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四)文科综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上进·名校学术联盟·高三调研考试(四)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垦殖指数从河流向两侧递减,表明其主要利用的是河流的灌溉水源功能。
2.【答案】B
【解析】甲乙两地均位于河流附近,但是甲位于河流源头,落差大,不易发展种植业;乙位于河流下游,多平坦的河谷,便于发展种植业。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地堑式”“秦岭和渭北山系”及图中河流、垦殖指数的变化等信息可以判断关中平原四周为山地,古代与外界交往不便(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
4.【答案】A
【解析】从图中聚落等级高低的分布即可判断地势高低。
5.【答案】A
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位于河流交汇处,则可以判断其建城的最大优势是河流。
6.【答案】B
【解析】结合4题可以知道西村镇、涉村镇、竹林镇、小关镇位于山区,原本发展速度慢,则结合文字材料“探明至少有矿产21种,有18种矿产曾经进行过开发利用”可以判断这些城镇是因为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
7.【答案】C
【解析】从地下水流向可以排除A;从吕梁山的海拔可以排除B;图中甲地附近没有湖泊。
8.【答案】D
【解析】丙段黄河位于下游方向,海拔低;从乙段到丙段,流经了河套平原等地,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流量减少;两段纬度相当,丙段海拔较低,结冰期应差不多或略短于乙段;流经灌溉农业区,含沙量增加。
9.【答案】C
【解析】从图中地层形态可以判断整体地质构造属于向斜;结合地下水的流向可以判断黄河不是常年补给地下水;①地两侧地下水都流向河谷,可以判断地下水补给河流;从图中可以看出银川盆地的形成与断层有关。
10.【答案】B
【解析】偏南风温暖,不便于霜的形成;夜间晴朗无云使得地面降温快,便于霜的形成;空气干燥会缺少水汽;临近湖泊会受热力差异影响,降温慢,不利于霜的形成。
11.【答案】D
【解析】从图中数字无法判断是纬度还是海拔影响了无霜期等现象,所以AC无法判断;②地区无霜期短,应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甘蔗种植;④地区全年无霜期长(近300天),可以判断其纬度偏南,是否出现霜冻取决于冷空气的影响程度,即取决于大气环流。
12.【答案】B
【解析】油价不是影响出行选择的唯一因素,收入、汽车价格、替代出行方式的成本和质量、消费观念等也影响消费选择,同时汽车发动机的质量、燃油的品质、汽车的数量、驾驶习惯等,也影响汽车尾气的排放。
排除①;④错在“保证”,一般来说,高品质油的生产成本高,价格通常高于普通品质成品油,但高油价并不能保证高品质;成品油与新能源是互为替代商品,故高油价有助于增强新能源竞争力,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②正确;价格影响需求,高油价会抑制人们对燃油的需求,从而有利于防控燃油导致的污染,③正确。
13.【答案】D
【解析】首先明确在收入分配领域,讲活力就是提高效率,讲和谐有序就是要实现收入公平。
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但不一定能兼顾公平,且不属于收入分配领域,排除;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不能超越
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不利于提高效率,排除③;合理的薪酬制度,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又有助于促进公平,②正确;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既能实现企业劳动者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又能维护职工权益,所以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④正确。
14.【答案】C
【解析】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具有重要作用,①③正确;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依靠集体、非公经济来实现,排除②;乡村旅游不属于农业,所以对扩大农业规模没有直接作用,排除④。
15.【答案】D
【解析】网购虚假降价打折,这种现象是由市场不规范竞争引起的,不能由市场竞争来解决,需要通过行业自律、健全诚信体系、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来解决,故排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在我国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支持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双十一”完善发展而不应该取缔。
16.【答案】A
【解析】电视问政过程中市民批评政府工作,是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
①正确;区长承诺改进工作,说明民主监督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转变作风,②正确;③错误,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是政府的原因而不是群众的原因导致道路迟迟没有修好,面对群众批评应该改进的是政府的工作,而不是要求群众理解政府,故④不符合题意。
17.【答案】C
【解析】网络直播法院庭审,是坚持司法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这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公开审判自觉接受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彰显了司法机关遏制司法腐败、公正司法的决心和自信,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依法治国的信心,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直播审判的目的是用公开防止司法不公,而不是提高效率;④错误,司法机关不行使行政权。
18.【答案】D
【解析】A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联合国与成员国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议程是针对国际秩序不合理和发展不均衡提出的,排除C;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促进各国团结起来去推动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故D正确且最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发展教育、提高劳动素质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意义,也就是侧重于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只强调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0.【答案】B
【解析】面对贫困的客观现实,发挥贫困人口的能动性,树立志气和信心,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脱贫,这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对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②正确;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扶贫先扶志”,强调了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③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脱贫的前提,①错误;
④强调了脱贫需要社会条件,不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①正确;②错误,人们建立新的联系要根据固有联系,而人的自身需要具有主观性;互联网对普通人、政府、企业都有影响,体现了互联网影响和作用的多样性,③正确;④错误,互联网的发展与人的利益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对立。
如互联网带来隐私泄露、网络诈骗、部分人上网成瘾等问题。
22.【答案】C
【解析】①错误,意识的形式主观,但内容是客观的,任何感觉、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乡村的一切不都是美,说明客观事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全面认识,也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故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只能说明老农对乡村的认识更全面,但不一定认识到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23.【答案】D
【解析】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创新必须尊重规律,不能把对不符合实际的成规旧说的突破,理解为对规律的突破;人们在实践中为社会创造价值,科学实验仅仅是实践的一种形式,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不必要
