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山隧道出口洞口开挖专项项目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基于国内外大断面隧道调研对马峦山隧道设计合理性的评价

基于国内外大断面隧道调研对马峦山隧道设计合理性的评价

基于国内外大断面隧道调研对马峦山隧道设计合理性的评价刘静静【摘要】以国内外扁平大断面隧道断面型式、扁平率与支护参数的统计分析为基础,对依托深圳坪盐通道工程的马峦山隧道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出结论:马峦山隧道设计的断面型式、扁平率及支护参数基本符合目前国内外大断面设计的趋势,总体上较为合理,但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4页(P191-194)【关键词】大断面隧道;扁平率;断面型式;支护参数【作者】刘静静【作者单位】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广东深圳51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2.2+5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交通量激增,两车道城市道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需求,城市主干道大多以三车道为主,扁平大断面道路隧道大量出现[1-3],如北京八达岭潭峪沟隧道、重庆铁山坪隧道和真武山隧道、广东韶关靠椅山隧道、宝林山隧道、深圳大梅沙隧道等。

大断面低扁平率道路隧道的建设在缓解交通压力、拓展隧道的通行能力、提高隧道行车舒适性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断面公路隧道的设计理论大多数是采用经验类比法,支护参数的选择更多的是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经验,并无一套成熟的技术可供参考[2-7]。

近年来,我国对大断面隧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和日本)相比,我国在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及其关键技术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3]。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以调研的国内外扁平大断面公路隧道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断面型式、扁平率及支护参数特征等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扁平大断面隧道的设计特征,以期为我国的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拟建的马峦山隧道为坪盐通道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约7.89 km,属特长城市道路隧道。

马峦山隧道开挖跨度达16 m左右(见表1),若考虑设置紧急停车带,隧道最大开挖断面近200 m2,属典型的扁平大断面城市隧道[7]。

隧道出口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出口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专项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隧道出口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专项施工方案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方案名称:JL—A00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工程名称:编号: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总则 (1)三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 (2)四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置 (18)五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19)六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23)隧道出口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长岭岗1号隧道起讫里程D2K31+245~D2K35+590,全长4345m,为双线单洞。

隧道地处中山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地势左低右高,地面高程1650-1780,相对高差5-150m。

隧道进出口、洞身地段地表均为旱地、荒地,植被一般发育,部分为水田。

隧道附近有昆玉高速公路,昆洛老公路通过,进出口段均有机耕道可到达,交通条件一般。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灰岩、板岩、断层角砾、粘性土夹褐煤,进口段为九龙池断层,出口端为弱至中等膨胀土,且夹褐煤层。

隧道进口为端墙式洞门、出口为斜切式洞门。

D2K34+600∽D2K35+283、D2K35+293∽D2K35+550段原设计为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因现场实际地质无水,岩体为弱膨胀土,自稳定性好,于2011年1月26日进洞至2012年7月23日交叉中隔壁(CRD)施工法变更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工法,变更后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都得以保证,且在浅埋D2K35+550∽D2K35+293、D2K35+283∽D2K35+145地段也安全顺利通过。

二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总则目前该口已进洞715m,根据现场实际揭示地质条件,为保证施工进度,结合前期交叉中隔壁(CRD)施工法变更为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开挖法的成果及经验,拟将该隧道掌子面(D2K34+875)开挖方法再次变更为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具有下列技术特点:1、施工空间大,方便机械化施工,可以多作业面平行作业。

精品资料---马家山隧道上罗斜井工区爆破施工方案

精品资料---马家山隧道上罗斜井工区爆破施工方案

新建兰渝铁路LYS—3标马家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兰渝二期LYS-3标马家山隧道斜井项目部2009年8月21日马家山隧道上罗斜井及出口横洞爆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马家山隧道起止里程:DK239+696~DK247+131,长7435m,为双线隧道。

