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 分层渲染技术-渲染层RenderLay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ya 分层渲染技术-渲染层RenderLayer
【Maya】分层渲染技术(一)-渲染层RenderLayer(上)
首先我们来了解分层渲染的意义。
分层渲染,就是将物体的光学属性分类,然后再执行渲染,得到一个场景画面中的多张属性贴图。
分层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后期合成中更容易控制画面效果,如减弱阴影,物体遮挡,高光特效等。
对于某些大场景,我们还能利用分层渲染加速动画的生成过程。
如不受近景光线影响的远景,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渲染层渲染为背景静帧,而近景则完成动画渲染,节省了软件对整个场景渲染所需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层渲染设置,使用不同的渲染器渲染同一个场景中的不同物体(或相同物体)。
如使用MentalRay渲染人物3s材质特效的皮肤质感,而使用MayaSoftware渲染人物的头发光影。
我们甚至可以使用分层渲染设置对物体的操作历史进行“覆写”创建,使物体在不同的渲染层显示为不同的形态。
总的来说,分层渲染对于影片的后期合成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结合2D人物动画的3D场景动画。
相对Maya2008,Maya2009的分层渲染功能更为强大(仅对于MentalRay渲染)。
多通道过滤的渲染方式的采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渲染设置的效率。
不过MentalRay分层渲染功能提高的同时,MayaSoftware的分层渲染却给弱化了:尽管功能并未削减,但是MayaSoftware 在Maya2008中的常用功能(如presets,物体光学属性的预置方案)却不在Maya2009渲染面板的第一选择菜单内。
考虑到Maya2008仍较为普及,因此先将以前整理的Maya2008渲染层资料进行说明。
[Maya2008渲染层面板的设置说明]
从左向右---->
R:渲染层前出现R字样批渲染时才被加入
循环箭头:红色表示重复渲染图层,绿色表示循环利用先前渲染过的图片。
要重复使用此层最后渲染的图片,应使图标变成绿色的箭头标识;要重复渲染该层,则转为红色图标。
*可使用的条件是该渲染层至少被渲染过一次。
图标会保持灰色,直到有渲染过的图片利用;渲染输出只存在于当前的Maya进程的内存中,任何渲染输出会在关闭及重启Maya后丢失。
小球图标:在任何层中,点击小球状的图标(材质球)可以打开Hypershade来选择一个覆写材质,给分配在该层的物体。
从Hypershade中,你也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材质或者编辑该层的材质属性(创建新材质时,其他层的材质不受影响)。
如果有渲染层材质覆写,图标会显示成蓝色的材质球。
小旗图标:点击小旗图标,可以创建一个成员覆写给该层(即进入该渲染层的属性面板)。
如果已经有成员属性覆写,图标会显示红色。
控制图标:点击后面的控制图标,会进入该层的渲染设置窗口。
如果已经有渲染覆写,第四图标会显示成活动的控制图标(红色小标记)。
每个物体的覆写状态不会在渲染层中显示,需要进入相关的设置面板中才能看到。
实例1-动漫场景(物体过滤)
1. 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卡通角色站在大风车和树木之间
思路:风车作为背景层,人物作为中景层,树木花草作为前景层
2. 选择场景中其作用的灯光(平行光)和背景层(大风车),加入渲染层
3. 点击渲染层,我们会发现,除了刚才选择加入的物体,其他物体都不可见
4. 此时渲染,可看到除了大风车,其他物体都没有出现在最终渲染图片中;同时其他物体也不会对大风车产生任何影响,如投影,遮挡等。
5. 回到masterLayer主层,继续选择灯光和中景层添加到新的渲染层
6. 最后将灯光和前景层加入第三个渲染层。
7. 在渲染设置中选择要渲染的场景相机(默认是persp透视图),执行批渲染命令:
8. 得到如下三个图层,分别代表了场景。
你可以对这三个图层进行任意次序排布,或者改变某层的色调,或者在后期合成中加入些新玩意到它们之间……假如只是一张图片,是很难做到这些灵活的后期调整的。
