义区域安全负责制是规定区域参与方和区域负责人,以确保区域安全和健康的管理模式。

由区域负责人负责制定相关规定,监督区域应采取的有关措施,管理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设备和工作条件,以确保区域能够安全地进行业务工作和其他相关活动。

3.区域安全负责制的责任3.1 区域参与方的责任区域参与方指参与进入区域的任何人员或组织,如工作人员、访客、承包商等。

参与方应当了解该区域的安全相关规定,确保自身行为符合规定,配合执行安全策略并如实向区域管理负责人汇报。

3.2 区域负责人的责任区域负责人是指负责制定和实施区域内安全规定的人员。

具体职责包括:•确定并发布适当的安全规定和管理程序,明确区域中每个人和实体的角色和责任;•确定安全措施和要求,提供所需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建立区域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每个参与方都接受过安全培训;•确保所有的储存设备和化学品能被正确使用、储存和处置;•组织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确保事故时延迟时间的最小化。

4.区域管理4.1 区域登记区域负责人应当将所有进入区域的参与方进行登记,记录其身份信息以及特定的安全需求和注意事项。

4.2 区域许可该区域只授权给已经登记的人员进入。

任何不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区域,都要立即被要求离开。

4.3 区域合理化安全负责管理政策的目标是使区域能够以和谐的方式维持生产秩序。

这意味着,区域负责人应根据风险级别和安全需要来选择安全措施。

4.4 区域警告警告当然是最显著的确定某个地方是否安全。

区域管理人员应当在需要提醒参与方有危险的区域使用时,使用可见和易懂的警告标识。

5.区域清洁与整理区域负责人应确保区域内的安全、整洁和清晰的人员、设备安排。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板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板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企业区域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资产安全,规范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订立本管理规定。

本管理规定依据企业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区域:指企业内划分的特定范围,例如办公区、生产区、仓储区等。

2.安全负责人:指被委派负责特定区域安全管理的人员。

第二章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职责第四条区域安全负责人的任命1.企业依据各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相关部门提出安全负责人的建议,由企业领导层决议任命实在人员。

2.区域安全负责人的任命需满足以下条件:–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经验和知识;–了解所负责区域的特点和安全风险;–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和组织协调本领;–能够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第五条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1.订立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2.负责本区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排出安全隐患;3.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本区域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4.及时发布区域安全通知和警示信息,引导员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5.协调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安全工作,共同推动企业整体安全管理;6.受理本区域的安全事故和事件报告,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7.开展定期检查评估,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整改;8.牵头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理,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9.对本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改进。

第三章区域安全管理要求第六条安全管理制度1.区域安全负责人应订立区域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2.确保制度和规章的更新和实施,并将其公开宣传给本区域全部人员;3.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订立相应的特殊管理制度。

第七条安全风险评估1.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本区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出安全隐患;2.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物理环境安全、设备设施安全、防火防爆安全、电气安全等;3.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3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3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区域安全的管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单位或组织对其负责的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各单位或组织依法设立区域安全负责人,负责其所辖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区域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二章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第四条区域安全负责人是单位或组织设立的安全管理岗位,并担任区域安全工作的业务主管。

第五条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负责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2. 负责制定区域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案,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3. 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组织区域内的应急演练和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5. 指导区域内的安全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6. 建立和维护相关的安全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安全事件和事故。

第六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了解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2. 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紧急情况。

3. 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提升的意识,持续关注安全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第八条安全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确保区域内的安全设备和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设立明确的安全保卫制度,确保人员进出区域的合法合规和安全。

3. 加强对特定区域和重要设施的安全监控和防护,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风险。

4.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5.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定期组织安全巡检和安全评估,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制度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产区域、仓储区域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明确区域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公司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区域划分与责任第四条公司区域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名区域安全负责人。

第五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2. 熟悉本区域的安全风险和特点;3. 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区域安全负责人职责:1. 负责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区域内的安全生产;2.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3. 对本区域内的安全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4. 组织本区域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5. 协助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安全检查:1.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节假日检查;2.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等;3.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第八条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1.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2. 通过宣传栏、安全会议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第九条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2. 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追究责任;3.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第十条对区域安全负责人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安全检查发现和处理情况、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情况等。

