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合集下载

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简介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简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简介:茶文化的基本概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

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茶文化

茶文化
1)黄茶为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10~20%) 2)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 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 青茶(乌龙茶)
1) 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 60%) 2) 又称乌龙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 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 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
3)青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 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 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 行辨别: 1)茶叶的色泽 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 绿明亮; 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 是新茶的标志。
2)茶叶的香气 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 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 得低闷混浊。 3)茶叶的滋味 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 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 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 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 “茶叶越新鲜越好”,这是一个悖论。长 期饮用新茶,会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如 果茶叶存放一年半以上或者因为保存不当 而发霉变质,也不能饮用。
五、茶具
基本茶具
1)盖碗 2)茶海 3)公道杯 4)闻香杯 5)茶杯 6)茶滤 7)茶夹 8)茶托 9)茶巾
祁门红茶
• 种类:红茶 •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著名红茶精品, 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 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 门县,创始年——光绪年(公元1875 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四、茶叶的鉴别方法
•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 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 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 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 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茶文化

茶文化

2、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 唐代采取严格的科举制,茶可以帮助考生与 监考官提神。
3、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一些诗人需要茶来激发文思,提神助兴。
一碗入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有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七碗茶诗》 卢仝《 卢仝 七碗茶诗》
唐 茶碾
白釉风炉、 唐五代 白釉风炉、 茶釜
东汉 陶碗 南朝 莲花纹碗
宋代(食用阶段) 宋代(食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点茶法(不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烹 煮,而是先将茶饼碾碎,置碗中待用,水沸后 冲点入碗。但茶末与水同样要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如同唐代一样添辛香料一起饮用
六、中国茶道
(一)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
(二)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精神的主体,也造就了 中国茶文化的总体基调为高雅而深沉,博大 而精深。 1、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处处贯彻着儒学中的 中庸、和谐思想。 2、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乐感的精 神,欢快气氛比较浓重。 3、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礼”的 精神,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
宋代流行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 。它是古人集体品评茶 的品质优劣的一种形式。这种几乎在社会各 阶层都流行起来的斗茶风气,对促进茶叶学 和茶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散茶逐渐取代了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泡茶法(将散茶放入器皿中,然 后冲入沸水,水与茶不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瀹(yuè)饮法(朱权所创),滗 去茶叶,喝茶汁 药用——食用 食用——饮用 药用 食用 饮用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什么是茶文化?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介绍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

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知识有哪些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传统名片之一。

作为一门传统文化,茶文化自然具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知识,以下将简要介绍一些茶文化的基础知识,以供大家参考。

1. 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传说是商朝时期,由于草木灾害而被迫从肉类饮食向植物食物转化,而发现了茶树所具备的药用功能,并开创了饮茶的传统,被有心人们发扬光大形成具有广泛认同的“茶文化”。

2. 茶类茶的类别有很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等。

其中绿茶是最常见的茶类,而红茶是传统英式茶饮喜爱的主角,白茶要求茶叶生长环境极好,因此价格较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类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所以喜欢茶的人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茶叶。

3. 茶器选择适合的茶器是享受茶文化的必备条件。

茶道中最具代表性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道具架和茶筅,茶具的材质也有不同。

例如,砚台式茶盘是传统中国茶器中常见的茶盘;紫砂壶被视为中国传统茶器的顶尖之作,尤其是宜兴紫砂壶更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作。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款质量好,感觉好的茶具,才是最好的茶具。

4. 茶道礼仪茶文化有其特殊的饮茶礼仪。

其中,先随热水擦净茶具是第一步,再将泡茶水将热水冲去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将茶叶加入茶壶中,加水泡茶;泡茶时,不同茶叶也要采用不同的泡茶时间和茶温。

最后,根据茶香、色泽、清香、喉感、余味、韵味等饮茶特质,品味和品鉴出茶的微妙之处。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让人品味到了香醇的茶汤,又让人体会到了厚重的历史韵味。

