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
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传统礼仪自产生之初到发展至现代,一直因其具有的普遍性、继承性、差异性和时代性备受人们追捧。
那你知道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索敞严肃【索敞严肃】索敞讲学。
肃而有礼。
己立立人。
多士济济。
【原文】北魏索敞、为中书博士。
时魏尚武功。
贵近子弟。
不以讲学为意。
敞勤于诱导。
肃而有礼。
贵游皆严惮焉。
多所成立。
前后显达。
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
皆受业于敞。
敞以丧服散于众篇。
遂选比为丧服要记。
许止净谓世风日下。
士气嚣张。
为师者宁取其严。
不取其宽。
师不严、则道不尊。
学者于自治之规矩准绳。
尚瞀瞀不知。
安望其克己复礼。
为忠为孝乎。
故治国必自端士风始。
欲端士风。
必自尊师道始。
【白话解释】南北朝时候。
北魏朝里有一个姓索单名一个敞字的人。
在朝里做了中书博士的官。
这时候的魏朝。
一味的讲究武力功劳。
贵家的子弟们。
都不留意去考究学问。
索敞的教导人。
是很勤谨的。
循循善诱。
既然很严肃。
又很有礼节。
因此贵家的子弟跟他游学的。
都很惧怕他。
所以能够成名立功的人很多。
前前后后都有显达的人。
官做到尚书太守的。
竟有几十个。
都是曾经在索敞那儿受业过的。
索敞又因为礼记里的丧服一部份。
向来没有专篇。
都是散见在各篇的里面。
他就一概选出来。
再分了类。
做成了一篇丧服要记。
关于礼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原平恭耕【原平恭耕】郭子原平。
事死如生。
恐人裸袒。
束带躬耕。
【原文】南宋郭原平、禀至行。
佣力养亲。
亲殁既葬。
墓前田数十亩。
原平见耕者裸袒。
亵其墓。
乃货家资。
贵买其田宅。
束带垂泣。
躬自耕垦。
每出卖物。
裁求半价。
邑人共识。
加价与之。
彼此相让。
要使微贱。
然后取直。
许止净曰。
诗云、维桑与梓。
必恭敬止。
况父母邱墓乎。
束带躬耕。
此礼之出乎至性者。
非矫也。
卖物求半价。
而人加价与之。
何俗之醇耶。
然盛德所感。
无有顽民。
亦理之必然也。
【白话解释】南北朝时候。
长江以南的宋朝。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
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
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王祥孝母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
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
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
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
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
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
过了许久,冰融化了。
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
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
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
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
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传统美德有哪些故事
传统美德有哪些故事中华美德,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散发出光芒,于是中国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
那你知道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美德故事:顾协杖徒【顾协杖徒】顾协清严。
僚友舌涩。
门生送钱。
杖以二十。
【原文】梁顾协、初为廷尉。
冬衣单薄。
寺卿蔡法度欲解襦与之。
惮其清严。
不敢启口。
尝有门生来。
知协廉洁。
不敢厚饷。
止送钱二千。
协怒。
杖之二十。
因此绝于馈遗。
丁忧后。
终身不娶。
后因聘妇年六十余未嫁。
义而迎之。
许止净曰。
协之廉洁。
能令同僚不敢赠衣。
其人格又高人一等矣。
门生饷钱二千。
即杖之二十。
较杨震四知。
愈臻严厉。
盖世风日趋卑下。
自爱者不得不加严也。
【白话解释】南北朝时代。
梁朝有一个姓顾名协的人。
起初时候。
做了大理寺里管刑狱的小官。
冬天的时节。
身上的衣裳非常的单薄。
那时候的大理寺卿姓蔡名叫法度的。
想脱了自己的短衣给他穿。
可是怕他的清正严厉。
因此不敢开口。
有一次、顾协的门生来。
因为向来晓得顾协的廉洁。
所以不敢用厚礼去送给他。
只送了他二千文的钱。
顾协就生了气。
把那个门生打了二十杖。
从此以后。
一切馈送都断绝了。
顾协丁了他父母的忧以后。
就终身不肯娶亲。
后来因为他所聘的未婚妻。
年纪六十多岁了。
还没有另外嫁人。
顾协觉得这个女子很有义气。
才把这个女子娶了过来。
传统美德故事:孙谦感物【孙谦感物】孙谦去官。
借居马厩。
孚及蚋蚊。
化及猛兽。
【原文】梁孙谦、历官太守。
有仁政。
蛮獠竞饷金宝。
不纳。
百姓载送缣帛。
不受。
每去官。
辄无私宅。
借空车厩居焉。
零陵郡多猛兽。
谦至绝迹。
去复害人。
居官俭素。
冬则布被莞席。
夏无帱帐。
而夜卧未尝有蚊蚋。
人多异之。
许止净谓真为循吏者。
自身虽无私宅帱帐。
而百姓饷金宝。
必谢绝之。
而为贪吏者。
百姓虽无私宅帱帐。
且必强其纳金宝。
故循吏所治。
虽有猛兽。
不敢为暴。
贪吏所治。
自身即是当道豺狼也。
【白话解释】南北朝时候。
梁朝里有一个人。
是姓孙。
单名叫一个谦字的。
