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合集下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1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导论一转眼一个学年就过去了,导论课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这个学期里,老师耐心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该专业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包括该专业的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一些知识结构和作为学生应该在大学里学习些什么专业知识。

说起我所学的成型专业,不仅是很多学生,就连不少老师都不熟悉,但说到铸、锻、焊,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了。

成型专业就是由原来的铸造、锻压、焊接三个热加工专业合并而成的。

这也是国家为了扩大本科生的专业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进行专业调整的产物。

我认为我们这个专业是横跨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两个学科,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体系,通过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我认为我们这个专业是横跨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两个学科,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体系,通过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培养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具备相应的实际动手能力,且具有合作意识和自我提高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备材料成型与控制方面的设计、制造、检验、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既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又通晓高分子材料性能,能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设计、制造及过程控制领域内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然而,说到铸造,你想到的是否就是整天生活在尘土飞扬的车间里的翻砂工?说到锻压,你想到的是否就是长年拿着大锤的打铁匠?说到焊接,你想到的是否就是时刻戴着面罩、拿着焊枪的电焊工?你想到的都没有错,我当初想到的也是这些,这就是昔日的铸、锻、焊。

能说他们不苦吗?能说他们不累吗?能说这个行业很好吗?我每每想起这些,就有一种心冷的感觉,好像自己的远大志向就要这样付诸东流了。

其实,在伤心之余,也有一些可以引以为荣的东西。

只要一提到如今还带着青铜味的殷商古鼎,我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热火朝天、宏伟壮观的铸鼎场面;只要一提到今天依然锋利无比的先秦宝剑,我的耳旁似乎又响起了叮叮当当、挥锤锻剑的声音。

1 经济学导论

1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一、什么是经济学?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经济学呢?说法很多。

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资源使用的科学。

上述可见,各学科的不同,主要决定于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

二、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今天开始,我们所要学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的生产者(厂商)的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如单个产品的需求,单个产品的供给,单个产品的价格;单个市场的运行,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体,即the economy as the whole,因而所涉及的经济单位都是总体(例如消费者总体,生产者总体),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aggregates),如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水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由一棵一棵的树木所构成的一片森林。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微观经济学》,下一学期集中学习《宏观经济学》。

三、稀缺性——经济学的事实基础上面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所处世界是一个相对稀缺的世界。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资源相对于我们的需要而言是有限的。

1·经济地理学导论

1·经济地理学导论

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经济效果,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与扩 散理论,以及孵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创新的区位条件。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体系的强有力的组织理论,精确地解释 经济现象;市场潜力是量度市场接近状况的十分重要概念,循环
积累因果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演化上令人信服,同样也具有现代
中的问题。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信息地理学等
公司(企业)地理学
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 其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
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 发展等。
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农村工业企业、国有企
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 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成果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 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等等,均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
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
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史志描述 1 古代经济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2 近代经济地理学 3 现代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新范畴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经济 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加之实践的检验,经济 地理学由过去那些“区位论”、“生产布局”相 应地发展到空间理论和信息论,重在分析机制因 素,时空的变化也更加深刻了。 本学科比较综合,具有广阔的区域空间、复 杂的内涵,其学科的创新在于在时空耦合度上使 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 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 色的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消费体系。着重分析 了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与研究趋势,强调用 科学方法来检验以前的结论,用统计方法(层面分 析)来解释数量关系,用GIS的分析法来印证空间 布局的合理性。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只限于检验产品等监督职能上,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 联络人的作用。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情况。
管理是讲究艺术的--管人
• 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 • 霍桑访谈试验中,梅奥已注意到亲善的沟通方式,不仅可
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 员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 •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 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 适时地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 • 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 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续坚持不 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作用: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
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 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 正式组织中,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 非正式组织中,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
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 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 提高和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现。
鲜明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 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 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即吸收有关人员共同讨论、协商,集思广益,最 后由领导者作决策并承担责任。 (6) 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 个人对事物均可做出判断, 并能独立工作,以自 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社会人”的管理办法
•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 点放在关心人,满足的人的需要上;
•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 职能,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 感和整体感。

1 经济学导论-11-13

1 经济学导论-11-13

经济学导论
20
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 争;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 给与需求。
经济学导论 21
需求 鞋子 住房 面包
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的 价格 生产什么
供给 鞋子 住房 面包
消费者货币选票
生产者的生产
居民户(家庭)

