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备课讲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说课课件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举例
长城
莫高窟
课 题 导 入
兵马俑
故宫博物院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
相 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关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
1.查阅资料。 (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
习 料,了解基本现状。 作 (2)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2.整理资料。 (1)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
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 故事的。
(2)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 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
3.撰写
习 (1)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 作 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而又艺术的设计。 好啦,我就说到这里,毕竟,说太多终究
不如自己去看一看,希望你们能亲自去参观。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你游览过宏伟的北京故宫吗?
激 趣 导 入
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
激 趣 导 入
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
激 趣 导 入
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 基本现状。
搜集 资料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 范 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文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 示 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 例 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
市(7项),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体系的构建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体系的构建作者:刘学奎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09期【摘要】以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从而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福建土楼监测的现状,研究制定符合福建土楼实际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提出建立国家、省级、遗产地三级动态监测框架,并对监测的行政安排、工作机制、设备需求等提出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国际社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设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社会为确认、保护和保存好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了登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制度,列入《世界遗产濒危清单》的反应性监测制度,轮流提交地区定期报告的定期监测制度以及紧急资金援助制度等。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被认为是实施世界遗产全球战略,尤其是可信度建设的重要保证[1]。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世界遗产的监测工作,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遗产监测经验。
构建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监测体系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
一、福建土楼监测工作现状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项必要条件,遗产监测工作纳入了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范畴,并正式写入申遗文本。
福建土楼遗产监测工作主要依托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县遗产地管理机构开展。
遗产地管理机构将监测工作等同于管理工作,并未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整体上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通过监测工作为遗产地管理提供支撑的作用体现不足。
各遗产地的监测内容上大同小异,监测指标不够具体和详细(表1)。
此外,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对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人员、经费和技术很有限,严重制约了全面的监测工作开展。
二、监测体系构建的原则监测是基于对世界文化遗产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世界自然遗产是指具有自然价值、稀有性、独特性以及代表性,并具有普遍意义价值的地质、生态、景观等方面的自然遗产。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14处世界自然遗产,其中包括黄山、长城、张家界等著名景点。
这些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保护中国自然环境、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世界自然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遗产,需要建立科学、可操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旨在构建科学、可操作的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深入探究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问题,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对象中国的1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2. 研究目标(1) 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包括自然遗产地的生态、地理、景观等方面的监测指标;(2) 应用监测指标体系,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监测与评估;(3) 深入探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研究内容(1) 文献研究和框架梳理,了解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并据此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2) 采集相关数据,建立适用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3) 应用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估,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地当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4) 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和框架梳理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并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遗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图片:长城、故宫等世界遗产图片。
1.2 引导学生关注并说出自己了解的世界遗产。
2. 学习中国的世界遗产2.1 简介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
2.2 展示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遗产。
3. 深入了解世界遗产3.1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每个小组感兴趣的世界遗产。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世界遗产的理解。
4. 思考与讨论4.1 设置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世界遗产?4.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看法。
6. 课后作业6.1 学生绘制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遗产的手抄报。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世界遗产”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世界遗产知识,提高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开展“世界遗产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世界遗产的美丽瞬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摄影技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备课
中国的世界遗产整体思路1、多渠道搜集我国“世界遗产”,体验到大自然的美。
2、通过查阅资料、网络,展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遗产的不同类型。
3、通过资料,讨论、交流我国“世界遗产”受到破坏的程度。
4、根据资料,有关的诗词歌赋,写一写有关的导游词,和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5、设计环保标语。
