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doc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片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等城市。
这一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大区。
然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本文将就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在广东省甚至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10.27万亿元。
在这些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
深圳的GDP总量达到了2.97万亿元,广州的GDP总量为2.28万亿元。
而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这些城市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外贸出口上。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虽然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但是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深圳和广州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城市则相对滞后。
首先,从GDP总量来看,深圳和广州的GDP总量占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其次,就是人均GDP的差异,深圳和广州的人均GDP达到了20多万,在全国属于高收入城市。
而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的人均GDP则相对较低。
三、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珠三角地区靠近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些城市的出海口都在这一片海域,方便进出口贸易。
而深圳和广州的地理位置也使他们成为了物流中心。
2.政策优势珠三角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和产业政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3.经济结构深圳和广州的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升级,从单一的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出路在简要介绍苏州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苏州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生产要素资源约束凸显、工业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十三五";期间苏州工业经济转型的路径,包括推动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增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发展。
工业经济;创新;转型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苏州凭借其区位优势,抢占了改革开放先机,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跻身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的综合竞争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十位,竞争优势正不断提升。
2015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4.0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6702元,均位列全省首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
在苏州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苏州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当前,如何加快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夯实"十三五";苏州经济行稳致远的强支撑,是苏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苏州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的工业发展道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5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49.25亿元,工业增加值6409.44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4.19%.位于全省第三位。
但是近年来,苏州工业运行开始呈现出低速增长的趋势。
苏州工业总产值增速2012年为6.4%,2013年为3.4%,2014为0.25%,2015年甚至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0.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速也正逐渐放缓,2014年增长率为0.15%,2015年出现负增长,下降了0.24%.目前苏州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整个工业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工业链节较完整,门类较齐全,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协调共进。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对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详细阐述。
首先,苏州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使其成为长三角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
作为苏浙沪三角洲的一部分,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与上海、南京和杭州等核心城市相邻,交通便利。
苏州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这为苏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其次,苏州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
苏州优势明显,拥有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州还是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如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苏州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苏州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苏州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形成了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模式。
苏州通过引进外资、吸引跨国企业的投资,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了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苏州充分发挥了自身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合作,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发展。
苏州还投资大量资源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承担着引领长三角地区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此外,苏州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和旅游作用也不可忽视。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品。
苏州的园林、古镇、文化节庆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
综上所述,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引领的经济合作模式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和引擎。
深圳经济发展解析
深圳经济发展解析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深圳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深圳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深圳的产业结构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深圳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深圳的产业结构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
其中,IT行业、电子行业、金融行业等是深圳的优势产业。
深圳出现了世界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等,这些企业大大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并为深圳带来了丰厚的红利。
其次,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
深圳在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深圳的经济总量在30年内增长了近800倍,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之一、深圳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创新能力。
深圳的政府鼓励创新创业,并提供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在内的各种支持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创新性企业和项目。
这些创新性企业和项目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深圳带来了科技创新的红利,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再次,深圳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深圳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且有着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深圳还设立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办公场所和创业服务。
深圳的创新能力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创新项目,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深圳的创新能力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深圳的对外贸易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深圳港口是中国最繁忙的贸易港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门户”。
深圳港口依托深圳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发展了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
深圳的出口贸易额也居中国内陆城市之首。
深圳的对外贸易为深圳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和税收收入,也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深圳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产业结构、快速的经济增长、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对外贸易。
苏州市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
苏州市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苏州市高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就其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
