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化学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化学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化学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 2020-11-21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我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还能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简要说课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不加深和提高。本课时主要选取非常活泼的金属的代表性元素—钠,重点介绍其化学性质。为后来其他金属单质的学习提供基础。本课时中关于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介绍应结合生活中铁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作对比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温故而知新,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2、作好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3、开展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4、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5、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实验动手能力;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探究性实验。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3、了解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或通过实验探究,并能够主动进行交流。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一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提问]:我们在上了之前先问一个常识性问题:我们所在的环境中,我们比较熟悉的金属有哪些?

[回答]:我们生活环境中经常见到的金属有:铁、铝、铜......

[引导]: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讨论回答]: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

和酸反应、和一些盐溶液反应......

[归纳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并且有延展性等物理性质。对于其化学性质,可以和非金属反应,可以和酸反应、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等等。

如:2Mg + O2 ==2MgO

Zn + 2HCI ==ZnCI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实物展示]:分别展示铁置换铜和铜置换银的实验结果。铜是我们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长时间置换反应而等到的,银则是我们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经长时间置换反应等到的。由这铜树和银树我们可以看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大部分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

2、引入新课

[提问引导]:是不是排在前面的所有金属都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后面的金属呢?再如将我们熟悉的铁放在水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呢?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和铁一样放在水中就会下沉呢?

[讨论回答]:能置换出后面的金属;铁放在水中沉在水底,不能够和水反应;不是所有金属和铁一样和水不反应......

不能够置换后面的金属;铁在水中沉在水底,不能够和水反应;金属都是沉在水低,都不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

[过渡]:铁沉在水底、不能够和水反应,不能够代表所有金属都是这样的性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具体的金属的相关性质。其中钠是我们在高中阶段比较常见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金属,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钠的性质。

3、内容组织

我们来看看它特殊在什么地方!请阅读课本43页的相关内容。

[板书]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Na)与非金属的反应:

[提问]:我们从课本也可以看出,这个钠是保存在什么地方?

[回答]:保存在煤油中。不能够放在空气中。

[引导]:那我们像保存铁一样,把钠也保存在空气中可以吗?

[回答]:不可以。

[展示样品]:展示钠的样品。

[讲解]:我手中拿的就是钠的样品,从这个样品中可以看出,这个钠呈现两中不同的颜色,与空气接触的这部分颜色比较暗淡,而不与空气接触的这部分则具有金属色泽。这里金属色泽才是钠的真正颜色,与空气接触了颜色变得很暗淡,说明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因此,钠块不能够放在空气中,但是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这种物质我们称之为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板书]: 4Na + O2 ==2Na2O(氧化钠)

[科学探究]:钠在空气中很快就变质了,如果我要加快钠变质的速度即对钠块进行加热,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回答]:......

[讲解]:不管是不是,眼见为实。我们取一小块钠出来,对其进行加热。我们将[实验3-2]进行改进,即用石棉网代替坩埚,同学们观察在钠块加热的整个过程中,钠会发生哪些现象,烧杯中有没有现象产生。

[演示实验]:(请一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上来演示)我们取出来的钠块较大,实验时只要少量的即可,因此我们用小刀将钠块切割开来,这也说明钠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

[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在观察这个实验的时候,看到了哪些现象?

[回答]:能够剧烈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钠块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引导]:有此可以看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钠块的表面只是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当条件发生改变了,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一种黄色固体,说明此时生成物不再是原来的氧化钠了。这里的淡黄色固体叫过氧化钠。

[板书]:2Na + O 2 Na 2O 2(过氧化钠 淡黄色)

[投影]:钠块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黄色固体生成。

[提问]:钠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对于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它们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同学们将每个反应中元素电子转移、化合价的变化等情况用双线桥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板演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更正]:更正学生的板演情况。

[讲解]:由于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它不仅能够和氧气反应,还能够和氯气、单质硫等反应。

[板书]:2Na + CI 2 == 2NaCI

2Na + S == Na 2S (硫化钠)

[讲解]: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这是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探索讨论]:由以上实验讨论可知,钠不能够保存在空气中,原因是它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那么它能不能保存在水中呢?

[学生思考]:......

[引导]:我们知道铁放在水中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那么将钠放在水中有明显现象还是没有明显现象呢?我们只要将钠块放入水中就清楚了。

[演示实验3-3](学生演示)演示实验时,请同学观察实验过程中,眼睛看到了哪些现象,耳朵听到了哪些声音。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回答]:钠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上

发生剧烈反应,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声音,

溶液变红

有烟生成

......

