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合集下载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记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胡佩兰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艰苦奋斗,医无止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佩兰同志作为妇产科主任,带领科室同事克服人员少、病人多,环境简陋、设备缺乏的困难,不辞辛苦、不计得失,积极探索医学新路,勇攀技术高峰,接连开展了在当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重达百斤的卵巢囊肿切除、存体20年的畸胎瘤摘除、宫颈癌根治等先进技术,在铁路医疗系统率先开设计生病房、肿瘤放疗病房,进行规范的妇女保健、围产保健工作,为千千万万的妇女带来福音。

爱岗敬业,无私忘我。

胡佩兰同志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事业满腔热忱。

她常常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病人的召唤便是行动的讯号,有时一台高难度手术能从早上7、8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清晨4、5点,下了手术台,又走进病房巡视患者;当时交通不便,有时为了等待一位外地病人前来就诊,她能守候一整天;在她的观念里没有节假日,值班大夫一年365天都能在病房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当妇科肿瘤病人需要放疗时,她为了让同事少吃射线,自己亲自操作,在当时缺少防护的条件下,用手把放射元素—镭管放置在病人体内;文革期间,胡佩兰受到冲击,当卫生员、当普通大夫,她依然一心为工作,首先想病人……“活着一天,就要把病人看好”这是胡佩兰主任的人生信条。

心系患者,大爱仁心。

视病人如亲人,是胡佩兰同志对待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她的眼中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视同仁。

她从来不称呼患者为“××床病人”,而是像亲人一样,“大姐”“小妹”的亲热称呼。

感动中国胡佩兰事迹

感动中国胡佩兰事迹

感动中国胡佩兰事迹打动外国胡佩兰古迹【2013打动外国十年夜人物】:胡佩兰——20年去对峙天天没诊6地的百岁仁医【获罚手刺】:春兰为佩【颁罚词】:技没有正在下而正在德;术没有正在巧,而正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口,谢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取辟芷兮,纫春兰认为佩。

您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拉选理由】:弛会军:敬仰,咱们只要敬仰。

鲜彤:正在医患闭系云云松弛的昨天,胡大夫用医德弥折了医患间的裂隙,更罕见是20年如一日的据守。

【古迹引见】:胡佩兰,父,98岁,束缚军3519职工病院战郑州市修外街社区卫熟效劳外口立诊大夫。

1944年,胡佩兰结业于河北年夜教医教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外口病院的夫产科主任位上退戚。

退戚后,她不断对峙立诊。

胡佩兰糊口节省,舍没有失正在本人身上多花一分人民币。

但她时常慷慨天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借拿没菲薄单薄的立诊支出战退戚金,捐修了50多个“愿望书模板屋”.胡佩兰得了重大的腰椎间盘突没,入没皆要立小拉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口净病突领,经急救后,第两地她仍然准时到病院立诊。

胡佩兰依据本人多年的临床经历,平常看病没有太依托下科技仪器。

果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天天城市对峙看完一切病人材上班,对患者也极有耐烦,给病人谢药,很长超过一百元。

现在,胡佩兰的忘忆鲜明降落,耳朵也没有如以前,但病人的状况她却忘失浑分明楚,耳朵面搁着助听器,听没有浑之处,就由阁下的教熟诠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立场引人注目,她时常说:“医患闭系弄欠好是果为交流不敷,大夫只有对病人仔细卖力了,病人也做作会对大夫竭力配折,不论面临哪个病人,皆要把患者当做本人的第一个病人去看待。

”曲至古日,胡佩兰曾经正在一个工场职工病院战如今之处,间断立诊20年,对峙每一周没诊6地,风雨无阻。

(不雅后感)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

郑州98岁医生奶奶感动中国 开药方很少上百元

郑州98岁医生奶奶感动中国 开药方很少上百元

她从医70年,直到离世前两天还在工作,经她手接生的孩子有6万多个她开的药方很少超过百元,患者评价她的药方疗效好,药费比打车费还低“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感动中国”对胡佩兰老人的颁奖词。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位行医七十载的老人,已于1月22日安详离世。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她诠释的医者仁心,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对话昨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一位让很多郑州人熟悉的身影出现。