首先,苏州市高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该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拥有2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这些企业和机构积极推动了科技创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高新区壮大了经济实力。
近年来,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高新区的GDP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高新区的GDP已经超过1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同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已发展起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批优势产业。
高新区积极引导和支持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高新区还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服务的提升。
该区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的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入驻和投资。
总的来说,苏州市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为高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高新区还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以苏州市高新区为例,它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和分析苏州市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高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深圳产业分析报告
深圳产业分析报告一、引言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
本文将对深圳的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深圳的主要产业、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深圳的主要产业深圳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最为著名的产业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金融业也在深圳得到快速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内地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此外,深圳的物流业也相当发达,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三、深圳产业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深圳的产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互联网+等方向转型升级。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深圳未来的重点。
2.创新创业:深圳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大量的科技创新企业涌现,深圳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3.服务业发展:深圳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服务业将持续成为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深圳产业面临的挑战1.人才竞争:随着深圳产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市场上的人才供应仍然不足。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深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2.环境污染:深圳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深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3.市场竞争:随着国内外产业的竞争加剧,深圳的产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压力。
如何提升深圳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结论深圳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持续升级和创新,深圳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助力深圳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
然而,深圳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解决。
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以上是对深圳产业的分析报告,通过对深圳的主要产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深圳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苏州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对长三角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以阐述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北部,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拥有较高的经济总量和创新能力。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沪宁杭经济走廊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便利条件。
苏州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苏州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一批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为苏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苏州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苏州与上海紧密合作,形成了上海苏州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
苏州作为上海的重要产业外溢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形成了上海苏州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其次,苏州还与周边的无锡、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苏州与这些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便利,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构建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苏州的地位和作用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园林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苏州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新鲜出炉)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新鲜出炉)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第一财经消息,4月30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
至此,GDP十强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从增速上看,深圳以6.5%的增速位居十强增速第一;从总量来看,一季度又上演城市排名的激烈卡位,三组选手围绕第四、第六和第八位再度出现反转,广州反超重庆、成都再超苏州、杭州反超武汉。
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GDP是什么?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不过它并不适合去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其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是不同,所以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也是不一样的。
而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分别是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 从价值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简单来说,就是指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 从收入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 从产品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的差额。
GDP是哪几部分1、按照不同核算方法计算的GDP构成部分不同。
GDP的核算方法分为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下,GDP总额为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之和;而按照收入法,GDP总额则为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七者之和。
2、需要注意。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经济特区,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新中心的迅猛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当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和未来趋势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1979年,深圳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吸引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这一时期,深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圳开始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立了电子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电子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深圳的电子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和出口的重要基地。
到了1990年代,深圳开始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技术、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二、当前深圳的产业结构目前,深圳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深圳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物流、文化创意和高端制造等。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产业的核心和主导产业。
深圳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华为和中兴是中国两大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此外,深圳还拥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
金融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总部。
同时,深圳还发展起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企业。
房地产是深圳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高楼大厦、别墅和公寓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物流业是深圳的一个新兴产业。
深圳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货物进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同时,深圳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新兴产业之一。
