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丝氨酸的酶法合成及分析
丝氨醇合成工艺
丝氨醇(L-Serine)是一种重要的非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工业上,丝氨醇的合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生物合成法:以甘氨酸和甲醇为原料,通过羟甲基转移酶(HMT)催化合成L-丝氨酸。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条件温和、副产物少等优点,但反应速度较慢,催化剂活性不易控制。
2. 化学合成法:以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丝氨酸。
首先,丙烯酸甲酯经过氢化反应得到甲酸甲酯,然后甲酸甲酯与氨气反应生成甲酰胺,最后甲酰胺经过水解、酸化等步骤得到丝氨酸。
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快,但需要多步反应,且部分步骤可能产生副产物。
3. 化学酶法:将化学合成法与生物合成法相结合,利用酶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提高合成效率。
例如,利用醇脱氢酶催化醇的脱氢反应,再通过其他化学反应步骤得到丝氨酸。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具有环保和高效等优点。
4. 重组酶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一种能催化特定反应的酶,从而实现丝氨酸的合成。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专一性,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副产物较少。
但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5. 直接发酵法:利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生产丝氨酸。
通过筛选和改造具有高产丝氨酸能力的微生物,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丝氨酸产量。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条件,且产量受到微生物性能的限制。
6. 萃取法:从天然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丝氨酸。
通过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然后利用丝氨酸与其他氨基酸的溶解度差异,通过萃取、结晶等步骤分离得到丝氨酸。
这种方法适用于资源丰富、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但提取效率较低,可能存在杂质问题。
综合上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资源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丝氨酸合成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丝氨酸的产量和质量,可能需要将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实现优化生产。
L-酪氨酸的酶法合成及分析
五、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一 • L-酪氨酸是目前仍采用酸水解法生产的少 数氨基酸之一,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应用酶法取代水解法生产L-酪氨酸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用TPL合成L-酪氨酸,首先 开展的工艺是丙酮酸路线。 • Para等将包埋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 C.intermiedius固定化细胞作为催化剂, 分批添加底物,建立75mmol/L丙酮酸钠、 45mmol/L硫酸铵、45mmol/L氯化铵和 55mmol/L苯酚的转化体系,反应5h后可积 累L-酪氨酸10g/L。若将反应体系置于连续 的柱反应器内,苯酚对L-酪氨酸的转化率 达90%,且稳定性可维持5d。
试样制备: • 1.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 配制: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 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摇匀, 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 小时。若所测供试品易乙酰化,则须用水分测定法测 定本液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 为0.01%~0.2%。 •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约0.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 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 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 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 液的浓度。
进行电位滴定时,被测溶液中插入一个参比电极, 一个指示电极组成工作电池。随着滴定剂的加入, 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被测离子浓度不断变化,指 示电极的电位也相应地变化。在等当点附近发生 电位的突跃。因此测量工作电池电动势的变化, 可确定滴定终点。
试剂: 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冰醋酸,无水 甲酸,高氯酸滴定液(0.1mol/L),基 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冰醋酸,结晶 紫指示液 仪器: 烧杯,玻棒,电子天平,棕色试剂瓶, 滴定管、滴定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丝氨酸
质 资 源 , 仍有 部分 厂家 采用 该方法 。猪 血 中的 现
丝 氨酸 含量 为 8 4 , 胶 2.% , 酪蛋 白 .% 丝 83 乳
中几乎 不溶 。 比旋度 +1 . 。 +1 . 。 p 40至 6 0 ,H值 9 时外 消 旋化 。蛋 白质加 酸水 解 时损 失很 多 , 热 在 稀碱 溶 液 中分 解 。
水解 法 、 酵 法 、 学 合 成 法 和 酶 法 制 备 得 到 。 发 化 其 中发酵 法 为 L一丝氨 酸工 业化 生产 常用 方法 。
1 发 酵法 .
圃
缒 圈
3 合 成 法 .
