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功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关键词:《西厢记》;女性形象;封建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15-01

一、封建礼教门阀制度的统治者——老夫人

虽然崔老夫人的出场不是很多,但是她性格鲜明,留给读者和观众的印象也很深刻。老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顽固坚持封建门阀观念,是她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面对丈夫去世、门庭冷落的现实,她渴望通过联姻来维持门第,重振家业。而与尚书之子郑恒的联姻,符合门阀利益的需要。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危急关头,她之所以采纳莺莺提出的“与英雄结婚姻”的建议,除了要活命之外,还有重要的考虑:“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可见她的出发点仍是门第观念。大难过后,她变卦赖婚,根源是嫌张生地位卑下,不合门当户对。当崔张二人私下结合之事泄露之后,她被迫承认了他们的关系,怕的是经官会”玷污家门”,“侮辱没了家谱”。她不甘心把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立即逼张生去应试,对张生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总之,作者通过老夫人这个以

慈母面目出现、极力维护门阀利益和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鞭挞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二、聪明智慧、叛逆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崔莺莺《西厢记》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女性形象——崔莺莺。莺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她不仅具有无比美丽的外貌,更具有崇高的内在品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扬言要索她为妻,否则,“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在这危难关头,她提出献身贼汉,保全众人,表现出一个贵族小姐少有的献身精神。

一段伤春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她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这种不满到游殿与张生相遇时,便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当红娘告诉她张生自报家门的傻话之后,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要红娘“休对夫人说”,说明她已留意张生的多情。张生撞将出来,她“陪着笑脸相迎”,这表明她已接受了张生的求爱。自见了张生,她“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寺警”以后,她看到张生忠厚志诚,又能仗义救人,便把爱情许给了他。老夫人转危为安赖婚时,她决心以身相许。后来终于写下简帖,亲赴张生书斋,与他私下结合。

莺莺的叛逆性格,还突出表现为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富贵的蔑视。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没考虑张生的门第与自己是否相配,爱的是张生的痴情与才华。在《长亭送别》一折,她把功名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并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

及第”,告诫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由此可见,她是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富贵的。

三、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热情泼辣的婢女——红娘

红娘虽是个地位卑下的婢女,但她聪明机智,热情泼辣,富于正义感和斗争精神,是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有冲击力量的典型。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奴婢。奴婢在元代,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剧作不仅是描写奴婢红娘如何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更侧重表现的是她崇高美丽的灵魂,她是全剧最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

红娘一直被视为人间爱情婚姻的光荣使者。对崔莺莺,红娘同情其处境,为她传书递简,沟通情愫。红娘还善于抓住莺莺的弱点,妙手调剂,金针度人。对老夫人,红娘不畏强暴,敢于抗争,善于抓住老夫人的根本弱点。老夫人最怕相国家谱被玷污,红娘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揭露了她的失信,又维护崔张的爱情和自身的安全,还使老夫人不得不照着她的办法行事。红娘的正义感是异常鲜明的,对莺莺的“闹简”、“赖简”,她满腔热情给予帮助,抓住弱点,警顽起儒;对老夫人的“闹宴”、“赖婚”,她责以大义,晓以利害,着实打中了老夫人的痛处。

《西厢记》中的几个女性形象非常丰满,生动传神,各有特性。她们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正是这些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才使其具有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败是一部剧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西厢记》的

女性形象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塑造的不仅是一群光鲜夺目、性格复杂、艺术真实感强的女性形象,令我们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这些形象具有无穷的解读空间,值得发掘。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人无疑构成了我国古典文学史长廊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这也正是《西厢记》这部名著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天.西厢记分析[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2]宋之的.论《西厢记》[j].人民文学,195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