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层析相关知识
层析柱原理和使用方法
层析柱原理和使用方法
层析柱原理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可以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层析柱是一个长管状结构,内部填充有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
根据组分在填料中的亲和性差异,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填料,从而实现分离。
层析柱的使用方法如下:
1. 样品预处理: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样品处理(如pH调整、过滤等)。
2. 建立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材料、填料粒径和填充方法,并确定适当的溶剂体系和流动相条件。
3. 装填填料:将选择好的填料装入柱中。
填料的打包密度和均匀性对色谱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要确保填料的均匀性和紧密度。
4. 平衡柱:用流动相预浸柱,使填料均匀吸附流动相,并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时间根据填料种类和样品性质而定。
5. 注射样品:将样品以适当的体积注射到柱中,并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
6. 运行分析:启动流动相,控制流动相速度和温度,使样品组分逐渐分离,并记录结果。
7.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器的信号,对分离出的目标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层析柱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填料选择:根据被分离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填料。
2. 流动相选择:要确保流动相对目标组分具有足够的分离能力。
3. 注射量控制:注射量应根据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进行合理
控制。
4. 柱温控制:柱温对于某些温度敏感性样品的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柱温控制。
5. 柱保养:正确使用和保养层析柱,避免杂质吸附和填料破碎等情况的发生。
6. 数据分析: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步骤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步骤:
柱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不同的分配和移动速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柱层析中,固定相通常是由不溶性基质形成,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等,而流动相则是由溶剂组成。
样品被加到柱子上后,用流动相洗脱,在洗脱过程中,样品中的各组分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历多次反复的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最终实现分离。
柱层析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其中,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适用于大于50-100g的产品,但洗脱时间较长;减压分离可以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且有时易分解的化合物难以得到;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
层析柱原理和使用方法
层析柱原理和使用方法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基于化合物在不同相(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层析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本文将介绍层析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层析柱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合物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当混合物通过固定在柱子中的吸附剂时,不同成分因其在吸附剂上的亲和力不同而在柱子中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物的分离。
在层析柱中,固相是固定在柱子中的吸附剂,液相是混合物溶解在的溶剂。
使用层析柱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固相。
固相的选择应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特性来确定,例如极性、分子大小等。
选择合适的固相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常见的固相包括硅胶、氨基硅胶、C18等。
第二步是装填柱子。
在装填柱子时,需要先将柱子底部封闭,然后依次加入固相和液相,确保固相均匀分布在柱子中。
装填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压缩,以确保固相不会因为柱子振动而移动。
第三步是样品加载。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柱子,让混合物在固相上分配。
不同成分会根据其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从而实现分离。
第四步是洗脱和收集。
洗脱是指用洗脱剂将化合物从固相中洗出,收集不同时间点洗出的溶液,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纯度较高的化合物。
层析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固相和液相组合,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特性和需要纯度来选择合适的固相和液相,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来进行操作,以确保分离效果和纯度。
总之,层析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它基于化合物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掌握层析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层析柱技术,促进科研和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层析柱尺寸
层析柱尺寸摘要:一、层析柱简介1.层析柱的概念2.层析柱的分类二、层析柱尺寸的重要性1.层析柱尺寸与分离效果的关系2.层析柱尺寸与样品处理量的关系三、常见层析柱尺寸及应用1.分析层析柱尺寸2.制备层析柱尺寸四、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尺寸1.根据实验需求选择2.考虑样品性质和处理量正文:层析柱尺寸在层析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层析柱的概念和分类,然后阐述层析柱尺寸对分离效果和样品处理量的影响,接着介绍常见的层析柱尺寸及其应用,最后给出选择合适层析柱尺寸的建议。
一、层析柱简介层析柱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技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层析柱由柱管、固定相和移动相组成。
柱管尺寸影响到样品的处理量和分离效果。
二、层析柱尺寸的重要性1.层析柱尺寸与分离效果的关系层析柱尺寸对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层析柱尺寸有利于提高分离效果,但同时会降低样品处理量。
因此,在选择层析柱尺寸时,需要权衡分离效果和样品处理量。
2.层析柱尺寸与样品处理量的关系层析柱尺寸直接影响到样品处理量。
较大的层析柱尺寸可以容纳更多的样品,但分离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相反,较小的层析柱尺寸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但样品处理量会降低。
三、常见层析柱尺寸及应用1.分析层析柱尺寸分析层析柱主要用于实验室分析,尺寸较小,一般为直径1-5 厘米、长度10-30 厘米。
这种层析柱适用于对样品分离效果要求较高的实验。
2.制备层析柱尺寸制备层析柱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尺寸较大,一般为直径5-10 厘米、长度1-2 米。
这种层析柱适用于对样品处理量要求较高的实验。
四、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尺寸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尺寸需要根据实验需求、样品性质和处理量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建议:1.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如果实验对分离效果要求较高,可以选择较小尺寸的层析柱;如果实验对样品处理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较大尺寸的层析柱。
2.考虑样品性质和处理量样品的性质和处理量也是选择层析柱尺寸的重要因素。
实验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实验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层析法是通过分离混合物组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两种。
本文将介绍它们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实验柱层析原理实验柱层析是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分配的差异进行分离。
实验柱层析一般采用正交试验法,即通过改变柱填料、流动相、流速和溶质质量浓度等参数,以缩小响应面,得到最佳分离条件。
步骤1.选择合适的柱径和柱高,并选用合适的柱填料。
2.准备流动相,并过滤除杂质。