圃
她型 匦 圃
发酵 法可分 为直 接 发 酵 法 和 添加 前 体 的发
酵法 。发 酵 法 为 L一丝 氨 酸 工业 化生 产 常 用 的
0
l
C2 — C H— H
l
0 H
l
C=
达 9.%。 51
CH 2 NH2 COOH + H CHO — _
l
OH
CH2 OHCHNH2 COOH
CH2 NH 2 COOH + CH 3 OH + 1 02— /2 CH2 OHCHNH 2 COOH + H2 0
率 约为 3 % 。 0
C 3 C 2 H( g r C O H —一 H H H B ) O C 3 O C
NH1
CH3 OCH2 CHB ̄ OOCH
N日 OH
【 艺流程 】 工 发酵法 工艺 流程 如下 :
摇 瓶 种 子 — — 发 酵 罐 发 酵 — — 发 酵 藏 预 处 理 — — 酸 化
【 子 量 】0 .9 分 150 【A C S号 】6— 5—1 5 4 【 L号 】 F D 06 24 MD M C 0 04 2 【 性 状】 L一丝 氨 酸 是 一 种 含 羟基 的 中性
中科院科技成果——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
中科院科技成果——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
项目简介
L-丝氨酸(L-Serine,L-Ser)作为一种组成蛋白的基本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此外,以L-Ser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具有抗癌、抗艾滋、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等不同效用的药物20余种。
目前L-Ser的全球市场需求量为10000吨/年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但与不断增大的L-Ser市场需求相比,L-Ser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目前,L-Ser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蛋白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等,其中蛋白水解法存在工艺复杂、分离精制困难等缺点;化学合成法存在污染重、成本高、D-Ser与L-Ser分离困难等缺点;酶转化法存在转化率过低、前体物昂贵等难题。
因此尽快开发污染小、成本低、效率高的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L-Ser,显得极为重要。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生物炼制实验室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积累,在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L-Ser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成果有:(1)通过分子改造大肠杆菌合成L-Ser的代谢途径,构建了L-Ser 的基因工程菌;(2)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在发酵约40h后,L-Ser的产量达到30g/L以上,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一种L-丝氨酸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20389 A(43)申请公布日 2011.10.19C N 102220389 A*CN102220389A*(21)申请号 201110099457.9(22)申请日 2011.04.20C12P 13/06(2006.01)C07C 229/22(2006.01)C07C 227/40(2006.01)(71)申请人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地址322118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工业区(72)发明人姚苏 吕立获 何春 李平袁志友 彭宏涛 徐新良(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代理人周希良 徐关寿(54)发明名称一种L-丝氨酸的合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L-丝氨酸的合成方法,包括A 、底物浓度转化:生物反应器中加入底物甘氨酸和占重3%~8%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当40~50℃时流加37%的甲醛水溶液,转化为L-丝氨酸转化液;B 、超滤膜纯化:将A 步的L-丝氨酸转化液在25~35℃,进口压力0.4~0.8MPa ,出口压力0.1~0.3MPa 下通过超滤膜纯化;C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将B 步的渗透液调至pH 值4.5~5.5,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L-丝氨酸转化液交换至树脂上,再用0.8~1.5mol/L 盐酸洗脱;D 、纳滤膜浓缩:将C 步的L-丝氨酸洗脱液在25~35℃,进口压力0.4~0.8MPa ,出口压力0.1~0.3MPa 下通过纳滤膜浓缩;浓缩后得到L-丝氨酸成品。
本发明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收率高、环保压力小,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1.一种L-丝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A、底物浓度转化:底物为甘氨酸,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所述的底物和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为底物重量百分比的3%~8%;控制温度40~50℃,流加37%的甲醛水溶液,转化为L-丝氨酸转化液;B、超滤膜纯化:将所述转化后的L-丝氨酸转化液在温度25~35℃,进口压力为0.4~0.8Mpa,出口压力为0.1~0.3Mpa的条件下通过超滤膜纯化;C、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将所述经过超滤膜纯化的渗透液调至pH值为4.5~5.5,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超滤膜纯化后的L-丝氨酸转化液交换至树脂上,再采用0.8~1.5mol/L的盐酸溶液洗脱;D、纳滤膜浓缩:将所述经过盐酸洗脱后的L-丝氨酸洗脱液在温度25~35℃,进口压力为0.4~0.8Mpa,出口压力为0.1~0.3Mpa的条件下通过纳滤膜浓缩;浓缩后得到L-丝氨酸成品。
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转化体系中的L-丝氨酸
1 . . 1溶 剂 3
主要 指 标 。 过 对相 关 资 料 和 报 道 中用 于 L 丝氨 酸 和 甘 经 一 氨 酸分 离 的展 开 剂 的研 究 .发 现在 发 酵 液 中表 现 良好 的 展 开 剂 : 丁醇 一 酮 一 一 乙胺 (0 1 ::) 不 能 应 用 正 丙 水 二 1 :052 却 于 转 化体 系 。 据 发 酵 液 和转 化 液 的 组分 差 异 分析 , 能 根 可
122 转 化 过 程 ..
2实 验 结 果 与讨 论
21层 析 展 开 剂 的确 定 .
转 化 体 系 : s HC ( H8 ) 冲 液 中添 加 1 %甘 氨 — 1p . 缓 5 0
酸 和 2 甲醇 。 %
离 心 培 养 液 : 集 菌 体 , 人 3 mLT i— 1 化 体 收 放 r HC 转 s
系 中 .0 o 0 / i 荡培 养 7 。 3 2 0 r n震 C a r 2h
测 量 转 化 体 系 中 L 丝 氨 酸 含 量 判 断 菌 株 的产 酸 能 一
力. 需要 知 道 作 为底 物 的甘 氨 酸 的含 量 , 以确定 菌 株 的底
物利 用率 ,产 酸率 和 底 物 利用 率 是 评 价 菌株 优 劣 的两个
一 J G言HlU o 霉登 l l J 匿l A SSPYFl N U AA 蚕 N 謦
p H到 70 在 2 0mL锥 形 瓶 中加 入 2 ., 5 5mL, 菌 , J 2 灭 添 J % I l
的精 确性 。
甲醇 , 0℃下摇床 培养 , 速为 2 0r n 培养 7 3 转 0 mi, / 2h。
L-丝氨酸发酵生产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1 3 分 析 方 法 .
