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合集下载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一是
2020/3/4
• 6、平均寻道时间

磁头移到数据所在的磁道上所需要
的时间,
一般为10~6毫秒。
• 7、平均等待时间

指读写磁头移动至目标磁道后,等
待存储数
据的时间。
• 8、平均访问时间

硬盘的读写速度
• 2020/3/4 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
• 9、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一般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或接口传
输率。是
指硬盘缓存和电脑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也
就是计算机通过硬盘接口从缓存中将数据
读出
交给相应的控制器的速率。平常硬盘所采
用的
ATA66、ATA100、ATA133等接口,是以
硬盘
2020/3/4 的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来表示的。
• 11、噪声

容量大、转速快造成噪声
• 结束阶段 2020/3/4 结束工作断电状态,浮动磁头
• 硬盘的数据结构
• 1、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位于0柱面、0磁道、1
扇区的
位置。它由分区命令Fdisk产生。主引导记
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
序 。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
表是否正确
在高速旋
转时,读写磁头会按指定的方向靠近盘片
来读取
数据。硬盘中的磁头不只一个,一个盘片
对应一
个磁头,正常关机后,读写磁头会自动归
位。
• 4、传动手臂
• 2020/3/4
作用是定位读写磁头。以传动轴为
浮动磁头组件

电脑硬盘常用的基础知识大全

电脑硬盘常用的基础知识大全

电脑硬盘常用的基础知识大全因为移动硬盘要经常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不小心就会感染到电脑里面的病毒,会造成移动硬盘里面的资料损毁或者丢失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硬盘常用的基础知识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认识硬盘固件固件的定义固件又称Firmware,通俗的理解就是“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其担任着一个系统最基础最底层的工作。

对硬盘固件,可以这样来理解:假设硬盘是一台电脑主机,固件则相当于BIOS和操作系统程序,里面装的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引导命令、控制语句和执行语句,协调和控制硬盘各个内部部件之间相互作用。

虽然以“固件”为名,但还是应当被理解为软件,并且由于目前集成电路的进步,升级固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固件程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程序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

固件的位置对于固件的保存位置来说,不同品牌的硬盘各不相同。

有的硬盘是部分保存在电路板的芯片中,部分保存在负磁道,即零磁道前而的磁道;而有的硬盘则将所有固件信息全部保存在负磁道。

在硬盘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固件区是无法访问的。

只有通过专业工具,将硬盘转入工厂技术状态下,才能实现对硬盘进行读写固件区信息、获取固件区模块和表格配置图、获取扇区分配表、进行LBA(逻辑地址)与CHS(物理地址)互换、进行低级格式化以及读、写硬盘的闪存芯片等操作。

固件的作用固件就是硬件设备的灵魂,因为一些硬件设备除了固件以外没有其它软件组成,因此固件也就决定着硬件设备的功能及性能。

在硬盘中,固件负责驱动、控制、解码、传送、检测等工作,如管理数据的存放位置、记录己经损坏的缺陷扇区、避免使用过程中再次用到这些坏的缺陷扇区、记录硬盘在工作中的温度或出现的错误等。

少了固件的硬盘就只是一堆机械和电子元件,不能正常运转,更不用说在其中读写数据了。

固件的组成硬盘固件分为几个不同的工作区,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硬盘,其工作区各不相同,不同工作区的组成模块也不尽相同,有的硬盘只有A、B两个工作区,而有的硬盘有A、B、C 三个工作区。

计算机移动硬盘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移动硬盘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移动硬盘知识点总结一、移动硬盘的基本概念1. 移动硬盘是一种外部存储设备,通常用于将大量数据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

2. 移动硬盘可以是机械式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具有高速读写和大容量存储的特点。

3. 移动硬盘通常采用USB接口,方便连接到各种计算机设备上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

二、移动硬盘的种类1. 机械式硬盘(HDD):使用磁性涂层的旋转碟片存储数据,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

