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叶的知识,认识叶和人类的关系。
2、学习叶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3、掌握意象的辨别和初步的理解,学习诗歌鉴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叶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学会辨别文学中的叶的意象。
2、学会判断其他文本中某些意象。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①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是动物必需的食物;将太阳能变成化学能固定在她合成的物质中,供动物和人类利用。
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太阳光能量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并放出氧气,是大气氧气的补充者,消耗二氧化碳;树叶、木屑等通过一种叫纤维素酶的作用,将它们分解成糖,从而转化为新的燃料,造福于人类。
②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吸收二氧化碳等空气中有毒气体,把部分紫外线从地球中反射出去,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吐雾播雨,地球上大部分降雨都是由植物的蒸腾作用而形成的,还能分泌杀菌素(松树、柏树分泌的挥发性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菌、肺结核菌、痢疾菌等),降低噪音(行道树);能够吸收许多有害气体(夹竹桃吸收硫,梧桐、黄杨吸收氟化氢等)。
③可做饮料、饲料、药材:茶叶、山楂树叶可制成“山楂酮果汁饮料”,柳树叶、侧柏叶、竹叶都可以代茶饮用,酿酒。
桑叶养蚕,洋槐、榆树都可做饲料。
枇杷叶治肺热咳嗽,大青叶治咽喉肿痛,枸杞叶清热解毒,铁皮石斛益胃生津。
④检验大气污染:虞美人的花叶对空气中的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空气中有硫化氢,它便会花容失色;米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
⑤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叶脉惊人的支撑力,英国建筑师约瑟发现王莲圆而大的叶片,虽然长得很薄,但非常牢固——世界博览会博览馆大厅;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大厅的屋顶覆盖结构,也是仿照叶脉结构制成;通过仿生荷叶,发明了荷叶效应乳胶漆,能保持建筑外墙面干燥清洁。
⑥勘察矿藏、预报气象、预报地震:矿床上的土壤中,通常都有极少量的矿物质,某些植物对某些矿物质特别喜欢吸收,三色堇与锌,喇叭茶与铀,蓝色花瓣的羽扇豆与锰。
含羞草叶自动闭合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花;山芋藤也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突然开花,大面积死亡等,含羞草会在大白天闭合,在夜间莫名其妙地撑开。
⑦作为书写纸张,作为工艺材料: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古代印度人在贝多树的贝多叶上写经书,人称“贝多经”;芦苇画、叶脉书签。
⑧其他:做乐器(卷起树叶,吹出声音);肥料(化作春泥更护花);染料(沙棘的叶子作为黑色染料,桦树叶作为绿色染料);拍照片(把不透明的塑料片剪成一定的形状,找一片树叶,把小塑料片用胶纸粘在树叶正面,过一段时间取下来,就能看到树叶上出现了和塑料片一样的形状。
原因很简单:塑料片挡住了阳光,于是树叶被遮挡的部分颜色就会变浅,照片就出来了。
利用这种原理,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种形状的遮挡片,使用树叶制作不同的照片。
另外,你可以把照片的黑白底片拿来用,就能在树叶上显现真实的照片了)。
2、引导认识叶的精神作用:
叶的作用真是巨大,叶对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叶仅仅是有着物质方面的作用吗?
叶在精神上对我们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
教者提示归纳:
生命的象征、青春的活力、
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
树叶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自然价值,还在于它的精神价值。
它点缀自然、陪伴童年、启发思念、引发幽情、激发赞颂、呼唤热情。
(二)导入
之前我们在《鸟》专题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一些关于鸟的知识,而且在一些古诗中了解到鸟类通常会承担一些特殊的“任务”。
像韦应物以秋雁来寄托远宦思乡之情;白居易以池鹤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象征自己的孤高品格;葛天民《迎燕》中的小燕子则带来了春的消息,寓意自由自在的和谐的生活。
像这种带有特殊含义或主观情感的事物,在文学上我们称之为意象。
如果能够掌握古诗中对意象的判断和解读,那么古诗鉴赏就会容易的多。
那么我们今天首先就要从几首古诗中了解叶在文学中的独特作用。
(三)古诗鉴赏
之前我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了解一些关于叶的基本知识及其非凡的本领,那么在本上的几首古诗中,叶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它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帮助呢?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轻浮、炫耀、哗众取宠,浮躁轻狂,要注意积累,保持沉稳,在适当的时侯展露才华。
宣宗宫人《题红叶》:
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王勃《山中》:
以深秋景色更着黄叶点染渲染悲怆色彩,抒发久客思归之情。
杨巨源《城东早春》:
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表达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些已经陈旧的老套。
(四)问题探究
探究叶的颜色:
在这些诗中,虽然写的都是叶,但略有不同,那么是什么不同呢?
