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_课件1

合集下载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
一、引言
二、夏日南亭怀辛大诗的创作背景
三、诗中的人物形象
1.诗人形象
2.辛大形象
四、诗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傍晚时分,在南亭纳凉的悠闲自得,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友辛大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着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二、夏日南亭怀辛大诗的创作背景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以夏日傍晚南亭纳凉的悠闲自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风景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友辛大的怀念之情。

三、诗中的人物形象
1.诗人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悠闲自得,他散发卧轩,欣赏着池月、荷风、竹露等自然
美景,感受着夏日的清凉。

在这美好的夏日时光里,诗人独自一人,心中却想念着远方的故友辛大。

2.辛大形象
诗中的辛大形象并未直接描绘,而是通过诗人的怀念之情间接表现。

诗人对辛大的怀念,反映出辛大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想与辛大共度良宵,把酒言欢,却又无法实现的遗憾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诗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诗中的诗人形象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辛大形象则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无法与故友共度时光的遗憾。

这两种形象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五、结论
《夏日南亭怀辛大》通过对诗人和辛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注释及译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注释及译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赏析: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

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年代:唐体裁:五古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简析】: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

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诗题一无“夏日”。

②夕:一作“夜”。

【注解】: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作者小传】: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译文】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诗分别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乘凉的快意。

荷花香气幽微清淡,在凉快的夏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一阵阵袭来。

竹叶上的露珠时不时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珍宝落玉盘般圆润悦耳。

关于这两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本身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相关系。

诗句中的去声字“送”铿锵有力,增强诗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滴”字音韵和谐舒畅,本身就有一种清脆的声响。

这种嗅觉、触觉的美妙,仅凭朗读就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诗人还身临其境呢?天籁之音,当名琴以响应,因此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可见诗人笔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扩展阅读:孟浩然诗歌成就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诗绝大多数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四单元《四季》第一课时1PPT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四单元《四季》第一课时1PPT课件
• 唐诗《秋浦歌》:描绘秋天的江水景色。
• 宋词《声声慢》:表达秋天孤独的情感。
诗词歌赋的赏析
• 分析诗词中描绘的秋天景色,理解诗人的情感。
• 体会诗词中的意境,感受秋天的美好。
• 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秋季的景色描绘与写作
秋季的景色描绘
• 描绘秋天的植物凋落,如落叶纷纷、金黄满地。
四季的特点与气候变化
夏季的特点与
气候变化
春季的特点与气候变化
冬季的特点与
气候变化
秋季的特点与
气候变化
• 气温逐渐升高,昼夜
• 气温较高,阳光充
• 气温逐渐降低,昼夜
• 气温较低,寒冷干
温差较大。
足。
温差适中。
燥。
• 降水逐渐增多,雨水
• 降水较多,雷雨天气
• 降水逐渐减少,天气
• 降水较少,雪天较
四季与地理环境
• 春季:温暖气候,适宜植物生长。
• 春季:江南水乡,烟雨朦胧。
• 夏季:炎热气候,阳光充足。
• 夏季:沙漠戈壁,炎炎烈日。
• 秋季:凉爽气候,气温适中。
• 秋季:香山红叶,五彩斑斓。
• 冬季:寒冷气候,降水较少。
• 冬季:北极冰川,寒冷刺骨。
四季与艺术、体育的结合
四季与艺术
• 春季:绘画春天的美景,如桃花盛开、柳树发芽。
• 描绘秋天的小动物储备食物,如松鼠忙碌、蚂蚁搬家。
• 描绘秋天的气候特点,如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减少。
秋季的写作技巧
• 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秋天的美好。
• 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注意篇章结构的安排,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诗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诗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诗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唐诗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唐诗赏析1《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注解】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夏日南亭怀辛大》【评析】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他的诗多是吟风诵月的隐逸之作,一向备受历代诗论家赞誉。

本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以景入情,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