屡次做着太守官。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9篇)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典故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典故丰富多样,涉及孝顺、忠诚、仁爱、礼仪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传统美德典故:1.舜的故事: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4.百里负米:仲由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这些典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忠诚、仁爱等。
这些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
那你知道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义颛祷侄诗曰:万姑义颛,哭天拜祷,得赐一男,忠胤以保。
明朝有个万义姑,名义颛,她的父亲叫万钟,两个哥哥大的叫万文,小的叫万武,都是替国家效命在战场上死的。
家里的人,除了万义颛以外,只有一个后母曹氏和两个嫂嫂,一叫陈氏,一叫吴氏。
吴氏嫂嫂怀孕已经六个月了,万义颛很希望嫂嫂生一个儿子,替万家延续香火,就日夜拜着天地,祷告着说:“万家快要绝后了,还望上天送给她一个男孩子,可以传了忠臣的后代。
倘若真的生了男孩子,那么我立了誓不去嫁人,大家一同抚养着这个小孩子。
”后来吴氏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子,给他取名叫万全,义颛和寡妇们一同守节不嫁。
有许多有名的人家向义颛来求婚,都被她谢绝了。
她亲自教侄儿读书。
后来侄儿长大了,袭了祖父官职。
万义姑到了七十多岁才过世。
万义姑的祖父万彬、父亲万钟、两个哥哥万文、万武,都为国家捐躯;母亲和两个嫂嫂,都守节;义姑更是义气出了名,所以那个地方上的人,都称他们是“四忠三节一义”的人家。
【注释】①颛:zhuān。
不嫉妒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
若生嫉妒,是谓愚痴,业报夺汝,宿世慧思。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陈林义母诗曰:义母林氏,从守延平,人子己子,一样恩情。
宋朝陈韡①的妻子林氏,读书识字,还能够写文章。
这时候,强盗时时来打劫汀州、邵武、延平几个地方,陈韡这时就在延平做太守,并且兼管招捕反叛的任务。
林氏就跟丈夫一同去上任,并且说:“要死就一同死。
”那地方的人,见了太守的家小也同来,于是大家就很感激地讲着:“我们看太守带了家小来,就表示要死守城池,这样看来我们还怕什么呢?”在延平,有男人为了国家去效力,妻子没有依靠,林氏就请她们到衙门里来住,自己同她们一起做伴,叫她们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同在一块儿读书,因此这个地方上的人个个肯尽全力。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最新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最新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在祖国大地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拥有传统美德的中华儿女正在用美德谱写着和谐的赞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1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也许就是道德的宗旨吧!今天我听到一条新闻:一个反腐败分子8年打倒一名腐败官员。
8年啊!整整8年才打倒一名腐败官员,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妻离子散。
只为人民服务,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便是反腐败与腐败之间的道德差距。
就象莎士比亚说的:“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上天生下我们只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是等于没有一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道德。
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中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学而时习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精神,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天空,我们会让全世界仰望!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2每个中华人,都必须要拥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有很多,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孝”的。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他的母亲去世后,他非常孝顺,每天都亲自前去扫墓,还常常在墓前跪拜。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孝顺,他说,“我母亲生我养我,我应该尽孝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孝顺父母。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忠”的。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关羽的将军,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围困,面对敌人的逼迫,他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忠于国家、忠于朋友、忠于事业。