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讲课稿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
第一组题目: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班级:成员:指导老师: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的研究)一、延胡索镇痛的历史[1]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组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根据南北朝以来直到明清的医案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可把延胡索的临床应用分为三类:1.镇痛作用:延胡索中多种生物碱对胸部疼痛、胃肠疼痛、腹部疼痛、跌打扭伤等有显著的止痛作用;2.治疗心血管疾病:延胡索对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药效,能扩张冠脉,治疗心率失常;3.用于妇产科通经、行气:可治疗痛经和产妇产后宫缩痛。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肌肉松弛,并具有解痉作用。
口服延胡索可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缓解一般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
延胡索对轻度痉挛性疼痛的有效率大致与杜冷丁相当。
另外,延胡索还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功效。
延胡索的研究新发现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金国章院士为代表的药理学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延胡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镇静机理与传统的麻醉性镇痛或消炎解热镇痛机理不同,延胡索乙素是属于植物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是一种增强内源抗痛系统功能的新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成瘾性。
二、延胡索的主要功效及化学成分[2]功效:延胡索有活血、理气、止痛功效和镇痛、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化学成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延胡索戊素、延胡索己素、延胡索辛素、延胡索壬素、延胡索癸素、延胡索子素、延胡索丑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及树脂三、延胡索乙素的镇痛机理[3]延胡索乙素生物活性最强,其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内多巴胺(DA)受体有亲和力起通过阻断多巴胺DI受体增加脑内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
四、提取方法[4]1、回流提取法:以延胡索乙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2005,12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主编曾南主审沈映君编委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童妍周桢昊李佳川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
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
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
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
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
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
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
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
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6.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
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
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
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完整word版)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2005,12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主编曾南主审沈映君编委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童妍周桢昊李佳川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
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
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
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
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
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
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
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6。
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
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
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二、中药药理实验样品注意事项在进行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药理实验时,由于中药不同于西药,多数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而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或多种中药的综合作用.因此,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制备药理实验用的中药样品,应注意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2005,12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主编曾南主审沈映君编委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童妍周桢昊李佳川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
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
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
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
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
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
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
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
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6.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
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
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
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二、中药药理实验样品注意事项在进行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药理实验时,由于中药不同于西药,多数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而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或多种中药的综合作用。
《中药药理学》课件第一讲
中药药理学第一讲一、课程介绍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药理学,可以了解中药的药效、药效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效:中药在人体内发挥的疗效。
–药效机制:中药在人体内产生药效的机制。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中药之间、中药与西药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
–药动学: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2.中药药理学的原理–中药多效性原理: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产生多种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整体性原理:中药以整体的形式应用,相对于单个成分具有更好的疗效。
–中药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三、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实验:通过体外培养细胞,观察中药对细胞的影响。
–动物实验:通过给动物服用中药,观察中药对动物体内生物的影响。
–临床实验:通过人体临床试验,观察中药对患者的疗效。
2.文献研究方法–查阅中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药的药理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四、中药的药效与药效机制1.温通散寒药–药效:温中散寒,活血通络。
–药效机制:通过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改善寒湿内停、气血不畅的病理状态。
2.解表药–药效:发汗解表,散风清热。
–药效机制:通过发汗解表、散风清热的作用,促进体内湿热邪气的排出,达到解表的疗效。
