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思考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百年反思

且 逐 步走 上 民主 与法 治 的轨道 ,我 们 应该 更 加 尊 重前 贤 追求 民 主法 治 的真 诚努 力 ,从 他 们 留下 的经 验 教
训 中 吸 取 智 慧 ,走 出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祷? 北 妒 攀 i . 蓉 巍 . N 薄 棼 ; 蓼 c 统 这 种 披 着 五 权 宪 法 外 衣 的威 权瞥 治跏 , 瓣 干 蓉 鬈 露 黔 — 二 留 贬嚣 币 燕 ; 嚣 大{ 蠢
此话 不 错亦 非 虚 ,但 这次 革 命也 仅 议 会 、 政 党 政 治 的 弊 端 ,将 考 试 权
从 行 政 权 分 出 ,监 察 权 从 立 法 权 中
共 和 的第 一步 。就 以孙 中 山 自己为
分 出 五权 宪法 的创 建 寄予很 高 互 制衡 。国 民党 内外 三 民主义 、五 期 望 ,曾经 明确 揭 示 : “ 以三 民主 权 宪法 的服膺 者也 并 非都 是 虚应 故 义 为立 国之本 原 ,五权 宪 法为 制 度 者 不多 ,应 之 者甚 少 ,连 孙 中山 自 事 ,其 中确实 有 些 忠贞 之 士满 心期 向 民主 与 法 制 的进 步 道 路 。但 是 ,
经 济 、文化 ,乃至 促进 少 数 民族 内
部社 会 革 新等方 面 都取 得 举 世 瞩 目 的辉煌 成绩 。但 是 ,在 民族认 同与 民族 团结 方面仍然存 在着若 干问题 , 仍 然需 要从 历 史到 现状 进 行 系统 地 梳理与 总结 。
国家体制框 架 。概括起 来 ,无非 是 :
●■
黪纪念辛亥革 O 周年 命1O
心 与 祖 国 ,与 受 苦 民众 联 结 在 一 起 , 结 在 一 起 。 他 把 祖 国 命 运 放 在 世 界
追寻历史的足迹——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

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 , 辛亥革命 解放“ 贱民”男子剪辫 , ; 女子放足 ; 止种植和吸食鸦 片; 禁 提
又是失 败 的 。
倡科学 、 反对迷信 ; 等等。这些措施 , 使社会一时出现 了生机 勃勃的景象 , 对改变社会风气产生了长远影响。
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 了重要条件。 辛亥时期 的
在 孙 主权 , 属于国民全体” 的内容 。 这两条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 之统 一 。” 另外 的文件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山先 生还 强调 只有实 现 国 内
才能“ 和衷共济 , 丕兴实业 , 促进教育 , 推广东 没有立即实现 , 但至少在法律上 、 观念上得 到了认可, 成为绝 各民族的平等 , 维持世界之和平 。” 这些认识 和举措 , 是以往历代 大多数人 的共识 ,其对后来政治产生的影 响是十分巨大 、 十 球之商务, 在 分深远的。辛亥革命 以后 , 任何形式的专制独裁统治都无例 封建政权所从未有过 的,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追求 的目标 。 认清辛亥革命失败 的一面, 可以使人们进一步 了解 中国 革命 志士们 , 只要推 翻了封建专制 主义 的统治 , 中国一 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就像孙 中山先生晚年所说 :革命 尚 “ 他们一方面深信 , 未成功 , 同志仍须努力。” 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 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 “ 异常之速度 ”在短期内“ , 迎头赶 上” 甚至超过西方 国家 ; 一方 面通 过发展经济 , 努力改善 民 训的基础上 , 探索新 的道路 , 进行艰苦斗争 , 才能实现民族独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 为了振兴实业 , 立和人 民解放 、 国家富强和人 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过 , 如果 生 ,为人民谋福祉” 法 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去考察 , 我 成立实业 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 于工商业发展 的政策 、 使 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 具体分析它怎样 令 , 当时的经济发展 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潮 。民国初 年, 现代工业无论在数量 、 规模 、 范围还是影响上都大大超过 为 中 国的进 步打 开 了闸 门。 教育事业 、 新闻出版事业 、 医疗事业等也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封建君主专制制 晚清几十年 的总和 , 这就为 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 了重要 度被推 翻 , 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 了一个皇帝 , 更在于在两 都有 了明显的进步 。 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 一是 条件 。 过去被认为至高无 上、 神圣不可侵犯 的专制独裁政治 , 被宣 辛亥革命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 出了积极贡献。在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辛亥革命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正值晚清时期,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加剧,民众普遍贫困,而权贵阶层却日益暴富。
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会催生社会动荡,只有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公平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其次,辛亥革命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的强烈欲望。
当年,中国民众面对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内外压力的双重打击,他们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口号,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力军,只有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才能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再次,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现代国家的探索与建设。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困难,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告诉我们,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改革措施的有力实施。
最后,辛亥革命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与启示。
战火硝烟过去百年,我们应该审视历史的进程,总结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思考告诉我们,国家的强盛不能依靠革命和战争的方式,而是应该通过和平的改革和稳定的发展来实现。
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积极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
总结而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思考。
从揭示社会矛盾、显示民众解放欲望、引发现代国家探索与建设,再到提供历史的教训与启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容小觑。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而言,我们应该汲取辛亥革命的教训,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公平,以和平的方式推动国家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2篇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2篇100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下面结合辛亥革命谈谈我的体会。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走进了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缅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馆址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全由红砖红瓦雕砌而成,武汉人称之为红楼,又尊崇为“民国之门”。
馆内收藏的上千万件辛亥革命历史文物和历史资料图片,把辛亥革命的全貌显示的淋漓尽致。
从中,我们似乎听到辛亥革命起义的号角声,闻到爱国战争的炮火硝烟,看到了一代爱国者在救国道路上的奋斗,震撼于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誓与强敌奋战到底的气概,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英姿,和炙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情怀......勾勒出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
沿着革命先烈的遗迹,我们渐渐地翻开了历史的书页。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
这是一件有着破天荒意义的大事。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辛亥革命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
朱德同志在他的诗作中赞颂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给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
他的“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抒发了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代革命者倾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寄希望统治者自身改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它们的改革是不会触及到制度问题的(洋务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民富裕,而是为了爱新觉罗的江山千秋万代)。
各种改革都失败了,只有辛亥革命成功了,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共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民争取来的。
共和创建后还要经历各种形形色色的专制势力的反扑,甚至是漫长的反扑成功。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
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
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
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关于辛亥革命心得体会总结