辛大即辛谬,是诗人的同乡好友,两人常在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名《夏日南亭怀辛大》,“南亭”,根据孟浩然的一些诗,我们判断这个“南亭”应该是在湖北襄阳“鹿门山”的“鹿门寺”旁边。

孟浩然在《晚春题远上人南亭》写道:“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

”,也就是说,这个“南亭”是“鹿门寺”的“远上人”给孟浩然,支持他遁世隐居的。

“辛大”,可能就是“辛谔”,根据孟浩然写的《西山寻辛谔》,这个“辛大”应该是住在“西山”,那就是襄阳西面的“古隆中”,也就是三国“隆中对”的地方。

那么孟浩然为什么会在夏日的南亭怀念起“辛大”呢?这里又有一首孟浩然写过的诗《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见寻”就是寻我,“张七”和“辛大”过来找我,我们在南亭喝醉时作的诗。

诗中写道:“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亭”是孟浩然和他的朋友喝酒,弹琴,避暑纳凉的地方。

诗中的“山公”应该是指孟浩然自己,孟浩然的酒量很好,爱喝,“居士”应该是指“辛大”,他爱好弹筝(在《都下送辛大之鄂》有“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

至于“张七”,我们不禁想到前一首诗的“张五”。

当然,姓“张”的人很多,只是孟浩然最好的一个朋友叫“张子容”,排行老八,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张五”是孟浩然误写,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

据说“张家”与“孟家”是世交,孟浩然和张八张子容关系那么好,和他的兄弟关系好也很正常,像“白居易”晚年就经常和“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约酒,所以这“张五”、“张七”都有可能是张子容的哥哥。

好,综上我们知道,孟浩然以前经常在“鹿门山”的“南亭”这里,和朋友们避暑纳凉,弹琴喝酒,而这些朋友中有一个“辛大”居士特别爱弹筝,应该也是弹得特别好,所以这会儿,又是某个夏日里的南亭,孟浩然坐在这里纳凉,思念起了“辛大”。

唐诗三百首之夏日南亭怀辛大(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夏日南亭怀辛大(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夏日南亭怀辛大(带拼音带译文)第一卷:五言古诗xàrìnán tíng huái xīn dà夏日南亭怀辛大cháo dài:táng cháo zuò zhě:mèng hào rán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shān guāng hūxīluò,chíyuèjiàn dōng shàng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sàn fàchéng xīliáng ,kāi xuān wòxián chǎng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héfēng sòng xiāng qì,zhúlùdīqīng xiǎng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yùqǔmíng qín tán ,hèn wúzhīyīn shǎng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gǎn cǐhuái gùrén ,zhōng xiāo láo mèng xiǎng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冉冉而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静卧倍觉悠闲宽敞。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本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更加怀念故友,甚至在夜里还梦到一场。

注释: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

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亮。

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原文】《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赏析转化】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例如,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

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

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

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

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

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1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作品赏析【简析】: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

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 :诗题一无“夏日”。

② 夕:一作“夜”。

【注解】: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夏日南亭怀辛大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夏日南亭怀辛大

谢谢!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赏析:
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 “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 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 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 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 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 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 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背景: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 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 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 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简介:
孟浩然(mènɡ hào rán)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
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 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 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 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 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赏析: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 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 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 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 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 (严羽《沧浪诗话》)。
古诗文系列: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பைடு நூலகம்怀辛大:

唐诗欣赏之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课件

唐诗欣赏之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课件

诗中运用了“怀辛大”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月色比喻为“ 清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色的美 丽。
结构布局
起承转合
诗的结构严谨,遵循起承转合的 规律,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回环往复
诗中运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如 “怀辛大”反复出现,强调了诗
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结尾点题
对个人的影响
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使读者领略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激发个人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能够激发个人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通过描绘夏日 的景象,诗人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怀辛大”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离世的哀伤之情。
人生态度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表现了 他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诗中描绘的夏日景象,清新自然,表 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静谧的氛围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通过描绘南亭、竹林、荷塘等景 物,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感。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意象和景物的描绘,表达 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与 静谧的氛围相互交织,使得诗歌的 意境更加深远。
情景交融
整首诗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 有景,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 立体。
03
文学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意境深远,被誉为“孟式诗派 ”的代表。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教学设计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教学设计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教学设计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以孟浩然的诗作《夏日南亭怀辛大》为主题,通过学习与讲解该篇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意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文诗,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掌握《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解析古文诗歌的意义;-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 能够借鉴诗歌的意象表达来进行写作创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介绍。