她就是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胡佩兰老人,70岁时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后,又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守了28年。

在录制节目时,当老人被主持人白岩松推到舞台中央,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白岩松:您这么大年龄还能工作,秘诀是什么?老人:情感投入。

白岩松:您最怕啥?老人:最怕不能动,躺在床上。

白岩松:您最高兴的是什么?老人:最开心的是看着一个个患者痛苦而来,经治疗后快乐而去。

白岩松:您有时候不仅不收钱,还给人家钱。

为什么?老人:我家里没有负担,不需要,那也没有几个钱。

白岩松:奶奶,当一辈子医生,您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啊?老人:是感情投入的职业,有医德的职业,光看着钱那不中。

儿子眼中的她:在医生岗位上,坚守了70年就在全国亿万观众被这位老人的精神感动时,荧屏前独少了这位主角。

就在20天前,这位98岁的老人在郑州家中安然离世,没有等到颁奖典礼播出这一刻。

老人的儿子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

去年,胡大一发了一条微博:“老妈97岁生日,我回郑州看望。

老妈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坐诊。

她坐诊比我更累。

我大多坐着给患者看病。

她给患者看病,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

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最年长的医生。

胡佩兰观后感

胡佩兰观后感

胡佩兰观后感胡佩兰同志时刻心系病人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大医情怀,震撼心灵,感人至深,沁人心脾,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下面是胡佩兰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胡佩兰观后感【篇一】2017年4月19日,我院组织观看了故事片《仁医胡佩兰》,胡佩兰是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胡佩兰医生的“活一天,看一天”“多活几天多看病人,多给国家点报效”朴实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

这是一个年迈的老者发出的心声,是一个年迈的老医生发出的心声,也表达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我从2015年来到医院工作,接触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劳累和疲惫,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都像胡佩兰医生一样用超负荷的劳动为患者治病,医生、护士全年无休随时加班,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也是医务人员为人民为社会的奉献。

胡佩兰医生退休后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这需要多么大的信仰和毅力才能做到啊!回想我刚上班的时候,每天为上下班时间卡得紧而抱怨,为偶尔的迟到找借口是多么的不应该。

“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其实做人的第一堂课都应该是道德课,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出现许多制假售假的“商人”、偷税漏税的“老板”,才会出现许多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的不法行为。

“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

当医生不能想发财”。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朴实的思想,我们敬爱的胡佩兰医生做到了,相信我们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也能做到。

当白岩松问道:您这么高寿还能为病人看病凭的是什么?“情感投入”,投入的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

比起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长寿秘笈,这是我见过的最豪迈的长寿宣言。

胡佩兰医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自己的坚持和爱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人民群众的爱戴。

她行医70年,坚持开便宜药,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用生命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她用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感动中国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感动中国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胡佩兰——一生的坚守大家下午好,看完短片,我的心里只有敬佩,别无其他,胡奶奶的坚守,守护了千千万万患者的幸福;胡奶奶的坚守,铸就了一座永恒的医德丰碑;胡奶奶的坚守,彰显出了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的正能量。

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如一日,不论严寒酷暑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看诊,她用生命的代价诠释着对患者的责任、对这份神圣工作的热爱,用满腔热忱抒写着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风采: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心怀大爱,崇仁厚德;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她守则、执着、坚强、无私。

她就是胡佩兰——一位98岁仍坚持工作在医务第一线的耄(mao)耋(die老人。

她说,想赚钱不要当医生,医生是一个清贫的职业。

那是什么能让她坚持在患者之间默默奉献,是什么能让她甘于清苦只为让患者病痛远离。

我想,她的精神支撑贵在爱,贵在坚守,爱是一种情感投入,坚守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无私奉献,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坚守的是一种高尚而崇高的理想,只有爱、理想、信仰、才能支撑起一个人不管严寒酷暑只为了让患者痛痛苦苦的来,开开心心的走而无怨无悔。