关于辛亥革命心得体会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它不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切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教益。
一、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的重要性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不无关系。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国力日渐衰落,列强的压迫和剥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鲁迅先生说:“在那从来没有民主制度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革命。
”这句话表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来发泄。
因此,在辛亥革命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让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性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历史上世界上任何一处都无有轨电车、汽车、电影和剧院,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这些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正式启动。
辛亥革命在带来政治上的改变的同时,带来了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大量变革。
三、民众智慧的重要性辛亥革命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这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辛亥革命的领袖和中坚力量都来自于民间,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主意识和牺牲精神,他们的智慧加上自己的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民智慧。
因此,辛亥革命表明,民族复兴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力量,必须以民众为中心,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四、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必要性辛亥革命中,中国的英雄们对西方现代文化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及对于现代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接受,这对于后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充分说明,中国必须积极地与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进行交流合作,才能推动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因为它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形态,更是改变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
虽然事隔百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遥远了,它也早已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朵寻常的浪花,所以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我们都不应该将它忘记,因为那一重要的时刻,早已成了永恒。
我们穿越历史,回顾过去,除了怀有一种缅怀的心情,也是为了在历史的隧道中捡拾碎片,点缀我们的将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
对个人而言,经常回顾过去,回首身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就能从中吸取到某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与自己当前的生存状态进行对照,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好工作。
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经常回顾历史,总结历史,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想更好的面向未来,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也只能是以史为鉴,当然也能以别国的发展为鉴,但是不能一味的摸爬滚打,还美其名曰“探索”。
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效率已经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不能有太多的停滞。
这就像是两个人赛跑,如果别人都冲出去半段路了,你才慢吞吞的反应过来,那肯定是很难跟上的了。
所以基于时代的要求,立足于这个飞速前进着的世界,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给我们慢慢探索发展之道了,我们必须找出一条既快捷又行之有效的出路,找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快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方法。
只有这样,中国才不至于再次落伍,我们已经遭受过一次很沉重的打击了,到今天伤口还在隐隐作痛。
确切的说,应该不是隐隐作痛,而是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我们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中华民族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
所以,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也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就是百年之后还提辛亥革命的原因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论结果是怎样的,里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注意,并引起深入的思考,该借鉴的借鉴,该学习的学习。
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冷思考