都通过科学实验,③不科学,排除;王辉教授对事业的专注、埋头苦干,体现了②;王辉教授的更大梦想体现了④。
24.【答案】B
【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代的包办婚姻,子从父、妇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伦理道德渗透到婚姻之中,故答案为B项。
A项错在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最早一词;C项与三纲五常在明朝广泛被人们接受矛盾;D项与文学艺术是艺术化反映历史相矛盾。
25.【答案】B
【解析】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时期是传统经济的发展,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摊丁入亩政策的刺激等等综合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
A、C项虽对人口增长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与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矛盾,不符合史实。
26.C
解析:A项不正确,从《黄埔条约》开始获得在中国传教的合法性。
B项错在“开始”的表述上,鸦片战争前后就有了这样的目的和事实。
C项从“五口通商地方的限制”被打开,可以看出基督教传教范围得到扩大,清政府对基督教传播的政策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
通商口岸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商品交流,故排除D项。
27.【答案】A
【解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是在考察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后,逐步形成的,故A项是正确的。
B项错在“抛弃”的表述上,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C项不正确,不符合史实,1905年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分权制不是政党政治的缺陷,而是一种权力运作机制,故D项不正确。
28.【答案】D
【解析】A项取决于太平洋战场的表述是绝对性表述,是不正确的,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和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反攻是1945年8月的《对日寇最后一战》发布下的反攻,故B项错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抗战后期,中国两大战场抗战的基本状况,故D项正确。
29.【答案】B
【解析】漫画中的剑上有“民主”二字,且刺透了俄皇心脏,说明了沙皇的统治被推翻;剑锋直指德皇,说明民主革命对德国也产生了冲击。
这是俄国二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也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对俄国民主革命和德国形势的认识,寄托了国人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期望,故答案为B项。
A、C项都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D项错误。
30.【答案】C
【解析】A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得到拨乱反正;B项仅能体现1978年政策的局部内容,以偏概全;从材料中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表明我国对市场经济看法的曲折历程,故C项正确。
D项与材料中的“计划经济为主”的表述相左,也是材料的局部内容。
31.【答案】B
【解析】A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体现的原则,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特点;材料反映了英国以法律的形成保护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思想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前提,故答案为B项。
C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之时,故排除C项;D项与题中材料不相符合,且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于18世纪中期。
32.【答案】D
【解析】A项的表述不正确,康德的思想主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影响遍及欧洲和世界。
材料并没有说明康德对自由和民主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故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材料没有说明康德的人生而自由的观点,故C项与材料无关。
康德“引入哲学道路”“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都反映了D项的内容。
故选D项。
33.【答案】B
【解析】A项不正确,罗斯福坚持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的政策。
B项是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规定,但从材料看,罗斯福新政之后,最高法院开始矫正了以前的部分做法。
C项不正确,美国总统没有立法权。
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
故选B项。
34.【答案】D
【解析】A项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影响,与题意无关,不正确。
B项是政治多极化进程的因素之一,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C项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
题中材料的主语是“全球化”,宾语是“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35.【答案】B
【解析】强调“光影效果”,以“风景”为创作主体,属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
艺术家们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
故选B项。
36.(1)特点:西部、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长沙及附近地区人口最稠密(长沙、衡阳为人口稠密中心,其他合理说法亦可)。
(4分)
原因:西部、南部和东部为山区,地表起伏大,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为平原地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因而人口稠密。
(4分)
(2)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临近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交通条件;有铁路等交汇,是全国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内外交通便利;附近多水电站,动力充足。
(8分)
(3)不同点:衡阳夏季气温略高于福州,冬季气温远低于福州,气温年较差大于福州。
(2分)
原因:夏季,福州临海而衡阳位于内陆,衡阳升温快于福州,因而夏季气温衡阳略高于福州;
冬季,衡阳地形东、南、西三面环山而北部为平原,使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并聚集,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衡阳冬季气温远低于福州,气温年较差大于福州。
(6分)
37.(1)新西兰植被覆盖率高(80%),气候温和湿润,环境质量好;新西兰工业主要以农牧产品加工的轻工业为主,污染排放较少;新西兰深处太平洋,距其他污染源(污染排放量大的国家)较远。
(6分)(2)新西兰牧场广阔,环境质量好,有优良的奶源;新西兰奶业发达,科技水平高,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设备;可以避开关税壁垒和环境壁垒;新西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乳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有利于塑造品牌。
(8分)
(3)赞同该粮食生产基地应分布在新西兰的东部。
原因:从河流水系特征可以判断,东部地形较为平坦;东部位于西风的雨影效应区,日照和热量条件较好;东部人口、聚落、交通线路集中。
不赞同,原因: 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温带海洋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8分)
