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1总则1.0.1阐明编制本规范的宗旨。
城市规划事业在近十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城市规划各项法规、标准制定上明显落后于发展的需要。
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城市给水规划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可以参考,因此全国各地规划设计单位所做的给水工程规划内容和深度各不相同。
这种情况,不利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统一评定和检查,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作为城市发展政策性法规和后阶段设计工作指导性文件的严肃性。
随着《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标准的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加强,深感需要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方面的法规,以便在编制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本规范具体体现了国家在给水工程中的技术经济政策,保证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是我国城市规划规范体系日益完善的表现。
1.0.2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明确指出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规划法,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阶段。
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应编制分区规划。
鉴于现行的各类给水规范其适用对象大都为具体工程设计,内容虽然详尽,但缺少宏观决策、总体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为此本规范的条文设置尽量避免与其他给水规范内容重复,为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服务,编制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时,可依照本规范和其他给水规范。
按照国家有关划分城乡标准的规定,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同属于城市的范畴,所以建制镇总体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可按本规范执行。
由于农村给水的条件和要求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法归纳在同一规范中。
1.0.3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规划内容。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是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确定的,同时又强调了水资源保护及开源节流的措施。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doc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
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的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的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要求。
水资源不足的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
完整版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2023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20-20211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工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2.0.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应具有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有关应急预案。
2.0.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的防洪、防涝标准不应低于所在区域城镇设防的相应要求。
2.0.3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选用的材料、产品与设备必须质量合格,涉及生活给水的材料与设备还必须满足卫生安全的要求。
2.0.4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选用的工艺、设备、器具和产品应为节水和节能型。
2.0.5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中有关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节水设施的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0.6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并严格执行。
2.0.7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不应对建筑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
2.0.8建筑给水排水设施运行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易燃、易爆及有毒化学危险品应实施严格管理,防止人身伤害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2.0.9对处于公共场所的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和构筑物应采取不影响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2.0.10设备与管道应方便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
2.0.11管道、设备和构筑物应根据其贮存或传输介质的腐蚀性质及环境条件,确定应采取的防腐蚀及防冻措施。
2.0.12湿陷性黄土地区布置在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地下给水排水管道,应按湿陷性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完整word版)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08—10-15发布,2009—05—01实施。
发布公告:其中,第1。
03、3.1.9、3。
1.15、3.2.8、9.1.10、9。
1.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和《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同时作废.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
1 施工基本规定3。
2 质量评定基本规定4 土石方与地基处理4。
1 一般规定4。
2 施工降排水4。
3 沟槽开挖与支护4。
4 地基处理4。
5 沟槽回填4。
6 质量验收标准5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5.1 一般规定5.2 管道基础5。
3 钢管安装5.4 钢管内外防腐5。
5 球墨铸铁管安装5.6 钢筋混凝土管及预(自)应力混凝土管安装5.7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安装5。
8 玻璃钢管安装5。
9 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及其复合管安装5.10 质量验收标准6 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6.1 一般规定6。
2 工作井6.3 顶管6。
4 质构6。
5 浅埋暗挖6.6 定向钻及夯管6.7 质量验收标准7 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7.1 一般规定7.2 沉管7。
3 桥管7.4 质量验收标准8 管道附属构筑物8.1 一般规定8。
2 井室8。
3 支墩8。
4 雨水口8。
5 质量验收标准9 管道功能性试验9.1 一般规定9。
2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9.3 无压管道的闭水试验9。
4 无压管道的闭气试验9.5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附录A 给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附录B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附录C 注水法试验附录D 闭水法试验附录E 闭气法试验附录F 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附录G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附录H 取氨酯(PU)涂层本规范用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 总则1。
0.1 为加强给水、排水(以下简称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施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
第一部分城市给水工程一、给水系统总论1、熟悉城市给水相关技术规范。
城市给水相关技术规范:(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共有106项,分为水质常规指标38项,水质非常规指标64项,消毒剂常规指标4项。
2、掌握给水系统分类、组成及布置形式,以及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2.1给水系统分类给水系统是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的性质,可分类如下:(1)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苦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2)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3)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4)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