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冷思考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社会各界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思考及反应,研究方法是网络资源浏览。
关键词:思考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跨越百年之后让我们再回首那些为辛亥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人士,我们就会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孙中山——在100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孙中山及其战友一直在通过大无畏的流血方式付诸实践。
他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为了创建一个大同世界、独立国家,为了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革命的一生,包括创建同盟会、建立临时政府、护法运动、联俄联共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理想而进行的大胆尝试。
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掀起一系列救国革命运动。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黄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一般认为,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黄兴是实干家。
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
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
革命时虽然与孙中山有所分歧,但并未夺权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
由于他的派系人马在北伐后备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贡献、理念和计划也长期被搁置。
直到1990年代,海峡两岸才开始重新重视黄兴的功业。
章太炎曾高度赞扬黄兴为“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辛亥革命百年感想

辛亥革命百年感想第一篇:辛亥革命百年感想辛亥革命百年有感今年距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已整整百年了。
辛卯年回想辛亥年,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及其认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得到的。
一是我们的历史课本,另外就是从一些影视作品。
抚今追昔,深感中国今日之和平和繁荣来之不易,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所赢得的胜利成果自当百倍珍惜,故不得不对无数为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倒下的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100年前,以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孙先生领导一大批如林觉民、黄兴、俞培伦等有良知的、勇敢的中国人推翻了延续2000余年的皇权封建专制政体。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胸中怀着这些想法,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们成为为革命冲锋陷阵的卒子。
这样的牺牲精神确实显出那代人的血性与气度,但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焦虑与迫切,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用血肉之躯去博浪一击,冲击旧帝国那座冰山。
话虽如此,但我很难想象,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批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自己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我们现在的国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不得不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历史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战争的血雨腥风;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戎马疆场的机会,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更有意义的,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遭受了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辛亥革命之百年思考

辛亥革命之百年思考任课老师:童曼班级:施工监理(1)班小组成员:36陆文成04陈浩03陈富豪08冯水福26梁文胜49吴宗顶2011年是辛亥革命开展后的100年,这一年也成为辛亥革命的百年历程碑。
回顾历史,辛亥革命于1911年开展,这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运动是直接指向封建政府的统治的,中华人民历经上千年的封建统治与压迫,是时候站起来反抗了。
对于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证明它是必然的,他满足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对利益的盼望,人心向背,决定了革命的成败。
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人民。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的开明,使人民之间自由平等地交往。
中国的进步从此开始,迈上了近代化的台阶,一步一步前进。
辛亥革命中,既有积极成分,也有消极成分。
消极的影响存在着,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不能得过且过。
辛亥革命教会我们青少年要有爱国情怀,献身精神,高尚品德,博大胸怀。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它的成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创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主义国家,拉开了中国迈向富强的帷幕,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二、经济上,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已不符合世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辛亥革命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病恹恹的中国再次焕发了生机。
三、文化上,传统上“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的儒家文化严重严重扼杀了人民的思想,麻木不仁的人民固守传统封建道德,缺乏反抗意识。
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自由”、“平等”的西方文化,同时结合“三民主义”,向中国人民宣传先进的西方思想。
中国国民开始觉醒,意识到传统封建道德必将被时代所摒弃,他们开始起来放抗,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的各项改革中去,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经济是政治与文化的基础,辛亥革命主张的资本经济符合当时社会工业化的需要;政治是经济与化的保障,辛亥革命主张的民主主义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辛亥革命主张的“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年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人,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虽然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但无论结局如何,辛亥革命仍是值得称赞的。
孙中山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虽然一路坎坷,但他坚持下去,并始终坚持奋斗,称得上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虽然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
对于辛亥革命,我们要思考它失败的原因,并应该从中吸取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当时所处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虽然中国人努力想把中国建成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使我们无法将革命进行下去,另外以袁世凯为首的大地主及官僚和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内部联合帝国主义绞杀了这场伟大的革命。
第二点,从主观上讲,领导者资产阶级本身存在弱点和错误,并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旧官僚混入革命,导致革命失败。
还有他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都是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革命,在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意义,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的先驱的业绩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革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从辛亥革命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人士的奋斗精神,也要看到当时社会的混乱,看到中国受到的压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中国奋斗,努力学习,为中国崛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成为合格的优秀大学生。
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新思考