- 《夏日南亭怀辛大》教学:诗歌的创作背景、情节梗概、主题探究等内容。

- 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2. 方法:- 授课与讲解:通过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将作者的生平背景、创作背景等有关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 合作学习:分成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情节、主题以及修辞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 课堂展示:选择几个学生主动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激发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作文创作:要求学生撰写一个类似的作文,运用诗歌的意象表达等修辞手法,抒发自己对夏日的思考和感受。

三、教学流程:1. 孟浩然简介:- 介绍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夏日南亭怀辛大》教学:-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如孟浩然的生活环境、创作动机等,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诗歌的产生。

- 分析诗歌的情节梗概,帮助学生理解主要的情节线索。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部编版3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部编版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浙江杭州望湖楼
题意:六月二十七 日,(作者)登上 西湖边的望湖楼, 欣赏楼外景致,在 微醉中乘兴写下了 这首诗。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 州人(今四川),“唐宋八大家 ” 之一, 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的诗 豪放自然,富有情.趣。他的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 家,他们合称“三苏”。
正在着急避雨,在溪桥转弯处,忽然看 到了社林边一向熟悉的茅店。
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天上的“星”和 “雨”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写 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着静谧和清爽之意。
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清风 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洒下“两三 点雨”。词人猝不及防,不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 “路转溪桥”“旧时茅店”蓦然出现在眼前,这让词 人匆忙中感到无比的欣喜。
❖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
代表作品有(今《夏日湖南亭北怀辛襄大》《樊过故)人人庄》,《春世晓》《称宿建孟德江襄》等。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 水“泊、”,山这、里船之有、停地为船、宿楼孟夜。的含山意。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因景美、年丰而愈加欢快的心情。
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军乐声声动心,迅速集队走廊,步伐豪迈向操场,动作齐迎朝阳。
清平乐 虞美人 卖花声 破阵子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人物形象【原创版】目录1.辛大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4.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贡献正文1.辛大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怀念友人辛大的诗歌。

杜甫(712-770 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猎人生百态,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著称于世。

2.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辛大。

辛大是杜甫的一位友人,全名辛渐,字子明,唐代洛阳人。

辛大曾在唐朝担任过给事中、尚书右丞等职务,与杜甫交情甚好。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通过描绘夏日南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辛大的怀念之情。

3.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在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中,辛大形象具有以下特点:(1)才华横溢。

诗中通过描绘辛大曾创作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展现了辛大的文学才华。

(2)正直廉洁。

诗中提到辛大在朝为官时,一直保持正直廉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友谊真挚。

诗人通过怀念辛大,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辛大形象在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他代表了当时正直的知识分子,是杜甫心中的楷模。

通过怀念辛大,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敬仰之情。

4.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贡献辛大形象对诗歌主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丰富了诗歌的主题。

