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c562fdc850ad02df80411e.png)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本意指“耳聋”演变而来,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 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这部晦涩难懂的戏剧在1969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诺奖评委会在致词中这样评价:
1952年的戏剧《等待戈多》,“该剧 以一种诗歌般的直白,捕捉了人类形而上 的困境———永久的、不确定的期待……”
■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荒诞派戏剧(20世纪中叶)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浪漫主义: 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
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1、产生的社会背景:
A、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2、《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
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
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
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本意指“耳聋”演变而来,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 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这部晦涩难懂的戏剧在1969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诺奖评委会在致词中这样评价:
1952年的戏剧《等待戈多》,“该剧 以一种诗歌般的直白,捕捉了人类形而上 的困境———永久的、不确定的期待……”
■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荒诞派戏剧(20世纪中叶)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浪漫主义: 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
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1、产生的社会背景:
A、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共28张PPT)
2、《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
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
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
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36张)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2df9889aeaad1f346933f71.png)
2.《等待戈多》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 闷和迷惘,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 机,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理性反思,引发人们关于 社会本质问题的深度思考,是一种积极的反抗。而且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从中得出不同的启示。
非选择题的规范表述 [解题技法] 任何学科卷面规范都是基本要求,对于历史学科而言,非选 择题占很大比重,规范的表述更加重要。 (1)要符合基本的汉语语法:句子结构完整,符号使用规范。 每个答案要点后应该标上“分号”或“句号”,不能从答案 开头到结尾用“顿号”或“逗号”到底。
5.评价 (1)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对下层劳动群 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鼓舞。 (2)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易错易混 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思潮而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 浪漫主义思想运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 纪初,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追求理想、讴歌进步、改革和革 命,抒发强烈感情,热爱自然,风格上大胆夸张,富于幻 想。而浪漫主义思想运动侧重于人文思想,它推崇情感,主 张想象力的创造发挥,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 1.《人间喜剧》 (1)背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普遍 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2)作者:法国巴尔扎克。 (3)内容:《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展示了19世纪前期 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罪恶方面入 木三分,被誉为“__资__本__主__义__社__会__的__百__科__全__书________”。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情景导入
1969年贝克特因《等待戈多》一剧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 奖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 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等待戈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 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于无望之中给人 留下一道希望之光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等待戈多》属于哪一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4f744855270722192ef7af.png)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贝克特(活跃于20世纪法国 的爱尔兰作家 ),代表作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 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 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 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①渴望冲破思想藩篱,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
②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 心情感世界;
思考: 教材列举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他们的作品风格有何不同?
一、浪漫主义(18世纪中叶—19世纪30年代)
(三)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英国)“诗坛上的拿破仑”
思考: 你知道哪些19世纪上半叶批判现实主义
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吗?
二、(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法国) 代表作:《人间喜剧》
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评价: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托尔斯泰(俄国)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高尔基(俄国) 《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唐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贝克特(活跃于20世纪法国 的爱尔兰作家 ),代表作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 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 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 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①渴望冲破思想藩篱,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
②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 心情感世界;
思考: 教材列举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他们的作品风格有何不同?
一、浪漫主义(18世纪中叶—19世纪30年代)
(三)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英国)“诗坛上的拿破仑”
思考: 你知道哪些19世纪上半叶批判现实主义
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吗?
二、(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法国) 代表作:《人间喜剧》
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评价: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托尔斯泰(俄国)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高尔基(俄国) 《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共27张PPT)
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唐璜》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27张)(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2f72f56294dd88d1d26b1e.png)
拜伦的诗作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号召人民斗争,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塑造“拜伦
式英雄”。
一、激情与理想--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制19世纪中叶)
1、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赏析
哦,狂野的西风, 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 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 蔫黄,黢黑,苍白,潮红, 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 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罗曼﹒罗兰
☆巴尔扎克
《欧也妮· 葛朗台》故事梗概:天真美丽的欧也妮是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 并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 下。至此,父女关系破裂,母亲吓得一病不起。最终等 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葛朗台的全部感情强烈地倾注在金钱上。瘫痪之后 ,他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是用手抚摸……临死 之前,神父为他做临终法事,他在弥留之际还想将神 父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 过猛,终于一命呜呼。 ——《欧也妮.葛朗台》节选
伏尔泰 圣西门
为何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会在 18世纪末日益盛行?