将柱填料与流动相充分浸泡,使柱填料达到平衡状态。
3.将混合物加到柱顶,并开始淋洗。
此时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交替分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同时前进,终于分离。
4.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样品组分并计算出分离效果和纯度。
应用实验柱层析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常见的应用包括:1.分离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
2.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定量分析。
3.分离和提取天然产物和药物。
薄层层析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比较简单、快速的分离方法,其原理与柱层析类似,只是采用了薄层硅胶或氧化铝等作为固定相,可直接对液态和固态样品进行分离。
步骤1.准备薄层柱。
2.准备固定相毛细管与混合样品。
3.在薄层柱上涂上一层液态固定相,然后将其晾干。
4.将样品分别点于薄层柱的一端,放入发展槽中,加入足量发展剂。
5.等到液面距离薄层柱顶端约0.5cm时取出,划线,停发展,晾干。
6.在笼罩于发展剂蒸汽中的小钵中烘干至静止。
应用薄层层析作为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生物和化学样品的一种常用手段,其应用包括:1.对合成的物质进行纯化和分离。
2.植物药的含量测定。
3.对复杂化学物质进行溶剂系统选择和定性分析。
实验柱层析和薄层层析都是常见的层析法,虽然原理类似但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分离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实验案例讨论与经验分享
案例介绍
介绍几个典型的柱层析法应用案例,包括实验设 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等。
经验分享
分享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故 障排除等方面的经验。
互动交流
鼓励与会者提问、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 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总结与展望
06
柱层析法原理与方法的总结回顾
柱层析法原理
方法 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
优化柱温和流速
参数优化的方法和原则
•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料
参数优化的方法和原则
原则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分离要求进行参数优化 注意避免参数变化过大,以免对分离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结果分析方法和技术
方法 峰面积和峰高比较法
标准曲线法
结果分析方法和技术
离、纯化和鉴定。
生物样品分析
柱层析法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 物质的分离和分析,如生物碱、 氨基酸等,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
准确性。
柱层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01
农药残留检测
柱层析法可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离和检测,通过合适的填料和洗脱
条件,将农药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分离,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开始,柱层析法逐渐从基础的实验室技术发展为高效、自动化的现 代分离分析方法。
柱层析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柱层析法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应用
药物研发、天然产物提取、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广泛 应用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操作和案例分
05
析
柱层析的原理注意事项
柱层析的原理注意事项柱层析是一种物质分离和分析的技术,其原理基于样品分子在柱状填充物上的相互作用和迁移。
柱层析的原理主要包括平衡理论、迁移理论和分离理论。
平衡理论是柱层析原理的基础,它描述了分析物在移动相和静相之间的平衡分配。
移动相是流动通过柱状填充物的溶剂,静相是固定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剂。
移动相和静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决定了样品分离的效果。
分析物在移动相和静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值)可通过校准曲线或计算方法得到,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迁移理论是柱层析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忽视的原理。
迁移理论描述了样品分子在柱层析填料上的扩散、质量传递和传输过程。
迁移过程受到扩散系数、底层流速和填充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调节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
分离理论是柱层析原理的核心,它描述了不同组分在柱状填料上的吸附和解吸。
不同组分对填料表面的亲疏性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吸附力和强度。
为了实现有效分离,柱层析中常常使用不同类型的填料,并调节移动相组成和条件。
分离理论是实验操作的依据,通过优化实验参数,可以实现高效、选择性的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柱层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填料:填料是柱层析中的关键。
填料的选择应根据分析物的性质、样品基质的复杂性和分离目标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填料包括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凝胶和硅胶等,它们具有不同的亲疏性、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2. 优化流动相条件:流动相的选择和组成对分离和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流动相的组成可以通过改变溶剂比例、添加缓冲剂或调节pH来实现。
合理的流速和温度条件也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
3. 校准曲线和质量控制:柱层析的定量分析常常需要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进行,校准样品应涵盖待测样品的浓度范围。
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使用内参标物、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4. 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柱层析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
柱层层析法
柱层层析法1. 什么是柱层层析法柱层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常用技术。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柱层)和移动相(溶剂)之间的不同亲和性,通过不同程度的分配来实现分离。
2. 柱层层析法的原理柱层层析法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柱层中的分配行为。
柱层通常由多孔性固体填充而成,填充物可以是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
移动相则是溶剂,可以是单一溶剂或溶剂混合物。
当样品溶液经过柱层时,不同的化合物会因其与固定相的亲和性不同而以不同速度移动。
较亲和固定相的化合物会被较牢固地吸附在柱层上,而较亲和移动相的化合物则会更快地通过柱层。
这样,化合物就会在柱层中被分离开来。
3. 柱层层析法的步骤柱层层析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柱层首先,选择合适的柱层填充物,并将其装填到柱层中。
填充物的选择应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需求进行,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和氧化铝。
3.2. 平衡柱层将柱层与移动相进行平衡,使填充物充分吸附溶剂。
3.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样品溶液加载到柱层的顶部。
注意,样品溶液应预先与移动相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溶解。
3.4. 洗脱化合物通过逐步改变移动相的组成或使用不同的移动相,将化合物从柱层中洗脱出来。
洗脱时应注意控制溶剂流速和溶剂比例,以保证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3.5. 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收集起来,通常使用试管或收集瓶。
根据需要,可以将收集的洗脱液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4. 柱层层析法的应用柱层层析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制药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化合物。
4.1.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纯化柱层层析法可以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通过合理选择填充物和移动相,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4.2. 合成化合物的纯化柱层层析法也常用于合成化合物的纯化。