隧道洞深小埋深42m,最大埋深494m。

隧道进出口端均处于基岩风化层中,其中隧道出口端自然坡度大约40°~60°。

隧道左线进口1180。

69m位于R=4500的曲线上,出口800.12m位于R=4500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线路自进口分别为254m的11‰、950m的12.85‰、5400m的13‰、831的12.8‰的下坡。

本工区施工任务为主洞DK242+100~DK247+131、上罗斜井、隧道出口横洞.1、地层岩性及构造该隧道洞身经过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板岩、板岩夹砂岩,进、出口端均处于基岩风化层中,沟谷、斜坡及坡顶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洪积砂质黄土及碎石类土。

隧道围岩分级为Ⅲ级7185m;Ⅳ级170m;Ⅴ级80m。

2、水文地质特征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031m/d、最大涌水量为 9093m/d 。

3、辅助坑道结合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采用两座辅助坑道辅助施工。

二、爆破设计1、设计依据①隧道围岩以Ⅲ级围岩为主,出口有少量Ⅳ、Ⅴ级围岩;②钻眼工具,采用YT28型风钻钻眼,能够使用的炸药品种和雷管段别;③爆破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15mm/s和爆破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④爆破安全规程;⑤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⑥爆破作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有效控制爆破振动速度的经验.2、设计公式采用减震降噪控制爆破技术,利用萨氏公式Q max=R min3(V安全/K)3/a,以及利用地面建筑物规范允许安全振速,反算出单段最大装药量,必要时适当增加雷管段数,减少单段最大装药量。

马峦山施工调查报告,已审阅,增14条

马峦山施工调查报告,已审阅,增14条

已审阅,已补充14条让其重写平盐通道工程第四标段施工调查报告由我广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平盐通道第四标段马峦山隧道。

我项目部组建后立即组织人员查阅已掌握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资料,根据本工程特点,组织技术、环保、物资、设备等有关部门对工程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1.工程概况2.交通、水电、通讯、卫生防疫、生态保护、当地风俗、材料及运输、废弃渣场选择及容纳能力。

马峦山隧道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基本呈南北走向连接坪山与盐田区。

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km/h。

全长7.9km,单洞行车道宽3.5+2*3.75m=11m,单洞路面宽度12m,净高5m。

我标段起讫里程为YK6+480~YK10+485,隧道右线长4005m,左线长4003.404m。

出口连接75米路基段,切我标段有一通风竖井,靠近3、4标段分界里程,井深约185m。

马峦山隧道衬砌类型台账如下表:出口端地形陡峻且紧邻桥台,灰岩地段岩溶发育,施工中遇突水突泥风险大,为避免隧施工干扰、减小施工风险,同时为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洞口周边做加固处理。

由于隧道出口莅临盐三公路,洞口开挖采取控制爆破或非爆破施工,为避免碎石飞溅对既有公路运营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会派专职安全员看守,并及时与当地公路路运输部门取得联系,以确保公路运营安全。

1.2、地形地貌马峦山隧道我4标段位于丘陵地带,局部改造为居住区、景区以及采石场,山体植被发育,草木茂盛,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在60m-412m 之间,隧道ZK7+020至ZK7+180处于上坪水库西南角下,隧道结构在水库130m一下。

1.3、气候特征全年主要风向为东风和北东风。

水系发达,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流,水库及水塘,常年平均温度22.5度,最高温度38.7度,最低温度0.2度,常年平均降雨量1924.3毫米,大雨天气主要集中在6到9月,日照长达2120.5小时。

1.4、地址特性本标段地址特性比较复杂,区域构造紧靠莲花山断裂带,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较厚,岩体较破碎,基岩面起伏较大,本区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构造,盐田断裂带是区内主导构造,区内主要以花岗岩为主。

