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特征分析(2021年)
2021年货币政策

2021年货币政策2021年一季度概况本季度资金面总体趋紧。
公开市场操作总投放量逐月减少,同时2月和3月净投放量均为负值,并且绝对值远超1月净投放量,可见央行进行了比较大的收紧银根回笼资金操作。
利率方面,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均波动上行,银行间市场资金呈现趋紧态势。
公开市场利率走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2299.74亿元。
此外,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3380亿元,对三家政策性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共2175亿元。
资金面概况2021年第一季度,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呈趋紧态势。
本季度总投放量为43,600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49.40%,净投放量为-10,250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429.19%;与去年同期相比,总投放量减少9.07%,净投放量减少472.73%,这也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净投放量继去年4个季度连续为正之后首次出现负值,详见图1。
分月来看,本季度公开市场操作总投放量逐月减少,同时2月和3月净投放量均为负值,并且绝对值远超1月净投放量,详见图2。
由此可见,央行进行了比较大的收紧银根回笼资金操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上,受美国经济走强、美元加息预期提升、特朗普新政不确定性影响,国内债市承压加强;二是国内方面,受经济脱虚入实、政策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力度不断加大等影响,央行执行了偏紧的货币政策。
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间市场资金呈现趋紧态势。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和R007整体呈波动上行态势,春节假期结束后,利率一路上行至2月中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之后3月又有较大幅度上行,3月下旬ROO7和R001分别行至高点5.0%及3.27%;上证所新质押式回购利率GC001和GC007整体也呈波动上行态势,1月中旬春节前后,利率大幅上行,2月整体回落,3月中旬及月底又有两次反弹至高点。
《汇率下跌之后:日元贬值的宏观经济启示》笔记

《汇率下跌之后:日元贬值的宏观经济启示》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1.3 文献综述 (5)二、日元贬值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5)2.1 日元贬值的历程 (7)2.2 当前日元贬值的环境与特点 (9)2.3 日元贬值的国际比较 (9)三、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0)3.1 对日本出口的影响 (12)3.2 对日本进口的影响 (13)3.3 对日本国内物价的影响 (14)3.4 对日本经济政策的调整 (15)四、日元贬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6)4.1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18)4.2 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19)4.3 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 (20)五、日元贬值的原因分析 (21)5.1 宏观经济因素 (22)5.2 政策因素 (23)5.3 结构性因素 (24)5.4 预期因素 (25)六、日元贬值的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26)6.1 货币政策调整 (28)6.2 财政政策调整 (29)6.3 结构性改革 (30)6.4 预期管理 (31)七、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结论 (34)7.2 政策启示 (35)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36)一、内容概要《汇率下跌之后:日元贬值的宏观经济启示》一书深入探讨了日元贬值及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因素,为读者提供了对货币制度、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深刻见解。
书中开篇即指出,日元贬值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金融市场动态变化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日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作者分析了日元贬值的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揭示了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如贸易顺差减少、人口老龄化等。
在探讨日元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时,作者详细阐述了日元贬值对出口企业的利好作用,同时指出其对进口企业和整体经济的潜在风险。
作者还分析了日元贬值对亚洲其他国家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展示了日元贬值在全球经济中的连锁反应。
在货币政策部分,作者讨论了日本央行在应对日元贬值时的政策选择,包括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与调整。
我国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意义的研究

我国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意义的研究作者:蔡程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4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全球数字货币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了DC/EP的研究和测试。
文章首先介绍了各国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然后重点从DC/EP对捍卫主权货币地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改善国内现有支付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和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以及金融政策的精准程度几方面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展望了DC/EP的挑战和使命。
一、各国数字货币发展情况数字货币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金融科技的产物。
比特币是出现最早的私人数字货币,在私人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各国中央银行加入了数字货币的浪潮开始了主权数字货币的研发。
(一)私人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是由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根据其赋值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和使用的原生代币,也被称为加密数字货币;二是以一系列法定货币计价的资产为储备资产,通过区块链发行运营使用的数字货币,其币值相较于加密货币稳定。
最早的私人数字货币是2008年由中本聪基于区块链技术发明的比特币。
此后各类私人数字货币开始爆发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5500多种私人数字货币。
2019年6月18日,拥有全球24亿网络社交基础的网络巨头Facebook宣布推出加密货币Libra。
Libra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持,以一揽子强势货币计价资产作为信用支持,其愿景是作为一款全球性的数字原生货币,集稳定性、低通胀、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换性于一体,推行金融普惠,主打支付和跨境汇款。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私人数字货币,必然会对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安全、世界货币格局、甚至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格局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二)央行数字货币在各种私人数字货币蓬勃发展,预以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取代现有的信用主权货币和支付系统之时,多国中央银行开始涉足数字货币的设计研发。
日本货币政策

