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诸多特点,如资金来源单一、预算执行不灵活等,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稳定运行,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有效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单一。

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拨款,一旦政府拨款减少或中断,将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

二是预算执行不灵活。

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由政府制定,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这导致了在面临突发情况时,事业单位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是内部控制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特殊,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挪用等问题,增加财务风险。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

应加强财务科的建设,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预算制度,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职责的分工,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加强外部监督。

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专业人士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为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提供支持和帮助。

还需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财务风险的程度和影响,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应对。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引入外部专业监督,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防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确保其稳健运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负公共服务职责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单位。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影响。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有效对策,保障财务管理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往往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

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可能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比如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的变化都可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2. 经济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通货膨胀、利率变动、货币政策调整等都可能对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3. 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也可能存在风险,比如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管理岗位的职责未明确、员工管理不当等都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4. 技术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技术风险。

比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管理的风险等都可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面对这些财务管理风险,事业单位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风险管理,保障财务管理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1. 加强政策研究和预警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政策研究和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减少政策变动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2. 多元化投资和资金运作事业单位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降低经济风险。

应加强对资金利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定期审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4. 加强技术安全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技术风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中的一部分,其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着单位自身的运行和发展,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1. 专项性。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具有明确的专项用途。

其财务运作相对单一,且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2. 稳定性。

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相对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预算性质,但同时也存在着预算执行不规范导致的财务风险。

3. 监管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受到国家的监管和规范,财务风险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

针对以上特点,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上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

其核心在于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单位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具体做法包括:1. 设立内部控制岗位和责任人,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控制流程和制度。

2. 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流程和程序,规范经费预算、执行和监督。

3. 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4. 加强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包括:1. 加强对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审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督导机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和程序。

3. 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及时查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行为。

4. 健全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和约束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预算执行行为。

三、加强对资产和资金的保管和管理资产和资金的保管和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包括不确定性因素、人为失误、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事业单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确保财务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财务决策的难以准确预测。

这包括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政策法规的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财务决策,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中的人为失误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错误或失实。

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事业单位还需关注其他一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或使用不当导致资金短缺的风险。

为了应对资金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规划和调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征信管理不善或债务违约等原因导致信用损失的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征信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方的信用评估和监测。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财务安全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要加强资金管理和信用管理,降低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事业单位是政府行政机关及其部门,公益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批准的非营利性组织,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社会公众、用于满足社会公益性需求的性质。

财务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存在较大风险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的角度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并提出对策。

1.资金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是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风险种类。

其主要表现为资金的流动不畅,资金回笼困难,拨款渠道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项目资金等,资金使用以及拨付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资金管理风险的具体表现是现金流不稳定、资金短缺、不良贷款等。

2.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是指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对社会公众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自身的财务信息必须正确、准确、合规。

会计核算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包括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处理不当、违反会计法规等问题。

3.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未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内部控制涉及到事务的授权、核算、备查、审批、监督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内部控制风险表现为人员培训不足、审批授权不规范、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对策事业单位应该始终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的发生和预防,并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岗位责任等方面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组织内部会议、知识培训、信息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引导员工行使职责,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进行定期评估。

对于资金管理风险,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如制定合理的预算,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申请和审批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和规范。

同时,企业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信用历史,提高融资和资金流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

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处理、核查财务凭证,以及完善人员培训计划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却是存在的,若不得到有效防范将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1. 资金管理风险资金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但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不当等原因,资金管理风险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

当资金管理不善时,可能导致部门之间资金调拨不畅、拖欠职工工资、无法按时结算供应商款项等问题,进而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营。

2. 会计核算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常常存在会计核算风险,主要表现在材料凭证不全、重要信息漏报、会计账户不平衡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单位经济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受到质疑。

3. 财务预算风险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工具,但预算过程中的不合理编制、过高或过低的预算数等都将会对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增大财务风险。

