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79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寥廓(liáo)炽烈(zhì)黏合(nián)无动于衷(zhōng)
B . 驽马(nŭ)蕴藉(jí)驯服(xùn)相形见绌(chù)
C . 贫瘠(jí)按捺(nà)丰腴(yú)曝背谈天(pù)
D . 恣意(zì)正月(zhèng)戕害(qiāng)残羹剩饭(gēn)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幻象。
B .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鬼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 . 真的有一根栓牛的木桩?它的横叉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D .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含,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甲)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乙)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丙)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
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于
B . 捡
C . 以此类推
D . 积凑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只要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就真正拥有故乡,就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B .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C . 虽然短期内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可能不会大规模出现,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多家新平台的加入,各方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总是在所难免。
D .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穿过一道道山,翻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破荆州,下江陵
B . 卧而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 舞幽壑之潜蛟苍茫暮色,自远而至
D . 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
6.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 .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
C . 余嘉
其能行古道赞赏D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
7. 对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不必贤于弟子
A . 客有吹洞箫者
B . 渺渺兮予怀
C . 而今安在哉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二、语言表达
8.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12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孝”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