活动目标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题一、亲身感受1.回忆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观光旅游,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一下。
2.按照你去过什么地方,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三个方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选代表全班交流。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请说一说。
2.介绍课本中85页资料袋。
三、谈一谈交流的感受,自己的收获。
1、欣赏我国“世界遗产”,体验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四、提出和选择课题1、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想要探讨的课题。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主题为走近我国的“世界遗产”。
五、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选题,形成小组。
2、合理调配各组成员,遵循互补原则。
3、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4、各小组选定组长,并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5、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成员分工。
各小组进行组内分工。
六、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一、项目背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藏。
由于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历历史的洗礼,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危机,存在着普遍的遗产破坏行为,为了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的宗旨是建立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警系统。
该系统将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世界文化遗产的状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
本系统将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通过建立和整合各种文化遗产信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实时监测预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项目技术方案
1、信息资源挖掘
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况、资源状况、保护状况、威胁状况等信息,为本系统建立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奠定基础。
2、信息系统构建
构建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信息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监测与技术预防 内容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统监测与技术预防一、监测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珍贵文物的安全,更好的保护世界各地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监测的主要内容二、监测的主要内容1990年,敦煌莫高窟安防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安全防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安防系统即将安装,这将会大大提高石窟文物的安全系数。
2.文物陈列馆安全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3.文物库房的监测文物库房需要安装相关报警监控设备。
4.展馆的防火报警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5.木结构古建的防火监测目前只有下寺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上中寺以及5座木构窟沿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设施。
6.重点保护区要害部位的监测安装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7.检票入口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对检票入口处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检票入口处的情况,同事进行录像。
8.小件寄存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并对游客存放物品的全过程以及物品的存放地进行实时录像。
9.停车场入口处的监测在合适的地点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等设备对车辆和收费情况进行监测。
10.野外散存文物的远程监测根据实地情况选择安装有线或无线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三、监测方法通过安装功能齐全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来进行监测。
四、监测数据的技术处理将视音频信号接入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
报警数据的信号在报警主机等设备进行存储,并启动相关预警措施。
五、监测技术实现及预期效果从中控室和各分控室可以及时的发现一切有可能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以及游客不利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
六、监测范围和内容的拓展1.保护区范围突发自然灾害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2.保护区范围人为破坏事故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和分类;(3)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的世界遗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深入探讨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3)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和分类;3.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分类及保护和传承。
2. 教学难点: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和保护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中国的世界遗产;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分类和保护传承;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具体案例;3.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和保护意义的理解深度;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七、教学资源1. 中国世界遗产的图片和资料;2. 教学课件和视频;3. 学生查阅资料的网络资源;4. 课后作业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背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进行讲解和讨论;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 在课后作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文化遗产的保护演讲稿
文化遗产的保护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重要话题。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是我们的根和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一幅珍贵的绘画,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成就,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和灵魂,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然而,当前文化遗产的保护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一些文化遗产面临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破坏的危险。
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而这些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责任人。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闪耀着光芒,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谢谢大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质课 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又有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还有关于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思考。
这样的编排,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文化遗产,进而产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索。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思考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产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授法: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情。
世界遗产演讲稿三分钟
世界遗产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共同的宝藏。
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记忆和文化。