3.补虚药–药效:益气养血,健脾养胃。
–药效机制:通过益气养血、健脾养胃的作用,改善气血不足、脾胃功能不佳的病理状态。
五、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在人体内与西药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效、药效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药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过程,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中药药理学课件》
4 剂量个体化的未来趋势
展望药物剂量个体化在中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和前景。
《中药药理学课件》
探索中药药理学的奥秘,了解中药对人体的作用与反应,探讨传统中药与现 代医学的结合。
中药药理学的概述
1 药用植物的历史
追溯中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2 植物药物分类
介绍常见的中药分类以及每种分类的主要药物。
3 药理学基础
解释药物对机体产生效应的原理和机制。
4 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
探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探索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如生物 碱、黄酮类等,并解读其药理作 用。
常用药物
现代研究
介绍中药中常见的药物,如黄芩、 黄连等,并探讨其药理作用。
介绍现代科学方法在研究中药化 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应用。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
多靶点作用
探讨中药对机体的多个靶点产生的综合效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评价方法
探索现代科技在中药药效评价中 的应用,如细胞实验、分子生物 学技术等。
方法比较和选择
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并指导合理 选择适用的药效评价方法。
中药的药物剂量问题
1 个体差异与剂量调整
探讨中药在不同个体中剂量调整的原则和方 法。
2 药物剂型的选择
介绍不同剂型对药物剂量的影响和适用情况。
3 毒副作用的剂量关系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
2
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同类型,如药物
增强作用、药物拮抗作用等。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中药药理学课件)
解热药物实验法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解热药物实验法:实验室常用病毒、细菌、细菌 产物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发热,也有用 微量前列腺素直接注入动物脑室或下丘脑的致热 方法。
抗炎药物实验法
❖ 抗炎药物实验法:很多刺激物如感染因子、缺血、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化学、热或机械损伤均能诱 发炎症。据致炎性质不同分两大类:
实验仪器
足趾容积测量仪
光热测痛仪
பைடு நூலகம்
智能热板仪
镇痛实验
❖ 镇痛实验
❖ 1.小鼠扭体法(化学刺激法):将一定容积和浓 度的化学刺激物质(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 福尔马林、辣椒素)注入小鼠腹腔内,刺激脏层 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炎性疼 痛,致使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和后肢伸张、 臀部高起等行为,称扭体反应。15分钟内出现频 率较高,故以15分钟内扭体次数或鼠数为疼痛定 量指标。
❖ ①非特异性炎症模型:致炎因子有异性蛋白(鸡 蛋清)、颗粒性异物(酵母、角叉菜胶、高岭土、 棉球等)以及某些化学物(松节油、二甲苯、甲 醛等)
❖ 鼠耳肿胀法: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
❖ 大鼠足爪肿胀法:角叉菜胶、酵母琼脂、甲醛、 鸡蛋清等。
❖ 增殖相(肉芽肿):巴豆油、棉球、纸片等埋入 ②免疫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 2.热刺激法:利用一定强度的温热刺激动物躯体 某一部分以产生痛反应。热刺激强度应使皮温升 高至45-55度之间。低于此不会产生明显痛反应, 高于55则可能灼伤动物。强效药物强度宜大55, 弱效药物则低一些,以刺激开始至出现反应的潜 伏期为测痛指标。
❖ 小鼠热板法:将20克左右雌性小鼠放在预热至 50-55度金属板上、恒温、以小鼠舔后足或跳跃 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实验前筛选动物,潜伏期 小于5秒或大于30秒的剔除,为防足部烫伤,应 设截止时间。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中药的作用原理与作用特点1.3 中药的药效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4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第二章: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 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2 中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2.3 中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2.4 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三章: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1 中药对心脏的作用3.2 中药对血管的作用3.3 中药对血压与血液循环的影响3.4 中药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四章: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4.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作用4.2 中药对免疫分子的作用4.3 中药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4.4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五章: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5.2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作用5.3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5.4 中药消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六章: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6.1 中药对激素水平的影响6.2 中药对内分泌腺体的作用6.3 中药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作用6.4 中药内分泌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七章: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7.1 中药对呼吸中枢的作用7.2 中药对呼吸道的作用7.3 中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7.4 中药呼吸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八章:中药对泌尿系统的作用8.1 中药对泌尿器官的作用8.2 中药对尿液与排泄的影响8.3 中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8.4 中药泌尿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九章:中药对血液系统的作用9.1 中药对血细胞的作用9.2 中药对血液凝固与抗凝的作用9.4 中药血液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章:中药对骨骼系统的作用10.1 中药对骨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10.2 中药对骨代谢的作用10.3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10.4 中药骨骼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一章:中药对皮肤及附属器官的作用11.1 中药对皮肤的作用11.2 中药对毛发和指甲的作用11.3 中药对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的作用11.4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二章:中药对生殖系统的作用12.1 中药对性腺的作用12.2 中药对生殖器官的作用12.3 中药对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12.4 中药生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三章:中药对感官系统的作用13.1 中药对视觉器官的作用13.2 中药对听觉器官的作用13.3 中药对嗅觉和味觉的作用13.4 中药在感官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四章:中药对炎症与免疫的作用14.1 中药抗炎作用的机制14.2 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14.3 中药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14.4 中药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五章:中药的毒理学研究15.1 中药的毒性评价方法15.2 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15.3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管理15.4 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展开,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中药药理学》课件1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第1页/共39页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2页/共39页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 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0页/共39页
