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环保教育教材第四章《我们的地球》,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垃圾不见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和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掌握。
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PPT课件、视频资料。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垃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都去哪儿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去向。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教师邀请幼儿参与垃圾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垃圾分类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答案,共同讨论正确与否。
5. 创意手工(10分钟)(1)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分类垃圾桶。
(2)幼儿展示作品,共同欣赏并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回收利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可回收物:玻璃瓶、报纸厨余垃圾:香蕉皮有害垃圾:废电池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垃圾分类,拍照至班级群,共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厂,深入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知识讲解的深入程度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5. 创意手工的实践操作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中班科学教案垃圾不见了
中班科学教案垃圾不见了【教案名称】中班科学教案:垃圾不见了【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中班幼儿参与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垃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康、整洁、美丽的环境。
【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种类,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的区别;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正确分类垃圾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环境卫生的重视意识和主动保护环境的能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各类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干垃圾桶;2.各类垃圾的图片或实物,如纸张、塑料瓶、果皮等;3.绘本《小鸟儿爱美丽》或其他与环保相关的绘本;4.游戏道具: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5.贴纸或卡片,用于制作分类垃圾的标签;6.教学提醒卡片,写上如“一次性餐具如何处理?”等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幼儿互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的自愿行动环保活动,并询问幼儿还有谁在家中开展了环保行动。
2.展示问题: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次性餐具如何处理?”请幼儿思考并表达出他们的想法。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出示垃圾的图片或实物:教师出示纸张、塑料瓶、果皮等垃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2.观察问题引导:教师问幼儿,这些垃圾可以怎么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三、区分垃圾(15分钟)1.分类游戏: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卡片,上面写着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
然后教师将一些垃圾放在桌上,要求幼儿根据垃圾的特征,将卡片插到相应的垃圾旁边。
2.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垃圾要分类。
并总结可回收垃圾可以再利用,有害垃圾会对环境和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干垃圾则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四、环保意识培养(20分钟)1.绘本故事分享:教师讲解绘本《小鸟儿爱美丽》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环保意义和可行动的环保方式。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垃圾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明白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过程图、垃圾箱模型。
2. 学具:垃圾卡片、分类垃圾箱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参与“环保小卫士”活动,介绍活动内容。
(2)发放垃圾卡片,让幼儿模拟捡拾垃圾。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垃圾分类图示,讲解各类垃圾的特点。
(2)通过垃圾处理过程图,让幼儿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将垃圾卡片进行分类,放入相应的分类垃圾箱。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分类。
4.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1)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分享家庭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不见了》2. 内容:(1)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2)垃圾分类方法:按类别投放(3)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垃圾分类实践记录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家庭垃圾分类的过程和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家庭中垃圾分类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小卫士”家庭活动,鼓励幼儿将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给家人。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课后反思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1.课堂环境布置:准备垃圾分类的图片、垃圾桶2.教具准备:垃圾分类卡片、幼儿绘画纸、彩笔、贴纸。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分类是什么吗?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呢?”2.引起兴趣:教师展示一张垃圾分类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导入(5分钟)1.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呢?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不会有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呢?3.让幼儿猜测:接下来的社会活动中,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社会活动(30分钟)1.在班级中设置几个垃圾桶,并在桶上贴上垃圾分类的标签。
2.由教师示范,将几个不同垃圾分类卡片分成四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3.分组让幼儿分别带领小组成员将垃圾分类,进行实践操作。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
例如,问幼儿:“你们觉得当垃圾分好类之后,会有什么变化?”5.社会活动结束后,由幼儿对垃圾分类后的环境变化进行观察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整理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归纳垃圾分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记录在黑板上。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绘画活动(2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和绘画纸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干净整洁的环境。
2.引导幼儿在画面中加入垃圾桶和垃圾分类的场景。
3.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
四、课后反思1.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图片、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环保小卫士》的第四章“垃圾的处理与分类”,详细内容涉及垃圾的定义、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以及垃圾变为宝藏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模型、环保小卫士动画片、垃圾桶。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环保小卫士动画片,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学习垃圾处理的兴趣。
2. 教学垃圾的定义与分类(5分钟)利用垃圾分类图卡,讲解垃圾的定义、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垃圾模型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让幼儿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垃圾分类图卡和垃圾桶,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5. 垃圾变为宝藏(10分钟)讲解垃圾回收利用的过程,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将废旧的彩纸、瓶子等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定义2. 垃圾分类方法3. 垃圾分类的意义4. 垃圾变为宝藏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类家庭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力。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厂,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教案名称:《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环保教育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应该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内,不能乱扔垃圾。
3. 环保意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片、垃圾桶模型、垃圾卡片。