7百年前的今天,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清王朝统治下的沉重夜幕,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以武昌起义为标志性事件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中国乃至亚洲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仅限于肯定它在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与传布民主共和观念方面的作用。
从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但应该说也是不够全面的。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更有一些人打着“告别革命”的旗号,贬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台湾地区有的学者也提出要对所谓国民党塑造的辛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新思考■汤水清主义列强的入侵,使我们在图强救亡的过程中,把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来。
因此,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思想任务。
孙中山先生百年前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口号跨越时空,今天依然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这一抱负、这一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描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现在要牢固树立使命感和紧迫感。
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已经进入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们的人均GDP 水平,在全世界还排在第98位以后,距离振兴中华、距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要自觉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我更想说紧迫感的问题。
俄罗斯、日本、印度是中国北、东、南三个方向的邻国。
最近俄罗斯学者预测未来十年,俄罗斯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是6% 8%,我由此联想到中国南部的印度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是8% 10%。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你对辛亥革命有何认识?

之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一九一一年发动的辛亥革命。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荣业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
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
对于辛亥革命的思考

对于辛亥革命的思考本文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它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辛亥革命对于我本人的意义。
二:引起辛亥革命发展的几点因素以及其结果。
三:我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并且应该从两面性来看待这场革命。
四:辛亥革命对后来人的影响。
对于我本人而言,辛亥革命让我思考的不可谓不多,因为我是一名预备党员,经过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各种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过程了解的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纵观整个历史洪流在中国革命这条艰辛的道路上碾过的痕迹,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令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痕迹,势必会千古影响后来革命的发展进程,而若要依我个人的角度说出这些痕迹,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结果绝对会是其中不可省略的一个。
辛亥革命的起因呢,相信中国大地上每个人都知道,它的铺垫因素是很多的,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后来在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然后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于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便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最后这场革命的结果被袁世凯给侵占,这让后来无数的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人无不扼腕叹息。
它的整个过程里有败有胜,说它胜利的地方,辛亥革命把当时腐朽制度下苟延残喘的清朝皇帝赶跑了,这个本身就是革命初期想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所以可说是胜利,说它失败,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这才是根源问题。
值得我们深思的有几点,我总结了一下几个个人观点,希望能看到它背后更深的内涵。
一:辛亥革命是一场代表全国人民的革命,它举起的大旗就是“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的本意是如此的,可是由于当时条件和人员的限制,导致革命严重失去了群众基础,只是革命党的组织在冲锋,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来革命果实被善于玩弄政治的袁世凯所窃取;二:辛亥革命虽然在教科书中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三: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这才是真正对国家有危害的反面影响。
辛亥革命100周年所想

辛亥革命100周年所想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
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
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今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
在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多年的封建,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昌的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百年辛亥留给我们的首义精神,我们也有责任去重温那段历史,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向那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间的车轮沿着辛亥革命的印迹已碾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
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

内容提要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怎样实现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反思百年辛亥革命: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

反思百年辛亥革命: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发生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给了中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满一百年。
一个纪念日,到了纪念一百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热闹一下。
况且,1911年双十这个日子,又是中国帝制告终的开始,走向共和的中国,经过了一百年。
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号上,跟上了世界潮流。
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庆祝一番。
说起来,这个革命的发生,多少有点偶然性。
从小的方面说,如果当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不是瑞澂,如果他不是炮一响就像个懦夫一样挖洞逃走,如果他此前的处置不是那么失当,偶然破获了革命党的据点,又拿人又砍头,而是当众把缴获的革命党人花名册给烧了,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枪声,兴许不会变成一场占领武汉三镇的起义。
因为革命党人这样零星的枪声,已经响过很多次了,没有一次成气候的。
就在武昌起义爆发前的一个月左右,武昌新军也来过这么一回,但并没有闹起来。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不是西太后和光绪死后,上台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把地方权力收回中央,把汉人的权力收回满人,革命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各地立宪派风起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搞了一个皇族内阁,让各地士绅们心里凉到底从此之后,中国的事,就由这些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纨绔亲贵包办,士绅们借立宪分权的希望,被彻底浸在了冰水里。
这么一来,士绅们把个满人王朝恨得牙根痒痒,本来听不进去的革命党人排满的宣传,忽然就入耳了,真是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尽管让他们放火,他们还是不敢,但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的。
辛亥武昌起义第二天,起义士兵群龙无首之际,逼来的黎元洪一言不发,死活不肯从逆,但作为湖北咨议局议长的汤化龙却来了,一来就不走了,连带着听他指挥的商团,也参加了革命。
关于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历史新思考