隧道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方案之欧阳科创编

隧道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方案之欧阳科创编

目录一、工程概况31、工程简介32、工程地质情况3二、施工准备71、施工技术准备72、施工现场准备73、主要资源配置8三、洞口开挖及边坡防护101、施工工艺流程102、截水沟施工103、边仰坡开挖114、边仰坡防护12四、工程工期保证措施15欧阳科创编1、工期保证实施原则152、工期保证实施措施15五、质量保证措施16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162、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173、施工控制中的技术保证18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8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182、安全教育和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3、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194、各项安全技术措施20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20欧阳科创编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路线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在*****境内,穿越龙泉山(隧道处叫****)。

******隧道线路走向为自西向东,隧道起始桩号K27+705,终止桩号K30+025,长约2325米,设计速度80km/h,为单向双车道隧道,主线隧道建筑限界10.5m。

长隧道采用人字坡,坡率分别为1.0%和2.2%。

在拟建隧道线位北侧为现状****,新建隧道与老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形式,单洞内设置两车道机动车道,新建隧道为**至**,原***隧道由双向行驶调整为**至**单向行驶。

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抗震设防等级8度。

2、工程地质情况本路线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在***境内,穿越龙泉山(隧道处叫****),为低山与丘陵区。

**山为本区最高地形,绝对高程766米,两侧斜坡陡倾,横向“V”型沟谷发育。

两侧分布丘陵,绝对高程为500~550米。

隧道区域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盆地西部之龙泉山褶皱带中。

构造迹线主要呈北东向。

路线区主要构造类型有褶皱和断裂。

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是**山背斜,其主要特征:属箱形背斜,轴部走向为N5º~10ºE,为**山主要造山构造。

隧道出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隧道出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4标段南厂沟隧道出口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编制原则 (4)三、工程概况 (4)四、施工总体部署 (5)4.1 施工计划安排 (5)4.2 材料供应情况 (5)4.3 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6)4.4 电力供应情况 (6)4.5 劳动力配置 (6)4.6 机械配置 (6)五、施工方案与工艺流程 (7)5.1 施工工艺流程 (8)5.2 施工准备 (8)5.3 清表 (8)5.4 测量放线 (8)5.5 截水沟施工 (8)5.6 边仰坡开挖 (11)5.7 边仰坡防护 (13)六、质量管理措施 (17)6.1 质量保证体系 (17)6.2 质量保证措施 (23)七、安全保证措施 (30)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31)8.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方案 (31)8.2保、水土保持措施 (31)南厂沟隧道出口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⑴南厂沟隧道设计图(成贵客专施隧_32);⑵成贵客专隧道施工图参考图;⑶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洞门设计图;(成贵施隧附05)⑶中交二航局成贵客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⑷南厂沟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⑸《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⑺《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⑻《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⑼《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2007)200号;⑽《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⑾《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07)200号;⑿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⒀本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研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⒁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隧道出口明洞及洞口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出口明洞及洞口专项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隧道出口明洞及洞口进洞方案编制: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年月日目录1.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1.3.编制原则 (3)2.工程概况 (3)3.工程数量 (6)4.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11)4.1.施工组织机构 (11)4.2.总体施工方案 (12)4.3.施工队伍安排 (12)4.4.施工计划安排 (13)4.6.主要机械设备 (18)5.施工工艺及工法 (20)5.1. 洞口及明洞施工工艺流程 (20)5.2.明洞、洞口施工方法 (21)5.2.1.明洞洞口排水工程 (21)5.2.2.明洞施工 (21)5.2.3.洞口超前支护施工 (27)5.2.4.明洞衬砌施工 (34)5.2.5.明洞防水施工 (35)5.2.6.明洞回填施工 (35)5.2.7.洞门施工 (35)5.2.8.隧道监控量测和测量 (36)6.安全保证措施 (37)6.1.安全目标 (37)6.2.存在自然风险及其防治措施 (38)6.3.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38)7.质量保证措施 (39)7.1.质量目标 (39)7.2.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40)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0)9.施工环保措施 (41)9.1.环保目标 (41)9.2.环保措施 (41)9.3.植被及水土保持 (42)10.安全应急预案 (43)10.1.隧道防坍塌应急预案 (44)10.2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45)10.3.防火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通隧道出口明洞及洞口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1.编制依据1.1.1.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西宁至大通段站前工程LXSQZ-2标段线路平面图。