通过柱层层析,可以将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副产物分离开来,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层析柱的干法湿法填充及相关知识
层析柱装填及相关常识注: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x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简介
柱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化学分离分析中具有极大的价值的方法,由于它可以将有机混合物分离成许多组分,并可以提取其中的活性组分。
柱层析是一种利用吸附的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有机物分析,分析检测,矿物检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柱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原理介绍
柱层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和吸附性而基于多种形式的分析方法,主要利用柱体中柱层中溶剂的不同极性和吸附层的不同性质,将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柱层析的原理如下:
1)物质溶解定律:一定优势的溶剂会溶解,而另一定优势的溶剂不能溶解,这叫“物质溶解定律”;
2)溶质和溶剂的吸附:一些离子和分子在植物保护剂层中与当地分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有时形成吸附!
3)层析效应:一种溶质在柱体中运动时,它的移动速度一般比另一种溶质的移动速度要快,这种效应叫做层析效应;
4)聚集效应:由于柱体内的相互作用,一些溶质会相互聚集,改变原来的移动速度。
5)滞留效应:一些溶质会在柱体内滞留,而不像其他溶质那样继续移动,这种现象叫滞留效应。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xiazanwen(金币+5):辛苦了2010-08-24 06:34:58柱层析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
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
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
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1)层析柱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
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
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
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
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
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
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
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
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
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
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
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
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
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化学实验中的柱层析法
● 04
第四章 仪器维护
定期维护保养
在进行柱层析法实验 时,定期维护保养柱 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这包括定期清洗柱和 更换固定相,确保柱 的性能和分离效果始 终处于最佳状态。
仪器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原 因分析
分析仪器故障的 常见原因,帮助
及时排除问题
故障的排除 方法
介绍故障排除的 方法和步骤,保 证实验顺利进行
蛋白质纯化 DNA/RNA提取
药物分析
药物代谢产物检测 药物残留检测
环境样品分析
土壤重金属检测 水体有机污染物检测
其他领域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 化妆品成分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生物医药、 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确的操 作和分析,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有效分离和纯 化,为科研实验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柱层析技术的新 方法
柱层析技术作为一种 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 重要方法,不断在不 同领域有新的应用和 发展。近年来,一些 新的柱层析技术方法 被提出,为研究者提 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提高柱层析效率的方法
改进柱层析 填料
优化填料的孔径 和颗粒大小
优化柱层析 条件
控制柱温和压力
柱层析法的分类
正向柱层析
流动相从上至下
亲和层析
根据亲和性分离 目标化合物
离子交换层 析
根据电荷差异进 行分离
逆向柱层析
流动相从下至上
柱层析法的应用领域
01 生物化学
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分离纯化
02 药物分析
检测药物成分和纯度
03 环境监测
分离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柱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组分的常用方法,它基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分配行为,通过在填充在柱中的固定相上的流动相中进行分离。
下面将详细介绍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柱层析法基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分离。
其中,固定相是一种特定的吸附剂或分离介质,它占据了柱子的内部空间。
而流动相是运动的溶液,它通过柱子并与固定相接触。
在固定相的作用下,样品中各个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
固定相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分子筛等方式与不同组分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力会使得样品组分在流动相中的速度不同,从而使得各个组分在柱中分离。
通常情况下,移动相的性质和柱子中固定相的选择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方法分析:1.实验准备:确定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并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组合。
准备量取定量混合物溶液,待用。
2.柱装填:将合适的固定相按照一定方法装填到柱子中。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压缩或不压缩填充方法。
3.样品进样:将预先制备好的样品溶液以适量的体积注入柱子,等待分离进程进行。
4.分离过程:打开进样阀,使样品进入柱中。
样品会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发生分离,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其中,流动相会冲走一些组分,而其他组分会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
5.检测和结果分析:使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如紫外可见光谱检测、荧光检测等,在柱的出口位置定时检测样品的组成。
通过不同组分的峰值高度、面积等参数,可以推断出各个组分的浓度和分离效果。
6.结果计算和报告: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个组分的浓度。
最后做出结果报告,包括每个组分的峰值高度、面积,浓度等。
总结: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行为的利用来实现分离。
柱层析法的方法包括实验准备、柱装填、样品进样、分离过程、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计算和报告等步骤。
柱层析知识总结
柱层析知识总结★★★★★★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xiazanwen(金币+5):辛苦了2010-08-24 06:34:58枫叶子2006:编辑内容2010-10-24 17:10柱层析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
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
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
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1)层析柱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
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
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
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
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
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
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
