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温度和温标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温度有关,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会遇到大量有关温度测量和控制的问题。

在火电厂中,温度测量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锅炉过热器的温度非常接近过热器钢管的极限耐热温度,如果温度控制不好,会烧坏过热器;在机组启、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汽轮机汽缸和锅炉汽包壁的温度,如果温度变化太快,汽缸和汽包会由于热应力过大而损坏;又如,蒸汽温度、给水温度、锅炉排烟温度等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产效率降低,导致多消耗燃料,而这些都离不开对温度的测量。

温度概念的建立是以热平衡为基础的。例如;将两个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它们之间会产生热量交换,热量将从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直到两个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致,即达到热平衡为止。对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物体就称它们的温度相同,而称原来的冷物体温度低,热物体的温度高。从微观上看,温度标志着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温标

用来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尺叫做温度标尺,简称温标。温标是用数值表示温度的一整套规则,它确定了温度的单位。

温标有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早期的温标是依据某些物质的有关特性建立的。例如最早的摄氏温标是建立在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管水银温度计的基础上的温标,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度为0℃,沸点为100℃,两点间按水银柱高度等分成100份,每份代表且记。类似这样的温标不止一个,它们的共同点是依赖于测温物质的具体性质,使温标具有随意性和局限性。当用同一种温标确定某一温度的数值时,随着测温物质性质的差别(例如成分稍有变动),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采用不同的温标则结果会更加不一致。

人们需要建立一个不依赖任何物质的具体性质的、客观的温标,并把温标统一起来。热力学温标就是这样的理想温标,它又称为绝对温标。该温标是建立在热力学卡诺循环理论基础上的温标,其理论基础是:高温热源(T1)与低温热源(T2)的温度之比,等于在这两个热源之间运转的卡诺热机吸热量(Q1)与放热量(Q2)绝对值之比,即。可见温度与物质的任何性质均无关系,而只与热量有关。因此,以此为基础的温标就摆脱了对物质性质的依赖,克服了分度的任意性,是一种客观的温标。由热力学温标规定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并以符号“T” 表示。它定义标准条件下水的三相点(水蒸气、水、冰共存点)的温度值为273.16开尔文,开尔文(简称开)是温度的单位,符号为K,IK相当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热力学温标的出现对温标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卡诺循环是理想循循环环,卡诺热机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热力学温标是无法实现的。为此,人类一直在研究、寻求一种既准确、又易行的统一的温标。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国际温标就是人类经过长期研究、不断发展与修正而成的。国际温标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数值上尽可能接近热力学温度,差值应在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准确度极限之内;②复现准确度高,各国均能以很高的准确度复现同样的温标,确保温度量值的统一;③用于复现温标的标准温度计使甩方便、性能稳定。由此可见,满足上述条件的国际温标将是热力学温标的再现,同时又易于实现,因此是性能理想的温标。最早的国际温标是在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采用的,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又对国际温标作了几次重大修正。作修改的原因主要是温标的基本内容发生了变化,具体说是内插仪器(温度计)、固定点和内插公式有改变。1990年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均采用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代号IPTS-1968),经多年实践,逐渐发现了它的一系列缺陷,根据第18届国际计量大会及第77届国

际计量委员会的决议,建议在1990年起在全世界范围开始实行新的"1990国际温标(ITS-1990)。我国也决定从1991年7月1日起实行该温标。

1990国际温标的主要内容为:

(1)温度的表示与单位。1990国际温标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 0),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开尔文(K)和摄氏度(℃)。温度单位用二者皆可。两种温度的数量关系为t90/℃=T 90/K-273.15

(2)1990国际温标的通则。该温标的适用温度为0.65K到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方法实际能测得的最高温度。

把整个温度范围分成若干个温区、分温区,在不同的温区内用不同的内插仪表或关系式定义温度T90(或t90),使用各自的定义(温度)固定点及规定的内插方法进行分度。

(3)1990国际温标的定义。整个温度范围分成四个温区,它们有各自的定义方法。某些温区有重叠,重叠区的T90有差异。0.65K到5.0K之间,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3He和4H e为He的同位素)。由3.0K到氖的三相点(24.5561K)之间,T90是用氖气体温度计来定义的。它使用三个定义固定点并利用规定的内插方法来分度。这三个定义固定点是可以通过实验复现,并具有给定值。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用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的,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并利用规定的内插方法分度。银凝固点(961.78℃)以上,T90借助于一个定义固定点和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所用仪器为光学或光电高温计。