第十一条对表现突出的区域安全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发生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是指为了维护区域安全,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划分:按照地理位置、功能特点和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将辖区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安全负责单位。

2. 安全责任:明确各个安全负责单位的安全职责和责任,包括责任人、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等,确保每个单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

3. 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各类安全信息和预警信息,并及时进行通报和应对,以减少安全风险。

4. 安全监管:加强对各个安全负责单位的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责任的履行。

5. 安全培训和演练: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6. 安全信息共享: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共享安全信息和数据,提高安全应急处置的效率。

7. 责任追究:对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管理的效果。

总之,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是一套细化区域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制度,通过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培训等举措,实现对区域安全的全方位管理和保障。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一、总则1.1 本规定旨在明确区域安全责任划分,建立健全区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城市居民区、新村、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区域,依照责任划分,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罚”的管理原则。

1.3 市、县(市、区)指挥中心为统一调度机构,指挥、协调各单位开展区域安全工作。

二、责任划分2.1 地方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承当区域安全主管责任。

负责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开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区域安全工作。

2.2 警方承当保护区域内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责。

加强巡逻防控,组织维护治安、反恐处置、打击犯罪等工作。

2.3 消防部门承当保障区域火灾安全的职责。

负责建立火灾预警、自救逃命、灭火扑救等相关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4 医疗卫生机构承当救治伤病员、帮助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职责。

积极参加应急救援、灾后卫生等工作。

2.5 新闻媒体承当适时宣扬扩大国家政策、法规,引导居民群众防范自救的职责。

加强宣扬报道,帮忙公众提高防范意识。

2.6 管理部门承当辖区内的管理维护职责。

负责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

2.7 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单位承当日常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排查安全隐患等,保障居民群众生活安全。

三、管理措施3.1 加强协调与合作:各级主管部门要强化沟通和协调群防群治相关工作。

建立以应急为导向的区域联勤联动机制,相互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处置本领。

3.2 加强日常管理: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容市貌管理,保持区域内环境乾净,维护、打造区域品牌。

3.3 加强应急处置:维护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本领,建立起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应急预警,使各职能部门能快速反应、快速应对。

3.4 完善防范措施:从源头处防备社会面全部的可能不安全活动,确保祸害事故化解为最小损失,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制度,切实提升群众防范和自救本领。

商业区安全管理规定(3篇)

商业区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区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商业区,包括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市场等。

第三条商业区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商业区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二)责任明确,落实到位;(三)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四)应急处理,快速响应。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商业区安全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管理工作。

第六条商业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商业区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商业区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指导、监督商业区内的安全管理工作;(三)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组织应急救援,处置突发事件;(五)宣传教育,提高商业区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第七条商业区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守本规定,共同维护商业区安全。

第三章安全责任第八条商业区安全管理实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

第九条经营者应当履行以下安全责任:(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三)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消费者应当遵守以下安全规定:(一)遵守商业区内的各项安全规定;(二)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商业区;(三)不随意丢弃烟蒂、火种;(四)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经营者或管理机构报告。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第十一条商业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督促经营者整改。

第十二条经营者应当定期开展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立即整改,并报告商业区管理机构。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版(四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版(四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区域安全管理,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依法确定专门的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对该区域的安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区域安全负责制适用于各类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

第四条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综合治理、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第五条区域安全负责制应当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互相促进。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区域安全负责制纳入政府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第二章责任主体第七条区域安全负责制的责任主体包括区域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和居民。

第八条区域管理机构是指各级政府的安全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安全的相关部门。

第九条单位负责人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其他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第十条居民是指居住在某个区域内的公民和其他居住人员。

第三章职责与工作内容第十一条区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区域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二)协调各类安全资源,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三)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四)监督和检查区域内各单位和居民的安全工作;(五)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害防控工作;(六)依法处理区域内安全违法和犯罪行为。