2. 固态硬盘(SSD):使用固态存储芯片存储数据,具有高速读写和较小的体积,但价格较高。

三、移动硬盘的优缺点1. 机械式硬盘(HDD):优点:存储容量大、价格低廉。

缺点:读写速度相对较慢、机械运动易受损。

2. 固态硬盘(SSD):优点:读写速度快、寿命长、抗震抗摔。

缺点:价格较高、容量相对较小。

四、移动硬盘的存储技术1. 磁性存储技术(机械式硬盘):利用磁性涂层记录数据,需要旋转碟片和移动读写头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2. 固态存储技术(固态硬盘):利用固态存储芯片记录数据,通过电子存储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具有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

五、移动硬盘的接口类型1. USB接口:是最常见的移动硬盘接口类型,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2. USB-C接口:是升级版本的USB接口,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小的体积。

3. Thunderbolt接口:是苹果公司推出的高速传输接口,具有极快的传输速率和能够同时支持数据、视频和音频传输的特点。

六、移动硬盘的选择要点1. 存储容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容量,一般推荐选择大容量的移动硬盘。

2. 读写速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读写速度较快的移动硬盘,特别是对于需要频繁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用户。

3. 接口类型:根据计算机设备的接口类型选择相应的移动硬盘,确保能够顺利连接使用。

4. 耐用性:选择具有良好耐用性和抗震抗摔性能的移动硬盘,提高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移动硬盘的使用注意事项1. 避免剧烈震动:移动硬盘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固态芯片都十分脆弱,使用时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摔落。

硬盘基础知识

硬盘基础知识

硬盘基础知识硬盘是计算机中的一种重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

它由一系列的磁盘片组成,每个磁盘片都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用于读写数据。

硬盘通过旋转磁盘片和移动磁头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的容量是指其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

硬盘容量的增大主要是通过增加磁盘片的数量和提高磁盘片的密度来实现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几兆字节到现在的几十或几百TB。

硬盘的读写速度是指数据在硬盘上的传输速度。

它受到硬盘的转速和磁头的寻道速度的影响。

硬盘的转速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表示,转速越高,读写速度越快。

磁头的寻道速度是指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的时间,寻道速度越快,读写速度也越快。

硬盘的接口是指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接口有IDE、SATA、SCSI等。

IDE是最早的硬盘接口,传输速度较慢,容量较小;SATA是一种新一代的硬盘接口,传输速度更快,容量更大;SCSI 是一种用于连接高性能硬盘的接口,适用于服务器等高性能计算机。

硬盘的寿命是指硬盘的使用寿命,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硬盘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使用环境、使用频率、温度等。

一般来说,硬盘的寿命在2-5年左右,但也有部分硬盘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磁性材料在磁盘片上存储数据。

当数据被写入硬盘时,磁头会将数据转换为磁信号,并将其记录在磁盘片上的磁性材料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读取磁盘片上的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硬盘的故障是指硬盘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读写错误、马达故障、磁头损坏等。

硬盘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备份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还可以定期对硬盘进行检测和维护。

总结起来,硬盘是计算机中的一种重要存储设备,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等优点。

在使用硬盘时,需要注意硬盘的寿命和故障问题,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盘的容量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固态硬盘知识点总结大全

固态硬盘知识点总结大全

固态硬盘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固态硬盘的基本概念1.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是一种使用固态存储器来存储数据的硬盘。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HDD)相比,固态硬盘没有机械部件,数据存储在闪存芯片中,因此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可靠性。

2. 固态硬盘通常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包括MLC(多级单元存储)、TLC(三级单元存储)和QLC(四级单元存储)等不同类型的闪存。

3. 固态硬盘的存储容量通常较小,常见的容量有128GB、256GB、512GB和1TB等,较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也开始出现,如2TB、4TB甚至8TB。

4. 固态硬盘的接口标准主要有SATA、NVMe和PCIe等,不同标准的固态硬盘具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接口类型。

5. 固态硬盘有固态硬盘和固态硬盘一体机两种形式,前者适用于插入电脑主板的硬盘插槽中,后者则直接将固态硬盘和主板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硬盘设备。

二、固态硬盘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读写速度快: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通常比传统机械硬盘更快,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