1.1.2.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西宁至大通段站前工程LXSQZ-2标段线路详细纵断面图。

竖井“反井法”施工中溜渣孔施工技术

竖井“反井法”施工中溜渣孔施工技术

竖井“反井法”施工中溜渣孔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3-02-01T05:32:57.36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宋艳卫[导读] “反井法”是我国深大竖井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宋艳卫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建筑工务署 518200摘要:“反井法”是我国深大竖井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

竖井反井法施工不但安全且施工速度快,但施工中溜渣孔堵孔也时常发生,特别是深度超过150m以上的竖井,溜渣孔堵孔处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因此预防溜渣孔堵孔成为深大竖井“反井法”施工的重要措施。

马峦山隧道通风竖井采用“反井法”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以往溜渣孔防堵孔措施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理想的效果,本文在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反井法;溜渣孔;堵孔前言:我国在公路隧道竖井施工中,绝大部分采用反井法,先施工溜渣孔,再正向开挖成井的施工方法。

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施工难度和成本,目前绝大多数竖井直径在10m以内,通常采用机械反井钻机施工φ1.4m~2.0m溜渣孔,再利用溜渣孔正向开挖成井。

采用反井钻机施工溜渣孔,不但安全且施工速度快,但是,溜渣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堵孔,堵孔事故一旦发生,处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甚至形成废孔,致使工期延长、工程造价增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止溜渣孔堵孔是竖井反井法施工的控制要点。

一、溜渣孔堵孔原因分析马峦山隧道位于深圳市东部,是连通坪山区与盐田区城市主干道坪盐通道的控制性工程,全长约7.9Km。

为满足长大市政隧道在运营期间的通风需求,提高市政隧道的减灾救灾能力,在隧道中部线路右侧设通风竖井一座。

竖井深194m、内直径15m,采用反井法施工。

马峦山隧道通风竖井是深圳市第一条市政隧道通风竖井,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施工前项目对多个公路隧道竖井的施工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竖井溜渣孔堵孔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溜渣孔直径选择不合理,溜渣直径较小不利于排渣,较大则对围岩强度、完整性有一定要求;二是地质及地下水条件差,围岩的地应力,力学性质较差的软层、泥岩、页岩及遇水膨胀或易风化的岩层,随着溜渣孔暴露时间的增加、竖井开挖爆破的影响以及溜渣时产生的冲击,容易发生片帮、塌孔,造成溜渣孔堵塞。

坪盐通道马峦山调查提纲定稿

坪盐通道马峦山调查提纲定稿

坪盐通道4标段施工调查提纲一、施工调查原则和一般要求1、施工技术调查是工程施工前期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

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文件和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应及时取得更翔实的现场实际资料,作为优化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向业主进行调概索赔的依据。

同时开展施工技术调查可以为部署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各种资源投入的时间、地点及数量,选择施工方法,编制内部预算及责任成本分解,编制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措施,为审核设计文件及改善设计提出建议等一系列技术工作作准备。

2、施工技术调查按时间可分为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的调查。

3、工程开工前的施工技术调查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及复杂程度按管理职责分别由公司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组织技术、施工、试验、机械、物资、预算、安全、质量、生活、卫生防疫、宣传、劳务、营销及项目经理部有关业务部门参加。

其人员组成由组织负责人决定,遵照精干高效原则组织人员参与,满足不同阶段的需要,达到相应的深度及广度。

4、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调查,由项目工程师或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组织,项目经理部中有关技术、物资、机械、预算、卫生防疫、财务、劳务等相关人员参加。

5、施工技术调查,应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邀请设计单位、地方有关部门参加,掌握相关情况。

6、施工技术调查的准备工作参加施工技术调查的人员应根据分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查阅、熟悉已掌握的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对于重点部分应进行摘录;2)拟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调查计划;3)提出需进一步掌握的资料目录;4)按照计划合理安排行程、交通、生活等;5)负责人按调查内容进行人员职责分工;6)制订调查时的安全措施并付诸实施。