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
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
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
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
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
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
柱层析的专业概念
柱层析的专业概念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它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下面将详细介绍柱层析的相关概念。
1.固定相和流动相在柱层析中,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通常是固体颗粒或凝胶。
流动相是经过色谱柱的液体,它与固定相相互作用,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存在选择性的相互作用,这种选择性使得不同的组分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度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2.吸附和洗脱在柱层析中,混合物中的组分被固定相吸附,然后通过流动相的洗脱作用,将不同组分逐一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决定,而洗脱作用则通过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洗脱液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它需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均产生相互作用,以平衡各组分的吸附和洗脱。
3.分离纯化柱层析的主要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纯化后的组分通常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收率,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或工业化生产。
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及洗脱液来进行优化。
4.分辨率分辨率是衡量柱层析效果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分离出的各组分在色谱图中的分离程度。
分辨率越高,各组分在色谱图中的峰形越好,纯度越高。
为了提高分辨率,可以调整色谱条件,如改变固定相的类型和粒径、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等。
5.操作条件柱层析的操作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流速等。
这些条件对于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此外,对于特定的分离任务,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以实现最佳的分离效果。
6.再生和重复使用为了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分离效率,通常需要对色谱柱进行再生和重复使用。
再生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色谱柱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例如通过高温处理或化学清洗等。
重复使用则是指在色谱柱经过一次使用后,再次使用其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色谱柱的堵塞和损坏,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分离效果。
柱层析方法经验归纳汇总
1、选柱子: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高比一般在1:5-10.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de)1/4~1/5.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de)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de)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de)塔板数.其他条件相同(de)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de),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de)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de).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de)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de)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de)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de)噪音,而且时间长).加压柱是种比较好(de)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是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de)快些.压力(de)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小气泵.特别在容易分解(de)样品(de)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de)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加压柱在普通(de)有机化合物(de)分离中是比较适用(de).柱子(de)尺寸为粗长(de)最好.柱子越长,相应(de)塔板数就越高.柱子越,上样后样品(de)原点就越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de)减小了分离(de)难度.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de)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de)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de)是敏感(de)物质,小心不为过.因为分离(de)物质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de),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 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de),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de)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de)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无水无氧柱中用(de)比较多(de)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de)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de),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2、选择吸附剂: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de)硅胶.干硅胶(de)视密度在左右,所以要称40 g硅胶,用烧杯量100 ml也可以.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de)30-40倍,具体(de)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de)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de)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de)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de)吸附比较强(de)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de)点先出,而前面(de)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常用吸附剂(de)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几种常见吸附剂(de)特性(1)氧化铝:市售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类,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de)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de)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de)醛、酮(de)缩合.酯和内酯(de)水解、醇羟基(de)脱水、乙酰糖(de)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de)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酸性氧化铝(—: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de)分离.中性氧化铝(pH7—: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de)物质如酯、内酯等(de)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de)有机酸和碱等.(2)硅胶:硅胶是硅酸(de)部分脱水后(de)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de)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聚酰胺色谱(de)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de)功能.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谱.