通过描绘辛大的形象,诗歌主题从单纯的夏日怀古扩展到了怀念友人、赞美品质等多个层面。

(2)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人对辛大的怀念之情,使得诗歌情感更加真挚、深沉。

(3)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赴 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首联从大处落笔,颔 联则从细处着墨,颈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 事,尾联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勉励李使君。这 首赠别诗前两联遥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 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 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 神完气足,精当不移。
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 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 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 奇”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赠别诗 的主题是不是“送别”,不能凭空乱说,要分析每 句诗的内容,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才 能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作品的标题、作品后面的 注释也不可忽略,因为它们往往暗示或直接交代写 作背景等,使读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窥见作 者的创作意图。
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解析: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 景色。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 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 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 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 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 大。
答案:
“青霭入看无”与“白 云回望合”是 “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描写 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朝前看,白 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 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 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 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 汇成茫茫云海。短短10个字,描绘出终南山 最迷人的特色,成为偌大一座终南山的传神 写照。
谢谢欣赏!
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 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 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 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 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 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 “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 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 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 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 天地。
该诗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解析:
要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先弄清楚写的是 哪里的景,然后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分析写法, 要分析其对描写景物、创造意境等的作用。
答案:
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 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 的自然风光。
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 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
知人论 世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 《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答案: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 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表达 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 想感情。
送梓州李使君
诗歌
王维
题材
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 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一般是按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 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 送”等字眼。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 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 蓄,有的词浅情深。
答案:
这首诗的意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 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 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 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 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 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
解析:
炼字题。思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描绘出什么 样的画面;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手法。
分析:
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 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 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 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 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 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 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 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 “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 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 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 “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 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 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 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 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回答这题的关键。
答案:
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舒适, 由于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助兴,又 由于身边知音寥落,无人共度良宵,顿生 孤独之感,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思 念的惆怅。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这首精思观纪游之作,历来被推为冲淡的 标本。正如闻一多所评论:“淡到令你疑心到 底有诗没有。”对此你如何理解?
课前导入
盛唐时期,诗坛涌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可 谓名家辈出。其中第一个重要诗派首推“吴中 四士”,他们是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和包融。 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就属山水田园诗 派和边塞诗派。从张九龄到王维、孟浩然,山 水田园诗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其清高超脱的 诗风。
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 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终南山 王维
这首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终 南山?诗人笔下的终南山有何特色?
解析:
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容易看出,难在对特色的 分析,解答时应抓住几个关键词语:“近天都”、 “到海隅”、“中峰变”、“众壑殊”等。
分析: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 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 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 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 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 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 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 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 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 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解析:
“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真孟浩然不是 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 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因此,需结合诗歌每一句 进行理解。
答案:
首联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 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 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 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大为着急——虽然诗中 没有明说。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在写景中就充 溢着一种企盼之情。“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是指不见王先生的影儿。诗人 化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 下来”之语,十分微妙地暗示了“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的盼望归来之意。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是无所 依傍的写景。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吞声于深 秋,一失影,一失声,透露出的都是若有所失 的神情。“衡门犹未掩”,是因为之子犹未归。 于是先归者还在怅望,“伫立待夫君”。“夫 君”,如同“之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您 这位老先生”,一种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关切加 埋怨,情见乎辞。
汉江临眺 王维
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就 其一简要加以赏析。
解析:
此题同样是炼字题的变式。一般从诗句中找 出某个字、词运用的比较好,这个字词可以从动 词、形容词入手。找到字词后,再结合赏析字词 的方法进行分析。
答案: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 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 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这两个字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 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 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 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
答案:
一是从侧面描写出终南山的辽阔,其 景观非同寻常,使诗人流连忘返;二是反 衬出终南山之幽寂、空旷,山远人稀。
这首诗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 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请以第二联为例,对此做简要赏析。
解析:
题目虽然运用了古人对艺术创作理解的词 句,看起来晦涩难懂,但此题重点是在“艺术 效果”四个字上。因此,此题意在考查第二联 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送”字用拟人手法,化无意为有情, 生动地写出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滴” 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 又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清静。写荷香以 “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 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 给人的真切感受。
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答案:
诗人以描写性的夸张手法,多角度描 绘出终南山的高峻雄伟,气势磅礴,境界 壮阔。
尾联“隔水问樵夫”这一细节描写其妙 无穷,请从两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解析:
问渔夫而须“隔水”有潜台词,不作深入的 探讨是找不到答案的。而要深入探讨须张开联想 的翅膀,从某种意义上说鉴赏诗也就是“想诗”, 即对诗句反复玩味。司马光说:“古人为诗,贵 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此不可不知,不 可不牢记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