关于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历史新思考——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发生在武昌城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时至今日,已即将届满一百周年。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光阴里,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的是民族已经独立,国家逐渐富强。
炎黄子孙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
使自己毫不逊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正在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和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面对发展中祖国,追根溯源,我们不能够忘记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的历史社会背景:作为封建君主制度统治近三千年的余绪,满清的统治者已经极度的腐朽没落,生产力极度低下,导致国弱民穷,世界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
中国实际上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
国内民不聊生,外侮纷至沓来,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外国侵略者的掠夺使一部分具有先知先觉,不畏牺牲的爱国志士和民族精英率先觉醒。
在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感召下,广大的工、农、兵、学、商民众及知识分子迅速团结起来,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在蓄积了巨大能量之后,武昌首义的枪声终于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并很快宣告了封建君主制的灭亡。
基本上实现了当初发起革命运动时的初衷和主要政治目的。
可以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这是我国自有文字记述的历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在全民思想上的一次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大革命,它的伟大意义与美国的独立运动、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样非同凡响!如果把辛亥革命运动放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大环境中来看,更可清楚地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国人民均在不同程度地觉醒,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
落后的、反动的统治形式越来越不得人心,人民要求改变黑暗社会、推翻专制独裁的正当要求在世界各国均有所行动,有的国家甚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所以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既有国内要求变革的需要,又有世界特定的时代氛围和背景,它的发生是必然的,而且与世界前进的步伐和节奏都是相关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百年思考:为中国进步打开闸门 2011年09月20日08:16 新华网内容提要●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怎样实现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根据这些条约,它们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封建统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一方面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掠夺,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
1895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国内状况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是一幅何等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是因为,造成近代中国国弱民贫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漆树芬在1926年出版的《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弱我中国者,资本帝国主义也;致我于危亡者,由此产生之不平等条约也。
资本帝国主义实为蚕食我之封豕长蛇;不平等条约实为束缚我之桎梏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要挽救国家的危亡、寻求民族振兴的出路,就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封建主义。
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中国革命运动,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如果要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来回答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那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
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事实上,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美好追求,没有停止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辛亥革命以前,这种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面前,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和民众勇敢地拿起武器,进行顽强的抵抗,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不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如此。
但由于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这些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二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群众,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欺凌和压迫,拿起原始武器,直接对封建统治阶级或帝国主义展开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义和团运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这两个运动最终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血腥镇压下惨遭失败。
三是戊戌维新派的政治改革运动。
甲午战争前后,维新派总结了清王朝推行洋务运动、企图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成功做法和失败教训,决心按照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对中国的封建政治进行大胆改革,发动了戊戌变法。
但这些改革举措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变法活动仅仅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夭折。
这三个方面的斗争,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虽然这些斗争都作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但总体来说都还只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因为它们都只是在个别方面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势力,还没有能够提出较为系统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只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才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就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崇高理想,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政治理念,把民主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
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则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
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
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
早在同盟会时期,革命派就提出“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在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孙中山先生特地要求加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内容。
这两条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其对后来政治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十分深远的。
辛亥革命以后,任何形式的专制独裁统治都无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追根溯源,不能不说同上面提到的政治思想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落到了袁世凯手里,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却并没有完全丧失。
辛亥革命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而且促进了人们民主意识的极大提高,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人们在道德观念、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革命活动本身就是对许多陈腐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涤荡。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大力革除封建陋习,提倡社会新风。
如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称“大人”、“老爷”;废止奴婢,解放“贱民”;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等。
这些措施,使社会一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对改变社会风气产生了长远影响。
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他们一方面深信,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异常之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振兴实业,成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民国初年,现代工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范围还是影响上都大大超过晚清几十年的总和,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医疗事业等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就为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曾提出过“反满”的口号。
这个口号自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实质还是反对以满族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独裁政权,而不是反对满族这个民族。
到了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孙中山先生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在另外的文件中,孙中山先生还强调只有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才能“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推广东球之商务,维持世界之和平。
”这些认识和举措,是以往历代封建政权所从未有过的,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
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的破灭,促使人们在怀疑和失望中另觅新路,为选择社会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有一部分是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甚至在同盟会时期就担负重要领导责任的、有一部分是受到辛亥革命重大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