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义”的。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他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受敌人的挑战,最终为朋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义”是指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我们应该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帮助他人,维护正义。
第四则故事是关于“礼”的。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孔子的圣人,他提倡“礼”之道,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
他强调人们要遵守礼仪,尊重长辈,尊敬师长,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礼”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规矩,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愿我们能够在传统美德的指引下,做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我国关于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文明有礼一直是人们所崇尚的美德。
这种传统的文明和礼节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并代代相传。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华丽。
故事一:破壶的美德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个年轻学子走在烈日下的小巷里。
他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突然,他脚下一滑,一只名贵的汝窑瓷壶从他的手中掉落,碎成了几块。
年轻学子慌忙跪在地上,试图拼凑起壶来。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看到了这一幕。
“孺子可教也!”老人对年轻学子说道。
他接过年轻学子手中的瓷片,耐心地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虽然破碎的痕迹一目了然,但整体的美感并未消失。
“这是一件好壶,可惜破了。
”老人说道。
“年轻人,你应当更加小心,不要再让这样美好的事物遭受伤害。
”年轻学子羞愧地点点头,默默地站起来。
他向老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并向他保证再也不会让这样美好的事物遭受伤害。
从那天起,年轻学子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他重新认识到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故事二:桃花源的礼仪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片被称为“桃花源”的地方。
这里风景如画,路旁的桃花树下是清澈见底的溪水,溪水里游弋着金鱼和小龙虾。
当地人世世代代都以礼仪为荣,他们对陌生人的热情款待令人难忘。
有一次,一位背着行囊的旅人来到了桃花源。
他在村口被一位老人迎接,并被邀请到一家村民家中品尝自家酿制的美酒。
这位旅人受到了如此热情的款待,感动得几乎要落泪。
他问老人:“为什么你们村里的人如此热情好客?难道不怕被陌生人骗走财物吗?”老人微笑着回答说:“我们相信,待人以诚、以礼相待,便能换来更多美好的事物。
即使被骗了,也可以以礼相待,因为我们的心是善良的。
”旅人感到非常震撼,他决定在桃花源定居下来。
他向村民学习礼仪,并与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他从那之后,也用自己的行动宣扬着文明有礼的美德。
故事三:牛郎织女的细节在中国最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礼篇
中华美德故事,礼篇篇一: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德言对经》1、萧德言因才华出众,熟知礼仪,被任命掌管国史,修撰诸多千秋百代之书。
一天,德言坐着马车赶路,忽然前方有位老奶奶走在马路中央。
2、管家急忙拉紧缰绳:“吁,吁……”老奶奶也很着急,可越着急越走不动,竟“扑通”一声坐倒在地上。
3、管家赶忙下了马车,扶起老奶奶。
德言也跳下马来,走向老奶奶。
管家急忙行礼:“萧大人!”4 德言扶着老奶奶说:“老人家,您摔疼了吗?要不要紧啊?”老奶奶说:“大人?您就是萧德言大人?德言道:“正是。
老人家,刚才让您受惊了!管家,还不快向老人家陪礼!”5、管家向老奶奶行礼道:“老人家,请恕晚辈冒犯之罪!”老奶奶:“这,……使不得啊,你看,唉,这人老了,腿脚也不利索了,不怪您啊!”德言说道:“老人家,请您上车吧,我们送您回家!”6、老奶奶感动地说:“我人老了,可心不糊涂啊。
早就听说有个遵礼守法的萧大人,没想到连手下人也这么好。
唉,今天总算让我亲眼见到了!”7、多年后,萧德言的三个儿子也都长大读书了。
一天,三儿子正在读书,二哥手拿风筝跑过来,三弟说:“哇,好漂亮的风筝啊!”二哥:“这是我刚刚做好的!”8、三弟兴奋地说:“二哥,那咱们现在就去放风筝吧?”二哥:“好!”二人出去开心地玩,石桌上的书随意地堆放着,地上扔着各种各样的果皮。
9、回来后,兄弟俩看见大哥站在书桌旁。
大哥说:“东汉著名学者陈蕾小时候十分懒散。
父亲的朋友来访,见他家十分凌乱,就问:?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他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