二、温度表的分类和特点

温度测量仪表按测温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通常来说接触式测温仪表比较简单、可靠,测量准确度较高;但因测温元件与被测介质需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存在测温的延迟现象,同时受耐高温材料的限制,不能应用于很高的温度测量。非接触式仪表测温是通过热辐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测温元件不需与被测介质接触,测温范围广,不受测温上限的限制,也不会破坏被测物体的温度场,反应速度一般也比较快;但受到物体的发射率、测量距离、烟尘和水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测量误差较大。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STC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温度测量方法线性度、灵敏度、抗振动性能较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TC单片机,采用Pt1000温度传感器,通过间接测量铂热电阻阻值来实现温度测量的方案。重点介绍了,铂热电阻测量温度的原理,基于STC实现铂热电阻阻值测量,牛顿迭代法计算温度,给出了部分硬件、软件的设计方法。实验验证,该系统测量精度高,线性好,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STC单片机、Pt1000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铂热电阻阻值、牛顿迭代法。 Study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STC single chip computer Zhang Yapeng,Wang Xiangting,Xu Enchun,Wei Maolin Abstract:A method to achiev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y the Indirect Measurement the resistance of platinum thermistor is proposed. It is realized by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 STC with Pt1000temperature sensor.The shortcomings of available methods whose Linearity, Sensitivity, and vibration resistance are worse are overcame by the proposed method.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principle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y using platinum thermistor , the measurement of platinum thermistor’s resistance based on STC single chip computer, the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by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Par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cision and linearity of the method is superior. It is also superior in real-time character and reliability and has a certain valu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words: STC single chip computer,Pt1000temperature sensor,platinum thermistor’s resistance,Newton Iteration Method 0 引言 精密化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精密仪器等领域对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极高,而温度控制的核心正是温度测量。 目前在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测温方法有热电偶测温、集成式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测温、铂热电阻测温四种方法。 (1) 热电偶的温度测量范围较广,结构简单,但是它的电动势小,灵敏度较差,误差较大,实际使用时必须加冷端补偿,使用不方便。 (2) 集成式温度传感器是新一代的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线性度好、性能稳定等优点,适于远距离测量和传输。但由于价格相对较为昂贵,在国内测温领域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3) 热敏电阻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阻值与温度变化成非线性关系,在测量精度较高的场合必须进行非线性处理,给计算带来不便,此外元件的稳定性以及互换性较差,从而使它的应用范围较小。 (4)铂热电阻具有输出电势大、线性度好、灵敏度高、抗振性能好等优点。虽然它 的价格相对于热敏电阻要高一些,但它的综合性能指标确是最好的。而且它在0~200°C范

温度检测的基本知识..

第七章温度的检测 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品种繁多,所依据的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热电偶传感器(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众多测温传感器中,已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一种,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动势。目前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选用标准的显示仪表和记录仪表来进行显示和记录。 热电偶测温的主要优点有: 1.它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因此测量时可以不要外加电源,可直接驱动动圈式仪表。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的电极不受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可按照需要选择。 3.测温范围广,高温热电偶可达1800℃以上,低温热电偶可达-260℃。 4.测量精度较高,各温区中的误差均符合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标准。 本章首先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分类,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7.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一个和人们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物理量,也是一种在生产、科研、生活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

七个基本量之一(见附录 B)。这里将系统地介绍有关温度、温标、测温方法等一些基本知识。 7.1.1 温度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概念是以热平衡为基础的。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温度不相同,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热交换,热量将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 温度的微观概念是:温度标志着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7.1.2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称为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的起点(即零点)以及温度的单位。各类温度计的刻度均由温标确定。国际上规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等。 1.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零度(0℃),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度(100℃)。在这两固定点间划分一百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一度,符号为t。 2.华氏温标(F) 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两固定点间划分180个等分,每一等分为华氏一度,符号为 。它