(2)能耗低:固态硬盘不需要电机驱动和机械部件,因此能耗较低,有助于节省电能和降低噪音水平。

(3)可靠性高:固态硬盘不易受到震动和振动的影响,且有着更高的抗振能力和耐用性,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体积小:固态硬盘的尺寸通常比传统机械硬盘更小,有利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设备的轻便化设计。

2. 劣势:(1)价格高:与传统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的价格通常较高,尤其是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更是昂贵。

(2)寿命限制:固态硬盘的写入次数有一定的限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存储器的寿命问题,尤其是在大容量、高速度读写的情况下。

(3)容量相对较小: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的容量相对较小,特别是在价格较为合理的情况下。

三、固态硬盘的应用范围1. 笔记本电脑:固态硬盘在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快速的启动速度和高效的读写性能。

硬盘全面知识

硬盘全面知识

硬盘全面知识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为帮助电脑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硬盘,下面店铺就整理了硬盘知识的全面解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也希望能在学习后对你有所帮助。

1. 硬盘的类型:目前有好几种:IDE(ATA)硬盘,SATA硬盘,SCSI硬盘和SAS硬盘。

IDE硬盘也叫ATA硬盘,是采用并行传输技术的硬盘。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

IDE硬盘的接口类型:ATA、Ultra ATA、DMA、Ultra DMAIDE硬盘优点: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IDE硬盘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

SATA硬盘采用串行传输技术,分为第一代SATA和第二代SATA2,其中SATA2可以达到3Gbps,速度比IDE快多了。

目前情况下,SATA硬盘分为原生和桥接两种:1.原生SATA硬盘这是真正的SATA硬盘,采用真正的SATA控制器,而最新的SATAⅡ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这个技术允许硬盘对读/写命令重新排序,允许硬盘根据哪一个功能最接近于磁头当前所在的位置来执行。

2.桥接SATA硬盘只是将普通的IDE硬盘通过桥接控制芯片将其转化为SATA硬盘,通过“主板-硬盘”采用桥接芯片来实现“串→并”、“并→串的数据转换,在性能上比起IDE硬盘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反而影响带宽。

桥接SATA硬盘一般都是采用Narvell公司的88i8030芯片或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3611芯片,如果你在自己SATA硬盘上发现了这两种芯片,那就是桥接SATA硬盘,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恭喜你,这就是原生SATA硬盘。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运行计算机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绝大部分都存储在硬盘上。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关于硬盘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硬盘的一些基础认识机械硬盘的认识硬盘的组成硬盘的物理结构磁头主要任务完成盘片上数据的读写操作,盘片在高速旋转时,磁头会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每个盘片的两面都会有一个磁头,当然有的硬盘有可能只有一个磁头,磁头的编号从0开始机械臂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的装置,已完成磁道变换盘片含有磁性的合金盘片,用来存取写入的数据:每张盘片的容量成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由于单碟容量的限制,通常一个硬盘会含有多张盘片盘片的厚度在0.5mm左右,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每个盘片都会有上下两面,都可以被利用来存储数据;能存储数据的盘面成为有效盘面,每个盘面都会有一个盘面好,其和磁头编号是相对应的,从0开始编号盘片的逻辑划分扇区盘片在转动时,磁头在盘面上画过的一段圆弧,称扇区,即sector扇区并不是连续的,在磁道上被划分成一段一段的,从1开始编号是硬盘最小的物理存取单位,每个扇区为512byte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叫做磁道,即track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盘面的容量越大,包含的磁道数越多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一些被磁化的区域柱面所有盘面上相同编号的磁道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即cylinder每个柱面上的磁头由上到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是按照柱面进行的,而非按照盘面进行柱面是分区的最小单位柱面是所有盘片表面上到中心主轴的距离相等的磁道集合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的所有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

因为选取磁头只需要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硬盘所有知识点总结

硬盘所有知识点总结

硬盘所有知识点总结一、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是由一系列盘片(platter)、读写头(head)、主轴(spindle)和逻辑控制器(controller)组成的。