有喜欢饮茶的人士们,除了享受这份味道,也不妨了解一下茶文化的更多知识,从而更好的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简介一、茶的起源与传播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史书记载,早在神农氏时代,茶就已经被发现并应用于医药领域。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茶逐渐从药用转向饮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2. 茶的传播茶叶的传播始于汉代,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等地。

唐代以后,茶文化逐渐传入日本、朝鲜半岛等国家,成为东方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明清时期,茶叶传入欧洲,成为西方社会喜爱的饮品。

二、茶叶的分类与制作1. 茶叶的分类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各类茶叶又可根据产地、品种、加工工艺等不同特点,细分为许多小类。

2. 茶叶的制作茶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晒青、揉捻、发酵、炒制、烘焙等环节。

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制作工艺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种。

三、茶文化的核心价值1. 品茗意境品茗意境是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强调在品茶过程中,要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谐与自然。

品茗意境包括茶艺、茶道、茶器、茶室等各个方面,体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 社交礼仪茶文化中的社交礼仪,主要包括待客、敬茶、赠茶等环节。

这些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也是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四、茶与文学艺术1. 茶诗茶叶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

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苏轼的《茶和遍》等,这些茶诗既反映了茶文化的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茶画茶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以茶事活动为背景,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

如《十八学士图》、《卢仝烹茶图》等,都是茶画的佳作。

3. 茶剧茶剧是茶文化在戏剧领域的体现,它以茶事活动为主线,展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如《茶馆》、《茶女》等,都是茶剧的代表作。

五、茶与生活1. 茶与饮食茶与饮食密切相关,茶叶可以用来制作茶食、茶宴等,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同时,茶也是许多地方特色美食的原料,如茶叶蛋、茶香鸡等。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归纳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归纳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归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茶道精神: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强调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茶道精神体现了和谐、尊重、自律、感恩等价值观念。

2. 茶艺美学: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泡茶的技巧、礼仪和艺术表现。

茶艺美学追求的是人与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茶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呈现。

3. 茶德修养:茶德是指饮茶者在饮茶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茶德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谦恭有礼等,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

4. 茶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生活智慧。

茶文化的传承不仅包括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技巧的传承,还包括茶文化精神的传承。

5. 茶与生活:茶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文化,还涉及到饮食、养生、社交等方面。

茶文化强调以茶为媒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生活品质。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涵盖了茶道精神、茶艺美学、茶德修养、茶文化传承以及茶与生活等多个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1.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饮茶时的仪式和规距,也
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茶德:指饮茶人的道德修养,与品茗时的心态和行为有关。

3.茶联:茶联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与茶有关的楹联,通常
用于装饰或表达茶文化。

4.茶书:指与茶有关的书籍,包括茶叶的栽培、制作、品鉴和历
史等方面。

5.茶具:指泡茶、饮茶时所使用的器具,包括壶、碗、杯、勺等。

6.茶谱:指记录茶叶制作和品鉴方法的文献资料。

7.茶诗:指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8.茶画:指以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形
式。

9.茶学:指研究茶叶的科学,包括茶叶的栽培、制作、品鉴和历
史等方面。

10.茶故事:指与茶有关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是茶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11.茶艺:指泡茶和品茶的技艺,包括泡茶的方法、技巧和礼仪等。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茶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形态。

2. 茶的分类:中国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普洱茶。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吸引着不同的人去品尝。

3. 茶具:中国人喝茶时采用的茶具也非常精美,有茶壶、茶碗、茶杯、茶托、茶盘等等。

这些茶具的材质多样,有陶瓷、紫砂、玻璃等,形态各异,满足了各种茶叶的冲泡需求。

4. 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制茶、品茶、赏茶、谈茶,来体会和追求和谐与美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茶道强调的是“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和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5. 茶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茶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和文化追求,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和工艺美术特点。