一、日本的货币制度(一)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882年。
1942年颁布《日本银行法》。
1949年成立政策委员会。
1997年修订《日本银行法》并于199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日本银行的主要职责是:1)通过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保证结算系统顺利、平稳运行,从而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资本金为1亿日元,其中政府出资5500万日元,其余的4500万日元由民间出资。
出资者的权利仅限于每年分配不超过5%的红利,并且不设股东大会,出资者无权参与经营。
在每期的剩余资金中,扣除对出资机构的分红以及公积金之后的余额全部上缴国库。
日本银行总行设在东京。
截止2006年底,日本银行在国内有32家分行和14个国内办公室,在国外设有7个代表处。
(二)日元日本银行发行日元作为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法定货币的面值分别为1000元、2000元、5000元和10000元。
另外硬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六种面值。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根据新《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标为控制现金和货币,维持物价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建康发展。
日本银行设定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决定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日本银行的管理。
委员会成员共9名,由日本银行总裁和两位副总裁以及六名审议委员组成。
六名审议委员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
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
会后委员会将公布会议的议事摘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的方针、贴现率的变动以及央行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
根据《日本银行法》第55条规定,日本银行将在操作之前公布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的结果,披露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操作期限以及决定利率的手段。
除此之外,日本银行还会公布操作的交易对手的资格和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日本银行将公布操作的所有数据、包括交易数量和利率。
克服货币政策的_流动性陷阱_日本的经验及影响

克服货币政策的“ 流动性陷阱”:
日本的经验及影响
□谌 坤
( 福 建 金 融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福 建 福 州 350007 )
摘 要 :日 本 在 始 自 上 世 纪 90 年 代 初 的 长 期 经 济 萧 条 中 落 入 了“ 流 动 性 陷 阱 ”,传 统 的 货 币 政 策 不 能 发 挥 正 常 作 用 。 日 本 政 府 和 货 币 当 局 为 此 采 取 了 扩 张 的 财 政 政 策 和 超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再 辅 之 以 金 融 改 革 和 其 他 经 济 改 革 措 施 。而 自 2002 年 起 的 持 续 经 济 景 气 回 升 ,使 日 本 于 2006 年 7 月 作 出 结 束 零 利 率 政 策 的 决 策 。此 次 摆 脱 经 济 萧 条 和“ 流 动 性 陷 阱 ” 似 乎 已 成 定 局 ,但 也 留 下 令 人 深 思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
对 于 日 本 所 谓 的 “ 失 去 的 10 年 ”( 指 1992 ~2001 年 )来 说 ,其 货 币 政 策 落 入“ 流 动 性 陷 阱 ”显 然 是 成 立 的 。
首 先 ,日 本 的 经 济 增 长 陷 入 长 期 的 萧 条 ,艰 难 第01期
金 融 FUJ IAN FINANCE 实文 务化 学习与借鉴
再 次 ,实 行 持 续 的 零 利 率 政 策 ,传 统 的 货 币 政 策 基 本 失 效 。 日 本 的 利 率 自 1995 年 9 月 起 一 直 处 于 超 低 水 平 ,当 时 为 0 . 5 %,其 后 一 直 下 滑 到 0 . 02 %,在 技 术 上 可 视 为 零 。
日 本 央 行 于 1999 年 4 月 正 式 宣 布 实 行 零 利 率 政 策 。零 成 本 的资金使银行和个人失去了对债券的偏好,个人甚至失 去 了 存 款 的 偏 好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放 慢 ,银 行 利 用 零 成 本 的 资 金 化 解 不 良 资 产 ,无 暇 顾 及 信 贷 扩 张 。因 此 ,日 本 在 实 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后,货币基础的大量注入并未产生 明 显 的 货 币 乘 数 效 应 ,货 币 政 策 已 经 失 去 作 用 。
日元避险属性生变

