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合集下载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美德故事第1篇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

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

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

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

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

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

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

这是做人的根本。

美德故事第2篇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从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里,反映出了一个个真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我最喜欢看的是《曾子杀猪》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

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

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仁爱
仁爱
2. 永新善歌养士风
永新善歌是江西永新的民间歌谣。相传唐末五代时江西永新人欧阳修曾作过《庐陵竹 枝歌》,影响颇大。后来文天祥在永新登岸西行时听到乡民唱此歌谣时很受感动写下 了《过永新》的诗篇:"禾麻白骨是吾乡……父老不闻三世事……悠悠千载永新名。" 表达了他对永新乡亲的无限怀念之情。自此永新善歌便流传开来并形成了"禾苗麻秡 白如雪"的独特风格和"娇儿睡在怀中哄"的演唱形式以及"久不唱歌忘记声"的善歌传 统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孝道
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 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 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 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 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是西汉社会稳定和强盛的治世
忠诚
忠诚
忠诚
1.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公元前6年),字子卿。苏 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宁死不屈不受利诱。单于见苏武一身正气凛然不屈就命人将苏武 押送到北海去牧羊用这种办法逼迫苏武屈服。苏武手持汉朝符节过了数年后汉朝又派 使者来匈奴探望苏武并带上一件乐器一张弓和一足箭以表明汉朝仍未忘记苏武并准备 接他回国。匈奴单于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苏武的态度有所改变但苏武仍不忘故国不辱使 命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

那你知道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义颛祷侄诗曰:万姑义颛,哭天拜祷,得赐一男,忠胤以保。

明朝有个万义姑,名义颛,她的父亲叫万钟,两个哥哥大的叫万文,小的叫万武,都是替国家效命在战场上死的。

家里的人,除了万义颛以外,只有一个后母曹氏和两个嫂嫂,一叫陈氏,一叫吴氏。

吴氏嫂嫂怀孕已经六个月了,万义颛很希望嫂嫂生一个儿子,替万家延续香火,就日夜拜着天地,祷告着说:“万家快要绝后了,还望上天送给她一个男孩子,可以传了忠臣的后代。

倘若真的生了男孩子,那么我立了誓不去嫁人,大家一同抚养着这个小孩子。

”后来吴氏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子,给他取名叫万全,义颛和寡妇们一同守节不嫁。

有许多有名的人家向义颛来求婚,都被她谢绝了。

她亲自教侄儿读书。

后来侄儿长大了,袭了祖父官职。

万义姑到了七十多岁才过世。

万义姑的祖父万彬、父亲万钟、两个哥哥万文、万武,都为国家捐躯;母亲和两个嫂嫂,都守节;义姑更是义气出了名,所以那个地方上的人,都称他们是“四忠三节一义”的人家。

【注释】①颛:zhuān。

不嫉妒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

若生嫉妒,是谓愚痴,业报夺汝,宿世慧思。

传统美德的传统故事:陈林义母诗曰:义母林氏,从守延平,人子己子,一样恩情。

宋朝陈韡①的妻子林氏,读书识字,还能够写文章。

这时候,强盗时时来打劫汀州、邵武、延平几个地方,陈韡这时就在延平做太守,并且兼管招捕反叛的任务。

林氏就跟丈夫一同去上任,并且说:“要死就一同死。

”那地方的人,见了太守的家小也同来,于是大家就很感激地讲着:“我们看太守带了家小来,就表示要死守城池,这样看来我们还怕什么呢?”在延平,有男人为了国家去效力,妻子没有依靠,林氏就请她们到衙门里来住,自己同她们一起做伴,叫她们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同在一块儿读书,因此这个地方上的人个个肯尽全力。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那你知道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冯谖焚券诗曰: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战国时,齐国有个冯谖。

《战国策》记载:冯谖家比较贫困,寄食于孟尝君门下,终日粗茶淡饭。

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牎。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

不久,冯谖又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出无车牎。

”孟尝君又让总管给他车子。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第三次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牎。

”孟尝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

冯谖弹铗索要待遇,丝毫没有降低其名士的风流。

冯谖从此不再弹铗,尽心竭力为孟尝君做事。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说,凡是百姓们欠的债,都不用还了,然后又把全部的债票当着百姓们的面统统烧掉才回来。

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问:“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收完了。

”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回答:“买了'义’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义’,所以我替你买了稀有的东西回来。

”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

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有冯谖出谋划策,孟尝君才再次做了齐国的相国,并安居高位数十年。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祖逖避难诗曰:祖逖避乱,亲党共之,车载老疾,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

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

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贤良淑德的孔夫子
传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后人尊称他为“圣人”或“贤良淑德的孔子”。

