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史学教学辅导一: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史学教学辅导一: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㈠关于“史”字的含义历史,一般是指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件或过程。
历史纪录,是对人类发生过的事件或过程的记载。
所谓历史学,是在历史纪录的基础上,经过整理、鉴别、分析,对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所作的判断、解释、说明和抽象概括,是指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中国的史学萌芽于原始社会,那时候没有文字,为了传授生产经验和氏族传统,人们采用历代口耳相传、结绳记事、刻痕记事等方式来记载和传授历史。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非常重视史学,朝廷中设立了史官,专掌记载历史,其记载就是史书。
研究人类历史,主要依据就是前人撰写的史书,还有出土的考古文物、各种文字记载等实物。
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史书编撰和史官建置沿革的历史。
我国旧有的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史部居于第二位。
“史”字的出现很早,甲骨文与西周铜器铭文已有多种字形出现。
对于史籍中有关“史”字的解释要能够理解,从史字本身意义的发展,可以推知我国古代对于历史记载极为重视,在现存的历史文献记录之前,当早已有史官存在。
我国古代设置史官,大约开始于夏朝。
商和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较大发展。
到了周代,关于史官的记载更多,诸侯列国也都有史官,其中不乏著名的史官,战国时期各国也都有史官。
秦统一后仍称太史,这些史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职务都是终身并且世袭的,这样就有条件使他们将大量的史料积累下来。
此外还有瞽史一职,在简略的文字记载之外,许多重要事件的具体情节,靠他们的记忆和口传保存下来。
㈡中国早期的史书我国史书的起源很早,据《礼记·玉藻》记载:“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二书所记左史、右史所掌之事正相反,或者是所据不同,或者是所记并非同一时期的史官职掌,但是据此可知,我国远古的史书分为记事和记言两大部分。
我国早期用文字记载历史,就现有资料,只能从商代谈起。
中国史学史讲义05封建史学的成熟——隋唐五代史学
第五章封建史学的成熟——隋唐五代史学隋唐时期,史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封建史学的成熟时期,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私人修史受到了限制,皇家加强了对修史的控制,并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相应的史官制度,管修实数成绩斐然。
第二,是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逐步摆脱了经学的羁绊而卓然自立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反映在文献整理和科举考试方面尤为突出。
第三,是出现了对史学进行总结的专书,史学批评趋于成熟,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了更加自觉的阶段。
第四,是在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典志体实数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表明制度史的撰述受到了史学家的重视,从而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
第五,是通史撰述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和历史笔记开始发展起来。
史学发展中这些新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史学特点,反映出历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史家自觉意识的增强,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节、唐初史馆的确立和官修史书的成就一、唐朝史馆的设立1、隋禁私修国史和唐初设立史馆隋唐时期,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在历史撰述和历史思想上都有明显表示。
隋文帝时期,大量收集和整理典籍史料,为唐朝官修前史打下了基础。
为了加强对史学的控制,开皇十三年下诏:“人间有撰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
”(《隋书、文帝纪》)从此,任何人未经朝廷允许都不能擅自撰修国史,这一方面限制了隋朝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唐出史馆制度的确立。
自东汉到隋朝,虽已出现了官方修史的形式或机构,但始终未能形成定制。
贞观三年,,唐太宗因武德年间萧禹等人修史未成,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史馆领导,建立史馆制度,并由宰相监修,“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
”(《旧唐书.职官二》)从此,这种官修形式成为定制,历代相沿,直至清朝,无一例外。
2、唐初设馆修史的原因(1)、政治统一。
自汉末到隋统一前,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至隋唐才重新统一起来。
高中历史课堂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与探索
高中历史课堂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与探索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与探索中国现代史是一门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展变化的学科。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并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与探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与探索,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阶段的历史进程。
一、近代中国的起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揭示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二、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觉醒并意识到自身的落后与腐败。
洋务运动成为了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通过推行洋务政策、修建近代工业企业和铁路,中国试图借鉴西方的经验来寻求自身的崛起。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洋务运动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果。
三、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作为中国尝试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法律和教育等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两次变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由于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和反对派的阻挠,这两次变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在中国革命党人的领导下,广大民众发起了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为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与压迫的思潮。
这次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独立解放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05 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中古之世,天下大 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 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
• •
章学诚史学经世之说,主要是强调知时而实用
提倡“史义”与“史德”
载笔之士,有志《春秋》之业,固将惟义之求,其事与文,所以藉为存义之资 也。……作史贵知其意,非同于掌故,仅求事文之末也。夫子曰: “我欲托之空 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则史氏之宗旨也。 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 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 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 德,乌乎可哉! ——章学诚
早期的史学的萌芽
• • 女娲、大禹、尧舜禹汤、禅让变为世袭等传说
作为“王官”之“史”
• •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 (《说文解字》)
涌现出金文、《尚书》之类的文献
(古代典籍)无论怎样重要,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必要 的材料,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这些卷帙、册案、图表、典籍,全是这活 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 ——李守常《史学要论》
•
野史、杂史不下数百种,代表作有: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何乔远 《名山藏》、李贽《藏书》及《续藏书》
清初诸师,皆治史学……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 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阨塞,以及其他经世之务。 ——梁启超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过程,通过对高中历史的深入学习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清末的晚清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来探讨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1. 清朝末年的政治环境清朝末年,国家政权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清政府陷入混乱之中。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内外交困逐渐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并在晚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一股寻求变革的力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专制向民主革命的转型。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联合俄国、西方列强统治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4.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土地革命、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武装反抗,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6.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一场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阶段。
