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重点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0课)知识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0课)知识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⑤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2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最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八上知识宝典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节:我与社会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三种社会关系:血缘关系(亲属)、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事、同学)第二节:在社会中成长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有哪些?)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节:网络改变世界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积极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考点知识点汇总归纳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考点知识点汇总归纳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网络对个人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6.网络的消极影响?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如何合理利用网络?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③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礼的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意义)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为什么要讲诚信?(意义)①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①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
②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①日常观察②社会调查活动③社会实践活动④社会服务活动⑤读书看报上网获得信息2.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主要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1.2在社会中成长1.为什么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2.1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核心知识梳理)-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核心知识梳理

【笔记清单】2024-2025八年级上册单元核心笔记梳理(部编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特点:绚丽多彩参与方式:观察、与人交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媒体等。
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如何理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3.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了哪些不同的身份?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4.社会关系的种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5.社会化: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途径:个人内化: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社会教化: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
6.亲社会行为: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7.为什么要培养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一、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相同的。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 ( ×) ( ×) ( √)
命题点 1:丰富的社会生活
1.(2021·荆州第 4 题 2 分)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
(1)周某的行为属于__一般违法行为或行行政政违违法法行行为为((答答““扰扰乱乱社社会会秩秩序序 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均视为正确)__。 (2)案例启示我们,合理利用网络应该:__①①学学会会辨辨析析网网络络信信息息,让谣言 止于智者。②恪守道道德德、、遵遵守守法法律律是是网网络络生生活活的的基基本本准准则则。。③③我我们们要要在在 网上传播正能量__。
※1.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P10~16)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 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 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 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021 恩施 13(4)]
※2.沉迷于网络有什么危害?(P15)[2019 荆门 19,十堰 28(4)] (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2)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 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 (3)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4) 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考点 2: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2021 十堰 11(2);2020 鄂州 3D,黄石 2D,恩施 9,随州 30 情境一;2019 宜昌 7,黄石 17] (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 怖等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红色字体为相比上一版本课本变化的部分带★为相对重要的知识点温馨提示:由于地区差异,没有绝对的重点,仅供参考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P3)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P4)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阳阳老师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完整答案应该和P7“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这个问题合并。
由于这样笔记会比较乱,我还是按照框题分开来。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相关链接)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阳阳老师说明】这一部分的相关链接选择题有时会考查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P7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P3-4
(1)人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老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P4-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等。
P8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志愿者(社会公益)等活动?)P8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可以使我们体验社会生活,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P8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4)关心国家大事。
5、青少年可以参加的亲社会活动:义务植树、宣传环保知识、给灾区捐款捐物等。
小知识点: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的积极作用: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P10-12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P12-13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
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4.我们应警惕网络中的哪些陷阱?(网络的消极影响)P15-16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5.网络中,存在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这有何危害?
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
危害: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二、合理利用网络
1.作为中学生,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我们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4、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依法取缔非法网吧。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扼制不文明上网活动。
(4)个人:遵守道德、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
小知识:
网络谣言的危害
(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
(2)破坏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3)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