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甲基苯胺
二甲基苯胺结构式
二甲基苯胺结构式二甲基苯胺结构式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科,而有机化学则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二甲基苯胺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结构式为C8H11N。
今天,我们将按照分类方式,探讨一下这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分类根据它的分子结构,二甲基苯胺可以分为芳香族胺和脂肪族胺。
芳香族胺中,苯环上至少有一个氨基基团,而脂肪族胺则没有。
二甲基苯胺属于芳香族胺的一种。
二、性质1.物理性质:二甲基苯胺的分子式为C8H11N,分子量为121.18g/mol。
它的外观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有弱胺味。
2.化学性质:二甲基苯胺可以作为还原剂和亲电剂参与化学反应。
它可以参与偶合反应,与苯二酚等化合物形成蓝色或绿色的化合物。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一些化学反应。
三、制备方法二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苯乙烯的异构化反应。
该反应需要使用铝氯化物作为催化剂,将苯乙烯和亚硝酸甲酯作为原料,在低温下进行反应,生成二甲基苯胺。
四、应用领域二甲基苯胺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领域:二甲基苯胺可以制备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的药物。
2.染料领域:二甲基苯胺可以用于染料领域,制备各种颜色的染料,如蓝紫色等。
3.高分子材料领域:二甲基苯胺可以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单体,用于制备聚合物、塑料等。
4.其他领域:二甲基苯胺还可以用于制备光致变色材料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二甲基苯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安全。
对于接触到它的人员,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网络医院及时就医。
结语:二甲基苯胺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医学、染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还可以用于制备光致变色材料等。
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确保没有发生伤害。
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产品简介一、产品介绍1、2,4-二甲基苯胺产品英文名2,4-Dimethylaniline;2,4-Xylidine分子式(CH3)2C6H3NH2产品用途染料中间体,可制备乳胶成色剂,亦可用于有机合成及药物制造。
毒性防护高毒。
通过吞咽、吸入蒸气或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其中毒类似于苯胺的血液中毒,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对组织供氧不足。
家兔经口LD50为62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
防护方法参照“苯胺”。
包装储运采用铁桶密封包装,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物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
在光和空气中颜色变深。
相对密度0.9723(40/4℃)。
沸点214℃。
熔点-14.3℃。
折射率nD(20℃)1.5569。
能与空气一同挥发。
易燃。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
2、2,6-二甲基苯胺英文名称:2,6-Dimethylaniline分子式:C8H11N产品用途:是农药、医药及兽药的中间体。
外观和性状:无色油状液体,在光照和空气中颜色会变深,能与空气一同挥发,遇明火燃烧,高热分解,与氧化剂反应,有毒。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
包装:采用铁桶密封包装,每桶净重200kg,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二、生产工艺利用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加氢制得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
或利用间二甲基苯进行硝化、分离、加氢还原制得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
硝化制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按一定的比例,前者多后者少。
三、原料市场专门生产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的厂家较少,大部分厂家主要生产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
当前原料市场价格:2,4-二甲基硝基苯约16000元/四、生产厂家五、市场状况2,4-二甲基苯胺主要用于生产单甲脒、双甲脒、2,4-二甲基乙酰基乙酰苯胺、3,5-二甲基苯胺、杀螨咪、荧光黄FGP、耐晒黄GP等。
皮革产品中环保物质要求
物质
序号
物质
1
三丁基锡氧化物<1000ppm
9
溴素阻燃剂
2
三丁基锡类<10ppm(挪威)
10
甲醛<0.1ppm(德国)
3
三苯基锡类<10ppm(挪威)
11
放射性物质
4
石棉类
12
氯乙烯单体<1ppm(欧盟)
5
臭氧层破坏物质(氟氯代烷)
13
全氟辛酸(盐)<50ppm(2006/122/EC)
6
五氯苯酚(纺织和皮革制品<5ppm)
7
铬Soluble Chromium <60ppm
4
锑Soluble Antimony <60ppm
8
硒Soluble Selenium 500ppm
二、ROHS(欧盟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限制使用以下六类有害物质)
序号
物质
序号
物质
1
镉<100ppm
4
六价铬<1000ppm
2
铅<1000ppm
5
聚溴联苯<1000ppm
14
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DCHP)
7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15
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PRP)
8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
16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A)
五、偶氮化合物(2002/61/EC规定,产品中不得有可释放出浓度高于30mg/kg的偶氮染料)
序号
物质
序号
物质
1
4-氨基联苯
13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
24-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2,4-二甲基苯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4-二甲基苯胺的密度为1.002 g/cm3,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
它的沸点为214-215°C,熔点为2-4°C。
2,4-二甲基苯胺可溶于水、醇类和醚类溶剂,但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等。