2. 学具:垃圾分类手册、垃圾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动物找不到家了,因为垃圾堆得太乱,小动物找不到回家的路。
引导幼儿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展示垃圾分类图片,讲解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讲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应该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内,不能乱扔垃圾。
3. 互动环节:发放垃圾卡片,让幼儿模拟垃圾分类的游戏,将垃圾卡片放入相应的垃圾桶模型中。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应该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内,不能乱扔垃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
答案: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将家中的垃圾按照分类进行投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幼儿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概念仍较为模糊。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环境教育课程,涉及教材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三节《垃圾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学习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和进行资源回收。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的理解。
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册、垃圾桶模型。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垃圾堆积的图片,引导幼儿关注垃圾问题,提出“垃圾去哪儿了”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垃圾分类图卡,详细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让幼儿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垃圾图卡,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并进行分享。
5. 环保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制作环保垃圾桶,引导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回收、焚烧、填埋、堆肥。
3. 环保口号: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不见了,地球更美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家里一周内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并进行分类记录。
答案示例:(1)可回收物:5个塑料瓶、3个废纸箱。
(2)厨余垃圾:1kg果皮、2kg菜叶。
(3)有害垃圾:3节废电池、1个过期药品。
(4)其他垃圾:2kg尘土、1kg烟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让幼儿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垃圾不见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去向、如何做到垃圾减量、环保小常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去向,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垃圾减量的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减量方法。
重点:让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和减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桶模型、环保小故事视频、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垃圾桶模型,邀请幼儿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垃圾分类。
2. 环保小故事分享(5分钟)播放环保小故事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垃圾去向,讨论如何做到垃圾减量。
3.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垃圾分类图卡,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现场演示。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绘制垃圾分类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垃圾不见了2. 内容: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去向: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垃圾减量方法:减少一次性用品、重复利用、分类投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小能手画一幅垃圾分类图,标注出各类垃圾的名称和垃圾桶颜色。
2. 答案:可回收物:蓝色垃圾桶,如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
厨余垃圾:绿色垃圾桶,如剩菜剩饭、果皮、蔬菜等。
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如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油漆等。
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如砖块、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环保小故事分享、例题讲解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垃圾分类和减量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环保我知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垃圾不见了》。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分类的详细方法及实际操作。
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卡、PPT、垃圾箱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垃圾分类图卡,每组一个垃圾箱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环境污染现象,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
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垃圾分类图卡,详细讲解每一类垃圾的特点及分类方法。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垃圾分类,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垃圾分类图卡,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垃圾分类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垃圾分类成果,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垃圾不见了》2. 内容: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法垃圾不见了的好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垃圾分类调查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庭垃圾的分类情况,记录在调查表中。
提交调查表,分享调查成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真实记录家庭垃圾分类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反馈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和呈现方式6. 作业设计与实际生活的结合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重点: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核心,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记忆不同垃圾的分类规则。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垃圾不见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垃圾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简单的垃圾处理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垃圾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珍惜资源。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资源,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流程图、垃圾桶模型、环保视频。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垃圾桶,让幼儿分享自己家中处理垃圾的方法。
(2)邀请幼儿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垃圾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向幼儿讲解垃圾的分类及特点,让幼儿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
(2)通过环保视频,让幼儿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垃圾分类图卡,让幼儿进行分类练习。
(2)讲解垃圾处理流程图,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4. 随堂练习(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操作,检查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程度。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1)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环保意愿。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将环保行为延伸至家庭。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法: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3. 环保行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产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庭的垃圾分类处理图。
