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开发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开发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分析思路:本文以中新两方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的事态发展为线索,即从合作,分歧和妥协三个阶段来考察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修改,重点探讨在中新两国不同国情和各自经济政治利益的大环境下,围绕苏州工业园开发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相关者的参与行为和他们各自相关的利益,并从苏州工业园最近的发展情况,对整个政策的制定和进展以及影响给予评价。
三阶段的政策变化:—①—制定政策,合作—②—执行政策,分歧—③—面对问题,对策阶段一制定政策,合作一.who and what——谁制定了什么政策1994年2月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首席总理李光耀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协议。
关于开发苏州工业园的协议:耗资二十个亿,占地七十平方公里的开发计划原意要仿照新加坡的工业住宅混合社区模式。
计划分三个阶段共十五年完成,将容纳60万人口,提供三十万个职位。
成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公司由新加坡财团占65%的股份,中国财团占35%的股份组成。
二. what cause it——政策制定的环境诱因1.经济环境:互补的双赢利益趋向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拥有比较前沿的管理经验,但其六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三百七十万人口的条件,限制了它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它必须向外拓展,寻找它的人才和商业的“第二翼的发展”。
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
但在改革进程中,城市规划建设、公共行政管理、经济发展体制等问题上都面临着难题,原有的吸纳外资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原有的直接资本投入向技术经验等软件的引入。
希望学习成功的发展模式,引进先进的外资和管理的经验。
2.国际政治环境:融洽的双边关系新中关系远在1990年正式建交之前就开始了。
时任总理的李光耀资政在1976年就访问了中国。
邓小平先生也在1978年访问了新加坡。
十多年来两国领导人的联系为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0年以后,新中关系更是大放异彩。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1.1.1案例借鉴(1)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万。
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历经16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
8亿美元。
错误!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错误!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
目前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万平方米。
工业污染案例分析
工业污染案例分析文章标题:工业污染案例分析尊敬的相关负责人:经调研与分析,我们团队针对近期发生的一起工业污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找出引发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对类似案例进行预防。
现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汇报如下:一、案例背景某地工业园区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多家规模庞大的制造企业,生产出口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园区存在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给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案例分析1. 污染源调查经过现场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污染源集中在某公司所属的工业生产车间。
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不当等问题。
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气排放超标;同时,缺乏有效的废物管理措施,导致固体废物随意堆放。
这些行为长期积累,最终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2. 监管与管理不到位在此次案例中,监管与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失职现象。
环保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缺乏有效巡查与检查,使得工业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同时,相关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污染治理工作缺乏投入和有效管理。
三、问题解决与预防措施1. 相关企业的责任相关企业应加强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与检查。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监管与管理监管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日常巡查频次。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疑似污染源进行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对企业的执法监督,确保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3. 推动环保科技创新政府应推动环境科技创新,支持研发环保治理技术和设备。
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投入环保设施建设,推动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四、启示与建议此次工业污染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形成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并加强环境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概述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某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的分析,探讨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工业园区位于XX省XX市,涉及多个行业,如化工、制造等。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周边水体水质恶化,引发社会关注和环保压力。
污染源分析工业园区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等多种污染源。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排放不当就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污染影响工业园区水体污染对周边水生生物、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水质下降、鱼类死亡、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频发。
防治措施1.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规范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2.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减少废水排放;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再利用;4.加强对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的治理,避免多种污染源交叉影响;5.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成效评价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业园区水污染得到了有效防治。
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平稳,社会各界对工业园区的环保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动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XXXX.(XXXX)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XXX出版社。
•XXXX.(XXXX)环保部门发布的工业园区水质标准,未出版。
以上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工业园区的顺利运营和良好的物业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ABC工业园的成功物业管理ABC工业园是一家以电子产品生产为主的大型工业园区。
其物业管理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要经验有:a. 提供全方位服务:该园区物业管理团队积极响应租户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安全保卫、清洁维护、设备维修等,并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标准。