通过对高中历史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种种变革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再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这些事件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则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主题05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课件)
重点详解 考点1.2:北伐战争
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伐 战
先锋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 称号
争 主战场 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胜利进军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山区进军.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 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读图学史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 (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
地点 广州
内容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 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一大建党 二大定纲 三大谈合作
国民党一大-正式合作
意义 标志着国共合作和国民革 命的开始
重点详解 考点1.1:第一次国共合作
创办黄 埔军校
④成果
概况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区分 国民革命:1924-1927年 北伐:1926-1927,是国民革命 期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两 者不能等同
知识拓展
1.“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 危亡。”“这个学校”是指黄埔军校。
2.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 3.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4.除张作霖外,北伐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随后又出现 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外部仍然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社 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5.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范围 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武装斗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 运动的高潮。
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的历史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令人瞩目发展的国家。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的历史演进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和为人所知的王朝。
夏朝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朝代,例如商、周、秦、汉等。
这些朝代的兴衰更迭不仅影响着中国本土,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特点之一是其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农耕文明。
这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由君主统治的封建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农业社会所决定的。
古代中国以农耕为主经济支柱,农民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起点。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的近代史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影响,包括列强入侵、战争和殖民统治。
这些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抵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毛泽东的领导,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第三部分:中国的发展成就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和军事实力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包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社会福利。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提高了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使得更多人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和机会。
总结:中国的历史与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
从古代的王朝到近代的革命和建设,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考点05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07考点冲关
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 件有关的是 A.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第二次鸦片战争
07考点冲关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 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如示意图),其中通过中 俄《北京条约》割占的地区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 B正确。A、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发生的事件,故排除AC项。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 的结果,故排除D项。故选B
07考点冲关
1.下面表格的内容反映了 A. 明清时期不断加强皇权的措施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05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1 课标要求
02 时空线索
03 知识框架
目
04 考点解读录来自05 重点考向06 典例引领
07
考点冲关
08
直通中考
01课标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 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07考点冲关
8、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使公使进驻北京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发生亚罗号事件 D.要扩大中国市场
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年11月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 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 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 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 选为主席。 选为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成就: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成就: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 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 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 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②农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③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 的历史性转折。 的历史性转折。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掌握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次起义,开创了“三个第一” ②“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三次起义,开创了“三个第一”。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除了注意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夺取政权的道路”除了注意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 要注意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对于毛泽东的“ 要注意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对于毛泽东的“工农 武装割据思想”这个知识点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武装割据思想”这个知识点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对于 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需要同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颁布的土地法对比。 期颁布的土地法对比。③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注意出现选择 题的可能性较大。 题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史学史教案