它在空气中稳定,但会与氧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2,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碱性化合物,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类。
2,4-二甲基苯胺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重要的中间体,可以用于合成染料、药物、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其次,2,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可以用于还原金属离子或氧化物。
此外,2,4-二甲基苯胺还可用作化学分析中的指示剂。
在工业上,它常用于制造聚酰胺树脂和聚酰脲树脂等。
2,4-二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有多种。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取氯苯为原料,在醚类溶剂中加入氨水和金属铜作为催化剂,通过氢气在高温下还原反应得到2,4-二甲基苯胺。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甲苯进行硝化反应得到2,4-二硝基甲苯,然后再用亚硫酸或亚硝酸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在使用和储存2,4-二甲基苯胺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首先,它是一种有毒物质,接触皮肤、眼睛和吸入其蒸气可能导致刺激和损伤。
因此,在操作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口罩。
其次,2,4-二甲基苯胺是易燃物质,应远离火源和高温。
同时,应储存在密封、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有机溶剂等易引起火灾的物质。
总结起来,2,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和反应活性。
制备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2,4-二甲基苯胺这个化合物。
2,4-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4-二甲基苯胺化学品英文名:2,4-xylidineCAS号:95-68-1分子式:C8H11N分子量:121.1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0吸入致命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二甲基苯胺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阮小林﹡,吴邦华,吴川,张爱华,谢玉旋(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 510300)摘要建立了硅胶吸附管采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制规范进行方法学的研究,空气中二甲基苯胺经硅胶吸附管采集,无水乙醇超声解吸,在HP-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上分离,FID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考察了二甲基苯胺6种异构体的采样效率、硅胶吸附管的穿透容量、解吸效率、样品稳定性、及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及方法的线性关系等指标。
在所建立的测定条件下,二甲基苯胺各种异构体能完全分离,在0~100 mg/L方法能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5%,检出限为0.1mg/L,平均采样效率大于98%,解吸效率为95.8~102.4%,样品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7 d。
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要求,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浓度的监测。
[关键词] 二甲基苯胺,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1引言二甲基苯胺(DMAs)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制药以及染料工业。
常温下除3,4-DMA为固态外,其余5种异构体均为液态,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蒸汽可经呼吸系统及经皮吸收,毒性与苯胺相似,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损伤,其中2,3-、2,4-、2,5-、2,6-二甲基苯胺列为可疑致癌物类。
Palmiotto等报道以5%的盐酸溶液采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室内、外环境中几种DMA,Jimenez等以七氟丁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器测定2,4-DMA,Mohamed等则以液质联用方法测定血及尿样DMA[1~3]。
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其有明确的卫生标准,但是,尚未建立标准检测方法。
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改进了采样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用硅胶管采集,经无水乙醇解吸,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建立一种简单、准确的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DMAs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5-二甲基苯胺
25-二甲基苯胺
2,5-二甲基苯胺(2,5-dimethylani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1N。
它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类似硅烷的气味。
2,5-二甲基苯胺可溶于水、乙醇、醚、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
除了作为染料合成原料外,2,5-二甲基苯胺还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还原剂。
它可以和一些有机卤化物反应,进行芳香族的取代反应。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金属离子的络合剂,用于配位化学领域。
然而,2,5-二甲基苯胺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它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2,5-二甲基苯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确保充分通风。
在实验室中,合成2,5-二甲基苯胺的方法有多种。
其中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将甲苯与丁酮经催化剂催化反应,生成2,5-二甲基苯胺。
这个反应的机理是通过丁酮的加成和脱羧反应进行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邻甲苯胺与乙酸缩醛反应制备2,5-二甲基苯胺。
该反应是通过一系列的亲电加成、消除和氧化反应进行的。
总之,2,5-二甲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染料合成、荧光染料、催化剂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研究和发展更安全、环保的合成方法,将促进2,5-二甲基苯胺及相关化合物的应用。