茶文化中的“清”既反映了自然之清,又反映了心灵之清。

人们通过品味清茶,可以体悟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6. 茶与生活:在中国,茶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用茶待客,以茶会友,把饮茶作为一种增进友谊、交流思想的方式。

同时,饮茶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人们可以在品茗时享受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中国茶文化是一支奇葩,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简介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

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文化的渊源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故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

在英国,有人说饮茶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

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但是这些茶树种其实是印度人从中国偷过去种植的——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

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

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地区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

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底蕴。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容:茶文化茶的种类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雪青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2. 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

普洱茶又分两种《一是传统普洱茶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

另一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 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

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基本茶类绿茶——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而闻名,还因其文化背景而备受人们推崇。

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将概览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1.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注重茶的品味和品鉴,强调怡人的茶香和醇厚的滋味。

中国的茶道和煮茶艺术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日本茶道日本的茶文化以茶道为核心,强调尊重、内省和平静。

日本的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茶道场所的设计和布置都充满和谐之美。

日本茶道中最有名的茶是抹茶,它需要细致的准备和特定的仪式。

3. 英国下午茶英国下午茶文化源于18世纪,那时候喝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社交活动。

英国下午茶通常是在下午3点左右享用,配有各种茶点和小吃。

这一传统如今仍然保持,在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非常流行。

4. 摩洛哥薄荷茶摩洛哥的茶文化以薄荷茶为代表。

薄荷茶是一种用绿茶和新鲜薄荷叶泡制而成的清新饮品。

摩洛哥人将冰糖作为甜味剂添加进茶中,它们认为喝茶是一种仪式,并且茶有治愈和舒缓的功效。

5. 印度奶茶印度奶茶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它是以红茶、牛奶、香料和糖制成的浓郁饮品。

印度奶茶有着浓厚的香料味道,茶中的香料比例和煮制方法因地区而异。

6. 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国家的茶文化以阿拉伯茶为代表。

阿拉伯茶是一种由茶叶、水、糖和新鲜薄荷叶制成的清凉饮品。

它通常以特制的茶壶和小杯供应,适应热带气候和社交聚会。

7. 俄罗斯普特茶俄罗斯的普特茶是一种浓郁的黑茶,通常与柠檬和蜂蜜一同享用。

俄罗斯人喜欢将普特茶泡在特制的茶壶中,然后用金属杯子倒出,这种方式显示了他们独特的茶文化。

总结: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饮品和茶文化习俗。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使人们能够品味并享受生活。

茶文化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媒介,它传承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瑰宝。

中国传统茶文化素材

中国传统茶文化素材

中国传统茶文化素材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品评、礼仪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素材:
1. 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代,据传说,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草药功效。

随后,人们开始栽培茶树并用来制作茶饮。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在不同朝代逐渐发展成熟。

2. 中国十大名茶:中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名茶,如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大红袍等。

每一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3. 茶道和茶艺: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礼仪、和谐、自然与美学。

茶道强调茶的制作、泡茶的方法、品茗的过程以及茶具的选择和使用。

4. 茶具和茶艺品: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有许多精美的茶具和茶艺品,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托等。

这些茶具和茶艺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5. 茶文化节庆:中国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节庆活动,如清明节时的“踩青”活动,端午节时的包粽子和饮用雄黄酒,中秋节时的赏月品茗等。

这些节庆活动展示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6. 茶诗和茶文化名言: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有着
深厚的影响力。

许多文人墨客写过关于茶的诗词,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明代杨凌的《茶谱》等。

同时,一些茶文化的名言也被广泛传颂,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这些名言反映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些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累积了几千年的宝贵财富。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茶文化融合了东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规范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

一、茶的品种中国茶品种众多,不同的茶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香气和美感,以及不同的作用。

中国茶可分为六大类:1. 绿茶:绿茶品质清香、清淡,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有助于消除口臭、清火解毒、降脂减肥等。