丝氨 酸虽 然 可从 蚕 丝水 解 液 中提取 , 是 该 方 但
条件 对菌 体生 长和 一 氨酸 生 产 的影 响 , 丝 以期得 1 3 1 茵 体 生 长 测 定 方 法 吸 取 0 2mL样 品 . . . 到 实验 条件 下 生 产 一 氨 酸 的最 佳 培 养基 的组 液滴 加到 5mL 0 2 lL盐酸 溶 液 中 , 匀 , 丝 . 5mo/ 摇 采
模 的 工业 生 产. 论 是 蛋 白水 解 法 还 是 微 生 物 发 无
1 2 培 养方 法 .
酵法, 获取 L一 氨 酸 都 非 常 困难 , 些 决 定 了其 丝 这 价 格 昂 贵 , 市 场 上 非 常 昂 贵 的 氨 基 酸 之 一. 是
一
将 菌 种 —sr e 7 ei 3 接 种 到 L n B液 体 培 养基 上 , 5℃下 , 转 速 为 2 0r mi 摇 床 上培 养 3 在 2 / n的
成 和发酵 条件 . 用 7 1分 光 光 度 计 , m 光 程 在 波长 6 0n 处 2 1c 0 m 测定 O 值. D 1 3 2 p 测 定 方 法 用 精 密 p 试 纸和 酸度 计 . . H H
氨 基 酸 因其 具 有 许 多 重 要 的生 理 功 能 和
精 1 / Mg O . / K2 O 1 0g L; 5g L, S 4 0g L, HP 4. / 培养 1
作 用 而广 泛 应 用 于 医 药 、 妆 品 等 行 业 [ , : 化 卜 如
条 件 : 5 2 0mL三 角 瓶 装 液 量 为 3 0mL, 床 转 速 摇 应 用 于配置 复方 氨基 酸输 液 特 别 是第 三代 氨 基酸 为 2 0rmi , 养 温 度 3 2 / n 培 5℃ , 培养 时 间 1 . 0h 发 输 液 以及 营 养增 补 剂 ; 于合 成 多种 丝 氨基 酸 衍 酵 培 养 基 : 米 浆 4 / 味 精 2 / Mg O 用 玉 0g L, 5g L, S 生 物 , 括抗 癌 、 滋 病新 药 及基 因工 程用 保 护氨 包 爱
丝氨酸
酶法合成原理
L-丝氨酸是一个重要的药用氨基酸. 利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催化甲醛 和甘氨酸,可逆地合成L-丝氨酸(图8) ,反应过程中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需要PLP和四氢叶酸作为辅助因子. 最终反应液中L-丝氨酸浓度达到0. 2 mol/ L ,该法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L-丝氨酸生产方法。
在动 、植 物体内和微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着甘 氨酸和丝氨酸的互相转换。该反应的生理方向是L 一丝氨酸断裂成为甘氨酸和N5, N,o亚甲基四氢叶 酸,其中辅酶四氢叶酸作为C.基团的载体。生物 体内包含甲基基团的化合物、PI吟环等的生物合 成均利用该步反应提供的C、基团。催化该步反应 的酶是丝氨酸经甲基转移酶(serine
酶反应体系建立时,甲醛多次少量加入,防止酶 失活。
超声波细胞破碎时注意间歇时间,以工作2s间歇 3s为宜。
参考文献
陈永波,饶斌,覃兰;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直接测定酪氨酸、苯丙氨酸和 色氨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胡兵,龙化云,黄光斗;丙酮酸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3年09期
李省云,杨毅萍;L-丝氨酸与四氯对苯醌的荷移反应[J];光谱实验室;2004 年06期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28(1)
期刊论文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glyA)的克隆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2003, 22(2)
期刊论文 两种菌株来源的gly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检测 - 氨基 酸和生物资源 - 2006, 28(1)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工作原理
就是将电能通过换能器转换为声能,这种能量通 过液体介质(如水)而形成一个个密集的小气泡,这 些小气泡迅速炸裂,产生像炸弹一样的能量,从 而起到破碎细胞等物质的作用,俗称空话效应,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具有破碎组织、细菌、病毒、 孢子及其他细胞结构,以及乳化、混合、脱气、 崩解、分散、清洗和提取等作用。
氨基酸组成中的丝氨酸
氨基酸组成中的丝氨酸
丝氨酸,也被称为β-羟基丙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7NO3。
这种氨基酸最初是从蚕丝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得名。
丝氨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参与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陈代谢、肌肉的生长,以及在细胞膜的制造加工、肌肉组织和包围神经细胞的鞘的合成中发挥作用。
丝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属于生糖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蛋白质水解得到。
此外,丝氨酸也可以通过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生物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生产。
丝氨酸的一个重要衍生物是D-丝氨酸,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有密切关系,两者在中枢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丝氨酸的合成代谢主要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通过丝氨酸消旋酶(SR)将L-丝氨酸(L-Ser)消旋转化而来。
总的来说,丝氨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酶促转化产物L-丝氨酸的分析鉴定
酶促转化产物L-丝氨酸的分析鉴定一、知识准备按氨基酸具有的酸性和碱性基团的多少分类: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丝氨酸属于中性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都具有氨基和羧基,因此它们都能产生氨基与羧基的一般反应。