有机胺
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分为七大类,脂肪胺类、醇胺类、
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其它胺类等。具体如表中所述。
脂肪胺类
一甲胺
一丙胺
2-丙烯胺
叔丁胺
癸胺
二甲胺
二丙胺
环丙胺
二异丁胺
十二胺
三甲胺
三丙胺
正丁胺
己胺
十六胺
一乙胺
异丙胺
二正丁胺
2-乙基己胺
十八胺
二乙胺
二甲基甲酰胺(DMF)
二甲基乙酰胺(DMAC)
脂环胺类
三亚乙基二胺
二亚乙基三胺
六亚甲基四胺
六亚甲基亚胺
三亚乙基二胺
环乙烯亚胺
吗啉
哌嗪
环己胺
芳香胺类
苯胺
二苯胺
联苯胺
邻苯二胺
间苯二胺
对苯二胺
邻甲基苯胺
间甲基苯胺
对甲基苯胺
2,3-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
2,5-二甲基苯胺
2,6-二甲基苯胺
3,4-二甲基苯胺
萘系胺类
1-萘胺
2-萘胺
S酸(劳伦酸)
克拉夫酸
周位酸
吐氏酸
J酸
R酸
H酸
K酸
邻苯二甲酰亚胺
牛磺酸
萘二胺
乙撑双硬脂酰胺(EBS)
其它胺类
聚乙烯亚胺
羟胺
3,5-二甲基苯胺
2,4,6-三甲基苯胺
邻乙基苯胺
N-丁基苯胺
2,6-二乙基苯胺
N-甲酰苯胺
对丁基苯胺
N-乙酰苯胺
3-甲氧基苯胺
邻氯苯胺
间氯苯胺
对氯苯胺
邻乙氧基苯胺
浅谈间二甲苯(MX)及用途
浅谈间二甲苯(MX)及用途作者:陆一鸣李会杰姜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间二甲苯及理化性质,着重介绍了间二甲苯的用途。
间二甲苯第一做异构化的原料,生产邻二甲苯(OX)、对二甲苯(PX);第二作溶剂或调和汽油的组分;第三生产树脂和精细化工产品。
其中利用MX 生产其衍生物是新兴开发的用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间二甲苯理化特性用途市场展望1 间二甲苯间二甲苯(MX)又称1,3--二甲基苯,分子式C8H10。
间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和C8 芳烃的一种组分。
混合二甲苯含邻二甲苯(OX)、对二甲苯(PX)和MX等三种二甲苯异构体;C8芳烃除含有以上三种二甲苯异构体之外,一般还含有乙苯。
在混合二甲苯中,MX的含量最大,但是目前它在工业上的用量却远不及其它两种异构体,这主要是MX的性质与其它异构体的性质接近,特别是MX和PX的沸点相差很小,长期以来人们找不到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从异构体中分离出高纯度MX 的方法。
因此,MX在工业中多异构成PX和OX,或用作调和汽油的组分,或以混合二甲苯的形式当作溶剂使用。
在常温下间二甲苯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2 间二甲苯的理化特性2.1物理性质间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室温下可溶解苄醇、糠醇、2-氯乙醇、乙二醇一乙酸酯、糠醛、二甲基甲酰胺和乙腈;对金属无腐蚀性。
2.2 化学性质间二甲苯化学性质稳定,禁配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等。
没有聚合危害。
间二甲苯经铬酸氧化成间苯二甲酸。
间二甲苯与发烟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二硝基二甲基苯。
与硫酸发生磺化反应。
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能发生烷基化反应。
3 间二甲苯的用途3.1 生产间苯二甲酸(IPA)MX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取IPA。
IPA的最大应用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这种树脂可以应用在建筑、交通和海洋领域。
常见有机物的COD,BOD
熔点
℃
沸点
℃
密度kg/L
水中溶解度
g/L
COD值
g/g
BOD值
g/g
生物降解性
一乙胺
-80.6
16.6
0.71
易
2.13
0.8
0.375+
一甲胺
-92.5
-7.5
0.769
易
2.5
+
一氯乙酸
61
189
1.58
易
0.59
-0.3
0.51+
一氯甲烷
-97.7
-24
乙二胺
8.5
117
0.898
互溶
1.05
0.01(1.0)
0.008+
乙二醇
-13
198
1.116
互溶
1.29~1.5
1.15~0.67(0.91)
0.84+
乙二醇单乙醚
135
0.93
互溶
1.92
1.58
0.806+
乙二醇单丁醚
-40
170
0.903
2.2
0.7~1.68
乙二醇单甲醚
-85
124
0.97
互溶
1.69
0.12~0.50(1.10)
1.025
0
0
二氯乙酸
6
194
1.563
86.3
0.592
-0.2
0.539
2,2'-二氯二乙醚
-50
178
1.22
10.2
0
1,4-二氯-2-丁烯丁基
新重氮盐水解法制备2_4_二甲基苯酚
第40卷第4期2012年2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0No.4February.2012新重氮盐水解法制备2,4-二甲基苯酚祁生奎1,章国栋1,黄宝雷2,刘云1(1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21000;2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摘要:以2,4-二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水解及水汽蒸馏法合成2,4-二甲基苯酚。
将生成的2,4-二甲基苯酚迅速萃取到混合溶剂中并利用水汽蒸馏法及时从反应体系中移出,有效抑制重氮盐水解的串联副反应,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收率。
同时溶剂与水解液回收套用,大大降低成本且降低废酸排放。
在本工艺条件下,平均收率88.2%。
关键词:重氮;水解;2,4-二甲基苯酚中图分类号:TQ2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2)04-0045-03Synthesis of 2,4-Dimethylphenol with Diazotization and HydrolysisQI Sheng -kui 1,ZHANG Guo -dong 1,HUANG Bao -lei 2,LIU Yun 1(1Jinhua Shuanghong Chemical Co.,Ltd.,Zhejiang Jinhua 321000;2Shandong Binnong Technology Co.,Ltd.,Zhejiang Binzhou 2566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2,4-dimethylaniline ,2,4-dimethylphenol was prepared using diazotization and hydrolysis andazeotropic distillation with water.Active 2,4-dimethylphenol was extracted in mixed solvent quickly and was separated from reaction mass using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with water.It may increase yield because it may availably restrain side re-action during hydrolyzation of diazonium salts.It also may reduce cost and acid wastewater discharge using recovery of sol-vent and hydrolysis mother liquor.Average yield was 88.2%under this reaction condition.Key words :diazotization ;hydrolysis ;2,4-dimethylphenol作者简介:祁生奎(1974-),男,助工,主要从事酸性染料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苏丹红