世界遗产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遗产是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例如壮丽的大峡谷、神秘的森林、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等。
这些自然遗产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我们生存的重要依托。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自然遗产正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然遗产,例如开展环境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其次,文化遗产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例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技艺、神圣的宗教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价值观,是我们了解过去、塑造未来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战争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弘扬传统文化等。
维护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应该保护世界遗产不因人类的过错而减少,而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中去。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世界遗产做出贡献,无论是从小事做起,例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还是参与到相
关的志愿者活动中去。
让我们携手保护世界遗产,将美丽和智慧传承给后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遗产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大家!。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第一章: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了解和看法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掌握情况第二章:中国的文化遗产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案例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看法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掌握情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遗产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自然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自然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自然遗产的价值和魅力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自然遗产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自然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自然遗产的代表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自然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自然遗产的了解和看法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自然遗产的价值和魅力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自然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掌握情况第四章: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和魅力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代表案例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了解和看法4.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和魅力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欣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案例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看法5.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掌握情况第六章: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流程和标准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分析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流程和标准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分析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讲解中国世界遗产申报的成功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措施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申报流程和标准的掌握情况第七章: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与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文化传播途径分析中国世界遗产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文化传播途径分析中国世界遗产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讲解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的成功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文化传播的看法7.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的掌握情况第八章: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与公众参与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教育意义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公众参与途径分析中国世界遗产教育与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教育意义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公众参与途径分析中国世界遗产教育与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讲解中国世界遗产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公众参与的看法8.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教育与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的看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教育意义的掌握情况第九章:中国的世界遗产案例研究9.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中国某个世界遗产的背景和历史分析中国某个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特点讨论中国某个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9.2 教学内容选择一个中国的世界遗产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介绍该世界遗产的背景和历史分析该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特点讨论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9.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究,每组负责一个世界遗产案例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研究结果9.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案例研究报告,评估其对世界遗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进行口头报告,评估其表达和交流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世界遗产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探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总结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探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如旅游开发、气候变化等展望未来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如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等10.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学习中国世界遗产的总结和展望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挑战的看法10.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总结报告,评估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思考能力学生进行口头报告,评估其表达和交流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难点解析:申报流程和标准的理解,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挑战和应对策略的分析。
讲解世界遗产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关于世界遗产的知识。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