一、激情与理想--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制19世纪中叶)
4、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进步性 ①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鼓舞。 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局限性: 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 的愿望,但无法实现。
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深入发掘人 物的内心世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席勒的评价:“试图用美丽的理想 代替真实的不足。”
材料: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 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在理性缺失 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 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3、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空想社会主义者 (1)启蒙运动的理想与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现实形 幻想借助资本家、 成强烈反差——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促使人们寻 求新的精神寄托 贵族、国王的施 (2)空想社会主义等新兴思潮为浪漫主义提供了文 舍创造平等美好 化土壤 的社会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30张)(共30张PPT)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件(30张)(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720f4c1a37f111f0855b16.png)
各国延伸。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
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在
剧烈的变革和动荡中,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现实主 义
耐用电灯泡
德国埃森的克虏伯洲各国反抗封建势力的民族、民主革命迅速 发展。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
各国延伸。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
而幻想却要常常盘旋在你的墓边, 知道我脆弱的身躯也回返泥土,
那时候,逝者和伤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处。
——杨熙龄 译
盾
代表 作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9:23:2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02021/9/102021/9/10Sep-2110-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0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 庭生活。这两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荒诞剧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盛行 的一种戏剧流派,它以表现人生和世界的荒 诞为创作本意。
2、开山之作——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 戈多》。
贝克特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课件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0fe0164028915f814dc20f.png)
诗歌小说与戏剧
学习目标:
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 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
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 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 主要特点和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和 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 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
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西风颂》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 课件( 优秀课 件)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 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资 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给予 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 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 来。
俄国
托尔斯泰 普希金
代表作
体裁特点
《人间喜剧》
小说集
《红与黑》
长篇小说
《项链》
短篇小说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英国
印度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 课件( 优秀课 件)
果戈里 狄更斯 萧伯纳 泰戈尔
《死魂灵》 《大卫·科波菲尔》
《苹果车》 《飞鸟集》
巩固提升(方法指导)
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 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C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启蒙运动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D.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
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 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
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 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 主要特点和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和 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 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
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西风颂》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 课件( 优秀课 件)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 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资 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给予 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 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 来。
俄国
托尔斯泰 普希金
代表作
体裁特点
《人间喜剧》
小说集
《红与黑》
长篇小说
《项链》
短篇小说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英国
印度
岳麓版必修三诗歌、小说与戏剧完美 课件( 优秀课 件)
果戈里 狄更斯 萧伯纳 泰戈尔
《死魂灵》 《大卫·科波菲尔》
《苹果车》 《飞鸟集》
巩固提升(方法指导)
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 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C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启蒙运动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D.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材料一中“理性的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本质:资产阶级专政,并未真正消 除社会的不平等。
社会背景: 第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 频乱,动乱不已。 第二,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 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雨果
诗歌赏析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
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
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
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
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
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
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
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
诗歌小说与戏剧
学习目标:
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 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
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 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 主要特点和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和 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方法点拨]
现实主义文学 背景 特征 作品
巴尔扎克
“社会百科全书”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 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 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 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 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 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 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 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 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 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 “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 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 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 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导学案答案
理性王国 封建制度 感情世界
巴黎圣母院 雪莱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罪恶 人间喜剧 狄更斯
安娜·卡列尼娜
社会问题剧
马克·吐温 萧伯纳 经济危机
表现自我 怪诞 悖离传统 贝克特
高尔基 爱国主义 泰戈尔 索因卡
探究一(方法指导)
材料: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 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 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 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主要特点: 第一,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 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 人物形象。 第二,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 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方法点拨]
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
特征
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
1831年,雨 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 院》,揭露 中世纪教会 的黑暗和罪 恶,宣扬仁 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 道主义思想。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英国 印度
果戈里 狄更斯 萧伯纳 泰戈尔
《死魂灵》 《大卫·科波菲尔》
《苹果车》 《飞鸟集》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巩固提升:
1.“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 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 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 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 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 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 考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派 别?作品写作的背景有 哪些?