可能暴露量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 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 1995年欧盟(EU)等国家 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 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 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 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 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 许添加苏丹红I。
最近,EU对从印度进口的 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 其检出苏丹红I的量为 2.8-3500 mg/kg。同时在 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 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 中苏丹红I的含量达到 0.7-170mg/kg。也有一些 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 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 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 出苏丹红IV的含量分别为 230和380mg/kg,但辣椒 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 I为主。
2.苏丹红II IARC将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均列为三类致癌物,尚没有对人致癌作用的证 据。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给小鼠2,4-二甲基苯胺,高剂量 (30mg/kg)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尽管目前欧盟还没有辣椒粉中苏丹红II、III和IV的检出 范围,但推测其在食品中的检出范围可能与苏丹红I相似。 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µg, 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767µg2,4-二甲基苯胺,相当于人体 每天12.8µg/kg,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 2.3×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 5µg来推 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将产生2.2µg的苯胺,即相当 于人体每天摄入0.037µg/kg(按成人正常体重计算),动物 试验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8.2×105倍。
3.结构式和化学式: 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 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 四种类型。 苏丹红I(SudanI):化学名称 为1-苯基偶氮-2-萘酚(1phenylazo-2-naphthalenol), 结构式为C6H5=nC10H6OH。 苏丹红II(SudanII):化学 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偶 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alenol)。
天山常用英文品名
37%烯草酮母液镁粒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50%混合型三芳基六氟磷酸硫鎓盐50%碳酸丙烯酯二硫化二苯骈噻唑溴氯海因偶氮二异丁腈甲基肼空液氦储罐镁粒二氯乙基铝电容器(内装电解液-乙腈混合液)氢化二异丁基铝百草枯二氯盐母药2,4-二硝基-6-仲丁基酚新癸酸缩水甘油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丁酸二甲基苄基原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丁醇空液氦储罐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N-环己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异丙基苯基对苯二胺N-叔丁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橡胶促进剂 ZBEC镁脱硫剂三氟甲磺酸甲基磺酸锡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乙醛酸50%溶液丙炔醇2,4-二氯-3-乙基-6-硝基苯酚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胶粘剂固化剂 BPH 134G霜脲锰锌高氯酸钠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润滑油添加剂(烷基亚磷酸盐)三正辛基铝2-乙基蒽醌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对硝基甲苯邻磺酸三氟化氮一水氢氧化钡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丁醇叔戊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三异丙基苯酯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对叔丁基苯甲酸丙烯酸羟丙酯1 摩尔三氯化硼二氯甲烷溶液镁脱硫试剂烷基苯磺酸二氯-1,2-二硫环戊烯酮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胶水2,2-二甲基丁酰氯N-环己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四氯化锗对氨基三氟甲氧基苯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N,N-双(叔丁基)乙烯二胺三氯异氰脲酸彩片(81%)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D型有机过氧化物,液体(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中和缓蚀剂三异丁基铝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水处理剂)环氧苯乙烷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丁醇溶液4,4'-偶氮双(4-氰基戊酸)硼氢化锂四氢呋喃溶液二氧化氯净水剂氯化二乙基铝六氟磷酸锍鎓盐阳离 TR-PAG-202苦氨酸钠(湿的,按质量含水量不少于20%)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羟丙基二甲基氯化铵2,4-二硝基-6-仲丁基苯酚二氯海因二氧化氯净水剂聚氨基甲酸酯固化剂N,N-双(叔丁基)乙烯二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苯乙酸苯乙酯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2,4-二硝基-6-仲丁基酚醇基铸造涂料强氯精片氢化铝锂四氢呋喃溶液乙醇镁二氯-1,2-二硫环戊烯酮钕铁硼合金磁粉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型有机过氧化物,液态(二特戊基过氧化物)25.0%四甲基氢氧氢铵三正己基铝一氯二乙基铝异丙胺甲酸硅基钛系聚合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丁醇溶液百草枯水剂工业氯化钡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氯氧化锆氯化钡二(4-甲基苯酰)过氧化物胡椒环聚合硅氧面漆固化剂稀释剂环氧云铁漆环氧磷酸锌封闭漆环氧富锌底漆2-甲基萘新癸酸乙烯酯三氟化氮用罐箱POLYTRAK 