b.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物业管理团队与租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及时了解租户需求,并主动解决问题。
c. 强化安全意识:物业管理团队高度重视园区安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确保园区安全环境稳定。
2. 案例二:XYZ工业园的挑战与应对XYZ工业园是一家新兴的高科技工业园区,面临一些挑战。
但其物业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成功:a.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物业管理团队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园区规章制度,明确了租户的权责,保障园区内秩序和安全。
b. 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物业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地监控园区设备运行状况、维修记录等,实现及时反馈和处理。
c. 加强安全巡查与监控:物业管理团队增加了安全巡查力度,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确保园区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经验总结1. 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物业管理团队应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主动满足租户需求。
除了提供基础的安全保卫、清洁维护等服务外,还可以推出增值服务,如提供优质的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等。
2. 加强沟通与合作物业管理团队应与租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其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还应与当地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园区的发展。
3. 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是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的核心,物业管理团队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与管理方案,并加强安全巡查与监控,确保园区安全环境的稳定。
国外智慧工业园区案例
国外智慧工业园区案例智慧工业园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将传统工业园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智能化的工业园区,提供智慧化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工业升级和转型。
下面将介绍几个国外智慧工业园区的案例。
1. 瑞典斯多格尔姆智慧城市园区(Smart Sthlm)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多格尔姆市中心,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
园区通过建立智慧能源网络、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建筑等系统,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交通拥堵分析和优化、节能环保等功能。
园区内还设有智能停车场、共享电动汽车和智能公交系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2. 英国牛津科技园区(Oxford Science Park)牛津科学园是英国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位于英格兰牛津市,占地面积70多公顷。
园区内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专注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领域。
园区内建有高速宽带网络、大数据中心和创新实验室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研发和创新平台。
3. 美国硅谷智慧园区(Silicon Valley)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硅谷集聚了众多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如谷歌、苹果、Facebook等。
园区内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和合作环境。
硅谷还设有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为初创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4. 日本东京智慧城区(Tokyo Smart City)东京智慧城区是日本政府推动的智慧城市项目,旨在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
该项目包括智慧建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多个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这些国外智慧工业园区的案例展示了智慧工业园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和需求,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创新和转型。
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管理成为了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环境管理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更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方法。
一、某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某工业园区在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园区内的企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周边的河流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土壤质量也大幅下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园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入园企业的环境准入管理,严格审核企业的环保设施和污染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入园。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在园区内设置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定期检查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园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河流的水质逐渐恢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土壤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园区的企业也提高了环保意识,加大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某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不断上升,垃圾分类管理成为了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某城市,过去由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导致垃圾混装、乱扔现象严重,垃圾处理压力巨大,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该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另一方面,完善了垃圾分类设施,在居民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辆,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和处理。
此外,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对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居民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全环保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安全环保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环保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深入剖析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的安全环保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2019年江苏无锡化工园区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江苏无锡化工园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事故,导致至少7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初步调查,事故起因是由于工业园区管理不善,诸多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导致了化工厂堆放的化学原料产生了化学反应,引发了爆炸。
消防设施不完善、事故后及时救援不到位也是导致此次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
分析:此次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安全意识薄弱。
工业园区内诸多化工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屡屡被忽视。