2014年深圳、天津、重庆、苏州及广州城市综合发展对比
(一)深圳2014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约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提前一年完成1.5万亿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人均GDP约2.4万美元,比2009年增加1万美元,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2715亿元,增长13%,五年累计达1.13万亿元,超过前十年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达4830亿元,是2009年的1.9倍;进出口总额4877.4亿美元,扣除融资性贸易因素后实际增长9.7%;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超过500亿元的基础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达556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2亿元,五年均翻了一番;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左右。
深圳创新驱动力更加强劲。
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加快向引领式创新、全民创新、全面创新迈进。
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提速。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15%,达1.15万件,约占全国的一半。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6.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深圳再获4项中国专利金奖,约占全国的1/6。
华为成为我国内地唯一入选的“全球百强创新机构”。
根据中为咨询网观察,深圳位列《福布斯》“2014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城市”榜首,在“2014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中深圳占一半。
(二)天津2014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5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7765.91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7083.3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755.03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转型发展。
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杀手锏”产品。
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累计达到6.10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3家。
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推动5841家企业完成6902个转型升级项目。
中国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比较分析区域经济是指根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对于该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资金流动、资源配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劳动力数量、区位优劣、政策导向等面向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分布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最大的为广东省,达到了11.26万亿元,其余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省份。
同时,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居于前列。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市场需求、资金流动等经济指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具体的比较分析。
以广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例,在GDP总量上,广东省高于江苏省;而在人均GDP方面,江苏省要高于广东省。
也就是说,虽然广东省的总体经济实力更强,但江苏省的人均收入更高。
此外,这两个省份在产业结构上也有较大差异:广东省的重化工业和制造业更加突出,而江苏省的轻工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更为发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省份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与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等有关。
除了这些拥有较为明显区域特色的省份,我们还有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正在加快追赶的。
例如,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等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同时政府也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地区在一些领域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但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也需要解决资源利用、人力水平、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与其庞大的地理和人口资源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依托本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国际合作将成为各个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政策落实、文化传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善也需要不断努力,以保证全国各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促进多元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2020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
然而,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不俗的活力和韧性。
本文将介绍2020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展示中国城市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和潜力。
1. 上海上海位列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一的位置。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的GDP达到了3.87万亿元。
这一成绩不仅仅是上海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上海的经济实力得以持续增长,为中国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2.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重任。
2020年,北京的GDP达到了3.74万亿元,位列第二。
北京凭借其政治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深圳深圳以其快速的城市发展速度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深圳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三的城市。
2020年,深圳的GDP达到了2.76万亿元。
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经济重镇,也是中国城市GDP排名第四的城市。
2020年,广州的GDP达到了2.6万亿元。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发展了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5. 江苏苏州江苏苏州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创新型经济而闻名。
2020年,苏州的GDP达到了2.58万亿元,位列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五。
苏州积极引进了国内外的高端科技企业,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以上是202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前五的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经济实力雄厚,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COVID-19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但中国城市的GDP总体表现强劲,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除了城市GDP排名,人均GDP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2020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前五的城市。
2023年最新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2023年最新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
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
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55.7:16.2演变为2023年的2.2:65.7:32.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8.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3.24美元,到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6.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
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48.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
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5.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苏州调研报告
苏州调研报告根据对苏州市的调研,以下是本报告总结的主要发现和观察:1. 经济发展:1.1. 苏州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1.2. 该市的经济结构多样化,包括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多个重要领域。
1.3. 苏州市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支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1.4. 该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2. 城市规划和建设:2.1. 苏州市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城市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生活质量较高。
2.3. 苏州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了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3. 教育和人才:3.1. 苏州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著名的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
3.2. 该市鼓励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3.3. 苏州市的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社会事业和文化活动:4.1. 苏州市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养老和教育等领域。