如脂化、甲基化、乙酰化以及酸碱的中和作用等。
丝氨酸(serine)学名:2-氨基-3羟基丙酸。
一种脂肪族极性α-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免疫血球素和抗体的产生,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
丝氨酸在细胞膜的制造加工、肌肉组织和包围神经细胞的鞘的合成中都发挥着作用。
L-丝氨酸L-Serine缩写:L-Ser,分子式:C3H7NO3 等电点5.68结构式:CH2OHCH(NH2)COOH 分子量:105.09 。
是组成蛋白质的常见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是哺乳动物的非必需氨基酸,也是生酮氨基酸。
性状:六面形片状结晶或棱柱形晶体,味微甜,易溶于水和甲酸,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可从大豆、酿酒发酵剂、乳制品、鸡蛋、鱼、乳白蛋白、豆荚、肉、坚果、海鲜、种子、乳清和全麦获取。
有必要的话,人体会从甘氨酸中合成丝氨酸。
L-丝氨酸虽属于非必需氨基酸但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因此 ,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中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主要功能:1.合成嘌呤、胸腺嘧啶、胆碱的前体;2. L-丝氨酸羟基经磷酸化作用后能衍生出具重要生理功能的磷丝氨酸,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3. 具有稳定滴眼液pH值的作用,且滴眼后无刺激性;重要的自然保湿因子(NMF)之一,皮肤角质层保持水分的主要角色,高级化妆品中的关键添加剂。
应用: 1. 医药原料:L-丝氨酸广泛用于配置第三代复方氨基酸输液和营养增补剂,并用于合成多种丝氨基酸衍生物,如心血管、抗癌、爱滋病新药及基因工程用保护氨基酸等;2.食品:L-丝氨酸用于运动饮料、氨基酸减肥饮料等;3.饲料:L-丝氨酸用于动物饲料,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氨基酸分析法是指用于测定蛋白质、肽及其他药物制剂的氨基酸组成或含量的方法。
发酵液中L-丝氨酸的简易测定方法的研究
L 丝 氨酸在 食 品 、 一 医药 、 饲料 、 化妆 品 、 农业 等行 业 中有 广 泛 的应用 . 目前 , 国内外 生 产 L 丝 氨 酸 的主 一 要 方法 是利 用甘 氨酸 为前 体 物 , 过微 生物 酶 法转 化 通 生 产l . 用 该 法 需 要 建 立 一 种 适 合 I 丝 氨 酸 和 甘 _ 应 1 ] , 氨酸分 离 和定 量 测 定 的简 便 、 速 的方 法 . 当前 广 快 而 泛采用 的高 效 液相 色谱 法 和 氨 基 酸 自动 分 析 仪 法I 2 对于样 品 多 、 作 量 大 的 L 丝 氨 酸 发 酵 来 说 并 不 太 工 一 适用 . 为此 , 利用 纸 层 析 法 并结 合 分 光 光 度 法 对发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o iaTh e r e i. Nau a ce c s fChn r eGo g sUnv ( t rlS in e )
V0 . 8 No 5 I2 .
0 C . 00 t2 6
20 0 6年 1 0月
发 酵 液 中 L 丝 氨 酸 的 简 易 测 定 方 法 的 研 究 一
曹琼 瑶
( 中师 范大学 化 学学 院 , 汉 华 武 4 0 7) 3 0 9
摘要: 利用“ 纸层 析 分光 光度 法” 发酵 液 中的 I 丝氨 酸进行 了定 量测 定 , 定 了 I 丝 氨酸 定量 测 对 一 确 一
甘 氨酸 2 g ( 0 ,NH42 O 0 , )S 2 g KH2 O4 g Mg P , — l
大肠杆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及代谢分析
大肠杆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及代谢分析大肠杆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及代谢分析概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也是一类重要的研究模式微生物。
该菌株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L-丝氨酸(L-ser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参与多种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
本文将探讨大肠杆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以及其代谢分析。
一、L-丝氨酸在代谢途径中的重要性L-丝氨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例如,在蛋白质合成中,L-丝氨酸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L-丝氨酸还参与核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因此,研究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以及其代谢分析对于理解大肠杆菌的基础生物学以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L-丝氨酸吸收途径的改造大肠杆菌能够通过L-丝氨酸转运蛋白(SerT)吸收外源性的L-丝氨酸。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改造大肠杆菌的吸收途径提供了便利。
以SerT基因为靶点,科研人员通过改造其表达量以及结构来提高菌株对L-丝氨酸的吸收效率。
首先,通过引入多个复制子,增加SerT基因的拷贝数,可以提高蛋白的表达量。
研究表明,增加SerT的拷贝数能够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对L-丝氨酸的吸收速率。
此外,经过多次筛选,科研人员也获得了对L-丝氨酸吸收能力更强的突变株。
这些突变株中的SerT蛋白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其对L-丝氨酸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通过改造L-丝氨酸转运蛋白以外的相关代谢途径,也能够影响大肠杆菌对L-丝氨酸的吸收能力。
例如,在L-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或调控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内L-丝氨酸的浓度发生变化。