3.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 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 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 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 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 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 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 1990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 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龙汤等促进糖元分解,血糖升高。
第32页/共39页
(2)寒凉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石膏、知母、黄芩使耗氧量降低。 知母、地骨皮等使血糖降低。 知母、黄连等能抑制Na+,K+-ATP酶活性,产热减少。
第33页/共39页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温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附子、乌头等有强心作用,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药理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
机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5页/共39页
中药药理学
中药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动学
机体
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
中药药理学实验说课讲解
中药药理学实验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2 层次分析方法
介绍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层 次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生物 学和网络药理学。
3 个性化中药疗法
展望个性化中药疗法的发展趋势,以及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前 景。
中药药理学课程总结
总结中药药理学课程的重点和要点,以及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展望与启示。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学习中药药理学概述,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药的现状。
中药药理学概述
深入讨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基本药理特点,解析中药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1
复杂药理机制
探讨中药的复杂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
活性成分鉴定
2
关系,以及它们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机 制。
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
了解中药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个 性化应用,以及中药与西药的结 合治疗。
调节免疫系统
探讨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 独特作用,以及对免疫相关疾病 的应用。
中医治疗原则
介绍中医理论中的治疗原则,以 及中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 些原则。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1 现代技术应用
介绍中药中常见的活性化合物的鉴定方
法,包括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
3
药性解析
探索不同中药药性的形成原因,包括寒 热温凉等特性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中药的质量管理和安管理的标准制 定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 贮存、加工和质量控制。
毒性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中药中毒性成分的评价 和安全性分析,确保中药的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 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指纹 图谱的应用。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一、中药的定义与分类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基础,通过药用部分的提取、加工和制备,运用中医药理论来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
按照药材的不同特征和性能,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几大类别。
二、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点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产生的主要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学科,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 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中药的安全应用十分重要。
三、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1. 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大鼠和猴子等动物进行实验观察,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
2. 细胞实验:通过对细胞进行实验观察,了解中药对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 体外药效学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药物成分,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四、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中药对多种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中药的作用机制。
2.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应用中药。
五、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 中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应用: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
3. 中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进一步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点。
六、总结中药药理学是对中药药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完整word版)中药药理讲稿
课题:第一章绪论教师:汪盈盈授课学时:2一、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介绍二、引入新课回顾中药学和药理学的内容,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一门桥梁学科。
2、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
3、机体: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
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现代药理学的特点是不脱离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即用中医药理论进行指导,并将研究结果与传统功能及应用密切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脱离传统中医对于中药的认识和理论阐释;第二,重视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重视动物整体实验的结果以及模拟体内条件的体外实验结果等;第三,不违反辨证施治的原则研究和利用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第四,将现代药理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联系起来论述中药的作用机制。
例如,人参传统功能与现代药理作用的相互对应关系大致为:大补元气、挽救虚脱的功能与强心、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抗休克等作用有关;补脾气、益肺气的功能与增强免疫、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调节内分泌、增强抗应激能力、延缓衰老等作用有关;益气而活血的功能与抗凝血、扩张血管、降血脂、抗肿瘤作用有关;益气而养血的功能与促进骨髓造血作用有关;益气而扶正祛邪的功能之一体现与抗肿瘤作用有关;生津止渴的功能与降低血糖、抗糖尿病有关;安神益智功能的药理作用基础为增强记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延缓衰老等。
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
2、中药药动学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发展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
11-12(2)年中医本科药理学实验讲稿档 1
3)蛙类的抓取固定方法(略)
4)家兔的抓取固定方法
用右手抓兔颈部的毛皮提起,然后左手托其臀部或復部,让其身体重量的大部分集中在左手上。
固定有三种方法;
盒式固定法,台式法,马蹄形固定法。
(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
常用的标记法有染色、耳缘剪孔、烙印号牌等方法。
1、安全问题
抓取固定动物时,一要注意不能损伤动物健康,二要保护好自己。以防被动物咬伤,要认真仔细,不能粗暴,大胆敏捷,要有安全措施。
2、动物咬伤、抓伤如何处理?
