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国地理气候及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气候及区域划分中国气候1.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因此属于高原山地气候;2.西北地区大部分远离海洋,靠近亚洲高压源地,大陆性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3.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年积温在1400°以下,属寒带针叶林气候;4.华北和东北地区及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在八百毫米以下,受夏季风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5.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为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西双版纳地区和雷州半岛及台湾南部地区,位于热带,大部分时间受西南和东南季风控制,常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① 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②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③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大陆性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 于降水较少,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生产和布局受水资源限制 较大。同时,大陆性气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 。
大陆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优势
大陆性气候下的夏季日照时间长,太 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 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杀死病 虫害和减少农业害虫的繁殖。
劣势
由于降水较少且集中,容易造成春旱 和夏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大陆性气 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4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 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导致气候的多样性。
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日照时间短、风力强等。在高原地区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结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 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太 阳辐射等天文因素,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 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此外,在南部沿海地区 和东北地区也有季风气候分布。
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 此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重要种植区 。同时,季风气候也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然而,季 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共33张PPT)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3、旱涝灾害
(三)中国常见气象灾害
4、华北地区的春旱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5、长江流域的伏旱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国的气温
二、中国的降水
三、中国的气候
四、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等温线图的分析 1、根据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二)季风性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3、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 小,使得喜温农作物(比如水稻)在我国纬度较高 的东北地区也可以种植。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1、寒潮
冷空气入 侵使气温 在24小时 内下降10 摄氏度以 上,而且 最低气温 降至5摄氏 度以下。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二、中国的降水
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气流上升或气温下降 ③足够的凝结核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给我国
吐鲁番
带来降水的夏季 风在由东南向西 北推移的过程中, 水汽逐渐减少。 且地势西高东低。
措施:修建跨
流域调水工程。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原因:我国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集中在夏 秋两季,降水 变率大。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ch4)
大气环流还影响气温和降水,例如冬季冷空气南下 时会3
洋流是指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中国东临太平洋,受太平洋暖流和寒流的影响。暖流 可以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则会导致气候变冷。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青稞、牦牛等高原特色作物。
03
中国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高低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进而影响气温和降水。中国跨 纬度较广,因此气候类型多样 ,从热带到寒带的气候都有分 布。
纬度因素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热 量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影响植 被分布和农业生产方式。
纬度因素还影响中国气候的季 节变化,例如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降水分布改变
02
中国降水的地区和时间分布都在发生变化,一些地区出现持续
的干旱或洪涝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03
随着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加剧,中国境内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干旱、台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中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导致中国一些地 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尤其是西北 干旱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西双 版纳地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温差较小 。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高原山地气候
02
01
0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地 区。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北京
上海
海口
乌鲁木齐
最高气温(ºC):7月份,28 ºC 最低气温(ºC):1月份,18 ºC 降水较多的月份:5、6、7、8、9 降水较少的月份:12、1、2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夏季降水较
北京
上海
海口
乌鲁木齐
最高气温(ºC):7月份,20 ºC 最低气温(ºC):1月份,-13 ºC 降水较多的月份:7、8 降水较少的月份:10~次5月份 气候特点:全年少雨,冬冷夏热
北方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 暖空 暖 暖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岭一带 五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远离海洋和山脉 _______________ 。 阻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2)影响我国的夏季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风,既有来自
东南季 太平 _____洋的_____
风,也有来自
印度 洋的西南 ______ _____
季风。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3)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大致
冈底斯山
• 分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贺兰 迎多 背少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 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西部平原, 以种植业为主 2,完成6~8题。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山麓缓坡地带, 适林业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林
林
林
中国的气候区域
中国的气候区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南北横跨广大的纬度范围,因此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可以划分为六个主要的气候区域,分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每个气候区域都对中国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地理上处于中国的东北部,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寒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东北地区的冬天常年降雪,且降雪量较大。
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有一定影响,但冰雪资源也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省份,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这个地区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干燥。
春季和秋季的温度变化较大。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个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
四季分明,降雨充沛。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中心之一。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而多雨。
年降水量较大,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也是中国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份,气候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和喀斯特气候等。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气温和降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
西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等省份,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和半干旱气候。
这个地区的降水量极少,干旱和寒冷成为其气候的主要特点。
由于气候的限制,农业发展比较困难,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重要产区。