9. 以上场景渲染结果中,似乎少了点什么……对了,是地面和影子。
地面承载着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灯光对物体的投影关系,如果不是打算后期自制地面和投影,在Maya场景中,地面的分层渲染是有一定讲究的。
尽管有很多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此简单例子只考虑3D场景中的物体方位不变的条件下。
(1)开启灯光属性面板和渲染设置面板中的光线追踪功能,否则是没有阴影的。
(2)按前面的方法将灯光和地面添加到新创建的渲染层中(如打算后期制作地面,此步可跳过)
(3)在主层全选场景所有元素添加到新的渲染层中,右键该渲染层,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Attributes,按住属性面右边的Presets按钮,选择shadow
(如果是Maya2008,在渲染层右键时,可以直接选择)
*Maya2009此属性面板的RenderPassOptions和mental ray区块后多了“(obsolete)”的标注,这是因为对于mental ray渲染,Maya2009新增了RenderPass的通道渲染技术,因此这些功能已被废弃,不再用于mental ray渲染。
(4)此时应将其他层的Presets设为diffuse,否则默认是会连同投影一起渲染,最后会形成阴影重叠;
(5)执行批渲染,得到如下5张图,其中阴影层放在最上层,使用正片叠底模式。
(6)分层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进行更自由的后期加工。
如图中,阴影似乎太黑了,我们可以在PhotoShop中对阴影进行透明度或者模糊的修改;
如果觉得图层亮度不够,我们还可以单独修改;
还可以完成远景虚化,颜色调节等效果。
事实上,上述对物体的分层渲染方法仅适用于简单的场景,因为物体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折射,反射,远景虚化,使用mental ray的FG所产生的物体环境色影响等)都未被考虑。
当发现物体过滤法不能达到我们的画面要求,此时就要使用属性过滤法了。
【Maya】分层渲染技术(一)-渲染层RenderLayer(中)
实例2-反射与折射场景(属性过滤)
1. 场景:
水晶葡萄,光滑的桌面,透明的玻璃水壶,明亮的方镜……总之这个场景到处是反射和折射。
思路:除了考虑前景和背景的分层,还要同时考虑到反射和折射效果的存在,因此需要获取反射和折射贴图。
*反射和折射是2D动画最忌讳的现实特效,但在3D软件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滥用这种绚丽的光效。
当然,你需要有充足的渲染时间。
2. 分层渲染前的灯光设置。
由于是随意组合的一个场景,因此我就不遵循“三点布光”的原则进行了,仅使用一个平行光模拟天光效果(如果使用MentalRay渲染,启用FG能得到更真实的效果,不过此篇使用MayaSofeware进行渲染)。
平行光的灯光属性设置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去掉EmitSpecular的勾选,关闭高光照射,因为我不打算让这些玻璃器皿带上刺眼的高光;
(2) 将阴影颜色灰度降低,因为这不是强烈太阳照射下的场景;
(3) 勾选UseRayTraceShadows开启光线追踪阴影,并设置LightAngle和ShadowRays数值如图所示(LightAngle的数值尽量不要超过10,否则阴影会出现明显颗粒)。
3. 分层渲染前的材质设置。
背景我使用一个面片+贴图的方式(使用现成的风景壁纸也是个不错的偷懒方式>_<!)。
为了提高背景在场景中的亮度,除了对材质的Color(颜色)进行贴图连接,我还将贴图同时连接到Incandescence(自发光)节点。
我使用一个球体+贴图来模拟天空,节点连接方式同背景贴图。
不过在球体的pSphereShape 节点的RenderStats区块中,要将如图参数勾选去掉,尤其是PrimaryVisibility(最初可见)-如不关闭,平行光启用光线追踪阴影后,将无法照射球体内部的场景(如果一定要保留PrimaryVisibility以进行天空渲染,则在灯光链接控制中将平行光对球体的照射去掉即可)。
4. 设置好摄像机取景角度并锁定,渲染一张全景图。
5. 全选场景中的所有物体(包括灯光和天空),添加到新建的渲染层。
此时先不要急着对场景进行物体分类设置,因为如果使用“物体过滤”,你将得不到所需要的反射效果。