电阻测温的一些基本知识

电阻 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 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热电阻工作原理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 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 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 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 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热电阻原理的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2、热电阻的类型 1)普通型热电阻 从热电阻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 2)铠装热电阻 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3)端面热电阻 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热电阻 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10 —2011 年度第2学期) 题目: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1年5 月22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2设计的作用、目的………………………………………………………………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3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心得体会及建议………………………………………………………………… 4.1心得体会…………………………………………………………………… 4.2建议…………………………………………………………………………5附录………………………………………………………………………………6参考文献…………………………………………………………………………

基于DS12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运用DS12B20温度测量芯片实现一个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如下: (1).测量点为两点。 (2).测量的温度为-40~+40°C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5°C (4).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小于1S。 (5).温度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2 设计的作用、目的 通过本设计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单片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外设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法,尤其是串行通信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外设间的接口问题。 本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增长学生动手实践经验,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本系统分为温度采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由DS18B20温度测量芯片构成,它负责测量温度后将温度量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由AT89S52单片机组成,它负责与温度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已经对各种外设的响应与控制;控制模块由几个按键组成,实现对测量点的选择以及电路复位的操作;显示模块由一块四位的八段译码显示管和驱动芯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显示测量的温度值。 系统模块组成图:

温度传感器基础知识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464555.html,/download/4104_0/101400.html 温度传感器基础知识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普遍的测量参数。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在各种传感器中居首位,约占50%。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不少材料、元件的特性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作温度传感器的材料相当多。温度传感器随温度而引起物理参数变化的有:膨胀、电阻、电容、而电动势、磁性能、频率、光学特性及热噪声等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新型温度传感器还会不断涌现。 由于工农业生产中温度测量的范围极宽,从零下几百度到零上几千度,而各种材料做成的温度传感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常用的测温传感器的种类与测温范围如下表所示。

工作原理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的PN 结的结电压是随温度而变化的。例如硅管的PN 结的结电压在温度每升高1℃时,下降-2mV ,利用这种特性,一般可以直接采用二极管(如玻璃封装的开关二极管1N4148)或采用硅三极管(可将集电极和基极短接)接成二极管来做PN 结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有较好的线性,尺寸小,其热时间常数为0.2—2秒,灵敏度高。测温范围为-50—150℃。典型的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同型号的二极管或三极管特性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互换性较差。 应用电路(一) 图(2)是采用PN 结温度传感器的数字式温度计,测温范围-50—150℃,分辨率为0.1℃,在0—100℃范围内精度可达±1℃。 1N4148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464555.html,/datasheet/1N4148/28138465/Beyschlag

