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寄生虫病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寄生虫病药物ppt课件

抗寄生虫病药物ppt课件

设计合成的一类阻断疟原虫合成叶酸的嘧啶衍生物
其中乙胺嘧啶作用强
Cl N H C2 5 H N 2 N N H 2 . H Cl
研究奎宁体内代谢,喹啉环2位易被氧化,活性降低 引入性质稳定的-CF3,并简化C-4位喹核碱环 开发了甲氟喹(Mefloquine),WTO认为是安全, 低毒,活性高的新抗疟药
嘧啶类——噻嘧啶
萜类——川柬素
杂环命名规则
单环编号(含2个杂原子):O-S-NH-N顺序
稠杂环: 母环确定:杂环/芳环----杂环 杂环/杂环----N-O-S顺序 含多杂原子---杂原子种类多 稠边编号:母环各边以a、b、c标记 取代环各边以1、2、3、4标记 命名:取代环名称并[数字-字母]母环名称
3 2
5 6
8 7 6
N
4 3 2
N
N 1
哌嗪
9 10
吡嗪
8
5 4
异喹啉
7 6 9 10
11 11
11b
a
b a N
2 1 1 2
N H
3
a 11 11
11 b
b a N
2 1 1 2
5 4 3
2H-吡嗪并[2,1-a]异喹啉 4H-吡嗪并[2,1-a]异喹啉
N
8
7 6
3.名称
9 10 11 11 a 1 2
第二节 抗血吸虫和血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物
(一)概述 其在世界流行,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血吸虫分为曼氏、埃及、日本血吸虫,中国 多见后者。
•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 •产卵后随粪便排出,遇水孵出毛蚴 •毛蚴钻入中间宿主体钉螺体内并继续发育成尾 蚴进入水中 •人下水时,尾蚴从皮肤或黏膜钻入人体内,发 育成虫 •疾病防治:灭钉螺切断转播途径

《药物化学基础》抗寄生虫药 ppt课件

《药物化学基础》抗寄生虫药  ppt课件

概念 : 主要作用于杀灭、驱除和预防寄 生于宿主(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寄 生虫的药物
分类:1.驱肠虫药 :左旋咪唑
2.抗吸血虫病药 :吡喹酮 3.抗疟药 奎宁 4.抗阿米巴原虫和抗滴虫病药 :甲硝 唑
第1节 驱肠虫药
概念:能作用于肠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蛲虫 及绦虫等),将其杀死或驱除体外的药物。 理想的驱肠虫药应具备五个条件: 广谱、高效、低毒;
构体,其活性为顺式异构体的60倍。
2.噻吩类衍生物,与硫酸试液作用,显红色(图示2位置)
3.溶解后,加入盐酸,会析出双羟萘酸的黄色沉淀(图示3 位置)
4.广谱驱肠虫药
噻吩( thiophene ),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 C4H4S
生虫病。
它寄生在人的门静脉内,雌虫在肠壁小静脉内产 卵。虫卵进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 发育为尾蚴,而后离开钉螺在水中浮游当人们在 水中劳动、洗澡、洗脚、游泳时,尾蚴即可钻进 皮肤,随血流到达腹腔的门静脉内定居,发育为 成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 引起的地方性疾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 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 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 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 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 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 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儿童得病以后,还会 影响生长发育、身材矮小
目前我国已经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分类:1.锑剂:酒石酸锑钾,现已少用。 2.非锑剂 :吡喹酮、呋喃丙胺 ◆
吡喹酮
手性碳原子
乙醇溶液在 264nm 与 272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UV)
广谱抗血吸虫病药,是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PPT课件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PPT课件

NO N H
COCl/(CH3CH2)3N 20-40 0C
NO
N CO
第三节 抗疟药物
疟疾是一种周期性发冷发烧的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又叫“打摆子”。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生活周期:(1) 红血球前期;(2) 红血球外期; (3) 红血球内期;(4) 配子体。
一、喹啉类抗疟药物
按结构分为:4-喹啉甲醇类、4-氨基喹啉类、8-氨基喹啉类
第一节、驱肠蠕虫药
•凡能作用于肠道寄生的蠕虫,将其杀死或驱出体外的 药物,称为驱肠蠕虫药。主要有:蛔虫、钩虫、蛲虫 及绦虫等。
•常用驱肠虫药大多数能麻痹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使 它们失去附着于肠壁的能力而被排出体外。
•理想的驱肠虫药,应对肠寄生虫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对人体应吸收极少,毒性低,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 小。
作用机制:本品选择性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而不影响哺乳 动物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延胡索酸不能还原为琥珀酸,从而影响虫 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使其麻痹而被排出体外。
HN NH 哌嗪
N .HCl *N S 盐酸左旋咪唑
2. 苯并咪唑类
CH3CH2CH2S
N N NHCOOCH3 H
阿苯达唑
CH3CH2CH2O
N N NHCOOCH3 H
奥苯达唑
CH3CH2CH2CH2
N N NHCOOCH3 H
帕苯达唑
O N N NHCOOCH3 H
甲苯达唑
O N N NHCOOCH3 H
环苯达唑
N
S
NH N
噻苯达唑
该类药物水中溶解度较低,在胃肠道吸收较少,有利于其药效的发挥。本 品具有广谱驱肠虫作用,对钩虫、鞭虫、蛔虫及蛲虫等的虫卵和成虫均具 有良好抑制作用。但个别药物具有致畸和胚胎毒性作用。