4. 资产管理风险事业单位通常会拥有大量的资产,但由于管理不善,会出现资产使用寿命过短、维护成本过高、资产损耗事态,影响单位的可持续性经营。

5. 经营风险由于事业单位运作环境的复杂性,经营风险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稳定、竞争激烈、价格波动等方面,对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首要步骤。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控制、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规范单位的资金流向、数据报告和资产使用,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财务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如何防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的基础。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强化风险意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管是事业单位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务监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政策,防止违规操作和造假行为。

对于违规行为,及时采取处罚措施,引导事业单位规范经营行为。

三、加强财务预算,降低经营风险财务预算是防范和管理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开支,防范超支现象的发生。

针对各种风险情况,进行相应的预算调整,降低经营风险。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规避和控制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外部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

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对市场、对手的了解,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应对各种风险。

总之,防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需要从内部控制、财务监管、财务预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也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包括预算过低、预算执行不力、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损失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建立健全预算制度来防范财务风险。

预算是事业单位进行综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预算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提前预测和规划各项支出,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分配经费。

事业单位还应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控制措施,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财务风险的及时控制。

事业单位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控和控制,做到资金的科学调度和灵活使用。

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加强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主动进行资金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财务活动。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和合法性,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事业单位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励财务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对财务风险有所警觉。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事业单位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其财务管理风险也愈加显著。

如何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防范策略。

一、风险来源1. 预算管理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和缺陷,出现预算超支、挤占专项基金、虚构支出等问题。

2. 资金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如内外部人员采取财务舞弊手段侵占资金、存款超期等等。

3. 费用管理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来源广泛、涉及范围较大,管理成本高、审计难度大,因此费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风险。

4. 绩效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是发放绩效工资、提高福利待遇和权力地位等的关键,若绩效管理出现漏洞,容易产生一些百姓不满。

二、防范策略1.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严格依照法规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通过创新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把握财务管理全过程,确定责任归属,建立教育培训制度等,从而有效预防财务风险。

2. 提高财务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措施,注重师资力量专业化,在用人、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

3. 对财务审计开展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管。

加强对财务审计的管理和监管,提高财务审计能力和公信力,确保财务监管的全过程跟踪,并合理调整和完善监管机制,预防审计漏洞和财务风险。

4.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内审、法律事务等多个环节,确保财务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是存在的,但通过有效的防范策略,可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问题。

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财务审计开展全方位跟踪和监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等,才能做到安全、稳健地运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和公共组织,其财务管理工作关乎国家财政安全和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预算执行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根据国家财政拨款和年度经济计划编制的,预算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部门财务困难,甚至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

部分地方政府或单位向国家发出的支出未得到拨款,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奖金等,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

2. 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如何管理这些资金,防范资金流失和滥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单位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隐患,如未经批准将资金用于非法用途,或者在资金上存在管理混乱、滥用职权的情况,都属于资金管理风险。

3. 财务造假和失职风险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如虚报、冒领、挪用公款等不当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单位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一些工作人员可能因失职或渎职,导致单位遭受财务损失,这也是一种财务风险。

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定期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实际情况。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两大方面。

财务控制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控制,业务控制包括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3. 加强监督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财务问题。

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核,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相关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相关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相关建议一、引言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相关建议。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1.预算管理风险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预算过度运用或不当运用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一方面,过度运用预算可能导致资金浪费、财务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不当运用预算可能导致资金不足、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需要合理制定预算计划,加强对预算的监控和审计,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2.资金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样,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经营收入等。

然而,资金管理风险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存在着闲置资金和滞留资金的问题。

其次,资金流动性不足,资金缺口难以弥补。

事业单位应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3.项目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常常需要进行一些项目投资,但项目投资风险较高。

一方面,项目选择不当、项目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投资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投资的项目无法实施;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也会对项目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注意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建议1.加强财务监管和审计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提高资金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和调控。

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建立资金预测、分配和使用的制度,并且要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事业单位应进行充分的项目风险评估,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等方面。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单位内部因素和单位外部因素。