?你们猜,他父亲的朋友怎么说?”10、老二老三一起摇头说:“不知道。
”大哥说:“父亲的朋友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两个弟弟惭愧地说:“大哥,我们错了。
娘每天扫院子很辛苦,我不该乱扔果皮。
”篇二: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五一班杨博雯愉快的暑假生活开始了,我遇见了一个新的朋友: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关于仁的故事: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巨伯轻生重义: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强盗说:“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因为他很真诚,讲道义,不畏生死,结果连强盗都为之感动;强盗头目就对同伙说:“我们皆是无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夺这个有义的地方”于是下令强盗们全部撤走;荀巨伯的大义凛然化解了这次灾祸;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智: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立木取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南宋的岳飞,被视为是“忠”字的化身,只要一提到岳飞,大家马上联想到岳母在其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气魄感天动地;岳飞不仅忠义可嘉,而且在家对母尽孝,于军中带兵,严守“仁、信、智、勇、严”,因此博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虽然岳飞被奸臣害死,但岳飞的风骨和忠诚却世代为人所歌颂;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在词义中,勇虽与智相对,但绝不矛盾;这勇,再次也是能力的意思,所有也就包含有综合性的素质在里面,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含羞忍辱,终于获释回国;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其实,那个吴王夫差也不是简单人物;当年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大败阖闾,阖闾因此气病而死;夫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差则涕泣说,不敢忘这才有后来的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是比勾践还早的知耻而后勇但此人胜利后便沉溺于酒色,又以霸主自居,东征西讨,结怨于诸侯;加上杀贤臣,亲小人,终于灭国亡身;。
中国传统礼仪事例
【 - 写作指导】篇一:《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四则》中国古代礼仪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3.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孝道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少年叫做许由,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穷困潦倒,许由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父亲。
有一天,父亲病情加重,许由只身前往远方去寻找良药。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富家子弟,对方见他行色匆匆,便问他要到底去做什么。
许由告诉他自己是去找药救治父亲的。
富家子弟嗤之以鼻,说,“你这样的穷困之家,还有什么值得你去救治的呢?”许由却义正言辞地说,“父亲养育我多年,我怎能不尽孝道而去呢?”富家子弟闻言后感动不已,便将身上的药交给了许由。
许由抓紧时间赶回家,父亲服下药后病情逐渐好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任何时候,孝顺父母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诚信的。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谋士。
有一次,他去到齐国,被齐国的国君接见。
国君对他说,“你既然是宋国的大臣,为何要来到齐国呢?”管仲答道,“宋国国君对我不好,我只好到齐国来寻求发展。
”国君听后大为高兴,便招揽了管仲为臣。
后来,宋国国君得知管仲到了齐国,派人前来找他,希望他能够回去。
管仲拒绝了宋国国君的请求,因为他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既然宋国国君对他不好,他也就没有义务再为他效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一个人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礼仪的。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在鲁国做官,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
宴会上,有一个宾客不断地侮辱孔子,但孔子却始终保持着礼仪和风度,没有和他计较。
后来,宾客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和我计较呢?”孔子回答说,“在宴会上,我们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侮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保持礼貌和风度。