聚丙烯催化剂甲基磺酰氯钙铝合金货物标记1,1-二(叔氧化叔戊基)环己烷4-氨基二苯胺C型有机过氧化物,液态的,2,5-二叔丁基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特戊酰氯过碳酸钠阿维菌素乳油抗腐蚀剂底漆硫脲精萘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37%烯草酮母液道路标线涂料硅钙-炼钢促进剂锂离子蓄电池原甲酸三乙酯氰乙酸过-硫酸氢钾二荼酚铬酸酐塑料管道胶水不饱和聚酯树脂三乙烯二胺硅钙合金二水合二氯异氰尿酸钠催化剂高氯酸(按质量含酸 50%-72%)邻氨基苯甲醚巴西酸乙二醇酯(麝香-T)酒精膏(乙醇)环己基戊醇香豆素佳乐麝香50%BBINTERLINE 859 环氧酚醛树脂漆磷酸三钠过氧乙酸水杨酸苄酯2,4-二甲基苯胺甲基磺酸70%氢氧化钠液氦齐格勒聚合催化剂兰纳芯黑电解液(酸性)油性压克力树脂磷烷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硝酸铅聚丙烯催化剂油漆溶剂油镁屑GF-60MC专用稀释剂GF-60MC白室内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三氟甲磺酸酐吲哚美辛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亚硒酸钠防锈漆工业苊氰化钾2-二甲氨基-2-苄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尼龙山蓝硅钙正丁基锂氟化锂四羟甲基硫酸磷-尿素初缩体金属锶粘土控制剂 CLAY TREAT-3C 酸腐蚀抑制剂 CI-27二氧化氯净水剂环己基戊醇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苏合香醇瀛海酮1,4-丁炔二醇EMC电解液庚酸烯丙酯己酸烯丙酯一氧化铅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除虫脲悬浮剂二乙基硫代磷酰氯氢化牛脂烷基胺十二烷基本磺酸硫化钡不溶性硫磺 IS-OT20氧氯化钛盐酸溶液锂离子电池芯镍合金粉硝酸钴甲维盐WDG亚硝酸钙船用油漆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镍氢蓄电池乌洛托品硫酸锌2-磷酸基-1,2,4-三羧基丁烷N-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冰醋酸糠醛氯化钴N-乙基-2,3-双氧哌嗪甲酰氯铝镁合金粉重铬酸钾醇酸磁漆氢氧化锂氮化钛三乙基镓三甲基铝三甲基镓二乙基锌37%CLETHODIM TK90/10MAGNESIUM-LIMEDESULPHURIZATION REAGENTBLEND2-HYDROXY-2-METHYL-1-PHENYL-1-PORPANONE2-BENZYL-2-(DIMETHYLAMINO)-1-[4-(4-MORPHOLINYL)PHENYL]-1-BUTANONE2-METHYL-1-[4-(METHYLTHIO)PHENYL]-2-(4-MORPHOLINYL)-1-PROPANONE50% MIXED TRIARYLSULF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SALTS+50% PROPYLENE CARBONATEACCELERATOR MBTSBROMOCHLORO-5,5-DIMETHYLHYDANTOINAZOBISISOBUTYRONITRILE/2,2'-AZODI(ISOBUTYRONITRILE)/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MONOMETHYLHYDRAZINE 40% SOLUTIONEMPTY UNCLEAN TANK CONTAININGRESIDUAL HELIUMMAGNESIUM DESULPHURIZATION REAGENTETHYLALUMINUM DICHLORIDE/N-HEXANE(ETHYLALUMINUM DICHLORIDE 20% IN HEXANE) ULTRACAPACITORBOSSTCAP(CONTAIN THE ACETONITRILE MIXTURE)DIISOBUTYLALUMINUM HYDRIDE DIBAL-HPARAQUAT DICHLORIDE TECH2,4-DINITRO-6-SEC-BUTYLPHENOL(TOXIC LIQUID, FLAMMABLE, ORGANIC, N.O.S.) NEODECANOIC ACID GLYCIDYL ESTER(SHIGENA-10P)TETRAMETHYL THIURAM DISULFIDEDIMETHYL BENZYL CARBINYL BUTYRATECALC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E ISOBUTANOL SOLVENT EMPTY UNCLEAN TANK CONTAININGRESIDUAL HELIUMDINITRO BUTYL PHENOL(DNBP)SOLUTION OF DNBP 75 PERCENT IN ETHYLBENZENE RUBBER ACCELERATOR(CBS)/ALCHEM CBS GRIPPDRUBBER ACCELERATOR(TBBS)RUBBER ACCELERATOR(ZBEC)MAGNESIUM DESULPHURIZATION REAGENT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TIN(II)METHANE SULFONATE AQUEOUS SOLUTION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 DIHYDRATEGLYOXYLIC ACID 50% SOLUTIONPROPARGYL ALCOHOL2,4-DICHLORO-3-ETHYL-6-NITROPHENOL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DINITRO BUTYL PHENOL(DNBP)SOLUTION OF DNBP 70 PERCENT IN ETHYL BENZENE2-CHLORO-6-TRICHLOROMETHYL PYRIDINEEPIKURE# CURING AGENT MGS BPH 134GCYMOXANIL+MANCOZEBSODIUM PERCHLORATE SOLUTION3-DIETHYLAMINOPHENOL/DIETHYL META AMINOPHENOLLUBRICATING OIL ADDITIVEIA-892STRIOCTYLALUMINIUM2-ETHYLANTHRAQUINONE6-NITRO-1,2-DIAZONAPHTHOL-4-SULFONIC ACIDP-NITRO TOLUENE-O-SULFONIC ACIDEMPTY ISO TANK CONTAINER NITROGEN TRIFLUORIDE(NF3)BAR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CALC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ISOBUTANOL SOLVENTTERT-AMYL ALCOHOLSODIUM LAURYL SULFATETRIARYL PHOSPHATES LSOPROYLATESMETHYLCYCLOPENTADIENYLMANGANESE TRICARBONYLPARA-TERTIARY-BUTYLBENZOIC ACID2-HYDROXYPROPYLACRYLATE(HPA)BORON TRICHLORIDE 1.0MSOLUTION IN DICHLOROMETHANEMAGENESIUM DESULPHURISATION REAGENTLINEAR ALKYLBENZENE SULPHONIC ACID4,5-DICHLORO-3H-1,2-DITHIOL-3-ONEETHOXYLATED NONYLPHENOL (NP4)SOLVENT-BASED THERMOPLASTIC STYRENE-BUTADIENE RUBBERADHESIVE2,2-DIMETHYL BUTYRYL CHLORIDEACCELERATOR CBSGERMANIUM TETRACHLORIDEP-AMINOTRIFLUOROMETHOXY BENZENE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 4,6-DINITRO-2-SEC-BUTYLPHENOL(DNBP)IN EBN,N'-DI-TERT-BUTYLETHYLENEDIAMINE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MULTI