7、调查提纲可分专业提出后汇总平衡,也可先安排总体大纲再分专业细化。

8、施工技术调查的方法以现场勘查为主,内外相结合。

必要时,进行现场测绘、钻(挖)探取样并检(试)验,以取得数据。

二、调查内容1、施工技术调查内容应根据工程特点、复杂程度及调查阶段的不同,参照下列内容予以增减取舍。

XXX隧道出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施工方案(2016年11月1日)

XXX隧道出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施工方案(2016年11月1日)

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线路概况 (1)2.2.技术标准 (2)2.3.地质概况 (2)2.3.1.地层岩性 (2)2.3.2.地质构造 (3)2.5.气象特征 (4)3.施工方案 (4)3.1.XXX隧道出口施工期间排水方案 (5)4.安全保证措施 (8)4.1.超前预测预报 (8)4.2.排水施工管理 (8)4.3.其他安全保证措施 (9)5.应急预案 (10)5.1.事故报告与处置 (10)5.1.1.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0)5.1.2.发生事故采取的措施 (11)5.2.紧急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11)5.2.1.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12)5.2.2.预案实施准备 (14)5.3.危险源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16)6.环水保及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7)新建铁路XXXX标XXX隧道出口正洞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005-2009);(3)《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5)《XXX隧道设计图》和通用图等设计文件;(6) XX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1)反坡施工期间排水,通过移动潜水泵将水抽至集水箱,再由集水箱抽至泵站排至洞外沉淀池,再由沉淀池排至河道内。

(2)在施工发生大涌水时,水量超出泵站的能力,将下坡段掌子面段作为临时水仓,但是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能及时撤离掌子面。

(3)如涌水量较大,在确保抢险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方案,减少人员伤亡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积极组织人员全力抢险救灾,处理涌水,尽快恢复施工。

1.3.编制范围XXXX隧道出口反坡施工期间排水。

隧道洞口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隧道洞口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老鹰山隧道洞口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令狐文艳二、工程概况老鹰山隧道工程为本标段的控制工程和关键工程之一。

老鹰山隧道进口桩号为K25+466,出口桩号为K26+814,全长1348m;进出口各设24m长的遮阳棚,隧道正洞进口桩号为K25+490,出口桩号为K26+790,正洞长进1300m;其中进口端明洞长15m,出口端明洞长40m,隧道暗洞长1245m(S5-I 63m;S5-II 155m;S4 244m;S3-J 84.8m;S3-J0 50m;S3 648.2m)。

隧道位于直线上,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设在K26+704.053,前半段纵坡为0.9%,长1238.053m;后半段纵坡为-2.8%,长109.947m。

本隧道分别在K25+983.8左侧,K26+166.2右侧,各设置一处长40m的紧急停车带。

洞口开挖的主要工程量三、地形地貌老鹰山隧道进口段表层为⑧1层含碎石亚粘土、碎石,松散状,VP=600-900m/s,厚4~8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3~6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5~8m,VP=1900-2800m/s,岩体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该段隧道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地下水动态明显,该段蓄水层较厚,水量较丰富,开挖时滴水,渗水严重,雨季时局部可能出现涌水。

隧道出口段,地面坡度较缓,约10~150。

表层为⑧1层坡残积含砾、碎石亚粘土,碎石层,松散状,VP=600-900m/s,厚3~15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2~5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较大,约6~20m,VP=1900-2800m/s,岩体完整性较差,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VP=2800-3200m/s,岩体较完整。

该段隧道浅埋,洞顶覆盖层以粘性土、碎石土及强风化基岩为主,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