如方镜前的大南瓜,你直接使用隐藏(快捷键Ctrl+h)-此方法等同于物体过滤,会发现镜中的南瓜反射贴图也随着南瓜消失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将南瓜和方镜进行简单的隔离渲染。
6. 选择南瓜,Ctrl+a调出物体的属性编辑器,在南瓜物体的Shape节点下,将RenderStats 的PrimaryVisibility(最初可见)勾选去掉。
*在渲染层中,对某个渲染属性的操作都会被进行“Auto Overrides(自动覆写)”,并以橘红色字体表示此设置不会与其他渲染层的设置同步覆写状态。
7. 渲染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南瓜在场景中未渲染出来,但它在镜中的反射和对桌面的投影依然存在,除非你将CastsShadows和VisibleInReflections也关闭。
从以上的测试中,大家应该明白RenderStats的作用了。
每个物体都有一个独立的RenderStats 属性,我们可以在渲染层中对任意的参数进行启用或关闭,以满足我们的分层渲染需要。
【说明】使用属性过滤的渲染方式,我们首先要了解物体的渲染属性参数的作用。
进入物体的Shape节点下,在RenderStates区块中,可以看到如下参数:
* Casts Shadows-阴影投射:定义该物体是否产生投影
* Receive Shadows-接受阴影:定义其他物体对该物体的投影是否显示
* Motion Blur-运动模糊:定义该物体是否支持运动模糊渲染
* Primary Visibility-最初可见:定义该物体在最终渲染图片中是否被显示(重要)
* Visible In Reflections-反射可见:定义该物体是否会被其他物体反射
* Visible In Refractions-折射可见:定义该物体是否会被其他透明物体折射
*DoubleSided-双面显示:定义模型在场景中的显示方式,同时也会影响渲染结果(勾选后Opposite可用,作用是只显示背面,常作为环境球体的浏览设置)
8. 回到第5步,开始设置渲染层。
现在有两种渲染方式可选:
(1) 对所有物体设置好属性过滤后,再使用通道过滤
(2) 直接对场景物体进行层次过滤
当你打算对场景中某个物体进行隔离处理,可以使用(1)类方式,如将桌子左边水壶对桌子的反射和投影孤立渲染,在后期加入细节;
当场景物体彼此的反射,折射或投影影响较为复杂,可尽量避免物体的隔离而使用(2)的渲染方式。
考虑到场景物体较为复杂,因此阴影作为单独的一层来对待。
如果场景物体的自身阴影和物体间的阴影影响不大,可以使用UseBackground材质获取特定物体的阴影投射。
9. 复制渲染层,然后将它的RenderPass设为Shadow,并将渲染层命名为“Shadow”便于识别。
10. 继续对第一个初始状态的渲染层进行复制,在属性编辑器中设置该层的MemberOverrides(成员覆写)的CastsShadows和ReceiveShadows为OverrideOn。
该层的物体将不会产生投影(RenderPassOptions下的Beauty=Diffuse+Specular,如果打算对高光进行分层,单独勾选Diffuse,本例不使用高光层)。
*注意:如果使用Presets预设的Diffuse设置层的渲染属性,将不会产生反射和折射效果,因为渲染设置中的Raytracing(光线追踪)会被“自动覆写”并关闭。
11. 将该层命名为Ground,然后隐藏层中的前景物体。
选择物体,Ctrl+h隐藏;当然,你也可以在一开始就选择性的加入物体到渲染层。
注意一定不能隐藏灯光。
12. 继续创建渲染层,命名为Desk,其设置同Ground层,只是这时不能隐藏任何物体,因为前景物体全都具有反射或折射的属性。
为了只对桌子进行渲染,我们需要将除桌子以外的全部物体的Primary Visibility属性设置为Off。
不过一个个物体的进行RenderStats的属性设置显得笨拙,此时我们可以使用Maya实用的批量属性管理器。
13. 选择除桌子以外的所有物体,执行Window->GeneralEditors->AttributeSpreadSheet(属性扩展表),在开启的窗口中找到Render栏,然后点击PrimaryVisibility横条,输入0(输入1为开启),关闭所选物体的Primary Visibility属性。
14. 复制Desk渲染层,命名为Front。
先使用上述方法Off掉桌子,然后on开启位于摄像机前的物体的PrimaryVisibility。
15. 如法炮制,将场景划分为前景,中景,背景。
16. 执行BatchRender批渲染。