这进一步影响到大肠杆菌对L-丝氨酸的吸收。
三、L-丝氨酸代谢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对L-丝氨酸的代谢过程,科研人员进行了代谢分析。
基于代谢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员通过测定L-丝氨酸的吸收速率、细胞内代谢物的浓度以及相关酶活性,揭示了大肠杆菌在L-丝氨酸代谢中的动态变化。
L-丝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种子摇瓶培养 : M B活化的菌液 5m 将 P L接入 内盛有 5 L种子培养液的 50m 容量三角瓶 中, 0m 0 L
置于往复式摇床上 , 3 o 20r mn 于 0C, ・ i 6 下振动培
养使菌体达到对数生长期 , 即菌密度达到 1 6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酵摇瓶培养 : 按接种量 1%,0 L的三角 0 50m 瓶装液量为 2 L 于往 复式 摇床上 3 o 20r 0m , 0C,8 ・ mn i 下振动培养 7 。 2h
氨酸产率提高到 3. - ~。 01 L g
关键词 : 丝氨 酸 ; 选育 ; 变 ;发酵 诱
中圈分类号 :Q 2 T 9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87 (06) 1 0 4 0 10 3 6 2 0 0 — 0 6- 3
一
L 丝氨酸化学名为 2一 一 氨基 一 3羟基丙酸 , 是 种生糖氨基 酸, 在体 内可由 D一 甘油酸作前体生
蛋 白胨 05 , .% 琼脂 15 .%
M B质量分数 : P 牛肉膏 8 , % 蛋白胨 0 5 .%
用色氨酸适当质量浓度的平板作为筛选平板 。
1 5 分 析 方 法 .
琼脂 基 本 培 养 基 各 成 分 质 量 分 数 : 萄 糖 葡
02 , .% 尿素 02 % ,N 42O 1 , gO 7 2 .5 ( H )S 4% M S 4・ H O
K HP 4 . 2 , a 2 O . 3 , N 4 2O % , 2 O 0 % N H P 4 0 % ( H )S 4I 0 0 Mg O 7 2 .5 ,Z S 4- H O 0 0 0 % , S 4- H O0 0 % n O 7 2 . 0 1 酵
酶法合成L_丝氨酸及反应液中氨基酸的分离_孙进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 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00,31(2):135~138酶法合成L-丝氨酸及反应液中氨基酸的分离孙 进 吴梧桐 吴 震1 高剑光1(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南京210009)摘 要 含g ly A的基因工程菌所表达的SHM T可催化甲醛和甘氨酸特异地合成L-丝氨酸。
对酶法合成的部分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根据甲醛滴定的原理,确定了通过检测p H变化控制甲醛流加速度的方案,最终的反应液中L-丝氨酸浓度达0.2mo l/L。
反应结束后的酶反应液中同时含有甘氨酸和丝氨酸,利用国产717树脂获得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丝氨酸的收率达77%,高效液相分析表明其中不含甘氨酸等杂质。
关键词 酶法合成;L-丝氨酸;甲醛;717树脂;分离 L-丝氨酸(L-Ser)在医药、化工、化妆品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它的生产方法有丝胶水解法、前体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酶法。
其中酶法系利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 hydrom ethyltransferase, SHM T,EC.2.1.2.1)催化甲醛和甘氨酸(Gly)可逆地合成L-Ser,反应过程中SHM T需PLP和四氢叶酸(T HFA)作为其辅因子。
由于主要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合成高浓度的产物,因此该法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L-丝氨酸生产方法。
本文利用自行构建的含gly A的基因工程菌所表达的SHM T,对酶法合成L-丝氨酸的反应条件作了进一步优化。
反应结束后的酶反应液中含有甘氨酸和L-丝氨酸,由于这两种氨基酸等电点相近(pI G ly= 5.96, pI Ser= 5.69)、溶解度在L-丝氨酸稳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差不大,所以两者的分离较一般的两种中性氨基酸分离要困难得多[1],我们利用国产717树脂研究了分离条件。
1 材 料1.1 菌种和培养基含g ly A的基因工程菌,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构建[2];LB培养基。
丝氨酸
丝氨酸调研报告目录丝氨酸调研报告 (1)1 概述 (5)2 理化性质 (6)3 用途 (6)3.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7)3.2 抗衰老的作用 (7)3.3. 医药原料 (8)3.4 食品 (8)3.5 饲料 (8)4 国家标准 (8)5 生产方法 (9)5.1 蛋白质水解法 (10)5.2 发酵法 (11)5.2. 1 添加前体的发酵法 (11)5.2. 2 采用甲基营养型由甘氨酸生产L- 丝氨酸 (11)5.3 化学合成法 (11)5.4 酶法制备L- 丝氨酸 (12)6 丝氨酸的生产原料构成 (13)7市场情况 (13)7.1国内市场情况 (13)(1)产能 (14)(2)行业企业发展情况 (15)(3)国内市场消费和需求情况 (16)(4)国外市场消费和需求情况 (17)(5)丝氨酸产品国内市场份额 (18)8 国内丝氨酸生产企业概况 (18)8.1 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 (18)9丝氨酸行业在建、拟建项目统计 (19)摘要丝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 最初是从丝胶的硫酸水解液中分离得到的, 目前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妆品中。
Jav itt的研究表明, D-丝氨酸能够作为一种辅助药物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
此外, 丝氨酸也是第三代氨基酸输液的主要成分。