传说孔子到庙桃中去饮酒,一位身體强壮的老板向他要酒,孔子却拒绝了。

那人就劈腿站立起来,另一把腿伏在孔子对前,瞪大双眼瞪视,孔子说:「这位老哥子,您不要急,等我喝完这把酒,就把它给你」。

老板被孔子的诚恳言辞打动了,终于听了孔子的话,将腿伏到原处。

此时,孔子已经知道此人的用意,就拿出杯来,把一大杯,装满了酒给他。

他说:“老家伙,你别走,就到这里坐吧!”
从此之后,古代后人都颂扬说:孔子贤良淑德,让世人汲取醍醐灌顶,有其精神。

2、让有限的西瓜成全众人的桂枝香
吴道子是古代中国一个年少英才,后来成为诗人、政治家。

他非常勤奋好学,是诸子百家中受公认最有潜力的。

有一次,吴道子给士人事全部招待,士人们见他受到宠爱,想思春起笑。

吴道子的书架中,只剩下一把空手,独有一个西瓜。

士人想:吴道子这招待真是可怜,就即刻离去。

为了不使士人觉得受讽说,徐熙即刻把西瓜切件,四散向士人,人人手中带西瓜就走。

后来,每一个士人都把吴道子的礼遇,说到了家人听着、朋友间讲述,引起士人众目睽睽,心服口服。

吴道子的正义正气,为后来的义士所称赞,令人叹服,足歌桂枝香般无限。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代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溃退,国家处在存亡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返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力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此刻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铭刻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而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以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此后,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激励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往救援,多次战胜金军,遇到宗泽的欣赏,夸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 ", 此后成为有名的抗金英豪 ,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2.乐天做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

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旅行仙游寺。

游完寺庙,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提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触不已。

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假如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材来加以描绘润饰,就会跟着岁月的流逝,消逝得销声匿迹,未来就不再见有人知道了。

乐天兄擅长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怎样?”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有名诗篇《长恨歌》。

3.宋濂守信勤学宋濂小时侯喜爱念书,但是家里很穷。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蕴酿出了中华文明最深厚的内涵——中华美德。

那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10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配图

10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配图

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刻苦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规范。

下面是一个中华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八仙女》
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农夫,他的妻子去世后,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

农夫爱女如命,但他生活贫苦,无法供给女儿足够的食物和衣物。

有一天,农夫生病了,无法赚取生活费。

女儿见父亲的病情愈发严重,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活费去买药给父亲治病。

她用出售自己的鞋子来换取钱,然后购买了草药。

八仙听说了女孩的行为后,决定帮助她。

当女孩去山上采药时,八仙用法术改变了草药,让它们更加有效。

女孩给父亲服用草药后,父亲很快康复。

听说了女孩的善行后,邻居们纷纷帮助这个贫穷的家庭。

女孩也展现出她的勤劳和聪明,从山上采集了更多的草药,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华美德中的孝顺和善行。

通过女孩的行为,她展现出了对父亲的深深的爱和无私的牺牲精神,也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学习中华美德,努力做好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大全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大全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大全在现代社会,物质发达的同时,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在追求物质满足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不懂得节制。

节制美德的缺失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感人的美德故事更让我们为之动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凝聚力、亲和力。

那你知道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儿童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华美德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中华美德故事1【郑崔夜绩】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

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劳,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当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

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中华美德故事2【臧氏义保】诗曰: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

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的人造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①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

臧氏就叫自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公子称逃了出去。

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周朝的天子杀了伯御,立公子称,后来成为鲁国里的孝公,鲁国人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就叫她“义保”。

中华美德故事3【缺妻敬馌】诗曰:晋郄②缺妻,馌夫冀野,相敬如宾,德之聚也。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郄缺,夫妻两个人互相敬重,好像宾客一样。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那你知道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朱显焚券在元朝真定这个地方,有一位叫朱显的人。

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

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细致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

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想象不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橕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放他们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

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懮。

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

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

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

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写几个【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你知道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温公爱兄诗曰:温公兄老,爱敬情深,饥寒饱暖,刻刻关心。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①甚。

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在外面玩耍。

文灿累了,哥哥就会把他背回家,在哥哥的背上,文灿感到就像在父亲的背上一样安全和踏实。

兄弟俩长大之后,父母相继去世。

文灿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活也因此而不能干了。

天长日久,哥哥就只能靠着文灿为生了。

有时清醒的时候,哥哥的内心也感到很羞惭,自己一个大男人,却要仰仗弟弟过日子。

但酒瘾一来,两条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酒馆里迈。

有时,一帮酒友大家拉拉扯扯也一起过去了。

文灿看到哥哥这个样子,心中不但没有半点埋怨,还时常体恤到哥哥身体不好,心情不快,总是对哥哥恭恭敬敬,好言好语相待。

在他心目中,哥哥永远是哥哥,与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连,自己有能力养活哥哥,兄弟俩一定要终身友爱下去,这样父母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无比安慰啊!一天傍晚,文灿正在家里看书,忽然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里面似乎还有哥哥的声音。

他连忙跑出来,只见哥哥喝得酩酊大醉,正东倒西歪地往家里走来,嘴里还哼着歌儿,几个人正对着自己的哥哥指指点点。

文灿急忙上前去扶哥哥,没想到哥哥粗声粗气地对他说:“你是谁?你要干什么?”突然一个大巴掌朝文灿猛搧过来。

文灿猝不及防,倒在地上,哥哥又把他按在地上暴打了一顿。

等哥哥打够了,文灿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已是遍体鳞伤了。

邻居们闻讯纷纷赶来,他们早就对文灿的哥哥多年来仰仗弟弟生活有所不满,现在见到这幅情景,都感到愤愤不平。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有着许许多多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就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