温度测量控制技术

温度测量控制技术 一、目的 1. 学会使用触点温度计,掌握恒温槽的控制技术。 2.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初步掌握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3. 测绘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 二、仪器和试剂 玻璃缸恒温槽和超级恒温槽各一套(浴槽、加热器、触点温度计、电子继电器、搅拌器、精密温度计) 三、原理 许多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一般采用恒温水浴来获得恒温条件,恒温槽是常用的一种以液体为介质的恒温装置,恒温槽包括玻璃缸恒温槽和超级恒温槽。 1.恒温槽的结构 讲解本实验所用玻璃缸恒温槽装置,超级恒温槽的结构。 恒温槽一般由浴槽、温度调节器(水银接点温度计)、继电器、加热器、搅拌器和温度计组成。当浴槽的温度低于恒定温度时,温度调节器通过继电器的作用,使加热器加热;当浴槽的温度高于所恒定的温度时即停止加热。因此,浴槽温度在一微小的区间内波动,而置于浴槽中的系统,温度也被限制在相应的微小区间内而达到恒温的要求。 恒温槽各部分设备介绍如下: ⑴浴槽当控温范围在室温附近时,浴槽常用玻璃槽,便于观察系统的变化情况,浴槽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而定。在常温下,多采用水作为恒温介质。为避免水分蒸发,当温度高于50℃时,常在水面上加一层石蜡油。 ⑵加热器常用加热器(如电阻丝等)。要求加热器惰性小、导热性好、面积大、功率适当。加热器的功率大小会影响温度控制的灵敏度。 ⑶温度计恒温槽中常以一支0.1℃分度的温度计测量浴槽的温度。 ⑷搅拌器搅拌器以马达带动,常采用调压器调节其搅拌速率,要求搅拌器工作时,震动小、噪声低、能连续运转。搅拌器应安装在加热器的上方或附近,以使加热的液体及时分散,混合均匀。 ⑸温度调节器它是决定恒温槽加热或停止加热的一个自动开关,用于调节恒温槽所要求控制的温度。实验室中常用水银接点温度计(又称水银触点温度计)水银接点温度计下半部为一普通水银温度计,但底部有一固定的金属丝与接点温度计中的水银相连接;在毛细管上部也有一金属丝,借助磁铁转动螺丝杆,可以随意调节改金属丝的上下位置。螺杆的标铁和上部温度标尺相配合可粗略估计所需控制的温度。 浴槽升温时,接点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当达到所需恒定的温度时,就与上方的金属丝接触;温度降低时与金属丝断开。通过两引出导线与继电器相连,达到控制加热器回路的断路或通路。 水银接点温度计只能作为温度的调节器,不能作为温度的指示器,恒温槽的温度由精密温度计指示。 水银接点温度计控温精度通常是±0.1℃。当要求更高精度时,可选用控温精度更高的温度调节

4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精)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x、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x。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α+β+γ-180?,其结果如下:?1=+3",?2=-5",?3=+6",?4=+1",?5=-3",?6=-4",?7=+3",?8=+7",?9=-8";求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mβ。 图4-1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均为m=±20",根据角α和角β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γ,试计算γ角的中误差mγ。 15

16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5㎜,求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a =100m ,a m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P=a 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a 1=a 2=a 2=a 4=100m ,m = m = m = m =±25mm ;按 S=1a +2a +3a +4a 计算周长和P=(1a ?2a +3a ?4a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1)已知m a =m c =m ,h=a -b ,求h m 。 (2)已知a m =m =±6",β=a -c ,求βm 。 (3)已知a m =b m =m ,S=100(a -b) ,求s m 。 (4)已知D=( ) h S -,s m =±5mm ,h m =±5mm ,求D m 。 (5)如图4-2,已知x a m =±40 mm ,y a m =±30 mm ; S=30.00m ,β=30? 15'10",s m =±5.0mm ,βm =±6"。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x p m 、y p m 、M (M=m m + )。

(完整版)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梁栋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温度计有反应缓慢,测量精度不高的和读数不方便等缺点,此外,通常需要人工去观测温度,比较繁琐,因而采用电子技术的温度测量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生成了各种形式的温度测量系统。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以STM32为核心的温度测量与无线传送的系统,温度信息采集使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传输使用ATK-HC05蓝牙模块的智能测温系统。 关键词 STM32; DS18B20; TFTLCD;智能测温系统 1 绪论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对于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温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关注的参数,因此,对温度的测量以及监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某些行业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由于工作环境温度的偏差进而引发事故。如化工业中做酶的发酵,必须时刻了解所发酵酶的温度才可以得到所需酶;文物的保护同样也离不开温度的采集,不仅在考古文物的出土时间上,还是在档案馆和纪念馆中,温度的控制也是藏品保存关键,所以温度的检测对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另外大型机房的温度的采集,超出此范围会影响服务器或系统的正常工作等等。传统方式监控温度往往很耗费人力,而且实时性差。本文就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测量温度的同时能实现无线传输与控制。 STM32RBT6具有较低的价格、较高的测量精度、便捷的操作,同时在编程方面STM32也具有和其他单片机的优势之处,如51要求从基层编程,而STM32所有的初始化和一些驱动的程序都是以模板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在此开发者只需要了些其他的模块功能和工作方式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便可以进行编程,此优势不但节约了时间,也为STM32的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铺垫,而且STM32目前是刚刚被作为主流开发的单片机,所以其前景是无可估量的,这次毕业设计也是看好了其优越的发展趋势来选择的。 无线传输采用蓝牙技术,将采集的温度传输至终端,以此实现远程监控。利用“蓝牙”技术,能够在10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综合考虑,在设计硬件时选择的软件是Altium Designer,该软件集成了电路仿真、原理图设计、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等诸多功能,使用起来很方便。通过原理图的绘制,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基于某PT100的温度测量系统