总结起来,中国的气候区域多样丰富,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经度位置:中国东西跨经度较大,东临太平洋,西至帕米尔高原,西北达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至雅鲁藏布江以西。
二、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等。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3.雨热同期:中国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降水空间差异大:中国降水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干湿差异显著:中国分布着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干湿差异显著。
四、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1.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4.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1.地理区域: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地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
中国地理气候及区域划分
中国气候1.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因此属于高原山地气候;2.西北地区大部分远离海洋,靠近亚洲高压源地,大陆性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3.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年积温在1400°以下,属寒带针叶林气候;4.华北和东北地区及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在八百毫米以下,受夏季风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5.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为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西双版纳地区和雷州半岛及台湾南部地区,位于热带,大部分时间受西南和东南季风控制,常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①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②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③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气候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气候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理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点?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2、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比较表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及成因1. 南方地区:终年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的温度较高,且沿海,多降水.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2.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冬季的气温较低又因为大部分在内陆再加上干燥而寒冷的冬季风.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3. 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成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含水汽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再加上周围有高大的山脉的阻隔,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4. 青藏地区:四季如冬.成因:海拔太高,因此气温太低,再加上山脉对夏季风的阻碍作用.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各有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措施.北方地区:1.东北平原——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在发挥其土地和资源的同时,应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集中分布,旱涝,盐碱,风沙严重旱灾(春):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径流小,植物蓄水量大涝灾(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盐碱(春):不合理灌溉,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风沙(春):土质疏松,气温回升快,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综合治理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崎岖,过度垦植和放牧,不合理采矿解决办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沟,护坡,保原)西北地区(两大问题)1.干旱——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2.土地沙漠化严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中河治理南方地区问题: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肥力下降,平原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贫瘠原因:低山丘陵广布(横断山脉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温多雨治理: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退耕还林青藏高原问题:土地荒漠化,湖泊变小原因:过度放牧,湖水蒸发旺盛解决:建设人工草场,发展旅游业,围栏封育,加强宣传,。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气温相差多少?最终得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并迁移运用我
国 7 月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0°C 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通过丰富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我国气候南北差异的显著性及地区差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重点:
①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及其成因.
②温度带的划分、熟制及代表性作物
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人类
活动等。通过举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等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
分析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的特征及气候特点来说明气候离我们生活很近,让学生体
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南北
八、板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 1、夏季气温的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冬季气温的特点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二、我国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1)划分依据:积温 (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知识进行联系、拓展,给学生一 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加强基础知 识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巩固,还要学会整体 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材知识整体认知。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 识,并且也要教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更要把学生已学习过枯糙乏味的 内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愿意学。 通过一磨的试讲,发现教数学设计内容过多,知识讲解不够简练,课后习题 设计未及时跟上,语速过快等问题突出,在教研组等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重新 修改了课件和教案,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少犯错,多借鉴、勤思考、多专 研;此外,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学生活动和自 主学习为主题,教师以引导为主,把老师从过多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 学生;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 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二次磨的教学设计更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在教育方式上, 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 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时间上分配不是十分恰到好处,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在后面讲解温度 带的划分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方面明显感觉时间不够。 2、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是以教师讲授或者引导教学 为主,仍然做不到山东昌乐的高效模式。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上述问题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继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 2 小时,并通过多 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并通 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 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 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地理教学切实 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概要—图文落实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夏季除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2.主要温度带字母温度带典型地区B 大兴安岭北段中温带高原、平原、平原、盆地、东北平原D平原、半岛、辽东半岛、高原、河西走廊、盆地亚热带盆地、高原、平原、丘陵热带西双版纳、岛、半岛、台湾岛南部A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降水的时空分布⑴空间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多少←受海陆位置影响,多少←受雨季长短影响。
800mm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400mm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降水最多地:台湾火烧寮(雨极);降水最少地:吐鲁番的托克逊。
⑵时间分布:降水集中在季节,季节变化和变化大←受夏季风影响。
