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入门技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稍按),或顺时针转笔。
(2)拉收:重要的收笔方式之一,拉的方向有三种,例如横 收笔拉向上、中、下,竖收笔拉向左中右。
4、翻 笔
翻笔:在写转折时,笔毫明显的换(翻)过了相反那一面
(180度),是谓翻笔。翻笔是在自然书写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的,并非刻意为之。它往往由上一笔的书写方式决定。
5、圆 转 a.提按转笔(顺转——中或侧锋,多用于熟宣) 特征:外轮廓圆厚 方法:笔毫伴随提按顺势转动(转为中锋或侧锋都行, 以中锋为主)
7.钩与钩的变化
8.提笔
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
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 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千字文》 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 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 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 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第二讲: 智永千字文八个基本笔画训练
使 线 条 如 千 里 阵 云 般 变 化 。
横 的 行 笔 不 能 平 托 直 过 , 要 在 起 伏 提 按 ,
横 : 若 千 里 阵 云 欧 阳 询 《 八 诀 》
——
竖:为竖必努,贵战而雄,努不宜直,直则力败。 ——李世民《笔法论》 竖是指用力,站是指行笔要左右荡其锋,即行笔不能平拖。
(2)拨镫法:也称“单苞法”。“镫”作灯,譬喻执笔 运指如挑拨灯芯。它的基本要领是 “推、拖、捻、拽”。 这种执笔方法的传承大致为:卫夫人并钟繇、二王,传授
与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陆希声、李后主(煜)等。
掌心虚而宽 怎样才能做到虚而宽? (1)基本以指尖(手指前面一截)把笔 (特别在坐着书写的时候)。 (2)拇指与笔杆大致形成90度角
2、侧入转中锋
侧锋起笔笔锋向上,顺时针转笔90度
第一种方法:转指,即用手指惗动笔杆来调整。 第二种方法:转腕。通过调整手腕来调锋。
3、几种收笔的方式 所有的起笔都应呼应上一笔,所有的收笔都应启发下一笔。 所以,起、收始终处在承上启下的运动当中,关乎笔势。
(1)回顶法:是收笔法之一。写到右侧,迅即向左上方回顶
毛笔的主锋不在点画的中心线上,而是偏在一边。偏锋 时毛笔最长的几根笔毫侧向笔画的一面,容易产生笔画一边
光一边毛的弊病,
侧锋画竖图解
侧锋画横图解
3、露锋与出锋
毛笔入纸时,使笔尖的痕迹直接显露出来。在收笔时,笔尖
直接送出纸面,露出笔尖的痕迹。在出锋时,力要送到笔端。
露锋 出锋
藏锋
4、提按与粗细
提按是决定笔画粗细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地,提按往往 是和用锋的藏露以及中锋行笔等同时运用的。提笔也可叫收 毫、敛锋,按笔也可以叫铺毫。
聿,yù,象形字,一只 手握着笔的样子,为笔的 本字。
笔的四德:“尖、齐、圆、健”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
古人都是磨墨书写,并以此作为功课。用墨极也极为讲 究,要求“黑”、“透”、“亮”。 好墨有“经数百年而墨光如漆,余香不散”的特点。
“湛湛如小儿目睛”(苏东坡)
纸 上古无纸,直接书刻在兽骨、金石之上。
汉以后,纸张才逐渐推广,多为麻纸张, 唐宋以后都用宣纸, 清人多用生宣。
砚 俗称砚台,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
汉代时砚已流行, 宋代则已普遍使用, 明、清两代品种繁多。 “四大名砚”的端砚(广东)、歙砚(安徽)、洮táo砚 (甘肃)和澄泥砚(山西)。 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
1、直入法与切入法
直入法:顺锋起笔,笔锋落纸后并不向左运动,而是直接朝
着右方前进了。这种露锋起笔,使得笔的线条显得犀利,笔画上 下分出阴阳向背,所以笔画就像竹叶一样,显得随风飘动似的, 有画意,有潇洒的风韵。
切入法:起笔时,用毛笔最尖锐的一面写下,
然后可稍微起立(不起立也行),换用相邻的笔面 继续书写,切面非常平整。
3.收笔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
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
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
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其功效 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澄泥砚
二、如何执笔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 法不对,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 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 (1)五指执笔法:也称“双苞法”。古人执笔方法众多, 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 抵”五指执笔法。初学者建议学习此法。
折 是 指 行 笔 要 有 张 力 , 像 弩 蓄 势 待 发 。
折 : 如 万 钩 之 弩 发 欧 阳 询 《 八 绝 》
——
撇 指 锋 如 着 陆 地 截 断 犀 角 象 牙
撇 : 陆 断 犀 象 卫 夫 人 《 笔 阵 图 》
——
写 捺 要 有 波 折 , 切 忌 一 拖 而 过 。
捺 : 一 波 常 三 过 笔 欧 阳 询 《 八 诀 》
之殉葬。
产于山西忻州地区定襄县河边村,原产地为 山西南部的绛州。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 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 “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
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
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 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
均有所钟,并着文记之;乾隆皇帝
——
自 然 精 劲 健 矣 。
右 军 云 : 每 作 一 点 , 皆 悬 调 之 , 令 其 锋 开 ,

: 点 入 高 山 坠 石 卫 夫 人 《 笔 阵 图 》
——
法 其钩 钩 速又 : 度称 趯 一趯 须 定, 存 是存 其 峻是 笔 快指 锋 如驻 , 飞笔 蓄 李得 势 世势 。民而 钩 《出 笔笔 的法 写论 》
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
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 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
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 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 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 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 空的线条效果。
b、提转笔
特征:外轮廓圆滑
方法:笔毫伴随提笔顺势转动(转为中锋或侧锋都行, 以中锋为主)
6、折笔
a、顺折(两笔书写)
这种折笔属于顺折(中或侧锋),笔毫没有较大改变方向, 可以另外在起笔,迅速折下。
b.直接折笔,笔毫始终保持一个面。将笔毫快速转为中
锋,折下——左折时,笔尖对准左上角;右折时,笔尖 对准右上角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
字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
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
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 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 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 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

——
要提 提 慢又 : 。称 策 策 始 。 作 策 者 真 , 正 用 书 仰 写 锋 速李上 度溥揭 属光, 稍《而 快雪贵 ,庵乎 但八迟 比法留 趯》 ——
第三讲:笔画归类与分析 1.横与横变化
2.竖与竖的变化
3.折与折的变化
4.撇与撇的变化
5.捺与捺的变化
6.点与点的变化
5、手腕的运动训练 写毛笔字的时候手腕悬空,需要运气发力于笔端,
写出的字才会有力。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
“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 叫“运肘”。
6、手指的运动训练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 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
四、笔毫的运动方式
墨 ----胸有点墨 小 沫 第一讲:笔法训练一、文房四宝的认识
笔古人对笔有不同的称呼,特别在战国时期,如
楚国称“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只有
秦国称做“笔”。秦始皇统一了列国,才在全国范围内 都称做笔,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笔是由笔杆、笔头、笔套三部分组成,其中笔头 最为关键,决定了毛笔性能的优劣。
三、线条训练
1、笔尖画线与笔肚画线
在汉字书写过程中,不论哪种书体的哪种笔画都是由 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来完成。作为初学者,一开始 就要培养起强烈的运笔三过程意识。
2、中锋与侧锋 中锋行笔:当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尖在笔画的正中间,笔 毫在纸上跪行,笔尖对着毛笔运行的反方向。 (1)中锋训练
(2)侧锋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