冲山隧道出口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附件8.隧道爆破设计施工方案

冲山隧道出口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附件8.隧道爆破设计施工方案

长冲山隧道爆破设计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玉楚高速JT-15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九年一月目录1.爆破器材的选择 (2)2.Ⅳ级围岩上下台阶法开挖爆破参数设计 (2)2.1上台阶掘进爆破参数设计 (2)2.1.1炮孔直径 (2)2.1.2单循环爆破进尺及炮孔深度 (2)2.1.3炸药单耗选择 (3)2.1.4单循环开挖爆破的炸药消耗量 (3)2.1.5炮孔数目 (3)2.1.6掏槽孔爆破参数设计 (4)2.1.7掘进孔(底板孔)爆破参数设计 (5)2.1.8周边孔爆破参数 (6)2.1.9炸药分配 (7)2.1.10炮孔布置 (7)2.2下台阶爆破参数设计 (9)2.2.1炮孔直径 (9)2.2.2单循环爆破进尺 (9)2.2.3主炮孔爆破参数设计 (9)2.2.4周边孔爆破参数设计 (9)2.2.5炸药分配 (9)2.2.6炮孔布置 (10)3.Ⅴ级围岩三台阶法爆破开挖设计 (10)3.1上台阶掘进爆破参数设计 (10)3.1.1炮孔直径 (10)3.1.2单循环爆破进尺及炮孔深度 (11)3.1.3炸药单耗选择 (11)3.1.4单循环开挖爆破的炸药消耗量 (11)3.1.5炮孔数目 (12)3.1.6掏槽孔爆破参数设计 (12)3.1.7掘进孔(底板孔)爆破参数设计 (13)3.1.8周边孔爆破参数 (14)3.1.9炮孔布置 (15)3.1.10爆破参数汇总 (16)3.2中台阶爆破参数设计 (16)3.2.1炮孔直径 (16)3.2.2单循环爆破进尺 (16)3.2.3主炮孔爆破参数设计 (16)3.2.4周边孔爆破参数设计 (17)3.2.5中台阶爆破参数汇总 (17)3.2.6炮孔布置 (17)3.3下台阶爆破参数设计 (18)3.3.1炮孔直径 (18)3.3.2单循环爆破进尺 (18)3.3.3主炮孔爆破参数设计 (18)3.3.4周边孔爆破参数设计 (19)3.3.5炮孔布置 (19)4.装药结构与炮孔填塞 (20)4.1装药结构 (20)4.2炮孔堵塞 (21)4.3爆破网络及连接 (21)5.爆破安全设计及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21)5.1爆破振动安全检算 (21)5.2空气冲击波 (22)5.3个别飞石的安全距离 (22)5.4其他有害效应的控制 (23)5.4.1防尘与预防粉尘爆炸 (23)5.4.2噪音的控制 (23)5.4.3爆破毒气防护措施 (24)5.4.4爆破后安全检查与处理措施 (24)5.4.5其他技术措施 (25)5.5盲炮处理 (25)6.安全警戒 (26)6.1警戒范围 (26)6.2警戒人员 (26)6.3警戒信号 (27)隧道爆破设计施工方案Ⅳ级围岩段上下台阶法施工,洞口浅埋、偏压段、Ⅴ级围岩段、Ⅳ级围岩紧急停车带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峦山隧道出口洞口边坡及75m路堑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4-2010(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5)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2-201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JTJ 076-95(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 2006(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1)马峦山隧道施工图第五册(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1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14)国家标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编制范围坪盐通道四标马峦山隧道出口段洞口及洞口外75m路堑开挖。

3.编制原则3.1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方案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施工工序安排合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3.2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合理组织均衡生产,适时量本分析,优化工程造价。

3.3方案优化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

在保证安全、确保质量、满足工期、有利环保的原则下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

3.4确保工期原则根据本标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平行及交叉作业。

搞好各工序衔接,适时进度监控,即使修正作业资源配置,确保工期目标。

3.5科学配置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过硬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准备,确保1 / 18 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工程概况4.1线路概况坪盐通道工程路线全长约11.64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km/h,项目总投资为48.73亿元,2018年底建成。