第十二条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区域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二)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三)指导并监督本单位内各岗位和员工的安全工作;(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五)及时上报和处置本单位内的安全事故和隐患;(六)协调单位内各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居民的职责包括:(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或小区安全管理制度;(二)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三)关注身边的安全风险,积极报告和参与整改;(四)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五)合理使用公共设施和物品,防止事故发生;(六)遵守公共秩序,不参与和传播谣言和假消息。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4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4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对区域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具有区域安全管理需要的单位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公园、商业楼宇等。

第三条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在区域内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实行综合管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模式。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实施必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履行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

第五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职务、职责,切实履行区域安全管理职责,具体职责如下:(一)主要负责人应当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制定安全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检查安全管理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三)保安人员应当维护场所安全秩序,做好安全巡逻工作,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协助处理紧急情况。

(四)消防人员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做好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置火灾隐患。

(五)维修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相关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管理义务,具体职责如下:(一)员工和学生应当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妥善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及时报告安全隐患。

(二)安全防护员应当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指导员工和学生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三)消防员应当接受消防培训,预防和扑灭火灾,协助疏散人员,保障人员安全。

(四)医务人员应当组织急救培训,掌握急救技能,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伤员的安全。

(五)保安人员应当熟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巡逻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制度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区域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产区域、仓储区域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区域安全负责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的工作格局。

第二章区域划分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将所有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安全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区域安全负责人负责。

第五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熟悉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3)责任心强,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条区域安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区域的安全规章制度;(2)对本区域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3)组织开展本区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定期对本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5)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七条公司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区域安全负责人应积极配合,确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第八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本区域的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九条发现安全隐患时,区域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暂时无法消除的隐患,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区域安全负责人应组织开展本区域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公司对区域安全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履行情况、安全管理能力、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等。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区域安全负责人,公司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对未履行安全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公司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3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3篇)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范文一、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意义、目标“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推进基层安全自主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区域安全负责制”,把分公司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内的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层面、每一个岗位人员,明确每个层面、每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安全管理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从而构建“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责任、处处有人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长效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持久的本质安全。

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内涵区域安全负责制,就是将企业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细分到人,由区域责任人主动查找本区域内的安全隐患,主动制止本区域内的人员违章,以实现区域安全自主管理的一种方法。

区域责任人包括:本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在该区域内的服务人员(如检修人员等),到该区域内指导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三、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工作要求1、强化教育。

要让所有员工知道自己的管理区域,自己的管理责任,知道安全检查的标准,知道安全检查的方法,懂得安全检查表的使用。

2、强化检查。

车间、部室领导要强化验证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强化整改。

管理部门和各单位要抓好隐患整改并及时做好反馈与告知工作。

四、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基本做法就是明确一个区域,落实二项责任,实施三项举措,推行五项考核。

明确一个区域,就是将分公司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按照管理的责任权限,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管理层面、每一个岗位员工。

具体做法:1、操作人员。

以生产服务岗位为核心,包含岗位门前区域作为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2、维修人员。

轩设备设施检修场地的不确定性,为此以检修项目(含特种设备作业)所在地作为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3、管理人员。

班组长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将公共场所作为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车间领导和各专业管理人员以行政管辖区域或正在执行公务的场所作为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落实二项责任,一是检查和消除区域内的事故隐患的责任,责任流程是实施隐患“查找、辩识、告知、整改”四闭环管理。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一、概述为了加强区域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和财产安全,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本规定制定。

二、实施主体物业公司为本区域安全管理的主要实施主体,应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具体的区域安全负责制方案,并明确区域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三、区域安全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并实施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工作;2.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消除安全隐患;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和管理标准,在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4.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力量处置安全事件;5.对出现的安全事件及时上报,及时妥善处理;6.对于需要配合公安机关办理的事宜,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四、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内容1.制定本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特定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2.对工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每个人都达到岗位要求;3.组织值班人员开展日常检查工作,及时了解区域内安全状况;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5.定期对物业设施及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缮;6.制定并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业主及散住户的安全防范意识;7.对重要设施、设备、部位实行24小时巡查。

五、安全管理流程1.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发现安全事故后,区域安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报告,并及时组织其他部门力量和公安机关协助处置,直至事故得以解决。