2. 黄茶:黄茶口感清爽、冰霜,具有滋润降脂、提神醒脑、解毒去火的功效。

4. 红茶:红茶品质鲜香、醇厚,可提神醒脑、醒酒提神、帮助消化、减肥等。

5. 乌龙茶:乌龙茶口感香醇、回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降脂减肥、保持健康等。

6. 黑茶:黑茶口味浓烈、醇厚,有助于改善胃口、抗氧化、降血压、减肥等。

二、茶的制作工艺中国茶制作工艺传承了多种文明的智慧。

每一种茶都有具有复杂而特殊的制作工艺。

一般而言,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揉捻、发酵、烘干和存储等阶段。

茶的品质不仅与茶叶的原料和制作工艺有关,还受环境、气候、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采摘和制作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的要素。

三、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中国茶道是中国茶文化中最为重要、最为深刻的部分。

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哲学、美学、礼仪、音乐、诗歌等元素,体现出中国人谦虚、自律、崇尚自然、尊重他人等的价值观念。

从采摘到品尝,从泡茶到品评,茶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精神。

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

中国茶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礼仪规范、出色的品质和独具魅力的风格,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茶人的不懈努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文化艺术的展示和交流也让茶文化发挥了其真正的价值。

对于中国人而言,茶文化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展示全球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概念:广义: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专指与茶有关的精神文化。

四个层态:物态文化——《茶学》制度文化——《经济学》行为文化——茶艺(70年代台湾新起)心态文化——茶道历史源流:分三个阶段药用、饮用和食用。

1.药用: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至公元7世纪即中唐时期,才以茶代替荼。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陆羽所著。

2.食用:就是把茶叶作为食物充饥,或做菜吃,齐国(今三东境内)已出现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流传至今,除了品饮之外,还有食用擂茶,用生姜、生米、生茶做成,又名三生汤。

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都有吃擂茶的习惯。

3.饮用:就是把茶作为饮料,或是解渴,或是提神。

在秦统一巴蜀之前,就已经在巴蜀兴起。

清代时六大茶类齐全。

饮茶的演变:先后经过烹茶、点茶、泡茶以及当代饮法几个阶段。

1.唐代烹茶:唐朝以前,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

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

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2.宋代点茶:用的是饼茶,以建茶(福建建安所产)中的白茶为最佳,斗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一是汤色,以纯白如乳为上。

二是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和汤色要求是一致的。

斗茶用的茶盏以建安产的兔毫盏为最佳。

3.明清泡茶:贡茶改制,老百姓都能喝茶,重散略饼提倡清饮,盖碗出现。

4.当代饮茶:清饮、调饮、袋泡茶、罐装茶、冷饮。

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术,茶道精神和、静、雅、真。

以茶修道,以茶行道、饮茶即道。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我国神农氏时期。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啖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茶的药用价值在很早就被发现了。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茶从药用逐渐转向饮用。

2. 茶的发展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秦汉时期:茶从药用转向饮用,逐渐成为民间饮品。

(2)魏晋南北朝:茶文化开始形成,茶道、茶宴、茶诗等逐渐兴起。

(3)唐宋时期:茶文化达到鼎盛,茶道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茶宴成为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明清时期:茶文化逐渐普及,茶馆兴起,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茶的分类与特点1. 茶的分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1)绿茶: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2)红茶:红茶经过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红亮,滋味醇厚。

(3)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经过半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4)黄茶:黄茶经过特殊的“闷黄”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黄绿,口感醇厚。

(5)白茶:白茶经过简单的晾晒和干燥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白嫩,香气清雅。

(6)黑茶:黑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黑亮,口感醇厚。

2. 茶的特点(1)独特的口感: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使得茶叶具有独特的口感。

(2)丰富的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3)悠久的传承: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茶道与茶艺1. 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包括茶具、茶艺、茶宴、茶诗、茶画等。