消防救援能力不足,导致了事故后无法迅速控制火势、进行救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对策:对于此类事故,应当加强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善,并且加强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二:2018年北京大风刮倒施工脚手架事故2018年5月,北京市遭遇大风袭击,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被大风吹倒,导致了多名工人受伤。
据初步调查,脚手架设计不符合规范,结构不牢固,承受不住大风的袭击,导致了此次事故。
分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地脚手架设计不合理、结构不牢固。
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搭设设施,而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才能确保工人的安全。
不合理的设计、结构不牢固等问题会导致脚手架发生倒塌事故。
对策:对于此类事故,应当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加强对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确保脚手架的稳固和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及时清除风险隐患,确保工人的安全。
国外智慧工业园区案例
国外智慧工业园区案例国外智慧工业园区案例:1. 智能工业园区:德国汉诺威工业园区(Hannover Industrial Park)德国汉诺威工业园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园之一,该园区引入了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园区内的工厂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工业园区:荷兰埃因霍温卡尔斯塔德工业园区(Eindhoven-Kalverstraat Industrial Park)荷兰埃因霍温卡尔斯塔德工业园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工业园区。
该园区采用了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工业生产的低碳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
园区内的企业还开展了多项环保项目,如水资源回收和废物处理。
3. 数据驱动的工业园区:美国硅谷工业园区(Silicon Valley Industrial Park)美国硅谷工业园区是全球科技产业的中心,该园区采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提高竞争力。
4. 人工智能应用的工业园区:中国苏州工业园区(Suzhou Industrial Park)中国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园区之一。
该园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5. 机器人应用的工业园区:日本名古屋工业园区(Nagoya Industrial Park)日本名古屋工业园区是一个以机器人技术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该园区引入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的物流和加工作业。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通过机器人的应用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物联网应用的工业园区:新加坡淡滨尼工业园区(Tampines Industrial Park)新加坡淡滨尼工业园区是一个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工业园区。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标题: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生态学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的是企业间、区域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以实现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选取国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工业生态学的实践应用。
二、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2.1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国内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区域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认证的企业。
在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园区内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废弃和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通过构建企业间的废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园区内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苏州工业园还积极推动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构建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
2.2 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发展。
园区内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高资源利用、低污染排放的绿色生产。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监测和治理体系,确保园区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在优质水平。
三、案例对比分析苏州工业园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虽然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在建设理念和实施路径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园区都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为目标,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两个园区都重视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的推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
然而,两个园区也存在一些差异。
苏州工业园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引言每年都有许多火灾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火灾不仅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影响,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在火灾发生后,消防、医疗救援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抢救和救助。
因此,对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探讨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工业园区火灾某工业园区位于城市郊区,园区内有多家企业,其中包括一家化工厂和一家纺织厂。
一天晚上,当地居民发现工业园区内冒出了浓烟,并开始向周围扩散。
随后,园区内一家化工厂发生了爆炸,导致大火蔓延,纺织厂也被波及。
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扑救,数十辆消防车和上百名消防员全力救援。
经过近一天的扑救,火势才得以控制。
然而,火灾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多家企业的厂房和设备被严重损毁。
分析:这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化工厂和纺织厂位于同一工业园区,且距离较近,一旦发生火灾意外很容易相互波及。
其次,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一旦处理不当或者发生意外很容易引发火灾。
最后,园区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预案可能存在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发生。
案例二:商业大楼火灾某商业大楼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商区,楼内设有商场、酒店、办公室等。
一天晚上,商业大楼发生了火灾,大楼内冒出了浓烟,燃烧的火焰也随着空调通风系统向楼上蔓延。
大楼内的居民和商户纷纷逃离,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扑救。
经过数小时的扑救,火势被控制,大楼内部被烧毁的面积较大,但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分析:这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首先,商业大楼内设有多种经营场所,如商场、酒店等,人员密集度较高,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会格外困难。
其次,大楼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可能存在隐患,导致火灾蔓延的速度加快。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4.弹性规划——预留用地
为了准备未来的发 展潜力,计划扩大 预留土地面积。例 如,不包括第二区 和第三区的15公顷 保留土地,每个街 区单位预留另外0.5 公顷土地。