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de)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de)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de)规律:形成氢键(de)基团(如酚经基、按基、酪基、硝基等)越多,吸附力越强.如丁二酸>丁酸形成氢键(de)位置与吸附力有很大关系.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力增大,邻位使吸附力减小.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大,少者吸附力小.若形成分子内氢键,则使化合物(de)吸附力减小.(4)硅酸镁:中性硅酸镁(de)吸附特性介于氧化铝和硅胶之间,主要用于分离甾体化合物和某些糖类衍生物.为了得到中性硅酸镁,用前先用稀盐酸,然后用醋酸洗涤,最后用甲醇和蒸馏水彻底洗涤至中性.3、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de)展开剂(de)比例再稀释一倍后(de)溶剂.要使所需点在Rf值在左右(de)比较好.极性小(de)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de)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de)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常用溶剂(de)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单一溶剂(de)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二氯甲烷也有用(de),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de)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de)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de)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de)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de)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de)体积比为1/3(de)混合溶剂.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乙酸乙酯/石油醚=4:1可用TLC 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混合溶剂(de)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4、装柱:、湿装法:方法一:准确加入一定体积(de)溶剂,然后缓慢加入吸附剂,必要时可轻敲柱壁,排除多余溶剂,计算主留体积方法二:1) 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de)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de)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de)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2) 装柱: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de)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干装法:在下端减压抽气(de)同时,将吸附剂通过长径漏斗缓缓到入柱内.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柱子下面(de)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de),可以采用四氟节门(de).装完(de)柱子应该要适度(de)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de)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柱子更忌讳(de)是开裂,无论竖(de)还是横(de)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5、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de)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6、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de).1) 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将样品溶于合适(de)溶剂后,在搅拌下加入样品量3~5倍(de)吸附剂,晾干至粉末状.然后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de)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2) 将样品溶于合适(de)溶剂,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de)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最后再用少量清洁溶剂对主壁洗涤2~3次,加完后将下面(de)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de)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de)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de)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7、过柱和收集:必须注意在洗脱(de)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不能扰动层面.洗脱速度一般为每分钟流出1/200柱留体积左右.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de)权衡.太低(de)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需注意标记不同溶剂(de)分界管号.分部收集:一般每管收集1/20~1/10柱留体积.收集(de)例子:10 mg上样量,1 g硅胶, ml收一馏分;1-2 g上样量,50 g硅胶(200-300目),20-50 ml收一馏分.8、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de)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9、送谱:收集(de)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de)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 ppm 左右所谓(de)“硅胶”峰.。
层析柱
三,上样方法
•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 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 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 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 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 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 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然后用少 量溶剂洗涤后,再加入。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 上样完毕后,接着即用淋洗剂淋洗。淋洗剂一般采用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由于层析 柱和薄板的不同,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 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 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靠扩散作 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
柱子规格的选择
• 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柱子长了 , 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分离就好。目前市场上的柱 子 ,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 ,在实际使用 时 ,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 30~40倍 ,具体的选 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如果 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 ,就可以减少填料 量 ,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 (如 2 cm × 20 cm的柱子 ) ;如果 Rf相差不到 0.1,就要加大柱 子 ,增加填料量 ,比如用 3 cm内径的柱子。
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