茶道强调“和敬清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 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品茶的一系列技艺,包括茶具选择、泡茶方法、品茶技巧等。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推广中国茶文化
将中国茶文化融入旅游、教育等领域,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 特魅力和价值。
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营销,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 度和竞争力。
THANKS

中国茶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01
02
03
传播历史
中国茶文化自唐代开始向 外传播,逐渐影响了日本 、韩国、印度、英国等国 家和地区。
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所强调的“和、 敬、清、寂”等精神,影 响了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
茶叶品种
中国丰富的茶叶品种,如 龙井、普洱、铁观音等, 被世界各地广泛引种和传 播。
世界各地茶文化的特点与比较
01
02
03
04
日本茶道
强调“和、敬、清、寂”的精 神,注重礼仪和细节,崇尚简
约与自然。
英国下午茶
以红茶为主,注重茶具和礼仪 ,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
印度茶文化
以加入奶和糖的奶茶为主,口 感浓郁,是印度民众的主要饮
品。
对比与差异
世界各地茶文化在茶叶品种、 泡茶方法、饮用方式等方面存
小说
在古代小说中,茶也是重要的元素之 一。如《红楼梦》中就有许多描写茶 事的情节,通过品茶、论茶来展现人 物性格和情感。
茶馆文化与民间传说
茶馆文化
在中国各地,茶馆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聊天、听曲、看戏,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 要场所之一。各地的茶馆文化也因此各具特色。
民间传说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茶的传说和故事,如“陆羽煎茶”、“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等。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 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茶的种类与分布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文学、绘画、品茶礼仪、茶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背景。

以下是我总结的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1.历史与传承茶文化始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演变出了独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礼仪。

茶文化中保存了许许多多的传统茶制工艺和茶道,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部分。

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至今仍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品茶礼仪品茶礼仪是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着一种可以独立成体系的茶道。

作为一种细节极多的学问,品茶礼仪包含了制茶、煮水、选具、控火、冲泡、赏茶等过程。

茶艺师讲究在制茶、器具、服饰、礼节、人态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很多人认为品茶礼仪是茶文化最美丽、最神秘的表现形式之一。

3.气质修养茶文化注重厚德载物,它提倡的并不是个人的能耐,而是一种对他人、社会、环境、智慧和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因此,茶文化也是一种气质修养的方式。

喝茶能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身心得到放松,进而培养人的文明素养和雅致生活品位。

在闲暇时,大家可以坐下来,泡壶茶,聊天、品茶,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化时刻。

4.医疗功能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与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茶在医疗方面是很有用的。

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具有扶阳助消化、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功效。

普洱茶不仅可以降脂降压,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水肿、糖尿病等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因此,很多人在享受茶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茶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

5.自然与生态茶文化非常重视保留自然生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农作物霜冻前后的茶,被称为“霜茶”,它需要大自然的自由雨露、温差及土壤、空气等条件,是茶文化中自然生态最好的体现。

茶园的最大特征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茶园甚至还涉及到环保、绿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的品茶方式药学院09级制药工程3班邬茜 222009329210180【摘要】: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

在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方面,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

唐宋时期,茶道大行,究其原因,社会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茶之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及养生理念促进了茶道嬗变,唐宋文人的品格特征引导茶道发展,饮食文化的贵族化特征使茶道趋于精致。

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唐宋大行茶道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

【关键词】:唐宋茶道社会经济文人品格饮食风格【分类号】:TS971南方有一种嘉木,它有两种形态,高大的可长到数十米,低矮的二、三米。

在地球上,中国人最先从它的叶子里品尝到绝无仅有的一种滋味,可以认作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灵香。

于是中国人把它纳入到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来。

这个缘己结了几千年,为中国人所享用多少代,并且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它就是中国的茶树和茶叶。

作为饮料,中国的茶叶早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不仅如此,中国人在与茶相守的几千年中,发展出了特有的茶文化。