2.2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
它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用水区,并向用户配水: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给水系统常由下列工程设施组成:(1)取水构筑物,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
(2)水处理构筑彻,是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进行处理,以期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这些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范围内。
(3)泵站,用以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增压泵站等。
(4)输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渠是将原水送到水厂的管渠,管网则是将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的全部管道。
(5)调节构筑物,它包括各种类型的贮水构筑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
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
中小城市或企业为了贮备水量和保证水压,常设置水塔。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对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旨在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一份针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1000字简要介绍。
一、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给水供应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合理规划城市给水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规范旨在指导城市给水工程的规划工作,优化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能力的增强。
二、规划原则1.综合规划:将城市给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
2.科学决策:依靠数据和科学研究,确定给水工程的规划需求,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统筹安全性和经济性: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注重投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发展:优化供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满足未来城市扩大的需求。
三、规划内容1.给水工程的总体规划:确定给水工程的总体布局,确定主要管道线路和水源点的位置,考虑水质、水量和供水压力等因素。
2.给水设备的规划:确定给水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布局,确保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给水水源的规划: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水源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4.水质处理的规划:确定水质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居民健康要求。
5.给水管道的规划:确定给水管道的布局、直径和材料,确保供水管网的运行安全和供水压力稳定。
6.给水泵站的规划:确定泵站的位置、规模和泵的选择,确保泵站的运行效益和供水能力。
7.运维管理的规划:确定城市给水系统的运维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规划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用水需求的预测,确定给水工程的需求和规划目标。
2.可行性研究: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包括水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
水量之间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要求。
水资源不足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 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完美正规版
2021/9/233
27
1 总则
1.0.3 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和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 、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应遵循安全供水、保障 服务功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水的自然循环 协调发展的原则。
本条规定了城镇给水排水设施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应遵
应避免直接引用现行标准;对现行标准中已有的强 制性条文要进行归纳,重新提炼和提升,应明确阐 述需要达到的要求和规定。
2021/9/233
16
编制过程
2011年10月 完成规范报批稿 2012年七5、月标28准日编,制住过房程及和意城见乡反建馈设情部况公告第
1413号批准,编号为GB50778-2012,自2012年 10月1日起实施。
——针对实现城镇给水排水的性能、功能所提出的在 建设活动中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措施。
2021//99//2233
22
规范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每部分体系中的综合标准均
是涉及质量、安全、卫生、 城
环保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目
镇 给
标理要求 水
。它对该部分所包含各专业
循的基本原则。“保障服务功能”是指作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城镇给水排水设 施要保障对公众服务的基本功能,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节约资源”是 指节约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保护环境”是指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城镇水环境质量;“同水的自然循环和谐发展”是指城镇
给水排水系统作为城镇水的社会循环的基础设施,要减少对水自然循环的影响和冲 击,并使其保持在水自然循环可承受的范围内。
则,制定了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和设施基本功能和技术性能的相关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6-2022)原文
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 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印发 《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等文件,提出政府制定强制性标准、社会 团体制定自愿采用性标准的长远目标,明 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 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 逐步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 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 构成的“技术法规”体系。
总
规 1.城市给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应制定相应
则 基本规定
模 与 布
的操作规程,并应严格执行。 2. 城市给水工程应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并建立全过程档案。
城市 给水
水质 、水 量和水压
局 建
3.城市给水工程电气设施运行与维护作 业应符合电业工作安全规程的规定,满 足安全要求。
工程 水 源 和 设 4.当城市给水系统需要停水时,应提前
2.供水单位必须根据水质风险建立水质
城市 给水 工程 项目
水质 、水 量和水压 水源和 取水工程
水 量
预警系统,完善应急净水技术与设施, 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当岀现突发事件时, 应按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集中式供水水质检验项目和检测频率
规规范
或达到更高水平。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 标准、企业标准要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 配套,各项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 规范的相关技术水平。
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实施后,现行相关工 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同 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 文应及时修订,且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 范的规定。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强制性标 准和推荐性标准)中有关规定与强制性工程建 设规范的规定不一致的,以强制性工程建设规 范的规定为准。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ode for Urban Water SupplyEngineering PlanningGB 50282—9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9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8〕14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附件二“1992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我部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而成。