盘片由铝合金制成,表面覆盖了高密度磁表面材料。

读写头位于盘片上方,并能够在盘片表面上移动。

主轴是盘片的主要运转部件,可以旋转盘片,让读写头可以访问盘片的任何区域。

当数据需要被写入硬盘时,硬盘的逻辑控制器会将数据信号转换为磁场,并且通过读写头写入盘片中。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读写头会通过逻辑控制器读取盘片上的磁场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信号。

二、硬盘的类型1. 机械硬盘(HDD):机械硬盘使用磁性盘片来存储数据,并且由读写头访问数据。

机械硬盘容量大,价格低,但速度较慢,适合用于存储大量数据。

2. 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使用闪存存储器来存储数据,没有移动部件,因此速度更快,耐用性更高,但价格更高。

固态硬盘适合用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

三、硬盘的接口1. SATA接口:Serial ATA(SATA)是一种用于连接硬盘和主板的接口标准,速度一般可达6Gb/s。

2. SAS接口:Serial Attached SCSI(SAS)是一种用于连接高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接口标准,速度更高,可达12Gb/s。

3. PCIe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是一种用于连接固态硬盘和主板的接口标准,速度更高,可达32Gb/s。

四、硬盘的安装1. 硬盘安装位置:硬盘通常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盘槽中,需要根据计算机主板和机箱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接口连接线。

2. 主从设备设置:在连接多个硬盘时,需要根据主板的设备设置将硬盘设置为主设备或从设备。

3. 供电连接:硬盘需要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供应器,保证正常工作。

五、硬盘的维护1.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和保养硬盘,例如,使用吹气枪或压缩空气清理硬盘表面的灰尘和污垢。

硬盘基础小知识

硬盘基础小知识

硬盘基础小知识硬盘基础小知识硬盘是存储中最基本的组件,您对它的结构和原理了解多少呢?下面带大家了解。

1、了解存储硬盘知识1.1、硬盘外部结构: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控制电路板固定面板1.2、硬盘内部结构: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磁盘片主轴组件前端控制电路1.3、硬盘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数据传输芯片高速数据缓存芯片1.4、硬盘的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采用了非接触式结构,加电后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读写合一式磁头与分离式磁头1.5、硬盘的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1.6、硬盘的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1.7、硬盘的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就被称为磁盘的扇区。

2、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2.1、硬盘工作原理:硬盘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数据时,正好与此相反2.2、磁记录原理:3、了解硬盘容量、转速和缓存等参数3.1、硬盘的主要参数硬盘的容量和转速:硬盘容量(Capacity)à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à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硬盘转速(Rotationl Speed)à转速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期: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à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à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以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和数据传输率: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à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实际开始所用的平均时间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à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缓冲区:也称之为缓存(Cache)缓冲区的基本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数据传输率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绿色小树草地分割线4、了解硬盘接口技术及其发展情况4.1、硬盘接口介绍硬盘的接口种类: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FC(Fibre Channel )SATA(Serial ATA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磁头研发人员脑洞大开,在现有读磁头后方再增加一个磁头组成双磁头串联结构,甚至采用三磁头结构,其中一个磁头用于磁道定位、另外两个则同时负责界定磁道的两侧边缘。
这两个侧向定位磁头能够被用于削减邻道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凸显出目标磁道的真实信号。
这一技术,完全能够突破当前读取点位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磁道密度,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磁体呈闭合形态固定在硬盘底座上磁头臂有转动轴承线圈位于磁体中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可以按某个方向灵活摆动带动磁头臂的动作磁头臂装有前置换向放大芯片通过柔性排线与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从生产、物理到逻辑层面去讲述硬盘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相信只要读者看完这些内容,对硬盘的认知产生巨大变化,也为自己日后购买提供强力的知识保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硬盘分类
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
再到隧穿磁阻磁头(TMR)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TDMR) 。
对于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
不过,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MR磁头。
在MR磁头出现之前,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的薄膜式感应磁头。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
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机械硬盘基本知识

机械硬盘基本知识

机械硬盘基本知识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一种存储数据的设备,它是电脑中最常见的存储介质之一。