36新视点 > 财知道随着美元加息大踏步向前,全球不少国家的货币面临贬值压力。
日元在2022年3月至6月期间,短短三个月就贬值接近18%,成为今年表现最差的主流货币。
6月14日,日元一度贬值至1美元兑135.5日元,为24年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在6月17日,日本央行仍宣布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并表示将保持利率远期指导不变,预计短期和长期政策利率将保持在“当前或更低”的水平。
日元贬值对许多国外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买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或者去日本旅游、购物、留学的成本都会下降。
但是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长期以来作为“避险货币”的日元,避险功能已经大大弱化,甚至不少人开始担心日本的未来。
日本的“超宽松之路”自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陷入了长期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的环境。
对此,日本央行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至1999年9月,日本央行选择将基准利率下调至零,以此刺激投资和消费,同时减轻债务负担。
日本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零利率的国家。
1995年4月14日以来,日本央行贴现率始终在1%以签订后,日元在近3年的时间里对美元单边升值115.27%,在对日本贸易与经济造成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激起了日本海外投资的热潮。
1991年开始,日本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净债权国,虽然国内经济步入了“消失的30年”,但其庞大的海外资产在企业、居民的良好运营下很好地实现了保值与增值,日本国际投资净头寸全球第一的地位也一直延续至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统计,截至2020年,日本持有全球第一的国际投资净头寸,体量高达3.46万亿美元。
其中,日本在资产端持有的证券投资头寸高达5.0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这类资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日本国际投资净头寸主要由私人部门持有,相较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资金使用更为灵活;而资产结构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日本国际投资资产端57%均以权益投资、债券投资、现金等形式持有,而这类形式的资产均有着较高的流动性。
2021年3月11日央行的数字货币

2021年3月11日央行的数字货币内容提要文章概述了2021年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展,已推出CBDC的经济体均为加勒比小型经济体,CBDC研发工作正显著提速,各方正在研究的CBDC存在较多共性,但侧重点有所差异。
2021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央行数字货币(CBDC)调查问卷指出,在参加问卷的65家央行中,56家已启动CBDC研发工作,占总数的86%,未开展相关工作的多为小型经济体。
具体而言,约60%正进行试验或概念验证,14%已进入试点阶段。
各央行CBDC方面的进展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已推出CBDC;第二类是已进行研发试验或已推出CBDC试点;第三类研究分析推出CBDC的可行性;第四类认为短期内暂无发行CBDC的必要,或暂未表态。
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经济体的CBDC研发工作显著提速。
继巴哈马后,东加勒比地区也发行了央行数字货币。
瑞典和韩国已开始试点;欧元区、日本、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已决定推出CBDC,进入概念验证或研发阶段;印度、土耳其和巴西将于2021年底或2022年开始测试;英国和加拿大虽然未做出发行CBDC的决定,但持续开展研究和技术准备;美联储态度仍略显消极,但技术准备不落人后。
一、已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经济体集中在加勒比地区巴哈马和东加勒比地区已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巴哈马央行于2019年12月启动沙元(Sand Dollar)项目试点,并于2020年10月宣布正式推出全球首个CBDC“沙元”(Sand dollar),由巴哈马央行向700个岛屿的近40万居民发行,以提高金融普惠性、打击洗钱或非法经济活动。
“沙元”与巴哈马元挂钩,定位于零售型CBDC,巴哈马居民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由巴央行授权的电子钱包可以进行移动支付。
东加勒比央行于2019年3月启动数字货币的开发与测试,并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推出官方数字货币DCash,成为首个推出CBDC的货币联盟。
DCash与东加勒比元挂钩,由东加勒比央行发行、持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发。
最新整理日本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