合成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物(药物化学课件)

合成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物(药物化学课件)

只能控制疟疾发 作时的症状,不 能根治,毒性大 ,原料来源有限
抗寄生虫病药物
N HN
奎宁结构改造
Cl
N
氯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伯氨喹
氯喹:速效杀虫作用; 伯氨喹:能杀灭人体血液中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可作为防 止疟疾复发和传播的首选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
青蒿素 Artemisinin
4 32 13
5
6
7
1 8
12
9
11 10
抗寄生虫病药物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 苯并咪唑化合物 ★ 结构中含胍基和丙硫基
H3C S
H
N
H
N
OCH3
N
O
★ 广谱驱肠虫药 ★ 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
孕妇禁用(治疗剂量)
理化性质:不溶于水,显碱性可溶于冰醋酸; 结构中含硫原子,灼烧后产生的气体可使醋酸铅试纸显黑色。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源耗竭; 同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 法生存与繁殖。
含过氧键的倍半萜内酯
从植物黄花蒿中得到的抗疟有效成分,结构均属较新类型,打破长期以 来认为抗疟药必须有一含氮杂环的传统概念,为抗疟药的研究提供了新 的先导化合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
❖ 青蒿素的缺点:
青蒿素的结构改造
▪ 在水或油中的溶解度极小,无法制成针剂
▪ 胃肠道给药时部分青蒿素分解,口服活性低
▪ 杀虫不彻底,复燃率高
抗寄生虫病药物
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 蛲虫
疥虫 蛔虫
蓝氏贾第虫
班氏吴策线虫
绦虫
痢疾阿米巴
抗寄生虫病药物 驱肠虫药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病药幻灯片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病药幻灯片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S NO
N NO HH
• 化学名为[(5-丙巯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 甲酸甲酯。
性质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水中不溶,在冰 醋酸中可溶。熔点为206~212℃。
• 本品灼烧后产生硫化氢气体,能与醋酸铅 试纸反响生成硫化铅,使试纸变为黑色.
•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N
NH2
N
Cl
NH2
• 化学名为6-乙基-5-(4-氯苯基〕-2,4-嘧啶二胺
• 本品能抑制二氢叶酸复原酶,使核酸合成 减少,而抑制细胞核的分裂,使疟原虫的 繁殖受到抑制。
磷酸氯喹 Chloroquine phosphate
N HN
. H3PO4 N
化学名为N',N'-二乙基-N4-(7-氯-4-喹啉 基〕-1,4-戊二胺二磷酸盐
• 本品具有手性碳原子,药用品为消旋 体.本品水溶液遇三硝基苯酚试液,生成 氯喹三硝基苯酚盐黄色沉淀.
• 磷酸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前期疟原虫和配子 体,可控制疟疾的复发和传播,但毒性较 大。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病症,作用快 而持久,是治疗疟疾病症发作的有效药物。 本品还可用于阿米巴肝脓肿、类风湿关节 炎及红斑狼疮等的治疗。
第一节 驱肠虫药物
• 驱肠虫药按构造类型可分为哌嗪类、咪唑 类、嘧啶类、苯咪类、三萜和酚类。
• 咪唑类驱虫药主要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 噻苯达唑、奥苯达唑及阿苯达唑。
N SN
N
N H
N S
左旋咪唑 Levamisole
O NO
NNO HH
噻苯达唑 thiabendazole
O
NO

《抗寄生虫病药物》课件

《抗寄生虫病药物》课件
加强新药研发
加大投入,鼓励创新,开发更 多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病药
物。
提高诊断水平
加强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寄生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寄 生虫病药物的挑战和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寄 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使用的药物应具有协 同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 拮抗作用。
联合用药的方案
根据病情和寄生虫种类, 制定个性化的联合用药方 案。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肝脏损害
部分抗寄生虫药物可能导致肝脏 损害,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
时停药或换药。
胃肠道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 腹泻等,可采取分次服药、饭后服 药等措施减轻症状。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种类,选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成本与疗效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成本 较低的药物,以降低治疗成本。
考虑药物副作用
在选用药物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副 作用,避免选用对病人身体造成损害 的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降低药物 副作用。
性。
植物药类
如青蒿素、黄花蒿素等 ,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抗
寄生虫成分。
生物药类
如抗体、疫苗等,利用 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抗
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抑制寄生虫生长
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 谢或繁殖过程,抑制其生 长。
破坏寄生虫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