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7年)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会怎样考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一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时间真题答案和解析2005年15.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答案】15.(3分)A15.【答案】A【深度解析】本题有相当的难度。
题目最大的陷阱是D项。
很多同学一看题目是《红楼梦》,马上判断这是中国的东西,所以答案肯定在C和D中间。
由因为梅兰芳体系是说的戏剧(京剧),答案理所当然的就是最后一个选项了。
这恰好中了出题人的埋伏。
其实这道题本来是一般的概念判断题,同学们拿着文章对四个体系的定义和作为电视剧的《红楼梦》一一对比就可以了。
其实,作为舶来品的电视剧本身在形式上就是西方的,它又不是一部戏曲电影,这样答案恰恰首先要排除C和D。
接下来,我们看看布莱希特体系的定义: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显然,电视剧不可能起到什么与观众交流的现场感。
再看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电视剧不正是试图模拟现实生活的么,因此这个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恰好与电视剧《红楼梦》最像。
其实大家想想,这道题如果直接问你电视剧与哪种体系最像,你是容易选对的。
但出题人加上了一个电视剧《红楼梦》,就难倒了很多人。
2006年(附新闻点评)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在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
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点评:23.【答案】“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涵盖全面)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块的知识是高考语文中必考的知识点,那么究竟是怎样考查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一1、下列古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偶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比喻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拟人答案:B解析: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2、下列古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借物抒情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考文常
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精编版)-附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精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7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7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目录1、全国卷I2、全国卷II3、全国卷III4、北京卷5、浙江卷6、江苏卷7、天津卷8、山东卷一、(2017全国I)(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
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一1、“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对“七子”思想所属及其作品概括正确的是:()A、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B、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庄子《南华经》C、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荀子《荀子》D、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荀子《荀子》答案:A解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或《老子》)、庄子《南华经》(或《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
2、“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对“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郑光祖代表作是《窦娥冤》B、关汉卿代表作是《汉宫秋》C、马致远代表作是《倩女离魂》D、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答案:D解析: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3、“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对“汉赋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司马相如: 《羽猎赋》B、杨雄: 《长扬赋》C、班固: 《二京赋》D、张衡: 《两都赋》答案:B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两都赋》(《西都赋》和《东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二京赋》(《东京赋》和《西京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4、“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版,含答案)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1.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 卷)2.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3.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II 卷)4.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5.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6.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7.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8.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9.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春季卷)10.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春季卷)11.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 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2005-2017年天津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一览表
【象征和以静衬动】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答:【】答案:B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出选项说的有关内容,然后对照比较,看选项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
选项A最后半句话是错误的,敦煌文明没有消逝,它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2017年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考生时要养成分类积累的习惯。
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
所以B项错误。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总称。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一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一丈见方。
答案:D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主持。
)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安家。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转折连词。
答案:A解析: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娶妻。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古义:姿容俏丽;今义: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古义:形体容貌,名词;今义: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通运输。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性的配偶。
答案:B 解析: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年年又岁岁,寒窗苦功读。
夏日丽六月,美妙好时光。
千千难学子,红运定当头。
驰骋高考场,大展雄鹰姿。
祝福明日到,灿烂如花笑。
日月匆匆过,金榜把名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一部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诨号/荤菜拱券/证券溃脓/大杂烩曝晒/暴殄天物B.桅杆/不韪桎梏/诰命混浊/浑天仪焖饭/闷声闷气C.搽粉/话茬框架/匡扶呵斥/打哈欠痉挛/泾渭分明D.拘泥/泥古旖旎/绮丽拮据/结果实苋菜/瑕瑜互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顼是A.首饰水蒸气鳞次栉比民不为死,奈何以死惧之B.伸张闲功夫一塌糊涂敏于行而讷于言C.陨首发祥地以点代面识时务者为俊杰D.株连掉书袋见风使舵口惠而实不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
②《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____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和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法案的裁军计划。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鉴于遏制B.溶解基于遏制C.溶解鉴于遏止D.融解基于遏止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B.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
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