[板书]2、钠(Na )与水的反应

[投影]:实验3-2 实验现象:

钠漂浮在水面上

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声音

溶液变红

有白雾产生

[现象探究]:对于这个实验现象,我们该怎么来解释?

[学生思考回答]: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小球,说明反应放热了,钠的熔点底,因此会熔化成小球

四处游动是由于有气体生成,推动钠小球运动

2 8 1

+11

溶液变红是由于生成了碱,碱能够使酚酞变红

钠和水反应放热,使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

[讲解]:同学们的解释都是正确的。至于发出“嘶嘶”的声音,这是因为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汽化而发出“嘶嘶”的声音

[提问]:从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将钠块投入水中会有碱生成,还有气体放出,我们能不能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呢?

[讲解]:在钠与水反应的中有碱(NaOH)生成,Na与水反应,Na的化合价升高了,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O元素已经处于最低价了,因此它不可能得到电子,等电子的只有H元素,因此Na与H2O反应生成物为NaOH和H2

[学生板演]:2Na + 2H2O == 2NaOH + H2

......

[提问]: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同学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得失情况。

[学生板演]......

[教师更正]......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钠也是不能够用水来保存。可以用煤油来保存。

[问题探究]:1、Na用CCI4保存可不可以?

2、钠着火了,能不能同水灭火?如果不能,用什么灭火最为合适?

[学生活动]:1、不能够用CCI4保存,因为它的密度比钠要大,不能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2、不能够用水灭火,因为钠会和水反应。最好用沙土灭火。

[板书]:二、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中。

[过渡]:到这里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钠的化学性质。我们从钠的化学反应能否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呢?

[思考回答]:具有金属光泽、质软、熔沸点低

密度比水小

[板书]:三、钠的物理性质

[投影]:具有金属的物理通性,金属光泽、质软、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小

4、课堂小结

[投影]:要求掌握钠的化学性质,理解钠具有强还原性的实质。要清楚钠和氧气以及水反应的现象。对钠的物理性质要作一个了解。

[讲解]:活泼金属不只钠这一种,下节课我们将花一部分时间来介绍其他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水的反应。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预习第1节后面内容

(2)课本 49页 1、2

练习:我们将锌和铁分别放入盐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Zn + 2HCI ==ZnCI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我们现在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的溶液中,会出现什么样在反应现象呢?将钠投入到盐酸溶液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七、板书设计:

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非金属反应

2Na + O2 == Na2O (氧化钠)

2Na + O2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钠块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黄色固体生成

2、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2NaOH + H2

钠漂浮在水面上

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声音

溶液变红

二、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中

三、钠的物理性质

具有金属物理通性,金属光泽、质软、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小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pdf

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和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2、掌握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发展史 被称为近代化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四大史实是: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概念。 2、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学说。 3、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学说。 4、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包括、、、等,另外还有模型法和假说法。 2、基本程序: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 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 2.化学性质: (1)跟氧气反应: Na+O2──(切面很快变___ ,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 ) Na+O2──(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色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 点燃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2NaCl(白烟)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浮、熔、游、响、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Na + H+ ---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化学方程式 (7)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溶液反应。如将钠投入FeCl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沉淀生成。 写出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3.钠的存放、取用和制法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本节课涉及第一、第二和第四两个一级主题。 “一、科学探究”之(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年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⑥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二)化学具体目标: 1.认识氧气、二氧化碳、铁、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 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 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9.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常见的酸;二、酸的化学性质。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在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一般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材重点确定为: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理解并掌握酸的通性 重点知识:酸的主要性质,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 教材难点确定为:学习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过程与方法:从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依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性质与变化。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入手,通过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本节开始,学生将初步、系统地接触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典型的金属钠的性质学习,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一方面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巩固,为前面的理论知识补充了感性认识的材料,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三)内容结构与特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典型的金属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考虑到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金属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这一主线,分别从“金属钠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与酸和水的反应”,“金属钠与盐的反应”这三个方面,系统地对金属钠的性质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物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便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好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分析学生具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特点 1.认知水平: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初步具备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认知水平。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7.1酸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人的胃液里含有什么酸? 2.汽车电瓶里含有什么酸? 3.食醋里含有什么酸? 学生实验:酸的化学性质