指导意义: 合理划定弹性更新区域 前瞻性的预留规划衔接 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SIP的新城规划和工业规划都参考了新加坡 经验。除了建立一个合格的工业用地之外,乡 镇规划的应用旨在为生活在乡镇的工人创造一 个愉快的家园。
地块尺度:3>2>1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指导意义:交通结构分级设置;不同功能沿 不同等级的道路布置;道路交叉口设置商业 核心;道路沿线建设绿化带,保障公共绿地 可达性。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结构
计划密度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组织
指导意义: 组织单向交通 沿次干道布置服务入口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1.现代商业中心,平衡的职住和工业用地 2.高科技园区,优良滨湖居住环境 3.自给自足新城镇,轻工业用地
苏州工业园区 城市管理 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批开发并示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以下是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方面的几个案例:
1. 智慧城管系统:苏州工业园区引入了智慧城管系统,通过监测、分析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
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并报警,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并提供城市管理的决策支持。
2. 环境保护: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建设生态园区,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并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园区还建立了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
3. 交通管理: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了智慧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信号灯、智能路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手段,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和交通流畅性。
园区还加强了对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管理和监管,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4. 社区治理: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
通过创建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加强对居民的服务管理和指导。
园区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义务工作和社区决策,不断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5. 人工智能应用: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园区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城市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通预测和拥堵管理,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流量。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品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工业园绿色转型内生产力不足的案例
工业园绿色转型内生产力不足的案例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背景和意义
三、工业园区绿色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生产力不足导致绿色转型困难的工业园区
五、解决生产力不足问题的策略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工业园区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大力推动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成为了许多工业园区面临的挑战。
二、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
2.意义: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园区绿色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不足
2.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3.生产力水平不高
四、案例分析:生产力不足导致绿色转型困难的工业园区
1.案例选择:某市工业园区,由于生产力不足,绿色转型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2.案例分析:生产力不足导致企业技术改造滞后,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绿色转型进程。
五、解决生产力不足问题的策略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3.提高产业协同水平,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绿色转型所需的人力资源
六、结论
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产力不足是制约绿色转型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典型案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典型案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工业设计典型园区发展一、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2008年,灵狮集团与太仓市携手创建了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
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简称太仓LOFT),是江苏省首个工业设计创新与孵化基地,太仓市政府确立的首个创意产业项目。
由成功创办了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的深圳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前期改造和后期运营管理,太仓市政府从产业发展政策、园区总体配套及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2014年,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年产值突破1.2亿元,累计带动太仓本土、苏南制造业转型升级末端产值超过40亿元。
太仓,正处于“制造”转型“创造”的井喷前夜。
二、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工业设计正成为推动福建制造业提升的重要抓手。
作为制造重镇的晋江,也正积极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晋江的工业设计外包每年流失的设计费高达数十亿元。
晋江工业设计园的建立,为晋江企业甚至是福建企业就近提供了设计的思路与产品的研发设计点亮生活。
目前,园区有52家入驻企业。
该园区是‘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作品的转化平台,也是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者与企业互动的交流平台。
”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运营方负责人李鄂东说,入驻在园区的一些台湾企业,就是被“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吸引而来的。
“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为晋江引来了两岸优秀设计师,形成协同创新平台。
三、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工业设计城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是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为其提供高端增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目前已入驻来自国内外155家工业设计公司,入园设计师2500人,成交工业设计成果近万例。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核心业务主要以产品设计为特色,以广东制造业市场为对象,立足于珠三角产业升级和优化大背景,为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产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
截至2014年12月18日,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吸引118家国内外优秀设计企业及机构入驻,拥有设计师人数超过1200人。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1. 引言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其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往往伴随着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来分析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策略和实施效果。
2. 案例介绍2.1 案例背景本案例所涉及的工业园区位于某省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包括化工、钢铁、电子等行业。