2.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当发生应急事件时,区域安全负责人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处置,直至应急事件得以有效处理。

六、监督检查1.物业公司应定期对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内部审查,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2.物业公司应接受本区居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七、违规处理对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或不履行职责的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将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处理。

八、附则本规定的解释权归物业公司所有,任何部分的修改或补充,须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为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综合治理,突出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明确区域安全管理责任,突出生产作业、设备检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等过程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在公司范围内实施区域管理。

2.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是推进基层安全自主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区域负责制”,实施区域管理,把公司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内的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层面、每一个岗位作业人员,明确每个层面、每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安全管理权限和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从而构建“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责任、处处有人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长效管理体系。

3.公司根据各单位和部门的管辖区域将区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单位和部门根据所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按各人的分工或作业区域将安全管理责任细分到工段、队、组或个人。

各单位、工段、队、组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各区域责任人承担本区域安全管理,主动查找和处理本区域内的安全隐患,主动制止本区域内的人员违章(包括非本区域作业或管理人员),以实现区域安全自主管理。

4.各部门按“三个必须”原则和“从事专业管理必须管安全、从事技术管理必须管安全、从事现场生产管理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相关区域安全管理责任。

二、安全生产责任区域及区域责任人的划分1.公司领导按照职责及安委会挂靠单位的安排,负责相对应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

2.按照公司行政管理职责划分,各单位行政负责人在本单位(部门)行政管辖的区域范围内或职责范围内,对所有人员及作业、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技术改造工作、工程建设等安全生产生产负责管理。

3.各单位对本单位行政管理的区域再进行具体划分,落实具体区域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安全员)。

各区域按作业或分管区域将安全管理责任细分到工段、队、组或个人,作到层层压实安全管控责任。

4.每个中段、每个作业面、主要设备设施(竖井、斜井、主通风机等)及其他重要场所(如地面废石堆场、尾矿库等)要落实到人,悬挂责任牌;当责任人有变化时,单位要及时调整并更换责任牌;当一个作业面或岗位有几个班组分时段作业时,每个时段作业的班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当一个岗位为单人单岗或双人岗位,同岗人员均为主要责任人员。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加强和规范区域安全工作,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市、县、区。

第三条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建立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健全区域安全工作机制,实现全区域安全工作全覆盖。

第四条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应当根据本规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

第二章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第五条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负责协调、统筹、指导全区域安全工作。

第六条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由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副召集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单位的负责人担任会议成员。

第七条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的职责包括:(一)研究制定区域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解决区域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三)统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源,推动区域安全工作的开展;(四)督促检查各级地方行政区域的区域安全工作落实情况;(五)研究解决地方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和事故。

第八条区域安全省级联席会议应当按照需要定期召开,参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

第三章区域安全工作责任制第九条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应当建立健全区域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确保区域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第十条区域安全工作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明确省级、市级、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责任;(二)责任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协调推动区域安全工作;(三)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应急救援等机制,确保公共安全。

第十一条省、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区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亲自抓总、抓实,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各级地方行政区域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监管,确保生产安全。

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

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

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意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

第二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包括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的基本内容、应遵守的规定、违反制度的处理办法等。

第四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应当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利。

第六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应当明确区域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参与项目决策的权限以及责任。

第七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对所负责的项目区域的工程管理工作负责,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

第八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工作进度,并定期向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

第九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

第十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加强对项目区域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隐患。

第十一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做好项目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项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风险。

第三章项目管理第十三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制度应当明确项目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第十四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组织编制项目的工作总结和汇报,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信息和数据。

第十六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推进工作。

第十七条工程项目区域负责人应当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管理和指导,提高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确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各自的职责,以管理和保障该区域的安全。

一、责任主体的确定:1. 区域管理机构:负责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相关安全制度和政策,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

2. 安全负责人:由区域管理机构指定,负责具体区域的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等。

3. 监督机构:对区域安全负责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安全管理职责:1. 区域管理机构负责:- 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对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和汇报。

2. 安全负责人负责:- 制定并组织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提出安全管理措施和改进建议;- 监督员工的安全工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和事件;- 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理突发事件。

