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淮南市高三模拟)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来源:Z|xx|k.]解析: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推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而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无力购买商品,故A 项正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1840年,推行鸦片贸易合法化,说明鸦片贸易是有利可图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提出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但并未充分体现政党的利益,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并未有反思的意思,只是客观陈述英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的转变,故D项错误。答案:A

2.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

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

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

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

解析:“林则徐上年禁烟”是道光帝所派,但材料中又“向英军表示”要“重治其罪”,故A项正确;材料中“向英军表示”要“重治其罪”表明妥协的开始,直至《南京条约》签订,“缓兵之计”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保护林则徐”与材料中“重治其罪”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是迫于军事压力而非大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中指出:《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年,)1938合肥市高三质检(2017·.3.“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解析:同样的条款,1938年左右和1842年之后人们的认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民族苦难后,人们发现要想经济发展,首先要实现主权独立,进而普遍性地增强了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D

4.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人民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

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

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

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解析:条约反映了美国禁止美国商人从事走私漏税、携带违禁货物等不法贸易行为,这与美国商业利益原则有关,故A项正确;美国国家力量有限不符合美国当时情况,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美国传教士的反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Z*xx*k.]来源[ 答案:A:Z|xx|k.][来源5.(2017·济南市高三模拟)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C.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是《天津条约》内容,是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7·长沙市高三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城市的洋教与传教士的流言多于乡村社会,但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7.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解析: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

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项错误。D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答案:B

8.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典型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

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解析:“天朝”是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反映,使用次数减少说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外交观念逐渐近代化,故A项正确;“天朝”使用次数减少说明“天朝上国”影响逐渐减弱,故B项错误;清王朝自称“大清国”“中国”是符合近代外交规范的,不能说明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故C项错误;这种变化是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表现,不能反映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故D项错误。

答案:A

9.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C.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两个阶段的描述,第一阶段的爱国主义重在行动,但并未完成,结合所学主要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的行动;第二阶段中“新型知识分子”指的是资产阶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指的是学习西方,积极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10.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 (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解析:“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11.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