颜色不同。
其实,许多不同种类树叶的颜色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片树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呈现不同的颜色,为自然界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总的来说,初萌的叶芽是鹅黄的;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秋天的叶子是红色的,飘落的叶子是枯黄的。
专题中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元好问诗中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山中》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
诗人为什么注重叶的色彩的描绘?请结合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四首古诗咏叶,都写了叶的色彩。
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每首诗各自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内在的联系。
譬如,《山中》一诗中叶色是枯黄的,这一色彩用来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红叶题诗》中叶色是通红的,叶片上寄托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
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借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可见叶,甚至是不同颜色的叶也通常会成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古诗中,那么我们今后在鉴赏古诗时,如果看到有这种意象的叶,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对诗歌有更深的解读了呢?
诗词是众多文学样式中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文体。
中国古典诗词崇尚含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笔下的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拟人抒情,间接地表达出来。
诗家在创作和评价诗词作品时,最看重的是用典故贴切,意象美妙,最忌讳的是平铺直叙,缺乏深刻的意象。
一首诗词有无诗味,是否韵味独特,说到底是看这首诗词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
意象是是鉴赏评价一首诗词的突破口。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今天离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时已久远,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诗词作品了解作者创作诗词时的情感和志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象的存在,它如化石一样记录了作者的情感信息。
有许多意象已不仅仅属于诗词,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
(五)拓展知识讨论
之前请同学们课前自己整理的关于古诗中的其他一些常见意象,主要提供了两个方向:树或花卉。
(注意意象往往带有诗人主观情感,而非单纯写景。
)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集成果。
树
1、松树
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
如李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魏晋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2、竹子
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3、梧桐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的《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
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
4、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尤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五代李煜的《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5、柳树
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
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
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南宋吴文英《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6、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花
1、梅花
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2、菊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3、荷花,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表现的情感就是赞美哪些居高位而不贪婪,处尊贵而清廉的可贵品格。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 此首以莲藕为喻,描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永结同心,永远相爱的迫切愿望。
4、兰花,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常喻君子,兰花多生于荒僻无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来比喻甘贫乐道的隐士高人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李白有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北宋词人曹组《卜算子·兰》中:“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
郑板桥性格古怪刚强,及喜画幽兰,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四美也”。
5、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奈,这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典型主题。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余,人来茶罢,叹浮生,数落花。
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6、杨花
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
杨花很特别,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有滋味。
所以杨花常常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
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六)小结
诗词入门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也许了解了诗词的创作手法,就找到了入门的钥匙。
而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一是含蓄美、朦胧美。
运用各种手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典故和意象,顾此而即彼,意在诗外。
尽管对诗歌中的意象不应做机械理解,但的确有些意象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通认同的具有某种含义的固定的典故和意象。
了解和掌握这些意象,也有助于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一堂课,能有所收获。
五、课后练习
对下面的一篇文章进行赏析,并找出文中意象的部分,意象的掌握并不仅仅是运用于诗歌,其他文章同样适用。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百合花开》赏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
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
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
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
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
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
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
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1)百合花象征着积极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努力、历经艰辛后的成功。
(2)山谷、断崖象征充满世事艰辛的社会。
(3)百合谷地象征经过奋斗而创造出的一派新天地。
(4)野草、蜂蝶象征俗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