前言 传感器技术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中,属于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在工农业生产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等等。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本文利用单片机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而开发设计了这一温度测量系统。文中将传感器理论与单片机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详细地讲述了利用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实时的温度,以及实现热电转换的原理过程。 本设计应用性比较强,设计系统可以作为温度测量显示系统,如果稍微改装可以做热水器温度调节系统、生产温度监控系统等等。本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性强等优点。 课程设计任务 本设计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模块,时钟模块,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温度、时间显示模块六个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测量与显示,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摘要:

本文采用AT89S51单片机,TLC2543 A/D转换器,DS1302时钟芯片,AD620放大器,铂电阻PT100及8位数码管组成系统,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使其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该系统的特点是:使用简便;测量精确、稳定、可靠;测量围大;使用对象广。 关键词:PT100 单片机温度测量DS1302 Abstract: The system contains SCM(AT89S51),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 department (TLC2543), DS1302 chip, AD620 amplifier, PT100 platinum, LED Digital tube with six,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program to achieve real-time temperature display. The system is simple , accurate , stable and wide range. Keywords: PT100 SCM Temperature Measures DS1302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1 传感器的选择 由于本设计的任务是要求测量的围为0℃~100℃,测量的分辨率为±0.1℃,综合价格以及后续的电路,决定采用线性度相对较好的PT100作为本课题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的型号为WZP型铂电阻,该传感器的测温围从-200℃~+650

电子设计报告--温度测量系统

2007年电子设计报告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系统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 指导教师: 2007年6月3日

一、方案的比较与电路的选择 方案一:(晶体管3DG6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现代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寻求性能可*价格低廉,且应用广泛的元器件是生产过程的首选。本测量仪就是采用极为普遍的晶体管3DG6作为温度传感器,廉价的电压/频率转换器(V/F)LM331与AT89C51单片机组成的温度测量仪。它具有成本低,调校简便,自动补偿,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半导体理论和实验证明,在-50℃~+150℃的范围内,当发射结正偏时,不管集电结反偏还是零偏,在一定的集电极电流形式下,NPN硅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正向电压UBE随温度T的增加而减小。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电压温度系数约-2.1mv/℃。因此,晶体管3DG6不但可以作为通常的电子器件使用,而且也是一种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性能良好的温度传感器,抗干扰性差,数据处理复杂,数据存放空间大,受市场限制(衡阳市场无LM331)。 图1-1(3DG6温度采集电路) 图1-2(数据处理与调整电路) 参考资料:百度搜索 方案二:(热敏电阻测量) 如图2-1所示是一种常用的热敏电阻测量原理电路,由电源,电阻电桥,运放和输出四部分组成。电源部分包括R4,R6,C1,U1B。R4,R6 为分压电