经济学导论 25

什么是市场?
1.2 市场机制
市场[Market] ——买者和卖者决定价 格并交换物品或劳务的机制。
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 维持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关系 经济学:a set of contracts 营销学:sum of demands
经济学导论 26
三个主要的市场
产品市场 出售产品 厂 商 雇佣劳动 劳动市场 购买产品 出售劳务 个 人
经济学导论 14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Opportunity cost measures the value of the most valuable of the options that we have to forgo in choosing from a set of alternative options.
市场失灵
造成贫富分化、社会不稳定 出现部分产品没有人生产 造成环境恶化 出现垄断,造成竞争不充分 过渡竞争导致社会的资源浪费

经济学导论
29
课堂讨论
在你的大学里;在食品行业; 是什么决定基本问题的解决的?为什 么?
经济学导论
30
1.3 经济学的分支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的经济行为——整个 价格、产量、就业的运动。如通货膨胀、失 业、GDP。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别分子,如厂 商或家庭的行为。如:沃尔玛进入南京对南 京零售业的影响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医患沟通学1-导论3学时

医患沟通学1-导论3学时

与人文服务水平,促进医学事业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和发展。
2、医患矛盾的原因:
直接原因: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 ●政府原因:理念、投入、政策、管理
●医方原因:观念、管理、教育
●患者原因:观念、素质、维权 根本原因: 医患双方对人自身全面认知的不足(人文环境与人文 教育缺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即遵循证据的医学。证据就是医患双方的相关信息。 循证医学的特征: 最佳临床证据;医生技能和经验;尊重患者价值观 循证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路径 循证医学—医患沟通,异曲同工。 医患沟通是实现循证医学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医患沟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医患沟通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患沟通学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组成部分:
是医学的重要构成→结构性骨架
是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是医学运行的动态模式
Why?
医学是什么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医学是艺术(art),也是技能(skill)。 医生有三个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
3、化解医患纠纷的主要途径:
广泛并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医方应以人为本,
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以医患沟通为桥梁重建医患信任合作关
系。
4、医患沟通不是技巧,而是多学科的学问, 是科学、伦理、情感、法规等结合的艺术,是
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以及处理好医患关系
的关键。医患沟通必须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
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
个机体康复,而且它的目的还要使人得到调整,以适 应它的环境,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 一点,医学经常要用科学的方法,但是它的目的仍然 是社会的。

1-国际法导论

1-国际法导论
国际法
主讲人:孟喆
第一编 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法的特点及其各项基本原则。 理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熟悉: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在目前我国 法律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法的性质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三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四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关司法考试试题
2.依照国际条约规定由立法机关采取必要措施 (1)确立管辖权 [例]全国人大常委会1987.6.23《关于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 使管辖权的决定》 (2)修改法律,补充相应条文 [例]依据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 约》增设“劫持航空器罪”。 (3)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例]依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1986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领事特权与豁 免条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 《领海与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法》;依据《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 《世界版权公约》,制定《著作权法》
三、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我国宪法未作明确规定。 (一)国际条约 1.直接适用国际条约 主要是在民商范围内。从实践上看,凡是中国缔 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 经国务院核准的,一般即在中国发生效力,可以 直接适用,而无需经过特别程序。 [例]《禁止酷刑公约》 [例]《民事诉讼法》第238条 [例]《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 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
一、国际法渊源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国际条约 (二)国际习惯 (三)一般法律原则 (四)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方法 1.司法判例 2.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 此外, (五)国际组织的决议

1 管理导论

1 管理导论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
人造、开放、动态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虽然存在多种形 式,但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 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在组织管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1. 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 2. 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 3.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专业化
多样化
分权
集权
扁平化
层级制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多种多样:
管理方法
管理对象
活动选择和实 施阶段
管理的层次
方法
法律方法
与物有关的方 法
方案比较方法
中观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
与资金管理有 关的方法
方案实施方法
微观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
与活动组织有 关的方法
过程控制方法
创 新
二、管理的内涵
1. 决策 决策是组织在未来众多的行动可能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管理者首先要研究组织活动的内外部背景。 详细分析为了实现决策目标,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这些行动
对组织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在未来各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哪些具体的 要求。
二、管理的内涵
2. 组织
职务设计
• 分析需要设置哪些岗位
2、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与控制。
3、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4、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
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5、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
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多样化的管理定义
6、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 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 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 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管理是一 种以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专业技能。