17. 开启PhotoShop,导入各图层,进行艺术加工。
分层后,Maya对每个物体的渲染结果组合起来会与整体渲染的效果有所不同,尤其可能产生“黑边”的问题。
18. 对比MayaSoftware直接渲染和分层渲染并处理后的效果。
直接渲染:
分层后处理:
使用MentalRay并开启FG后的效果(有点耀眼)
可以说,属性过滤方式就是物体过滤方式的细化。
物体过滤使分层设置简单化,适用于普遍的非反射类场景;反射折射以外的场景(使用MentalRay的FG的场景除外),使用属性过滤就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论断,如此类情况:只需要某个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投影(隐形人……)。
虽然属性过滤的渲染方式解决了反射与折射的问题,但是某些情况下还是不能满足我们更强烈的要求。
如一个小球经过轨道拐弯处朝镜头滚来,或者戴在手上的戒指,或者被握在手中的电话,或者反射贴图的获取等……
【Maya】分层渲染技术(一)-渲染层RenderLayer(下)
实例3-动画遮罩与光影分离(UseBackground材质应用)
【用于场景的材质(也称明暗器)选择】
打算使用一个光线较为柔和的室外场景。
如下图,当我按以前的方法(“实例2-反射与折射场景”中第3步)将贴图赋予自发光通道,画面局部将会很耀眼;而使用Lambert这类材质又很难全局照亮。
因此,我使用SurfaceShade材质进行场景贴图。
因为SurfaceShader材质具有不受场景光照的特点,能保持贴图的原始明暗。
不过SurfaceShader材质不受光照影响的这个特点拒绝了我们获取阴影的要求,为了得到阴影,我们需要引入UseBackground材质――对渲染层赋予lambert材质后使用Shadow的通道过滤也可以得到整体的阴影,但使用UseBackground材质可获取特定区域的阴影和反射。
在进行操作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下UseBackground材质的特性和作用(以下简称UB材质)。
遮罩:将UseBackgroundAttributes栏下的所有参数设置为0(SpecularColor调为黑色),则该材质所赋予的物体将起到“黑洞”的作用-被“黑洞”物体所遮挡的场景将不会被渲染,且遮挡处为透明(需要支持透明通道的图片格式)。
此时,MatteOpacity下有两个蒙板模式可选:SolidMatte(固体蒙板)模式时,MatteOpacity参数值表示被遮挡区域的Alpha通道灰度;OpacityGain(不透明增益)模式时,MatteOpacity参数值表示遮挡物体本身的透明度。
OpacityGain为Maya默认的蒙板模式,其对物体为100%遮挡,MatteOpacity值影响的是物
体获取反射和阴影的强弱。
下图为两种模式的区别:
*如果使用MentalRay渲染,则还需要将mental ray栏下的OcclusionMask参数调为0,否则FG会以灰度掩盖透明部分。
阴影获取:在“黑洞”物体的基础上,调整ShadowMark值大于1,表示获取灯光照射物体所产生的投影的百分比。
因为UB材质只对被赋予该材质的物体起作用,如果只对地面或墙面这样的阴影接受面设置UB材质参数,投射阴影的源物体的自身阴影将无法得到。
反射获取:在“黑洞”物体的基础上,调整Reflectivity(反射率)和ReflectionLimit(反射次数),表示物体反射周围物体的程度,而UB材质的物体本身不会被其他物体所反射。
高光获取:SpecularColor的颜色表示UB材质物体的高光颜色:黑色表示无高光,白色会使物体类似塑料,而使用接近原物体的表面色则会使物体类似金属。
因为该参数没有相应的效果调节(如高光范围,高光过渡),因此一般配合反射参数使用。
步骤进行:
1. 全选场景中的所有物体(包括灯光),添加到新建的渲染层。
2. 开启渲染设置和灯光中的光线追踪,渲染当前场景。
使用了SurfaceShader材质的地面,不接受灯光阴影。
因此分层渲染可采用以下流程:
渲染背景->渲染前景->渲染运动物体(遮罩应用)->获取阴影->获取反射
3. 选择layer1渲染层,右键CopyLayer复制新的渲染层(Maya2008需要进入渲染层上方的
Layers菜单中选取),命名为Back;
4. 继续复制多个渲染层,并按需要将其命名。
如下图,我将背景和地面作为Back层,仙人掌作为Middle层,跑道作为Front层,四驱玩具赛车作为Car层。
此外还需要阴影层和Car 层的复制层。
5. 各层设置如下:
Back层:因为背景不会反射场景其他物体,因此除了灯光和背景,其他物体直接Ctrl+h隐藏;使用Presets的Diffuse设置只获取漫反射贴图。
Middle层:同Back层。
Front层:使用属性过滤的方法设置周围物体的渲染不可见(PrimaryVisibility为Off),四驱赛车直接Ctrl+h隐藏;设置渲染层的RenderPassOptions为Diffuse,获取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贴图(注意区别Back的设置,可参考“实例2-反射与折射场景”的第10步)
Car层:赋予跑道和四驱车UB材质,设置为“阴影获取”;其他物体直接Ctrl+h隐藏;跑道
物体的CastsShadows(产生阴影)为Off。
*此方法效果等同于使用Presets的Shadow。
Car1层(Car层的复制):赋予跑道UB材质,设置为“反射获取”;其他物体直接Ctrl+h隐藏;四驱车的PrimaryVisibility为Off;跑道物体的VisibleInReflections(反射可见)为Off。
Car2层(car层的复制):赋予跑道UB材质,设置为“遮罩”;其他物体直接Ctrl+h隐藏;开启四驱车的PrimaryVisibility为On;使用Presets的Diffuse设置只获取漫反射贴图。
*如果想让四驱车反射周围物体,则需要再增加一个渲染层,将赛车模型赋予UB材质获取反射贴图。
Shadow层:Ctrl+h隐藏四驱赛车,然后赋予地面和后景UB材质,设置为“阴影获取”;使用Presets的Shadow设置该渲染层只渲染阴影。
6. 渲染输出设置。
除了Car层渲染的动画需要设置序列帧,其他渲染层只需要渲染单帧。
在Car层的渲染设置中建立“层覆写”-右键弹出菜单,选择“CreatLayerOverride”,当输入栏变橙色,即可修改该层的数值。
7. 渲染并合成。
因为是动画序列,因此使用后期合成软件进行,不过图层混合模式的选择与PhotoShop是相同的。
阴影层:放于最上层,使用正片叠底(Mutiply)模式
反射(或高光)层:放于所依附的场景物体上层,使用滤色(Screen)或者线性减淡模式(ColorDodge)-线性减淡有时等同于添加(Add)
*高光反射层是不具备透明通道的,如果使用Maya渲染时设置了Alpha通道渲染,那么在导入后期合成软件或者PhotoShop后,将看到意外的显示;使用滤色或线性减淡的图层混合模式后可还原真实效果。
【插入说明三个后期合成软件的使用步骤】
AfterEffect环境:
(1)开启AfterEffect,导入素材,对各层进行排序,并使用相应的图层混合模式。
(2)如果导入时没选择“预乘-无蒙板”,则素材Alpha通道会出现“黑边”问题。
要解决该问题,需要重新设置图层属性;也可以对带Alpha通道的图层右键:效果->通道->移除颜色蒙板,增加此效果后可解决通道黑边的问题。
(3)除了修改透明度,还需要对阴影层再增加一个高斯模糊的效果(模糊量为0.2),使场景与平面图片背景更融合。
(4)解决了以上基本问题后,对各图层间进行特效处理就依个人想法而定。
例如,改变四驱车和它的反射贴图的颜色,甚至加些辉光特效。
(5)渲染生成视频。
Fusion环境:
(1)开启Fusion,按顺序导入素材,设置好图层透明度以及混合模式(图层混合模式在Merge节点中设置)。
(2)Fusion使用了类似Maya的节点连接方式,工作流程较为清晰,不过对于初学者可能会显得混乱。
使用Fusion需要了解图层Merge(合并)节点的原理:一个Merge节点只能连接一个前景、一个背景以及一个遮罩层,之后输出到其他节点。
Fusion主要用于特效的合成,它对于视频时间线的剪辑较为不便。
(3)选择四驱车图层节点(Merge2),按Ctrl+b弹出特效库,进入Tools->Effect->Trails,双击Trails添加一个节点到Merge2和Merge3之间。
调整Trails(托尾)节点的参数。
(4)对阴影层节点增加Blur节点,对阴影进行模糊虚化。
此外,可以增加校色节点或者其他特效节点进行画面的调整。
(5)设定循环播放范围,执行Render渲染。
Vegas环境:
(1)因为Vegas不支持Maya的IFF格式,因此需要先将IFF转为TGA或者PNG;
*ACDSee会将透明通道覆盖,因此推荐使用XnView,比ACDSee强大很多的看图软件。
(2)开启Vegas,导入素材,设置好图层混合模式及透明度。
*同AE,在导入素材时,要选择“预乘”的Alpha通道处理方式――Premultiplied或者Premultiplied(dirty)。
(3)因为Vegas主要面向电视台播放的视频剪辑,因此某些默认设置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棘手。