路,C1主要滤除Vcc中的纹波,U1B为LM324运放,工作于电压跟随方式,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为后级电桥提供稳定的电流。电桥由R1,R2,R3,R13及U2(热敏电阻)组成,通过调节R13使电桥平衡,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电阻阻值发生变化,电桥产生电位差。运放电路由R7,R8,R9,R10及U1A组成,这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桥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由R9/R8得到。输出电路由R5,R12,R14,D1组成,调节R14可以调整输出电压幅度。D1主要用于防止输出负电压,保护后级A/D电路。其他电阻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似,也可以分成以上几部分。热敏电阻的指数曲线特性难补偿,线性差。 图2-1(热敏电阻温度采集电路) 参考资料: 8051单片机实践教程编著:徐爱均电子工业出版社 方案三:(热敏电阻PT100) 该电路采用稳压恒流电路及电桥的组合,使得电路有较好的平衡性与灵敏性。由于Pt100的变化范围较小,所以前级的放大就十分的重要,要求前级误差小 U1A(TL082)稳压使避免了电源对电桥的影响,同时有十分准确的电压保证后级通过Pt100的电流恒定。后级的差分放大是对ΔUi的放大,通过调节R6就能对不同温度段进行精确的测量,同时R6还起到标定的作用。电路简单,测量精度高,Pt100的线性很好,测量范围为从-200℃~+650℃。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区别?在测量工作中,对这二种误差如何进行处理? 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征? 4.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组观测结果的精度?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 5.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相对误差? 6.说明下列原因产生的误差的性质和削弱方法 钢尺尺长不准,定线不准,温度变化,尺不抬平、拉力不均匀、读数误差、锤球落地不准、水准测量时气泡居中不准、望远镜的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准尺立得不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沉、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不满足理想关系、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度盘分划误差、照准误差。 7.什么是误差传播定律?试述任意函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 8.什么是观测量的最或是值? 9.什么是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举例说明。 10.什么是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 11.用同一把钢尺丈量二直线,一条为1500米,另一条350米,中误差均为±20毫米,问 两丈量之精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应采取何种标准来衡量其精度? 12.用同一架仪器测两个角度,A=10°20.5′±0.2′,B=81°30′±0.2′哪个角精度高? 为什么? 13.在三角形ABC中,已测出A=30°00′±2′,B=60°00′±3′,求C及其中误差。 14.两个等精度的角度之和的中误差为±10″,问每一个角的中误差为多少? 15.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为a=1.734,中误差为m a=±0.002米,前视读数b=0.476米, 中误差为m b=±0.003米,试求二点间的高差及其中误差。 16.一段距离分为三段丈量,分别量得S1=42.74米,S2=148.36米,S3=84.75米,它们的中 误差分别为,m1=±2厘米,m2=±5厘米,m3=±4厘米试求该段距离总长及其中误差m s。 17.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的长度为L=23.4毫米,其中误差为m1=±0.2mm, 求该二点的实地距离L及其中误差m L。 18.在斜坡上丈量距离,其斜距为:S=247.50米,中误差m s=±0.5厘米,用测斜器测得 倾斜角a=10°30′,其中误差m a=±3″,求水平距离d及其中误差m d=? 19.对一角度以同精度观测五次,其观测值为:45°29′54″,45°29′55″,45°29′ 55.7″,45°29′55.7″,45°29′55.4″,试列表计算该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 差。 20.对某段距离进行了六次同精度观测,观测值如下:346.535m,346.548,346.520,346.546, 346.550,346.573,试列表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1.一距离观测四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厘米,若想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应观测 多少次? 22.什么叫观测值的权?观测值的权与其中误差有什么关系? 23.用尺长为L的钢尺量距,测得某段距离S为四个整尺长,若已知丈量一尺段的中误差为 ±5毫米,问全长之中误差为多少? 24.仍用23题,已知该尺尺长的鉴定误差为±5毫米,问全长S由钢尺尺长鉴定误差引起的 中误差是多少?两题的结论是否相同?为什么?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在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测量及控制。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以及对工业材料水份值的监测与分析都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技术条件之一,但在常规的环境参数中,湿度是最难准确测量的一个参数。这是因为测量湿度要比测量温度复杂得多,温度是个独立的被测量,而湿度却受其他因素(大气压强、温度)的影响。此外,湿度的校准也是一个难题。国外生产的湿度标定设备价格十分昂贵。 一、湿度定义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二、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①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帄衡原理,帄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②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帄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帄衡,低湿点要求更长。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帄衡6~8小时。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课程设计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课程设计报告( 2010 —2011 年度第 2学期) 题目: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1年 5 月 22 日 目录 ;

1设计要求…………………………………………………………………………2设计的作用、目的………………………………………………………………3设计的具体实现………………………………………………………………….系统概述…………………………………………………………………….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心得体会及建议………………………………………………………………… 心得体会…………………………………………………………………… 建议………………………………………………………………………… 5 附录………………………………………………………………………………6参考文献………………………………………………………………………… 基于DS12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运用DS12B20温度测量芯片实现一个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如下:(1).测量点为两点。 (2).测量的温度为-40~+40°C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C (4).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小于1S。 (5).温度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2 设计的作用、目的 通过本设计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单片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外设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法,尤其是串行通信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外设间的接口问题。