她是平凡的,是我们所有普通职工中的一份子,她也是伟大的,因为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世人感动的奇迹。

她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道德楷模,她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她也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道德明镜,可以照衬出我们人生的不足;她更是我们身边的一杆道德标尺,可以衡量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学习榜样的无穷力量。

我们和她一样,也是一位普通战线的一员,虽然我们分工不同,但是我们将时刻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学习胡奶奶那种默默无闻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永远坚守的坚强毅力和品格;无限忠诚医务事业,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职业操守;和她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无私忘我的精神。

有一种誓言叫海枯石烂,有一种毅力叫水滴石穿,有一种感动叫永恒坚守,坚守的是一份信念、一份责任、一份无怨无悔的博爱。

感动中国胡佩兰的事迹

感动中国胡佩兰的事迹

感动中国胡佩兰的事迹胡佩兰,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母亲, 2014年2月10日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胡佩兰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胡佩兰的事迹20年来坚持每天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获奖名片】:秋兰为佩【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事迹介绍】: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去年听说七院老院长的事迹时,我永远也忘不了一句话:“一定要把我的手机24小时开着,以免哪个病人有急事找我。

仁医胡佩兰读后感

仁医胡佩兰读后感

仁医胡佩兰读后感读了胡佩兰医生的事迹,那感觉就像在心灵的土壤里种下了一颗温暖又充满力量的种子。

胡佩兰医生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老太太。

她都九十多岁了还坚持出诊,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疲倦的超级英雄。

我就想啊,我要是到了九十岁,估计连自己的药放在哪儿都得想半天,可人家胡奶奶呢,还在给病人看病,这毅力,简直超乎想象。

她看病的时候特别认真,就像一个寻宝者在寻找病人身体里的“病根宝藏”。

每一个症状,每一个细节,她都不放过。

而且她对待病人那叫一个亲切,不像有些医生,匆匆忙忙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了。

胡奶奶是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呢。

这让我想到,要是所有的医生都像她这样,那去医院看病就不会那么让人害怕了。

她还特别善良,想着法儿地给病人省钱。

在现在这个社会,有些医院那收费项目就像满天繁星似的,数都数不过来。

可胡奶奶不一样,她只想着怎么把病治好,而不是怎么从病人兜里掏钱。

这就好比在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业世界里,她是一股清流,只专注于治病救人这个最纯粹的目的。

她的这种精神,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我们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和胡奶奶比起来,那简直弱爆了。

她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年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而且,做事情要认真负责,对人要有爱心。

要是我们都能像她这样,那这个社会得多美好啊。

从胡佩兰医生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对职业的热爱。

她肯定是爱医生这个职业爱到骨子里了,不然怎么能坚持那么多年呢?这种热爱就像一团火,燃烧在她的生命里,照亮了无数病人的健康之路。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对自己工作或者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也应该充满这样的热情呢?总之呢,胡佩兰医生就像一本充满智慧和爱的大书,读了她的事迹,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能散发出像她一样温暖的光。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及事迹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及事迹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及事迹“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分别是: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段爱平;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姚厚芝。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员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黄旭华:誓言无声主要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颁奖辞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刘盛兰:崇仁厚德主要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

18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由于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颁奖辞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胡佩兰事迹

胡佩兰事迹

胡佩兰事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胡佩兰——“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仍然在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直至生命终点。

2014年1月22日胡佩兰因病逝世,享年98岁。

胡佩兰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在77年的从医岁月里,胡佩兰用仁心仁术护佑患者健康,用言传身教传递大医博爱,用自强不息演绎无悔人生。