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行为给事业单位带来潜在的财务不确定性影响;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工作存在一定的舞弊行为或者财务基础工作不足。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一直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死角和盲区。

根本原因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主观上不够重视。

正是由于这种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方才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等相关人员普遍认为只要“按规办事”,在业务处理中严格依照预算支取资金,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了。

(二)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正在经历着改革与创新。

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展以及政府调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整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事业单位的风险影响主要表现为管理缺位所造成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方式的不明确,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一定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资产利用效率也较低。

(三)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资金运作风险资金犹如事业单位的血液,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众多财务风险中,资金运作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威胁与影响最大。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较重的资金运作风险。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专项资金补亏现象存在当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能够编制资金预算。

但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单位的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等各类经费结构较为分散。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事业单位是指依法组织、不存在营利目的、由国家财政提供财政补贴的公共服务机构,其财务风险是指面临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组织自身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浅析。

1. 完善财务制度与流程。

事业单位应制定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财务制度要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权责,保证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财务流程要合理设计,确保资金的归集、使用、报账等环节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可以采用SWOT 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等方法,对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财务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审批、核算、监督和内部审计等机制,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要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对预算管理风险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的制度来进行控制。

4. 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和合法性。

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包括日常的内部监督和定期的外部审计。

内部监督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外部审计要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账务核算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5. 加强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能力。

可以组织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财务制度和流程的培训,并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浅析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或者公共服务单位,其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还可能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确保财务安全稳定。

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特点、防范措施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浅析。

一、财务风险的特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 复杂性: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范围广泛,资金来源和用途复杂多样,因此财务风险也具有相对的复杂性。

2. 不确定性:受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变化,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 长期性: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是长期的、持续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4. 公共性: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涉及公共利益,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2. 加强财务监管: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管机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财务风险。

3.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4. 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排除潜在风险。

5.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水平,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公开,增加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三、财务风险的管理方法在预防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风险定价和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合理进行定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随着我国事业单位逐渐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财务方面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以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1.1 资金运作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流动不畅、资金运用不当、资金调配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动性降低、资金缺口、资金亏损等风险。

1.2 会计核算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较为复杂,存在会计核算业务难度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无法满足需要等问题。

因此,在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决策制定时,可能存在会计处理不当、账务对账不一致、财务数据失真等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

1.3 资产负债风险资产负债风险主要指资产和负债的错配,包括资产配置不当、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如果单位的债务压力过大、偿债能力较低,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等问题。

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等手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2.2 健全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预防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督机制,并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核算财务报表。

此外,应加强对资金流、资产负债状况、关键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2.3 加强人员管理和技能培训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人员管理和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防止出现人为操作风险。

此外,为了提升员工的财务专业能力,事业单位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

2.4 加强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委托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

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经济活动主要是提供公益性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其财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进行浅谈。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1. 资金缺乏风险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捐赠和收费。

由于政府预算有限,事业单位往往面临资金缺乏的风险,影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2. 收费逾期风险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服务收费,例如医院的诊疗费、学校的学费等。

但由于客户支付能力、支付意愿等原因,收费逾期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影响。

3. 非经营风险事业单位可能会因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非经营因素导致资金损失或者经营受阻,给财务风险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1. 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制定财务预算,加强对每一项支出的审核和管理,做到收支平衡,确保预算的合理、科学、完整和可操作性。

2. 多元化筹资渠道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更多元化的筹资方式,例如申请政府补助、拓展捐赠渠道、开展自主经营等,以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降低资金缺乏风险。

3. 完善收费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收费管理制度,包括收费政策、收费账目管理、收费监督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商,及时催收逾期款项,以确保收费的正常进行。

4. 风险防范措施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应急预案、购买保险等,减少非经营风险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5. 加强财务监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监管和内控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审计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提高财务风险的辨识和管理能力。

