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虫害“双斑萤叶甲”田间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新虫害“双斑萤叶甲”田间的危害

双斑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性,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

今年玉米双斑蝇叶甲普遍发生,局部重发生。经过调查每株虫口密度达到5头以上,个别植株20头以上,为切实做好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工作,将该虫的危害降到最低,对防治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长卵圆形,棕褐色,具有光泽。体长3.6~4.8毫米。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每个鞘翅基部具有一个淡黄色斑,四周黑色,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幼虫体长6~8毫米,白色至黄白色,11节,头和臀板褐色前胸和背板浅褐色,有三对胸足,体表有成对排列的不明显的毛瘤。

二、为害特点

1、该虫以成虫群集危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成虫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光和作用,8月份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影响授粉。也可取食灌浆期的籽粒,引起穗腐。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2、该虫的成虫刚迁入农田时呈现点片危害,达到危害高峰即向外扩散,迁入相邻的农田危害。

3、该虫对光、温度的强弱较敏感,中午光线强温度高时,该虫在农田活动旺盛,飞翔能力强,取食叶片量大,早晨至晚间光线弱温度低时飞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常躲在叶片背面栖息。

三、发生规律

玉米双斑萤叶甲每年发生一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一直生活在土中,食害禾本科作物或杂草的根;经过30-40天在土中化蛹,蛹期7-10天;初羽化的成虫在地边杂草上生活,然后迁入玉米田。7月上旬开始增多,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此虫能飞善跳,白天在玉米叶片和穗部活动,受惊吓后迅速跳跃或起飞,飞行距离3-5米甚至更远,成虫飞翔能力强,有群集性。

该虫的发生期早晚与温度有关,5月份平均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它的发生期的早晚,温度高则发生期早;温度低则发生期晚。干旱年份发生重。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在粘土地上发生早、危害重,在壤土地、沙土地发生明显较轻。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重。

四、综合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由于该虫越冬场所复杂,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坚持以“先治田外,后治田内”的原则防治成虫。6月下旬就应防治田边、地头、渠边等寄主植物上羽化出土成虫及春玉米上的成虫;成虫盛发期可选用百虫速杀2.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加阿维菌素喷雾1~2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均匀喷洒,喷药时地边杂草都要喷到,消灭害虫寄生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