在她眼里,看病不分场所,病情就是命令!在她眼里,看病不论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在她眼里,看病不看身份,用心尽力聚神!胡佩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大医博爱、济世救人,在五味杂陈的时代变迁中,这株芷兰美丽一生,芳香四溢。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腰部要靠缠附的钢板来支撑,起身、弯腰、落座,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老人都是忍受着剧烈的腰疼来完成的。

她从不让别人搀扶,也从不让学生替她完成检查。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舍不得浪费一个馍,舍不得多买一棵菜,却每年都要捐款一万元给希望工程,至今已经捐建了50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不仅能记住患者的病情,而且能记住大多数复诊患者的姓名,甚至联系电话,以便随时指导患者治疗和康复。

她问诊问得很仔细,病人的生理周期情况、分泌物情况,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肯放过;病人口述的症状,她不放心,一定要亲眼验证。

她提醒多次人流的病人:“做流产多了不好,知道吧?少做流产,尽量采取避孕措施。

”她叮嘱不孕的少妇:“别到处听信专治不孕不育的广告,有钱没地儿花了那是。

”对需要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她细心写好地址,一再叮嘱着病人。

胡佩兰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央视2014年2月10日播出的2013感动中国颁奖结束后,及时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编者感言:今晚在电视机前看CCTV (感动中国)节目,里面的人物感动了我,他们的生命热忱让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1926.3.12-)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范文写作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先进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

这是老人的初衷。

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电子报 胡佩兰 蒋志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电子报 胡佩兰 蒋志敏
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 的是心,开的是药, 给的是情。扈江离与 辟芷兮,纫秋兰以为 佩。你是仁医,是济 世良药。
她已行医70年,退休后仍 坚持坐诊27年,每周出诊6 天,从未间断。“便宜药 治大病”是她的口头禅, 退休后,8年捐建50多个书 屋。1月22日5时30分,98 岁良心医生胡佩兰去世, 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二儿子李宁一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妈妈一穿上白大褂, 一走上诊疗台,就精神抖擞,浑身是劲。”
老人年纪大了,腰椎间盘突出,最近十几年总是坐着轮椅, 腰里缠着钢板出诊。去年11月,她不慎摔倒,嘴角、眼角都跌 破了,可第二天一早老人让保姆推着轮椅,又按时出现在患者 面前。 胡佩兰自己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 能看一些的。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 为群众看病。”
作者:六一班 蒋志敏 胡佩兰,女,1915年出生,医生,我国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母亲。1944年毕业 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她70岁才从郑 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下来 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她 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 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14年1 月22日5时30分,胡佩兰逝世,享年99岁。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2013年度感动 中国人物。
2月10日上午,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室 忙碌依旧。与往常不同的是,桌子上供着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 诉说着沉甸甸的缅怀与思念。 这里是胡佩兰在生命最后的20年坚持坐诊的地方。这位接 生过6万多名孩子,在妇科病方面也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专家, 20年间除去正常的节假日,每周出诊六个上午,风雨无阻。 胡佩兰养育了四个儿子,大儿子胡大一是全国著名的心血 管病专家。这样一位完全可以闲适地度过晚年时光的老人,为 什么选择行医到生命最后一刻?

胡大一和母亲胡佩兰

胡大一和母亲胡佩兰

胡大一和母亲胡佩兰红岩他和母亲不仅同姓,且同行。

他们都是医疗战线上的志愿者,相继荣获最具国家和民族影响力的荣誉“感动中国”人物和“中国最美医生”。

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专家胡大一和母亲胡佩兰。

儿子是母亲的骄傲2016年的3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胡大一等10人被推选为“特别关注医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最美人物”。

在颁奖晚会上,人们依然被一件事感动着:2015年10月的一天,一位患者在高铁上突发心脏病,一位71岁的老医者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幕生死大营救,最终患者得到成功救助。

这位爆红网络的“高铁救人医生”就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2016年的全国“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最美志愿者”。