先用清水进行处理(略)。
3、抓取与固定方法:
1)小鼠(左手固定法)a.用右手抓起鼠尾提起(图1),置鼠笼或实验台并向后拉(图2)。在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后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鼠尾,小指按着后腿即可(图3)。
四、药理实验设计基本知识。
一、药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的配套课程,也是药理学主要实践环节之一。
(1)学习了解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
(3通过实验综合验证药物作用机制,巩固药理学基本概念。
(4)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且会具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小鼠动物实验选择,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抗类镇痛药,避孕药、中枢神经,抗肿瘤,抗衰老药等。
2)大鼠
a.来源:
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家鼠属。
大鼠是野生褐家鼠的后代,:原产于亚洲中部,,现分布于世界各地,1900年分别在心理学、医学、生理学领域最广泛应用。
中药药理说课
《中药药理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程是《中药药理学》。
介绍一下我说课的思路:本次说课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目标培养、课程项目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效果和改革与创新。
首先进入第一个部位课程性质与定位《中药药理学》是针对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中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本课程前期与《有机无机化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相衔接,为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药剂》打下基础。
课程定位分析---与本科、中职、培训班的区别共同点: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的作用制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能力。
区别:中职:面向销售岗位,侧重于培养学生常用中药运用能力。
高职:面向药物销售、生产、管理等岗位,掌握中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想关联能力。
普通高校:面向管理和生产岗位,侧重于中药系统理论,缺乏实际应用。
我们考察了本课程教授的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经过调研,我校中药制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主要的工作岗位如(幻灯)其中以中药房销售员为例设计典型的工作流程图。
进入教学培养目标部分。
岗位分析中共同的行业技能,就是本课程需要培养的岗位需求能力,分别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能力中药及复方作用原理能力中药及复方正确运用能力药品安全意识能力培养工作团队协作精神的能力。
通过研究这五大能力,确定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是:掌握临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熟悉临床常用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药理的研究方向及新进展。
能力目标是:熟悉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学会实验结果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既训练独立的操作能力又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素质目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优秀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
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
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
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
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生大黄、制大黄及大黄加芒硝对小白鼠肠蠕动的影响
组别动物
数
(只
)剂量
(g/kg
)
小肠总
长度
(cm)
炭末推
进距离
(cm)
炭末推
进l率
(%)
肠容积
变化
生理盐
水
生大黄
制大黄
生大黄
加芒硝
[注意](1)开始给药至处死动物的时间必须准确,以免时间不同造成实验误差。
(2)实验动物体重越接近越好,平均体重最好用23~25g小鼠,肠管比较粗大,易于操作。
(3)肠容积变化可以上下端接扎,称取重量,以定量化。
[附] (1)生大黄制剂的制备:取生大黄100g,砸成小块后,以水浸没。
冷浸24h后.过滤,40℃水浴浓缩至
1g/ml。
(2)制大黄制剂的制备:取制大黄l00g,加水煎沸1.5h 以上,过滤,药液水浴浓缩至1g/ml。
[思考题](1)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2)大黄加芒硝为何致泻作用增强?有哪些主要方剂有大黄与芒硝配伍使用?
实验3 天麻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活动计数法)(2学时)
【目的】通过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了解其镇静作用。
【原理】天麻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从而认为平肝息风药功效的发挥似与它们的镇静作用有关。
【器材】注射器、天平。
【药品】天麻注射液0.12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活动度近似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腹腔注射天麻注射液0.2ml/10g及等容
量生理盐水。
给药30min后将各组小鼠分别放人自主活动
箱中,连续观察到20min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活动
数,用公式计算各给药组小鼠20min累计自发活动抑制
率: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给药组小鼠自
发活动数
自发活动抑制率=
×100%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结果】实验结果按表记录。
天麻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活动计数
法)
组别给药途径剂量给药后20min活动数自发活动抑制率
(g/kg)(%)
生理盐水组
天麻注射液组
【注意事项】(1)在测小鼠自发活动时注意保持实验环境
的安静及实验条件的一致,否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2)第一只小鼠测完自发活动后,把自发活动箱檫拭干
净、尽量去除气味后再放入第二只小鼠,以减少小鼠之间
的相互干扰。
实验4 人参、灵芝对小白鼠游泳时间的影响(4学时)
[目的]观察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掌握抗疲劳作用药物的常用筛选方法。
[原理]人参、、灵芝能促进人体对糖原和三磷酸腺苷等能量物质的合理利用,并使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减轻体力运动时的疲劳。
本实验以小鼠游泳时间为指标观察人参、、灵芝的抗疲劳作用。
[器材] 天平、50cm×30cm×25cm的玻璃缸(或塑料盆)、负重物、温度计、小鼠灌胃器、秒表。
[药品] 人参、灵芝水煎液2.5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液。
[动物] 小鼠,体重18~22g。
[方法]玻璃缸内加水,水深20cm,水温保持在
20±0.5℃。
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
给药组每只灌胃人参、灵芝水煎液
0.25ml/10g,对照组每只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
30min在尾部束一2g的重物(可不用),并分别放入玻璃缸
内游泳,立即计时并注意观察,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浮出水面者即为体力耗竭,停止计时,记录小鼠游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综合全实验室的结果,分别算出两组的平均游泳时间[结果]按表记录
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剂量
游泳时间
(n)(ml/10g)
(min)
生理盐水
人参水煎液
灵芝水煎液
[注意](1)小鼠应该单只游泳,如果两只以上同时游泳,会影响实验结果。
(2)水温过高或小鼠负重物较轻均可使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
[思考题]影响小鼠游泳时间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