经建设部1998年8月20日以建标[1998]14号文批准发布。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杭州保叔路224号,邮政编码31000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杭州市规划设计院,大连市规划设计院,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王杉、张宛梅、周胜昔、吴兆申、肖玲群、曹世法、付文清、张华、韩文斌、张明生1 总则1.0.1 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完整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完整版)一、总则1.1 为了确保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3 施工及验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4 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施工安全,提高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术语和符号2.1 术语(1)给水管道:指输送生活、生产用水的管道系统。
(2)排水管道:指收集、输送生活、生产废水和雨水的管道系统。
(3)管道工程施工:包括管道铺设、连接、防腐、试压、清洗、消毒等过程。
(4)验收:指在管道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安全、功能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检查和评定。
2.2 符号(1)DN:公称直径,表示管道的内径尺寸。
(2)H:设计地面标高,表示管道铺设的基准高度。
(3)L:管道长度,表示管道的实际铺设长度。
(4)Q: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水量。
三、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了解工程概况。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3.2 物资准备(1)根据工程需求,采购合格的管道、管件、阀门等材料。
(2)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仪器等。
(3)确保施工材料的存放、运输、保管符合要求。
3.3 现场准备(1)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2)设置施工围挡、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办理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确保施工合法合规。
四、管道铺设4.1 管道铺设原则(1)管道铺设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确保管道系统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2)管道走向应合理,减少弯曲,降低水头损失,提高输送效率。
(3)管道铺设应避开地质不良区域,确保管道基础的稳定性。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范》GB50268-202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范》
GB50268-202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范
(GB-2023)
该规范适用于城市建设中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施工要求:
-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 施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且应进行检验和验收。
-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及时处
理施工中的问题。
-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程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
2. 埋地管道施工要求:
- 埋地管道施工前应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和标定,并制定相应
的施工方案。
- 管道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应保持良好的线型和坡度。
- 在敷设管道时,应注意管道的保护和支撑,以防止管道的损坏。
- 管道的连接应采用适当的方法,确保连接牢固且无渗漏。
3. 管道安装和固定要求:
- 管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管道的通畅和稳定。
- 管道的固定应使用适当的支架和固定件,确保管道的位置稳定。
- 管道的承插口应正确安装密封材料,以防止渗漏。
4. 管道的试验和验收:
- 管道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试验,包括静压试验和水压试验。
- 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 管道试验后,应进行工程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范》(GB-2023)的概要整理而成,具体细节和要求请参考该规范的正文内容。
---。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007-10-10]【字号: | | 】【背景色】1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ode for Urban WaterSupply Engineering Planning目录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通知前言1 总则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2 城市用水厂3 给水范围和规模4 给水水质和水压5 水源选择6 给水系统6.1 给水系统布局6.2 给水系统的安全性7 水源地8 水厂9 输配水附录A 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规范用词用语说明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1999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8]14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附件二 "1992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9 年2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我部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而成。
经建设部1998年8月20日以建标[1998]14号文批准发布。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厂、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杭州保椒路224号,邮政编码31000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完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范1 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篇一:城市给水规模的确定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吴兆申皇甫佳群金家明提要: 确定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十分重要,提出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到工程实施等各规划阶段预测水量规模的依据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给水排水规划水量规模预测依据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有些城市由于预测规模偏大,建成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又有些项目由于预测规模滞后,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阶段,到工程实施,其水量规模的确定是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各阶段有不同的规范、标准、指标作指导。
如果混淆不同阶段和相应的规范,不作调研,将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1 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用地、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质目标和设施布局。
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给水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1)"给水规范"所提指标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期内(一般为20年)的水量预测,并按此控制水资源和提出总水量规模,由于城市用水有逐步增长的过程,因而近期指标要大幅下降。
(2)"给水范围"所提指标是全国通用指标,选用时不能简单按照城市规模类别和分区进行套用,必须先对城市现状指标进行测算研究,按照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所采用的指标。