TABLETBIS(DIETHYLTHIOCARBAMOYL)DISULFIDE TETD3,3'-DICHLOROBENZIDINE DIHYDROCHLORIDEDIPHENYL(2,4,6-TRIMETHYLBENZOYL)-PHOSPHINE OXIDEORGANIC PEROXIDE TYPE D, LIQUID(TERT-BUTYLPEROXY-2-ETHYLHEXYL CARBONATE)NPC-1010 NEUTRALIZATION CORROSION INHIBITORTRIISOBUTYLALUMINUMPBTC50%(2-PHOSPHONOBUTANE-1.2.4-TRICARBOXYLIC ACID)PHENYLETHYLENE OXIDECALC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ISOBUTANOL SOLVENT4,4'-AZOBIS(4-CYANO VALERIC ACID)LITHIUM BOROHYDRIDE IN THFOXOSANUM COMPLETE WATER DISINFECTANTDIETHYLALUMINUM CHLORIDE SOLUTION(7-13%)SULFONIUM HEXAFLUORO PHOSPHATE SALTS TR-PAG-202SODIUM PICRAMATE, WETTED WITH NOT LESS THAN20%WATERDODEC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N,N-DIMETHYL-2-HYDROXY PROPYLAMMONIUM CHLORID POLYMER2,4-DINITRO-6-SEC-BUTYLPHENOL(DNBP)1,3-DICHLORO-5,5-DIMETHYL HYDANTOINSTABILIZED CHLORINE DIOXIDEL-75TPOLYURETHANESN,N'-DI-TERT-BUTYLETHYLENEDIAMINE2-PHOSPHONOBUTANE-1,2,4-TRICARBOXYLICACID(PBTC)PHENYLETHYL PHENYL ACETATE4,6-DINITRO-SEC-BUTYLPHENOL INETHYLBENZENETOXIC LIQUID, FLAMMABLE, ORGANIC, N.O.S,(2-SEC-BUTYL-4 DINITROPHENOL INETHYLBENZENE)ALCOHOL BASED FOUNDRY COATINGS/REFRACTORYSYMCLOSENE TABLETLITHIUM ALUMINIUM HYDRIDE IN THFSOLID MAGNESIUM ETHOXIDE4,5-DICHLORO-3H-1,2-DITHIOL-3-ONE4,5-DICHLORO-3H-1,2-DITHIOL-3-ONE /NDFEB MAGNETIC POWDER TRI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TPGDA)ORGANIC PEROXIDE TYPE E,LIQUID(DI-TERT-AMYL PEROXIDE)TMAH(25%TETRA 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TRIHEXYLALUMINUM SOLUTION (50-70%)DIETHYLALUMINIUMMONOISOPROPYLAMINEFORMIC ACID WITH MORE THAN 85% ACID,BY MASS FORMIC ACID 90 PERCENTUNIPOL(TM)UCAT(TM)J-1 P25 CATALYSTCALC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ISOBUTANOL SOLVENTPARAQUAT DICHLORIDE 20% IONINDUSTRIAL BARIUM CHLORIDE2,4-DINITRO-6-SEC-BUTYLPHENOL 70% SOLUTION INETHYLBENZENEDIBUTYLTIN DILAURATEZIRCONYL CHLORIDEBARIUM CHLORIDEBIS(4-METHYLBENZOYL)PEROXIDE1,2-(METHYLENEDIOXY)BENZENESILICONE POLYMER TOPCOATCURING AGENTPAINT RELATED MATERIAL(THINNER)PAINT (EPOXY MICACEOUS IRON)PAINT (EPOXY ZINC PHOSPHATE SEALING PAINT)PAINT (EPOXY ZINC RICH PRIMER)2-METHYLNAPHTHALENENEODECANOIC ACID VINYL ESTER(SHIVENA 10)NITROGEN TRIFLUORIDE(NF3)POLYTRAK CATALYST/POLYPROPYLENE CATALYSTMETHANESULFONYL CHLORIDECALCIUM ALUMINUM ALLOYNOT MARINE POLLUTANT1,1-DI(TERT-AMYLPEROXY)CYCLOHEXANEVULKANOX 4-ADPAORGANIC PEROXIDE TYPE C, LIQUID(2,5-BISTERT-BUTYL PEROXY-2,5-DIMETHYLHEXANE)PIVALOYL CHLORIDESODIUM PERCARBONATE/SODIUM PERCARBONATE COATEDABAMECTIN ECYTTRIUM(III)/CALCIUM(II)SULFAMATESYNTHETIC PRIMER TYPE BTHIOUREAREFINED NAPHTHALENE2,5-DIMETHYL-2,5-DI(TERT-BUTYLPEROXY)HEXANECLETHODIM 37%TWO-COMPONENT ROADMARKING PAINTSILICIDE CALCIUM-STEEL-MAKING ADDITIVELITHIUM ION BATTERY PACK/BATTERY PACK,4 CELL 25-97-180 MR(180 DEG C CELLS)TEOF(TRIMETHYL ORTHOFORMATE)CYANOACETIC ACID POTASSIUM MONOPERSULFATE COMPOUNDBETA NAPHTOLCHROMIC ACIDPLASTIC PIPE ADHESIVE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FLCRYSTALLINE TEDACALCIUM SILICON POWDER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 DIHYDRATE ACCLAIM™ K-120 CATALYSTPERCHLORIC ACIDO-ANISIDINE(ORTHO-ANISIDINE)ETHYLENE BRASSYLATE(MUSK-T)GEL FUEL(ETHANOL)CORANOLCOUMARINMUSK YINGHAI 50% IN BBPARTA INTERLINE 859 PARTATRISODIUM PHOSPHATEPEROXYACETIC ACIDBENZYL SALICYLATE 99% MIN2,4-DIMETHYLANILINEMETHANE SULFONIC ACID,70%CAUSTIC SODA FLAKESLIQUID HELIUMMT 2110 CATALYSTLANASYN BLACK M-DL P120BATTERY FLUID, ACIDACRYLIC POLYOL RESINPHOSPHINELAMBDA-CYHALOTHRIN ECLEAD NITRATE SOLUTION 24%TINO CATALYST IN OILIP SOLVENT 1620MAGNESIUM TURNINGSGF-60MC MATCHING THINNERGF-60MC INTERIOR SUPER-THIN TYPE STEEL STRUCTURE FIRE-PROOF COATING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NHYDRIDEINDOMETHACIN1,1-DI(TERT-BUTYLPEROXY)CYCLOHEXANESODIUM SELENITEANTIRUST COATING MATERIALACENAPHTHENEPOTASSIUM CYANIDE2-BENZYL-2-(DIMETHYLAMINO)-1-[4-4-MORPHOLINYL)PHENYL]-1-BUTANONENYLOSAN BLUE N-BLN SGRFERRO CALCIUM SILICONN-BUTYL LITHIUMLITHIUM FLUORIDETETRAKIS(HYDROXYMETHYL)PHOSPHONIUM SULPHATE-UREABASIC YELLOW 28 LIQUIDSTRONTIUM METALCLAY CONTROL CLAY TREAT-3CACID CORROSINO INHIBTOR CI-27STABILIZED CHLORINE DIOXIDECORANOLTOXIC SOLID, CORROSIVE, ORGANIC, N.O.S.