以上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典型案例。
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传承和践行的。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我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我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名族在专辑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它是我们的名族之魂。
那你知道我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我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梁楚浇瓜春秋无义战,攻城掠地,拓展疆土,成了君主们毕生追求的伟业。
可百姓谁不渴望没有刀光剑影的日子呢?既使是士兵也盼着国界上偃旗息鼓,佥戊入库。
梁国和楚国的士兵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在两国交界处对峙着。
许久没有战事,两国的士兵也就减少了敌意。
先是梁国的士兵想着在家乡种田的好时光,手痒痒了,于是在边界梁国一侧种起了瓜。
楚国的士兵望着梁国士兵在田间忙碌的样子,很好奇,于是在边界楚国一侧也种上了瓜。
或许梁国是小国,更知自励的道理,做起农活儿来非常勤奋,瓜种上后,每天都挑水浇地,松土施肥,眼看着瓜苗茁壮地长起来。
楚国的士兵呢?或许楚国是大国,士兵们也养成了傲慢的性情,对农活儿不屑一顾,瓜种上了,却从来没有侍弄过。
初夏,一场痛快的大雨过后,梁国的瓜田像一片翠绿的湖水,风吹叶摆,瓜湖也随之泛起了涟漪。
彼邻的楚国瓜田却像被飞蝗啃过似的,稀稀疏疏地趴在地上,没有一点儿生机。
可楚国的士兵依然不去补救。
勤劳的人最愉快的时光是收获的季节。
梁国的瓜田长出了又大又甜的瓜。
士兵们每天都到瓜田摘瓜,性急的就在地里打开瓜开怀痛吃。
楚国瓜田里的瓜又瘦又小,可傲慢的楚国士兵并没有从傲慢中清醒过来,每天望着梁国士兵在瓜田里尽情享受的样子,认为是向他们挑畔,心中的妒火渐渐使他们失去了理智。
夜深了,清脆的虫鸣声像催眠的歌,将欢乐一天的梁国士兵唱入了梦乡。
可让妒火煎熬着的楚国士兵睡不着,他们借着虫鸣声的掩护悄悄地跑过边界线,蹿入梁国的瓜田,随意地践踏起来。
第二天,快乐的梁国士兵来到瓜田,立即被田中的惨状惊住了。
大片的瓜秧成了残枝败叶,破碎的瓜像宴后的残羹铺满了一地。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亲和力。
那你知道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孔子尽礼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
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
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
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
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
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
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
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
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
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传统美德故事(通用20篇)传统美德故事篇1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篇2尊老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希宪礼贤【希宪礼贤】元廉希宪。
卓见超群。
不厚尊贵。
独礼斯文。
【原文】元廉希宪、礼贤下士。
刘整以尊官往见。
公不命坐。
宋诸生褴褛。
袖诗请见。
公延入坐。
尽欢。
既罢。
人或问之。
公曰。
国家大臣。
语默进退。
系天下轻重。
刘整虽贵。
曾有犯上之行。
诸生斯文。
我不加厚。
则儒术由此衰矣。
尊富贵。
轻贫贱。
人之常情。
而不知已失礼矣。
然非谓尊贫贱而轻富贵也。
亦惟视其贤不贤耳。
亦非谓尊其贤而轻不贤也。
盖不贤者须化之为贤。
故嘉善而矜不能。
若以不贤致富贵者。
则卑之可也。
【白话解释】元朝时候。
有一个姓廉名字叫希宪的很敬礼贤士。
并且很谦虚优待读书人。
有个大官姓刘名叫整的去见他。
廉希宪不叫他坐。
有几个前宋朝的秀才。
衣服穿得很破很丑。
袖子里带了所做的诗句去见他。
廉希宪就邀他们入坐。
大家谈得很欢喜。
这班人去了以后。
人家就问廉希宪。
这是为了什么缘故。
廉希宪说。
凡是做国家里大臣的人。
或说或不说。
和他的一进一退。
都关系着天下的轻重。
刘整虽然贵显。
可是他曾经有了冒犯皇上的行为。
秀才们都是些斯文的人。
我若不去格外的厚待他们。
那末读书的风气。
都要从此衰下去了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朱熹闲居【朱熹闲居】晦翁庄重。
敬慎威仪。
自少至老。
须臾未离。
【原文】宋朱熹、字仲晦。
自号晦翁。
庄重能言。
闲居、未明而起。
深衣幅巾方履。
拜于家庙及先圣。
退坐书室。
几案必正。
书籍器用必整。
倦而休也。
瞑目端坐。
休而起也。
整步徐行。
其威仪容止之则。
自少至老。
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
父松指天以示。
问曰。
天之上何物。
父异。
授以孝经。
封之。
题其上曰。
不若是。
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
独端坐。
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幼时已不凡。