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2.2 污染源分析通过对该工业园区的污染源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污染: - 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 - 钢铁企业的废水排放,含有高浓度的悬浮固体和油脂; - 电子企业的废水排放,含有特定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2.3 环境影响该工业园区的水污染不仅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还对附近的居民及其健康构成了威胁。
此外,由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水污染还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影响。
3. 污染防治策略3.1 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业园区针对不同行业的污染源,建设了对应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预处理、生物降解、化学处理等技术手段,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同时,对于重金属物质的处理,采用了吸附、沉淀等方法。
3.2 污水管网建设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还建设了较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通过管网的连接,实现了废水的集中收集和输送,并降低了排放对环境的直接冲击。
3.3 水资源回用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业园区建设了水资源回用系统,将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二次利用。
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清洗。
4. 防治效果评估通过对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策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废水处理率显著提高,针对不同行业的污染源,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逐步达到设计要求; - 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工业园区周边的水体总体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回用系统的运行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对地下水的依赖。
(完整版)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1.案例背景信息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1 分区商业中心2 邻里中心3 大学4 职业学院5 区域医院6 社区医院7 文化中心8 主题公园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1 122222 2222 2 22 2 23 34 456 78910 11 11 11 11 11 11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居住区:紧邻金鸡湖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 轴线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
产业园区_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报告
产业园区_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产业园区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苏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经济的影响。
二、苏州工业园区概述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园区占地面积288平方公里,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三、发展历程1.初期建设阶段(1994-2001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初期建设注重引进外资,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
同时,园区推出了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
园区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和政府支持,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成果。
2.高速发展阶段(2002-2024年)这一阶段,园区加大了对人才、科技等资源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同时,园区也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园区的发展迅速并且多元化,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3.转型升级阶段(2024年至今)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了转型升级。
园区提出了“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和绿色发展。
园区还加大了对专业市场、研发机构等的建设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
四、成功因素分析1.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政府还加大了对园区的投资力度,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持,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人才引进和科技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加强了与其之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园区能够更好地获取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
园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了园区的创新发展。
3.产业链完整和创新链丰富苏州工业园区围绕产业链的完整和创新链的丰富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 医药、新材料 第三产业比重
稳步上升
中新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由新加坡协助招商,引入多项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 房产开发
2000年左右,园区产业人口开始大量进驻, 并且人口数量逐步增加;购房客户自西向东 呈梯度分布,基本上体现了与园区各个板块 价值的对位。
►2000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产业人口
大量进驻;1994年至1999年,园区人口增 长缓慢,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产业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苏州园区人
口自2000年以来持续增长,产业工人的数 量增加;
人口总数
增长率
板块 湖西CBD
客户组成 市区及周边占50%、园区占 40%、外地占10% 市区及周边占50%、园区占 40%、外地占10% 市区及周边占30%、园区占 60%外地占10% 市区及周边占20%园区占 70-80%外地占5%以下
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第一个邻里中心 新城大厦,97年兴建,98年建成。 2001年,贵都大厦邻里中心建成
房地产
项目:师惠乐章、湖滨公寓、瑞嘉 商业广场等。区域:城市配套延伸 区住宅特点:普通住宅商住楼,住 宅档次不高,商住楼提供底端配套。
人口 区域价值
产业人口开始进驻;购房客户主要是 当地居民、部分产业工人、城市被动 产业人口大量进驻;购房客户市中心占到半数左右、 长三角的资产客户 出现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的资产客户,其余产业客户 比重进一步加大 外溢人口
双中心: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 中心。天府新区新中心重点集聚科技、 商务、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形成有鲜 明特色的空间形象,打造为天府新区的 标志性亮点区域。
成都高新区规划
规划空间布局
——一带两翼、一城六区
一带: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 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 伸至龙泉山边。 两翼: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 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 聚带,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 产业功能带。 一城:天府新城建设成区域的 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 六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 离划定的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配套完善 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苏州工业园区
交通状况
常州
至南京 200KM
