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2.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3.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行为者相互依赖。

4.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5.垂直分化: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及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6.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7.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8.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9.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它有三种具体形态: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12.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13.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二.简答题:1.社会的特点哪有哪些?(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社会有机论:斯宾塞(英)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英)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第二章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规范性功能(规范性研究),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以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社会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岀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需要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3.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铺相成,推动者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里条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3、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4、人文区位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
二、简答
1、试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
答:经济人假设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概论00034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0003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实证主义方法论:指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又称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3、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5、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6、统计报表: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7、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8、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9、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和影响。

具体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12、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

13、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14、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15、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16、xx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17、xx的社会不平: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社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在与考察社会运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2,社会动力学: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

3,社会事实:存在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4,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地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5,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体系。

6,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见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7,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8,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9,社会行动: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10,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1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2达鹄,系统必须确定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寻求实现特定的目标。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

3整合,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互相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4维模,系统必须通过动机规范确保行动的连续性以及管理行动中出现的各种紧张问题。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表现为道德宗教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来承担。

12,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构成的学术群体。

13,费孝通“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六腑,是说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6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6个)1.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简单的说,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者对他人做出反应的过程。

2.角色(先赋角色,自致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3.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4.镜中我由库利提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5.初级群体其成员间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典型形式)6.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其成员为某种特定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如学校、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7.社会组织指人们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彼此协调其行为,并联合起来形成的团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

8.科层制20世纪早期,马克斯.韦伯对科层制进行了经典性分析。

他认为,理性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潮流,经由这一过程,陈旧的、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被大量明确、抽象、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所逐渐代替。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细致分工。

正式组织需要处理的事务通常被分为许多小单元,由受过训练的专门人员来负责处理这些小单元,组织中普通成员只负责处理自己的那一部分职责。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老师提供)

社会学概论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2.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3.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行为者相互依赖。

4.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5.垂直分化: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及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6.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7.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8.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9.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它有三种具体形态: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12.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13.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二.简答题:1.社会的特点哪有哪些?(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8、X理论与Y理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而提出。9、“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3. 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4. 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5.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34.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社会运行机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也使我们懂得了改革健康发展的途径:就全社会范围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应当保持同步关系,某一子系统的改革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都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说,社会运行论提倡的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学表达。

2、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回答的问题。

3、社会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1)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在他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工具。

P24(2)人文价值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所谓促进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的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3)服务建设功能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是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

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持。

4、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现为社会多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6、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联系。

7、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8、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9、文化的类型: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二是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民族亚文化,指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三是主文化与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或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嬉皮士文化四是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所谓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10、社会规范:是在既定社会背景下指导制约人们行动的准则或标准。

11、文化特质,是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

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

12、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13、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

中华文化14、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15、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的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16、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赖所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17、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18、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19、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0、基本社会化: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社会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1、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量的发生在青年时期。

22、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是相对于基本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进行的,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式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23、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24、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5、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的以满足,社会得以继续运行。

26、熟悉情景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景,交往双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

社交情景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目的。

工作情景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

此情景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其所属职位上代表了其所承担的角色或所属的群体。

27、情感性互动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

工具性互动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互动,互动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互动双方并不预期有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

混合性互动,介于情感性互动和工具性互动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朋友、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28、交换是个人或群体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而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

合作是社会互动主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互动形式。

竞争是不同的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

冲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等行为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

强制是指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个人或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

顺从与顺应,是与强制相对的社会互动过程。

在力量不对称的互动中,互动一方的强制意味着另一方的顺从与顺应。

29、社会角色,使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的权利与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他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0、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31、规定性角色是指有严格的和明确的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这类角色的承担着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32、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33、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照惯性行为去做。

34、角色确定也叫角色定位,即确定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过程。

角色表现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是别人相信自己位于某一地位的表现。

角色建构就是角色扮演者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努力将角色演得更好,赋予角色更丰富内涵的行为。

35、角色失调,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

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36、角色距离,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不相匹配的情况。

37、角色冲突,一个人承担的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称之为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一个人承担同一角色时的矛盾。

38、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主要原因。

39、角色中断,是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产生了矛盾的现象。

40、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一种失调现象。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终,不得不最终终止表演,或者虽然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没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更多的矛盾。

最终其表演实际上也是失败的。

41、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

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意识到。

也就是说,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42、社会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又称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

是指其成员之间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比较高,其成员之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力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力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衷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外群体泛指内群体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四)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所属群体也称隶属群体,是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了成员的身份及日常活动空间等方面。

参照群体并非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而是指某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的群体。

(五)血缘群体、业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血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家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