机械硬盘采用机械式的工作原理,通过磁头读写磁盘上的数据。

1. 硬盘结构机械硬盘由多个金属盘片叠放而成,每个盘片上都有两面磁性镀层。

盘片通过一个主轴固定在硬盘上,并以高速旋转的方式工作。

磁头被悬浮在盘片表面上方,通过气流或磁力的方式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

2. 磁头和盘片之间的读写机械硬盘的读写过程是通过磁头接触盘片表面上的磁性镀层进行的。

当硬盘读取数据时,磁头会靠近盘片表面并感应出盘片上的磁场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

当硬盘写入数据时,磁头会改变盘片上的磁场,以记录新的数据。

3. 磁道、扇区和柱面盘片表面被划分为许多同心圆,每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

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

所有盘片上相同位置的磁道组成了一个柱面。

计算机通过柱面、磁头和扇区的组合来定位和访问硬盘上的数据。

4. 寻道和旋转延迟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磁头需要移动到正确的柱面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寻道的时间取决于磁头移动的距离。

除了寻道时间,机械硬盘还需要等待所需数据旋转到磁头下方,这个等待时间称为旋转延迟。

寻道和旋转延迟是机械硬盘访问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5. 缓存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性能,机械硬盘通常内置了一定容量的缓存。

缓存是一块高速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即将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通过缓存,硬盘可以更快地响应计算机的读写请求,提高整体性能。

6. 机械硬盘的优势和劣势机械硬盘的优势在于价格相对较低,容量较大,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然而,机械硬盘的速度相对较慢,寻道和旋转延迟会导致较长的访问时间。

同时,机械硬盘也比较脆弱,对震动和磁场的敏感度较高。

7. 机械硬盘的维护为了保持机械硬盘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首先,避免在硬盘正在读写数据时突然断电,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其次,定期进行磁盘清理和整理,删除不需要的文件和软件,以释放存储空间并提高硬盘的性能。

硬盘知识详细介绍

硬盘知识详细介绍

硬盘知识详细介绍
硬盘(硬碟)是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用来存储大量的数
据文件,由于其容量大、性能稳定、延迟小、价格低廉、数据传输率高等
优点,而成为最常用的存储介质之一、它的原理是,在硬盘驱动器内,配
有一个或多个磁盘,这些磁盘在一个非常精密的方式上被覆盖有一层磁性
材料。

磁盘上有刻入许多小,圆周的磁极。

然后,将一个由马达驱动的机
械设备,称作“磁头”,精确地放在每一个磁盘的表面上。

磁头有一种特
殊的磁性磁体,它可以感应磁场的变化,读取磁盘上的信息。

硬盘的主要结构由磁盘面(磁臂)、转子(磁头)和磁头夹等组成,
磁头夹用来安装磁头,磁臂用来安装磁头夹和磁轮,磁轮用来控制磁头的
移动,保持磁头与磁盘之间的距离,使磁头获得较高的精度。

硬盘的外壳
上有一个电机,通过电机的转动来驱动磁盘旋转。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用电机驱动磁介质,并通过磁头读取或写入信息。

当电机转动时,磁头受磁场的作用,妥善的地覆盖在磁介质上,这样就形
成了精确的磁回路,随着磁介质的旋转,磁头向外移动,并读取磁介质上
的信息。

硬盘基础知识

硬盘基础知识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的 0柱面、0磁头、1扇区的位置,被称之为零磁道位置。它由分 区命令Fdisk产生的。MBR结束标志为55AA。
01
磁盘片
DBR(DOS Boot Record,Dos引导记录),该层位于
02
硬盘的0柱面、1磁头、1扇区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
Format产生的。DBR结束标志也是55AA。
1
磁盘片
2
FAT(File Allocation Ta b l e , 文 件 分 配 表 ) , 位 于 硬盘的0柱面、1磁头、2扇区 的 位 置 , FAT 表 面 大 小 由 硬 盘 的容量来决定。
磁盘片
DIR(Directory,文件目录),当在DOS模 式下输入DIR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就是该区 的内容。
02
单碟容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 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硬盘单 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数据记录密 度的提高,而记录密度同数据传 输率是成正比的,单碟容量越高, 它的数据传输率也将会越高。
高速缓存
01
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硬盘的数据被磁头读取 后先存到硬盘上的缓存芯片中,再由接口传送给系统,
缓存的容量和速度都对硬盘速都有直接影响。
个部份:
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
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接口插座、主从设置
跳线器和数据线接口插座,而硬盘的背面
则是控制电路板。
硬盘正面
硬盘 电源相联,为硬盘工作提供 电力保证;数据接口则是硬 盘数据和主板控制器之间进 行传输交换的纽带,根据联 接方式的差异,分为EIDE接 口和SCSI接口等。
固定面板
01
控制电路板
02