海运港口: 从包括骨干路网、城市轨道、城际轨道、 BRT线路以及重大交通枢纽等多种交通设施 80KM 上海港:距苏州 100公里;年吞吐量1.65 的布局方案上给与相应的拓展、延伸和优 亿吨,104个万吨级泊位 化,大大提高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的可 太湖 张家港:距苏州 96公里;综合性港口, 操作性。 年吞吐量 800万吨,18个万吨级泊位T轴双 -强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 太仓港:距苏州 70公里;石油港口,预 城,东进沪西”空间发展策略 计万吨级泊位 30个 -为了满足甲方对地块开发和道路建设的规 常熟港:距苏州 60公里;化工港口,预 划管理要求,对支路以上等级的所有道路 计年吞吐量 150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 进行了红线设计并完全落地 和30万吨通用码头各1座 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人 流货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吸引了不 少国内外企业,公司投资于此。
成都高新区规划
交通体系
规划原则
1、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 城区共同构成国际区域性 综合交通枢纽 2、构建快速交通体系 3、构建TOD模式的区内交 通格局 4、客货分流
交通组成
轨道交通:铁路、城市轨 道交通网络 道路交通:高速公路、城 市快速路、货运专线
小结
—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便利 —产业集中且多以第三产业为主(集成电路、游 戏动漫、软件、新材料等产业) —尺度、地块划分(地块四角最好垂直)、交通 组织(回车道或环形道路)
成都高新区规划 天府新城
天府新城规划为整合国家级成都高新区、国家级成都经 开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及配套开发区以及成都进出口 加工区和拟设立的成都综合保税区
功能布局
面积 规划总用地面积37.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500万平方 米(其中办公、科研、金融、商业3450万平方米,占总 量的53%)。 人口 规划总就业人口60万人(其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20 万—30万人),总居住人口达200万人。 发展方向 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将重点 发展信息服务、数字娱乐、商务、物流等产业。致力于 将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成都最具竞争力和代表 性的战略性产业,成为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的主要聚集 地、国际化软件产品的主流提供地和国内外人才的生活 聚居地。
转型期08园区二次创业: 即加快建设四个 示范区的转型发 展 Cbd商业办公功 能的完善,李公 堤 商业街,圆通 时代广场、东方 之门的修建等 项目:国际社区、 尚玲珑、朗诗国 际等,区域:沿 cbd向东发展。 项目特点:高端 化、科技化
产业 配套
自98年到01年为苏州园区的基础奠 定期,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开发公 司,招商的准备以及制定园区的规 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工业园区规划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
VS
成都高新区
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
—园区概况 —交通状况 —功能板块 —产业发展 —房产开发 —人口演变 —发展小结
成都高新区
—园区简介 —地理位置 —产业分布及 发展重心 —天府新区 —规划布局 —交通体系 —发展小结
苏州工业园区
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以建设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和创新性、生 态型新城区为发展目标,交通便捷,战略发 展空间巨大
高水准的基础设施: 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00多 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 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 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 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 整)的国际水准。
苏州工业园区
产业发展
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 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 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了中新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新方向中方提供了丰富的招商 经验和既有的招商网络
00年,园区属于城市功能的延伸区域, 即金鸡湖西区域房地产市场首先发展; 02年左右,由于金鸡湖强势的景观资 源和邻里中心的商业配套,湖西区域发 展迅速; 05年,随着湖西区域的发展完善,房 地产市场沿金鸡湖发展;07年,开始向 东部区域扩散发展; 园区房地产历经十年的发展,产品力 水平越来越高,产品多元化、复合化程 度不断增加
无锡
42KM
张家港90KM 常熟
常熟港60KM
刘家港60KM 90KM 太仓50KM 太仓港70KM 苏州工 业园 昆山50KM
苏州 上海80KM 虹桥机场80KM 浦东机场 120KM 苏州工业园位置交通图
至杭州 150KM
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区域价值也随之提升
成都高新区规划
南区—— 现代商务中心 高端产业新城
西区——
业态完整的 高科技工业发展区
园区简介
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 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 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现有规 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 南部园区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商务中心、高 端产业新城”的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定位,重点发展金 融、商务、会展、研发、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建设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在南部园区的中和片区, 正在与新加坡合作,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打造创新持续、 智慧增长、开放人文的科技新城,将该片区建成产城一体 样板区和创新发展示范区。 西部园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按照 “业态完整的高科技工业发展区”的定位,重点发展新一 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技术制 造业。西部园区内建有国家级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013 年,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39亿美元,排名全国综 合保税区第三位、中西部第一位。
湖西 Cbd 板块
独墅湖 板块
新双湖板块
湖东 Cbd 板块
尤其是中央CBD的建成,带动了园区内的房产开发和商业的繁荣
人口数量
苏州工业园区
20.00% 15.00% 10.00% 5.00% 0.00% -5.00%
31.36 35 29.66 30 25.76 27.3 21.0322.29 25 17.73 16.96 16.61 16.53 16.5 16.4716.48 16.41 20 15 10 5 0
规模: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7万,从 业人员31.57万,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 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入驻产业:截止2008年6月底,园区集聚了海内外科技人才创办的科 技型创新企业7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机构100多家,省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350家。 交通: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 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
成都高新区规划
地理位置
西区位于成都市西、三环路与绕城高速 公路之间,距成都市中心6公里。是原郫 县合作镇大部分犀浦镇一小部分。
南部园区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
成都高新区规划
产业分布及发展重心
优势产业: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和生物医药 产业; 高新天府新城、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等知名产业组团位于 南部园区。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英 特尔、戴尔、联想、富士康、德州仪器等国际知名企业制造基地位于西 部园区。
加速发展期2001-2008
金鸡湖东地区开始全面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发 展,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基本成形 《苏州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市域c bd在园区 的概念。邻里中心快速发展,师惠等五座邻里中心 修建,截止到08年,园区7座邻里中心,总建面超 过12万平,形成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 等于一体的居住商业中心。欧尚、沃尔玛家乐福等 商场进驻;左岸商业街、湖滨新天地、联丰广场等 规模型特色商业街区 陆续出现。 项目:东方春晓、湖滨公寓、项目:星湖国际、半 天翔花园等,区域:围绕金 岛华庭等,区域:金 鸡湖发展。项目特点:产品 鸡湖延伸发展。项目 以低密和湖景公寓为主,产 特点:随着知名开发 商的进驻,产品多元 品力较大提升 化,复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