3. 监督机构负责:- 对区域安全负责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审查和审批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指导和协助区域管理机构和安全负责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对安全事故和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安全管理措施:1. 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安全要求;2. 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 设置安全设施和标志,如安全警示牌、消防设备等;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 制定和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6. 建立安全档案和记录,便于安全管理和追溯。

四、安全责任追究:1.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2. 对造成安全事故和事件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3. 对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
一、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意义、目标
“区域安全负责制”是推进基层安全自主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区域安全负责制”,把分公司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内的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层面、每一个岗位人员,明确每个层面、每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安全管理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从而构建“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责任、处处有人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长效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持久的本质安全。

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内涵
区域安全负责制,就是将企业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细分到人,由区域责任人主动查找本区域内的安全隐患,主动制止本区域内的人员违章,以实现区域安全自主管理的一种方法。

区域责任人包括:本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在该区域内的服务人员(如检修人员等),到该区域内指导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三、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工作要求
1、强化教育。

要让所有员工知道自己的管理区域,自己的管理责任,知道安全检查的标准,知道安全检查的方法,懂得安全检查表的使用。

2、强化检查。

车间、部室领导要强化验证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强化整改。

管理部门和各单位要抓好隐患整改并及时做好反
馈与告知工作。

四、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基本做法
就是明确一个区域,落实二项责任,实施三项举措,推行五项考核。

明确一个区域,就是将分公司所有的管理空间和作业区域,按照管理的责任权限,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管理层面、每一个岗位员工。

具体做法:
1、操作人员。

以生产服务岗位为核心,包含岗位门前区域作为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2、维修人员。

轩设备设施检修场地的不确定性,为此以检修项目(含特种设备作业)所在地作为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3、管理人员。

班组长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将公共场所作为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车间领导和各专业管理人员以行政管辖区域或正在执行公务的场所作为安全管理区域,实施区域管理。

落实二项责任,一是检查和消除区域内的事故隐患的责任,责任流程是实施隐患“查找、辩识、告知、整改”四闭环管理。

查找。

由区域内岗位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班组长、车间领导、专业管理人员分别依据《区域安全检查表》或《专业管理安全检查表》,对照检查表中明确的硬性设施标准进行检查。

辩识。

根据员工、班组上报的隐患,由车间安全员或管理人员(含维修人员)到现场确认是否属隐患。

告知。

经辩识确认的隐患,由车间在隐患点挂牌告知。

整改。

对挂牌的隐患由机动部和安环部依据整改任务单实施整改(所在单位配合),隐患消除后由整改者摘牌。

二是制止和杜绝区域内人员违章的责任。

它是区域安全负责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要求做到:区域作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照《违章违纪累积计分考核办法》做到不违章;对违章的行为要进行制止(重点是自己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并告知正确的操作方法(即指正),违章者当即知错纠正的,可不作违章处理,违章者对同事的劝阻不予理睬,应立即报告班长或车间领导,由班长或车间领导对违章者作出记分、扣奖处理(班长和车间领导对敢于制止违章的员工应给予一次“免责”或其它奖励);各级管理人员对区域内发生的违章行为,在制止的同时,要对违章者进行谈话教育,组织违章分析会,并对违章者实施违章违纪累积记分考核。

实施三项举措:
1、定期检查举措。

第一层面是岗位检查,检查重点是查找隐患查纠人员违章。

岗位检查频度由各基层单位根据生产服务特点制定,报安环、机动部审定。

第二层面是班组,检查重点是查处人员违章、查处岗位检查执行情况、复查岗位隐患,检查频度为每班一次;第三层面是车间,检查重点是查处人员违章、查处班组、岗位自主检查执行情况、复查辩识岗位隐患,检查频度为每周至少一次,特种设备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第四层面是厂级,检查重点是对照各单位区域安全管理标准和各专业检查标准实施检查,检查频度分公司区域安全考评验收小组,每季度对各单位进行一次检查考评。