2011年,胡大一教授联合各领域知名医学专家发起和成立了“大医博爱志愿者服務总队”。

10年来,胡大一带领该队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宗旨,奉行“大医精诚博爱天下”的理念,遵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起志愿者系列行动。

他们走出大城市、大医院,走进西部,走进基层和农村,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为人民群众送温暖、送健康,为基层医护人员送技术、送知识,对贫困家庭和患者就近就地筛查治疗,落实基层医生职业技术教育,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下不走医疗队。

胡大一教授的“理想健康手机号”是120-80-6-5-0-268。

这个手机号代表了理想健康状态:理想血压小于120/80毫米汞柱;理想血糖(空腹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理想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升;不吸烟;理想体重(腹围)女性小于2.6尺、男性小于2.8尺。

他希望大众通过这组数字进行自测,通过合理膳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保持健康。

出生名医之家随母姓“大一”成大医胡大一拥有众多的职务和无数的荣誉,但他看重的是自己的家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要做个好医生,让穷人能看得起病。

”胡大一教授出生于名医之家。

父亲李公恕,是位眼科名医,曾为中南地区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母亲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迎接的新生命不计其数。

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作文8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作文8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作文800字篇1看感动中国,被胡佩兰医生高尚的医德所打动;被姚厚芝用母爱编织成的《清明上河图》所震撼;被翁秀红的将军夫人晚年生活所征服。

这些人有大爱,大仁,大义。

但距我们的生活又有着距离。

我不禁发问:我的感动在何处?也许在一通温暖的电话中:“小煜,最近学习好吗?冷不冷?”“挺好的。

”又是姥爷从宁波打来的电话,想想看,离开他已经近1年半了,打小我便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7年前,姥爷中风了,走路需要轮椅和拐伏支撑,说话很不清晰。

“小煜……晚上吃饭了吗?”“吃了。

”话筒边又传来姥爷的声音。

别看现在他说不清话,当年他可凭借自己考入了武钢三中呢!但一想到他现在的模样,不禁有些心酸。

“小煜……姥爷想你啊。

”一听到这里,不禁鼻子一酸,差点流出泪来。

我刚上初中时,妈妈便将我从姥爷那接了过来,姥爷刚随姨回宁波去了。

虽相隔千里,但他仍坚持不时给我打电话,用那略微颤抖的深厚嗓音,让我知道他很好……电话至此,不禁自问:“感动在何处?”——感动在身边。

也许在一个故事里:从前有个哑巴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相约在夏夜的灯塔中:“明年,后年……之后的每一年都要一起在夏日的灯塔里玩耍。

”但后来那男孩忘记了诺言,当他记起赶到灯塔那里时,哑巴女孩不见了。

她们的家搬走了,留给男孩的只有一个旧风筝,上面写着那个诺言。

二十年后,男孩成了医生,有天,他遇见了成为了大提琴家的女孩。

她已经忘了他,但他仍每天在她家窗台前放飞着那二十年前的风筝,面对那永远不会拉开的窗帘,他已然心满意足。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虽短小但打动人心。

不仅如此,作家们笔下的屈原、陆游、辛弃疾的命运,无一不让人动容。

书读至此,不禁自问:“感动在何处?”——感动在书中。

“感动中国”感动了整个中国,身边的小事与笔端倾注的文字感动了我们。

感动在何处?也许是在荧屏中,一个民间传说中,一声问候中,一只向你伸出的手中……感动不需我们寻寻觅觅,正如几米所说:“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

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

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三篇胡佩兰,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是,却感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欢迎阅读!感动中国仁医胡佩兰观后感(一)近日,我在《医药卫生报》上看到了高孟元同志的一首长诗《仁医胡佩兰》,使我印象深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首长诗,情景交融,意境深邃,不落空泛。

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挚热情感的迸发;没有口号式的语言教化,尽是质朴文字的心灵浸润。