最新整理日本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日本宏观经济分析(一)日本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但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20xx年2月16日,日本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xx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实际增长率为0.7%,CPI上涨1.8%。
而20xx年日本经济GDP为5608164亿日元,实际增长率为2.1%。
自20xx年11月份以来,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xx年1月份继续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日本经济将在20xx年下降5.8%。
日元近期走强以及信贷状况整体趋紧,对日本出口商产生了不利影响。
日本20xx年的产出缺口将超过8%,日本至少将在20xx年将继续遭受温和的通货紧缩。
MF称,日本20xx年的预算赤字预计将接近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净负债规模将超过GDP。
(二)工业生产急速下滑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08年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当月日本工矿业生产继续大幅下滑,显示日本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11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8.1%,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继续下降,降幅为8.0%,且09年1月继续下滑2.1%。
日本央行发表的报告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景气指数从08年9月份的-3骤降至-24,跌幅为21%,而09年3月的景气评价指数则更是跌至-36,表明多数日本大企业对今后抱更悲观的态度。
整个日本经济都正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日本的经济形势迅速的恶化是因为,日本企业背负着急速的日元升值和严重的资金困难这两座大山。
日元升值虽然对日本的进口有益,但却是日本汽车和电机产业减少收益的主要原因,而正是汽车和电机产业的出口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骨架。
由于短期内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企业的业绩恶化,而日本的大企业也逐渐感觉到融资环境正变得严峻。
20xx年的日本出口环境严峻。
从矿产工业生产指数看,输出和联动生产在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少了将近10%。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日本经济泡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间,日本股市、不动产市场和银行等金融市场的极度繁荣所引发的一次严重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货币政策是导致该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日本政府在八十年代末期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印制货币和低利率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银行贷款的大量增加,成为了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
银行向股票市场、不动产市场和公司等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投资,这进一步推动了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其次,日本政府在国内的经济政策上过于重视出口,忽视了国内消费的重要性。
日本的出口比例一直维持在 GDP 中的很高水平。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力、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提升了日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然而,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了问题,日本经济将毫无疑问受到严重冲击。
此时,国内消费需求及其增长率的低迷成为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另一大原因。
此外,日本经济泡沫还与日本公司的不良经营和投资决策有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日本公司普遍借贷用于投资,这些投资经常是决策不清、效果不佳。
由于大量资金用于不良投资,日本公司过高的负债率削弱了其在经济降温时期的抵抗能力。
最后,对金融监管的不足也是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的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不合理,金融机构负债额过高,加之资金链过长,这导致了资产匮乏以及资产负债表的不均衡。
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对松懈,使这样的金融机构倾向于高风险的操作,最终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和崩溃的速度。
总的来说,日本经济泡沫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但货币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以后的经济政策中,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平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减少类似的经济泡沫危机的发生。
日本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24年经济走势展望