2. 答案示例:(1)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环境教育主题,对应教材的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三节《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具体内容包括垃圾的定义、种类、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基本概念,知道垃圾的分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养成爱护环境、减少垃圾污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教学PPT。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垃圾堆积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2. 讲解(10分钟):介绍垃圾的定义、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 实践(10分钟):分发垃圾图片,让幼儿动手将垃圾图片分类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内。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垃圾分类的实例,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分类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垃圾进行分类,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垃圾不见了》2. 内容:垃圾的定义垃圾的种类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庭垃圾分类,并将分类过程拍照记录。
2. 答案:无标准答案,以实际操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垃圾分类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幼儿掌握。
难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第一篇: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
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
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
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
(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
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随地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若干照片(随地扔垃圾的照片),水(干净的水,河里被污染的脏水)环保的牌子。
活动过程实录一、情景表演请一位配班老师或小朋友表演吃完东西后,把垃圾往地上随便一扔的情景。
师:1、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2、那你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随地扔垃圾的人?3、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二、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1、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
师:老师也很讨厌随地扔垃圾的人,可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却总是能看见这样的人,你们看这是老师在路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小朋友仔细看看,照片上都是什么?你们看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师:(1):照片上拍的是什么?(都是垃圾)。
(2):看到这些照片,你们心里高不高兴,为什么?(很脏,街上变得不漂亮了)。
(3):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幼: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之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气……(4)师:这些气味又会把什么小动物引过来?出示部分小动物的图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2、出示很脏的水和干净的水,进行比较。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
《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环保教育教材》第四章“我们的地球”,详细内容为“垃圾不见了”,旨在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和特点,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难点:让幼儿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地球仪、PPT课件。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环境,提出问题:“我们周围有哪些垃圾?垃圾去哪儿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过程。
结合垃圾图片,讲解各类垃圾的特点及如何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垃圾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分类错误。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5. 创意手工(1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关于垃圾分类的环保海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垃圾不见了》2. 内容: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处理: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环保标语: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和家人一起,调查自己家里的垃圾产生情况,并进行分类记录。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能正确分类并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垃圾不见了》,涉及第三章“我们的地球”,第三节“垃圾的处理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培养学生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如何减少垃圾,保护地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及垃圾处理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图卡、地球仪、小垃圾桶。
学具:垃圾图片、小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幼儿园的垃圾桶,让学生观察垃圾桶内的垃圾种类,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垃圾分类图卡,为学生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垃圾图片,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垃圾处理方式(10分钟)教师利用垃圾处理图卡,为学生讲解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过程。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保护地球。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减少垃圾的方法: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的垃圾种类,并进行正确分类。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们的地球》,具体章节为“垃圾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学习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垃圾的分类和分类的意义,能够正确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桶模型、垃圾实物、PPT课件。
学具:垃圾分类游戏卡片、彩色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展示垃圾分类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
3. 实践:分发垃圾分类游戏卡片,让幼儿动手实践,将垃圾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以厨余垃圾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5. 随堂练习:请幼儿将垃圾实物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7.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参与环保行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图卡:展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图卡。
2. 垃圾分类方法:用简笔画表示垃圾分类的过程。
3. 环保口号:写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口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家庭垃圾分类调查表。
作业内容:记录家庭一天的垃圾产生情况,将垃圾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垃圾的数量。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反馈:家长签名,评价幼儿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小志愿者、环保手抄报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作业设计及反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课后反思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课后反思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中班的社会活动《垃圾不见了》。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小朋友们知道垃圾应该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地乱扔。
2. 培养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通过活动,提高小朋友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垃圾。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 教学重点:让小朋友们知道垃圾应该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地乱扔。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桶模型、垃圾图片、环保小故事书。
2. 学具: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垃圾袋,用来装模拟垃圾。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小朋友随地乱扔垃圾,导致环境污染的故事,引出今天的主题《垃圾不见了》。
2. 知识讲解:向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应该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地乱扔,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小朋友们模拟扔垃圾的过程,体验垃圾不见了的喜悦。
4. 小组讨论:让小朋友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垃圾,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 活动重点:让小朋友们知道垃圾应该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地乱扔。