接下来,我将从世界遗产的定义、分类、价值以及我国的世界遗产等方面,为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世界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人类创造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五类。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1.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城镇、考古遗址、历史园林等。
如我国的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世界自然遗产:包括自然景观、自然公园、地质公园等。
如我国的长白山、黄山、张家界等。
3.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自然价值的遗产。
如我国的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4. 文化景观: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景观。
如我国的茶马古道、江南水乡等。
5.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如我国的昆曲、端午节、二十四节气等。
三、世界遗产的价值1. 历史价值: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2. 文化价值:世界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特色。
3. 科学价值:世界遗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资源。
4. 经济价值:世界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繁荣。
5. 教育价值:世界遗产是生动的教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历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我国的世界遗产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截至2021年,共有55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二。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0项。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1日、1月、1年、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5种。
其中,“1日”、“1月”、“1年”属周期性监测,“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备课讲稿53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2025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及其保护意义》教案
-分配一个课后实践任务,如撰写一篇关于家乡世界遗产的短文,或者设计一个保护世界遗产的宣传海报
-学生需在下一节课前完成实践任务,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17.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14.学生作品展示
-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关于世界遗产的绘画、手工艺品或其他创意作品
-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兴趣,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15.课堂小结
-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世界遗产的类型、保护措施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世界遗产,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保护者
11.课后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如《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等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世界遗产保护的理解
12.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内容:
13.课堂游戏
-设计一个关于世界遗产的趣味游戏,如“世界遗产连连看”、“世界遗产知识竞赛”等
教学内容:
9.家校合作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了解家庭成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态度
-鼓励家长陪同学生参观当地的世界遗产,增强家庭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理解
10.作业反馈与评价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调研报告、观察日记等
-通过课堂展示和教师评价,对学生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行动给予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
1 日、 1 月、 1 年、
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 5 种。其中,“1 日”、“ 1 月”、“ 1 年”属周期性监测, “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
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 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 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 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制度所占比例 /
维修所占比例
传统文化及其 使用传统技术、传统材料
传统文化及其他主要维 他主要维护技
/
重要古建、民居室内外 陈设数量, 位置,尺寸 /
古树名木的数
古树名木的数量、位 古树名木的数量, 位置, 量,位置,种类,
置、种类、生长势 / 可 种类,生长势 / 可移动文 生长势 / 可移动 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级别、
移动文物数量、 级别、
文物数量,级 保存现状
保存现状(调用,外 展,损毁,遗失)
员/ 规模
总体功能 / 居住用地面
总体用途 / 展厅面积, 积,商业面积,商住混
开放面积, 办公面积, 合面积,展示游览面积,
商业面积, 宗教面积, 文化演出面积,宗教活
生活面积, 库房面积, 动积,其他
总体功能 / 居住 用地面积, 商业 面积,展示游览 面积,生产设施 面积,管理设施 面积,其他
文化景观整体 规模 / 各景观要 素面积 / 位置及 相互关系
古遗址古墓葬分布范围 / 规 模/ 遗址、墓葬面积 / 遗址和 墓葬单元的数量 / 位置及相 互关系
历史园林整体占地规 模 / 建筑 / 水体 / 植被的 占地面积、数量 / 位置 及相互关系
遗产要素单体 的形式 / 尺寸 /
位置 / 特征
监测指标 历史园林
主要建筑构件的歪闪、
结构形式 / 构造 遗产要素的结
主要建筑构件的歪
开裂、沉降 / 主要街道及
闪、开裂、沉降 / 主要 公共空间的地面的塌
主要山体、 水体 的地质结构变
主要遗址的位移、
塌落、 沉
建筑物、 构筑物、 陈设 的歪闪、 开裂、沉降 //
特点
构变化 / 构件变 庭院地面的塌陷、裂 陷、裂缝 / 主要其他公共 化 / 主要建筑、 降、变形、开裂 / 遗址土体 主要庭院地面的塌陷、
监测指标 文化 景观
监测指标 古遗址古墓葬
监测指标 历史园林
传统技术的传 承 / 维护 / 发展 相关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 / 维
护/ 发展
使用传统技术、传统 材料 维修所占比例 主要维护技艺传承人 员,机制,资金保障 (重要传承人数量, 比例)
传统技术、 传统
使用传统技术、传统材 材料、传统管理
料
主要建筑名称 / 平面、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面、剖面 / 位置 / 规模、 主要景观要素
主要建筑名称 / 平面、 主要街道名称、长度、 的面积,规模, 主要遗址、 墓葬名称 / 平面、 水体、植物名称 / 平面、
立面 / 大小木作尺寸 / 宽度、材料 / 主要水系名 设计特征, 自然 立面、剖面 / 位置 / 规模 / 材 立面、剖面 / 位置 / 规
物数量,级别,保存现 状
别,保存现状
室内外陈设的数量、 位 置、尺寸、外形、色彩、 保护级别、保存现状) / 古树名木的数量,位 置,种类,生长势 / 可 移动文物数量,级别, 保存现状
监
测 内
监测因素
容
监测因子
监测指标 古建筑 (群 )
监测指标 城镇村落
监测指标 文化 景观
监测指标 古遗址古墓葬
/
/ 主要水系驳岸材料变 化情况 / 主要病害类别,
分 / 病害
壁画的渗水、霉变、褪色、 起甲等
年代、成分 / 主要病害
(糟朽,划痕,褪色, 数量(糟朽,划痕,褪
类别, 数量(糟朽, 划
痕,褪色,污染) /
污染) /
色,污染)
用
途 遗产总体与要
和 素的用途和功
功
能
能
遗产总体功能 性质
遗产要素的使 用功能 / 使用人
总体功能 / 开放面积 / 展示 服务设施规模、 位置、 数量
总体功能 / 开放面积、 商业面积、办公面积、 库房面积、其他
监
测 内
监测因素
容
传
统
与
非 传统技术和管
物
理体制
非物质文化遗
质 文
产的保护发展 现状
化
遗
产
地理位置
位 置 与 环 境
周边环境
监测因子
监测指标 古建筑 (群 )
监测指标 城镇村落
形
缝
水利、农业设施的结构 构筑物的结构 流失、渗水
裂缝
变形
材
性改变
料 和 实 体
材料
遗产要素的结 构材料 / 构造材 料 / 装饰材料的
主要建筑材质、 比例、 主要建筑材质、比例、 年代、数量,位置, 年代、数量,位置,尺 尺寸 / 主要装饰材料 寸 / 主要装饰材料成分 成分年代、数量,位 年代、 数量, 位置 / 主要 置 / 主要庭院铺装材 街道铺装材料数量变化
材质 / 装饰构件尺寸 / 材质 / 色彩
称、长度、 径流量 / 主要 与人工维护机 林地种类、 数量 / 主要山 制
料/ 构造
模,主要大小木作 / 装 饰构件尺寸 / 材料 / 构 造 / 色彩
体高度
附属遗产要素 的数量 / 形式 / 尺寸 / 位置 / 特
征
重要古建筑室内外陈 设数量、位置、尺寸
监
测 内
监测因素
容
总体格局
单体形式 外 形 和 设 计
附属遗产
监测因子
监测指标 古建筑 (群 )
监测指标 城镇村落
监测指标 文化 景观
监测指标 古遗址古墓葬
监测指标 历史园林
遗产要素的格 局 / 规模 / 数量
古建筑群整体占地规 模 / 建筑面积 / 水体面 积 / 绿化面积 / 个体数 量
历史城镇村落整体占地 规模 / 建筑 / 街道 / 水体 / 林地 / 山体的占地面积 / 位置及相互关系
主要建筑与构 筑物等遗产要 素材料数量、 成
主要土、石成分比例 / 壁画 的颜料、颜色、成分、绘制 工艺等 / 土、石遗存的风化 /
主要建筑材质、比例、 年代、 数量, 位置, 尺 寸 / 主要装饰材料成分 年代、数量,位置 / 主 要庭院铺装材料数量、
特征与病害
料数量、年代、成分 主要病害类别,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