工程位于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基本呈南北走向连接坪山新区与盐田区。

坪盐通道作为深圳市“七横十三纵”干线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坪山新区未来南向重要的对外通道,也是坪山新区与市中心区、盐田区之间的一条快速联系通道,被列为深圳市“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它打开了坪山新区通往深圳市中心的快速通道,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的路网结构和广东省交通运输格局,对加快深圳市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深圳特区战略的实施,都有重要意义。

坪盐通道于坪山端(北端)上跨南坪快速路(三期工程设计中)设锦龙立交,向南以隧道形式穿越马峦山山体,在盐田端(南端)盐坝高速以北大水坑东侧采石场出洞。

马峦山隧道为分离式“独立双洞”设计,隧道基本线间距37m,洞口段受洞外接线和地形限制净距适当减小,隧道长度约7.9Km。

马峦山隧道建成后将是深圳最长的公路隧道。

4.2设计概况4.2.1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设计速度:80km/h;(3)隧道建筑限界:行车道宽:3.5+2*3.75m(11m),路缘带宽:左右侧各0.5m;净高:5m(考虑大型双层公交车通行及高速衔接);检修道宽:左右侧各0.75m,净高2.5m;(4)路面荷载等级:城-A级;(5)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一级;(6)隧道主体结构防水等级:二级,重要机电设备集中区域:一级;(7)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应满足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8)结构设计按七度地震烈度进行抗震验算,并采取相应抗震构造措施;4.3工程概况马峦山隧道出口端YK6+480~YK10+485,4005m,分左右线设计。

隧道出口端明洞设计为削竹式洞门,明洞设2m高环明洞挡墙。

隧道出口地面覆盖有3.7m至7.8m厚的人工填土,以及厚0.5~18.7m的人工填石。

马峦山隧道出口段仰坡及洞口外75m路堑设计分五台阶开挖,第一、第四台阶采用锚拉格构护坡,第一台阶采用12米长Φ28全粘结锚杆锚固,第四台阶采用4φ15.2预应力锚索锚固;第二、第三台阶锚拉格构护坡,采用Φ28全粘结锚杆锚固;第五台阶锚拉格构护坡,采用Φ28全粘结锚杆锚固。

格构梁内喷混2 / 18 植生。

马峦山隧道出口段仰坡及深路堑边坡的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沟、跌水井均采用混凝土浇筑。

4.4地质条件马峦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Ⅳ级、Ⅴ级围岩占比较大,出口端软弱围岩达38.1%,地质条件复杂,我标段范围内有8条主断裂带、4条伴生断裂带与马峦山隧道斜交,其中7条断裂带与隧道走向呈“夹角大,倾角陡”的特点。

马峦山隧道出口地面覆盖有3.7m至7.8m厚的人工填土,以及厚0.5~18.7m的人工填石。

工程所在地位于盐田市区附近,紧邻东部华侨城,对机械作业、爆破作业,以及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相关作业,并对环境采取重点保护。

5.施工准备5.1施工便道施工现场临近盐三公路,有一条采石场的便道位于附近,并通往弃渣场。

马峦山隧道洞口及洞口外75m路堑属于高边坡、深路堑开挖。

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是影响工程进度很关键的一环。

在施工之前,由于大部分为人工填石,没有任何道路,由于工期紧,只能采用挖机从去采石场的便道向开挖区域扩展,修筑施工临时便道。

5.2机械配置马峦山隧道洞口及洞口外75m路堑开挖,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测量仪器配置见下表:5.2-1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机械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额定功率性能良好 1 挖掘机1 台小松PC-200良好挖掘机 1 台卡特320B 2良好自卸车 3 3 华凌300 台良好 4 Zl-50 1 装载机台良好台1 JZ350 湿喷机 5良好 6 钢筋断切机台17 钢筋调直机台良好8 良好凿岩钻机台空压机9 良好台 20m3预应力 10 套1良好张拉设备3 / 185.2-2测量仪器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自有、状态良全站索1CX-1011自有、状态良21水准DSZ-2自有、状态良13皮5自有、状态良DSZ-4配棱1施工人员配备表5.3对劳动力进行合并结合工程实际施工状况和特点,根据总工期安排的要求,作业人员计划以保证施工各个阶段的人员充足,又不造成劳动力闲置。