在图层上右键,在属性面板中设置为Disable resample(禁止重取样);在预览窗口左上方的设置中,关闭场的使用;在输出视频时将场关闭。
*以上几个默认项会让我们的视频出现扫描线和残影。
(4)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使用Vegas剪辑就易如反掌了。
你可以在Vegas直观的滤镜浏览窗口中拖动特效至图层上,也可以直接拖到右下的视频预览窗口上;且Vegas具有高效的视频预览速度,能很快看到特效结果。
Vegas的主要强项在于调色,因此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各种色彩滤镜进行测试。
(5)渲染输出。
以上三个后期合成软件各有各的优缺点:
AE优点:能与Adobe的其他产品互通,其技术支援庞大,特效滤镜插件资源丰富;
缺点:设置界面不够简洁,剪辑功能一般,需要Premiere的辅助。
Fusion优点:设计主要针对3D影视的后期合成,尤其对Maya的IFF文件兼容较好(AE一直不支持IFF文件的Z深度通道),其工作流程直观,配备的3D粒子系统能对后期特效的合成起到重要作用;
缺点:剪辑功能较弱。
Vegas优点:集合了高效的特效剪辑功能,具有多组滤镜,调色功能强大,且渲染速度相对迅速;滤镜效果浏览及参数设置都很方便,上手容易。
缺点:主要为平面包装而设计,没有对三维素材进行特别的功能强化。
至于工具的选择由个人喜好而定,不用关注我这些胡言乱语……
8. 总结。
在渲染层中对场景中的物体赋予新材质,不会影响该物体在其他渲染层中的原有材质。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对场景进行不同材质的分类,尤其是UB材质的应用;此外,使用Ctrl+h 隐藏物体和AttributeSpreadSheet(属性扩展表)编辑物体的渲染属性,也不会对其他渲染层产生影响,因为Maya会对这些渲染属性进行Auto Overrides自动覆写(渲染输出设置需要手动进行覆写)。
【小提示】
Use Background材质有个有趣的特性,在关闭灯光强度属性下的EmitDiffuse和EmitSpecular 的情况下,UB 材质物体仍然可以获取该灯光强度所产生的阴影。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创建一盏只用于生成阴影而不是照明的灯光――但也只适用于赋予了UB材质的物体,通常是地面或墙壁,动画角色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UB材质。
后话:
尽管Maya的分层渲染技术很强大,但毕竟不是万能的,如玻璃杯中的小球,游泳池中的运动员等这样的融合型场景,使用分层渲染会变得复杂,也不会有多大用处。
不用刻意追求分层标准,只要符合作品需要,我们应尽可能的简化这个流程。
分层渲染的素材,可以在后期弥补或加强场景灯光材质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应尽量把前期工作做到最好,而不是留给后期更多的麻烦。
【Maya】分层渲染技术(二)-层覆写LayerOverride
分层渲染中的重要概念:LayerOverride层覆写
在前面的RenderLayer分层渲染教程中,已经提到了LayerOverride层覆写的作用:将渲染层中的物体材质属性进行孤立。
除了一些特殊的设置,物体属性编辑器中的RenderStats区块下的渲染属性都有AutoOverride自动覆写的功能――当关闭或开启某些渲染属性后该栏自动变橙色。
有时候,我们需要手动创建层覆写,尤其是渲染的输出设置。
在多数参数栏上右键,可弹出含有“CreatLayerOverride”的菜单,选择该命令后参数栏将以橙色显示。
此时该参数被孤立,修改参数值不会影响其他渲染层的相同设置。
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选择新建渲染层的情况下才能对物体进行“CreatLayerOverride”,不选择渲染层或选择主渲染层MasterLayer是不会出现覆写功能的。
层覆写常用于对物体渲染属性进行孤立,同时还可以完成操作信息的孤立。
以下就以一些小例子来说明LayerOverride的特殊作用。
【基本图形的参数覆写】
1.在Maya场景中建立一个球体,添加到新建的渲染层中,并将此层复制(不能删除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