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战略,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本论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对于中国农村发展的意义,同时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
它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村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够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足等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和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现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
其次,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滞后。
同时,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还有,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其次,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
另外,要坚持可持续农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与展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我国的农村问题,不是单纯的农村问题,而是国家城市化问题在农村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何为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2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论文
202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论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这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多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同时,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灌溉和防洪能力,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电力和通讯建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通讯覆盖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要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民素质提升与教育发展农民素质的提升和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农民自身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
同时,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背景下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新农村经济建设改革措施摘要: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赢必须坚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趋势的多样化。
在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利率设置、产权规定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信用社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推进作用的改革措施,本文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力量,设定出合理的利率、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设定出多种形式的产权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建设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格局。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改革措施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概述(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概述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简称,它是由我国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构成,采取民主的形式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目标是为全体社员提供金融服务,而农村信用社属于农村合作的金融机构,特点包括:!、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农村信用社是信用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特点:组织模式的特殊性;业务职能的独特性;业务流程的简易性。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的概述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产权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经济所有制关系中的科学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管理和约束商品经济中的财产关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保障商品经济平稳运行。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协调和保障的制度决定。
产权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调查背景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14,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原因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新农村建设新在以下四个方面(1)新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新农村的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要求;(2)随着新农村政策的提出,农村的相关制度得到相关的改善;(3)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成为另一种田园风光;(4)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总之出现了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调查了湛江市新农村——麻章镇.赤坎岭村.大路前村。
(二)调查说明(1)调查意义和目的身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平常接触的大多是书本的理论,很少有机会去亲身体验社会,对社会的了解比较少,与社会的接触不多,尤其是很少了解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篇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参考6篇)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参考6篇)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是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面临众多的复杂问题。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6篇新农村建设论文的范文,供你参考借鉴。
新农村建设论文一题目:浅析新农村建设之中韩差异性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韩国的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相似性,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它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国新村建设运动的差异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村运动;奖惩机制;农村工业化二战后,韩国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与工业发展相比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城乡差异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激化。
这此背景下,韩国发动由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改善农村生活、缩小城乡差异的"新村运动";.30年间,韩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与韩国相似的是,中国农村也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生活困难,城乡差距拉大导致社会问题从生等问题,但是两国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1、两国国情不同首先:韩国新村运动召起时,韩国总人口只有32.24百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44.7%,农业人口共有14.12百万人,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共有近9亿的农业人口。
这一庞大的数据差已说明,中国新农村建设困难度远高于韩国;其次:中国地域广阔,民族复杂,许多地域是多民族混居,中国的农村问题还要考虑地域、文化差异;第三:中国不但存在城乡差异,农村之间也存在南北差异。
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正提高与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一带早已开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由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基本形成良性循环圈,反之,中国北方以及西部等内陆地区,不但农村发展滞后,城市亦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南方农村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农村问题。
新农村建设开发相关论文范文
新农村建设开发相关论文范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舆情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发农村文化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开发农村文化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迈步,农村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开发和建设农村文化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由于现在农村文化的建设比较落后,文化形式单一以及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等等问题,开发和建设新农村势在必行。
本文就如何开发和建设新农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无形的动力,不能被其他要素所取代。
积极的开发农村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据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一、开发农村文化的战略背景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农村文化的建设的现状令人很不满意,使得农村消极文化不断滋长,并给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都市文化理念正在逐步取代农村文化。
(1)新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建设不想经济建设一样可以给人看到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直观的经济收入,所以,政府大多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农民由于平时忙于劳作,很少有时间参与文化活动,最多也只是闲暇时看看电视什么的,基本没有其他的文化活动,文化生活较单调。
随着一些消极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涌入,使得积极地传统文化被侵蚀,农村文化处于较危险的境地。
随着一些消极文化的流入,农民容易被这些消极文化所毒化,尤其是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影响了个人和和社会的安定。
此外,落后的农村文化,会使得农民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3)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缺乏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的限制,文化系统的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一些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文化队伍的建设很不稳定。
(4)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好多地方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还停留在较古老的保护层面上。
新农村建设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实施策略。
首先,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和人口基础。