硬盘知识详细介绍

硬盘知识详细介绍

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 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
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
硬盘容量
标称250GB的硬盘到底能容纳多少数据呢?
由于存储器生产厂家向来都是按照1000字节当做1k 字节,1000k称为1MB; 操作系统都是按照1024计算,也就是: 250GB/1024/1024/1024*(1000*1000*1000) =232.83GB。 实际只有丌大233GB的空间可以使用。
机械硬盘的结构
机械硬盘主要由盘片、盘片驱动器、磁头及控制装置组成。盘片由较轻 质的金属(如铝)或玻璃制成,表面再涂上一层磁性材料。盘片的光 洁度极高,远远超过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镜子。硬盘都是密封的,内部 非常干净,哪怕是一丝肉眼看不见的灰尘也会给盘面带来致命的损伤。 一个硬盘内可以有多张盘片,盘片之间有一定间隔。这些盘片被安装 在一个可高速转动的电机上,也就是盘片驱动器。盘片上存储的信息 是由磁头写入的,在一张盘片的正反两面都会有一个磁头进行读写。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最精密的部分。磁头装在磁头支架上,它们像 梳子的齿一般伸进各自负责的盘片间隔中。磁头支架在特殊的电机驱 动下,可以使磁头在盘片上不同的地方来回移动。盘片在高速旋转时 会带动盘表面的空气,空气作用在磁头上产生一个浮力使磁头与盘面 保持一个极微小的距离。这样既可有效进行读写,也不会磨损盘面。 盘片上有一圈圈看不见的磁道,有了这些磁条才能够有序地对信息进 行读写。一个盘面上可以有成千上万个磁道,就像是被画上了很多大 大小小的同心圆圈。当我们输入了要读(写)某个信息的命令时,磁 头驱动电机就会移动磁头在盘片上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工作。
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是 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 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 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的基本知识

硬盘的基本知识

硬盘的基本知识
硬盘的基本知识包括:
1.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主要是用来储存数据文件的,软件、游戏、图片、资料、系统等文件都是保存在硬盘中的。

2.硬盘分类:目前主流硬盘有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两种类型。

3.硬盘的基本参数:容量、转速、平均访问时间、传输速率、缓存等。

4.主流品牌:机械硬盘品牌有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东芝、三星等;固态硬盘品牌有三星、金士顿、浦科特、影驰、闪迪、Intel等。

5.硬盘的保养方式:读写忌断电、保持良好的环境、防止受震动、减少频繁操作、定期整理碎片、稳定的电源供应、不要强制关机。

大学计算机硬盘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硬盘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硬盘知识点总结硬盘的类型硬盘按照接口类型可以分为IDE接口和SATA接口两种。

IDE接口是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集成驱动电子学。

IDE硬盘使用40线或80线数据线缆连接到主板的IDE 接口上,传输速度较慢。

SATA接口是指Serial ATA,即串行ATA接口。

SATA硬盘使用SATA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接口上,传输速度更快。

硬盘根据外形结构可以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

机械硬盘是指使用机械结构实现数据存储的硬盘,包括硬盘盘片、磁头和马达等部件。

固态硬盘是指使用固态存储器实现数据存储的硬盘,不含任何机械部件。

硬盘的工作原理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头读写数据到盘片上。

盘片上被划分为许多磁道和扇区,磁头在盘片上移动并读写数据。

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态存储芯片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不需要机械部件。