2、表格检查举措。

分公司各层面区域安全检查全面推行安全检查表,做到一岗一表。

其中:生产服务岗位执行“岗位区域安全检查表”,专业检查执行“专业安全管理检查表”。

3、挂牌确认举措。

为了提高岗位员工安全检查意识,验证安全检查实效,生产岗位作业人员在检查的同时,要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挂牌。

推行五项考核,一是“违章违纪”滚动递增考核,二是“隐患滞留”安全评价考核,三是“区域管理”责任落实考核,四是“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考核,五是安全目标完成激励考核。

具体做法:
1、“违章违纪”滚动递增考核。

分公司查到违章违纪,一是对车间实施季度内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滚动递增考核。

如第一次扣2分,第二次扣4分,以此类推;二是对个人实施年度内经济责任滚动递增考核,按违章记分扣奖标准,如第一次扣奖50元,第二次则扣奖100元,以此类推,滚动递增。

2、“隐患滞留”安全评价考核。

一是分公司级安全检查先于下一级发现岗位隐患,属于隐患未查知而滞留,对隐患产生车间实施安全管理综合评价考核;二是隐患已被查知,车间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整改,造成隐患滞留,对隐患整改车间实施安全管理综合评价考核。

3、“区域管理”责任落实考核。

现场他人违章没制止,按违反区域安全负责制规定等同违章处理;外来参观人员违章,由接待部门负责,按违反区域安全负责制规定等同违章处理;各级管理者深入基层
检查,指导工作,对区域工作点内出现上级查出重大隐患或违章行为负区域管理的同等责任。

4、“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考核。

在区域内发生严重违章、重大隐患滞留或厂级检查违章数多于本车间区域检查违章数,对所在车间领导干部执行“质询、追究、罢免”三制处置。

5、安全目标完成激励考核。

分公司对各单位区域安全负责制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价,对“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分别评价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评价为合格、基本合格的车间和领导个人给予奖励。

五、区域安全负责制的流程
1、区域责任人。

必须按标准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巡查,对区域内出现的隐患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班组长。

对于随时可能造成人身、工亡和设备事故的重大隐患有权越级上报。

对进入责任区域内的各类人员的违章行为要进行有效的制止,并做好记录与上报,做到责任区域“岗位无隐患,人员无违章”。

2、班组长。

每天下班前要收集班组员工的区域安全检查表,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属于班组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安排整改,班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班或报车间处理。

每天收齐的区域安全检查表交车间安全员审核。

3、车间安全员。

每天上班后首先查阅前一天各班交上来的区域安全检查表,汇总岗位员工提出的问题;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到现场进行辩识,属于隐患向车间领导报告后,向安环部、机动部书面报告,
并在现场挂牌告知;不属于隐患,向车间领导报告后,向岗位员工告知,并明示在检查表中不要再反映;跟踪隐患整改进度和整改质量;对员工提出的问题无法辩识时,及时向安环部报告。

4、车间主任。

按标准组织车间级安全检查;督促安全员跟踪隐患整改进度和整改质量;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确保现场控制有序。

5、专业部室。

按标准组织专业安全检查,督促和协助落实隐患整改,对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整改。

六、区域安全负责制的表现形式
1、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开幕词责任包干。

但是,它不同于“以包代管”、“以罚代管”,更不是简单的“株连”管理,而是对过程控制中安全自主管理范围权限的界定、责任对象的明确、责任区域、责任内容的明确,是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实施的过程体现,是“我管安全“的直接表现形式。

2、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基础是标准的明晰。

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工作方法是检查确认,为此,必须让检查者明确“查什么?怎么查?”。

所以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必须有明晰的检查标准,完备的检查表。

3、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重点是检查的检查。

区域安全负责制依托的是全员的参与,员工的参与率高与不高,直接关系到执行效果。

在引导员工安全意识转变过程中,提高区域安全负责制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检查的检查。

4、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的关键是考核的落实。

区域安全负责制
是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措施,没有执行或执行有偏差都是失职行为,没有严格的考核就无法做到执行不走样,无法从本质意义上维护员工的生命权,因此,严格考核是“人性化”管理的有效举措,各单位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依据“区域安全负责制管理”规定,细化考核措施,确保严格的考核有助于区域安全负责制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