•
9. 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 个世界 ,但人 类的行 为方式 还具有 和其他 社会性 生物相 类似的 特点, 还需要 联合, 需要团 结,才 能源源 不断地 产生智 慧,克 服自身 发展面 临的种 种困境 ,推动 社会进 步。
现代主义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特点:
(1)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
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 格悖离传统
等待戈多
萨缪尔·贝克特
20世纪的苏联文学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后,
c 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
斯这里说的作品是( )
A.《西风颂》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 平》
1.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相
A 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 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正义
探究三
海明威 1952年出版
•
7.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其他生 物比人 类更高 明,也 不只是 为我们 提供生 物交流 技术方 面的有 趣知识 ,更是 以一个 医学家 、生物 学家的 睿智和 敏锐的 洞察力.
•
8.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 动物本 能的观 点进行 了反思 ,也对 人类盲 目自大 、不能 充分认 识自身 生存危 机作出 了警示 。
比喻、夸张、象征、梦幻等 手法的运用,增强了长诗的讽 刺力度。
巩固提升(方法指导)
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 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C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启蒙运动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D.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
保 尔 · 柯 察 金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背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泰戈尔《飞鸟集》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索因卡《解释者》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
•
1.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 ,零乱 的落花 已经飘 飞过秋 千去。
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西风颂》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 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资 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给予 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 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 来。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事件、 民间传说、童话、梦境融入到 对现实的描绘之中,从而构成 了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
2.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 住的春 寒,特 别在杜 鹃悲啼 不停夕 阳将暮 之时。
•
3. 辞官归隐田园后融入大自然怀抱里的悠 闲自得 ,忘却 了荣辱 得失, 尽享田 园生活 之恬淡 。
Hale Waihona Puke •4.惜别之情不是很浓烈,更没有悲伤 ,竟被 眼前美 丽的景 观吸引 了,若 非急着 去赴任 ,诗人 定会继 续欣赏 下去, 与大自 然共享 闲暇。
探究二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
材料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 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安娜·卡列尼娜》
(1)反映了俄国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温馨提示:考虑沙皇专制下的俄国)
答案
社会现实:反映了俄国上流 社会腐败以及道德的沦丧, 下层人民生活困苦的黑暗现 实。 原因:19世纪30年代以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 盾日趋尖锐。
•
5.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 行为的 文章。 作者选 取了独 特的视 角,将 一些群 居性生 物的行 为与人 类进行 比较, 描述了 它们在 集体行 动中所 表现出 的高度 组织性 、协调 性.
•
6.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 力量和 智慧, 从而得 出这样 的结论 :人类 的社会 行为与 生物的 社会行 为有极 大的共 性,并 非水火 不容, 而是可 以互为 比照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代表作《安 娜·卡列尼娜》 从贵族婚姻和 家庭关系这个 角度,描绘了 19世纪70年代 俄国生活的广 阔画面。
·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知识拓展:
国籍
作家
法国
巴尔扎克 司汤达
莫泊桑
罗曼罗兰
俄国
托尔斯泰 普希金
代表作
体裁特点
《人间喜剧》
小说集
《红与黑》
长篇小说
《项链》
短篇小说
材料一中“理性的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本质:资产阶级专政,并未真正消 除社会的不平等。
社会背景: 第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 频乱,动乱不已。 第二,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 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雨果
诗歌赏析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
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
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
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
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
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
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
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
诗歌小说与戏剧
学习目标:
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 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
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 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 主要特点和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和 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方法点拨]
现实主义文学 背景 特征 作品
巴尔扎克
“社会百科全书”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 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 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 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 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 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 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 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 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 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 “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 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 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 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导学案答案
理性王国 封建制度 感情世界
巴黎圣母院 雪莱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罪恶 人间喜剧 狄更斯
安娜·卡列尼娜
社会问题剧
马克·吐温 萧伯纳 经济危机
表现自我 怪诞 悖离传统 贝克特
高尔基 爱国主义 泰戈尔 索因卡
探究一(方法指导)
材料: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 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 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 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主要特点: 第一,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 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 人物形象。 第二,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 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方法点拨]
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
特征
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
1831年,雨 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 院》,揭露 中世纪教会 的黑暗和罪 恶,宣扬仁 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 道主义思想。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英国 印度
果戈里 狄更斯 萧伯纳 泰戈尔
《死魂灵》 《大卫·科波菲尔》
《苹果车》 《飞鸟集》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巩固提升:
1.“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 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 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 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 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 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 考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派 别?作品写作的背景有 哪些?