硬盘的性能指标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容量、传输速度、寻道时间和旋转速度等。

容量是指硬盘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

传输速度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通常以MB/s为单位。

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寻找特定数据的时间,通常以ms为单位。

旋转速度是指机械硬盘盘片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通常以RPM为单位。

硬盘的维护方法为了确保硬盘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硬盘进行维护。

维护方法包括定期清理硬盘垃圾文件、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总之,硬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硬盘的基本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保护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硬盘的相关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维护方法。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首先简单认识一下硬盘的物理结构,硬盘内部的物理结构很复杂,只能从大的颗粒度去看内部的结构总体来说,硬盘结构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那些关于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基础知识基本的结构就是这样子的,至于硬盘是如何进行读写的,必须要知道磁盘盘片是如何划分的?否则你只知道磁头在盘片上动来动去。

盘片上涉及的基本概念整个硬盘上一般有很多的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如同切西瓜一样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扇面,同时沿着半径的方向被划分成了很多同心圆,就是传说中的磁道,每条磁道被扇面切成很多的扇形区域叫做扇区(扇区是从磁盘读出和写入信息的最小单位,通常大小为512字节),不同盘片上的同半径磁道组成了柱面,这些都是磁盘物理上的概念,知道便可。

有了这些概念,我帮便可以计算磁盘的容量:磁头数× 磁道(柱面)数× 每道扇区数× 每扇区字节数磁头(head)数:每个盘片一般有上下两面,分别对应1个磁头,共2个磁头;磁道(track)数:磁道是从盘片外圈往内圈编号0磁道,1磁道...,靠近主轴的同心圆用于停靠磁头,不存储数据;柱面(cylinder)数:同磁道数量;扇区(sector)数:每个磁道都别切分成很多扇形区域,每道的扇区数量相同;圆盘(platter)数:就是盘片的数量。

硬盘上的数据定位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的数据(一般为512B),扇区为数据存储的最小单元,从上图可知,外圈的扇区面积比内圈大,为何存储的数据量相同,这是因为内外圈使用的磁物质密度不同,但现在的硬盘已经采用内外圈同密度物质来存储数据了,以减少类似“大面积小数据”的浪费情况。

(此时的内外磁道的扇区数量将不同,具体细节省略)有了扇区(sector),有了柱面(cylinder),有了磁头(head),显然可以定位数据了,这就是数据定位(寻址)方式之一,CHS(也称3D),对早期的磁盘(上图所示)非常有效,知道用哪个磁头,读取哪个柱面上的第几扇区就OK了。

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

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

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概述1.盘片(platter)2.磁头(head)3.磁道(track)4.扇区(sector)5.柱面(cylinder)盘片片面和磁头硬盘中一般会有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包含两个面,每个盘面都对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

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盘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

盘片的编号自下向上从0开始,如最下边的盘片有0面和1面,再上一个盘片就编号为2面和3面。

如下图:图1扇区和磁道下图显示的是一个盘面,盘面中一圈圈灰色同心圆为一条条磁道,从圆心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每个磁道上一个弧段被称之为一个扇区(图践绿色部分)。

扇区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通常是512字节。

(由于不断提高磁盘的大小,部分厂商设定每个扇区的大小是4096字节)图2磁头和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

如下图图3磁盘容量计算存储容量=磁头数× 磁道(柱面)数× 每道扇区数× 每扇区字节数图3中磁盘是一个3个圆盘6个磁头,7个柱面(每个盘片7个磁道)的磁盘,图3中每条磁道有12个扇区,所以此磁盘的容量为:存储容量 6 * 7 * 12 * 512 = 258048每个磁道的扇区数一样是说的老的硬盘,外圈的密度小,内圈的密度大,每圈可存储的数据量是一样的。

新的硬盘数据的密度都一致,这样磁道的周长越长,扇区就越多,存储的数据量就越大。

磁盘读取响应时间1.寻道时间:磁头从开始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时间,寻道时间越短,I/O操作越快,目前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3-15ms,一般都在10ms左右。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电脑缺一不可的硬件之一,在电脑中起着存储的作用。

目前DIY装机在选购的硬盘时候,一般固态硬盘是目前装机首选,而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存储盘使用。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硬盘的参数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目前非基于闪存技术的硬盘数据实际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