三、结语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其财务风险管理对于其稳定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临资金缺乏、收费逾期、非经营风险等问题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对策,包括加强预算管理、多元化筹资渠道、完善收费管理、风险防范和加强财务监管等,以应对财务风险,确保财务安全和稳健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点(一)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预算编制、业务经办、财务人员等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或单位承担,从而对资金支付、成本控制漫不经心。

由于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限制,造成人员相对紧张,财务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单位存在一人多岗多职,不相容岗位也有兼职存在。

加之部门间的责权利不清晰分明,从而出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的漏洞。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预算流程、审批控制、不相容制度分离等并没有针对性,或者不完善,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可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一)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要考虑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其岗位责任指标联系起来,并与会计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大财务风险的辨识与控制培训力度。

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应做到:一是会计岗位应当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二是各会计岗位都要有明确职责;三是各会计岗位之间要分工明确;四是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五是对各个岗位工作进行不定期考核。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对内部控制的几本要求,应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

首先,严格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统一支付的相关规定办理经济业务,杜绝“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

报账单位要做好相关事项的初次审核,检查是否按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开支,从源头做好把关。

其次,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与审批流程。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事业单位是从事公益性活动的组织,其财务风险主要涉及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安全三个方面。

本文将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和防范策略。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1. 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

事业单位通常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但政府财政状况不稳定,拨款金额和时间都无法确定,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带来风险。

2. 资金运用的风险。

事业单位通常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项目实施、设备采购等,但这些活动存在着运行风险和技术风险,如果未能妥善管理,就有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3. 资金安全的风险。

事业单位经常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如财务收支、资金投资等,但这些过程存在着资金流失和挪用的安全风险,如果未能加强监管和控制,将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

1. 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

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社会捐赠、合作伙伴资助、自筹资金等,降低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务基础。

2. 加强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

在资金运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项目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合理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同时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建立并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权责分工,规范资金的收支和使用,确保财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明确权限和责任,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对财务运作进行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防止资金的挪用和流失。

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6. 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有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从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安全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多元化资金筹集、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和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首先,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部门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服务性的特征。

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政治性。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强风险管控。

一、财务风险1.预算执行风险。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实现预算目标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健康运转的前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风险的产生。

应对策略: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审批、执行、公开等工作制度,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到位性。

2.投资风险。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通常都需要进行投资活动,如果管理不善,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市场变化频繁,投资风险更为突出。

应对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和投资标准,加强风险评估,控制投资风险,建立并执行投资审批制度,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资金流动风险。

事业单位一般需要定期进行资金的流动和运作,如不具备科学的流动机制和资金控制制度,就可能会在资金流动中发生风险。

应对策略:建立健全资金运作体系,设立专门的会计岗位和专业资金管理人员,建立资金收支预测和控制机制,确保资金流动的顺畅和安全。

二、内部控制风险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组织规模较大,涉及管理人员多、事务繁杂、财务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完善。

应对策略: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管理问题。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会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大风险。

应对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内部人员教育和培训,确保内部人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整体提高。

三、外部环境风险1.政策法规风险。

财务管理的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带来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金融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管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收入风险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但也可能来自捐赠和投资等来源。

然而,政府拨款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捐赠和投资也都含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收入风险:1、与政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了解拨款的标准、条件和时间,并及时沟通。

2、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和预算制度,对收入进行规划和控制,确保充足的资金供应。

3、积极开展募捐和投资等活动,并对合作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

二、支出风险支出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了人员薪资、设备、房租等各种支出。

支出风险可能包括不正当的支出,漏洞和缺陷等。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支出风险:1、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支出的准确性,及时揭发漏洞和缺陷。

2、对财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管,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员工薪资合理,维护员工权益。

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

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员工的信用问题、客户违约等。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规避信用风险:1、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员工和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并对信用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2、对员工和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定期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内部的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四、外汇风险事业单位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当国际汇率大幅波动时,事业单位可能面临外汇损失。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规避外汇风险:1、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汇管理制度,规定外汇交易的标准和程序。