由于编制"给水规范"所提指标是依据1991~1994年统计资料,该年段正处于用水高速增长期,并按照逐年增长的概念来测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给水工程规范1 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2.2.2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2.2.3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2.2.3-1和表2.2.3-2中的指标。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³/(万人·d))注: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3、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减(下同)。
4、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5、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表2.2.3-2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注:综合生活用水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2.2.5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估算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给水干管管径或预测分区的用水量时,可按照下列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确定。
1城市居住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特点、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单位居住用地和水量可彩表2.2.5-1中的指标。
表2.2.5-1 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2.用地代号引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下同)。
2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和商贸繁荣程度以及公共设施的类别、规模等因素确定。
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2中的指标。
3城市工业用地用水量应根据产业结构、主体产业、生产规模及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确定。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3中的指标。
表2.2.5-2 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注: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表2.2.5-3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注:本表指标包括了工业用地中职工生活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
4城市其他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4中的指标。
表2.2.5-4 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2.2.6进行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部分所要求的水资源供水量为城市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再乘上供水天数。
各类城市的日变化系数可采用表2.2.6中的数值。
表2.2.6 日变化系数2.2.7自备水源供水的工矿企业和公共设施的用水量应纳入城市用水量中,由城市给水工程进行统一规划。
2.2.8城市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的水量应根据用关部门的相应规划纳入城市用水量中。
3 给水范围和规模3.0.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3.0.2当城市给水水源地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水源地和输水管线应纳入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
当输水管线途经的城镇需由同一水源供水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3.0.3给水规模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3.0.4城市中用水量大且水质要求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工业和公共设施,应根据城市供水现状、发展趋势、水资源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确定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或自备水源供水。
4 给水水质和水压4.0.1城市统一供给的或自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4.0.2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00万m³,同时是直辖市,对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且由城市统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1的规定。
4.0.3最高日供给水量超过50万m³不到100万m³的其他城市,由城市统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2的规定。
4.0.4城市统一供给的其他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
4.0.5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
5 水源选择5.0.1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各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要求。
5.0.2选用地表水为城市给水水源时,城市给水水源的枯水流量保证率应根据城市性质和规模确定,可采用90%~97%。
建制镇给水水源的估水流量保证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的有关规定。
当水源的枯水流量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多水源调节或调蓄等措施。
5.0.3选用地表水为城市给水水源时,城市生活饮用水给水水源的卫生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 020)的规定。
当城市水源不符合上述各类标准,且限于条件必需加以利用时,应采取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等有效措施。
5.0.4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
开采地下水应以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为依据,其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
5.0.5低于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的水源,可作为水质要求低的其它用水的水源。
5.0.6水资源不足的城市宜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0.7缺乏淡水资源的沿海或海鸟城市宜将海水直接或经处理后作为城市水源,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6 给水系统6.1 给水系统布局6.1.1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综合评价后确定。
6.1.2规划城市给水系统时,应合理利用城市已建给予水工程设施,并进行统一规划。
6.1.3城市地形起伏大或规划给水范围广时,可采用分区或分压给水系统。
6.1.4根据城市水源状况、总体规划布局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可采用水质给水系统。
6.1.5大、中城市用多个水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多水源给水系统。
6.1.6城市用地形可供利用时,宜采用重力输配水系统。
6.2 给水系统布局6.2.1给水系统中的工程设施不应设置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地区及洪水淹没和内涝低洼地区。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应设置在河岸及河床稳定的地段。
工程设施的防洪及排涝等级不应低于是所在城市设防的相应等级。
6.2.2规划长距离输水管线时,输水管不宜少于两根。
当其中一根发生事故时,另一根管线的事故给水量不应小于正常给水量的70%。
当城市为多水源给水或具备应急水源、安全水池等条件时,亦可采用单管输水。
6.2.3市区的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
6.2.4给水系统主要工程设施供电等级应为一级负荷。
6.2.5给水系统中的调蓄水量宜为给水规模的10%~20%。
6.2.6给水系统的抗震要求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32)及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执行。
7 水源地7.0.1水源地应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段。
7.0.2选用地表水为水源时,水源地应位于水体功能区划规定的取水段或水质符合相应标准的河段。
饮用水水源地应位于城镇和工业区的上游。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II类标准。
7.0.3选用地下水水源时,水源地应设在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7.0.4当水源为高浊度江河时,水源地区选在浊度相对较低的河段或有条件设置避砂峰调蓄设施的河段,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浊度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规定。
7.0.5当水源为感潮江河时,水源地区应选在氯离子含量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河段或有条件设置避咸潮调蓄设施的河段。
7.0.6水源为湖泊或水库时,水源地应选在藻类含量较低、水位较深和水域开阔的位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