38.(1)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2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2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增加有效供给,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造成的浪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2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2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使得资源从过剩供给领域转向有效供给领域,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2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推动技术和管理进步,主动压缩过剩产能,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2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供给结构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能被兼并甚至破产,有助于减少低端过剩产品的供给,平衡供给与需求。
(2分)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4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把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4分)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视人大、民主党派和政协作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争取人民群众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4分)
39.(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城市生活质量,中央决定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的要求,对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鼓励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尊重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4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坚持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了最高价值标准。
(4分)
(2)各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城市优秀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有利于显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树立城市形象,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巩固城市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5分)城市精神深深植根于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有利于打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居民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5分)
(3)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事业,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支持和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要点2分,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0.(1)基本要素:品德修养;文化学识;阅历和经验;机构考选。
(4分)
说明:明朝君主专制加强,需加强对官员的监督;(4分)明朝监察制度日趋完善,对监察官员的素养要求更高、更加全面。
(5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特点:文官知识结构失衡,重文轻理;忽视科技的地位。
(4分)
消极影响:导致英国社会轻视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倡导应试教育,教育结构不合理;对科技投资较少,到十九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8分)
41.示例一: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稳步增长。
(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遥遥领先于世界;政府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英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在二战前后达到高峰。
(2分)
原因:二战前英国是世界政治、经济霸主;二战后经济得到恢复,是二流资本主义强国。
(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俄国(苏联)在二战中和20世纪60年代获奖人数增多。
(2分)
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片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四:日本二战后,获得诺贝尔科学家的人数增长较快。
(2分)
原因: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重视科技和教育;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4分,言之有理即可)
(说明:“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学生在答题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
但本大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
42.利:有利于发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便于居民就业。
(4分)
不利:花期时间短,短期内旅客多,环境压力大(或答接待压力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居住和餐饮紧张等问题;旅游旺季时间短,当地经济收入不稳定。
(6分)
43.分布特征: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山区)河谷地带。
(2分)
原因:图示为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加上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地表物质疏松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河谷汇流速度快,水量大。
(8分)
44.原因:冬季降水少,为枯水期,湖泊水面下降;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4分)
影响:增加周边地区温差;周边空气更加干燥;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缩小。
(6分)
45.(1)提高官员贪脏罪的级别和处罚力度;(2分)限制官员借机敛财;裁汰冗员;严禁官员经商与民争利;高薪养廉。
(4分)
(2)一定程度上推动唐朝吏治清明和树立新政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实现了唐朝中兴。
(6分)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
(3分)
46.(1)是启蒙思想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启蒙思想家自然权利、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社会契约、法制理性等核心主张,又发展了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6分)
(2)宪法废除损害自由、平等的制度,却将公民权赋予“积极公民”,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6分)宪法并不适应于法国的殖民地及管辖区,影响有限。
(3分)(答出:宪法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给3分。
本题最高得分不得超出9分)
47.(1)背景:1916年,协约国和同盟国均想给对方致命打击。
(3分)德国企图打败法国,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3分)
(2)特点:规模大,双方投入百万以上兵力;(2分)历时长,从1916年2月至12月;(2分)结果惨烈,双方伤亡人达到70多万;(2分)具有决定性,德国计划破产,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战役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手中。
(3分)
48.(1)条件:长期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3分)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抗战的要求;(3分)借鉴外国制碱技术并不断加以创新。
(3分)
(2)贡献: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制碱工业、化肥工业乃至化学工业的建立,奠定国家化学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并享誉世界。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