结合实验对酸具备的性质进行分析总结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 (2)酸与某些金属的反应酸+活泼金属→盐 + 氢气 如:H2SO4 +Mg ====MgSO4 + H2↑ H2SO4 +Fe ==== FeSO4 + H2↑H2SO4 +Cu==== 不反应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 3H2SO4 +Fe2O3==== Fe2(SO4)3 + 3H2O H2SO4 +CuO ====CuSO4+ H2O (4)酸与某些盐的反应盐 + 酸→新盐 + 新酸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Na2CO3 + 2HCl==== 2NaCl+ H2O + CO2↑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活动天地 想一想: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示: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H+),即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某些金属的反应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酸与某些盐的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幻灯机 实验用品:金属钠、小刀、镊子、滤纸、酚酞试液、酒精灯、 铁架台、火柴、石棉网、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专题2的标题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我们已 经学习了一些非金属的获取,那么从第二单元起,我们将要学习怎样获取一些金属。这堂课我们先来讲“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 ●[板书]: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 ..与应用 ●[指导语]:提到性质,我们在“原子的构成”那一节曾经提到一句,大家 来回忆一下“什么决定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结构决定性质 ●[过渡]:大家的回答很好,请每位同学在笔记本上画一下钠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 ●[提问]:观察你们所画的示意图,钠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化学反应中, 钠原子容易失去还是得到电子? ●[学生思考后回答]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 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指导语]:回答得很好。 ●[过渡]:在研究一种陌生物质的时候,我们通常先从它的哪种性质切入?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呢? ●[学生回答]:色、态、味、密度、硬度、溶解度、熔沸点等。 ●[投影]:实验探究:观察金属钠的颜色、硬度等 ●[指导语]:回答得很好。 ●[提问]:为什么密封在煤油中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刚才我们切开 的钠却不能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煤油内钠与空气是隔绝的,而刚才切开的钠却与空气 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事实上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 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投影]:常温下:4Na+O2=2Na2O ●[师]:刚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怎么处理没有用完的钠的,我是把它放回 原瓶。这样操作有错误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钠回收的一个特殊性。钠非常活泼,放置在空 气中可能会引起爆炸,还容易变质,所以我们要将用不完的钠放回原瓶,这样也不会污染瓶中的钠。 ●[探究]:物理性质说完了,现在可以开始研究化学性质了吧。大家在初中 比较系统地学习过铁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铁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学生思考后回答]:铁能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设问]:请根据以上探究学习方法猜想并设计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提出设想]:1、通过肉眼观察金属钠的颜色及变化和动手切割 感觉其硬度;2、钠能否在空气中燃烧;3、钠能否与水反应;4、取钠与酸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 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 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 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 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 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 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 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 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 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 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 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 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 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 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 生成NO2气体。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 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15年中考试题中占 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金属钠的教案

金属钠的性质滦县一中 孔范丽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滦县一中孔范丽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 精神。 (2)通过根据钠的相关性质实验现象分析归纳钠的性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铁架台、铁夹、硬质玻璃管、烧杯、 酒精灯等。 教学策略:合作—---- 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表演的魔术深受大家的欢迎,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燃纸”(用胶头滴管在纸团上滴几滴水)。【引导】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的现象产生是钠的功劳,那么为什么能滴水燃纸呢?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呢?要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请大家动手完成下列实验。 【新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强调】合作学习、关爱自己和他人 注重实验安全性! 1.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2.煤油要用滤纸吸干 3.切割在玻璃片上进行 4.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1:切下绿豆大的钠,观察钠表面的颜色、光泽以及在空气中表面的颜色变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微课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酸的化 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 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 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 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微课实行翻转课堂,课堂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 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2.能根据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根据金属活 动性顺序,能对常见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理解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六、课前准备: 微课、学习任务单、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 实验准备:氧化铜、稀硫酸、食盐水(A)、盐酸(B)、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镁条、酒精灯、试管若干。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识再现、重点突破 【提出问题】 1.常见的酸有哪些? 2.不同的酸在组成上有哪些共同点? 3.通过微课的学习你知道盐酸、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 1.能与指示剂作用; 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师生共同总结。 【讨论】酸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二)知识应用提升 【创设情景】 【问题】有两瓶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出来?你提出的这些方案的依据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方案并汇报: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 师生小结: 盐酸、稀硫酸具有的一些相似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酸的化学性质 优秀教学设计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三下册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用微观解释酸具有共性的原因,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混合物及溶液,物质的微粒,指示剂及浓盐酸,浓硫酸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学习可以为碱盐知识网络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新教材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掌握了性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酸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对酸化学性质进行理解,把酸的知识与前面的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的使用酸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学性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酸碱指示剂 4、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5.溶液,混合物,微观粒子的概念 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但对于它们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 的性质。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案汇编

【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 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策略】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那就是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具体实验内容: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如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儿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讲要求:取、擦、切、放。学生分成四组(圆围型)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