(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STYRALLYL ALCOHOLYINGHAITONE1.4-BUTYNEDIOLEMC ELECTROLYTEALLYL HEPTANOATEALLYL HEXANOATELEAD MONOXIDE2,3-DICHLORO-5-(TRIFLUOROMETHYL)PYRIDINEDIFLUBENZURON SCDIETHYL CHLOROTHIOPHOSPHATEHYDROGENATED TALLOWAMINE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BARIUM SULFIDEINSOLUBLE SULFURIS-OT20TITANNIUM OXYCHLORIDELITHIUM ION CELLNICKEL COMPOUND POWDERCOBALT NITRATECOPPER SULPHATE PENTAHYDRATEEMAMECTIN BENZOATE WDGCALCIUM NITRITEMARINE PAINT2,3-DICHLORO-5-(TRIFLUOROMETHYL)PYRIDINENI-MH BATTERYHEXAMINEZINE SULPHATE HEPTAHYDRATE2-PHOSPHONOBUTANE-1,2,4-TRICARBOXYLICACIDANTISCORCHING AGENT PVIACETIC ACID,GLACIAL MORE THAN 80% ACID,BY MASS GLACIAL ACETIC ACIDFURFURALCOBALT CHLORIDE4-ETHYL-2,3-DIOXO-L-PIPERAZINE CARBONYL CHLORIDEALUMINIUM MAGNESIUM ALLOY POWERPOTASSIUM DICHROMATEALKYD ENAMELLITH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TITANIUM NITRIDETRIETHYLGALLIUMTRIMETHYLALUMINUMTRIMETHYLGALLIUMDIETHYLZINC。
偶氮染料的禁用原因及其检测标准
偶氮染料的禁用原因及其检测标准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
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
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的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
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
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1.1发展历史早在l834年.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
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 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 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
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议,停止在市就开展了禁用物的检验。
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_概述解释说明
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概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
2,4-二甲基苯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合成、染料工业和橡胶添加剂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进行探讨:引言部分对该合成方法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接着在第2部分中详细介绍了该反应的原理、实验条件以及合成步骤;第3部分将给出实验结果的分析、反应机理探讨以及产品纯度检测和表征方法;最后,在第4部分总结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发现,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该合成方法的可能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这一重要有机反应,并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来验证该反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对其机理的探讨和纯度检测方法的介绍,进一步提高对该反应机理及产物质量控制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该合成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2. 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合成:2.1 反应原理:2,4-二甲基苯胺(2,4-dimethylanili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农药、染料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盐酸盐形式是该化合物最常见的衍生物之一。
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的合成主要通过芳香胺与过量的氢氯酸反应而得到,反应中生成的氢氯酸直接与芳香胺形成相应的盐酸盐。
2.2 实验条件:在实验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混合溶剂体系进行反应。
反应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但加热可能会加速反应进程。
2.3 合成步骤:合成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的步骤如下:步骤1:准备反应体系。
将适量芳香胺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并使其达到混合均匀。
步骤2:添加过量氢氯酸。
慢慢地将过量的氢氯酸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同时保持搅拌以促进反应进行。
步骤3:控制温度。
根据需要,可以在室温下或经加热后进行反应。
对于加热反应,通常需要使用适当的冷却装置来控制溶液的温度。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几种芳胺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几种芳胺摘要: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富集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几种芳胺(苯胺、对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1-萘胺、2-萘胺和4-氨基联苯)的方法,环境水样中的芳胺用1-萘酚衍生生成偶氮染料,偶氮染料用Waters Sep-Pak-C18 固相萃取小柱固相萃取富集,然后以Waters XterraTMRP18(3.9×150mm, 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82%的甲醇(内含0.01mol/L pH=8 的四氢吡咯-醋酸缓冲盐)为流动相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测定;苯胺、对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4-氨基联苯、1-萘胺和2-萘胺的检测限分别为0.8、0.6、0.6、0.6、0.4 和0.4 μg/L。