2、合理使用外汇衍生品,如合约和选项,来减少外汇波动对业务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
发表时间:2017-12-11T15:37:20.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作者:房茜[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单位内部因素和单位外部因素。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市政工程管理所天津市 300480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单位内部因素和单位外部因素。

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行为给事业单位带来潜在的财务不确定性影响;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工作存在一定的舞弊行为或者财务基础工作不足。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一直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死角和盲区。

根本原因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主观上不够重视。

正是由于这种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方才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等相关人员普遍认为只要“按规办事”,在业务处理中严格依照预算支取资金,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了。

(二)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正在经历着改革与创新。

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展以及政府调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整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事业单位的风险影响主要表现为管理缺位所造成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方式的不明确,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一定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资产利用效率也较低。

(三)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资金运作风险资金犹如事业单位的血液,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众多财务风险中,资金运作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威胁与影响最大。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较重的资金运作风险。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专项资金补亏现象存在
当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能够编制资金预算。

但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单位的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等各类经费结构较为分散。

当事业单位面临“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时,便会利用上级拨款或者直接将专项经费用于弥补单位运营中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2.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对立又并存
按照当前的资金使用规定,我国事业单位不能“负债经营”。

该规定是对事业单位的约束与规范。

但在现实中,事业单位在正常的发展与运营中,有时会需要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申请资金拨付时,所做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能并不充分,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甚至存在浪费的现象。

于是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现象并存。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种类和表现
(一)管理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种“隐性风险”。

主要表现为内部管理不健全所导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出现一定的死角与盲区以及因内部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财务监管措施的欠缺。

这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在传递与审核等一系列过程中无法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最终将管理层面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财务风险。

(二)道德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同管理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样,道德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是事业单位的一种“隐性风险”。

道德素养是事业单位对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

财务工作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也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效果。

然而,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中对道德素养的关注与要求并不高。

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人员的后期教育与交流等方面也并未有明确的管理机制,机动性较大。

道德素养的不确定性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三)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中,支付风险也较为常见。

事业单位的支付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预算的不完善之处。

事业单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单位的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等各类经费结构较为分散。

当事业单位面临“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时,便会利用上级拨款或者直接将专项经费用于弥补单位运营中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这种支付形式导致事业单位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四)核算风险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愈发完善。

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然而,囿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对财务等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营与发展中承担着一定的会计核算风险。

不仅如此,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后期培训的忽视,使该类人员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政策、更新原有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事业单位的会计规章制度更新。

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核算错误等情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对策研究
(一)增强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风险控制目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财务相关人员必须正视风险的存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紧绷风险管控这根弦,严把岗位职责,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此外,单位还要设立自己的风险控制目标。

工作中主要把控三方面的标准,即财务工作标准、信息可靠性标准和合法合规性标准:财务工作标准主要指单位要对资金的核算、支取、资产的管理等方面设立专门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指标,它是保证财务工作能够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防范基本财务风险的一种指标;信息可靠性标准则主要用以约束财务工作中传递或者报送的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比和具有实效,保证信息能够更有效的被管理者所使用;合法合规性标准则是约束财务工作在法律层面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结合财政管理机制,做好财务风险管控
如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由财政集中核算和部门预算两部分构成,所以,事业单位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做好风险把控。

在财政集中核算方面,事业单位要在做好财务风险监控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重点环节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做好潜在风险的分析工作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在源头便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在部门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要严控预算指标,将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严禁财务赤字现象的发生。

可以说,合理控制预算实际发生额也是风险防范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通过有效的财务内控合理控制
风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批制度,明确各个审批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严禁越权审批,保证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两个以上的人员参与审批管理,实现有效的岗位监督;第二,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者账外账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第三,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设计要科学合理,提高岗位间的约束力;第四,强调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具体工作人员对其接手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详尽了解,把握业务的真实性。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改制的进程之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应积极改善内部管理的方式方法,随时关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王美香.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6(09).
[2]白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商业经济,2016(02).
[3]翟忻.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5(12).
[4]柳玉凤,柳安琪.浅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现代商业,201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