电机温度与温升的概念 理解及测量与计算

电机温度与温升的概念理解及测量与 计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464555.html,/ 2011年06月13日08:36 中国电机网 生意社2011年06月13日讯 电机的发热避免不了的想到了发热程度,涉及到电机发热程度的理论认识是:温升,温升限度、绝缘材料、绝缘结构,耐热等级等。因此,要认识和理解上面几个名词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注意和修正电机的 发热程序。 1.温升电机温升温升限度 (1)某一点的温度与参考(或基准)温度之差称温升。也可以称某一点温度与参考温度之差。 (2)什么叫电机温升。电机某部件与周围介质温度之差,称电机该部件的温升。 (3)什么叫电机的温升限度。电机在额定负载下长期运行达到热稳定状态时,电机各部件温升的允许极 限,称温升限度。电机温升限度,在国家标准GB755-65中作了明确规定,如附表所示。 在电机中一般都采用温升作为衡量电机发热标志,因为电机的功率是与一定温升相对应的。因此,只有确定了温升限度才能使电机的额定功率获得确切的意义。 2.绝缘材料绝缘结构耐热等级 (1)什么叫绝缘材料。用来使器件在电气上绝缘的材料称绝缘材料。 (2)什么叫绝缘结构。一种或几种绝缘材料的组合称绝缘结构。 (3)什么叫耐热等级。表示绝缘结构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并在这样的温度下它能在预定的使用期内维持其性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及其所分的等级耐热等级。耐热等级分为Y级90℃、A级10℃、E级120℃、B级130℃、F级155℃、H级180℃和H级以上共七个等级。 从上所述,电机中不同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有着不同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所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长期使用时,绝缘材料的物理、机械、化学和电气性能不发生显著恶性变化,如超过此温度,则绝缘材料的性能发生质变,或引起快速老化。因此,绝缘材料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根据它经济使用寿命确定的。从附表中可以看到,温升限度基本上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等级,但也和温度的测量方法、被测部的传热和散热条件有关,取决于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当周围冷却介质(例如空气)的最高温度确定后,就可根据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规定电机部件的温升限度。根据统计我国各地的绝对最高温度一般在35~40℃之间,因此在标准中规定40℃作为冷却介质的最高标准。

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绪论 (4)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4)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4) 1.3 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和功能 (5) 2 系统整体设计 (5) 2.1 总体设计方案 (5) 2.2 设计原则 (6) 第3章硬件部分 (6) 3.1 硬件结构框图 (6) 3.2 硬件开发工具 (7) 3.2.1 Protues简介 (7) 3.3 硬件开发工具 (8) 3.3.1 Altium Designer简介 (8) 3.4 软件开发工具 (8) 3.4.1 KeilC51概述 (8) 4 硬件电路设计 (9) 4.1 CPU选型 (9) 4.1.1 ST89C52单片机简介 (9) 4.1.2 ST89C52单片机特性 (9) 4.1.3 ST89C52单片机介绍 (9) 4.2 硬件电路设计 (10) 4.2.1 C52单片机控制器模块 (10) 4.2.2 DS18B20测温模块 (11) 4.2.3 数码管显示模块 (12) 4.2.4 蜂鸣器模块 (13) 4.2.5 4*4矩阵键盘 (14) 4.2.6 其他模块 (14) 4.3 总体电路的设计 (15) 5 软件设计 (16) 5.1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技术 (16) 5.2 各模块程序的设计 (16) 5.2.1 18B20定时显示测温模块 (16) 5.2.2 数码管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18) 5.2.2 流水灯模块 (19) 5.2.3 蜂鸣器模块 (20) 5.2.5 USB及下载器模块 (20) 6 系统的实现 (21) 6.1 系统的调试 (22) 6.2 调试结果 (22) 6.3 系统运行结果 (22)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4)