随着人们对丝氨酸认识的不断深入, 丝氨酸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大, 用量逐年增加。
同时, 丝氨酸是世界氨基酸生产中工业化生产难度最大的氨基酸之一, 其生产工艺的开发倍受关注。
国家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将其列入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 鼓励投资生产。
1 丝氨酸生产工艺丝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有发酵法、酶法、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
蛋白质水解法得到的氨基酸通常为混合氨基酸,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精制,难于用于工业化生产。
发酵法操作简单,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且生产周期长,收率低。
酶法制备L-丝氨酸具有收率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能源消耗少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PNPA水解的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PNPA水解的研究学生:蒋聪学号:06131010109专业:化学班级:2006.1指导教师:蒋维东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二O一O年六月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文摘要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PNPA水解的研究摘要氨基酸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抗癌等生物活性而有望成为高效、低毒、可供临床使用的新药物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这类配合物被作为模拟水解酶应用于催化酯水解领域还相当少见。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L-丝氨酸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并进行表征,考察了其中七种配合物对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水解的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氨基酸Schiff碱金属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和酸碱稳定性。
关键词:L-丝氨酸;氨基酸Schiff碱;PNPA;水解;人工水解酶I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英文摘要 IISynthesis of Amino acids Schiff Base Metal complex ed Compounds and Studies on p -nitrophenyl Acetate (PNPA) Cleavage by itsABSTRACTAmino acid Schiff base and corresponding metal complex have been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they possess some favorable anti-inflammation, antibacterial,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y have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new drugs for clinical medicine due to their properties including efficient and low toxicity. However, there is less report that evaluat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amino acid Schiff base.In this thesis, a series of L-serine Schiff base metal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Moreover, seven synthetic Schiff base metal complexes were employed as mimic hydrolytic enzyme models catalyzing p -nitrophenyl acetate (PNPA) hydrolysis. Th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se complexes have higher activity and acid-base stability toward the hydrolysis of PNPA.Key words : L-serine, amino acid Schiff base, PNPA, hydrolysis, artificial hydrolases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1绪论 (1)前言 (1)1.1 Schiff碱的概述 (1)1.2氨基酸类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作用 (2)1.3人工酶和天然酶 (4)1.4水解金属酶 (4)1.5 Schiff碱配合物模拟水解酶 (5)1.6研究构想 (6)2实验部分 (8)2.1 仪器与试剂 (8)2.1.1 实验仪器 (8)2.1.2实验试剂 (9)2.2原料的合成 (9)2.2.1 5-氯水杨醛的合成 (9)2.2.2 5-溴水杨醛的合成 (9)2.3四种氨基酸Schiff碱(L1~L4)的合成 (9)2.3.1 L-丝氨酸与水杨醛Schiff碱(L1)的合成 (9)2.3.2 L-丝氨酸与5-氯水杨醛Schiff碱(L2)的合成 (10)2.3.3 L-丝氨酸与5-溴水杨醛Schiff碱(L2)的合成 (10)2.3.4 L-丝氨酸与2-羟基萘甲醛Schiff碱(L4)的合成 (10)2.4氨基酸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1)2.4.1 L-丝氨酸与水杨醛Schiff碱(L1)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1)2.4.2 