具体说到茶的制造方法和品饮方式,从中国人饮茶起源一直到明清,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到清代最后成熟。

唐以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饮茶模式,有时是与其他食物一起煮成茗粥,有时是清饮,但都要先碾成末。

唐代的茶采摘后经过杀青、烘干,制成饼状,饮茶之前,先从茶饼上取下少许,然后碾末,水煮沸后将茶末投进水中,略煮后完成,还要加盐:宋代仍是饼茶、先碾末,不同的是,不再将茶末投进煮沸的水,而是将茶末先放在茶盏里,用沸水冲之,叫做点茶,不再加盐;明代以后直接饮用叶茶,最初还是煮叶,明中期以后直接用沸水冲泡叶茶,与今人的饮茶方式渐同。

一、唐代茶叶的制作程序关于采茶,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这是古今一致的。

那时的茶叶采摘之后,要制成饼,再将多个饼串成串,每个茶饼中间要有一个小洞。

陆羽《茶经》上写道:“自采至于封,七经目。

”就是从采摘后要经过七道程序,即采、蒸、捣、拍、焙、穿、封,才能完成制茶的过程。

蒸茶,要用没有烟筒的炉子,用木制或瓦制的蒸笼、竹制的篮子状的蒸隔,锅则是有唇口的以便于加水。

这就是蒸青法所需要的工具。

茶经过蒸制会使茶叶流失一部分汁液,这叫做出膏,古人认为出去一部分膏,会使茶变得光洁一些。

《茶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

”且经过蒸制茶叶容易成形,茶经》:“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

”经过蒸压的茶比较平整,能够密实压紧,没有蒸压过的则比较乱,不易压平。

蒸后的茶叶放凉后,再进行“捣”的工艺,将茶叶捣碎,但并不是捣成末,目的是下一步容易压制成形;捣碎后再“拍”,就是压紧:将碎过的茶叶放进模具“规”内,压紧后取出干燥,这就是茶饼。

但真正让茶饼干燥脱水还需用火焙,在焙之前先对茶进行串连,用“綮”即锥刀在饼茶叶1间穿一个小洞,用细竹编成的鞭子叫做“朴”,来穿茶饼。

然后是烘焙茶饼,焙茶的灶凿地二尺,是一个长方形的地炉,上面安置木制的棚子,设上、下两格,将串在贯上的茶饼放在棚上,半干的茶饼放在下格,外层已经干燥的茶饼移到上格,继续烘至里面全干。

茶饼完全干后,用绳子串成串,所以串就是茶饼的计量单位。

在运输中以串计量,到了嗜茶人手里,不论是买的还是受赠的,都以“片”来计,一饼就是一片,自居易诗“绿芽十片火前春”,就是十小饼新茶。

唐代茶叶的制成品,绝大多数是饼茶,饼茶便于计量、贮存、运输,上贡给朝廷的茶叶都制成茶饼,作为商品售卖的茶叶也主要是茶饼。

此外,还有少量的散茶,一般寺庙自给自足的茶叶,采后经过杀青、烘干,不必压制成饼,以散茶的形式存放,陆续饮用。

唐诗人刘禹锡的《西山兰若寺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

讲的是僧人为了待客,现采茶园里的茶叶,现场炒制,而且是用金属锅具加温炒成,是谓炒青法,这是非常自然的能够保障茶叶原味的作法,在唐代并不普及,宋代也没有继承。

直到明代散茶成为茶叶主流,炒青法才成为主流的茶叶制法,取代了蒸青法。

二、唐代饮茶的程式中国古人把饮茶叫做吃茶,这是名实合一的。

古人把茶碾作末,从茶叶进入饮食开始就是如此,因为原形的茶叶难以咀嚼,碾成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末茶容易与其他食料相调合,做成最初人们喜爱的茶粥。