电流检测最的三个最基础知识点

电流检测最的三个最基础知识点 目前,电流检测的阻值非常低,其主要用于测量流经其山的电流。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主要是通过电阻两端的电压反映出来,所以通过应用公式I=V/R该公式是由某著名学校的老师乔治·西蒙·欧姆提出的:即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上面简单的介绍就当作抛砖引玉了,本文的主题——电阻选择、高边或低边监测以及检测放大器的选择——都是以这个电气工程基本公式为基础的。 电流检测监控有助于提高一些系统的效率,减少损失。例如,许多手机实现了电流检测监控,提高电池寿命,同时提高可靠性。如果电流消耗太大,手机可以做出决定,降低CPU频率来减少电池负载以此延长电池寿命,同时防止手机过热来增加稳定性。甚至有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访问电流检测并且对优化手机的性能做出决策。除了电流检测监控使用了一个电阻,另外两个不太常用的方法也使用了电阻。其一是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来测量产生通量场的电流。虽然这是非侵入性的,并且具有非插入损耗的优点。它相对来说有点贵,并且要求一个相对大的PCB基板。另一种方法,使用变压器测量感应的交流电流,也属于面积和成本密集型;并且同时只对交流电流有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一个电阻进行电流检测监控的三个基本方面: 1、选择一个低阻值精度采样电阻。如果说基板是基于“位置,位置,位置”,然而选择一个电阻就是基于“精度,精度,精度”原则。 2、选择一个检测放大器芯片。当感应到在小于1欧姆电阻,电压很小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结果。检测放大器将电压变化放大,使无意义的事情变的更有意义。 3、检测电阻的“位置,位置,位置”。这个若检测参考电源,称为高边检测,或者如果连接地,又叫作低边检测。 精密电流传感应用程序不再是自制食物电路;制造商已经做了所有的研究和现代设计的大部分工作。 电阻选择 选择电阻值,精度和物理尺寸都取决于预期的电流测量值。电阻值越大,测量可能就越精确,但大的电阻值也会导致更大的电流损失。对于低功率电池驱动的设备,必须减少损失,电阻大约一毫米的长度值并且带有成百上千欧姆的电阻经常被使用。对于一个或更多的放大器的更高电流,电阻可以使用更大的阻值,这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与可接受的损失。 尽管电阻器通常认为是一个简单的二端设备,为准确测量当前的四端电阻比如Vishay WSK系列,在每个电阻的末端都使用了二端。这为二端提供了应用电路的电流路径,和另一对感测放大器的电压检测路径。这四端设置,也称为开尔文传感,确保在每个连接尽可能最小的阻力,确保感测放大器的测量电压就是电阻两端的的实际电压并且包括小电阻的组合连接。这将使得更加容易相互连接并且减少电阻温度系数造成的影响(TCR)。TCR是一个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阻值增加的效果。电源接到检测电阻上通常都会使电阻加热并且可能连接到100°C或者远远高于该温度的环境温度下。尽管检测电阻设计成具有非常低的TCR,但

4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 结果如下:1=+3 , 2=- 5 , 3=+6 , 4=+1 , 5=- 3 , 6=- 4 , 7=+3 , 8=+7 , 求此三角 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a和B,其测角中误差均为20,根据角 a和角B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丫,试计算丫角的中误差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m x。 X、 + + -180 ,其 9=-8 ; m= ±

已知 m a = m b = m , S=100(a- b),求 m s 。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 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 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 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 a =100m ,m a =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 P= a' 计算周长的中误差 m s 和面积的中误差 m p 。 计算面积,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 S=a i + a 2+ a 3+ a 4计算周长和 的中误差m p 。 a i =a 2=a 2=a 4=l00m , m a = m ^ = m a i = m a J = 25mm ; P= ( a a 2+ a 3 a 4)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 按 m s 和面积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 (1)已知 m a =m c = m , h=a-b ,求 m h 。 (2) 已知 m a = m c = 6 =a-c ,求 m 。 (4)已知 D= s' h , m s = 5mm , m h = 5mm ,求 m D 。 (5)如图 4-2,已知 m xa = 40 mm , m = 6。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 m xp 、 m ya = m yp 、 30 mm ;S=30.00m, =30 15 10 , m s = 5.0mm , M ( M= J £ 3 \ m xp m yp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