L-丝氨酸与5-氯水杨醛Schiff碱(L2)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1)2.4.3 L-丝氨酸与5-溴水杨醛Schiff碱(L3)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2)2.4.4 L-丝氨酸与2-羟基萘甲醛醛Schiff碱(L4)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3)2.5 PNPA水解反应动力学测定 (13)2.5.1缓冲化的金属配合物溶液的配制 (13)2.5.2 PNPA水解反应动力学测定 (13)2.5.3 光谱扫描 (14)3结果与讨论 (15)3.1实验数据记录和光谱扫描 (15)III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录3.1.1水解速率数据记录 (15)3.1.2 光谱扫描分析 (15)3.2 PNPA水解的机理及动力学 (16)3.3反应体系pH对金属配合物催化PNPA水解的影响 (17)3.4催化剂结构对金属配合物催化PNPA水解的影响 (18)3.5 底物浓度对金属配合物催化PNPA水解的影响 (18)4结论与展望 (19)4.1 主要结论 (19)4.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IV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绪论1 绪论前言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
L-丝氨酸的酶法合成及分析
步骤 1、制板 称取层析用的硅胶G3g加9mL0.5%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Na),在烧杯中调成均匀糊状,迅速地 倾在1块6×15cm的玻璃板上(玻璃板要清洁平 整,无油污),小心将玻璃板轻轻振荡和倾斜, 使硅胶均匀铺在玻璃板上。室温下静置半小时, 移至105℃烘箱中烘烤1h,选择厚薄均匀平整的 板使用。 (活化:制得的硅胶板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外面, 在使用前应放入110℃烘箱中烘烤30分钟,去除 水分。)
材料 1.仪器 薄层板:6×15cm(×2)、毛细管(×4)、 烧杯50mL(×1)、药匙(×1)、量筒10mL (×1)、小尺子(×1)、层析缸(×1)、 电吹风(×1)、喷雾器(×1)、烘箱 (200℃)
2. 试剂 (1) 标准氨基酸溶液,制备下列各氨基酸的 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各10mL。 ① 0.01mol/L精氨酸:称取精氨酸17.4mg溶于 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② 0.01mol/L甘氨 酸:称取甘氨酸7.5mg溶于11.76mol/L(90%)异丙醇溶 液至10mL。 ③ 0.01mol/L丙氨酸:称取丙氨酸8.9mg溶 于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硅胶G(C.P.,层析用)。 (3)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取 CMCNa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煮沸,静置冷却, 弃沉淀,取上清液备用。 (4)层析溶剂:正丁醇(分析纯)﹕冰醋酸(分析 纯)﹕水=60﹕20﹕20(V/V),临用时配制。 (5)显色剂:0.025mol/L(0.5%)茚三酮-丙酮溶液:称取 茚三酮(A.R.)0.5g溶于无水丙酮(A.R.)至100mL。
主要用途 1.作生化试剂和食品添加剂。 2.营养增补剂,在化妆品中作为皮肤营养添加 剂。 3. 可供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之用,也可作 为合成环丝氨酸的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显色: 用喷雾器将茚三酮溶液喷洒在薄板上(注意 喷雾器和薄板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使硅胶 层吹散,且应喷洒均匀),用热吹风吹干 (或置于105℃烘箱中烘干),即可观察到紫 红色的氨基酸斑点。用铅笔圈出氨基酸斑点, 量出溶剂前沿的距离及各斑点中心与起点之 间的距离,并计算各氨基酸的Rf值。Rf值为迁 移率(rate of flow, Rf),在恒定条件下,每 种氨基酸有其一定的Rf值。
5、 反应时间确定:在5个250ml三角瓶中分别 加入上面收集的上清酶液100ml,加入甘氨酸 至终浓度为10 mmol/L,再加入甲醛至终浓度 10 mmol/L,磷酸吡哆醛至终浓度0.5mmol/L, 四氢叶酸至终浓度5 mmol/L,37℃,190rpm 摇床反应时间分别为0h,8h,16h,24h,36h。反应 液进行L-丝氨酸浓度测定。
主要用途 1.作生化试剂和食品添加剂。 2.营养增补剂,在化妆品中作为皮肤营养添加 剂。 3. 可供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之用,也可作 为合成环丝氨酸的原料。
原理 本项目主要研究丝氨酸 羟甲基转移酶催化甘氨 酸生成L-丝氨酸。丝氨酸 羟甲基转移酶(SHMT) 在生物体内是由GlyA 基 因编码的,此酶能在四 氢叶酸(THF)、甲醛及磷 酸吡哆醛5′-PLP 存在下, 催化甘氨酸生成L-丝氨酸。 其反应过程右图所示。
谢谢观看!
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离方法。这种层 析方法是把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藻土涂布于薄板 上(玻璃或金属等)形成薄层,把要分析的样品 溶液滴加到薄层的一端,然后在此薄层上用适当 的溶剂进行展开即为薄层层析。本实验中硅胶作 为一种固相支持物,它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而与 有机溶剂亲和力较弱。层析时吸着在硅胶上的水 是固定相,而展层溶剂是流动相。当欲被分离的 各种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时, 它们就能被分离开。
2、甲醛浓度确定:在5个250ml三角瓶中分别 加入上面收集的上清酶液100ml,加入甲醛至 终浓度分别为0 mmol/L、5 mmol/L、10 mmol/L、15 mmol/L和20mmol/L,再加入甘氨 酸至终浓10mmol/L,磷酸吡哆醛至终浓度 0.5mmol/L,四氢叶酸至终浓度5 mmol/L, 37℃,190rpm摇床反应16h。反应液进行L-丝 氨酸浓度测定。
材料 1.仪器 薄层板:6×15cm(×2)、毛细管(×4)、 烧杯50mL(×1)、药匙(×1)、量筒10mL (×1)、小尺子(×1)、层析缸(×1)、 电吹风(×1)、喷雾器(×1)、烘箱 (200℃)