1高等写作 导论

1高等写作 导论

例如,在文学文体写作中,
诗歌文体的主题、立意,主要是情感、意 境或哲理等“诗情”; 散文文体的主题、立意则主要是一种自由 的心态、自由的感知、自由的情感; 小说文体的主题更多的是类和个体的生存 状态、命运等人生体验、感悟; 在新闻文体写作中,消息文体的主题、立 意主要是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通讯的主 题、立意主要是人物内心世界、事件的关 联性,而深度报道的主题、立意主要是新 闻事件的背景、本质等深层信息,新闻评 论的主题、立意主要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 益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议论,如此等等。 这样,各种文体写作的文章主题、立意的特征 性、具体性、个性化就充分凸显出来了。因此, 所谓主题选择上的文体思维,就是面对各种具
本教材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
较强的具体文体思维能力,走向非构思主义的文体 思维的写作艺术境界。
文体思维与 文体思维学
一、文体思维的概念与构成
(一)文体思维的概念
文体思维,即文体写作思维的简称, 它是一般写作思维在具体文体写作环境下的落实化、特征化、个性化, 即写者面对具体文体写作处境时对一般写作思维的思维意向、指向、侧重、选择、操作。
欣赏《前赤壁赋》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体的文体写作时,能直觉地、下意识地想到该

2014 普研 组织行为学 1 导论 20140228

2014 普研 组织行为学 1 导论 20140228

• 什么是管理者? • 管理者的职能?
人际角色 信息传递者 决策角色
• 管理者的角色?
•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做什么?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 什么是管理者? • 管理者的职能? • 管理者的角色?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做什么?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 • •
照明实验 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接线工作室实验
霍桑实验(1924-1932)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蜡烛问题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 哪种激励更为有效?
蜡烛实验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基于蜡烛问题的两个实验(1)
是真是假--你的直觉可靠吗?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智慧的闪光—反直觉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 • • • • •
观察法 访谈调查法 问卷法 实验法 个案分析法 模型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组织理论& 组织行为学
2014春 硕士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王雎
• 1-8周 • 周三3-4;周五9-11 • 教室A202
授课时间地点
2014 组织行为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雎
环境 跨组织
OT
组织
组织B
组织C

1课程导论(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1课程导论(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曾经追逐各种名利,期望自己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著名管理学家 后来却成为了不计较名利,执着于普及管理、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普通一教师
信奉:人活着总应该做一些事,要做就做有价值的事,既然做了就力争做得最好! 教师应为人师表,要“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自尊、自信、自强”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导论课内容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管理学》是讲什么的?
• 人类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建立组织来克服个人 力量的局限性。
• 但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追求的人要协作共 事,通过实现共同目标来满足每个成员的需求并 不容易。为此就需要协调、需要管理。
《管理学》的中心议题: 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其组织 让一群平凡的人创造出不平凡的组织业绩
• 在21世纪的中国,管理将成为第一生产力 • 学习管理, 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
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 每个人都应或多或少地学一点管理知识。 • 课程口号:你想事业飞黄腾达吗?
你想家庭美满幸福吗? 你想做最好的自己吗? ----请学管理学!!!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 各部分知识点的具体讲解也可参考作者在中国MOOC大学 中开设的《管理概论》中的讲解视频。
• 本课件仅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教学参考,请勿在互联网上 公开传播。谢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管理学》导论
主讲:教师姓名 专业学位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主讲教师简介
姓名 教师自我介绍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师,从而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 习预期;使教师作出教学承诺,为后续的教学和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 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介绍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姓名,研究或实践或学习经历(专 长),价值取向(欣赏什么),联系方式和方法。 如:教授,浙江省精品课程《管理学》负责人,浙江大学管理学教研中心负责人。

科学技术哲学讲义1(导论)PPT课件

科学技术哲学讲义1(导论)PPT课件

它探讨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 展、气候变化等议题,以及这 些议题背后的价值观、世界观 和意识形态。
环境科学哲学还涉及到环境正 义、生态伦理、自然权利等议 题,旨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哲学支持。
医学技术哲学
医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医学技术的伦理、社会和哲学问题。
它探讨了基因编辑、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等技术的道德和伦理考量,以及这些技术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影响。
人工智能哲学
人工智能哲学关注人工智能的认 知、伦理和存在等方面的问题。
它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自我 意识、道德地位和责任、以及人
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等议题。
人工智能哲学还涉及到人工智能 的设计和开发,旨在为人工智能
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哲学指导。
环境科学哲学
环境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环境问 题的哲学、伦理和社会方面。
科学知识的演化
科学知识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科 学发现不断推翻和修正旧的理论,形成更加完整 和精确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的验证与评价
科学知识的验证与评价是科学知识演化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检验科学知识 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01
伦理问题的定义
伦理问题是指涉及到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
人工智能道德与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这包括制定相 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 参与度等。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科学技术哲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科技交流和合作中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2016年中农大】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1-2