C.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D.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 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2017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 文学与文化常识.doc
2014年-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2016年高考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3、【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 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1)用斜线“/ 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 分)(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3 分)(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 分)4.【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解析)一01答案: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
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3.借指城墙。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02答案: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03答案: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04答案: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i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i高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无论成败与否,现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总结高考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迈好每一个坎!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錾(zàn)银炮(pào)烙度(dù)长絜大六艺经传(zhuàn)B. 囊(náng)括罪愆(yǎn) 残羹冷炙(zhì) 羽扇纶(ɡuān)巾C. 哆(duō)嗦怂(sǒng)恿战战兢(jīng)兢安然无恙(yàng)D. 蓊(wěng)郁猗(qī)郁游目骋(chěng)怀横槊(shuò)赋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惊讶斟酌只言片语锱珠必较B. 洗练漩窝准备就绪自命得意C. 玄虚凝聚促不及防心心相映D. 璀璨涸辙急不暇择黯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并不是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知识青年的社会观察随笔。
文中对黄冈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没落的许多描述,引发了不少网民的。
②古镇有一条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条铺成。
青石一块紧挨着一块,。
街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房,瓦房的进深很长,门面皆为店铺。
开市时,家家打开大门,摆满货物,街道上人头攒动,打货的、卖货的叫喊声。
A.严谨争议错落有致此起彼伏B.严肃非议有条不紊此起彼伏C.严谨非议有条不紊络绎不绝D.严肃争议错落有致络绎不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
B.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8全国Ⅱ卷)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2.(2017全国Ⅲ卷)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3.(2015全国Ⅰ卷)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4.(2017全国Ⅰ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5.(2015全国Ⅱ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比如“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D. (四川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也指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C.(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
D.(广东惠州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2017年高考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形容自己。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化常识和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子夜》前三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 2017年高考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形容自己。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化常识和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子夜》前三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答案】AD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学名著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
3.【2017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案】(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一小题,是考查《红楼梦》中的内容,要求“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联系前面节宝钗对于黛玉的照拂,比如行酒令时宝钗私下提醒;闲谈时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还有四十五回中对于黛玉身体的关心。
第二小题,是考查《呐喊》,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两个细节说明传达出的鲁迅的观点。
这两个细节都体现出当时民众思想的愚昧落后,对于新思潮无法理解,这说明新思潮运动不彻底。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学名著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
所设题的对象是《红楼梦》和《呐喊》,这与上面的选择题避免了重复。
4.【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六艺,含义有二:一、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二、指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
结合语境分析,《师说》中主要强调从师学习,应该选择与书本有关的含义。
2016年高考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平时所学,准确理解各选项中的诗句的语境,然后再同选项的表述进行比较。
题中,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定位】鉴赏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
它既要求各选项引用诗句所揭示的语境(这就要求必须明白这些诗句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还要注意辨析各选项的表述字是不是正确。
A项的诗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B 项的诗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项的诗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D项的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抒发了作者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
2.【2016年高考江苏卷】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古代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根据题干中“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的表述,仔细分析题中各副对联所代表的行业或事物,再运用排谬法得出答案。
3、【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 分)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冶诚以志者,宪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献通考〉序》) (1)用斜线“ / 冶给上面言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 分) (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3 分) (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 分) 【答案】 (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2)司马迁、班固、范晔 (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制度的书。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注意“虽”“亦”特殊的虚词,一般用在句首,然后注意“以”引导的介宾短语,和后面的动词“操”断开,再注意“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是并列的成分,中间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虽”“亦”这两个特殊的虚词以及“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这组并列的成分。
(2)试题分析: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学现象、学流派,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考点定位】筛选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事物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进行整合,此题主要概括书籍的内容注意抓住中的重点句子。
4.【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 .《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学.科 .《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