4.2. 该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表演等。
4.3. 苏州市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1. 苏州市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
5.2. 该市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5.3. 苏州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总结而言,苏州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教育、人才、社会事业、文化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然而,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比如人口增长、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浅析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
市场化程度高是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拥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深圳政府坚持市场经济导向,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人才,为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动技术创新
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意义作用
经济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
发展环境
与其他城市经济2
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要点三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深圳市GDP总量达到26927.08亿元,同比增长6.7%,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产业升级转型
绿色低碳发展
深圳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优秀人才在深圳创新创业,提高城市创新竞争力。
人才引进和培养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深圳将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落户。
深圳将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保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碳排放。
投资市场多元化
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丰富,民间投资占比逐年提高,显示出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和活力。
外贸市场稳健发展
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2.4万亿元,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01
02
03
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传统制造业仍然占比过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
深圳市房价居高不下,对人才引进和城市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
市场化程度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注重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
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其中,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这促使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一、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广东省深圳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就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经济的飞速增长也成为了全国的瞩目。
现在,深圳已成为全国领先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其总产值已超过一千亿。
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开放的态度。
沙坪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渝北)政府在2018年发布的《制造业产业云基地计划》中,提出对外开放产业链,开发园区内的生产线、设施和相关标准,将一站式服务、一站式供应体系均托管给产业云平台。
这一深化开放的态度,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前来投资,为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对应的产业链。
二、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内陆城市的发展情况相对较为缓慢,这与其地理位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种种限制有关。
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该市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其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良好的地理环境、timezone、文化氛围等,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与沿海城市不同,内陆城市的开放程度较低,阻碍了其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内陆吸引外资的意见》明确,将以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沿线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逐步构建区域全新格局,支持内陆地区开放扩大国际展示,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三、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差距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成就均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沿海城市由于经历了较早的改革开放,因此其更具有发展的先天条件。
而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内陆城市也将逐步缩小和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
除此之外,还有着人才流失等问题也是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大量的内陆城市的人才涌向沿海城市,这使得内陆城市的人力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四、结论经过对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优劣。
GDP超两万亿城市已增至7个哪7个
2022年GDP超两万亿城市已增至7个哪7个2022年GDP超两万亿城市已增至7个哪7个?近日,各地官方陆续公布了2022年经济成绩单。
1月7日上午,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今年的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4万亿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拟设为5%左右。
作为“最牛地级市”,2021年苏州的GDP超过2.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2021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88.7亿元,比广州多出约7亿元,上升至全国第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比广州少270家,位居第五。
2022年,苏州继续加快转型升级,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苏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31家,总量达到1.34万家,高层次人才达到34万人。
此外,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9家,总数达到241家。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苏州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地级市前列,吸引了不少高校院所落户,加快科创补短板。
同时,苏州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包括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制造产业十分突出,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规模非常大。
苏州之外,1月3日,成都召开的“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成都经济总量进入“两万亿俱乐部”。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GDP为19917.0亿元,距离2万亿大关不远,2022年突破2万亿大关也是顺理成章。
至此,目前GDP超2万亿的城市已经达到了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和成都。
中部第一城武汉也正在向2万亿大关迈进。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武汉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总量达到1.9万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净增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领跑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
1月6日开幕的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透露,2022年该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
深圳 调研报告
深圳调研报告
根据所进行的深圳市调研报告,以下是对该城市的一些重要观察和结论:
经济发展
- 深圳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著名的经济特区之一。
- 近年来,深圳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全球创新和科技中心之一。
- 深圳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创新,尤其在电子产品领域有着强劲的竞争力。
人口增长
- 深圳的人口增长持续稳定,主要是由于经济机会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的人口结构多样化,各种文化和语言在此融合。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高的投入,并不断完善。
房地产市场
- 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活跃,房价相对较高。
- 总体而言,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教育和文化
- 深圳的教育系统发展迅速,各类高水平的学校和大学相继建立。
- 深圳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
术场所。
环境保护
- 深圳当局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
- 深圳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一些生态保护区也得到了
有效管理。
综上所述,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
在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深圳将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成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
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4月30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
至此,GDP十强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从增速上看,深圳以6.5%的增速位居十强增速第一;从总量来看,一季度又上演城市排名的激烈卡位,三组选手围绕第四、第六和第八位再度出现反转,广州反超重庆、成都再超苏州、杭州反超武汉。