【2016年中农大】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1-2

【2016年中农大】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1 一 判断题1.错误 正确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知识点: 4 选题与测量2.错误 正确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知识点: 5 研究设计3.正确 错误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解释性研究通常具有理论假设,这也是解释性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 )横向研究就等于静态研究,它不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科学发展阶段论”是指前科学阶段 →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 →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1 导 论4.正确 错误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知识点: 2 理论与研究5.错误 正确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知识点: 6 收集资料的方法6.正确 错误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知识点: 3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的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 )非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和现象。

(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 )7.正确 错误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知识点: 7 整理资料二 单项选择题1.定比测量定类测量定序测量 定距测量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用户解答: 定类测量 知识点: 4 选题与测量2.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本题分值: 5.0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具有实际的数学意义。

( )根据史蒂文斯的分类,下列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类型是( )。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的是( )。

用户得分: 5.0用户解答: 典型调查知识点: 3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3.社会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学研究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用户解答: 社会调查研究 知识点: 1 导 论4.范式概念 变量概念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用户解答: 范式概念 知识点: 2 理论与研究5.折线图 圆形图()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导论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导论1》
(巴黎,98.5.13—16)
5、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巴黎,98.9. 30—10.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 格 斯
一、两大发现
1、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 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 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科学、艺术和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 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 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 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P1)
第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 展变化。
社会意识是具体、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 都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 步而发展进步。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状况: 德国
落后于
法国
落后于
英国
社会意识: 德国
先进于
法国
先进于
英国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
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 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 程。 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 进步的根本尺度。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1、 《资本论》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
③ 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A.直接理论来源: 19世纪初期的三 大空想家: 法 国的圣西门、傅 里叶和英国的欧 文。 B.把社会主义从 空想变成科学: 把社会主义思想 牢牢建立在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的基础之上。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瞧经济治理。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确实是根基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局部国民收进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瞧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要紧表现为政府收进、政府支出以及宏瞧经济治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瞧治理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熟悉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扬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确实是根基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到达了如此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到达在不损害一局部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局部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扬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进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要紧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