六、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小朋友们对垃圾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小朋友对垃圾的处理还是有些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七、拓展延伸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环保,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活动,让小朋友们亲自参与环保行动,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幼儿园中班的社会活动《垃圾不见了》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2024年《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
2024年《垃圾不见了》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环保教育教材《垃圾不见了》,涉及第三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第二节“认识垃圾,学会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标准、各类垃圾的特点与处理方法、垃圾分类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四大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流程图、垃圾桶模型。
2. 学具:垃圾分类练习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垃圾分类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垃圾分类图解,让学生了解四大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垃圾,现场演示如何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就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拍照记录。
2. 答案:可回收物: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有害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油漆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等;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流程,增强环保意识。
(2)开展垃圾分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课后反思
幼儿园中班保护环境教案《垃圾不见了》社会活动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习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生活垃圾;3.熟悉生活垃圾的可再利用价值。
能力目标1.发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意识;2.提高幼儿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和垃圾再利用的能力;3.通过社会活动让幼儿学习实践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技能。
情感目标1.提高幼儿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敬畏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教材、工具和素材1.《垃圾不见了》绘本;2.垃圾桶、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等相关物品。
学生准备无布置作业无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打开电子白板、摆放相关物品、介绍绘本《垃圾不见了》,鼓励幼儿思考:“垃圾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好处是什么?”2. 体验环节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亲手体验垃圾分类。
教师需要准备两个垃圾桶,一个桶放可回收物,一个桶放生活垃圾和其它垃圾,然后对垃圾分类进行大声的解释。
3. 演示环节教师展示垃圾再生利用的过程,比如在厨房里将剩菜、剩饭制成饭团或者饺子,将旧衣服剪成擦拭布等。
4. 绘本阅读与讲解教师阅读《垃圾不见了》并加以讲解。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中主角的经历来体验垃圾分类、再生利用的好处。
5. 案例探究教师通过展示案例,让幼儿体验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的好处。
例如,从口袋里拉出一块剥了皮的香蕉,并对幼儿说这个香蕉皮可以在家里做肥料,让幼儿手动将香蕉皮与其他垃圾分类。
6. 创意设计教师支持幼儿在小组内合作设计一些环保产品或环保行动,比如将旧毛线制成一个酷炫的手链,或倡导大家不在教室或家中浪费纸张等。
7. 评估与反思教师向幼儿提问:“垃圾分类对环保有什么影响?最近,你们对什么事情关注非常多吗?怎么样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呢?”同时课后还需要让幼儿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必要时组织一次写作业或图像笔记的作业。
四、教学反思教师发现,在进行分组活动的时候,有一些幼儿需要在分配好的队友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垃圾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们的环境》,具体章节为“垃圾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去向、如何减少垃圾产生以及环保行动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去向,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意义以及环保行动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桶模型、环保行动图片、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关注垃圾问题。
2. 讲解垃圾的分类(10分钟)(1)展示垃圾分类图卡,讲解四种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垃圾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3. 探讨垃圾的去向(10分钟)(1)观看动画短片,了解垃圾的去向。
(2)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
4. 环保行动实践(10分钟)(1)展示环保行动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减少垃圾产生。
(2)进行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实践操作。
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设计一幅环保宣传画。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重复利用等。
3.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环保宣传画。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知识,发挥创意,设计一幅关于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宣传画。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实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在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方面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小能手”、“绿色出行”等,将环保意识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环保教案:垃圾不见了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
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
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
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
(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
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随地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若干照片(随地扔垃圾的照片),水(干净的水,河里被污染的脏水)环保的牌子。
活动过
程实录
一、情景表演
请一位配班老师或小朋友表演吃完东西后,把垃圾往地上随便一扔的情景。
师:1、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
2、那你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随地扔垃圾的人?
3、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1、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
师:老师也很讨厌随地扔垃圾的人,可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却总是能看见这样的人,你们看这是老师在路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小朋友仔细看看,照片上都是什么?你们看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师:(1):照片上拍的是什么?(都是垃圾)。
(2):看到这些照片,你们心里高不高兴,为什么?(很脏,街上变得不漂亮了)。
(3):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
幼: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之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气……
(4)师:这些气味又会把什么小动物引过来?
出示部分小动物的图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
2、出示很脏的水和干净的水,进行比较。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脏的水(与干净的水进行对比)
这样的水你们喝吗?为什么?
它怎么会这么脏?
幼:(河里有好多垃圾,把水都弄脏了,所以我们不能喝这个水了,河里的鱼也会死掉)。
3、出示踩在西瓜皮上摔了跤的场景。
师:你们看这图上是什么?
幼:(如果不小心踩在西瓜皮上就会摔跤,严重的话还要送去医院)。
三、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
师:1、原来垃圾这么不好,那我们需怎么做呢?要不要乱扔垃圾?
2、看到地上、公园里有垃圾,我们要怎么做?
3、你们知道垃圾袋、垃圾箱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
垃圾袋被环卫工人开的垃圾车送到了垃圾填埋场,出示垃圾场的照片,简单介绍什么是垃圾填埋场。
4、出示环卫工人扫地的照片。
师:(1)看照片上就是环卫工人在运垃圾,看他们多辛苦。
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扫地,然后再把垃圾运走。
(2)我们还可以把垃圾怎么样?
幼:烧掉。
师:烧掉也行,不过烧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烟,虽然垃圾少了,可是污染了空气。
四、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小班班年龄小,能力较差,教师在活动事前讲解活动要求,教幼儿认识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箱,大多数幼儿懂得垃圾扔进垃圾箱里,个别幼儿还出现乱扔垃圾情况,可见对幼儿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情境公园时,设立动物园和娱乐场,要单一进行情境动物园讲解,娱乐场对于本课不符,其次,教师在课件进行教学时,忽略一词“踩”与“摔”的区别,在教学应注意改正,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垃圾放在哪里。
幼儿讨论:随便扔垃圾对吗?我们应怎样做呢?