到了唐代,吃茗粥的习俗在民间还很常见,真正懂茶的人却认为这种吃茶法简直就是喝沟渠间的弃水一样。

陆羽在《茶经》里就不客气地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

斯沟渠间弃水耳!”然后陆羽遗憾地说:“而习俗不已。

”但是习俗就是这样,还在不停沿用这种糟糕的吃茶法。

陆羽“茶经》盛行后,茗粥逐渐被扬弃。

唐代以至明代以前,人们饮茶比现代人复杂得多。

茶在煮之前,要有两道工序,第一道是将饼茶烤炙,先在炉子上用微火烤一下茶饼,古人感觉烤过的茶会产生香气,也同时把附在茶饼上的一层保护油烤化,利于下一步碾茶。

陆羽《茶经》中说,炙茶时不要在通风的地方,也不要在快要熄灭的余火上炙。

先要靠近火来烤,经常翻动以使受热均匀,等到烤出象蛤蟆背上的小泡时,再离火五寸远继续烤。

烤到茶饼苏醒一般舒展,就算烤成了,这时茶会溢出香气。

陆羽形容烤好的茶像婴儿的手臂一样柔软,这时要趁热装入纸袋以保持其香气不散,等凉了以后再碾成茶末。

碾茶要用专业的工具茶碾。

茶碾常用木制,也有石碾或金银制作的碾。

先将炙烤过的茶饼取下-d,块,然后放在碾上磨制成茶末,茶末要经过专门的罗筛一下,去掉较粗的茶梗。

文人们饮茶,烤和碾都是由聪明勤快的小厮书僮去做的。

碾好的茶末并非细如灰尘,而是如同细碎的米粒般。

《茶经:“碧粉缥尘,非末也。

”接着就可以煮茶了。

关于碾后茶末的大小,虽然陆羽认为如果细如粉尘就不好了,但是从大量唐人的诗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喜欢更细一些的茶末,诗人们经常用“玉尘”、“香尘”来赞美碾后的末茶。

煮茶的火,首选木炭,其次是硬柴,如果是含有油垢的木头以及腐败的木器,则不能用,否则煮出的茶带着一股“劳薪之味”。

煮茶的器具,经陆羽设计叫做鳆。

鳆中的水烧开之后,先是“沸如鱼目,微有声,”这是第一沸,陆羽的煮茶法是在一沸后加入一点盐,继续煮至“缘边如涌泉连珠”,这是第二沸,取出一瓢水来,二沸之后就要加入茶末了。

添茶末之前,先要用竹笑在沸水的中心搅拌,形成旋涡,然后用“则”取一定量的茶末,投入沸腾的旋涡之中。

“则”是一种用来盛茶末的小勺,贝壳或铜、铁、竹制。

茶末在鳆中再次沸腾时,将刚才的一瓢水重新倒回鳆里,以此止沸,同时为了“育华”,“育”是培养生成的意思,“华”是指茶的浮沫,在陆羽看来这是茶的精华。

到这个阶段,煮茶的过程就完成了,接着就可以分碗品茶。

唐宋时期,嗜茶人对于茶水在沸腾后泛出的泡沫非常喜欢,陆羽在《茶经》中优雅地形容茶汤上的浮沫:“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日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樽俎之中。

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这是陆羽在《茶经》中用最文学化的语言来描述的部分。

在唐宋诗歌中,文人常用鱼眼、蟹眼形容煮沸的茶水,可见那个时期人们对茶的理解和爱好与今天有太大的不同。

唐德宗是位喜欢饮茶的皇帝,常爱在茶里加入酥椒之类,在宫中他亲自煎制或指导宦官按此法煎制。

宰相李泌以两句诗形容皇帝喜爱的酥茶:“旋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这是李泌的戏作,其实除了唐德宗本人喜欢这么饮茶之外,其他人都不以为美。

唐德宗的确是一位嗜茶的皇帝,由于他崇尚饮茶,从而将茶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贞元年间,祭祀泰山之后,举办茶宴。

