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7a37e44a7302768f993973.png)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身边材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目的:(1)能用已有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
(2)能依照材料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乐意把本组找到材料告诉其她组。
(2)能举例说出咱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的:(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各种材料制成。
(2)能区别常用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阐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关系。
4、STSE目的:(1)能举例阐明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重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1、对的判断出常用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各种材料制成。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某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两学时六、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窗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呢?学生:是用铜做成。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
请同窗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咱们来开锁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报告:教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窗说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有一定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构成物品。
下面每组桌子上有诸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咱们先找出物品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名称写在书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4f75158fafab068dc022c.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
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a04e29687c24028905fc328.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科学探究:1.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
3.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納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科学态度: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记录等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会从有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1)提出问题。
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玩具狗实物或者狗的活动视频)。
提问: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表达交流。
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相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下册《込识动物》一课,“小狗、小猫等动物具有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的共同特征。
”启发学生总结狗在生长发育、繁殖、食物、运动等方面与玩具狗的区别。
)(4)得出结论。
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1)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
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科学学生活动册》第1顶中。
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66cc3577232f60ddcca171.png)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科学探究:1.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
3.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納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科学态度: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记录等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会从有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1)提出问题。
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玩具狗实物或者狗的活动视频)。
提问: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表达交流。
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相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下册《込识动物》一课,“小狗、小猫等动物具有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的共同特征。
”启发学生总结狗在生长发育、繁殖、食物、运动等方面与玩具狗的区别。
)(4)得出结论。
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1)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
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科学学生活动册》第1顶中。
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234d087c1cfad6185fa7cf.png)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展示了一幅小学生大美丽的大自然中采集土壤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为课堂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只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前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土壤里的情况进行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大致的了解。
活动二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
土壤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物质,不少学生玩过土壤,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本课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为主要的目的。
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自由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观察土壤。
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根据情况拿到课堂上来进行。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让学生把课上的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转为课下对土壤形成的研究,让学生对土壤继续研究下去。
课前准备:让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描述: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提出问题。
(播放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并配以相应的语言)土壤妈妈养育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板书课题)2、学生猜测。
(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课前,学生已经历过自己去采集土壤的过程。
因此学生的猜测有些就是自己的观察所得。
有的是学生的推测。
如果有的学生提到有动物尸体,可能有的学生会质疑早都烂没了,这时教师适当解释:动植物在土壤中腐烂以后形成的物质叫腐殖质,它在燃烧时会有一种烧糊肉的气味】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1、设计研究方案。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9a2d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1.png)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完整word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93608293b3567ec102d8af7.png)
1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
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 身边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STSE 目标: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身边的材料一、引入本课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学生全班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23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身边的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9页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9页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915c71f7375a417866f8f50.png)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共同之处
敲鼓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声音
发出
时它
们都
在振
动。
拨尺子尺子发出“哒哒”声。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方形管发出“嘟嘟”声。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f797d102de2bd960588fe.png)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你不开各种材料。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过程:活动1: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正确判断出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2: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材料。
2.用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3: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1.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辨别出教室中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举例说明我们的学习用品离不开丰富的材料。
活动4: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1.正确辨别自己家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4.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5.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三篇(冀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三篇(冀](https://img.taocdn.com/s3/m/e31212445f0e7cd184253653.png)
教学过程一、引进: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学生回答二、活动一: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纵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的间隔,且间隔不变)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影子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2、将烛炬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四、总结全课省略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0ec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f.png)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下册的教学,培养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逐步发展为具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研究者。
具体教学目标包括: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科学下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活中的物体、生物的特征和生活性、水的变化等;- 能够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培养实验技能和交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材内容,安排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物体的用途和分类;-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
2. 第二单元:生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 动物的生活性;-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 水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变化;-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供正确的科学概念。
2. 观察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和探索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的发展。
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推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推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4726d5f0e7cd1842536ba.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
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8f20f24a7302768f993972.png)
3、倾听声音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A、活动一: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声音。
并用“我在……听到了……发出……声音〞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声音。
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C、教师讲解:同学们要想知道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可能。
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
今天我们研究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
2、新课:A、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现象学生观察教师所准备材料发出声音,并把观察到现象填写到表格中:物体名称听到声音看到现象敲鼓拨尺子拨橡皮筋吹纸打锣B、讨论:物体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C、活动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顿发声呢?试一试吧!讨论:物体停顿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4、物体传声教学过程:1、复习:A、我讲话声音是怎样产生?B、我跟你相差一段距离,为什么你能听到?C、讲解:声音是怎样传到你们耳朵里?2、新授:A、活动一:请三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个人在一张桌子上轻轻地磨一下,另外一个站在三个人中间,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站在第二个同学后边,看一看谁能最先听到声音?B、答复:为什么离得远同学反而能听见?C、活动二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D、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解释呢?试着做一做。
E、活动三:水能传声吗?先预测:声音能在水中传声。
后做实验:请三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在水中轻轻地摩擦一个物体,第二个同学站在旁边,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水槽上,看谁能听到声音?F、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我组结论是。
G、游泳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声音吗?H、活动四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我结论。
I、总结: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传到我们耳朵里。
3、稳固练习A、月球上我们能听到声音吗?B、做一个土。
5、自制小乐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学了声音,了解了各种各样声音,有声音是噪音,会影响人们身体安康,这种声音我们要坚决阻止;有声音是优美动听,是各种乐器所发出来,这类声音人们最喜欢听。
【范文】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范文】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80137be45c3b3566ec8b24.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进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熟悉材料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人造材料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92fdf01f90f76c660371ae9.png)
1、身旁的资料教课目的:科学研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件是由何种资料构成的。
2、能依据资料的特色,提出对物件分类的标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资料告诉其余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资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件是由一种或多种资料制成的。
能划分常有的自然资料与人造资料。
能举例说明自然资料与人造资料的关系。
教课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资料和人造资料的图片资料教课过程一、引进我们身旁的物件都是用资料的,你知道哪些资料?二、活动一:下边的物件分别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1、分阶段指引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资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 xx3、还有哪些物件是由以上资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件分别是由几种资料制成的?三、活动二:熟习人造资料与自然资料1、察看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资料是自然资料。
2、指引学生理解像玻璃这类由自然资料加工成的资料叫人造资料。
3、你还知道其余人造资料吗?小组合作,议论,全班沟通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件是用什么资料做的?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资料写在书上五、拓展:检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资料制成的,领会资料与我们生活的亲密关系板书设计: 1、身旁的资料熟习资料资料的分类:自然资料人造资料2、塑料教课目的:科学研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余资料在性质上的差别。
2、对于相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经过实考证明自己的猜想能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知足城楼而不停地研究开发新资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处和惹起的环境题目。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9d5a52e45c3b3566ec8b0e.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
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2、塑料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355bcb5ef7ba0d4a733bcf.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进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熟悉材料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人造材料2、塑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
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单元:第1周第二单元:第2-3周第三单元:第4- 5周期中复习:第6-7周第四单元:第8-10周第五单元:第11-13周第六单元:第14-15周期末复习:第16-18周.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你知道哪些材料?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1)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小刀---金属铁;报纸---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2)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3)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饭桌、保温杯、铅笔、手电筒、衣架、沙发……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
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石油、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
你知道是玻璃是如何加工的吗?自学P3下面的图。
学生回答。
教师:像塑料、玻璃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
下面同学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说的真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用品材料用品材料勺碗被褥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课后反思:2、塑料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二、教学过程:(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戴手套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
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认识新材料活动目标: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
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三、拓展:小调查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二单元声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