• 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 ,主要包括常压分离、 减 压分离和加压分离 3种模式。常压分离是最简单 的分离模式方便、 简单 ,但是洗脱时间长。减压 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 ,但是由于大量的 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 ,并且有时在柱子外 面会有水汽凝结 ,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 以得到 ,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 ,缩短样品 的洗脱时间 ,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与常压柱类 似 ,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压力的 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 ,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目录展开简介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 ,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 ,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 3种模式。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 ,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 ,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 ,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 ,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 ,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 ,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 ,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与常压柱类似 ,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 ,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 ,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 ,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 ,在实际使用时 ,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 30~40倍 ,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 ,就可以减少填料量 ,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 (如2cm×20cm的柱子 ) ;如果 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 ,增加填料量 ,比如用 3cm内径的柱子。
装柱柱层析色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省事 ,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 ,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 ,但溶剂越少越好 ,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柱子底端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 ,否则会被淋洗剂带到淋洗液中 ,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阀门。
干法和湿法装柱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有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流速太慢 ) ,并且一定要均匀 ,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流动。
同时柱中不能有大气泡 ,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 ,因为只要加压气泡就可消失。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 ,开裂会影响分离效果 ,甚至报废。
溶剂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系统是柱层析分离的关键。
在选用柱层析洗脱剂时首先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溶解性 ( Solubil2ity)、亲合性 (Affinity)和分离度 (Res oluti on)。
溶剂应选择价廉、安全、环保的 ,可以考虑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甲醇和正己烷等等。
但正己烷价格较高 ,乙醚很易挥发,二氯甲烷和甲醇与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易使柱子产生气泡。
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 ,要依不同需要选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我们进行的是痕量分析 ,淋洗剂的纯度必须关注 ,一般使用农药残留级或 HPLC级的 ,如果是分析纯的必须进行精制。
同时溶剂在过柱后最好回收使用 ,一方面环保 ,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
上样用少量的溶剂溶解样品加样 ,加完后将底端的活塞打开 ,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 ,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 ,然后再打开活塞 ,如此两三次 ,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 ,一开始不要加压 ,等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 (2~4 cm) ,再加压 ,这样避免了溶剂 (如二氯甲烷等 )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粘性较大 ,上样后在柱上又会析出 ,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 ,是因为填料对样品的吸附饱和所致。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 (比如 DMF,DMSO等)又不能上柱 ,这样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淋洗液的收集和浓缩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 ,就不容易流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柱层析后的淋洗液 ,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溶剂 ,必须进行浓缩 ,如果待测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最好使用常压挥发溶剂 ,否则易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硅胶层析目录展开性状:该产品为白色均匀颗粒,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由优质硅胶为原料加工制成。
其主要特点是能通过对混合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吸附保留时间的差异,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依其纯度又分为工业级粗孔柱层析硅胶、试剂级柱层析硅胶。
用途: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的精制,脱除芳烃物质或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高纯度物质的制备等。
规格:国际惯例:63-212μm(70-230目);38-63μm(230-400目)国内常规:150-250μm (60-100目);75-150μm (100-200目);45-75μm (200-300目)(也可按用户需求加工成其他规格)硅胶表面结构概述在色谱和工业水处理领域中,无定形硅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多孔的无定形结构,不产生任何x 射线衍射[1,4]。
硅胶的表面存在着硅醇基团(si-oh)和暴露的硅氧烷键(si-o-si)。
硅醇基团是强吸附的极性基团,而硅氧烷键是疏水基团。
硅氧烷键上的δ键被dπ-pπ作用而加强,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参与π作用,不能参与给体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形成氢键。
scott和kucera证实硅氧烷基团几乎不吸附极性溶剂分子。
然而,由于硅氧烷键的疏水作用性,可以吸附某些非极性溶剂分子。
对硅胶改性而言,硅醇基比硅氧烷基重要得多。
硅醇基团可以孤立、成对(双生)和缔合(连位)等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硅胶表面。
最近研究表明,不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缔合硅醇基团可以形成键合对,甚至成对硅醇基团也可以形成键合对。
硅胶表面的结构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进行测定。
一般情况下,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硅胶表面上硅醇基团的浓度略有降低。
通常硅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同位素交换法、滴定法、光谱法和烷基铝法等。
nawrock[1]报道了用同位素交换法测定硅胶表面的硅醇基浓度是8.0±1.0μmol/m2,而且这个数值常常被视为硅胶的物理化学常数。
硅醇基团具有明显的酸性,测定的pka值是7.1。
通过对硅胶表面的结构分析,可知硅胶表面硅醇基的类型、浓度和表面分布都会影响所制备键合相的性能,而硅胶的预处理则可以改变表面硅醇类型的分布,提高表面的缔合硅醇的含量,改善硅胶表面键合相的性能。
硅胶柱层析技术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 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可除去氢谱1.5ppm 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注意事项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4.可考虑用剃度法分开并洗脱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1B= vr Gq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二: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En8-Hc#NC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