所以,教师既要尊重幼儿自己有的认知水平,重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幼儿经验。
活动评价: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
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
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
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
(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
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
什么是垃圾
多数孩子都说我们班里有许多垃圾,萦萱反对:“那不是垃圾,是废旧材料,做东西用的。
”刘冉说:“废旧材料就是垃圾,因为它是不要的。
”雨航又说:“为什么不要?这些都是我们从家里带来的。
”昕瑞也说:“这些都是有用的,能做很
多玩具呢。
”
那到底什么是垃圾?
“苹果皮和核是垃圾。
”
“废纸是垃圾。
”
“喝过的酸奶盒是垃圾。
”
“青菜切掉的部分是垃圾。
”
是不是垃圾?怎么进行判断呢?
“不要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
怎么来确定这个东西要还是不要,有用还是没用?刘冉说:“扔进垃圾筐就是不要的。
”昕瑞反驳说:“那些牙膏盒,还有一些纸盒都是爸爸妈妈要扔掉的,可是我们拣回来就
能做很多东西。
扔掉的能算是垃圾吗?”几个孩子围绕这个问题争论起来。
看到孩子们这种互相辩驳的认真劲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说:“我们整理一下教室,把你认为没人要的垃圾找出来,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做成你想做的东西,布置在墙上。
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垃圾,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再利用了。
”(到底什么是毫无用处的垃极、什么是可以利用的皮旧物品,幼儿不是一下于就能理解的,即使是成人也不容易说清楚。
教师用环环相扣的提问试图引导幼儿区分概念,其实,让幼儿体验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相互辩论,比让幼儿知道它们的科学定义更重要。
)
活动结束后,我想,在孩子们对垃圾有了很多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达到《纲要》上所规定的“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
于是,我对活动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活动的进展来自于幼儿兴趣与教师支持。
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推动活动开展时,必须明确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要对这个活动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设想‘。
)
垃圾的旅行活动区的活动结束后右孩子们整理好了自己用过的物品;垃圾筐装满了垃圾。
我边收拾边自言自语道:
“这些垃圾都装满了,应该把它们放到什么地方去?”几个和我一起收拾的幼儿说:“应该倒到位圾车里,小动物园旁边就有垃圾车。
”于是,大家提着垃圾来到了垃圾车旁。
这时候正赶上保洁工准备推走车。
孩子们马上跑过去问:“叔叔,您把垃圾倒哪里去?”叔叔说:“垃圾站。
”“垃圾站是什么?”孩子们提出了疑问。
其实这正是我设计的活动一“垃圾的旅行”所要回答的问题。
大家随着叔叔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的垃圾站。
孩子们边看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边思考这个垃圾站怎么没有那么多垃圾。
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我也不太了解,于是我请孩子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
(在这儿,我们很难看出到底是孩子的兴趣,还是老师的引导‘推动着活动的展开。
)
星
期四,大家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东西。
许多孩子都说垃圾只能送到垃圾场,而昕瑞却说垃圾可以回收。
我说:“我看了刘迪妈妈从网上查找来的资料,’这里还有许多书,大家可以分组研究一下。
”于是,一部分孩子和保育员老师一起看书,一部分孩子听我介绍刘迪妈妈拿来的资料。
由于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内容很新鲜,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投人。
我的介绍结束以后,大家又来到了看书组。
见我们加入进来,看书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做起了介绍,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的全部过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当幼儿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时,他们的思考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
这正是幼儿研究式学习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
)听着、看着,王赫突然说:”从书里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错。
”刘冉说’:“从网上也能知道。
我妈妈就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
”刘迪这么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不太相信。
我说:“是呀,许多我们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从书上找到,或者就像刘冉妈妈那样上网。
”为了让看书组的孩子也能体验到网络在信息提供方面的快捷、丰富,我鼓励与我一组的
幼儿也把网上查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交流中,两个组幼JL都很高兴J予是,我又趁
机、提出了“如果我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到哪儿去查”的问题。
(相互的交流使幼儿弃实地认识到了获取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梁道,并萌发了亲自试一试的瓜望。
于是,教师抓住了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好时机,有目的地提出了新要求。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又使幼儿的研究活动从关注内容拓展到了关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