日本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24年经济走势展望作者:李星晨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4期2023年,日本经济增长态势明显好于上年。
2024年,预计日本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调。
一、日本2023年经济形势2023年日本经济增长“先高后低”,三、四季度增幅明显低于一、二季度。
四季度,日本经济继续维持低增长,企业设备投资回暖,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贸易逆差有所收窄,股市大幅上涨。
但同时,私人消费持续下滑,通胀壓力仍然偏大,日元贬值压力尚未消除,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难解。
总体看,疲弱的日本经济基本面小幅改善。
经济增长有所改观。
2023年,日本实际GDP增长1.9%,增幅较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历史上看是增速较快的一年。
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增长0.1%,扭转了上季度负增长的状态。
内需拖累GDP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私人消费受持续高通胀影响环比收缩0.3%,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拖累GDP下降0.1个百分点;在利润增长、半导体和汽车领域制造业回流政策等因素推动下,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增长2%,三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四季度,出口、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6%、1.7%,涨幅较三季度分别扩大1.7个、0.7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整体稳定。
2023年四季度各月失业率均为2.5%,2024年1月降至2.4%,均低于2023年全年的均值2.6%。
2024年1月,日本失业人数为163万人,同比减少1万人,连续两个月下降。
当月,日本就业率为61.1%,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为6714万人,同比增长25万人,其中信息通信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增长较多,医疗业、农林业、批发零售业下降较多。
通胀压力依然不小。
核心CPI涨幅大于CPI,服务价格涨幅大于商品,是当前日本物价运行的主要特征。
2023年10月—2024年1月,日本CPI涨幅从3.3%稳步下降到2.2%,核心CPI涨幅从4%逐渐降至3.5%,截至2024年1月日本核心CPI涨幅已经连续12个月高于CPI。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QQE)于2013年4月由日本央行推出,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货膨胀率。
该政策在推出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本文将对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政策效果1. 经济增长加速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日本央行鼓励消费和投资,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2013年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日本GDP保持了稳定增长,特别是在2017年和2018年,日本经济增速相对较快,为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2. 通货膨胀率提升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长期低迷。
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通货膨胀率。
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率开始逐渐上升,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有所提升,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挑战。
3. 股市反弹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股市的反弹。
政策推出后,东京证券交易所股指不断攀升,投资者信心大增。
市场上涨带动了企业利润的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政策原因1. 经济困境日本长期面临着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紧缩严重,导致了日本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货膨胀率。
2. 债务危机日本政府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债务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为了缓解债务压力和恢复经济活力,日本政府和央行不得不采取刺激措施,包括量化宽松政策。
3. 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日本经济受到了来自全球市场的多重挑战。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日本需要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以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三、政策争议1. 货币政策限制尽管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概述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顾名思义, 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事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
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指标,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央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等金融变量, 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 使得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密切, 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旦确定下来, 央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变量, 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 以便确定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从而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两大类: 数量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型指标包括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 包括: 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工具变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 而要借助既受政策工具调控变化又与最终目标变量密切相关的中介金融变量, 才能实现对最终目标变量的直接影响。
在这些中介金融变量中, 有的距离最终目标近而距离政策工具远, 央行运用政策工具并不能够有效的调控这些中介金融变量, 因而很难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志, 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 必须找寻这样一种中介金融变量, 它既满足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的要求, 又能够被政策工具有效调控, 这样的金融变量便是我们所说的中介目标。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中介目标可以有效测度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由于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 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而通过设定短期的、数量化的中介目标变量则可以在短期内测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二、中介目标能够对宏观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 央行根据经济反应出来的信息, 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 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QE)是指日本央行通过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以达到稳定物价、提振经济增长和打击通缩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于2013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是日本央行对抗长期经济低迷和通缩的一种措施。
QQE的主要效果之一是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购买债券等资产,日本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提高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这使得企业和个人可以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促进投资和消费,进而提振了经济活力。
货币政策宽松也使得企业借款成本降低,增加了企业投资的动力。
QQE还通过提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推动了财富效应。
随着央行大规模购买债券和其他资产,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推动了相关市场的上涨。
这使得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增加,提升了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QQE对于通胀目标的达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央行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通过大规模购买债券等资产,央行希望提高价格水平,抑制通缩现象。
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人口老龄化、慢增长等,日本的通胀始终无法达到目标水平。
通过QQE政策的实施,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QQE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通缩风险的存在是实施QQE的主要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面临低增长和通缩挑战,导致了长期的经济停滞。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打击通缩,央行采取了QQE政策。
日本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空间的限制是实行QQE政策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的低通胀压力和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传统货币政策的效果被严重削弱。
为了克服货币政策空间的限制,央行不得不采取创新举措,如QQE。
日本政府和央行对于经济复苏的强烈愿望也是实施QQE政策的原因。
面对长期的低增长和通缩风险,政府和央行都希望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们采取了QQE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打击通缩。
QQE政策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推动财富效应和缓解通胀压力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日本货币政策

一、日本数量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背景日本在90 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尽管日本央行于90 年代末已经将利率降至0,但经济平均增长率仍显著下滑,物价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如图1。
图1 日本90年代末陷入流动性陷阱自1999年2月起,为应付经济停滞和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采取了所谓“量的缓和”措施,自从实施零利率政策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使日本经济有所复苏,向恢复性过渡。
GDP增长率由1999年的0.6%上升到2000年的2.8%。
消费物价指数、通货紧缩势头明显在减弱,通货紧缩不应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焦点。
此外,日本银行认为零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非常措施”,如果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既不利于金融发挥正常作用,长期采用零利率这种超常规的极端政策实际等于完全丧失利率杠杆的效用;也不利于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应尽快解除。
基于以上理由,日本银行认为解除零利率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与日本银行相比,日本政府对经济复苏的判断却极其谨慎。
尽管政府持反对态度,日本银行还是于2000年8月做出了解除零利率政策的决定1,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由0.03%上调至0.25%。
但是,出乎日本银行的预料,进入2001年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内外环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明显恶化。
物价指数降至-0.7,GDP增长率到2002年降至0.3%,日经平均股价跌破13000日元大关,银行的自有资本损失剧增,企业设备投资减少。
日本经济面临着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颇为相似的状况,以不良债权为背景的金融不安再度趋强,金融、经济危机再燃的可能性急剧高涨。
(二)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1、景气起伏期(2000—2001):从紧缩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受当时美国IT泡沫破灭的影响,终于导致日本经济再次跌入谷底。
2000年、2001年消费物价指数降幅增大,分别达到-0.5%和-1.0%,2001年GDP增长率降至-0.8%。
货币政策调整预示日本经济步入新阶段