中国史学史教案一、引言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中国史学的演进过程和掌握中国史学的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梳理中国史学史的主要阶段和代表性学派,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史学史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中国史学史的起源与形成中国史学史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历史学研究主要以编纂史书为主,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
尽管古代史书在体例、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们奠定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史学研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与政治相联系,史学的发展与王朝更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1. 儒家史学:儒家史学是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史学史的黄金时代。
儒家史学强调经世致用和立德修身,注重历史的道德教化作用。
代表性学派有宋代的司马光、赵炯等。
2. 史学理论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如章学诚的历史动态观、王夫之的历史唯物主义等。
这一时期的史学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和理论分析,对史学方法和史学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西方史学的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科学的传入,西方史学的影响开始显现。
李约瑟、高华等学者先后将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
4. 当代史学发展:1949年以后,中国史学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研究任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中国史学经历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争论和思想解放的洗礼。
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为代表的新史学运动对中国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史学史的核心理论与方法1. 史学的价值与目的:中国史学一直强调历史的价值与目的,认为历史是为人民服务的。
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史学的价值和目的有所变化。
比如古代儒家史学强调历史的道德教化作用,而当代史学更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和科学性。
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解读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协助皇帝分理朝政。
(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4)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同时,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5)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相权分给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而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同时,明太祖还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臣民,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6)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
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
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历史一轮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 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 频繁的文化交流。
唐朝的统治者基本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 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真题演练
核心考点1.1:隋朝的统一
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 (2021年四川内江)
时间 581年
建 隋立
人物
杨坚(隋文帝)
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 588年,隋文帝杨坚
展,国力强盛,人口数 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
人物 隋炀帝下令开凿
大运河 的开通
目的 概况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 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特点 贯通南北
(1)航线:大运河以_洛___阳_为中心,北抵__涿__郡_, 南至_余__杭__
(2)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考点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治国措施
专题 中考 总结 预测
盛世之治
典例 中考 引领 实战
唐朝建立者是唐高祖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
太 重要的科目; 宗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贞观之治
⑤虚心纳谏,善用人才
中国史学的发展
材料3: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徧,况于人主日有万 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 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伏 望陛下„„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予今恶„„”神宗 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进书表》 材料4: 《春秋》之后迄今迁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 莫能尽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予欲托始于周威烈 王命韩魏赵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明• 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众 说,成一家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外纪.自序》
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1、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特色及其理论总结:
第20课: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2、中国史学的转型——近代新史学:
第21课:史学的转型(梁启超的新史学)
3、现代史学大家及其重要成果: 第22课:现代史学名家(选学)
第 20 课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西汉(前145——87年)
中 国 史 学 双 壁
北宋(1019——1086年)
材料1: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 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 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 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那时的中国处于分散的部落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且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和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实。
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由大禹所建。
夏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
虽然夏朝的确立和存在仍存在争议,但夏朝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夏朝在政治、农业、手工业等方面有着重大突破,并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存在。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文字的时期之一,商朝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明的开始。
商朝还建立了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持续到公元前256年。
周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周王制建立,实行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权。
东周时期,王权逐渐削弱,诸侯国力量增强,社会动荡,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
周朝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礼制和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历史从公元前221年持续到公元前206年。
秦朝在政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但秦朝也以高压政策和苛捐杂税而闻名,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秦朝的灭亡。
5.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大约持续了400多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
汉朝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著名的科举制度,维护了国内的和平稳定,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6.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220年持续到公元5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