农村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村建设主要注重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次,要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要注重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
农村社会文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
最后,要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农村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第一章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尤为必要。
第二章安徽新农村建设新情况2.1 当前安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概况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安徽目前已经开始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条件。
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提供了支持。
2.2 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面临重大机遇。
支农投入的增加,不仅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基层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支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在加强粮食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给安徽带来机遇。
从省内看,“东向战略”、“全民创业行动”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渠道。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越来越宽松。
2.3 粮食生产得到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安徽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十五”以来的减免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种田负担,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
近两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在连续多年下降后出现回升,2005年就达到了5988千公顷,比最低时的2001年增加689千公顷,粮食产量稳定在2600万吨以上,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通过对大型商品粮、优质油料基地和良种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全省水稻、小麦、油菜优质品率分别达到51%、40%和91%,2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规模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农村土地、债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治安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关键词]农村热点和谐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农村问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政党科学治理和正确执政的态度和原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
由于农村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复杂性、特殊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也就决定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此我们应以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它。
农村的热点问题,我认为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历史的热点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热点问题又出现了。
对农村热点问题评判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界定,这对我们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否则不顾大局,离开发展以偏概全地炒作只能把问题人为地搞复杂化。
近年来,社会比较认同的农村热点问题,大致有这几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农村的土地问题,四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五是农村的管理体制。
我想还有一个最热点的问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而使之成为热点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宏观经济、资源与技术、经济流程等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文化、道德和思维的方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问题始终是我们密切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农村问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新农村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才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分析》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其中经济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不适应。
信息化技术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其是现代化的代表,其实现了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支持经济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新时期的农业建设变得越发重要。
2015年2月,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发展“三农”,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软件来对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首要工作。
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环境与管理水平的影响,农村在经济管理上的规范度与严谨度不够,管理制度的设定相对落后,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脱轨的现象,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的威严被无视。
例如,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能严格履行制度纲要,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并未进行有效的审核与核对,导致经济管理质量下降。
(二)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之后由于受到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经济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传统的纸笔时代,当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传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得到创新,但是普及力度却不够,不能满足地大物博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此外,部分农村引进财务信息化设备却不予以使用,只是闲置一边,还保持着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在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确度堪忧,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引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农村地区的美好生活期待。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使用权和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保护等。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加强土地保护的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部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我们需要加大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的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特别是要注重解决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问题,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第四部分:农村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事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不便等。
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务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改革和发展力度。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建议。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现如今,“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目标、政策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建设方向。
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新农村建设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目标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等。
3. 政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投入、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农村经济实现了转型升级,农民的收入也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5. 农村社会进步新农村建设不仅关注农村经济,也注重农村社会的进步。
通过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农村社会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6. 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措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7. 结论新农村建设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新农村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村土地问题、乡村公共服务不足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支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持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够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论文2000字范文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2000字范文参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本篇文章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推荐几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辽源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来,辽源市始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辽源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农村美丽家园。
着眼科学发展,理清工作思路。
新农村建设伊始,辽源市就明确了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主体农民、实惠到户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点面结合的建设原则;确定“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
明确任务目标,合理规划布局。
辽源市把全市518 个行政村分成强村、中等村、贫困村三个档次,对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村分类规划、梯次推进。