整的幅度 还不够 。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央行采用 了通货膨胀 目标,因为这使政策变得更透 明, 人 们也可 以了解未来可能的价格走势。 不过欧元区和英国设定的通货膨胀 目标——央
有采取激进的、空前的措施才能刺激借贷,定量宽松政策应运而生。 这个政策似乎促进 了经济增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在 2 0 年增长 了28 ,经 5 0 .% 济学家预计今年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还将达到这个水平。 需求增加 意味着公司可以 提高产品价格 ,因此消费者价格 自20 年下半年开始上升。 05 央行周四的举措表明, 央行认为 日本经济已经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下实现充分的增长。 日本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低利率促使握有大量 资金的日本投资者在世界其他市场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 从美国垃圾债券 以新西 兰元计价的定期存款,到投资印度股市的共同基金,日本投资者无处不在 另外, 投机商还可以从 曰 以低利率借入资金, 本 然后投资于其他市场高收益的资产, 这就 是所谓的 “ 结转交易” 。 如果利率上调, 那么上述投资趋势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这种预期在最近几周令 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上升。曰 本国内股市在过去两个月也萎靡不振。 市场担心上调利 率将抑制个人的股票投资——这是近年来 日本股市上扬的主要动力, 因为个人投资 者大约一半的资金来 自 借款。另外,日元上涨将令出口产 品的价格上升, 这将导致 出口商的盈利下降——重演 2 世纪 8 年代后期的那一幕。 0 0 周四, 基准的1年期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从年初的14% 0 .4 猛增至165 随着 . 0% 央行因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而售出部分政府债券, 市场预期债券收益率将继续上涨。 不过央 行提前调整货 币政策—— 这 出乎许多分析 师 的意料 , 他们 预计最 早也要 等到4 月才会调整——从目前看来, 有助于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日经指数周 四上
日元汇率的趋势

日元汇率的趋势
根据过去的数据和当前的经济环境,日元汇率的趋势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可能影响日元汇率的几个因素:
1. 经济数据:如果日本的经济表现良好,包括增长率、就业市场、通胀率等方面,那么通常会加强对日元的需求,导致日元升值。
相反,如果经济数据疲软,日元可能会贬值。
2. 利率政策:日本央行的利率决策对日元的汇率有很大影响。
如果央行采取鹰派政策,即提高利率,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日元,从而导致日元升值。
相反,如果央行采取鸽派政策,即降低利率,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到其他国家,从而导致日元贬值。
3. 贸易状况:日本是一个出口国家,对国际贸易非常依赖。
如果日本的出口增加,贸易顺差增加,那么日元将会受到支撑,导致升值。
相反,如果贸易逆差扩大,日元可能会贬值。
4. 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的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买入日元作为避险资产,导致日元升值。
需要注意的是,汇率的变动是非常复杂和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
此,对日元汇率的趋势预测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日元贬值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日元贬值不仅涉及到国际汇率的变动,也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元贬值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原因1. 外汇市场供需变化:外汇市场供需关系是决定日元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
当外国投资者对日本产生兴趣时,需求增加,日元汇率相应提升;反之,需求减少时,日元汇率下降。
因此,外汇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日元贬值的首要原因。
2. 日本经济状况:日本经济的整体状况也会影响日元的汇率。
当日本国内经济面临困难时,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资本外流增加,从而导致日元贬值。
另外,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也会对日元汇率产生影响。
3. 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日元贬值产生影响。
当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或其他地区货币升值时,投资者可能转向抛售日元,导致其贬值。
二、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1. 出口行业受益:日元贬值对于出口行业是利好消息。
贬值后,日本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增加了出口额,推动了出口相关企业的发展。
这对日本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市场的改善都有积极影响。
2.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日元贬值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对于日本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可能对日本国内需求产生冲击,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
3. 能源依赖加重:作为能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日元贬值会对日本的能源进口造成压力。
能源价格上涨将增加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4. 旅游业和金融业受影响:日元贬值对日本的旅游业和金融业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贬值后,日本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外国游客的到访量可能增加;然而,对于金融业来说,贬值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增加金融风险。
5. 通胀压力:日元贬值可能导致通胀压力上升。
由于进口价格上涨和成本推动的需求推动的价格上涨,日本的通胀率可能会增加。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央行资产负债表为视角的分析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传导: 首先,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 量流动性资金。这一过程可以直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市场利率, 进而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开支和借贷。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结论
首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结构。在日本,央 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政府债权占比大幅增加,这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导 致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
结论
其次,量化宽松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扩张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此外,央行对 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也有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稳定金融市场。
其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可以影响市场预期。当市场参与者看到央行大量 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时,他们会预期未来通胀压力增大,从而降低名义利率和 实际利率,进一步鼓励投资和消费。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最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外汇市场。当一个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 政策时,该国货币供应增加,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有利于出口并抑制进口。 这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并抑制全球贸易伙伴的竞争压力。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总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它的传导机制和政 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 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内容摘要
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 日本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央行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本次演示将以日本为例,探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
央行数字货币国际比较及数字人民币发展展望