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本钞票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效劳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上大多数人,特别是比较保守的人,倾向于把制度内/ 制度外之别看作正常/非正常之别,采用这一定义,似乎有 贬低社会运动和革命之嫌。
2 、如上文罢工的例子,有些之前制度 外的社会运动被全面或部分制度化, 甚至,当前西方社会中的大多数抗议 方式都被制度化或部分制度化,社会 各阶层,从左派到右派,也越来越娴 熟地运用抗议性手段为自己牟取利益, 以致有些学者将当代西方称为“社会 运动社会”。那么,这些社会运动是 否仍然可称作社会运动,并用传统的 社会运动理论来解释?
2、政治的顾虑—其实没有必要,没有必要的原因有二: ( 1 )社会运动和革命的研究者本身并不一定就对社会运动和革 命抱同情态度; ( 2 )即使其中某些学者对某些社会运动抱同情态度,但他们的 研究不但能够增进我们对社会运动一般规律的理解,而且对 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而非破坏作用。
由此还可反溯中国过去一个世纪多的革命: 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国共斗争
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原因显示出对社会与政治运动研究的重要性 , 但当前国内对社会运动和革命的研究尚不发达。
不发达的原因? 1、学科重建以来的路径依赖: 中国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在国外学者的影响下,研究重点 集中在组织和社会分层问题上,有关社会变迁的研究相对受 到忽视。
组织化程度
改变现状的诉求程度
革 命 叛乱
政 经 改 革
游说
集体 行动 社会运动 组织化程度
制 度 化 程 度
常规政治
1、革命:一种非常组织化的、高度体制外的、追求根本性社会变 革的政治行为
2、反叛:为现有体制所不容的高度体制外的政治行为,但组织化 程度相对较低,所追求的社会变革相对较小,中国古代的农民起 义就是一种反叛。起义即使成功,不过是起义领袖当了皇帝,最 终未给社会带来根本性变化。所以,反叛不是革命。
(四)采用“制度外”进行定义的两个考虑 1、强调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在某种意义上遵循相似的规 律,可被纳入统一的框架加以研究。
事实上,许多社会运动最初起源于集体行动;宏大的革命中往 往也同时并存着许许多多的集体行动;大多数的革命一般都肇 始于社会运动,只有当统治者对某些社会运动应对有误时,那 些社会运动才会走向极端,导致革命性的结局;当然,也有一 些社会运动,初始目标是革命性的,但在政府有效的政策下逐 渐衰减为社会运动,甚至最终被纳入体制轨道。
• 这里稍微不同的一种常规政治美国社会的政治游说。游说可说是 一种高度体制化的体制内政治行为。不过,与其他常规政治行为 相比,游说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说客往往是与游说对象宴饮 或一起打高尔夫球时达到其政治目的。
4 、集体行动:与革命、反叛和常规政治行为相比,集体行动的 制度化、组织化和所追求的社会变革程度都很低。
5、改革:相比集体行动,改革所追求的社会变革要大一些。同 时,改革一般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其制度化和组织化的 程度因此相对较高。改革虽然不像革命一样要打破整个体制, 但毕竟要破除体制内的某些东西。因此其制度化程度比起常规 政治来说要小一些。
6、社会运动:(见图)介于以上政治行为之间的大片领域就是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的组织化程度可高可低,所追求的社会变 革可大可小,体制化程度也高低不等,所以在图上显示的范围 显得非常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同样一种社会运动,在不同社会和不同 历史时期,它在图中所占的位置不一定相同。比如罢工,在19 世纪的美国属于制度化程度较低的政治行为;而现在,它已经 基本合法化,转而属于制度化较高的政治行为了。一个社会运 动的制度化程度越高,它越接近常规政治。
(三)采用“制度外”定义的两个问题 上述对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即它 们都被看作是制度外的集体性政治行为,从而与选举、官方集 会、政府会议等制度内政治集体行动相区别。但这一定义有两 个问题
以上三个基本概念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化程度、 (2)制度化程度、 (3)所追求的社会变革的程度。
实际上,这正是分析政治运动的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 我们可以把各种类型的政治行为放在一个立体的坐标图中,对 其予以更准确的定位。
(二)立体坐标中的观察
改变现状的诉求程度
制度化程度
• 革命(revolution):有大规模人群参与的、高度组织化的、旨 在夺取政权并按照某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制度外 政治行为。革命又可进一步分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旨在夺取政权并改变政权性质,但不对社会结构进行 全面重建; 社会革命的发动者则在夺取政权之后,不但会改变现存政权的 性质,也会对整个社会结构进行彻底改造。
第一讲
的界定
导论
社会运动与革命
目次 一、序 二、什么是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 三、解释传统和解读传统 四、社会科学的四种解释方法
一、 序
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凸现出对社会运动和革命之研究的重要意 义。 • 90年代以来至今20年的时间,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转 变为一个市场导向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教育水平、 法治和公民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 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集体抗争活动层出不穷。
本课程的目的: • 对社会运动和革命的理论的发展做出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 • 初步运用这些理论剖析中国的革命和现下的社会运动, • 穿插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二、什么是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 革命
(一)基本概念 • 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有许多个体参加的、具有很 大自发性的制度外政治行为。 • 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有许多个体参加的、高度组 织化的、寻求或反对特定社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运动和革命起源于现代理性化意识形态的 形成;而反叛和农民起义的背后一般没有意识形态或系统的政 治诉求作为支撑。反叛和农民起义即使成功,结果顶多是改朝 换代,整个社会制度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3 、常规政治:一种集体性的政治行为,如果是高度组织化的、 高度体制性的,并且所追求的社会变革比较小,那就属于常规 政治。选举、谈判、人大代表或国会议员的辩论、总统选举。

总之,集体运动、社会运动和革命三者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 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理论解释上也存在很 大的共通性。
2、一个国家内社会运动的发展规律以及发生颠覆性革命活动
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将一般社会运动纳入体制轨 道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则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以及与之 相应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飞速发展既创 造了大量机会,也衍生出无数矛盾。政府反复强调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可谓明智之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稳定并不是社会中不存在 政治冲突或社会运动,而是指国家将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制度 轨道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应是当前党所说的“提高执政能 力”的要义),从而消除大规模的、有强烈破坏性的动乱或革 命运动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