从此形成惯例,唐朝皇帝祭祀泰山之后不再饮酒而是饮茶。

唐人的煮茶法的确是比较复杂的。

唐代中晚期出现了一种简化的冲茶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碗中的茶末,叫做“泼茶”,此法始 F僧院,到宋代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饮茶法。

唐德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尝试了这种“泼茶”。

一天,唐德宗微行出宫,时值盛夏,皇帝走到西明寺。

大臣宋济正在僧院过夏,于一个院落的小窗下抄写经书。

宋济穿着一身非常凉快但不登大雅之堂的衣服,下身是犊鼻裤,也就是大三角裤,头戴一条藤巾。

皇帝信步走入宋济所在的院子,忽然口渴得不行,见有人,便道:“茶请一碗。

”宋济头也没抬应声道:“鼎火方煎,此有茶末,请自泼之。

”继续抄经。

僧人们平时喝茶是为了提神,没有太多悠闲的时间烹茶品茶,便想出了这种简便的泼茶法,但若是待客,就显得简慢无礼了。

唐德宗阴差阳错地享用了一碗水泼茶末,不想这是一种超前的行为,到宋代,水泼茶末成了最正规的饮茶方式,不再叫“泼茶”而称为“点茶”。

三、宋代茶叶制作与唐代的差异宋代的茶叶制成形态有两种,一种是饼茶;一种是散茶,被称为草茶。

饼茶是传统制法,在宋代民间与唐代没有多少不同,其中贡茶是高端产品,茶饼制作得非常精细,中间不再穿洞,使用龙凤形的模具压制,极具欣赏价值。

龙风模具普通人不得使用,宋代宫廷令贡茶产区打造龙凤团茶也是为了“以别庶饮”,与百姓日用的茶饼区别开来。

贡茶在制造上走上了一条过度追求加工工序繁复的道路,使茶叶远离天然形态,过多地带有人造的痕迹,到北宋末年达到极至。

唐代贡茶产自江浙交界地带,宋代贡茶产自福建建安。

闽茶较之浙茶,叶子更厚味道更浓,再经过烹煮就更加苦涩,于是增加了数道淋洗工序。

最大的改变是在制成茶饼前先将茶研成末,“蒸来细捣几千杵”(宋·葛长庚茶歌》)。

建安茶还有一个特别的制作工序,就是去膏,而且是力争去尽其膏。

陆羽《茶经》中曾指出蒸茶时不要流膏,就是“畏流其膏”,茶叶的精华就在其膏里。

但是宋代茶人认为陆羽已被超越,身为建安人的黄儒就在《品茶要录》中气势很足地说:“昔者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所知者,皆今之所谓草茶。

何哉?如鸿渐所论‘蒸芽并叶,畏流其膏。

’盖草茶味短而淡,故常恐去膏。

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膏。

”膏去到什么程度?黄儒说:“榨欲尽去其膏,膏尽则有如干竹叶之色。

”这就到位了。

黄儒接着指出,有些茶商为了使茶饼显得光亮,有意不尽去膏,那么味道就会比较苦。

这种毛病叫“渍膏”。

为了给茶增香,贡茶制作时还要加入少量的龙脑,直到宋徽宗宣和年间才被终止。

所以北宋的大部分时间,皇帝、文人士大夫们喝到的贡茶都是加入了香料的人工茶,当时的人们几乎一口同声夸赞茶香,例如欧阳修还写了一首茶歌》,称赞贡茶“含膏入香作金饼”,上面两龙蜿蜒相戏,美不胜收。

宋代的草茶是指团饼茶以外的散茶,宋代建安茶被比喻为台阁之胜士,也就是在朝担任高官、博学有名望之人,草茶被比喻为草泽之高士,也就是没有入朝当官,但学问人品都卓然出众的人。

草茶也被称为江茶,宋代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这种茶其实就是现代散茶的前身,当时的名望远不能P-.跟建安茶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