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意义,在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工程素质培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以教学改革、激励制度创新、整合组织资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内容创新等为有机组成的科技创新活动架构,结合实际,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程素质;科技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国内各高校正在实施的“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基于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对课程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存在困难,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一定距离,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作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方面相结合,有力的促进了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因此,

高校重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工程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意义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六是工程创新素质。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学生科技活动为平台,建立相关机制,整合科技活动资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方面探索一条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1];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强化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丰富科技活动

的形式内容和载体,积极拓宽渠道,有力的促进了大学生的工程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工程素质培养的内在联系

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技能,缩短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生工程知识转化为工程能力的载体,体现了工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最终目的。多年的实践说明,学生科技活动作为一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工程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落到了实处,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科技创新活动平台的搭建,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工程实践与工程创新的真正内涵。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提供了舞台。如参与科研开发,学生承担某一方面工作,就要自己去搜集资料,寻找问题,自行设计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参加科技作品比赛,学生在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如上机操作、调试等过程中提高了设计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交往、联系,学习待人接物,学会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过程中,科技创新活动缓解了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在检验书本理论知

识正确与否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对工程知识的内化和继承,学生尽早适应工程实际奠定了基础[2]。

三、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建议

(一)构建包含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了面向全校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创造了软、硬件条件相应的环境。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拓展时空概念,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自觉参与各种科技实践活动,主动争取锻炼机会的意识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科技立项以及教师科研的人数逐年提升,从2006年至2010年,累计达15000多人次的学生和1000多人次的教师参与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中注意过程,在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几代学生,涌现出一批精英,形成了一种氛围,历练了一种精神”。

(二)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搭建了校内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学习的互动平台,符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实践。通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将绝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兴趣、好奇心、

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到学习和科技实践上来,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上网查资料、看参考书的人多了,讨论和钻研科技实践问题的风气盛了,部分二年级学生除了学好当前课程外,还提前自学三年级的课程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尽早涉足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活动,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使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教师和学生科技人才的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积极指导和支持校院两级的科技协会建设;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和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包括:设立年度科技创新类奖学金,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全校、校外的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建章立制,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一方面,鼓励教师选择优秀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大力支持教师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在教学时数、补助上有所倾斜;另一方面,学校教学与学生工作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应政策,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都有学术科研经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和撰写科技论文,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学校重视教与学联动,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学生科技活动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转变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