2.干湿区的划分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干湿区干湿状况分布(图中所示范围)植被农牧业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森林水田耕作业为主年降水 - mm降水量>蒸发量B 森林草原旱作农业为主半干旱地区年降水 - mm降水量<蒸发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D多荒漠畜牧业为主、绿洲农业、灌溉农业三、我国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⑴成因: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⑵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影响ABCCDCA冬季风夏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偏北风。
强大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温润厚度2000米左右3000米左右时间每年9、10----次年3、4月每年4、5----9、10月影响降温、寒潮、霜冻降水、梅雨、旱涝2.气候复杂多样⑴成因:我国跨大而有多个温度带,距海远近差异大而有多个地区;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及山脉走向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
多寒潮、干旱、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⑵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主区气候特征A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冬季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一线以南冬季温和少雨,夏季C南部、海南岛、半岛、南部全年高温、夏季多雨D 西北地区冬寒夏热,干旱少雨E 高山高原气候青藏地区辐射强,气温低,温差大,雪日多答案:一、1.相差很大青藏高原、天山、大兴安岭高温 2. 寒温带C 内蒙古河套宁夏准噶尔暖温带华北山东黄土塔里木 E 四川云贵长江中下游东南 F 海南雷州高原气候区二、1. ⑴东南西北东西南北⑵夏秋年际2.800 A 半湿润400 C 干旱200 三、1.⑴东太平2.⑴纬度干湿⑵温带季风气候寒冷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台湾雷州云南温带大陆性气候原理—问题探究活动探究:1.读我国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结合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地形、季风环流等地理因素和原理,探究其形成的原因?⑴冬季(1月)气温分布特点:①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②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接近平行,西部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⑵冬季(1月)气温分布的成因: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
b.冬季风:北方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
c.地形影响: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关于分布特点②的成因: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温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
西部受地形地势影响作用大,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等温线比较弯曲,甚至闭合(盆地或或山地)。
⑶夏季(7月)气温分布特点:①除青藏高原和天山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②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⑷夏季(7月)气温分布的成因: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与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差距缩小,且北方白昼比南方长。
南北方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b.夏季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减少。
青藏高原等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b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c沙漠广布,吸热快;d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关于分布特点②的成因:南北获得太阳辐射量差异小,纬度作用减弱,海陆位置作用增强,特别是夏季东部季风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加强了海陆因素的作用而成为主导因素,所以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
西部因地表起伏大,地形仍是主导因素,山地因海拔高而成为冷中心,盆地因海拔相对较低和盆地热效应而成为热中心。
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2.读我国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结合季风环流、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地理原理,探究东部地区降水时空差异的成因?夏半年,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汇形成锋面雨带,随副高的增强与减弱,雨带则北进和南退。
中国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见下图。
正常年份:5月,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华北春旱);6月中旬到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中旬到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出现伏早);9月,冬季风增强,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结束。
雨带的移动规律,使得南方雨季长(4、5月到9、10月),向北方(在7、8月)缩短。
这是东部季风区南北年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夏季风的进退受太平洋西部副高控制,副高是不稳定的。
某年,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移,则北涝南旱;反之,夏季风弱则南涝北旱。
拓展探究:1.读下列资料,探究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一场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给西南地区造成极大影响。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受频繁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
2010年5月5日起,连续罕见特大暴雨侵袭浙、赣、鄂、湘、闽、粤等省,局地发生洪涝灾害。
北方迎来35℃以上高温天气。
真可谓南方“水深”北方“火热”。
【思路】运用高中地理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原理,结合中国地理气候和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
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时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时则干旱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则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
台风雨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狂风暴雨及时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春旱华北3-5月蒸发旺盛,夏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节水农业风没到达夏涝华北7-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通道寒潮除青藏高原外地区冬半年,春秋最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地膜覆盖等沙尘暴东北、华北、西北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路径与寒潮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暴雨洪涝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居多夏秋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降水强度大,时间短,洪涝冲毁、淹没农田、公共设施、村镇。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绿化,健全居民应急撤离方案等共同措施建立预警系统:监测、预报、管理、法规、教育、合作、抗灾、救灾、演练、保险,3S技术。
注意用高中地理的原理来理解学习上表中的气象灾害。
海陆热力差形成季风环流,冬夏季风相遇在锋面地带形成雨带,冬夏季风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雨带的进退。
雨带的北移过程,主要是暖锋的活动。
梅雨属准静止锋;7、8月华北、东北的暴雨,寒潮,沙尘暴等是冷锋活动的产物。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也是低气压。
伏旱是热高压所致,冷锋、寒潮、沙尘暴的动力来自亚洲冷高原,它们都是反气旋的产物或衍生品。
特征内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①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②与同纬度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①夏季雨热同期,对树木、牧草、农作物等生长有利;②夏季普遍高温,使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北扩。
①降水过分集中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③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气候复杂多样有多种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4.温度带与农作物的分布: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1600℃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热带>8000℃水稻一年三熟。
甘蔗。
高原气候区一年一熟。
小麦、大麦学法—归类例析规律指引1.等温线的判读⑴等温线的基本特征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同图等差: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线的数值差相同。
均为闭合:等温线呈闭合状,不封闭的是延伸到图外。
不交少叠:等温线之间一般不相交,少重叠。
高低低高:即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凸的地方值低, 向低值凸的地方值高.密突稀渐:线密表明变化突然,线稀反映渐变。
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a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b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温带地区温差大于热带地区。
c陆地等温线密,海面等温线稀。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温差大于海面。
⑵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a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结果。
b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大陆沿岸受海洋影响大,海洋对气温起着调节作用,导致沿海岸等温线与海岸方向呈大体上平行的趋势。
c等温线与等高线的走向一致:主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包括:与山脉走向和高原边缘平行;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中心。
在两条等温线之间,出现闭合等温线时,若闭合等温线的数值与较高值等温线相同,则闭合区内的数值大于该等温线数值;若闭合等温线的数值与较低值等温线相同,则闭合区内的数值小于该等温线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