至观其平日行止。
无时无地。
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
单名是一个熹字。
表字就叫仲晦。
自己取了一个别号。
叫做晦翁。
他的为人。
很端庄稳重。
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
每每天色还没有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国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岁月沧桑,但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仍是历久弥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仍将发挥巨大价值。
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希宪礼贤【希宪礼贤】
元廉希宪。
卓见超群。
不厚尊贵。
独礼斯文。
【原文】
元廉希宪、礼贤下士。
刘整以尊官往见。
公不命坐。
宋诸生褴褛。
袖诗请见。
公延入坐。
尽欢。
既罢。
人或问之。
公曰。
国家大臣。
语默进退。
系天下轻重。
刘整虽贵。
曾有犯上之行。
诸生斯文。
我不加厚。
则儒术由此衰矣。
尊富贵。
轻贫贱。
人之常情。
而不知已失礼矣。
然非谓尊贫贱而轻富贵也。
亦惟视其贤不贤耳。
亦非谓尊其贤而轻不贤也。
盖不贤者须化之为贤。
故嘉善而矜不能。
若以不贤致富贵者。
则卑之可也。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
有一个姓廉名字叫希宪的很敬礼贤士。
并且很谦虚优待读书人。
有个大官姓刘名叫整的去见他。
廉希宪不叫他坐。
有几个前宋朝的秀才。
衣服穿得很破很丑。
袖子里带了所做的诗句去见他。
廉希宪就邀他们入坐。
大家谈得很欢喜。
这班人去了以后。
人家就问
廉希宪。
这是为了什么缘故。
廉希宪说。
凡是做国家里大臣的人。
或说或不说。
和他的一进一退。
都关系着天下的轻重。
刘整虽然贵显。
可是他曾经有了冒犯皇上的行为。
秀才们都是些斯文的人。
我若不去格外的厚待他们。
那末读书的风气。
都要从此衰下去了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朱熹闲居【朱熹闲居】
晦翁庄重。
敬慎威仪。
自少至老。
须臾未离。
【原文】
宋朱熹、字仲晦。
自号晦翁。
庄重能言。
闲居、未明而起。
深衣幅巾方履。
拜于家庙及先圣。
退坐书室。
几案必正。
书籍器用必整。
倦而休也。
瞑目端坐。
休而起也。
整步徐行。
其威仪容止之则。
自少至老。
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
父松指天以示。
问曰。
天之上何物。
父异。
授以孝经。
封之。
题其上曰。
不若是。
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
独端坐。
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幼时已不凡。
至观其平日行止。
无时无地。
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
单名是一个熹字。
表字就叫仲晦。
自己取了一个别号。
叫做晦翁。
他的为人。
很端庄稳重。
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
每每天色还没有亮。
他就起来了。
穿好了衣裳相连的制服。
戴了幞头。
着了方头鞋子。
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
行了礼以后。
退回到书房里。
几案必定摆得很正。
一切书籍器用。
必定很整整齐齐的。
有时候倦了休息。
就闭了
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
休息完了起来。
就整齐了脚步慢慢的走。
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
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
没有一些儿时候放弃了的。
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故事:彦光易俗【彦光易俗】
彦光立学。
招致大儒。
焦通礼阙。
令其观图。
【原文】
隋梁彦光、为相州刺史。
相州人情险诐。
千变万端。
光招致大儒。
每乡立学。
非圣哲之书不授。
于是人皆刻励。
风俗大变。
有焦通事亲礼阙。
为从弟所讼。
光令观孔庙中图像。
通悲愧若无容。
因训而遣之。
卒为善士。
彦光为岐州刺史。
甚有惠政。
迁相州刺史。
尽力提倡礼教。
卒至大变其俗。
焦通礼阙。
令观孔庙中韩伯俞母杖不痛。
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
通遂自愧无容。
卒以改善。
愈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
有个梁彦光。
在相州地方做刺史官。
相州地方人民的性情。
向来是很阴险很偏陂的。
所以变化多端。
梁彦光就招致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
在每一个乡村里。
设立一个学校。
不是圣贤人的书。
是不讲的。
因为这个缘故。
人人都很刻苦勉励。
相州地方的风俗。
也大大的改变了。
有一个人、姓焦名叫通的。
侍奉双亲。
没有礼节。
给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
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夫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图像。
焦通就悲痛惭愧的了不得。
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
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
叫他回去。
终于焦通改过了。
成了一个品行良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