2. 试剂 (1) 标准氨基酸溶液,制备下列各氨基酸的 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各10mL。 ① 0.01mol/L精氨酸:称取精氨酸17.4mg溶于 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② 0.01mol/L甘氨 酸:称取甘氨酸7.5mg溶于11.76mol/L(90%)异丙醇溶 液至10mL。 ③ 0.01mol/L丙氨酸:称取丙氨酸8.9mg溶 于11.76mol/L(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硅胶G(C.P.,层析用)。 (3)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取 CMCNa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煮沸,静置冷却, 弃沉淀,取上清液备用。 (4)层析溶剂:正丁醇(分析纯)﹕冰醋酸(分析 纯)﹕水=60﹕20﹕20(V/V),临用时配制。 (5)显色剂:0.025mol/L(0.5%)茚三酮-丙酮溶液:称取 茚三酮(A.R.)0.5g溶于无水丙酮(A.R.)至100mL。
王圆 生物制药1313 2013040928
中文名称:L-丝氨酸 外文名称: L-Serine 中文别名:L-2-氨基-3-羟基丙酸 分子结构:
分子式:C3H7NO3
分子量:105.09
物性性质 1. 性状:有左旋体和消旋体两种,左旋体是白色 六角棱柱状晶体,味甜;消旋体是白色单斜棱柱 状晶体。 2. 密度(g/mL,25/4℃):1.415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 223~228℃(分解) 5.溶解性:左旋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和 乙醚;消旋体。略溶于水,不溶于无色乙醇、乙 醚。
4、 pH确定:在5个250ml三角瓶中分别加入 上面收集的上清酶液100ml,加入甘氨酸至终 浓度为10 mmol/L,再加入甲醛至终浓度10 mmol/L,磷酸吡哆醛至终浓度0.5mmol/L,四 氢叶酸至终浓度5 mmol/L,并调节不同的pH 为6.0,7.0,8.0,9.0,10.0,37℃,190rpm摇床反 应16h。反应液进行L-丝氨酸浓度测定。
材料、试剂、仪器: 1、原料:细菌破碎上清液 2、主要试剂 甘氨酸、甲醛、四氢叶酸、氯化钠、葡萄糖、 无水乙醇、氯化钙、氢氧化钠 3、主要仪器 电子天平,无菌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恒 温培养箱
方法 1、甘氨酸浓度确定:在5个250ml三角瓶中分 别加入上面收集的上清酶液100ml,加入甘氨 酸至终浓度分别为6 mmol/L、8mmol/L、 10mmol/L、12mmol/L和14mmol/L,再加入甲 醛至终浓度10 mmol/L,磷酸吡哆醛至终浓度 0.5mmol/L,四氢叶酸至终浓度5 mmol/L, 37℃,190rpm摇床反应16h。反应液进行L-丝 氨酸浓度测定。
(2)硅胶G(C.P.,层析用)。 (3)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取CMCNa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煮沸, 静置冷却,弃沉淀,取上清液备用。 (4)层析溶剂:正丁醇(分析纯)﹕冰醋酸 (分析纯)﹕水=60﹕20﹕20(V/V),临用时 配制。 (5)显色剂:0.025mol/L(0.5%)茚三酮-丙酮溶液: 称取茚三酮(A.R.)0.5g溶于无水丙酮(A.R.)至 100mL。
步骤 1、制板 称取层析用的硅胶G3g加9mL0.5%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Na),在烧杯中调成均匀糊状,迅速地 倾在1块6×15cm的玻璃板上(玻璃板要清洁平 整,无油污),小心将玻璃板轻轻振荡和倾斜, 使硅胶均匀铺在玻璃板上。室温下静置半小时, 移至105℃烘箱中烘烤1h,选择厚薄均匀平整的 板使用。 (活化:制得的硅胶板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外面, 在使用前应放入110℃烘箱中烘烤30分钟,去除 ,必须加入粘合计如煅 石膏、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其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效果为最好。市售 的硅胶G和氧化铝G均已含有粘合剂(煅石 膏),可直接加水调匀后铺层,但效果稍差。 加粘合剂的薄层板常称硬板,不加粘合剂的 薄层板常称为软板。
2.在操作过程中,手必须洗净,只能接触薄 板上层边角;不能对着薄板说话,以防唾液 掉在板上。 3.配制展层剂时,要用纯溶剂,应现用现配, 以免放置过久其成分发生变化(酯化)。
4. 层析用硅胶为一多孔性物质,分子中具有硅氧 烷的交链结构,同时在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的形成而吸附水分,因此硅 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低。若吸水量 超过17%,吸附力极弱不能用作为吸附剂,但可 作为分配层析中的支持剂。对硅胶的活化,当硅 胶加热至100~110℃时,硅胶表面因氢键所吸附 的水分即能被除去。当温度升高至500℃时,硅 胶表面的硅醇基也能脱水缩台转变为硅氧烷键, 从而丧失了因氢键吸附水分的活往,就不再有吸 附剂的性质,虽用水处理亦不能恢复其吸附活性。 所以硅胶的活化不宜在较高温度进行。
2、点样: 活化后的硅胶板室温冷却后,在距底边2cm水 平线上以间距1cm的宽度确定4个点样点(注 意点样点尽量靠近板中心),用毛细管吸取 氨基酸样品溶液,垂直轻轻接触薄层表面, 每次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大约2-3mm,干后 再点一次。
3、展层: 将薄板有样品的一端浸入扩展剂,扩展剂液 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 当展层剂前沿达薄板3/4高度时,停止展层, 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 风吹干。
3、磷酸吡哆醛浓度确定:在5个250ml三角瓶 中分别加入上面收集的上清酶液100ml,加入 磷酸吡哆醛至终浓度分别为0 mmol/L、0.2 mmol/L、0.5 mmol/L、0.75 mmol/L和1mmol/L, 再加入甘氨酸至终浓度10 mmol/L,甲醛至终 浓度10mmol/L,四氢叶酸至终浓度5 mmol/L, 37℃,190rpm摇床反应16h。反应液进行L-丝 氨酸浓度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