理配置,配备表见下表:作业人员配备表3.3-1序号工种人数备注挖掘司机1 22 装载机司机 23 运输司机21 4 电工普工 24 56 3 测量人员 7现场管理人员2合计365.4材料准备对材料堆场等进行规划、修建,然后对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统计、组织进场,并报送进行检验。

5.5技术准备5.5.1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对周围道路等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5.2马峦山隧道洞口外高边坡、深路堑开挖的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保护要求、工期等有关资料编制,内容包括了开挖工艺、支护工艺、环境保护措施、监测、风险防范等方案,施工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5.5.3根据设计纵断面、横断面的边坡坡率、台阶宽度、高度,精确计算路堑堑顶的开挖线。

采用全站仪放样,放出路堑坡口桩。

5.5.4根据坡口桩放出路堑开挖线,进行清表、清杂等。

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马峦山隧道出口能否顺4 / 18 利及时开工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5.5.5由于马峦山隧道出口端覆盖有3.7m至7.8m厚的人工填土,以及厚0.5~18.7m的人工填石。

为了避免突发坡体滑塌造成危害,施工时应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开挖,有异常情况时迅速汇报并撤离人员,一切以施工安全为前提。

5.5.6施工方案确定后,由安质部对施工机组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5.6现场准备5.6.1开挖前做好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排水系统,修筑施工道路,做好坡体开挖临时坡道的规划,做好材料堆放、施工设备停放、生活设施等的布置。

5.6.2开挖前会同监理单位对原地面进行测量,记录好原始数据,交资料室备案,并绘制成实测原始地貌地形图,便于后期的工程计量。

5.6.3开挖前应对高边坡周边情况进行施工调查,保存好影像资料。

6.开挖原则6.1高边坡开挖施工以保证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原则。

土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

对于人工填土、人工填石、软石和强风化岩能用机械开挖的采用机械开挖,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爆破作业开挖。

石质部分采用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法开挖。

6.2对于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工作业,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边坡。

开挖时,为避免产生超挖、欠挖,边坡预留2-3m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作业,人工刷坡。

6.3人工堆积体开挖的顺序和方法必须与设计相一致,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层开挖,台阶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施工锚杆格构梁进行支护,上一级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台阶的开挖。

6.4严格控制台阶坡度及平台高度。

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土体、岩体开挖后暴露的时间。

6.5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爆破部位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节理裂隙较发育地段及某些特殊地段采用预裂爆破。

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台阶高度分层开挖,严禁一次开挖到底,或开挖后的土体堆弃于边坡顶,机械设备应保持与第五级台阶边坡顶的距离在5m以上。

严禁向盐三公路附近堆弃土体,以免造成阻塞交通。

6.6开挖后,应尽快使用坡顶外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及地表水冲刷坡面,防止高边坡外水流流向坡体造成坍塌。

在雨季施工,严格执行雨季施工方案。

7.人工填土、填石路堑开挖方法7.1施工准备(1)施工前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及其它影响路基施工的建筑物,对施工有影响的提前拆除或改迁,同时注意开挖边界以外的建筑物是否安全。

(2)开挖前,首先测量放线,依据设计挖深及边坡坡率推算测出开挖边界,5 / 18 并及早完成堑顶截水沟的修建。

由高到低,从上而下,由外向里逐层开挖,最后刷坡至边坡线,严禁掏底开挖。

(3)清除开挖区地表植被、腐植土,及其它不宜用作填料的土层,弃运于弃土场或指定位置。

(4)根据测设路线中桩、设计图表定出路堑堑顶边线、边沟位置桩。

在距线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设置控制桩。

对于深挖地段,每挖深5 米,复测中心桩一次,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