几种芳胺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1%~2.6%之间,标准回收率在93%~106%之间,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几种芳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萃取芳胺芳胺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是环保卫生部门的重要检测指标[1,2]。
芳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对于许多复杂环境样品,芳胺的含量只是微克级,而且样品中还存在大量其它有紫外吸收的物质,这些物质很难和芳胺完全分离,会干扰芳胺的测定。
为了能有选择性地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芳胺,研究了用1-萘酚衍生,让1-萘酚和芳胺重氮偶合生成偶氮染料,然后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芳胺的方法。
由于该方法采用了1-萘酚衍生,衍生反应对芳胺是特效的,且衍生后生成的几种偶氮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在460~500nm之间,该波长下样品中其它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无吸收,不干扰芳胺的测定,方法选择性大大增加。
结合固相萃取对待测组分的高倍数富集,该方法可准确测定环境样品中μg/L 级的几种主要芳胺。
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和试剂济南海能仪器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7010四元泵\LC7050自动进样器,LC706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anon-Clarity色谱管理软件;苯胺、1-萘胺、2-萘胺、对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和4-氨基联苯标样(含量≥99%,购于Fluka 公司),用50%乙醇-水溶液配成1.0mg/mL 的储备液,使用时用50%乙醇-水溶液稀释成1.0μg/mL 的标准工作液;1-萘酚溶液:2.0%(w/v),用50%乙醇-水溶液配制;硫酸氢钾(KHSO4)溶液:5%(w/v),用水配制;亚硝酸钠溶液:5%(w/v),用水配制;氨基磺酸铵溶液:2.5%(w/v),用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3mol/L,用水配制;甲醇:高效液相色谱专用(Fisher 公司生产);实验用水为石英亚沸蒸馏水并用Milli-Q50(Millipore 公司)超纯水仪处理,电阻>18 MΩ·cm-1。
nn二甲基苯胺结构
nn二甲基苯胺结构目录1.二甲基苯胺的概述2.二甲基苯胺的结构特点3.二甲基苯胺的应用领域4.二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5.二甲基苯胺的环境影响与安全措施正文【二甲基苯胺的概述】二甲基苯胺,化学式为 (CH3)2NC6H4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胺类化合物。
它是苯胺的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二甲基苯胺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
【二甲基苯胺的结构特点】二甲基苯胺的结构特点是在苯环上加入了一个胺基(-NH2)和一个甲基(-CH3)基团。
由于甲基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二甲基苯胺的胺基上的氢原子具有一定的活性,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同时,二甲基苯胺分子中的苯环结构使得它具有良好的芳香性,使其在很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二甲基苯胺的应用领域】1.染料:二甲基苯胺及其衍生物在染料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制备偶氮染料、腈纶染料等。
2.医药:二甲基苯胺可用于合成多种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病毒药等。
3.农药:二甲基苯胺及其衍生物可用于制备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
【二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二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采用邻二甲苯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另外,还可以通过芳香胺的硝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方法制备二甲基苯胺。
【二甲基苯胺的环境影响与安全措施】二甲基苯胺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二甲基苯胺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为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害、低毒的替代品替代二甲基苯胺。
2.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注意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防止泄漏。
3.对废水和废气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JM-HES-MSDS-023
2,4-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国标编号: 61753CAS: 95-68-1
中文名称: 2,4-二甲(基)苯胺
英文名称: 2,4-dimethylaniline;2,4-Xylidine
别名: 1-氨基-2,4-二甲基苯
分子式: C8H11N;(CH3)2C6H3NH2 分子量: 121.18
熔点: 16℃沸点:214℃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7;
蒸汽压: 90℃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
危险标记: 14(毒害品)
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性与苯胺相似,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损害。
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损害较强,对血液作用较弱,也可引起皮炎。
急性中毒: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唇、指端、耳廓发绀;重谨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
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肾损伤。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467mg/kg(大鼠经口);2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对硝基重氮苯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雾状水,减速少蒸发。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监测毒物。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