全诗以朴实而隽永、简练而生动的诗句,全景式地展现出“百岁仁医”胡佩兰那不平凡的一生,浓缩了她一生的坎坷、顺逆、苦乐、自强、大仁、大义、大爱和真诚。

读罢全诗,感觉到通篇都闪烁出胡佩兰精神所凝聚的4个字:大仁大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倾心创作这首诗,其目的就是在演绎胡佩兰事迹的同时,希望医生们都向胡佩兰看齐,追求她的境界,学习她的精神,做一名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晚辈医生,我从胡佩兰的事迹里,学习、感悟了很多。

我认为,作为一个医者,首先要像胡佩兰那样,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尽力做一名像胡佩兰那样具备“仁义礼智信”的且有高尚道德的人。

第二,要做一名好医生,就要不懈地追求知识,像胡佩兰那样终身勤学,求知不倦,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因为,只有具备过硬的技术,才谈得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胡佩兰精神的感召下,在临床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医德,钻研医术,追求新知。

不仅在临床上因治病疗效好、信誉较高而多受患者的好评,而且为了弘扬和传承经典,呕心沥血创作出版了有关《伤寒论》经方学术的著作多部,引起了国内经方界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获得了不少中医的赞誉。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胡佩兰为榜样,将胡佩兰的精神、境界和胸怀体现在我行医的过程中,努力践行“大医精诚”的理念,以仁德为本,以仁术为基,以仁义待患,以良医积德,心系患者,济世救人,造福社会。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一、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然而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即被选中参研。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黄旭华隐姓埋名了30年。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二、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先进事迹】山东招远92岁老人刘盛兰一生贫苦,晚年一直靠拾荒为生。

他住着破旧房子,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靠着省吃俭用,自1996年起,坚持捐资助学18年,捐出善款10多万元。

1996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学生失学的报道后,随即给文中主人公寄去50元钱。

这封信开启了他18年如一日的捐资助学道路。

他一边从报纸上收集失学学生的信息,一边把自己拾荒所得的微薄积蓄寄给这些孩子。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多人心中是伟大的。

医生能把一个人治好,甚至能将一个人从死亡的边缘上挽救回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幸福,人人快乐,国家安定。

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一位医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医生暖心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医生暖心感人事迹1“医者仁心”是做为一个医生敬业的最高的体现,胡佩兰医生做到了。

她的仁术,仁德,仁心给这个社会,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将来的我将从事什么事业,但是我想将来的我一定要像胡医生一样,做一个敬业的,受人尊重的人。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这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给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心门诊”原坐诊医生胡佩兰老人最深情的颁奖词。

胡佩兰医生用自己70年的漫长从医之路,诠释了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医者仁心”。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胡佩兰医生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给病人开的药很少超过100元,她爱开便宜药,疗效好的药。

《庄子。

在宥》里说:“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正是这种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家人来对待,才会有这样的设身处地。

退休后,仍坚持出诊,每周一到周六上午,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13年,老人突发心脏病,经抢救后,第二天的她仍坚持到医院坐诊。

2014年1月22日,98虽的老人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告别了她深深眷恋的病人。

老人的遗言竟然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如果没有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热爱,我真无法想象如何才能做到风雨无阻,70年如一日?胡佩兰老人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大方给病人垫付药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全国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每年坚持为希望工程捐款,先后捐了7万元,先后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韩非子。

解老》中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也许是看多了生老病死,人生的无常,胡医生将自己的爱心扩散开来,从医学到公益事业。

这样的仁心,不是一种大爱吗?敬业,看起来好像是大人们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来源:郑州文明网发表时间:2014-06-18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

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

”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

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臵上退了下来。

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

“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

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

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

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

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

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 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

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

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

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

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

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

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

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

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

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

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

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

“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

“多活一天,就干一天。

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

”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铁律”。

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

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

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

”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

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

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

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

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

”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

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

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

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一、胡心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

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

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

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

”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

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

“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

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

“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