1.IDE硬盘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盘接口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因抗干扰性强,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75M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750MB/s的传输速度。

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

3.SCSI硬盘接口SCSI,全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Fiber-Channel (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

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更加昂贵。

4.SAS硬盘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硬盘基本知识

硬盘基本知识

硬盘基本知识硬盘基本知识大全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硬盘基本知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硬盘基本知识篇1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

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

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

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

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

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2.簇“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占有整个一簇。

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参数块(BPB)中获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1年,IBM推出了MR磁头,这种磁头采取磁感应 写入、磁阻读取的方式,并由此诞生了3.5寸的硬盘, 容量首次达到了1GB。90年代后期GMR磁头出现,磁 盘的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
◇ 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 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 的里程碑。
◇ 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 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仅3.9ms,它 也是有始以来转速最高的硬盘 。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 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 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更充 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DOS引导记录,位于0柱面、1磁头、1扇区 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Format产生的。BPB 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 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 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3、FAT( Table)
文件分配表,位于磁盘的0柱面、1磁头、2 扇区的位置,FAT表的大小由硬盘的容量决定。 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 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这种存 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 (如图)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的外部结构
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 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 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 接口插座、主从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接口插座, 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
总得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份: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 2007年1月,日立公司率先发布了业界首款TB 容量PC硬盘产品Deskstar 7K1000,首次将 PC的存储容量跨入1TB大关。
◇ 2007年,新型硬盘出现混合硬盘和固态硬盘出 现。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一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中最重要的存储部件之一,它将所 有的数据都存储在硬盘中,当计算机需要时,将 其从硬盘中取出…… 硬盘尺寸主要有5.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现在市场 上普遍使用的是3.5英寸硬盘。用于笔记本电脑中 的有2.5英寸、1.8英寸和0.9英寸等几种。
第5章 硬盘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主要知识点:
一、硬盘概述 二、硬盘的结构 三、硬盘的接口 四、硬盘的技术参数 五、硬盘的保护和选购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发展史
◇ 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 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 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 24英寸的磁盘。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浮动磁头组件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 硬盘的工作原理 1、硬盘的工作原理:
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 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 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 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 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2、硬盘的工作过程: 准备阶段 硬盘驱动器加电后,利用单片机初始化 模块进行初始化工作,此时磁头置于盘片头的小车机构移动,将浮动磁头置于盘片表面 的00道,处于等待指令的启动状态。 读写阶段 当接口电路接收到微机系统传来的指令 信号,通过前置放大控制电路,驱动音圈电机工 作,磁头准确定位并进行数据的读写。 结束阶段 结束工作断电状态,浮动磁头驻留到盘 面中心。
硬盘正面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主要由盘片、主轴、读写磁头和传动手臂
等部件组成。 1、盘片
盘片是硬盘的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的硬盘 多采用金属薄膜材料。影响盘片多少的最大因素 是单片容量。 2、主轴
主轴的作用是带动盘片转动,以方便读写磁 头读写数据。主轴决定了硬盘的转速。现在的主 轴多采用液态轴承。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 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 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 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FAT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 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4、FDT
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 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 (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 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 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 了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主轴组件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3、读写磁头 作用是读取盘片中的数据,当盘片在高速旋
转时,读写磁头会按指定的方向靠近盘片来读取 数据。硬盘中的磁头不只一个,一个盘片对应一 个磁头,正常关机后,读写磁头会自动归位。 4、传动手臂
作用是定位读写磁头。以传动轴为圆心带动 前端的读写磁头在盘片旋转的垂直方向上移动。 5、传动轴 作用是在硬盘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手臂转动。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的数据结构 1、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位于0柱面、0磁道、1扇区的 位置。它由分区命令Fdisk产生。主引导记录中包 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 。硬盘引 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 2、DBR(DOS Boot Record)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 技术的硬盘IBM 3340,采用14英寸盘片。从此 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温彻斯特技术核心内容:密封、固定并高速 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运动,磁头悬 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硬盘主要知识点介绍
5、DATA 数据区,主要负责硬盘中数据的存储,当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