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 个村,分阶段、有步骤地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在示范村布局上,重点抓好以城区为中心的内环和以东丰、东辽为主体的外环和沿303 国道线、沿辽长高速公路线、沿东那线、沿辽西线布局的“双环四线”建设,构筑起立体式、交叉式、全辐射、广覆盖、内外呼应、点线面结合的示范村建设格局,切实发挥典型带动效应。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无锡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建设模式探析[摘要]作为富裕地区之一的无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总结无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正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广大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文章选取了无锡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江阴市华西、北塘区陈巷、锡山区黄土塘、惠山区洛社4地进行剖析,其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作者简介]张鸣年,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江苏无锡214086[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13-05在新农村建设中,无锡市狠抓重点工作,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403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80.51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总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8.5%;茶叶总产量6866吨,比上年增长1%;水果总产量137960吨,比上年增长6.7%。
仅2010年上半年,无锡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就达到9799元,同比增长12.1%。
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年来更是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居全省第3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位居全省第2位。
这些都是无锡人民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获得,彰显了无锡人民脚踏实地,依托自己的优势,走有特色发展之路的智慧和能力。
一、江阴市华西模式:走集体主义道路的典型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始终走集体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来,华西村走出了一条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策。
华西村从创办社队企业开始就始终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强村之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1978年,华西的固定资产是56万,销售收入是108.93万,向国家交税是28.18万,可用资金是55.3万;到2008年初,固定资产是98亿,销售收入是500亿,向国家交税是11亿,可用资金是35亿,分别增长了17500倍、45901倍、3903倍、6329倍。
2008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可用资金30余亿,向国家交税8亿多,人均交税46万元,村民住在价值300多万元的欧式豪华别墅里,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二是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1978年,村民家庭中的彩电、冰箱、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几乎为零。
到2008年初,分别增长了1511倍、812倍、1285倍、647倍、105倍。
特别是汽车,更是从1978年的3辆发展到现在的925辆。
1978年,全村通电38.88万度,通路2.5公里,通讯5部(固定电话),通气是无。
2008年初,通电10.5亿度,通路105公里,通讯8410部,通气80万吨,分别增长了2700.6倍、42倍、1682倍、80万倍,华西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从“小康”迈向了“中康”,乃至“大康”。
三是始终坚持把村容整治、环境净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华西不断完善和提升“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是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
现在,华西不仅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202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还对企业分别构织出“原料运输零费用”、“废物吃干用尽”、“废水梯级利用”、“废气制成增值产品”等20多种循环经济模式,一年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效益就超过了5亿元。
2001年,华西在全国村级单位中首家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华西村现有旅游景点80多个,这种独特文化和田园风光吸引着中外八方游客,年游客接待量达200万人次,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访。
四是始终坚持把乡村文明、素质提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华西村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同时,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
华西的众多公司中,有一个公司堪称全国首创,就是1989年成立的“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
公司成立“华西村艺术团”,教育华西人“要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全村多年无赌博、无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犯罪。
他们还先后投资上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球场、溜冰场、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并实行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免费教育,实行考大学和出国留学的重奖制度。
目前,全村已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6人,高级职称的有55人,大中专生超过了3000人。
在华西的第三代人中,已有20多位年轻人到美、日、韩、德、英、意、澳等1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
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华西村党校,开办了工业、外语、经管、机电、纺织等大专班,新建了一所可容纳6000多名幼儿、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的现代化“华西实验学校”。
华西先后被国务院颁发嘉奖令,表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是始终坚持把制度规范、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华西村能取得今天的骄人成绩,关键在于华西村有一个以吴仁宝老书记为榜样的村党委班子的领导,在于有一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华西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争当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倡导者、困难群众的帮扶员,十分重视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严格规范的制度、民主管理的办法和吸纳民意的方式解决矛盾。
二、北塘区陈巷模式: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典型2002年12月5日,无锡市北塘区黄巷镇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他们把集体资产分配到每个村民,全村人人手握着股权证书,陈巷村成为无锡“股改第一村”。
这是继安徽人民首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锡人民创办乡镇企业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1、源于农村包围城市冲击的应对。
陈巷村的改革源于城市化对集体经济的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的步伐在加快,在“包围农村”过程中,上级政府对集体资产的平调、侵占时有发生,集体所属厂房、商业用房被拆迁,土地被征用。
历经几代农民辛勤劳动积累下来的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如果原来属于村民集体的资产不能获得合理的补偿,冲突不可避免。
2002年下半年,经过充分调研后,北塘区黄巷镇在陈巷开展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宗旨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和推进工作,经过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等一系列程序后,集体资产被“分”到个人,成功解决了1949年以来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资产“看得见、摸不着”的难题,村民也消除了在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演变中“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
陈巷模式是在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利益更具有借鉴意义。
2003年,无锡开始大规模撤镇(村)建街(居)时,唯一门槛便是建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2004年,央视七套“金土地”栏目记者到村里采访,村民们面对镜头,感慨地说:“加入合作社,比养个儿子还好!”经过几年的运作,现在北塘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数量由2003年成立之初的22家合并为18家,到2006年全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总收入12175.77万元,合作社股东收入也有了提高,由2004年合作社股东人均分红289.23元至2006年人均分红394.07元,2007人均分红超过400元。
截至2007年11月,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净资产达4280万元,增值1460万元,年底分红154.17万元,平均每个股东年分红利2690元。
陈巷村的合作社运行良好,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2、扬名与改革的持续。
“股改第一村”一亮相,便引起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副省长黄莉新等专程到无锡调研,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学习借鉴无锡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作出批示,并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派有关人员专程来无锡调研,高度评价了无锡的改革。
广东东莞、浙江嘉兴、四川攀枝花、湖南娄底、河北邯郸、山东威海等地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前来参观,不少地方是一批考察团引着另一批络绎前来。
“陈巷经验”在无锡本地引发的典型效应,至今未绝。
2003年8月8日,全市在黄巷镇召开现场会议,开始布置扩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
无锡市委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新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个数至2008年第一季度累计达368家。
全市有经营性净资产的村,95%以上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得到股红分配的农民累计超过53万人。
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没有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极大地限制了村级股份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表现在贷款、用工、引进人才、诉讼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一个没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寸步难行,还给不少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股份合作社总会有投资行为,经济纠纷不可避免,可没有市场主体资格的它,连官司都无法打。
无锡的集体经济目前主要是通过土地和厂房、门面房出租等单一的手段获得收益。
土地毕竟不是实业,它的增值总有一天会停止,那时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路该怎么走?不少股份合作社已经展示了对外投资的强烈冲动。
据黄巷街道财政所提供的数据,该街道内的不少合作社都有相当的货币资产存量,在增值的压力下,对外投资行为必将日渐增多。
早先梨庄村就曾用集体所得5000万元投入过证券市场,后来觉得股市风险很大,才逐步退出。
而现在,没有市场法人地位的合作社,这种投资行为无疑是空谈。
陈巷合并后的庄前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完成了一项放眼长远的投资战略:依托街道,将6700万元的拆迁赔付款投向锡澄物流园区内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目前有关获准使用的土地指标已划归庄前名下,压在手上快成“烫手山芋”的货币资产将重新转化为固定资产,且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能在产业的升级提档中有新的提升。
因为无论是昔日的陈巷还是现在的庄前,都紧邻锡澄路,股份合作社的收人大多来源于马路经济等粗放型产业结构的租金。
如今拆旧建新,一批高档写字楼、办公楼等道口经济载体将迅速崛起,陷入发展困局的合作社可望“化蛹为蝶,破茧而出”。
可以预见,这里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向现代企业演化的进程中,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三、锡山区黄土塘模式:从薄弱村快速跃为明星村的典型2001年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由原黄土塘村、张巷村、西联村和坝里桥村合并成的新黄土塘村,新村总人口有6000多人,各项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在全区村级中都处于下游,一些指标甚至是垫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