深圳领跑广州垫底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数据显示,深圳之所以增长领先,工业加快恢复是主要的亮点。
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
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
这一组数据在深圳市坪山区体现明显。
5月4日,深圳市坪山区统计局发布,一季度GDP为262.78亿元,同比增长17.9%。
其中,坪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4%。
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前十大行业合计产值增速达47.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针对坪山区的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不止比亚迪,据说坪山所有的储能和电池厂都爆单。
”“以比亚迪总部为中心方圆三公里集中所有新能源相关产业链。
”坪山区以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比亚迪就在坪山区。
这里有从动力电池装备、正负极材料、电池电解液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电机、电控、点动力总成到整车制造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广州和苏州的增速落后则因为是工业恢复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做法苏州作为中国经济腹地的一颗明珠,以其出色的工业经济发展而闻名于世。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发展:苏州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和产业。
通过建立各类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以及科技小镇,吸引和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同时,苏州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2.优化产业结构:苏州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同时,苏州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造金融、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3.建设产业集聚区:苏州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兴起的开放型经济集聚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驻地设立。
苏州还积极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相邻的吴江经济开发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园区,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产业发展格局。
4.优化营商环境:苏州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通过优化政府服务,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发展。
苏州市政府还与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倾听企业需求,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苏州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通过建立人才招聘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涌入。
同时,苏州加大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力度,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产业集聚区、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有助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提高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戚晓曜
苏州和深圳,一个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一个是珠三角的龙头城市之一,两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其发展模式被国内众多城市所效仿。
两地发展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其特点,对两地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深圳学习苏州更具有针对性。
一、土地与人口比较
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695平方公里1,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常住人口万2,总人口约万。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总人口约1400万。
二、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08年,深圳生产总值亿元,高于苏州亿元。
其他指标各有千秋,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高于深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深圳。
从投资、消费、出口角度看,两地均对出口有较强的
1苏州下辖5个县市的建成区数据来源:
2资料来源:、
依赖,比较而言,深圳的消费能力强,而苏州的投资能力强。
苏州在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方面全方位领先深圳,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深圳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深圳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深圳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于深圳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深圳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深圳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深圳个百分点。
表1:2008年深圳与苏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三、经济效益比较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是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深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出苏州%。
深圳经济密度是苏州的倍,以相当于苏州23%的面积,创造了高于苏州的生产总值。
深圳的单位建成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财政贡献率等效益指标略高于苏州,加工贸易增
值率略低于苏州,相差不大,可以认为两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创造税收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及加工贸易附加值不分伯仲。
深圳的万元生产总值耗电仅为苏州的%,说明深圳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
总体而言,深圳的经济效益整体情况要好于苏州。
表2:2008年深圳与苏州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四、产业结构比较
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的第二产业,标志着已进入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经济发展的阶段。
苏州三次产业结构为::,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经济发展仍以工业经济为主。
深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苏州1547亿元,工业增加值比苏州少亿元,两地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
从工业结构上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都高于苏州,集聚效应更为明显。
尽管深圳重工业产值、大
3苏州的数据根据2008年1-9月数据计算。
中型企业产值低于苏州,但所占工业经济的份额都高于苏州,体现了深圳工业结构在重型化和集中度方面的优势。
不难看出,深圳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更具有竞争力。
表3:2008年深圳与苏州产业结构指标比较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
深圳建成区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苏州仅%,苏州的合同利用外资金额是倍,与深圳发展的空间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
深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明显高于苏州,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高于苏州。
在创新成果方面,尽管深圳专利申报量不及苏州,但发明专利申报数是苏州的倍;深圳的专利授权量略高于苏州,但发明专利授权量是苏州的倍,而且深圳的专利申报授权比和发明专利申报授权比高达%和%,苏州仅为%和%。
也就是说,深圳的专利申报和专利授权的科技含量远高于苏州。
表5:2008年深圳与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比较
六、外向型经济比较
两地的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均较高,深圳的指标要略高于苏州,外向型经济特征更为明显。
深圳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规模和占工业产值的比重高于苏州,说明深圳的工业更依赖于出口市场。
两地的外资企业出口额大致持平,深圳内资企业出口额是苏州的倍,说明深圳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要超过苏州,而苏州的外资企业工业产值超过深圳1615亿元,占两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差距的%,这正是深圳外资工业的不足之处。
从出口的产品结构看,深圳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规模高于苏州,但所占比重低于苏州,说明深圳传统产业出口仍然占据一定的份额。
从贸易形式上看,两地都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额相差不大,苏州的加工贸易比重要高于深圳,深圳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和比重均超过苏州亿美元,占两地出口差额的%,两地的出口差距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上。
表4:2008年深圳与苏州外向型经济指标比较
4 2008年美元和人民币平均汇率按计算,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单位为亿元,其他指标单位为亿美元。
七、有关结论
两地的发展模式高度相似,具有典型的外贸、外资为主导的外源型特征。
在发展速度上苏州大有后来居上态势,但深圳比苏州显得更有效率。
深圳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趋势快于苏州,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发展上。
两地的制造业规模都很大,主要依赖于电子通信制造业、跨国代工龙头企业,但深圳的产业集聚度、工业集中度更高。
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两地制造业都位于低端位置,附加值不是太高,以至于苏州在对外公布统计数据时刻意回避工业增加值指标。
两地出口都以加工贸易为主,差别在于深圳内资企业更具有出口竞争力,而苏州外资企业更具有内销竞争力。
深圳发展的优势在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苏州发展的优势在于城市规划合
理性和充沛的土地资源,对外国资本而言,苏州更有吸引力。
可以断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苏州将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态势,而深圳则必须依赖于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苏州的经济规模超过深圳将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单位:宝安区贸易工业监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