•
9. 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 个世界 ,但人 类的行 为方式 还具有 和其他 社会性 生物相 类似的 特点, 还需要 联合, 需要团 结,才 能源源 不断地 产生智 慧,克 服自身 发展面 临的种 种困境 ,推动 社会进 步。
现代主义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特点:
(1)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
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 格悖离传统
等待戈多
萨缪尔·贝克特
20世纪的苏联文学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后,
c 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
斯这里说的作品是( )
A.《西风颂》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 平》
1.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相
A 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 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正义
探究三
海明威 1952年出版
•
7.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其他生 物比人 类更高 明,也 不只是 为我们 提供生 物交流 技术方 面的有 趣知识 ,更是 以一个 医学家 、生物 学家的 睿智和 敏锐的 洞察力.
•
8.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 动物本 能的观 点进行 了反思 ,也对 人类盲 目自大 、不能 充分认 识自身 生存危 机作出 了警示 。
比喻、夸张、象征、梦幻等 手法的运用,增强了长诗的讽 刺力度。
巩固提升(方法指导)
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 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C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启蒙运动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D.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
保 尔 · 柯 察 金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背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泰戈尔《飞鸟集》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索因卡《解释者》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
•
1.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 ,零乱 的落花 已经飘 飞过秋 千去。
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西风颂》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 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资 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给予 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 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 来。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事件、 民间传说、童话、梦境融入到 对现实的描绘之中,从而构成 了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
2.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 住的春 寒,特 别在杜 鹃悲啼 不停夕 阳将暮 之时。
•
3. 辞官归隐田园后融入大自然怀抱里的悠 闲自得 ,忘却 了荣辱 得失, 尽享田 园生活 之恬淡 。
Hale Waihona Puke •4.惜别之情不是很浓烈,更没有悲伤 ,竟被 眼前美 丽的景 观吸引 了,若 非急着 去赴任 ,诗人 定会继 续欣赏 下去, 与大自 然共享 闲暇。
探究二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
材料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 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安娜·卡列尼娜》
(1)反映了俄国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温馨提示:考虑沙皇专制下的俄国)
答案
社会现实:反映了俄国上流 社会腐败以及道德的沦丧, 下层人民生活困苦的黑暗现 实。 原因:19世纪30年代以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 盾日趋尖锐。
•
5.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 行为的 文章。 作者选 取了独 特的视 角,将 一些群 居性生 物的行 为与人 类进行 比较, 描述了 它们在 集体行 动中所 表现出 的高度 组织性 、协调 性.
•
6.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 力量和 智慧, 从而得 出这样 的结论 :人类 的社会 行为与 生物的 社会行 为有极 大的共 性,并 非水火 不容, 而是可 以互为 比照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代表作《安 娜·卡列尼娜》 从贵族婚姻和 家庭关系这个 角度,描绘了 19世纪70年代 俄国生活的广 阔画面。
·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知识拓展:
国籍
作家
法国
巴尔扎克 司汤达
莫泊桑
罗曼罗兰
俄国
托尔斯泰 普希金
代表作
体裁特点
《人间喜剧》
小说集
《红与黑》
长篇小说
《项链》
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