21New Economy Leader |2021年第01期 |摘 要: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时代一种崭新的货币形态。
从全球来看,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没有实质推进,但欧美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数字货币研究甚至发行的跨国联盟。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中心化管理的双层运营体系,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M0),支持有限度的可控匿名交易和双离线直接支付交易及不计付利息等特征。
考虑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如下问题:公众将银行存款兑换为数字人民币引起的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下降和资金成本上升;数字人民币系统运行费用分担机制;数字人民币推出后的生态环境建设;数字人民币系统运作过程中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防范等潜在挑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预案。
关键词: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国际比较;风险防范央行数字货币国际比较及数字人民币发展展望□ 李诗林 李雪君一、引言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货币形式不断演进。
在现代社会,以国家信用为支撑,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逐渐成为全球主权国家货币的主要形式。
2009年比特币产生以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数字货币的热潮,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法定数字货币是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亦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或简称“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
国际清算银行(BIS)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义为:“是中央银行货币的一种新的数字化形式,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与已有法定货币单位相同,作为交易的媒介与价值储存工具。
”由于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已有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货币,例如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存款准备金以及清算账户中的备付金,所以,BIS 特别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与传统的存款准备金及清算备付金账户余额不同的、数字化形式的中央银行货币”(CPMI,2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日本:日央行扩表“放水”特征
650
450 250
50
Jan-00 Jun-01 Nov-02 Apr-04 Sep-05 Feb-07 Jul-08 Dec-09 May-11 Oct-12 Mar-14 Aug-15 Jan-17 Jun-18 Nov-19
0.6 0.5
0.4 0.3 0.2
0.1 0 -0.1 -0.2
Jan-00 Jun-01 Nov-02 Apr-04 Sep-05 Feb-07 Jul-08 Dec-09 May-11 Oct-12 Mar-14 Aug-15 Jan-17 Jun-18 Nov-19
图9:日央行资产负债表(单位:亿日元)
图10:日本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单位:%)
X 10000
2020年11月2020年1月2013年4月
资产:公司债券
资产:外汇储备
资产:ETF(以信托资产持有)
资产:短期政府债券(1年以下)
资产:贷款(以资产池做抵押)
资产:中长期政府债券(1年以上)
总资产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
2020年11月2020年1月2013年4月
资产:公司债券
资产:外汇储备
资产:ETF(以信托资产持有)
资产:短期政府债券(1年以下)
资产:贷款(以资产池做抵押)
资产:中长期政府债券(1年以上)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3
图13: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分项贡献率(“安倍经济学”期间)
“安倍经济学”期间,扩表主要通过1年
期以上国债(93.5%),1年期以下国债
为负贡献(-6.2%),贷款(5.4%);
图14: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分项贡献率(疫情期间)
疫情期间,扩表主要通过贷款(49.1%)
,其次为1年期以下国债(24.2%),再
次为中长期政府债券(17.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